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8081772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PPTX 页数:61 大小:9.4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资源描述: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6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黄土高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综合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综合治理的原那么和三大措施。治理的原那么和三大措施。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有关黄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并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并进行整理分析,给黄土高原治进行整理分析,给黄土高原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运用到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运用到当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当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搜集整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搜集整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信息和资料,激发探究地理问信息和资料,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

2、趣和动机,形成可持续题的兴趣和动机,形成可持续开展观念,增强关心保护环境开展观念,增强关心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的社会责任感。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一个在那山上一个在沟一个在那山上一个在沟拉不上话儿招一招手拉不上话儿招一招手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特征黄黄 土土 塬塬黄土塬是黄土高原或黄土平原被沟谷切割后存留下来的高原面或平黄土塬是黄土高原或黄土平原被沟谷切割后存留下来的高原面或平原面。塬面平坦、塬坡较陡,周边为沟谷环绕。塬面积较大,一般原面。塬面平坦、塬坡较陡,周边为沟谷环绕。塬面积较大,一般在在100100平方千米以上。是良好的

3、耕作区。平方千米以上。是良好的耕作区。黄土梁:条状延伸的黄土地貌类型。黄土峁:呈穹状或馒头状的黄土丘陵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呢?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呢?黄土塬黄土塬黄土梁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峁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呢?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呢?一、黄土高原的概况一、黄土高原的概况 1.1.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 ,地处地处 与与 地区地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内陆腹地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黄河中上游黄河黄河海河上游海河上游海河海河旧孟津旧孟津河口河口青青海海甘肃甘肃宁夏宁夏陕西陕西山西山西4040N N3333N N 范围:黄土高原东起范围:黄土高原东起_ 西至西至_ 南至南至_北至北至

4、_,跨越了,跨越了_、_ _等省大局部和青海、甘肃、内蒙等省大局部和青海、甘肃、内蒙古、河南的一局部。古、河南的一局部。太行山太行山 日月山日月山秦岭秦岭长城长城山西省山西省陕西省陕西省 宁夏宁夏黄土高原的形成黄土高原的形成3、成因:、成因:“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的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蒙古、中亚等地的荒漠、黄土物质是从蒙古、中亚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戈壁吹来的。二、水土流失的危害二、水土流失的危害【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材料一:会跑的土壤黄土高原在240万年前形成时,每100年沉积1厘米,黄土最厚处达400米。而现在黄土高原水土流

5、失严重的地区,每年要流失表土层1厘米以上,土壤流失速度比形成速度快120400倍。据水土保持部门观测,在黄土高原常年平均流失的16亿吨泥沙中,含有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有外国人惊讶地说道:“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毛细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材料二: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 思考:“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它对黄河下游地区所造成的危害主要是什么?材料三:自然地理环境五大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外表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思考:根据以上材料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

6、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二、水土流失的危害二、水土流失的危害(1)(1)使使 耕地土层耕地土层 变薄土壤养分变薄土壤养分 流失。流失。耕地质量耕地质量 下降农业单产下降农业单产 降低。降低。三跑田三跑田(2)(2)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地上河 。一碗水,半碗沙一碗水,半碗沙(3)(3)并造成当地并造成当地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 恶化,直接或间接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诱发和加剧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 的发生。的发生。在秦汉以前,黄土高原是森林茂密、山青水秀、环境优美在秦汉以前,黄土高原是森林茂密、

7、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地方。而后受的地方。而后受流水侵蚀流水侵蚀,逐渐,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土壤肥力力逐渐逐渐下降下降。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形成沟谷谷。长期的流水侵蚀使沟谷不断加长和加深。长期的流水侵蚀使沟谷不断加长和加深,进而平坦的高原进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已被人类严重破坏的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已被人类严重破坏的自然植被的高自然植被的高度和覆盖度随水土流失继续下降度和覆盖度随水土流失继续下降,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使使蒸发加剧,原本恶劣的气候条件更加严重蒸发加剧,原本恶劣

8、的气候条件更加严重。河流携带的泥河流携带的泥沙沙在黄河的下游沉积在黄河的下游沉积,河道淤高河道淤高,河流改道河流改道,形成形成泛滥平原泛滥平原。陆地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开展的陆地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开展的,而是作为整体一而是作为整体一局部开展变化着的。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局部开展变化着的。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具有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合作探究一:利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合作探究一:利用地理环

9、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一碗水一碗水,半碗沙半碗沙三、水土流失的成因三、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水土流失的根底水土流失的根底(1)(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在各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在各种地理要素的相互交错地带种地理要素的相互交错地带 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脆弱。(2)(2)黄土质地特殊,黄土质地特殊,土质疏松土质疏松 。孔隙很多,。孔隙很多,黄土层极易受到黄土层极易受到流水流水的侵蚀。的侵蚀。(3)(3)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黄土高原地区降水 季节分配不均季节分配不均 多多集中在集中在夏季,且

10、多暴雨夏季,且多暴雨(4)(4)自然灾害频繁自然灾害频繁 滑坡、塌陷、泥石流滑坡、塌陷、泥石流 等等时有发生加剧了水土流失。时有发生加剧了水土流失。沿海沿海内陆内陆湿润湿润干旱干旱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农业农业牧业牧业平原平原山地、高原山地、高原1 1位置位置过渡地带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脆弱直立性强,直立性强,但极易遭但极易遭受流水侵受流水侵蚀蚀2 2质地质地特殊性特殊性黄土高原黄土高原3 3降水降水集中性集中性4 4灾害灾害频发性频发性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时有发生。1 1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1 1轮荒耕作制度轮荒耕作制度 2 2露天开矿露天开矿 3 3人们无方案地建窑洞修

11、路建设水利人们无方案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设施 2 2 破坏植被:破坏植被:过度开垦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历史上营造宫殿、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伐木烧薪 战争战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黄土高原上的窑洞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植被破坏植被破坏营造宫殿营造宫殿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自然原因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轮荒、抛荒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轮荒、抛荒 开矿、修路等工程建设开矿、修路等工程建设降水降水: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土壤土壤:黄土土质疏松黄土土质疏松植被植被:植被覆盖率低植被覆盖率低 自然灾害自然

12、灾害:地质灾害频繁地质灾害频繁植被大量的被破坏:毁林开荒毁林开荒人口激增生活需求扩大工农业迅猛开展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开展开展 的问题的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根本根本 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思考?人口急剧增长,人地矛盾突出。人口急剧增长,人地矛盾突出。10.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景观有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景观有 )()11.黄土高原东起黄土高原东起 ,西至,西至 ,南到南到 ,北抵,北抵 轮荒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耕作类型。没有固定的耕地,农民采用毁林毁草,到处开荒,种地不施肥,种三五年之后,表土流失了,肥力衰退便丢弃撂荒,

13、另择土开垦的一种原始的生产方式。这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使地表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无法恢复,在湿润坡地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如我国的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自古以来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有密切关系。(1)(1)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农林牧综合开展。因地制宜,农林牧综合开展。要以要以 为中心压缩耕作用地,为中心压缩耕作用地,改土与治水相结合,逐步建立早涝保收、改土与治水相结合,逐步建立早涝保收、高产稳产的根本农田;高产稳产的根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质量;的质量;大力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复垦工作

14、。大力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复垦工作。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四四、水土流失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治理 1.1.合理利用和综合治理相结合合理利用和综合治理相结合(2)(2)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原那么:坚持原那么:坚持 措施相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结合,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那么。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那么。目的:改善黄土高原的目的:改善黄土高原的 配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区域的配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开展。可持续开展。林草、工程与耕作林草、工程与耕作生态环境生态环境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因此治理黄土高原必须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建立有机、高 效的农林

15、牧业综合生产体系。在黄土高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中,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2 2具体措施具体措施 (1)(1)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工程措施 地段地段效果效果固沟工程固沟工程营造防护林营造防护林 地段地段拦泥蓄水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防止沟谷继续扩展扩展护坡工程护坡工程修筑修筑封坡育林育草封坡育林育草 地段地段拦截、涵蓄拦截、涵蓄坡坡面径流面径流,发发展林果业生产展林果业生产保塬工程保塬工程营造护林网营造护林网 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水土水土提高劳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效率沟谷水平梯田缓坡平整土地打坝建库塬面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

16、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在黄土高原地区广泛流传着:“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的歌谣,这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对淤地坝地位与作用的真实评价。(2)(2)农业技术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开展平整土地、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栽培种植、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增施肥料、增施肥料、等农耕农业,同时等农耕农业,同时精心选育良种、开展及精心选育良种、开展及 和和技术、等。技术、等。(3)(3)生物措施。提高生物措施。提高 是治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轮作套种轮作套种地膜

17、地膜喷灌喷灌滴灌滴灌科学施肥科学施肥喷灌喷灌滴灌滴灌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套种套种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工程师农民环保专家小流域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1.要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问题,以下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B.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C.因地制宜开展,进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 D.在陡坡修梯田,增加粮食产量D2.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生物措施的功能是 。A.改善生产条件 B.蓄水保土 C.创立旅游景点 D.利用光热B3.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有 。打坝建库 平整土地 深耕改土 修水平梯田 抽引水灌溉 A.B.C.D.C针对性练习 小流域综合治理

18、的重点是 。双选 A.保持水土,改土与治水相结合 B.利用沟底谷地,扩大种植业 C.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综合开展 D.采用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地肥力A、C 1.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图一和“地表形态简图图二,答复以下问题。1从三大自然区域看,图一所示区域位于 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第 阶梯,甲山脉两侧的地形单元分别是 和 。东部季风黄土高原东部季风区黄土高原第二级阶梯第二级太行山脉华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黄土高原220世纪末,黄河下游河段每到冬春季节常常出现断流现象,有的年份,有的河段甚至夏季也会断流,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沿岸工农业开展,任意节流、储水现象严重 B.黄河流域旱情严重 C.大量降水下渗成为地下水导致断流 D.黄河下游没有大的支流汇入A3分析导致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处于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为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地质灾害频繁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破坏植被开封铁塔开封铁塔地上悬河的形成过程地上悬河的形成过程77米米含沙含沙量大量大流速流速减慢减慢遇暴雨遇暴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