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8084521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5.0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舞蹈纹彩陶盆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你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你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古埃及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印度古中国古中国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2 2、这些文明区域位于哪个温度带上?从地理环境看,它、这些文明区域位于哪个温度带上?从地理环境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些文明区域大致处于这些文明区域大致处于北温带北温带。邻近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邻近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能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和

2、生长,适宜人类居住,能够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够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这说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这说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就进入了新石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就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并出现了早期农业。器时代,并出现了早期农业。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早期农业分别形成什么特色?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黄河流域黄河流域 远古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适宜,黄土远古的

3、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适宜,黄土深厚,易于开垦和耕作,大量种植耐旱的深厚,易于开垦和耕作,大量种植耐旱的粟。粟。由此,北方形成了粟作农业,这种农业生由此,北方形成了粟作农业,这种农业生产模式一直延续至今。产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长江流域长江流域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长江流域长江流域 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丰沛,水网密布,气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丰沛,水网密布,气候温暖。候温暖。由此,南方形成了稻作农业区,这种农业由此,南方形成了稻作农业区,这种农业生产模式一直延续至今。生产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

4、材)阅读课本阅读课本P109-111,思考:,思考:中华文明的曙光还表现在哪中华文明的曙光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并请举出相应的印证史些方面?并请举出相应的印证史料。料。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文字的雏形文字的雏形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阶级的分化阶级的分化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早期的城市早期的城市平粮台古城遗址平粮台古城遗址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舞蹈纹彩陶盆原始宗教原始宗教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原始宗教原始宗教牛河梁女神庙遗址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河南仰韶文化墓葬河南仰韶文化墓葬中发掘出用蚌壳堆塑的中发

5、掘出用蚌壳堆塑的龙虎图,距今龙虎图,距今60006000年左年左右,被誉为右,被誉为“中华第一中华第一龙龙”。墓主为一壮年男子,墓主为一壮年男子,身长身长1.841.84米,仰身直肢,米,仰身直肢,头南足北,居墓正中,头南足北,居墓正中,墓主左右两侧有用蚌壳墓主左右两侧有用蚌壳堆塑的龙虎形象,龙居堆塑的龙虎形象,龙居东,头朝北,背向西,东,头朝北,背向西,身长身长1.391.39米,高米,高0.670.67米;米;虎位西,背朝东,身长虎位西,背朝东,身长1.391.39米,高米,高0.630.63米。米。蚌壳堆塑龙虎图,蚌壳堆塑龙虎图,反映了墓主人的权力和反映了墓主人的权力和地位。地位。原始宗

6、教原始宗教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艺术鉴赏会艺术鉴赏会龙虎堆塑图龙虎堆塑图,距今,距今6000年左右,年左右,被誉为被誉为“中华第一龙中华第一龙”。墓主。墓主为一壮年男子,身长为一壮年男子,身长1.84米,米,仰身直肢,头南足北。墓主左仰身直肢,头南足北。墓主左右两侧有用蚌壳堆塑的龙虎形右两侧有用蚌壳堆塑的龙虎形象,龙居东,头朝北,背向西,象,龙居东,头朝北,背向西,身长身长1.39米,高米,高0.67米;虎位西,米;虎位西,背朝东,身长背朝东,身长1.39米,高米,高0.63米。米。蚌壳堆塑龙虎图,反映了墓主蚌壳堆塑龙虎图,反映了墓主人的权力和地位。人的权力和地位。原始宗教原始宗

7、教图腾崇拜的产生图腾崇拜的产生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图腾崇拜图腾崇拜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通过史实印证通过史实印证,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已经出现了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文字萌芽、阶文字萌芽、阶级分化、早期城市及原始宗教级分化、早期城市及原始宗教等,等,开始迈入开始迈入文明文明时代的门槛。时代的门槛。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早期农业早期农业文字萌芽文字萌芽阶级分化阶级分化早期城市早期城市原始宗教原始宗教中华中华文明诞生的标志:文明诞生的标志: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距今约距今约4000年,年,禹禹建立起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8、王朝-夏夏朝朝。这标志着中华文明。这标志着中华文明正式正式开开始。始。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什么是传说时代?什么是传说时代?传说时代的历史我们可以借传说时代的历史我们可以借助什么资料去了解?助什么资料去了解?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为什么中国人和全世界为什么中国人和全世界华人都自称为华人都自称为“炎黄子孙炎黄子孙”?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在生产与生活方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在生产与生活方面为世人和后代做出许多重大的贡献。面为世人和后代做出许多重大的贡献。炎帝的功绩:炎帝的功绩:黄帝的功绩黄帝的功绩:发明耒耜,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

9、明医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开始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造衣裳,教人开始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造衣裳,教人们打井。(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们打井。(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音乐,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音乐,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会纺织会纺织,养蚕养蚕,制造陶器制造陶器,以船为交通工具以船为交通工具,还出现了原始音还出现了原始音乐乐相互印证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发展与沿革帮助我们了解

10、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发展与沿革.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史记史记五帝本五帝本纪纪载:载:“黄帝黄帝者,少典之子,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姓公孙,名曰轩轩辕辕。生而神灵,。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黄帝成而聪明。黄帝崩,葬桥山。崩,葬桥山。”山东武梁祠石刻山东武梁祠石刻轩辕黄帝像轩辕黄帝像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炎帝炎帝,华夏始祖,华夏始祖之一,与黄帝之一,与黄帝 并并称为中华始祖,称为中华始祖,中国远古时期部中国远古时期部落首领。落首领。又称赤又称赤帝、烈山氏,帝、烈山氏,神神农氏农氏。炎帝像炎帝像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

11、文明探源(新教材)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打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后来,两个部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后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的人文初祖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民族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对祖先的拜祭都是炎黄子孙。对祖先的拜祭,可增强中华民可增强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族的内在凝聚力。黄帝陵在陕西黄帝陵在陕西,甘肃甘肃,河南河南,河北等地都有河北等地都有,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了什么问题?体现了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体现了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读课文内容说一说黄帝以后读课文内容说一说黄帝以后黄河流域又有那些传说故事?黄河流域又有那些传说故事?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开封禹王台开封禹王台 大禹治水石刻画大禹治水石刻画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夏朝夏朝初一历史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新教材)这四大文明古国中,这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唯有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完整地保完整地保存和流传了下来存和流传了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