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8079712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现代汉语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现代汉语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现代汉语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教案(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现代汉语的定义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则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我们这里讲的是普通话。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那么语言是什么,它的属性又是什么呢?二、语言的定义及其属性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消亡而消亡。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它不分阶级一视同仁地为汉族全体成员服务。(P1)语言学界至今对语言还没有一个清晰而统一的定义。因为不同的时代、

2、不同的学派对语言有不同的看法。一般来说,可以把语言定义为: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一)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社会性首先体现在它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上。其次,语言的社会性体现在语音和语义的结合关系上。(二)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语言的本体来说,所有语言都是有声语言,所有语言都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在没有文字之前,或者不借助于文字的时候,一个人要向他人表情过意,就从口中发出一连串的声音;听的人就根据这一连串的声音来理解、体会对方的意思和情感。人有目的地发出的、而他人能从中理解、体会其意的声音实际是一种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三)语言

3、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四)语言的全民性,即无阶级性。三、与语言相关的概念(一)语言与言语(二)语言和文字(文字不能超脱语言)(三)口语和书面语(四)共同语与方言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如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所共同使用的语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地域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可以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在很长时间里,仍可以与共同语同时存在。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是与政治、经济、文化和使用人口等方面的因素分不开的。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什么方言能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要取决于这种方言在

4、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取决于这个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至人口等条件。四、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过程。“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中科院于1955年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会后又正式确定其三项标准涵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三项标准:语音、词汇、语法。语言的内部结构体系: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三项涵义都不准确、不严密:参“现代汉语规范化”P14。“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不同作家的作品语言风格不一样,甚至遣词造句的语法

5、规则很不一样,特别是像鲁迅的著作,能以它为典范吗?中学教师有“三怕”:一怕古文,二怕作文,三怕周树人。五、现代汉语方言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方言形成的因素:现代汉语各方言大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逐渐形成的。形成汉语方言的因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迁徙(如客家方言)、山川地理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七大方言区(19C.80年代传统的分区):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3%。即官话方言,

6、又包括八个次方言: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2、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浙江的大部分,占汉族总人口的7.2%。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3.2%。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东北沿长江地区和南部除外),占汉族总人口的3.3%。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占汉族总人口的3.6%。6、闽方言,分布在福建很海南的大部分地区、广东东部潮汕地区、雷州半岛部分地区、浙

7、江南部温州地区的一部分、广西的少数地区、台湾省的大多数汉人居住区,5.7%。7、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部、南部的100来个县,占汉族总人口的4%。新的分区是十大方言区,比传统的七大方言区多出了晋语区、徽语区和平话语区。了解方言的目的之一: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及其对应规律,有效在推广普通话。六、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方面1、没有复辅音2、元音占优势3、有声调(二)词汇方面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3、双音节词占优势(三)语法方面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

8、的对应关系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一)方针和任务1、1955年10月教育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接着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中央确定了“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2、1985年12月,国务院决定把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里那和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规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当前的主要任务。3、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

9、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4、主要任务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先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5、最重要的是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二)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1、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2、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

10、学术会议之后,明确了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三)大力推广普通话1、新时期推普的重要意义2、方针: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20C50年代)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今后)3、应做好的四点4、测试标准5、除继续注意语音规范外,还应注意词汇和语法的规范6、重点:学校、与群众接触面较广的部门、大中城市和沿海城市,要注意学校和社会的相互第三节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1、性质: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2、教学内容: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3、教学任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贯彻理论联

11、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想带汉语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语言的性质可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自然属性又分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一)物理属性声音由振动而产生,具有质(音质,即音色)、高、强、长四要素,其中音色是最本质的。1、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语音的高低,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声带因性别、年龄的差异会有长短、厚薄、松紧的不同(成年男子声带长而厚,成年女子声带短而薄,老人的声带相对小孩

12、的要松弛一些),这些都会造成语音高低的不同。同一个人发音有高有低,是通过控制声带的松紧来调节的。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是构成声调和语调。2、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同一根弦不变它的长度,但当我们重拉的时候,它的声音就强些,反之,就比较弱。语音的强弱是由发音时气流冲击声带力量的强弱来决定的。音强在语言的作用主要是区别重音、轻音。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虽然音长在普通话中不单独起区别意义的作用,但在某些语言和方言中这种区别词义的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4、音色又叫音质、音品,是声音的特色、个性,主要取决于取决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声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13、教材P23)(二)生理属性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决定语音的区别。理解每个音素发音器官的部位是掌握正确发音的必要条件。人的发音器官的三部分:肺和气管(动力站)、喉头和声带(发音体)、口腔、鼻腔和咽腔(共鸣器)。(三)社会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本质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语音和意义的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2、语音的系统性。二、语音的单位(一)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人们说起话来是一连串的音,其中最基本的单位是音节。通常,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比如“书”的读音是一个音节

14、,“星期天”的读音是三个音节。但也有两个汉字的读音表示一个音节的,这就是儿化词,如“画儿”(hur),“鸟儿”(nior)。(二)音素元音和辅音(音节分析的方法之一:音素分析法)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如“酷”和“爱”这样的音节还可以分析出更小的单位,如酷k-u爱a-i。这些叫音素。音素可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如b、p、m、f、d、t、n、l等汉语普通话的21个声母都是辅音。汉语普通话有22个辅音,只有一个ng不能作声母,只能作韵尾。(普通话辅音数声母数)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15、叫元音,又叫母音,a、o、e、i、u、-i(前)、- i(后)、er,汉语普通话有10个单元音,都可直接充当韵母。而普通话韵母有39个,是怎么构成的呢?除了10个单元音韵母之外,还有13个复元音韵母和16个带鼻音韵母。(普通话元音数韵母数)辅音和元音的主要区别有四点:1、是否受阻:辅音一定受阻;元音基本不受阻。2、气流的强弱:辅音普遍较强;元音普遍较弱。3、紧张的部位和程度:辅音的成阻部位特别紧张;元音则保持均衡紧张。4、响亮的程度:辅音不响亮,噪音成分多;元音响亮,是乐音。(三)声母、韵母、声调(汉语传统的音节分析方法)声母,指音节中位于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声母都是由辅音充

16、当的,但辅音并不等于声母。因为有的辅音只能充当韵尾,不能充当声母,如ng;有的辅音既可充当声母,又可充当韵尾,如n。辅音的范围比声母大。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元音都可充当韵母,而且韵母主要由元音构成,韵母中必须有元音,但元音并不等于韵母。因为韵母中有由元音加辅音构成的鼻辅音韵母,如in、eng,元音的范围比韵母小。元音韵母。(四)音位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三、记音符号人们采用过的给汉字注音的方法主要有三类:直音法和反切法、注音字母、拼音字母。附录三:三种记音符号对照表(P36)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批准为正式方案推行。

17、其用途主要是给汉字注音和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有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五部分组成。附录一:汉语拼音方案(P32-34)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是用来记录各民族语言的语音的。符合“一个音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素”的原则,共有一百多个符号,记音有严式、宽式之分。附录二:国际音标简表(P35)【作业】P36-37思考和练习一:一、四、五、六题。第二节声母一、声母的发音声母的不同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不同造成的。我们就可以分别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不同来给声母分类。(一)按发音部位分,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

18、音、舌根音。1、b、p、m 双唇音:由上唇和下唇阻塞气流而形成。2、f 唇齿音:由上齿和下唇接近阻碍气流而形成。3、d、t、n、l 舌尖中音:由舌尖抵住上齿龈(上齿背)阻碍气流而形成。4、g、k、h 舌根音:由舌根(舌面后部)抵住或接近软腭阻碍气流而形成。5、j、q、x 舌面音:由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6、zh、ch、sh、r 舌尖后音:由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7、z、c、s、 舌尖前音:由舌尖抵住或接近上齿背阻碍气流而形成。(二)发音方法可以从阻碍的方式(塞音、擦音等)、声带是否颤动(清浊)、气流的强弱(送气不送气)三个方面来考察。1、根据形成阻碍和解除阻

19、碍的方式不同,可以把普通话声母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和边音五类。声母的发音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A、成阻阶段:发音器官的活动部分开始向固定部分靠拢形成阻碍。(上唇和下唇都是活动部分)B、持阻阶段:形成阻碍部分的肌肉保持一定时间的紧张,使阻碍持续。C、除阻阶段:活动部分脱离固定部分,肌肉放松,阻碍解除。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对声母进行描述,并掌握每个声母的国际音标。二、声母辨正(一)分辨n和l(二)分辨z、c、s和zh、ch 、sh(三)分辨f和h(四)把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的z、c、s、g、k、h改为j、q、x(P57发音操练)(五)分清送气和不送气音(六)读准普通话零声母的字

20、【作业】P54-55思考和练习二:二、三、四题。第三节韵母一、韵母的发音普通话有三十九个韵母。韵母主要由元音构成,也有的由元音加鼻辅音构成。韵母按结构可分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三类;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又可分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还可按韵尾分类,没有韵尾的叫无韵尾韵母,有元音作韵尾的叫元音韵尾韵母,有鼻音作韵尾的叫鼻音韵尾韵母。教材P59普通话韵母总表。“四呼”开口呼韵母:凡韵腹不是i、u、或不以i、u、开头的韵母齐齿呼韵母:凡韵腹是i或以i开头的韵母合口呼韵母:凡韵腹是u或以u开头的韵母撮口呼韵母:凡韵腹是或以开头的韵母以上总称为四呼,这是我国传

21、统音韵学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揭示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声母和韵母在构成音节时,有些可以组合有些不可以组合,这主要决定于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的四呼特征。(一)单元音韵母(10)1、舌面元音单韵母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2、舌尖元音单韵母(二)复元音韵母(13)复元音韵母由复元音构成,复元音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有的韵母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者的轻重长短并不一致。普通话韵母结构表:韵 母韵 头(限于高元音i、u、)韵(韵身)韵 腹(十个单元音)韵 尾限于高元音i、u和鼻辅音n、ng【练习】P77第七题:1、前响复元音韵母 aieiaoou2

22、、后响复元音韵母iaieuauoe3、中响复元音韵母iao iou uai uei(三)带鼻音韵母(16)an ian uanan en in uen n 和ang iang uang eng ing ueng ong iong二、押韵和韵辙三、韵母辨正(P77-78十一题:发音操练)(一)分辨前鼻音尾韵母和后鼻音尾韵母1、前鼻音尾韵母an、en、in的发音2、后鼻音尾韵母ang、eng、ing的发音(二)分辨i和(三)分辨e和o、(四)避免韵头i或u的丢失(五)发好er第四节声调一、调值和调类1、声调是贯穿整个音节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2、调值指音节高低升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

23、调的实际读法。常用赵元任创制的“五度标记法”来标记声调(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相对音高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3、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二、普通话的声调普通话的全部字音分属四种基本调值(调类):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调型:高平调、中升调、降升调和全降调。调号(声调符号):三、古今调类比较普通话的调类系统来自古代汉语的调类系统。早在我国南北朝时期沈约等人就已经发现了汉语有声调,并且把当时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类。汉语的调类和声母的清浊有密切关系。四、声调辨正现代各方言的调类都是由八个调

24、类演变而来的,都可以根据这八个调类考察调类的分合情况并给予适当的名称。注意古入声字的今读。方言区里有入声的要了解哪些是古入声字以及它的现在读音。请参看P136同韵字表,古入声字都用黑体印刷。普通话声调与方言声调(教材P85-86)第五节音节一、音节的结构普通话的音节由声韵调三部分组成。韵母又可分为韵头(介音)和韵身,韵身又可分为韵腹和韵尾。其结构如图所示(在分析音节时,首先切出的是声调,但为了照顾“声韵调”的称说习惯,将声调的顺序编在最后)。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1、一个音节最多可以有四个音素,最少只有一个音素。如“专”有四个音素,“啊”只有一个音素。2、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每个音节

25、都有元音,少则一个,多则三个(连续排列,充当韵头、韵腹、韵尾,如“久,游”等)。一个音节如果只有一个音素,除极个别情况(姆m,恩n,哼ng)外都是元音。3、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也没有复辅音(两个辅音相连)。如英语中sport。4、每个音节都有声调、韵腹。韵头、韵尾、声母可有可无。【课堂练习】教材101页第三题。二、音节的拼合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拼合有一定的规律,这主要表现在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四呼(所谓四呼是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口形分的类)的配合关系上。其配合关系如下表:韵 母声 母开 口齐齿合口撮口口 诀零声母n 、l、零声四呼有舌尖中音n ld td、t、双唇无撮口双唇音b p m唇齿音ff、g

26、(组)、z(组)zh(组)拼开合舌根音g k h舌尖前音z c s舌尖后音zh ch sh r舌面音j q xj组跟着齐撮走【课堂练习】教材101页第四题。三、音节的拼写规则(一) y、w的使用。(二)隔音符号的使用(三)省写“还原分析”1、iou(iu)、uei(ui)、uen(un),如:酒、鬼、坤。2、上两点,如:居、学。3、i上一点。(四)标调法a、o、e、i、u、按顺序,i上标调去一点,i、u并列标后边。(五)音节连写和大写字母【课堂练习】教材101页第四题。第六节音变一、变调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一)上声的变调(二)去声的变调

27、(三)“一”“不”的变调(四)“七、八”的变调(五)形容词重叠的变调P104二、轻声(一)轻声的性质轻声是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二)轻声主要是一种口语现象。轻声主要出现在口语中,书面语特别是公文语体中,用得较少。在新词和科学术语中一般没有轻声词。普通话中助词、语气词、叠音词的后一音节、后词缀、方位词、趋向补语等常读轻声。第一类语法轻声词:有较强规律性的语法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类:1、语气词“啊、吗、呢、吧”等,如:是啊 走吗 做什么呢 去吧2、助词“的、地、得、着、了、过”等,如:你的 轻轻地 好得很 站着 去了 来过3、名词的后缀“子、头、巴”以及“么”、“们”等,如:桌子 木头

28、尾巴 什么 我们4、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如:床上 地下 家里 门外 前边 左边5、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趋向动词来、去、起来、下去等,如:进来 出去 上来 下去 好起来6、重叠形式的动词、名词后一个音节,如:看看 试试 宝宝 星星7、数词一夹在重叠动词之间,否定词不夹在动词或形容词之间,或在可能补语结构中,常常轻读。如:抱一抱 抱不动 拉不开 第二类习惯轻声词:绝大多数复音词按习惯把后一个音节读成轻声,很难找到规律。如: 萝卜 葡萄东西 明白 先生 大夫 告诉 窗户 商量 事情 知识 麻烦(三)轻声的作用有的轻声词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例见课本第107页108页。但靠轻声区别词义词性的词数量不多

29、,据统计约占百分之四左右。三、儿化(一)儿化的性质和发音“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二)儿化的作用见课本第109110页。区别词义、区分词性和表示细小、亲切、轻松或喜爱的感情色彩。1、语法上,区分词性。例如:画(动词)-画儿(名词) 尖(形容词)-尖儿(名词)2、词汇上,区别词义。例如:眼(眼睛)-眼儿(小洞之义) 头(脑袋)-头儿(负责人之义)3、修辞上,表示微小的形状或者带有喜爱、亲切等感情色彩。如:鲜花儿、女孩儿、好玩儿、山歌儿四、语气词“啊”的音变语气词“啊”发音时往往受前字读音的影响而产生音变。P110第七节音位一、音位简说(一)音位及其归纳方法语

30、言里的音是多种多样的,从音质的角度,我们可以把语音切分成许多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每一个音素用一个不同的符号把它们区别开来,不能混淆。但我们在讲韵母时谈到,韵母a音位 音素 出现条件 举例A中 无韵尾 啊、呀/a/=a前 在韵尾-i、-n之前 哀、安后 在韵尾-u、-n之前 熬、昂 在韵头i-、y-和韵尾-n之间 烟、冤从辅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辅音音位”,从元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元音音位”,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声调音位”,简称“调位”。由音素成分(辅音和元音)构成的音位可以统称为“音质音位”(音素之间的差异是音质的差异),又因为音质音位出现在固定的音段上,所以也称作“音段音位”。声调音

31、位主要是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高不是音质,所以属于“非音质音位”。因为非音质音位不受音段的限制,所以也称作“超音段音位”。(二)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般和个别、集体和个体的关系。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类。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叫做条件变体。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叫自由变体。(三)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语音的辨义作用、互补分布和音感差异是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如果某种语言的语音差异可以造成意义的不同,这样的语音差异就有音位的对立,构成这种差异的语音特征

32、就叫做“区别特征”。辨义功能是归纳音位的最重要的标准。“互补分布”说的是音位变体的分布状况。音位的不同条件变体各有自己的分布条件,绝不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因而它们的分布状况是互相补充的,这就叫作“互补分布”。凡是处于互补分布中的语音差异一般不能造成音位的对立,因而互补分布也是归纳音位的一项重要的语音标准。但是由于在各种语言里形成互补分布的原因和情况不完全一样,所以有的音虽然处于互补分布中,但是当地人听起来差异过大,这样的音也不宜归纳为同一音位。这就是说,在运用互补分布来归纳音位时,还就根据当地人的音感。归纳音位必须在同一语音系统中进行。二、普通话音位第八节朗读和语调一、朗读二、语调说话或朗读时

33、,句子有停顿,声音有轻重快慢和高低长短的变化,这些总称语调。(一) 停顿一句话停顿的地方不同,往往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例:1、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2、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一盘煮豆足矣!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一盘煮豆足矣!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一盘煮豆足矣!(二) 句重音1、语法重音 句子里某些语法成分常要重读。2、逻辑重音 句子的某些需要突出或强调的词语常要重读。(三) 句调 指整句话音高升降的变化。第九节语音规范化一、确立正音标准1文白异读2方言影响3讹读影响4背离规律二推广标准音第三章文字第一节汉字概说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

34、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在语言之后产生的,是社会进化、语言成熟的产物。它突破了语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扩大或延伸了语言的功能。有了文字,才有了书面语;有了书面语,人类的文明始得以延续和传播。因此,文字是人类摆脱蒙昧、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任何一个民族都毫无例外地拥有各自的语言(有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而消失),但并非每种语言都有相应的文字。现今不少的部族(如非洲和大洋州的一些部落)仍停留在口耳相传的交际阶段,没有民族文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1汉字的起源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历代流传的“仓颉

35、造字”之说显然是一种神化的产物。仓颉有可能是黄帝时的史官,但已被历史放大以致失真,所谓“仓颉四目,生而知书”即是。汉字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是一个日积月累、不断膨胀的过程。其产生与发展的情形诚如鲁迅先生所言:“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可见,如果仓颉确有其人,至多是做了一些文字的搜集、整理和推广工作。汉字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殷商时代的甲骨文,距今已三千多年。甲骨文无论在形体上还是构造上都堪称成熟的文字。可以推断,汉字的诞生时间要远早于殷商。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的一些彩陶距今有

36、五、六千年,其上的一些刻划符号如“、”等,极可能是汉字的前身或雏形。同世界上其他文字一样,汉字源自图画,是原始图画日益简化的结果。早期汉字中的大量象形字即是一个明证。由文字画到文字不仅过程漫长,之间的区别也十分明显:图画只表示一个模糊、浑沌的概念,随意性较大,并且不跟语言中的音节相对应;文字除了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清晰的意义外,还具有一个特定的语音形式。结构的繁简与是否方便实用也是二者的一些重要差别。2汉字的性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世界上的文字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如拉丁文、斯拉夫文和日文等;一类是表意文字,如古埃及的圣书字、古巴比伦的丁头字以及汉字。每一种语言都有一个或若干音素、音

37、节组成的语音系统和由语素、词构成的词汇系统,四者都可以用符号来记录它。记录音素、音节的叫音素、音节文字,可合称为表音文字;记录语素、词的叫语素文字、表词文字,可合称为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是用几十个符号(字母)来表示一种语言里有限的音位或音节,作为标记词语声音的字母。一般说来,一定的音就用一定的字母表示,一定的字母表示一定的音。语言中所有词语都有这几十个符号拼合而成。人们只要掌握了字母的读音及拼写规则,听到了一个词的声音大体能写下来,看到了一个词一般能读出它所代表的语音。表意文字则是用成千上万大量的符号去表示或区别不同的语素、词的意义。表意体系的汉字不是直接表示音素或音节的字母,而是用不同笔画构成

38、的大量表意符号来记录汉语的单音节语素,从而代表了语素的声音。由于现行汉字一般是记录汉语的单音节语素的,所以汉字又称为语素文字。现行汉字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意类,声旁表示读音。所以按照构成汉字的部件的作用来划分,把汉字称为意音文字。从文字体系不看,汉字虽然有大量的形声字,但仍然应看作表意体系的文字。由于汉字不是直接表音的,因而具有一定程度的超时空性。几千年来,汉语的语音变化很大,但是汉字的字形和所记录的语素的意义却变化不大。汉族历史悠久,古代典籍丰富,地域十分辽阔,方言分歧很大,但表意体系的汉字能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方言之间很好地起到交际工具的作用,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而且一直使

39、用到现在的唯一的文字,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对我国的国家统一,对汉族语言的发展,都有过重要的作用。汉字的作用主要见于三点: 保证了汉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维系了国家与民族的统一; 促进了汉文化与周边文化之间的交流。第二节汉字的形体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和小篆)、隶书(秦隶和汉隶)、楷书、草书和行书。汉字形体演变的简化趋势。现行汉字的形体:楷书和行书,印刷体和手写体。第三节汉字的结构一、结构单位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部件。(一)笔画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二)部件部件又称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部件,是字书

40、中的各部的首字。部首和偏旁虽有关涉,但是二者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第一,偏旁是构字的部件,属于汉字结构系统的一级单位;而部首不是构字的部件,不属于汉字结构系统的单位,它只是在字典编纂时给字进行分类排序的一种手段。第二,在许慎的说文解字等古代的字书中,部首的外延与形旁的外延基本相同,但是,由于字形的古今演变和字典归部的变化,在现行汉字中,部首和形旁在外延上已有较大的出入,部首已有名无实,纯粹成了一部字的标目。第三,偏旁不能独立,一独立就不再是偏旁。部首大部分就是一个独立的汉字,虽然在现代的字典中已经有一些部首不再独立成字。(三)笔顺笔顺是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二、造字法汉字的造字法指汉字的构造

41、方式。一般地说,古代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现行汉字同古汉字相比,又有一些特殊情况。第四节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一、汉字改革问题汉字改革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简化字,二是拼音化。简化是汉字发展的一个趋势,但如何简化值得深思。汉字简化举足轻重,事关社会与文化的方方面面。简化汉字绝不意味着笔画、字数越少越好。建国以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确定简化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少。大陆汉字与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地区通行的汉字事实上已成为两个系统。出于经济等方面的考虑,现在大陆是繁简混用。汉语的拼音化始于清末的切音字运动,卢戆章、王照、劳乃宣等纷纷提出了

42、数十种切音方案,但基本无果而终。在1918-1958年期间,“注音字母”(由许寿棠、周树人等制订)取得了法定地位,大行其道。这是第一套由国家正式公布并且在中小学普遍推行的拼音字母,但有不少缺点(未采用拉丁字母)。在此期间,钱玄同、赵元任、黎锦熙推出了“国语罗马字”,瞿秋白、吴玉章制定了“拉丁化新文字”。在此基础上,国家于1958年正式制定并颁行了汉语拼音方案。汉字的拼音化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目前实际处于搁置状态。二、汉字的整理(一)简化笔画:公布并推行简化字总表(含2235个简化字)。简化方法有:简化偏旁(苹、灯)、同音或异音替代(后、谷)、草书楷化(长、书)、换用简单符号(汉、鸡)、保留

43、特征或轮廓(声、齿)、构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惊、笔)。(二)精简字数:废除异体字。1955年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三、汉字的标准化汉字的标准化,要求对汉字进行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一)定量: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发布了3500个常用字。(二)定形: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三)定音: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2)(四)定序:义序法(一般不用)、音序法和形序法(笔画法和部首法)。第五节使用规范汉字掌握规范汉字。纠正错别字。第四章词 汇第一节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一、词汇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二

44、、词汇单位(语言单位)(一)语素1、定义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现代汉语大多是一字一语素,或单音节语素占优势,也有两音节、多音节语素。2、词、语素、音节和汉字的关系(教材P254)3、语素的分类(1)按音节:单音节语素,如“我、好、来”;多音节语素,如“葡萄、奥林匹克”。(2)按语素的组合能力(构词能力):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指能够独立成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如天、地、人、不;不成词语素指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而只能成为合成词的一部分的语素,如民:人民、农民、民生、民众;子:石子、桌子、杯子、本子。不成词语素又根据其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的固定不固定分为两类:不定位不成词语素和定

45、位不成词语素。如上面提到的“民”和“子”。(二)词1、定义及性质词是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1)能单说,单独成句或单独回答问题的是词。(2)不能单说,但能单独作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的是词。、扩展法:能把词与短语的区别开来(有很大的局限性)“白菜”插入“的”变成“白的菜”,意义改变了,“白菜”是词;“白马”插入“的”变成“白的马”,意义没有改变,“白马”是词组;海带海浪大家大河黑板好书短语是词和词的语法组合。(三)固定短语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词语。与之相对的叫自由短语,自由短语是词跟词按表达的需要的临时组合

46、。固定短语又可分为专名和熟语。(四)略语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1、简称简称是较复杂的名称的简化形式。2、数词略语对一些习用的联合短语,选择其中各项的共同语素加上短语包含的项数,即构成数词略语。三、构词类型根据语素在构词中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分为词根和词缀两类。一种叫词根,指的是意义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不固定的不成词语素和成词语素;一种叫词缀,指的是意义不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在前或在后的不成词语素。词根是词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词义的基础。词根语素的意义比较实在,在体现词的意义上起着主要作用,一个词不能缺少词根。例如“改革”就是由词根语素“改”和“革”组成,各自都表示一定的意义,不可

47、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词缀是词中附加在词根上的构词成分。词缀语素数量很少,意义也没有词根语素实在,例如“老师”中的“老”,“木头”中的“头”。一个词可以只有词根而无词缀。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词的构成类型简表():(一)单纯词单纯词指只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按音节可以分为单音节单纯词/多音节单纯词,汉语中的一个语素往往就是一个音节,因此,单音节词就都是单纯词,如:书、笔、走、说、美、长。重点来看多音节单纯词,它可以分为:1、联绵词:是指从古代汉语中流传下来,单个音节没有意义的双音节词。双声:蜘蛛、琵琶、秋千、流连、玲珑、璀璨叠韵:唠叨、怂恿、彷徨

48、、罗嗦、腼腆、徘徊双声兼叠韵:丁当、辗转、乒乓非双声非叠韵:玛瑙、芙蓉、蝴蝶、蝙蝠、叠音:猩猩、娓娓、潺潺、隆隆、音译词:直接从外语用音译的方式引进的外来词。全部音译:克隆、咖啡、葡萄、沙发(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根据词根和词缀的不同组合情况,合成词的构造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复合式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结合在一起组成。从词根之间相互的关系看,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偏正型 前一词根限制或修饰后一词根,词的意义以后一词根为主,前一词根只起附加作用。(2)动宾型 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象。(3)补充型 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词的意义以前一词根为主。补

49、充型词又可以分为两类:(4)主谓型 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对象,后一词根表示陈述的情况。(5)联合型 由两个词根并列组合而成。根据两个词根意义关系的不同,又可以分成以下四类:2附加式 由一个词根和一个词缀结合在一起组成。词根是词的中心部分,词缀是词的附加部分。3重叠式 由相同的语素重叠组成。例如: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一、词义的性质(一)词义是什么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词的形式是语音。词是一种符号,它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事物。词义来源于客观现实,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词义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录像,而是客观现实在人们头脑中主观能动的反映。词义包含着人的认识、态度。因此,同一个

50、客观事物由于人们的主观因素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词义。词义是在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二)词义的性质1、词义的概括性、抽象性一般的词指的都是整类事物或现象。凡词所表示的对象都应该有这种共同的本质特征,而该词所不能表示的对象都没有这种特征,只有这样,词义才能准确地把词同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任何一个词的意义都具有概括性,即使专有名词也不例外。2、词义的确切与模糊的相对性词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有不确定性,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词义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连续性的反映。事物的核心部分一般来说还是比较明确的,但它与邻近事物的差异是逐步扩大的。模糊与精确

51、是相对而言的。词语的模糊性指词的意义界线不清楚,这主要是词的内涵义不确定所造成的。如高和矮、大和小、多和少等形容词的界限就是模糊的。对于身高来说,1.8米可以算高,那么1.79米呢?1.78米呢?高和矮之间并没一个明确的界限。对于中年、青年、老年等四类人,春、夏、秋、冬四季,敲、打、捶、砸等动作,也存在意义不明确的模糊性。不过,我们要注意,词义的模糊性往往出现在其所指范围的边缘区域,对于其中心区域并不存在模糊性。3、词义的民族性同类事物不同的语言用什么词、用几个词来表示可以不同,词义概括的对象范围也可以不同,它体现了词义的民族性。词义不仅在理性意义上有民族性,在附加色彩上也可以显示出民族性。二

52、、词义的构成(一)理性意义1、词义中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理性义。2、特点:A、以客观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的主观态度。B、由于理性意义反映着事物的特征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所以理性意义必然几乎处于经常变化之中。3、地位:词义的核心部分,是词义的基础。4、作用:给词所联系的事物划一个范围。(二)色彩义1、感情色彩: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头事物赞许、褒扬或厌恶、贬斥的感情。前者叫“褒义词”,后者叫“贬义词”。2、语体色彩:又叫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在特定的语体中使用,便带上了某种语体所特有的色彩。3、形象色彩:表示具体事物的词,往往给人一种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来自对该事物的形象的概括。词的形象色彩能

53、激发人脑对它所反映的对象产生一种直观的感觉。注意:一些专业描述形象的词,它们的理性意义就是关于形象的描写,不能说它们有形象色彩。三、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第三节词义的分解一、义项(一)什么是义项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它是词典中的术语,一个词有几个意义,就列出几个义项。(二)义项的分类基本义词的几个义项中基本的、常用的一个义项。转义由基本义项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义项,分为引申义和比喻义。引申义在基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比喻义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比喻另一种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意义。(三)单义词和多义词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叫单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的词叫多义词。二、义素(一)什

54、么是义素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所以又叫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二)义素分析的程序和方法1、确定分析的语义场(最小语义场)2、比较3、检验(三)义素分析的作用和局限性第四节词义的聚合语义场一、语义场(一)语义场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处于不同语义场中的词的意义会有所不同,这是受同一语义场中其他词的词义制约的结果。例如:(A)金木水火土 (五行)(B)金银铜铁锡 (五金)在(A)中,“金”指金属,包括(B)中种类;(B)中的“金”只指黄金。实际上,反过来可以这样说,“金”这个多义词,有多个义位,如金属义、黄金义等。每个义

55、位和它相关的义位,可以组成不同的语义场,也就是说一个词如果是多义词,那么它就可能出现在不同的语义场中。(二)语义场的层次语义场是带层次结构的语义有序集。语义场下可以分出若干“子场”。如交通工具车 船 飞机车汽车 人力车 畜力车 火车 电车汽车卡车 轿车 吉普车 面包车 大客车(三)语义场的种类语义场由于各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同,可以分出不同的种类。教材P284286:1、类属义场2、顺序义场3、关系义场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一)同义义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做同义义场。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同义词。同义词从音节看,有些是单音词同义,如“缺”和“少”、“封”和“闭”,有些是单音词和双音词

56、同义,如“学”和“学习”、“信”和“相信”,不过最多的还是双音的同义词。(二)同义词的差别 P294汉语的同义词非常多,这是语言高度发达的表现;但也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善于辨析,从而准确地加以运用。一般说来,同义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别:1意义方面的差别2色彩方面的差别3语法功能方面的差别(三)同义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三、反义义场和反义词(一)反义义场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二)反义义场的类型1、互补反义义场 非A即B(贾彦德 反义义场)2、极性反义义场 (贾彦德 两极义场)(三)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反义义场中的词总是相对的,但是两个词之间的语义

57、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等,这样就形成了反义词的平衡现象。(四)反义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第五节词义和语境的关系一、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词、短语、句子等在语流中出现时,它前面或后面了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的上下文语境。上下文语境是就语言内部说的。情景语境则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等非语言因素)。解释词义要根据该词所出现的语境。二、语境对词义的影响(一)语境使词义单一化(二)语境使词义具体化(三)语境增加临时意义(四)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第六节现代汉语

58、词汇的组成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一)基本词汇1、什么是基本词汇2、基本词汇的特点(1)稳固性基本词汇在千百年中为不同历史时代服务,并且服务得很好。如“水、火、日、月、牛、马、走”这些基本词远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字中就已经存在了。也正是因为它们自古相传至今,人们竟毫不觉得他们是古老的东西。(2)能产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不断出现,新概念并不断形成,新词语也会自然产生。然而,新词的创造不能平地起高楼,必须在人们共同理解、共同使用的旧词基础上选用能够表示新事物、新认识的语言材料,通过一定的结构方式创造出来。这样的词语才便于人们理解、接受、流传。而那些千百年来为各时代、各阶层、各种社会制度服务

59、很好的基本词,就成了创造新词的基础材料。因此,基本词具有强大的构词能力。(3)全民常用性基本词汇的上述两个特点是以全民常用性为前提的。基本词汇使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它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不论什么阶层,从事什么工作,文化程度高低,居住在什么地方,只要以这种语言进行交际,就毫无例外地使用该语言的基本词汇。为什么?因为基本词汇是词汇整体中的主要东西,它反映的是人们日常生活实践中所不可缺少的、经常要接触到的事物、现象或表示关系的概念。正因为如此,它具有全民常用性。(二)一般词汇1、什么是一般词汇一般词汇就是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从词汇层面上看,一般词汇主要是不常用语素、全民性和稳固性都比较差的年词以及

60、绝大部分熟语。从来源上看,主要是新词语、方言词汇、古语词、行业语汇、外来语汇等。2、一般词汇的特点(1)灵活性 一般词汇能够敏感地反映社会发展变化情况。(2)实用性(3)变化性(三)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既不相同,又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不断地给语言创造新词,充实扩大一般词汇,使词汇日益丰富。一般词汇的一些词,由于它所表示的事物或概念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逐渐地取得基本词的性质,转化为基本词,使基本词也更加丰富。如“电” 。基本词汇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和丰富起来的。这个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般词转化为基本词,再进入基本词汇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些原本属于基本词汇的词所表示的事物或概念,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消失或者显得不甚重要,这些词也就逐渐退出基本词汇的行列,变为非基本词汇,即一般词汇。如:社稷、寡人、朕、耜、耒等。现代汉语一般词汇包含有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等。二、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一)古语词1、什么是古语词古语词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