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辅导讲义(一)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8079993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辅导讲义(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辅导讲义(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辅导讲义(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辅导讲义(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辅导讲义(一)(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您身边的学习导师!2010年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辅导讲义(一)广西行政学院 李德敏教授数量关系部分:数字推理 难度较大,要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要掌握质数、幂次数、阶乘数等,特别是倍数关系。(一)基础知识1、质数:2、3、5、7、11、13、17、19、23、292、合数:4、6、8、9、10、12、14、15、16、183、合数的分解:凡能被2或5整除的数,其末一位数字是2或5的倍数。凡能被4整除的数,其末二位数字一定是4的倍数。凡能被8整除的数,其末三位数字一定是8的倍数。凡能被3整除的数,其各数字之和一定是3的倍数。凡能被9整除的数,其各数字之和一定是9的倍数。4、典型幂次数129621

2、636666251252555102425664164472924381279331024512256128643216842210987654321指数底数400361324289256225196169144121201918171615141312115、平方次幂400361324289256225196169144121201918171615141312113628800362880403202040720120196621109876543216、阶乘数1!=1, 2!=2, 3!=6, 4!=24, 5!=120, 6!=720, 7!=2040,7、基础数列(1)自然数列 1、

3、2、3、4、5、6、7、(2)等差数列 a、a+d、a+2d、a+3d、 (3)等比数列 a、aq、aq2 、aq3(4)周期数列 呈一定周期规律的数列,如:3周期数列 1、2、3、1、2、3、1、2、3、2周期数列 3、4、3、4、3、4、3、4、3反周期数列 6、7、8、-6、-7、-8、2反周期数列 8、9、-8、-9、(5)对称数列 呈一定对称规律的数列,如:奇数项对称数列 2、5、3、0、3、5、 2偶数项对称数列 2、5、3、1、 3、 1、2 、5奇数项反对称数列 2、5、3、0、-3、-5、- 2偶数项对称数列 2、5、3、1、 -3、- 1、-2 、-5(6)质数型数列 基于

4、质数和合数规律的数列,如:质数数列 2、3、5、7、11、13、17、19、 23、合数数列 4、6、8、9、10、 12 、14非质数数列 1、 4、6、8、9、10、 12 、14非合数数列 1、 2、3、5、7、11、13、17、19、 23、8、基本技巧(1)快速扫描、观察分析、大胆假设、注意验证。(2)多用心算、少用笔算、提高速度、确保准确。(3)从前往后、从后往前、从中推断、因题而异。(二)基本题型一、等差数列型1、等差数列特征:后项-前项=同一个常数注意:等差数列各项数值均为递增或递减,数值变化幅度相同。例 13、24、35、46、( )A、49 B、51 C、57 D、67例

5、2、9、4、11、6、13、8、( )A、15 B、16 C、17 D、182、二阶等差数列特征:原数列并不是等差数列,相邻项之间的差(或比)却成等差数列例 12、13、15、18、22、( )A、25 B、27 C、30 D、34例 8、8、12、24、60、( )A、90 B、120 C、180 D、2403、二阶等差数列的变式特征:二阶等差数列的各项为常见的数列(如自然数列、等差等比数列、平方立方数列和质数列等)或作适当的变化,如分别加减“1”或“2”及其它变化等。例 1、2、6、15、31、( )A、55 B、56 C、57 D、58例 20、22、25、30、37、( )A、39 B

6、、45 C、48 D、 514、三阶等差数列及变式特征:原数列并不是二阶等差数列,但其二阶数列各项的差(或比)却还能为等差数列。注意:有时它还可以衍生到多阶等差数列。例 2、2、8、21、42、( )A、72 B、74 C、86 D、90例 2、3、10、25、52、97、( )A、 136 B、152 C、168 D、174二、等比数列型1、等比数列特征:后项 前项=同一个常数注意:等比数列各项数值均为倍数关系,数值变化幅度较大。例 2、6、18、54、162、( )A、164 B、168 C、486 D、328例 2、6、13、39、15、45、23、( ) A、69 B、68 C、67

7、D、66 2、二阶等比数列特征:特征:原数列并不是等比数列,相邻项之间的差(或比)却成等比数列。例 4、5、7、11、19、( )A、27 B、31 C、35 D、41例 1、2、8、( )、1024 A、32 B、64 C、128 D、10563、二阶等比数列的变式特征:二阶等比数列的各项为常见的数列(如自然数列、等差等比数列、平方立方数列和质数列等),或作适当的变化,如分别加减“1”或“2”及其它变化等。例 1、1、2、6、24、( )A、64 B、 78 C、120 D、136例 1/4、 1/4 、1、 9、( )A、81 B、121 C、144 D、1694、三阶等比数列及变式特征:

8、原数列并不是二阶等比数列,但其二阶数列各项的差(或比)却还能为等比数列。注意:有时它还可以衍生到多阶等比数列。例 1、4、8、14、24、42、( )A、80 B、76 C、70 D、48例 -1、3、8、15、26、( )-4 B、19 C、 36 D、45三、加减法规律型1、和(差)数列特征:前项与中项之和(或差)等于后项。 例 1.01、1.02、2.03、3.05、5.08、( )、13.21A、8.11 B、8.12 C、8.13 D、8.14例 17、10、 ( )、 3、4、-1A、 7 B、6 C 、 8 D、5例 6、3、3、 ( )、 3、-3A、6 B、3 C 、-3 D

9、、 02、和(差)数列的变式特征:相邻两项加减后,再经过加减乘除某个常数或其它变化产生例 22、35、56、90、( )、 234A、162 B、156 C、148 D、145例 4、8、6、7、( )、 27/4A、13 B、 13/2 C、17 D、 21/4 例 4、5、11、14、( )、39A、24 B、26 C、 27 D、363、三项和(差)数列的变式特征:相邻三项加减后,再经过加减乘除某个常数或其它变化产生例 0、1、1、2、4 、7、13、( )A、21 B、23 C、24 D、25例 2、3、4、9、12、15、22、( )A、25 B、26 C、27 D、28例 1、1、

10、1、2、3、5、9、( )A、10 B、12 C、13 D、 16四、乘除法规律型1、积(商)数列特征:前项与中项之积(或商)等于后项例 1、2、2、4、 ( )、 32A、4 B、6 C、8 D、16例 32、1/4、8、2、16、( )A、32 B、16 C、8 D、4例 60、30、2、15、 ( )A、1 B、5 C、1/5 D、 2/15 2、积(商)数列的变式特征:前项与中项之积(或商)经变化后得到后项,这种变化可能是加减乘除某个数或与项数之间有某种关系等。例 2、5、11、56、 ( )A、126 B、 617 C、112 D、92例 1、3、2、4、5、16、 ( )A、25

11、B、32 C、48 D、 75例 2、6、24、120、 ( )A、360 B、480 C、600 D、 720五、平方数列型1、平方数列特征:各项为平方数的升幂或降幂例 4、9、16、25、( )A、18 B、26 C、33 D、36例 36、25、 ( ) 、9、4 、1A、24 B、16 C、14 D、122、平方数列的变式特征:在平方数的基础上加减乘除同一个常数或其它变化。例 66、83、102、123、( )A、144 B、145 C、146 D、147例 2、3、10、15、26、35、 ( ) A、50 B、51 C、52 D、533、三级平方数列特征:平方数列的相邻项底数之和(

12、或差、积、商)为等差或等比数列。例 9、16、36、100、( )A、144 B、256 C、324 D、 324 例 1、0、9、100、( )A、181 B、281 C、441 D、620六、立方数列型1、立方数列特征:各项为立方数的升幂或降幂例 1、8、27、( )A、36 B、64 C、72 D、81例 125、64、 ( ) 、8、1A、24 B、27 C、36 D、422、立方数列的变式特征:在立方数的基础上加减乘除同一个常数例 0、7、26、63、( )A、123 B、124 C、125 D、126例 0、6、24、60、120、 ( ) A、186 B、210 C、220 D、

13、226例 0、9、26、65、124、 ( ) A、186 B、215 C、216 D、 2173、变幂数列特征:底数的指数分别呈递增或递减变化。例 1、4、27、 ( )、3125、A、70 B、184 C、 256 D、351例 1、8、9、4、( )、 1/6 A、3 B、2 C、1 D、1/3七、组合数列型1、隔项组合数列特征:奇数项与偶数项分别构成等差或等比数列例 3、15、7、12、11、9、15( )A、6 B、8 C、18 D、19例 2、1、4、3、 ( ) 、5A、1 B、2 C、3 D、6例 34、36、35、35、( ) 、34、37、( )A、36,33 B、33,3

14、6 C、37,34 D、34,372、双项组合数列特征:每两项为一组,各组呈现某种规律。例 -4、-4、0、0、4 、( )、8、8 A、3 B、4 C、6 D、7例 4、6、5、7、7、9、11、13、19、21、( ) A、27、29 B、32、33 C、35、37 D、40、433、实数的组合数列特征:对于小数、分数或根式的各部分,如整数与小数、分子与分母、有理数与无理数,分别呈现某种规律。例 1.01、2.02、3.04、5.08、( )A、7.12 B、7.16 C、 8.12 D、 8.164、单纯数字的组合数列特征:各项内的数字呈现某种规律。例 106、208、410、812、1

15、614、( )A、3216 B、4816 C、6416 D、12816例 1909、2918、3927、( )、5945、6954A、6936 B、4936 C、5936 D、9136例 13579、1358、136、14、1、( )A、-7 B、-3 C、 0 D、1八、特殊数列型1、质数列和合数列特征:一个数列各项分别由质数或合数构成。例 11、13、17、19、( )、29A、23 B、25 C、27 D、28例 4、6、8、 9、10、12、 ( )A、7 B、17 C、11 D、14例 20、22、25、30、37、( ) A.39B.45 C.48D.512、分数常数列特征:一个数

16、列各项约分后均为同一分数值。例 133/57、119/51、91/39、49/21、( )、7/3A.28/12 B.21/14 C.28/9 D.31/15例 6/28、21/98、18/84、9/42、( ) A、25/60 B、12/44 C、12/56 D、25/783、根式数列特征:一个数列各项为根式,可通过分子或分母有理化后呈现某种规律。.九、图形数阵例A、1 B、4 C、3 D、5例A、 12 B、13 C、8 D、14例A、2 B、4 C、5 D、7例A、13 B、14 C、16 D、20参考试题广西2007年上半年录用公务员考试试题一、数字推理(共10题) 50,3、2、11

17、、14、27、( ) A、30 B、32 C、34 D、2851,0、3、3、6、9、5、( ) A、7 B、6 C、4 D、852,6/28、21/98、18/84、9/42、( ) A、25/60 B、12/44 C、12/56 D、25/7853,84、80、71、55、( ) A、25 B、37 C、35 D、3054,1 、2、3 、5 、( ) A、9 B、8 C、8 D、855,0、3、8、15、24、( ) A、32 B、45 C、37 D、3556,11、7、-1、17、( ) A、34 B、-34 C、-42 D、-4957,291、254、217、180、143、( )

18、A、96 B、106 C、116 D、12658,4、6、5、7、7、9、11、13、19、21、( ) A、27、29 B、32、33 C、35、37 D、40、4359,119、83、36、47、( ) A、-11 B、-37 C、11 D、37l广西2008年上半年录用公务员考试试题l一、数字推理(共8题) l1,1、6、6、36、 ( ) 、 7776l A、96 B、216 C、866 D、1776l2,2、7、13、20、25、31、( )l A、35 B、36 C、37 D、38l3,1/9、1/28、 ( ) 、 1/126l A、1/55 B、1/54 C、1/65 D、1/

19、75l4,1/2、1、4/3、19/12、 ( )l A、130/60 B、137/60 C、107/60 D、147/60l5,2、12、121、1121、11211、 ( )l A、11121 B、11112 C、112111 D、111211l6,5 、4、10 、8、15、16、 ( ) 、( )l A、20、18 B、18、32 C 、20、32 D、18、64l7,1、2、2、3、4、( )l A、4 B、5 C、6 D、7l8,17、18、22、31、 47、 ( )l A、54 B、63 C、72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41,157、65、27、11、5、( ) A、4

20、B、3 C、2 D、142, A、12 B、14 C、16 D、2043,1、2/3、5/8、13/21、( ) A、21/33 B、35/64 C、41/70 D、34/5544,67、54、46、35、29、( ) A、13 B、15 C、18 D、2045,14、20、54、76、( ) A、104 B、116 C、126 D、144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考题 101.5,12,21,34,53,80,( )A. 121 B. 115 C. 119 D. 117 102.7,7,9,17,43,()A. 119 B. 117 C. 123 D. 121 103.1,9,35,91,189,( )A. 361 B. 341 C. 321 D. 301 104. 0 1/6 3/8 1/2 1/2 ( ) A.5/13 B.7/13 C.5/12 D.7/12 105. 153 179 227 321 533 ( ) A 789 B 919 C 1229 D 107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