贵阳新世界社区服务中心及学生公寓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8085249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51.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贵阳新世界社区服务中心及学生公寓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贵阳新世界社区服务中心及学生公寓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贵阳新世界社区服务中心及学生公寓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贵阳新世界社区服务中心及学生公寓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新世界社区服务中心及学生公寓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阳新世界社区服务中心及学生公寓项岩土(地基部分)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送审稿)证书等级:工程勘察综合甲级证书编号:240600-kj发证机关:建 设 部贵 阳 建 筑 勘 察 设 计有 限 公 司二 0 一三年三月贵阳新世界社区服务中心及学生公寓项目(地基部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总 经 理: 袁志英工:郝江南定:郝江南审核: 赵 莎工程负责:工 Ll=4陶通煜贵 阳 建 筑 勘 察 设 计 有 限 公 司二 0 一三年三月_、工程概况(一)场地位置环境及拟建工程概述(二)勘察目的及任务(三)主要勘察技术依据(四)勘察方案和工作布置(五)施工情况及完成工作量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基本

2、气象条件2、工程环境3、地形地貌条件4、地质构造5、场地岩土构成6、不良地质现象7、水文地质条件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一)场地稳定性评价(二)场地地基稳定性评价(三)场地类别划分及抗震条件评价(四)场地岩土单元划分及物理力学指标确定(五)持力层、基础和施工方案选择(六)高层变形预测四、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五、岩土工程问题及处理意见六、结论及建议附图表:图名比例尺图号总平面图1: 500No. 01钻孔布置图1: 100No. 02工程地质剖面图1: 100No.0312钻孔柱状图1: 10077孔77页图例岩石实验报告土样实验报告附件: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 单孔声波测试报告一、工程概况(一)场

3、地位置环境及拟建工程概述拟建“贵阳新世界金阳新区2006-02 号地块项目”位于贵阳市金阳新区金朱路以北、金阳北路以西、金西北路以东、龙潭路以南,交通便利。“贵阳新世界金阳新区 2006-02 号地块项目”为一具有综合功能的大型住宅小区,主要由高层住宅楼,小高层、多层住宅楼等组成的建筑群,规划建筑红线范围内用地面积2935.13 亩,规划平均容积率为 1.7,绿地率大于 30%,建筑密度为25%。项目建设单位为“贵阳新世界房地产有限公司”,拟建物设计工作由“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进行。我公司(贵阳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受贵阳新世界房地产有限公司委托,承担“贵阳新世界社区服务中心及学生

4、公寓项目”详勘阶段的勘察工作,贵阳新世界社区服务中心项目由一栋-1+13层办公楼和一栋T+16层住宅楼组成,其中1-1轴2-10轴X 1-D轴1-E轴为地下室,1-1轴1-9轴X 1-A轴1-C轴为办公楼,2-1轴2-9轴X2-A轴2-E轴为住宅楼,拟建物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一般柱荷载为400014000KN/柱(均为设计值)。拟采用桩基础,对不均匀沉降敏感。建筑物特征如下:栋号长轴方向长度(m)宽度(m)层数结构形式取大何载土0.00 高程(m)设计地下室地坪标高(m)基础形式学生公寓近东向西110.427.55-1+16F剪力墙14000KN/柱1294.201288.20桩基础及独立基础

5、社区服务中心-1+13F剪力墙12000KN/柱1294.201288.20桩基础及独立基础地下室-1F框架4000KN/柱1294.201288.20桩基础及独立基础结合拟建物结构、荷载及场地地质、地形特点,拟建场地处于可溶岩分布区,故确定本次勘察的拟建物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二级、地基等级为一级,据此,本 次勘察等级为甲级岩土工程勘察。(二)勘察目的及任务 按照业主勘察委托,我公司对该场地勘察须满足设计提出的工程勘察技术要求,并满足拟建物施工图设计要求及岩土工程勘察相关国家规范及贵州省相关规范要求。如下:1、查明场区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及其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6、;2、查明场区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地质构造以及相应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下水特征;提供场区地基土岩石物理力学指标;3、提供场区地震烈度、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场地特征周期等;4、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提出合理建议;5、如遇特殊地质情况,根据相应国家规范作适当处理。根据有关规范、委托书要求并结合现场踏勘,具体勘察任务如下:(1) 查明场地的地层结构,成因类型及分布范围;(2) 查明场地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岩土的物理力学学指标和地基承载力,为基础设计提供计算参数;(

7、3) 查明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 判断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和抗震条件,为抗震设防提供依据;(5) 评价场地稳定性。查明场地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分析其对建筑物的影响,提出防治处理方案、意见;(6) 查明地下室基坑边坡的岩土构成,评价地下室基坑边坡的稳定性。为边坡治理设计提供计算参数,并提出支护处理方案、建议;(7) 评价岩、土的建筑适宜性,对地基、基础设计提出建议。根据上述任务,参考相邻建筑勘察资料,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 / 46 2004)详勘阶段要求,结合拟建物结 构、荷载及场地地质、地形特点,拟建场

8、地处于可溶岩分布区,岩溶强发育,确定该工程勘察工作重点研究的问题为:1、地基问题:确定岩体承载力,建议合理、经济的基础方案。2、岩溶问题:查明岩溶发育情况、规模、分布及其对地基稳定性影响。3、地下水问题:分析评价地下水对拟建物基槽开挖的影响,地下水对砼的腐蚀性,提供地下水抗浮设计水位。(三) 根据工程特点及场地地质条件,本次岩土工程勘察主要依据的技术规范及依据为: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版;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4、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 / 46 2004);

9、5、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 / 45 2004);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版);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8、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 94);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0、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 /T 50123 1999);11、岩土工程勘察合同及委托书。(四)勘察方案和工作布置根据勘察委托书要求,拟建物结构、荷载特征及国家现行标准,结合场地地质情况,本次勘察手段以钻探为主,现场鉴定与当地建筑经验调查为辅综合进行。勘探孔根据甲方提供的总平面图及设计提供的地勘条件图布置,共布置勘探孔77 个孔。受甲方

10、委托,本次勘察的部分为地基部分。具体见表2:表2建筑物钻孔编号社区服务中心及学生公寓ZK-1ZK-77根据设计提供各栋最大荷载标准值,主楼部分钻探亦按预估持力层深度以下控制5倍桩径深度且不小于7m的持力层进行施工,考虑嵌岩0.5m及施工中放炮的影响 及现场地标高及地下室低板标高,钻探实际控制中风化基岩持力层深度不小于8m。并逐孔进行单孔声波测试,间距0.20m,钻探施工采用冲击(土层)一一回转(基岩) 取芯钻进工艺。在预计钻探深度内,如遇溶洞,钻孔必须钻于溶洞底板以下中风化岩石8m以上才能终孔。从钻探岩芯中采集岩芯样品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指标测试。场地卓 越周期指标引用前期场地地下室勘察时的卓越周

11、期测试指标。(五)施工情况及完成工作量拟建物勘察施工于 2012年12月10日进场测量放孔, 2012年12月25日结束外业工作。实际共测放勘探孔77个,施工勘探孔77个,完成勘探工作量见表3:勘察工作量一览表表 3工作项目工作量地表调查1.0Km2钻扎定位测量77孔施工钻孔数量77孔钻探总进尺1325.4m (其中土层 519.9m,岩层 805.5m)岩、土样测试岩样9件,土样14件声波测试56孔2423点资料收集贵阳幅水文地质图(1: 20万);贵阳幅地形地质图(1: 5万);相邻场地贵阳一中新世界国际学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贵阳新世界金阳新区一期、一 期、三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共2套。1、地

12、表地质调查了解场地及附近的构造概况、地层分布及特征、岩层产状、岩溶、水文地质情况、不良地质现象及当地建筑经验,为勘察施工提供指导依据。本次地表调查工作量约1.0Km2。2、钻孔定位及高程测量本次钻孔定位测量根据设计提供的勘探点平面图采用全站仪进行实地测放,钻孔定位按照业主现场提供的场地坐标及高程控制点S1 (X= 2951347.782, Y= 361491.615,H= 1292.103);、S2 (X二2951251.886,Y= 361471.375,H= 1290.878)引测(S1,S2位于金岭路和三号路交叉路口上)。高程测量按照业主提供控制点S1 (H=1292.103m) (黄海

13、高程系统)进行引测。使用南方TS-1全站仪按钻孔布置位置进行测放,高程为黄海高程系统。共完成钻孔孔位及高程测量77点。各建筑物角点坐标:各建筑物角点坐标见表 4:表4建筑物社区服务中心及学 生公寓X= 2951353.038, Y=361356.583 (ZKT)X= 2951337.012, Y=361464.844 (ZK-37)X= 2951325.875,Y二 361355.162 (ZK-62)3、钻探及取样钻探使用6台XY-1型钻机,按测放好的孔位,采用冲击(土层)一回转(基岩)取芯钻进工艺进行施工。针对柱位荷载不同,钻探按预估持力层深度进行施工钻探实 际控制中风化基岩持力层深度为

14、8.0m以上,共完成钻孔总数77孔,勘察时采集岩土样进行室内岩样单轴饱和抗压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取样深度在主要受力层内。其中遇 到强岩溶孔段,孔深超过15m的,兼作控制性钻探孔。4、水位观测: 钻孔水位观测采用卷尺直接量读的方法进行,测量水位的钻孔均间隔6小时后作第2次复测,由于钻探时基础施工同时进行,故大多数钻孔遭到破坏,导致不能进行水位观测,本次勘察进行了6个钻孔的水位观测。5、岩体波速测试采用SYC-2型超声波仪作单孔纵波速测试。测试对主楼基础埋置深度以下的基岩段进行。测试点距为0.20米。所采集的波速数据作为从平面和剖面划分与评价岩体质 量单元,评价其完整性的依据。 56个钻孔中完成测

15、点2423个。6、岩土卓越周期测试拟建建筑物场地邻近贵阳新世界金阳新区1a、1b区,与贵阳新世界金阳新区1a、1b区处于相同的工程地质条件环境,故亦引用“贵阳新世界金阳新区1a、1b区”的 场地卓越周期测试结果,为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提供依据。二、工程地质条件(一)基本气象条件据贵州省建筑气象标准(黔DBJ22-01-89)资料,工程区所在的贵阳城区属北亚热带,冬春半干燥夏季湿润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3C,最冷月1月平均4.9C,最热月7月平均24.0C,极端最高39.5C,极端最低-7.8C,年平均降水量1174.7毫米,集中于下半年;年平均风速2.2米/秒,全

16、年以 NE风为主,夏季盛行S风,冬季盛行N风,8级的风日数8天,静风频率为38%,30年一遇大风为21.9m/s,年平均大风(28级)日数为11.6天,风荷载较大,建议进 行预防处理。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日照数为1420.0小时,全年积雪深最大达8cm,年无霜期261天;全年平均雾日数9.1天。降雨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节。(二)工程环境拟建场地位于贵阳市金阳新区,北面紧邻贵阳一中新世界国际学校,距离学校道路挡墙最近3m,挡墙基础为红粘土,校内建筑物基础为桩基础。场地地段为耕地,场 地中无历史文物及古迹,仅场地上空有380V高压电线通过,无电缆穿过场地,施工通道方便,地势较平坦,场地工程环境较好

17、。(三)地形地貌条件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属低山溶蚀残丘一洼地地貌区。拟建场地主要位于溶蚀洼地地带,场内地势总体平整,场区内标高在1291.474m1296.831m,最大高差5.4m,场地内 为第四系残坡积覆盖。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场地地形地貌较简单。(四)地质构造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位于北东一南西向的十二滩背斜东翼,场地内地质构造较简单,自上而下为耕植土、红粘土,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75110 Z1216。场地内无区域性断裂构造,区域稳定性较好。场地主要发育2组节理,J1:节理产状为255 Z58,节理面线密度15组/m,节理裂隙间距0.200.50m

18、, 延伸长度1.5m不等,节理裂隙宽度一般0.12mm;结构面结合程度较好。J2:节理产状为308 Z82,节理面线密度13组/m,节理裂隙间距0.200.50m,延伸长度2-3m不等,节理裂隙宽度一般0.12mm;结构面结合程度较好。 受区外构造和溶蚀作用的影响,场地内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溶蚀裂隙、沟槽、溶洞、石芽等岩溶形态发育,对岩体强度及地基稳定性影响较大。(五)场地岩土构成1、土层分布及特征经钻探揭露,场地覆盖土层较厚,构成简单,自上而下为杂填土、红粘土。详述如下:杂填土(Qmi):杂色,为拆迁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回填时间较短,未经任何方式压实,成分杂乱,仅分布在ZK-62号孔,厚度4

19、.8m。红粘土(Qel+dl):遍布场地,呈褐黄色,粘性好,部分地段见基岩土状全风化团块。含水量总体随钻孔深度增加渐增。结构为块状,经过计算,红粘土复浸水特性为II类。偶见干缩裂隙及镜面、擦痕及铁锰质细脉和结核。厚1.213.2m。按塑性状态的不同可分为:硬塑红粘土、可塑红粘土、软塑红粘土。硬塑红粘土(I):遍布场地,似层状产出,厚1.23.2m,平均厚度2.4m;可塑红粘土(II):遍布场地,似层状产出,伏于硬塑红粘土之下。厚1.05.0m,平均厚度3.0m;软塑红粘土(III):主要分布于基面低凹地段和充填于溶蚀裂隙及溶洞中,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厚0.96.4m,平均厚度3.3m;场地内下

20、伏于第四系土层之下的地层为三叠系大冶组(Td),岩性为灰白色薄层中厚层灰岩,基岩埋深2.518.0m。呈单斜产出。受构造活动影响,节理发育,岩心 呈块状、短柱状、柱状长柱状。属较破碎较完整岩体,整体以较破碎岩体为主。根据岩体风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强风化灰岩及中风化灰岩。强风化灰岩:零星分布,分布及不均匀,本场地没有揭露。中风化灰岩:构成钻探深度内的主要灰岩岩体。根据在钻探时所取的岩样室内试验,一般单轴饱和抗压强度32.9466.67MPa,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2.265Mpa, 具较硬岩岩质特征。岩芯采取率4080%。较破碎岩体,较难钻进。钻探岩芯呈块状柱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BQ=90

21、+3RC+250KV=300.10,基本质量级别W级。(六)不良地质现象钻探资料表明,钻孔间基岩表面以规模不等的溶蚀沟、槽及石芽为主要特征,导致基岩起伏较大(详见剖面图),相邻钻孔间基岩面起伏最大高差大于9.0m;岩体内表 现为针孔状、豆状溶孔、不规则晶洞等大量的微岩溶现象和岩溶规模较大的溶蚀裂隙及溶洞、悬臂,主要以基岩面浅部、竖直发育为特征,局部地段岩溶发育深度大。在施 钻的 77个柱位的钻孔中,钻遇岩溶现象的钻孔18个。溶蚀裂隙和溶洞为软塑红粘土充填,钻孔遇溶洞、溶蚀裂隙的数量占全部柱位钻孔数量的23.4%,根据规范及我公司 前期对相邻场地的勘察经验,该场地属岩溶属强发育区。钻遇溶洞、溶蚀

22、裂隙情况详见表5:表5孔号岩溶形态洞高(m)洞顶标高(m)洞底标高(m)顶板埋深(m)底板埋深(m)顶板厚度(m)充填情况拟建物层数处理建议ZK-9溶洞4.61284.941280.346.811.42.3软塑红粘土充填-1F揭顶下挖穿越,利用溶洞(裂隙)底板ZK-10溶洞2.51281.441278.9410.212.71.2软塑红粘土充填-1F揭顶下挖穿越,利用溶洞(裂隙)底板ZK-11溶洞2.21283.641281.448.110.30.8软塑红粘土充填-1F揭顶下挖穿越,利用溶洞(裂隙)底板ZK-12溶洞3.31287.411284.114.98.21.6软塑红粘土充填-1F揭顶下挖

23、穿越,利用溶洞(裂隙)底板ZK-13间断性裂隙2.31280.411278.111214.30软塑红粘土充填-1F揭顶下挖穿越,利用溶洞(裂隙)底板ZK-17间断性裂隙1.81290.791288.991.230软塑红粘土充填-1F揭顶下挖穿越,利用溶洞(裂隙)底板ZK-24溶洞11278.811277.8113.514.54.5软塑红粘土充填-1+13F揭顶下挖穿越,利用溶洞(裂隙)底板ZK-29溶洞0.81286.961286.164.95.70.5软塑红粘土充填-1+16F揭顶下挖穿越,利用溶洞(裂隙)底板溶洞21285.161283.166.78.71软塑红粘土充填ZK-32溶洞1.5

24、1280.621279.1211.212.70.7软塑红粘土充填-1+16F揭顶下挖穿越,利用溶洞(裂隙)底板ZK-35溶洞5.81280.591274.7911.2175.6软塑红粘土充填-1+16F揭顶下挖穿越,利用溶洞(裂隙)底板ZK-38间断性裂隙51284.431279.437.512.53.3软塑红粘土充填-1+13F揭顶下挖穿越,利用溶洞(裂隙)底板ZK-41溶洞1.61285.921284.325.67.21.1软塑红粘土充填-1+16F揭顶下挖穿越,利用溶洞(裂隙)底板ZK-42溶洞0.61287.431286.834.450.4软塑红粘土充填-1+16F揭顶下挖穿越,利用溶

25、洞(裂隙)底板ZK-48间断性裂隙1.21283.531282.338.59.72软塑红粘土充填-1+13F揭顶下挖穿越,利用溶洞(裂隙)底板ZK-49溶洞11279.091278.0912.713.75.2软塑红粘土充填-1+13F揭顶下挖穿越,利用溶洞(裂隙)底板ZK-53间断性裂隙1.71283.771282.0789.73.5软塑红粘土充填-1+16F揭顶下挖穿越,利用溶洞(裂隙)底板ZK-62溶洞1.51280.331278.8316.5181.2软塑红粘土充填-1+13F揭顶下挖穿越,利用溶洞(裂隙)底板孔号岩溶形态洞高(m)洞顶标高(m)洞底标高(m)顶板埋深(m)底板埋深(m)

26、顶板厚度(m)充填情况拟建物层数处理建议ZK-67间断性裂隙1.81284.731282.937.39.10软塑红粘土充填-1+13F揭顶下挖穿越,利用溶洞(裂隙)底板场地溶洞、裂隙为流塑粘土全充填为主,基岩面起伏大,岩溶发育对拟建筑物地基安全使用及基础安全施工存在极大影响。(七) 水文地质条件1、场地内及附近无常年性地表水体。2、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本次勘察,场地下伏基岩属区域性可溶岩组,岩体中溶孔、晶洞及溶洞、溶蚀裂隙极发育,为地下水赋存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综合钻 孔中稳定水位的观测情况及附近地段施工经验来看,场地下伏基岩富水性较强,属裂隙-溶洞含水层,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雨

27、补给形成,其水位受降雨量影响 变化迅速,峰值滞后时间短。地下水沿基岩岩体中节理裂隙向南西迳流,排泄于场地南西侧十二滩水库。因拟建场地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相对较深,按含水介质和水文地 质条件、及地下水水力学特征,场地地下水属潜水。根据本次勘察对钻孔内稳定水位的观测结果,勘察期间地下水一般标高为1281.40m1284.90m,平均高程1283.60m。据 贵阳一中新世界国际学校施工实测情况,水位标高一般为1283.10m,部分桩孔无水,部分桩孔施工需12台潜水泵排水,方能施工,个别桩孔水位下降不明显,无法人工挖 孔的情况。故场地桩井开挖时的单井涌水一般量为30200 m3/d较为相宜。个别孔桩将

28、大于400 m3/d。此水位基本代表了场地地下水的常年平水期水位。按现设计方案,设 计地下室地坪(地下室地坪标高1288.20m)开挖高于地下水常年平水期水位。按贵阳地区建筑经验,地下水丰水期水位按平水期水位增加2.03.0m考虑。由于丰水期水位 H=1286.60m低于地下室地坪标高,设计可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地下室防水以结构防水为主,地下室基坑侧壁回填时应尽量夯实。3、地下水腐蚀性评价场地环境类别属II类湿润区半湿润区。据与本场地同处同一水文地质条件单元、水文地质背景条件相同的“新世界51-52号楼”水样室内简分析和侵蚀性测试,水质特 征如下:地下水腐蚀性评价表 5腐蚀对象砼结构砼中钢筋评

29、价指标S042-Mg2+PHHCO3侵蚀性CO20.25SO42-+cl-含量2M22.937.252.41mg/lmg/l109.60评价标准弱5001500200030005.0 6.51 0.515 305000中15003000300040004.0 5.03000400060评价无无无无无上述水质分析表明,场地地下水类型为HCO3-MgCa质水,场地所处环境类别为II类湿润半湿润区,其水质特征均未达到II类场地即湿润一一半湿润场地环境水对砼 腐蚀性标准,水质对砼及砼中钢筋和钢结构具微腐蚀性。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一)场地稳定性评价 场地内及邻近地段无活动性断层通过,场内总体地势较

30、平缓,场地内无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个体岩溶规模较小,经过处理后满足规范要求, 场地基坑开挖较浅,经支护后现状稳定,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适宜工程建设。(二)场地地基稳定性评价 拟建场地为岩石地基,岩体内个体岩溶发育规模较小,岩溶形态以溶蚀裂隙为主,岩溶产生的不良工程问题易处理,场内地基总体稳定性较好,岩石地基承载力较高, 适宜工程建设。(三)场地类别划分及抗震条件评价1、场地抗震类别场地覆盖层厚度为6.4018.90m,覆盖层主要为填土和红粘土(硬塑软塑)构成,平均厚度13.2m,在场区内3个钻孔中测试土层等效剪切波,其等效剪切波$m在 143.00148.67 m / s

31、之间,故场地属软弱场地土,属II类抗震场地。2、场地抗震条件场地内无断层通过,区域稳定性及地质构造环境良好,属II类抗震场地,拟建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区,设计地震为第一组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需按有关规范设防。3、地基卓越周期为提供建筑抗震设计的地基震动周期参数,借鉴紧邻“1A地块35-36号楼”场地采用常时微动法进行场地卓越周期测试成果,测试数据见表9场地卓越周期测试成果表表5测点方向卓越频率(HZ)卓越周期T (S)卓越频率总平均值 (HZ)卓越周期总平均 值 T (

32、S)东西南北垂直A6.526.806.456.590.1526.590.152B6.806.706.406.630.151C6.776.546.306.540.153故本场地的地震卓越周期为0.152 秒,建筑物的结构设计震动周期应避开场地的卓越周期根据上表场地地震卓越周期为0.152秒,建筑物的结构设计震动周期应避开地基的卓越周期。(四)场地岩土单元划分及物理力学指标确定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确定(1)红粘土物理力学指标本次勘察共采集 14 件红粘土原状土样品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其中硬塑红粘土 7 件,可塑红粘土 7 件,硬塑、可塑红粘土土样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计算 结果详见表 10、表 11。硬

33、塑红粘土物理力学指标表(n=7件)表10项目类别含水率W (%)重度r(KN/m3)孔隙比e饱和度 Sr(%)液限wl(%)塑限W(%)P塑性指数I (%)P液性指数I (%)L含水比aw内聚力C (KPa)内摩擦角()压缩系数 av1-2压缩模量 ES1-2(MPa)硬塑红粘土范围值36.9-49.717.1-18.11.05-1.3594-10262.5-72.528. 5-35.227.8-34.60.25-0.380.64-0.6943.8-56.712.3-15.90.212-0.266& 24-10.93平均值45.2117.531.2897.6767.8135.2832.530.

34、3040.66649.414.380.239.95标准差6.1750.6200.1922.6938.795.513.6670.0340.0195.791.520.0211.352变异系数0.1370.0360.1500.0280.1300.1560.1130.1120.0280.1170.1060.0890.136修正系数0.9270.934标准值45.7713.43注:c、卩标准值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附录E所示方法计算。可塑红粘土物理力学指标表(n=7件)表11、项目类别含水率W(%)重度r(KN/m3)孔隙比e饱和度 Sr(%)液限wl(%)塑限W(%)P塑

35、性指数I (%)P液性指数I (%)L含水比aw内聚力C(KPa)内摩擦角()压缩系数 av1-2压缩模量ES1-2(MPa)可塑红粘土范围值47.2-57.516.2-17.21.35-1.6191-10056.3-73.533.5-38.722.8-38.30.41-0.660.69-0.8635.2-40.69.8-12.50.378-0.442;5.68-6.35平均值53.0916.501.5794.4467.7836.4931.290.540.7936.7611.010.426.14标准差5.100.700.1875.647.013.554.700.1130.0603.861.55

36、0.0280.233变异系数0.0960.0430.1190.0600.1030.0970.1500.2090.0770.1070.1410.0680.038修正系数0.9330.912标准值35.1410.4注:c、e标准值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附录E所示方法计算。2)地基承载力的确定从表11、表12数据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5.2.5式fa二Mbrb+Mdrmd+Mcck计算,假设基宽b=3.0m,埋深d=0.5m,计算后得: 根据公式:fa=M Y b+M Y d+M c b=3m d=0.5mb d m c k计算得硬塑红粘

37、土: fa=237kpa 可塑红粘土: fa=169kpa根据以上统计资料及相关规范,结合地方规范,红粘土物理力学指标确定如下:硬塑红粘土:承载力特征值fa = 220kpa粘聚力 Ck=45kpa内摩擦角申k=13压缩模量 Es=9.5Mpa可塑红粘土:基底摩擦系数p =0.30承载力特征值fa=170kpa粘聚力 Ck =35kpa内摩擦角申k=10压缩模量 Es=6Mpa基底摩擦系数p =0.25软塑红粘土: fa=100Kpa Es12=3Mpa y =16.0KN/m3 (地区经验值)( 3)红粘土复浸水特性评价红粘土复浸水特性通过对Ir按式:Ir =1.4+0.00663 L=1.

38、83计算与Ir比较得:Ir=1.96Ir =1.83,故此场地红粘土为I类,红粘土收缩复浸水后能恢复到原位,设计时需注意土体裂隙较发育及复浸水特征可能 产生的不利影响。( 2 )、中风化灰岩物理力学指标 综合场地岩体的风化特征、裂隙特征、坚固性与完整性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岩性、风化程度、可钻性、钻探岩芯和测试的岩体波速等特征,将勘探深度内岩体划分成强风化及溶蚀发育位置为极破碎岩体单元(A单元)和中风化灰岩(B单元)两个基本岩体质量单元,其岩质特征如下:A单元:为强风化灰岩及分布于基岩面附近的岩溶现象发育段,场地内零星分布。岩体超声波纵波速一般V3400 m/s。B单元:为中风化灰岩,岩芯采取率4

39、080%。较破碎岩体,较难钻进。钻探岩芯呈块状柱状。岩体超声波纵波速一般为36684420m/s,平均值为4044m/s,岩体完 整性系数平均值Kw=0.43。基本质量级别W级。注:计算完整性系数Kw,取本次勘察采集的B单元的样品测试波速值的平均值为代表性波速值为:VB=6200m/s。本场地岩体强度受岩性、风化影响、构造活动影响的制约,差异大,主要由岩体的完整性决定。由于A岩质单元较少,强度低,故不宜作为拟建物持力层。18件室内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岩样,均采集自B岩质单元。B 单元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统计计算成果见表 12,表 13。表12样品编号钻孔编号取样深度(m)抗压强度(M

40、Pa)高径比1ZK-111.3-11.545.532:12ZK-1014.4-14.632.942:13ZK-2215.2-15.466.672:14ZK-2912.3-12.543.222:15ZK-368.6-8.837.462:16ZK-3814.7-14.951.572:17ZK-6221.2-21.445.452:18ZK-707.2-7.455.432:19ZK-768.5-8.740.192:1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表表 13岩性单元样品数范围值(MPa)平均值(MPa)标准差(KPa)变异系数统计修正 系数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 (MPa)rk折减 系数承载力特征值/ a (M

41、Pa)中风化B单元灰岩932.9466.6745.9288.8040.1920.92042.2650.11/ aB=4.6492说明:样品高径比为1: 1的样品均乘0.89系数换算为高径比为2: 1的样品测试数据。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关于选择折减系数屮时,须考虑结构面间距、产状及其组合的规律。综合分析考虑场地基岩实际情况及结合紧邻已封顶 建筑情况看,B单元折减系数屮均取值为0.11较为符合场地基岩实际情况,计算式如下:fa=f rXf(2-2-3)rk式中: fa 一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r 一折减系数frk 一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a= frkX 0.11

42、=46.492X 0.11=4.6492Mpa中风化石灰岩B单元承载力结合场地岩溶、节理裂隙发育情况、我公司前期进行的本地块勘察及当地建筑经验,以及施工开挖及风化的影响,岩体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 用下值:fa=4500Kpa注:由于本次勘察工期短、加上场地基岩埋深相对较大,勘察期间不具备基岩载荷试验条件,拟于地下室基坑开挖具备条件后补充进行载荷试验挖掘地基承载力。(五)持力层、基础和施工方案选择场地内分布面积大且有一定强度的仅为红粘土和基岩,现分述如下:(1)红粘土地基 根据本次勘察,拟建场地内红粘土层最然具有一定厚度,但分布不均匀,且发育有土洞现象。如一层地下室采用红粘土为持力层,设计人员需验

43、算地基差异变形是否满 足承载力和地基变形要求。场地平面范围内的中风化灰岩岩性致密,岩体连续,虽受风化、岩溶作用及构造活动影响节理发育,但或呈闭合状,或已为方解石胶结,地基强度较高,虽场地属岩溶 强发育地段,局部发育的溶洞及溶蚀裂隙规模大,处理难度较大,但是可以处理的。建议选用中等风化基岩为持力层,持力层深度小于3m的考虑采用独立基础,大于3m 的考虑采用桩基础。施工方案总体以人工成孔为主,当桩孔埋置深度较大(平场后15m以上)、施工难度较大的岩溶发育地段,宜采用机械施工成孔。机械成孔施工可缓解抽、排地下水对 场地及附近环境稳定的影响,但费用高,不能进行人工验槽确定持力层岩体强度,难以保证持力层

44、岩体稳定性及强度,但可采用补充钻探的方法进行更细致地查明基底地质 条件。(六)高层变形预测(1)、该建筑物为地上最高T+16层,基础将置于完整、连续的中风化岩体上,frk=42.265Mpa,属较硬岩,地基持力层均匀性良好。(2)、基础将全部置于稳定基岩上,基底控制深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确保无岩溶发育,桩底周边无临空面,稳定性良好,岩石地基持力层强度高,岩性单一,均匀性 良好,变形量甚微,确保地基变形不对建筑物产生影响。四、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1、岩土构成及指标按照现设计方案,地下室基坑开挖后,将在四周形成高度3m4m的红粘土土质边坡,北侧基坑边线距离挡墙最小距离3m,挡墙高度约4米,其它三面均

45、无建(构) 筑物存在,边坡稳定仅需按建筑修建至设计0.00 止考虑,故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样品测试成果,构成边坡红粘土抗剪及重度指标建议采用如下:硬塑红粘土: fak =220Kpa Esl2=9.5Mpa c=45Kpa 少=13 p =0.30 丫 =17.5KN/m3可塑红粘土: fak =170KpaEs12=6.0Mpa c=35Kpa 少=10 p =0.25 丫 =16.5KN/m3注:CK少k值按0.80折减。K、 k2、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 1 )定性分析 场地现状地表观察:各侧边坡高度不大,但坡体多为红粘土构成,边坡维持自稳的时间较短,边坡稳定性较差。( 2)定量计算分

46、析 根据规范,按瑞典条分法,以坡面垂直开挖的情况,各代表性断面的整体稳定性计算详见如下:K _Ri按式”-茹 式中:Ri=GicosB i tg屮 i+CiLiTi=GisinB iTi第i计算条块滑体在滑动面切线上的反力(KN/m)Ri第i计算条块滑体在滑动面上的抗滑力(KN/m)插1:东侧、南侧、西侧基坑边坡稳定性验算评价支护方案 天然放坡支护基本信息规范与规程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基坑等级二级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701.25基坑深度H (m)4. 000放坡级数0超载个数0土层信息土层数2坑内加固土否内侧水位深度(in)25. 000外侧水位深度(H1)25. 000土层

47、参数层号土类名称层厚(m)重度(kN/m3)浮重度(kN/m3)粘聚力 (kPa)内摩擦角 (度)粘聚力 水下(kPa)内摩擦角 水下(度)1红粘土2. 0017. 545. 0013. 00|2 红粘土 2.0016. 535. 0010. 00I-设计结果整体稳定验算天然放坡计算条件: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应力状态:总应力法基坑底面以下的截止计算深度:0.00m 基坑底面以下滑裂面搜索步长:5. 00m 条分法中的土条宽度:1. 00m天然放坡计算结果:道号整体稳定半径圆心坐标圆心坐标安全系数R(m)Xc(m)Yc(m)15.289& 124-4.657& 65722.43813.304-7

48、.19211.192勘探线剖面数据及稳定安全系数计算详见插1,剖面计算稳定系数为:K=2.4。据上计算可以看出,该边坡按垂直开挖情况分析,总体处于稳定状态。但因红粘土失水 干缩和遇水软化条件下,坡面极易产生崩塌掉块,因此需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理。插2:北侧基坑边坡稳定性验算评价计算项目: 等厚土层土坡稳定计算 1计算简图控制参数:采用规范:通用方法计算目标:安全系数计算滑裂面形状:圆弧滑动法不考虑地震坡面信息坡面线段数3坡面线号水平投影(m)竖直投影(m)超载数10.0004.000026.0000.0001超载 1 距离 3.000(m) 宽 3.000(m)荷载(70.00-70.00kPa)

49、 270.00( 度)310.0000.0001超载 1 距离 0.010(m) 宽 10.000(m)荷载(30.00-30.00kPa) 270.00( 度)土层信息上部土层数 2层号层厚重度饱和重度粘结强度孔隙水压(m)(kN/m3)(kN/m3)(kpa)力系数12.00016.50020.00020.000-22.00017.50020.00033.000-层号粘聚力内摩擦角水下粘聚水下内摩(kPa)( 度)力(kPa)擦角(度)135.00010.00010.00025.000245.00013.00010.00025.000下部土层数 1层号层厚重度饱和重度粘结强度孔隙水压(m)

50、(kN/m3)(kN/m3)(kpa)力系数110.00016.50020.000 20.000-层号粘聚力内摩擦角水下粘聚水下内摩(kPa)( 度)力(kPa)擦角(度)135.00010.00010.00025.000层号十字板强度增十字板羲 强度增长系(kPa)长系数下值(kPa)数水下值1-不考虑水的作用计算条件圆弧稳定分析方法: 瑞典条分法 土条重切向分力与滑动方向反向时: 当下滑力对待 稳定计算目标: 自动搜索最危险滑裂面 条分法的土条宽度: 1.000(m)搜索时的圆心步长: 1.000(m)搜索时的半径步长: 0.500(m)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图最不利滑动面:= (-1.20

51、0,7.600)(m)= 7.694(m)= 1.410起始X终止XliCi 謎 条实重浮力地震力渗透力附加力X附加力Y下滑力 地震力抗滑力 超载 竖向地震力滑动圆心 滑动半径 滑动安全系数(m)(m)(度)(m)(kPa) ( 度)(kN)(kN)(kN)(kN)(kN)(kN)(kN)(kN)(kN)(kN)0.0010.81612.0830.83435.00010.0054.260.000.000.000.000.0011.3638.550.000.000.8161.63118.3880.85935.00010.0051.260.000.000.000.000.0016.1738.660

52、.000.001.6312.44624.9380.89935.00010.0046.890.000.000.000.000.0019.7738.980.000.002.4463.26131.8630.96035.00010.0040.930.000.000.000.0018.2931.2742.480.000.003.2614.07739.3671.05535.00010.0033.030.000.000.000.0057.0657.1449.210.000.004.0774.83847.4981.12945.00013.0021.120.000.000.000.0053.3354.8962.

53、400.000.004.8385.60056.9021.39745.00013.007.790.000.000.000.0053.3351.2070.570.000.00总的下滑力 = 241.795(kN)总的抗滑力 = 340.852(kN)土体部分下滑力 = 241.795(kN)土体部分抗滑力 = 340.852(kN)筋带在滑弧切向产生的抗滑力 = 0.000(kN)筋带在滑弧法向产生的抗滑力 = 0.000(kN)勘探线剖面数据及稳定安全系数计算详见插2,剖面计算稳定系数为:K=1.4。据上计算可以看出,该边坡按垂直开挖情况分析,稳定性系数小于1.25,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因此需采取

54、相应措施处理。3、支护方案建议 该边坡主要的破坏形式以红粘土层的垮塌、掉块为主,因此,防治措施仅需考虑坡面治理措施。建议土质边坡采用坡率为1: 1(高宽比)放坡、坡面喷射砼防护的处理 方案。五、岩土工程问题及处理意见(一) 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时,因场地内基岩中存在地下水,水量较丰,应准备相应的降、排水设备。基础施工时降、排地下水应密切关注排水水质情况,若长时间出 现浑水和孔桩内涌土严重时,应停止抽水,分析原因,确保基础施工降排地下水时对临近的市政道路及采用红粘土地基的附近建筑不产生影响,建议抽排地下水采用集中降 水与分散排水的方式平稳、连续进行,并将水排放出场区外,并对周围环境进行稳定性影响的

55、观测。施工宜快速进行或避开雨季,防止涌水量过大导致无法施工或施工难度 过大。(二)本场地岩体中局部隐裂隙发育,为防止爆破施工对持力层造成二次破坏,采用桩基方案时施工嵌岩部分应采用人工开凿。(三)相邻基础埋深高差过大的基础,建议加大基础埋深。(四)场地周围道路为红粘土地基,施工时抽水注意抽排水措施,以防因抽水导致红粘土塌陷,危害相邻建筑安全。(五)场地内部分土层厚度较大,局部软土分布地段易因基础开挖施工诱发涌土,应采取有效的护壁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六)部分地段基岩面或基础埋深大,基础施工时需穿越厚度较大的软、流塑红粘土或规模较大的岩溶现象时,为防止涌土或地下水过大造成施工困难和诱发地面不均

56、匀沉降、塌陷等地质灾害,故深桩(大于15.00 m,岩溶发育地段)桩孔成井方案宜采用机械施工成孔。六、结论及建议1、场地无影响拟建物整体稳定性的地形地貌、地质现象,场地稳定性良好,适宜建筑。2、建议采用岩石地基方案,以中风化B单元灰岩为基础持力层,基础形式采用桩基础方案。桩基础成桩工工艺采用人工挖孔结合机械成孔方案为宜。建议承载力特征值采用如下:/ aB=4500KPa3 岩石地基持力层设置标高及承载力特征值和地基岩溶处理方案建议参见表5、表 14、表 15、表 16。4、综合各柱位地质情况,地勘建议基础设置深度、地基承载力等参数见表14、表 15、表 16。5、裙楼基础荷载小,若采用红粘土为持力层,需考虑与塔楼的不均匀沉降问题,由于主楼为孔桩基础,孔桩施工反复抽排水对周边红粘土扰动大,不建议使用红粘 土为持力层。6、鉴于场地基岩岩溶强发育,本次勘察工期极紧,对岩溶发育孔位未能进行圈孔进一步查清岩溶发育规模及其展布方向,故基础施工时应合理使用地勘资料,加强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