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常见遗传病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8079706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七章 常见遗传病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七章 常见遗传病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七章 常见遗传病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第七章 常见遗传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常见遗传病(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七章 常见遗传病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这种疾病一般都是先天性和终生性的。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遗传病达8 000多种,其中不少是常见的,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地危害着人类 的健康和生命。 1976年,美国统计约有1200万人患遗传病,因该病而死亡的人数比死于心脏病的人数多6.5倍;在住院的病人中,约有30的儿科病人和10的成年病人为遗传病患者。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曾经指出,在患病人中约有20的人是受了遗传因素的影响。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传染性疾病在不断减少,而遗传病的比例却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因此,了解遗传病的传播方式和发病机理,对于减少遗传病的发病率和提高中华民族乃至全

2、人类的身体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类遗传病种类繁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三大类,即染色体病、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病又可分为常染色体病和性染色体病。第一节 染色体病染色体病(chromosomal disease)是由于染色体畸变导致的疾病。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数目增加或减少以及结构发生变化,必然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进而造成人体外表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异常,出现遗传性疾病。一、常染色体病常染色体病(general chromosome disease)是由常染色体的畸变引起的疾病,最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一)21三体综合征(Downs symdrome)Down于1866年首先报

3、道了此病。患者面部异常、精神呆滞、圆形头、斜眼、眼间距大、眼球震颤、畸形耳、颈宽而短。患儿出生后,发育迟缓、智力迟钝、时而傻笑、舌常伸出,故也称伸舌样白痴。50的患者掌三叉点t点上移, atd大于60; 31的双手为通贯手,17的第5指只有一条屈纹,其发病率约为新生儿的1/660,有半数在不满周岁时夭亡,只有少数能活到成年,一般无生育能力,身材矮小。1959年J.Lejeuce对这类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发现病人体细胞中多了一条形态、大小接近于21号的染色体,所以认为这种先天愚型是由于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引起的,故称为21三体综合征。近年来,经染色体显带技术证明,那条染色体实为22号染色体。(二

4、) 18三体综合征(Edwards symdrome)患者18号染色体多了一条,这是仅次于21三体综合征的常见染色体三体综合征。患儿容易发生产间死亡或新生儿死亡,出生时一般不足2500g,这种病的发病率为新生儿的1/3500。患儿主要表现为早熟和虚弱,头狭长、眼睛小、耳畸形且低位、小颌,颈部常有多余的皮肤形成的颈蹼,枕骨后突,出现内翻的“摇椅脚”,手以特殊姿势握拳。90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并伴有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皮纹的特点是15患者掌三叉点t点高位,25的通贯手,80的患者10个指头中有7个以上弓形纹,50的患者第五指只有一条屈纹。生下后约1/3在满月内死亡,活到10岁的极少。(三) 13三

5、体综合征(Patans symdrome)患者13号染色体增加了一条,这种病的发病率很低,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 1/25000。患者主要表现为小头,前额低斜,小眼球或无眼球,虹膜缺损或视网膜病变,眼间距大,耳畸形低位,小颌,唇裂或腭裂。手似18三体综合征患者方式握拳,多指、多趾、智力迟钝,脑发育常有欠缺,一般是无嗅脑,整个前脑缺失等。88的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病,脾、肾、子宫等可有畸形。皮纹的特点是81的患者掌三叉点t点更向上移,91的第二指三叉点a点通向大鱼际,62的有通贯手,42的拇趾球区为胫弓纹,手指的弓形纹比例更大。(四)猫叫综合征(5p-综合征)1963年,Lejeune等最先报道了猫叫

6、综合的病例。此病是由于5号染色体的短臂缺少了一段而引起,发病率为新生儿的1/5 000,患儿女多于男。患儿的异常达50项之多,但主要的表现是哭声似猫叫(随年龄的增长逐渐转为正常),小头、小颌,脸圆似满月,面部有奇异的机警表情,眼裂外侧下倾,眼间距大,低位耳,通贯手,智力低下,生活力差,50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多早期死亡。这种患者的父母多数染色体正常,但有其中一方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第5号染色体有断裂。这种细胞受精后,引起异常发育,导致猫叫综合征。(五)18q-综合征(De.grouchys syndrome)该病由于18号染色体的长臂缺失了一段引起。患者男、女发病机会均等,存活期几个月到几

7、年不等。主要表现为声调低,生长迟滞,智力低下,小头小脑,脑形异常,口角下弯,大耳,常封闭,眉间距大,眼球震颤,伴有隐睾症,手指纤长。皮纹特点是,指纹中斗形数多于5,纹线总数高。现已查明,几乎从1号到22号染色体,每一对都会发生畸变而引起各种综合征或异常体征。造成染色体数目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不分离。目前认为这种不分离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21三体综合征患者虽然大部分在生育年龄前就死于呼吸道疾病或其他各种感染,但有少数能活到生育年龄,他们所生后代患同样痴呆的比例高达50,有的家庭可同时有几个患者。先天愚型在同卵双生中的同病率要比异卵双生高。这些都说明先天愚型的发病是受遗传因素影响

8、的。除遗传因素外,三体综合征还与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有人调查过, 21三体综合征、 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等的发病率,随母亲的年龄增加而升高。如先天愚患者在35岁以上母亲所生的孩于发病率明显增大。因此,在提倡晚婚和计划生育的同时,要避免妇女的生育年龄过大,尤其不要超过35岁。否则,不仅带来分娩的困难,而且影响生育的质量。另外,也有人提出染色体数目异常增加与孕期季节也有一定关系。如 18三体综合征,母亲冬季怀孕发病率高于其他季节。当然致病的原因很多,还有待于进一步查明。二、性染色体病性染色体病(sex chromosome disease)是指由性染色体的数目增加或减少,以及性染色体部分

9、片段的缺失或性染色体上的某些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各种疾病。一般患性染色体异常的人都能够继续生存,并有一定的生活能力。(一)杜纳氏综合征(Turners syndrome)1938年,Turner首先报道了这种病例。患者为女性,主要表现为虽过青春期,但第二性征不发育,婴儿型生殖器,身材矮小,很少超过152cm, 50的蹼颈, 70的肘外翻,智力差,低位畸形耳,货赘皮和上睑下垂,平板胸,面部表情呆板,35的有心血管病;80的肾脏畸形,尤以马蹄形肾为多。一般卵巢发育不良,原发性闭经。1959年,查出杜纳氏综合征患者仅有一条X染色体,即45,XO核型。一般认为,杜纳氏综合征患者的发生原因,与其母亲

10、怀孕年龄偏高有关。(二)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Klinefelters syndrome)该病是1942年由Klinefelter首先发现的。患者为男性,其发病率为总人口的 1/1000。患者主要表现睾丸很小,无精子生成,尿中含有性腺激素,“太监”体型,25乳房发育较快,进入青春期后男性第二性征不发育,肌肉不发达,体力差,无胡须或稀少,声音、性格温柔如女子。约有75的患者智力正常,其余智力较差。1959年,经查证该病患者多了一条X染色体,即染色体组型是47,XXY。这条额外的X染色体相对削弱了Y染色体对男性的决定作用,因而不能使男性的一些性征很好地表现出来。调查发现,这类患者也与母亲怀孕的年龄

11、偏高有关。(三) XYY综合征1961年,由桑德柏格(Sandberg)等首先报道,染色体组型为47, XYY,发生率为1/5001/3 000。患者主要表现为身材高大,智力正常或略低,性情刚暴,常有攻击性行为,偶伴有先天性心脏病。青春期后,多患痤疮,四肢常有关节病,性腺发育不全,隐睾、尿道下裂,多缺乏生育能力。曾报道有两例47,XYY型的男子生了两个47,XYY的男孩。一般认为这类患者是由于父亲在形成生殖细胞的第二次减数分裂时,Y染色体不分离,产生了YY精子造成的。1965年,杰克逊等人提出,XYY型男人常有违法行为,其后英、美等国的一些人类遗传学家,对收容所的男性罪犯进行染色体检查,发现X

12、YY型男子在收容所里的比例为420,是正常人群中发生率的420倍,这一事实引起了遗传学家和司法部门的关注。甚至有人称那条额外的Y染色体为“犯罪染色体”,有个别国家在法律上也予以承认。1965年,美国芝加哥有一名叫斯佩克的身材高大的男子,闯入一家医院,一气杀死了8名护士。在法庭上,罪犯承认一切罪行,但说不清楚杀人的动机。对其进行了染色体检查,发现他是XYY型,于是,律师就以多余的Y染色体是“犯罪染色体”为理由要求法庭减罪;1968年一名叫翰尼尔的澳大利亚男青年杀死了他的女房东,当地法院在审理此案时,罪犯说自己的染色体是XYY型,不久,法院宣布翰尼尔无罪释放。法国也有因此而为罪犯开脱的报道。尽管如

13、此,目前有关“犯罪染色体”的问题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还没有得到社会学家、伦理学家、法学家和人类遗传学家的认可。因为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不能完全从生物学的角度加以解释。不过XYY型的男人在一生中因触犯法律入狱的机率比普通人大得多,并且有些人重复犯罪。第二节 单基因遗传病由一个(或一对)致病基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单基因遗传病(monogenic inheritable disease)。尽管每个基因突变成致病基因的机会很少,但由于人体内的基因总数量庞大,所以在人类已经发现的单基因遗传病已达6 500多种。单基因病的致病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加之致病基因即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又能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

14、单基因遗传病可以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伴性显性遗传病、X伴性隐性遗传病、Y伴性遗传病。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bledisease)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引起的,因而有如下特点:只要体内有一个致病基因存在,就会发病。双亲之一是患者,就会遗传给他们的子女,子女中半数可能发病。若双亲都是患者,其子女有2/3的可能发病(患者均为杂合体),若患者为致病基因的纯合体,子女全部发病。本病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的机会均等。在一个患者的家族中,可以连续几代出现该病患者。但有时因内外环境的改变,致病基因的作

15、用不一定表现(外显不全),一些本应发病的患者可以成为表型正常的致病基因携带者,而他们的子女仍有1/2的可能发病,出现隔代遗传。无病的子女与正常人结婚,其后代一般不再有此病。(一)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hypercholesterolaemia)高脂蛋白血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患者多为遗传的。高脂蛋白血症在生物化学上可分5型,其中型及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关系最密切。高脂蛋白血症型患者的生化特点是血浆中脂蛋白大量增加,胆固醇和磷脂也增加,甘油三脂正常或微增。这些胆固醇和脂质在动脉管内沉着,内膜呈现局限性增厚,形成斑块,然后发生崩溃,形成溃疡和软化,分解出一种黄色粥样物质,故称“粥样硬

16、化”。此后有纤维组织增生,并可有钙质沉着,或发生局部血栓形成,内膜凹凸不平,管腔狭窄,使管壁硬化。若硬化发生于大动脉,不会影响血液供应,若发生于中型动脉(如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则引起相应脏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梗阻。所以高脂蛋白血症型的最危险并发症是早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常并发心绞痛与心肌梗塞。本病常并发黄色瘤,尤其常见的是睑黄斑瘤,致病基因定位于19p13.2p13.1。(二)马尔芬氏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该病也叫蜘蛛指症。致病基因携带者可在儿童少年期发病,也可在青春期或成年的早、晚期发病。患者一般身材较高,四肢细长,脊柱后侧凸,关节松弛,胸部凹陷或突起,两臂伸

17、开长度大于身高,脚、手大,指(趾)细长,头长,眶上蜷明显;肌肉系统发育较差,皮脂少;眼部有晶体上颞部半脱位,虹膜震颤,近视,自发性视网膜剥离;患者6080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如二尖瓣机能障碍、主动脉瘤、肺动脉中层变性伴发破裂,房室间隔缺损等。美国著名女排选手海曼,身高1.96m,四肢修长,近视。在比赛中因血管瘤破裂而死亡,最后专家确诊为马尔芬氏综合征。(三)威尔逊氏综合征(Wilsons syndrome)致病基因携带者在10岁之前一切发育正常,往往在1020岁之间突然发作,出现脑中心退化,肝细胞被纤维组织代替造成肝硬化,角膜中间出现色环,眼球震颤,肌张力亢进,尿中含大量末端双羧氨基酸的肽和氨基

18、酸残基等。它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患者体内铜代谢障碍所致。(四)亨丁顿氏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该病是一种完全符合孟德尔氏遗传的显性遗传病。患者20岁前很少发病,20岁后发病率逐渐增高。发病时,最初表现为情绪波动,随后出现舞蹈性动作,癫痫发作,体力和智力不断减退,进行性痴呆。常于症状出现后的420年间死亡。该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史,只要双亲之一是患者,他们的子女中至少会有1/2的发病机率。(五)结肠息肉(peutz jeghers syndrome)该病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患者最早可在20岁左右发生恶变,结肠上长有大小不等的肉瘤,引起胃肠出血和腹泻,息肉恶变的可能性较大,需进

19、行结肠切除手术。同该病相类似的另一种肠道遗传病是空肠息肉(syndrome),患者的早期在口、唇周围及口腔粘膜和手指上面出现色素斑点,到成年则有消退的趋势。良性息肉主要分布在空肠,但也偶发在肠道的其他部位,或膀胱及呼吸道,伴有腹部绞痛、胃肠出血和肠套叠等并发症。儿童期可发病。(六)阵发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tachycardia)该病有明显的家族史,可连续几代遗传。能在任何年龄阶段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病理多属器质性的,也有纯功能性的。(七)体质性低血压该病患者常见于体质瘦弱者,女子多于男子。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少数有疲倦、健忘、头晕、头痛等。这些症状常因合并某些疾病或营养不良所致。

20、(八)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elliptocytosis)该病是有两个不同位点上的基因各自控制的疾病,患者有50或更多的红细胞呈椭圆形、卵圆形、香肠形和杆状(正常人最多为10),这种异形红细胞最早可出现在34个月龄婴儿的外周血液循环中。该病患者在儿童少年多无症状表现,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溶血,其中包括伴发再生障碍危象的严重溶血形式,而且病人有脾大现象。(九)肌强直性营养不良(steinert disease)该病的遗传表现为母亲如果有病,其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更大。有的患者在儿童期发病,而更多的是在成年初期发病。最常见的症状是颌部和手部肌肉松弛、收缩困难,肌肉萎缩、无力,面容无表情

21、,可发生白内障。男性有额秃,睾丸萎缩;女性则有闭经,痛经和卵巢囊肿。患者可有心律不齐、传导缺陷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也有智力障碍。(十)先天性肌强直(thomsem disease)该病主要症状为普遍性肌强直和肌肥大,多数在出生时或儿童早期即发病,少数至青春期发病。患者肢体僵硬,动作笨拙,静止不动后或在寒冷环境中症状加重,反复运动可暂时减轻症状。坐或站立一段时间后,不能立即起立或起步。突然受惊吓时,可引起全身肌肉的强直性收缩;跌倒时不能将手伸出撑住地面及时爬起;与人握手后要较长时间才能松开。打喷嚏后,双眼仍紧闭;发笑后,面部表情肌不能及时恢复;温暖的环境能使肌强直减轻。症状严重程度可因人而异,最轻

22、者甚至无自觉主诉,仅在家系调查中发现。个别病人在肌肉多次收缩后症状不见减轻,反而加重,称为反常性肌强直。病人全身肌肉发育良好,常伴肥大。本病预后良好,多数随年龄增长而症状减轻,对寿命无影响。(十一)周期性麻痹(periodic paralysis)该病根据致病基因携带者受刺激后机体的血钾水平表现不同分为不同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在激烈运动后长时间休息、食用高碳水化合物、焦急忧虑、遇到寒冷或服用多种药物(包括胰岛素、肾上腺素、乙醇、一些无机物、皮质激素和甘草属植物)等情况下,可促发机体低血钾麻痹。而另一种类型是激烈运动时、服用氯化钾以及使用某些麻醉剂可引起高血钾性麻痹。(十二)胱氨酸尿症(cysti

23、nuria)该病主要原因是肾小管对胱氨酸、赖氨酸、精氨酸、鸟氨酸的重吸收发生障碍所致。患者尿中有上述4种氨基酸排出,但无任何症状。由于胱氨酸易生成六角形结晶,故可发生尿路结石(胱氨酸结石)。尿路结石可引起尿路感染和绞痛。纯合子患者4种氨基酸排泄量均增加,杂合子患者胱氨酸和赖氨酸排泄量有少量增加。(十三)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herediatry spherocytosis)该病是一种慢性溶血性贫血,主要特征是黄疸、脾大、红细胞球形改变、脆性增加。新生儿期发病时可有严重贫血和黄疸症状,婴儿期除轻度或中度贫血外常无其他症状,幼儿及年长儿发病时,其主要症状是轻度黄疸及贫血。如过度劳累、受冷感冒可使黄

24、疸加重,伴有发热、呕吐、腹痛、肝脾压痛、无力、心跳加快、气促,脾脏增大可达肋下 2.8cm,肝脏略有增大。血液学检查可见红细胞直径变小,胞体变圆,网织红细胞增高520,红细胞脆性增高可达0.400.68,自身溶血试验呈阳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种类很多,除上述以外,比较常见的还有软骨发育不全症、短指畸形、肾性糖尿病、先天性白内障、夜盲症、青光眼、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眼睑下垂、多指畸形、多囊肾、遗传性神经性耳聋、过敏性鼻炎、牙齿肥大症、多胎妊娠及尿崩症等。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utosoml recessive inheritabledisease)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

25、性致病基因引起的,其特点是:患者是致病基因的纯合体,其父母不一定发病,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杂合体)。患者的兄弟姐妹中,约有1/4的人患病,男女发病的机会均等。家族中不出现连续几代遗传,患者的双亲、远祖及旁系亲属中一般无同样的病人。近亲结婚时,子代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一)苯丙酮尿症(phenykelonuria)这种先天性代谢病是由于致病基因使人体肝脏内不能形成苯丙氨酸羟化酶(PAH),该酶能促使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由于它的缺乏,导致苯丙氨酸的转化受阻,造成人体血液和其他组织中苯丙氨酸的积累。过量的苯丙氨酸和它的衍生物苯丙酮酸就由尿中排出,所以称之为苯丙酮尿症。苯丙酮酸及其代谢产物如在脑中

26、大量积累,会使脑组织的生化代谢紊乱,阻碍大脑的生长发育,造成智力低下,即是引起该症患者痴呆的原因。另外,过量的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可能会抑制酪氨酸向黑色素的转化,故患者往往伴有肤色和发色较淡的性状表现。控制苯丙氨酸羟化酶的基因定位于12q2212q24.2。(二)黑尿症(alkaplonuria)人体内酪氨酸的另一条重要代谢途径是转化成乙酰乙酸,后者再进一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得尿液中无尿黑酸存在。但是,当由于基因缺陷造成尿黑酸氧化酶缺乏时,尿黑酸因不能被氧化分解而从尿中排出。尿黑酸本身并无颜色,但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为黑色,于是尿液也随之变黑。在碱性条件下能促使尿黑酸更进一步变黑,所以

27、这类患儿的尿布用肥皂洗,就越洗越黑。不过,黑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良性病症,一般对患者危害不大,但有时也可使其软骨和关节等部位产生色素沉积,严重时会造成关节炎。(三)白化病(albinism)在正常人体内,酪氨酸还有一条重要代谢途径,就是在酪氨酸酶的参与下,形成黑色素。黑色素使人的毛发呈现出黑色,长期从事野外劳动的人,其皮肤也会变得黝黑,这是因为在阳光的照射下,加速了黑色素的形成,使皮肤细胞中有较多的黑色素沉着所致。黑色素的增加可以防止太阳紫外线对人体的照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如果控制酪氨酸合成酶的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或从双亲那里得到的是两个隐性基因,这种人就不能合成酪氨酸酶,从而导

28、致体内黑色素的形成受阻,缺乏黑色素的结果,使人体全身发白,就连头发、眉毛也是白的,这就是通常说的白化病,俗称“羊白头”。白化病患者的其他方面都正常,不像苯丙酮尿症那样会影响人的智力发育。这种人的唯一缺陷是怕日光的曝晒,尤其是眼睛特别畏光,平常见到的白化病人几乎都眯着眼睛,特别严重的还可因光线刺激过强而造成失明。(四)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患儿呈现腹泻,为水样便,与尿很相似。腹泻的发生和程度与喂给糖的时间及量有关,给食后24h出现腹泻,进食越多越严重,但患儿进食量却又很大,所以体重很快下降。继而呈现脱水、失重、营养不良。患儿只要不以果糖作为主要糖类来源,就会出现腹泻,故要终身限制食用葡萄

29、糖及半乳糖。但随年龄增长对葡萄糖和半乳糖有所耐受。(五)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病(sivklecell anemia)该病常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更像不完全显性,致病基因的纯合体贫血严重,发育不良,关节、腹部和肌肉疼痛,多在幼年期死亡。但带有致病基因的杂合体大部分是无症状,或有的仅有轻度的贫血。但是,如果这种杂合体的人处于高原地区或长时间进行大强度运动训练而导致体内缺氧时,红细胞就会发生“镰变”,阻塞血管,引起全身发烧,肌肉酸痛,大量红细胞被脾脏吞噬,血红蛋白下降,机体运输O2和CO2的能力降低,造成机体红细胞破坏和缺氧的恶性循环。据报道,这种杂合体的人在麻醉、输血、体力消耗等特殊情况下,会出现死

30、亡。如 1970年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有4个杂合体黑人新兵因应激反应而死亡。(六)体位性(直立性)蛋白尿该病患者肾脏无器质性病变,但长时间站立、行走、体力劳动,或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时尿蛋白量增多,多系无力型体质。(七)肝糖原贮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患儿于新生儿期即可出现进行性肝肿大,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2岁内易出现严重低血糖症,并伴有惊厥。患儿身矮、肌肉松弛且发育不良,颊和臀部脂肪组织增多。有乳酸中毒,高脂血症,生长迟滞。肝活检可见有大量糖原和脂质贮积。(八)半乳糖血症(galactosemia)半乳糖血症是一种糖类代谢病。患儿出生后数日至数周即有呕吐、腹泻、

31、黄疸,随之发生脱水、体重下降、肝损害,12个月后出现白内障。如不戒奶,则智力发育障碍,症状进行性加剧。正常婴儿体内的半乳糖经肠道吸收后,在肝内转变成1-磷酸葡萄糖而被利用。患儿因缺乏1-磷酸半乳糖尿苷转移酶,进含乳食物后,血中1-磷酸半乳糖及半乳糖浓度明显升高。1-磷酸半乳糖在肝脏积聚可引起肝肿大,肝功受损;在脑的积聚可引起运动及智力障碍;血中半乳糖升高可使葡萄糖释出减少,出现低血糖症。另外,晶体内半乳糖增多,激活醛糖还原酶,产生半乳糖醇,引起白内障。转移酶基因定位在9p13。(九)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yruvate kinase deficiency)婴儿型多在新生儿期即出现症状,黄疸与贫血

32、都比较严重,黄疸可发生在生后两天内,甚至需要换血。肝脾明显肿大,生长、发育受到障碍,重者常需多次输血才能维持生命。但随年龄增大,血红蛋白可以维持在低水平,不再需输血。化验可见红细胞较大,非球型。红细胞丙酮酸激酶活性降低,常降至正常值的30左右。本病纯合子发病,杂合子不显症状,故患者的父母(携带者)丙酮酸激酶活性也轻度降低。成人型症状很轻,常被忽视。多于合并感染时才出现贫血。丙酮酸激酶是红细胞中的一种酶,其功能是在糖无氧酵解过程中起催化作用。如该酶缺乏可使红细胞内ATP的产生减少,从而影响红细胞的寿命,引起溶血性贫血。有三种同工酶:M1、M2、L型, M型基因定位于15q22qter, L型基因

33、定位于1q21。(十)黑蒙性痴呆(taysachss disease)本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有类脂物质积累引起的进行性智力障碍和视力障碍的遗传性疾病。婴儿出生后48个月间出现症状,最初为呆钝、淡漠,以后坐时头不能抬直,肌肉无力,体重逐渐降低,已有的运动反射消失,视力减弱以至于失明。眼底检查黄斑部有樱桃红色点,周围有变性细胞构成的灰白色圈,视神经乳头苍白,几个月后可完全失明,痴呆和不能运动,病情进展,肌肉出现强直痉挛,反射活跃。腱反射亢进、颈肌反射呈阳性,常有惊厥发作。病儿有时狂笑、高叫,在1岁时很胖,最后极度衰竭、消瘦,但肝脾不增大,无严重贫血。患者各种组织中均缺乏氨基己糖酶A,这种酶能裂解神经节

34、苷脂分子末端的N-乙酰半乳糖胺。由于神经节苷脂在脑组织中蓄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酶基因定位于 15 q23q24。(十一)高雪氏病(Gauchers disease)本病因脂代谢紊乱,造成网状内皮细胞有脑苷脂类沉积,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型:也称婴儿型 婴儿1岁内起病,肝脾肿大,贫血,发育迟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角弓反张、四肢强直、集合性斜视等,亦可发生惊厥。慢性型:也称幼儿型 起病较慢,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以学龄前发病较多。起初出现肝肿大及轻度贫血,以后脾肿大,贫血加重,血小板及白细胞明显减少,可有皮肤、粘膜出血。长骨关节可有隐痛和局限性压痛,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X线检查可见骨

35、质疏松。骨髓、脾、淋巴结穿刺取材涂片,可见高雪氏细胞(直径 7080m、卵圆形、含有一个至数个偏心的细胞核,胞浆浅染呈皱缩样,无空泡)。本病患者葡萄糖神经酰胺酶缺乏,神经鞘脂类代谢障碍,葡萄糖脑苷脂蓄积在网状内皮系统细胞中,主要侵犯肝、脾、淋巴结及骨髓。致病基因定位于1q2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见的还有:着色性干皮症、家族性痉挛性下肢麻痹、先天性聋哑、侏儒症、呆小症、半乳糖血症、黑白内障、白痴、胃溃疡、先天性鱼鳞皮病、遗传性小头畸形、裂唇和裂腭、肥胖生殖无能综合症、粘多糖过多症、高度远视、高度近视、婴儿型青光眼等。三、伴性遗传病位于性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引起的疾病称为伴性遗传病(sexlink

36、ed inheritable disease)。此病分为X伴性遗传病和Y伴性遗传病两大类。(一)X伴性显性遗传病(Xlinked dominant inheritable disease)本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所引起的疾病。其特点是:不管男女,只要存在致病基因就会发病,但因女子有两条X染色体,故女子的发病率约为男子的两倍。因为没有一条正常染色体的掩盖作用,男子发病时,往往重于女子。病人的双亲中必有一人患同样的病(基因突变除外)。可以连续几代遗传,但患者的正常女子不会有致病基因再传给后代。男病人将此病传给女儿,不传给儿子,女病人(杂合体)将此病传给半数的儿子和女儿。1.遗传性肾炎(

37、hereditary nephritis)儿时多仅为无症状蛋白尿或反复发作的血尿(有些病例可为肉眼血尿),较少有高血压。但病情持续缓慢地进展,男性到青壮年期常死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女性病情较轻,可达到正常寿限,但偶尔也有个别患者发展到尿毒症者。有的患者有神经性耳聋;有的患者眼异常,如白内障、近视或锥形晶体、锥形角膜、眼球震颤和球形晶体等。致病基因位于Xq21.3q24。不过遗传性肾炎存在遗传异质性,即也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pseudohypertrophic muscular dystrophy) 1岁后开始表现出临床症状。患儿在开始站立和行走时发生困

38、难,首先受影响的是盆带肌,随后累及肩带肌。患儿动作笨拙,易跌,走路蹒跚,登楼梯和蹲下后起立困难,不能象同龄孩子一样跑、跳。随着病变的发展,患儿因背部伸肌无力,使其站立时脊柱前凸;由于臀中肌无力,导致行走时骨盆向两侧上下摆动,呈特殊的鸭行步态。患儿从仰卧位起立时需先翻转为俯卧,再以双手支持地面和下肢缓慢地站立,称为Gower症。由于肩胛带和前锯肌的萎缩和无力,双臂前撑时即可出现肩胛骨突起,呈“翼状肩”。绝大部分患儿伴随有假性肌肥大,以腓肠肌最为显著,三角肌、舌肌也有肥大改变,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累及心脏而致心脏扩大、心动过缓,有时因心力衰竭而突然死亡。病变呈进行性加重,一般到10岁时已不能行走,

39、大多患者最终卧床不起,并发痉挛、褥疮、肺炎,20岁前后死亡。常伴智力低下,部分患者脑电图异常,表明有器质性障碍。常见的X伴性显性遗传病还有:深褐色齿、牙珐琅质发育不良,钟摆型眼球震颤,口、面、指综合症,脂肪瘤,脊髓空洞症,棘状毛囊角质化,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二) X伴性隐性遗传病(Xlinked recessive inheritable disease)这类遗传性疾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女子的两条X染色体上必须都有致病的等位基因才会发病。但男子因为只有一条X染色体,Y染色体很小,没有同X染色体相对应的等位基因。因此,这类遗传病对男子来说,只要X染色体上存在有致病基因就会

40、发病。X伴性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患病的男子远多于女子,甚至在有些病中很难发现女患者,这是因为两条带有隐性致病基因的染色体碰在一起的机会很少所致。患病的男子与正常的女子结婚,一般不会再生有此病的子女,但女儿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患病的男子若与一个致病基因携带者女子结婚,可生出半数患有此病的儿子和女儿;患病的女子与正常的男子结婚,所生儿子全有病,女儿为致病基因携带者。患病的男子双亲都无病时,其致病基因肯定是从携带者的母亲遗传而来的,若女子患此病时,其父亲肯定是有病的,而其母亲可有病也可无病。患病女子在近亲结婚的后代中比非近亲结婚的后代中要多。1.血友病(hemophilia)该症是一种先天性出血性

41、疾病,它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导致血液中缺乏一种凝血因子抗血友病球蛋白或血浆凝血活素因子引起的。患者常常自发性出血或某处破裂流血不止,尤以关节腔、肌肉、皮下粘膜及泌尿系统最易出血,此病患者最后会因流血过多而死亡。因此,血友病是一种致死性的遗传病。男性患者一般很少能活过20岁,所以女性为致病基因纯合体的机会极少。致病基因定位于Xq 28。血友病最著名的一个例子是英国“皇家病”。维多利亚女王是一个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她的一个儿子利澳波德死于血友病,女儿普林赛斯、比阿丽斯也同样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普林赛斯的儿子中有两个患血友病,一个女儿埃娜女王也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她也生了两个患血友病的儿子

42、。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ly)该症属伴X不完全显性遗传,男女致病基因携带者体内细胞中G6PD的活性尽管极低(女性杂合体稍高),身体却无异常表现。但是,这种病如果食入蚕豆、蚕豆花粉或服用包括阿斯匹林、乙酰苯胺,对氨基苯磺酰胺和其他磺胺药,及数种抗微生物剂,伯氨喹、奎尼丁和几种其他的抗疟药以及蒂等药物时,其大量的红细胞就会突然遭到破坏而出现严重贫血,不仅运动能力急剧下降,而且身体健康也深受影响。致病基因定位于Xq28。3.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症(ectodermal dysplasia I)由于小

43、汗腺缺陷,因此无汗或极少汗,不能适应热的环境,常有发热。头发细短而干枯,常稀疏或脱落,眉毛稀少或缺如,尤以外侧更为明显。此外,胡须、腋毛、阴毛、汗毛都稀少或缺如。乳牙或恒牙缺少或发育不良,常呈锥形、长而扭曲形,伴有牙龈萎缩。除汗腺外,皮脂腺、乳腺、泪腺、唾液腺和鼻粘膜腺都可缺少或发育不良,引起相应症状。如皮肤干燥、口眼鼻干燥、慢性鼻炎、无乳房等。患者智力正常,但身材矮小,面容特殊:高宽额、颧骨高而宽、下半脸狭小、塌鼻梁、鼻尖小而上翘、鼻孔大而显著、厚嘴唇,尤以上唇突出,眼周、口周有放射沟纹。致病基因位于Xq12.2q13.1。有的属隐性遗传。常见的X伴性隐性遗传病还有色盲、家族性遗传性视神经萎

44、缩、眼白化病、无眼畸形、先天性夜盲症、血管瘤病、致死性肉芽肿、睾丸女性化综合症、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水脑、眼-脑-肾综合症等。据统计现在已发现这类遗传性疾病达200多种。(三) Y伴性遗传病(Ylinked inheritable disease)这类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基因,所以这些基因只能随Y染色体传递,由父传子,子传孙,如此世代相传。因此,被称为“全男性遗传”。1.蹼趾男人 据报道,美国的斯柯菲尔德家庭的14个男人在其第23趾间都长有一个蹼状的联系物(如同鸭子脚上的蹼),而患者的11个女儿没有一个有此性状,这些女子结婚后子女也没有带此性状的,因而

45、认为蹼趾是Y伴性遗传。但是蹼趾这个症状也有男女都有的,只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因此,有人认为蹼趾的遗传性尚不能完全肯定为Y伴性遗传。2.长毛耳男人 这是目前学者们公认的Y伴性遗传症状。患者的耳廓上长有长而硬的毛。这种病在印第安人中发现的较多,高加利索人,澳大利亚土人、日本人、尼日利亚人中也有少数发现。到目前为止,仅发现Y伴性遗传病10余种,这主要是因为Y染色体很小,其上的基因有限的原故。这类遗传病没有显、隐性的区别,只要Y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的男子,就会发病。四、限性和从性遗传病(一)限性遗传病(sex limited inheritable disease)这类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并不存在于性染色体

46、上,但却只有一种性别的人发病,所以叫做限性遗传病。如子宫癌和前列腺癌都与遗传有关,前者只存在于女子中,而后者只有男子才发病。但他们的遗传并不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而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尽管表现症状有性别区别,但遗传却与双亲都有关系。(二)从性遗传病(sex influential inheritable disease)这类遗传病也是常染色体遗传病的一种,只是在一种性别发病率较高,在另一种性别发病率较低,甚至很少见,这种现象叫做从性遗传。如秃顶就是从性遗传病的典型代表,男子的秃顶率明显高于女子,表面看来,由于男子发病率的显著升高,易被认为是X伴性隐性遗传病,进一步观察就会发现秃

47、顶男人约有半数的儿子和极少数的女儿也表现秃顶,不呈现交叉遗传或隔代发病的现象,因而不是X伴性隐性遗传。再如,女性患有较多的疾病有:甲状腺肿瘤、胆石症、风湿性关节炎、心脏二尖瓣狭窄、周期性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男性患有较多的疾病有:腹股沟疝、先天性幽门狭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膀胱癌、内耳性晕症、哮喘、畸形足等,都属于从性遗传病的范畴。第三节 多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polygenic inheritable disease)是指与多个基因有关的遗传病。控制这类遗传病的多个基因之间不存在显、隐性的关系,每个致病基因对疾病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累加作用,并且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多基因病是由多个微效

48、致病基因的累积作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由于多基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低(1/1000以上),加之受多个微效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这类遗传性疾病的遗传规律相当复杂,目前多数尚未研究清楚。但都有如下共同特点:这类病有家族聚集现象,但患者同胞中的发病率远低于1/21/4,且患者的双亲和子代的发病率与同胞相同。因此,不符合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遗传度在60以上的多基因病中,病人的第一级亲属(指有1/2的基因相同的亲属,如双亲与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之间,即为一级亲属)的发病率接近于群体发病率的平方根。例如唇裂,人群发病率为1.7/1000,其遗传度76,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

49、4,近于0.0017的平方根。随着亲属级别的降低,患者亲属发病风险率明显下降。又如唇裂在一级亲属中发病率为4,二级亲属(叔、伯、舅、姨)中约0.7,三级亲属(堂兄弟姐妹、姑、姨表兄弟姐妹等)仅为0.3。亲属发病率与家族中已有的患者人数和患者病变的程度有关,家族病例数越多,病变越严重,亲属发病率就越高。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发病率高50100。有些多基因病有性别的差异和种族的差异。如先天性幽门狭窄,男子为女子的5倍;先天性髋脱臼,日本人发病率是美国人的10倍。二、常见多基因遗传病(一)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糖尿病依照发病年龄分为幼年型和成年型两种形式

50、。前者的临床表现清瘦,易发生酮症,可用胰岛素控制病情;后者常在中年后发病,患者肥胖,很少发生酮症。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可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常伴有软弱、乏力等症状。儿童患者多影响生长发育,心、脑、肾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合并症和致死原因,神经病变也是常见的合并症。前者遗传度为75。(二)先天性髋脱臼先天性髋脱臼即是下肢稍受牵拉,股骨头即从髋臼中脱落出的一种遗传病。此病的遗传因素包括家族性的关节松弛症,在6正常的上学孩子中,有这种轻型的关节松弛症及髋臼发育不全,后者可能本身便是多基因遗传的,遗传达70。但有些患者也不排除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婴孩臀部在子宫内的位置及“包裹孩

51、子因素”(即出生后,婴儿后肢被包裹时的位置),对这种疾病的发生也起到一定作用。(三)动脉粥样硬化症由于受累动脉不同,临床症状各异。对机体的主要影响是动脉狭窄,使有关组织缺血缺氧。主动脉受累,本身常无明显症状,而由合并症引发。如由主动脉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末端血栓形成而产生的相应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肌梗塞。(四)无脑儿本症指无脑,而且无头顶、无脑膜的畸形儿。在颅底有紫红色、形状不定的血管肿瘤块,前额窝短缩,眼突出呈“蛙脸状”,多为致死。(五)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关于该病的遗传,目前学者认为,大多数的

52、病例是多基因遗传的,但少数病例不能排除是单基因突变造成的。该症的表现是动脉血压增高,安静状态下舒张压超过12kPa,收缩压青年人超过18.7kPa,40岁以上超过20.1kPa。其病因可能是由高级神经活动紊乱引起小动脉痉挛的结果。(六)原发性癫痫(primary epilepsy)该病属多基因遗传,有明显的家族性病史。患者无原发病史,多有3/s波峰型的脑电图(EEG),515岁之间发病频率最高,患者大都在30岁以前有发病史。发病无先兆时间或很短,12min间即可发作,抽搐时间不到5min,且是全身性的。(七)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该症属多基因遗传,有家族倾向,若双亲之一是患者

53、,其子女的风险率为1550;若双亲均为患者,其子女的3575会发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精神活动贫乏(感情淡漠、意志减退),思维、情感、意志、行为间不协调,精神活动与外界环境统一性遭破坏,伴有逃避现实的幻觉和幻想,多在1640岁之间发病。某些常见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见表71。常见多基因遗传病除下表所列举的以外,还有肺结核、重症肌无力、躁狂抑郁精神病、痛风、萎缩性鼻炎、家族性角膜变性、低度及中度近视、牛皮癣、子宫颈癌、类风湿性关节炎、斜视、克汀病和局部缺血性心脏病等。三、遗传与癌症和心血管病癌症和心血管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两大恶魔,每年全世界数以千百万计的无辜者被夺去了生命。为了早日战胜两

54、大恶魔,无数的科学家在为之奋斗,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未能找到征服这两种顽症的有效方法。这主要是导致癌症和心血管病的原因相当复杂,其中遗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癌症的遗传基础医学遗传学家和肿瘤学家利用双生子法和对家谱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某些癌症是有一定遗传基础的,到目前为止已发现致癌基因20多种。如表现为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的癌症有视网膜母细胞瘤、结肠瘤、纤维软疣、血管瘤、多发性脂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有着色性干皮病、某些威尔姆斯瘤、范可尼氏全血细胞减少等;表现为多基因遗传特点的有乳腺癌、胃癌、肺癌、前列腺癌、子宫颈癌;还有极少数癌症表现为X伴性遗传或由染色体畸变所引起

55、。值得指出的是,直接由遗传决定的癌症为数不多,大部分癌症只是间接地与遗传有关,还有些癌症可能完全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尽管现在发现了不少的癌症有家族聚集的倾向,但它们的遗传方式目前尚不太清楚,既便是上述提到的癌症其遗传特点有的还存有争议,但某些癌症确有遗传基础。近几年,遗传学者研究发现,癌症不仅有一定的遗传基础,而且8090的癌症都不同程度地与各种环境因素有关,这给癌症的预防和早期发现提供了乐观前景,因为不少癌症肯定可以通过对一半因素及生活习惯的控制而得到预防。例如,在西方国家,约有30的癌症死亡者归因于抽烟;印度有人习惯于咀嚼烟,以至口腔癌为当地最常见的癌症之一。除烟叶之外,能够致癌的因素还有很

56、多,如物理方面的电离辐射,特别是紫外线和X射线,可引起皮肤癌、骨肉瘤、肺癌、白血病等类癌症;化学方面的如煤焦油、沥青、粗蜡油、杂酚油、蒽油、亚硝胺、食物添加剂、农药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致癌作用;生物方面致癌作用最强的是病毒,在600余种病毒中约有1/4的具致肿瘤作用,已知与病毒有关的癌症就有鼻咽癌、白血病、乳腺癌、宫颈癌等。另外还有黄曲霉素、杂色曲霉毒素、灰黄霉素、白地霉等也具有致癌作用。由此看来,癌症的发生既有遗传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因素,但前者可能比后者更为重要。(二)心血管病的遗传基础据研究结果表明,心血管病确实有遗传性,一是由于一个突变的基因引起,二是由于染色体的畸变引起。但多数可能是遗传提

57、供了一个易感染的基础,在受到环境因素作用时而触发心血管病。凡没有这类易感染遗传素质的人,既便是受到容易触发心血管病的环境刺激,也不会发病或发病率很低。由于心血管病的种类繁多,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每一种心血管病的致病作用亦不尽相同。例如,冠状动脉硬化,其遗传因素占主导地位,这类家族聚集现象明显,同卵双生比异卵双生的一致性(即患病与不患病的共同性)要高得多。这种遗传素质对胆固醇、糖的代谢状况,性格、血压,甚至冠状动脉的解剖特点等均有影响,从而使有遗传家族史的成员易于患病。但环境因素也起一定的作用,如饮食习惯、进食量及食物成分、精神状态、劳累程度、工作性质,及是否参加运动,以至烟、酒嗜好等都对发病有

58、一定的影响。原发性高血压也与冠状动脉硬化有相似的发病机理。据研究表明,有2的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一个突变基因造成的,约有4是染色体畸变引起的,其余的94是多因子遗传的,即遗传和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家庭遗传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怀孕的母亲如果没有受到不利环境因素影响,孩子不会发生先天性的心脏病。但如果接触到更多的环境触发物,孩子发育的心脏就处于危险中,子女将出现心脏畸形。另一种是怀孕的母亲不仅受到有害环境因素影响时有更大的发病机会,而且即使没有从环境中受到不利的影响,也可以自发地产生心脏发育异常,这种家庭被称为高危家庭,此类家庭的一级亲属中多数有先天性心脏损害,对这种心脏病

59、患者的婚姻生育应当给予更多的医疗照顾和指导。不管什么异常素质的家庭,怀孕母亲早期的胚胎生活环境对胎儿的正常发育是致关重要的,如果怀孕母亲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嗜烟、放射性接触以及应用致畸药物等,对没有遗传缺陷的夫妇,其孩子也可能会患先天性心脏病。四、遗传病的预防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遗传病还不能进行很有效的治疗,患者一旦出现就要痛苦终生,同时也给患者的家庭和整个人类社会造成心理上和经济上的负担。因此,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和致病遗传物质在人群体中的流行就显的更为重要。根据遗传病多具有先天性、终生性和遗传性的特点,除了要避免近亲结婚,进行产前诊断、禁止有些遗传病人结婚和生育外,还应从如

60、下几方面进行预防。(一)大力宣传、普及遗传病的知识目前在我国,人们普遍缺乏遗传和遗传病的基本理论知识,特别是在农村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而在我国农民又占大多数,宣传和普及遗传病知识的任务就更加艰巨。要想尽快的普及遗传病的知识,首先要从教育学生入手,其次在群众中广为宣传,使大家懂得一些遗传和遗传病的基本知识,尤其是青年男女在确定自己的婚姻大事时,都能从遗传学的角度加以考虑,这样就一定能够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使我国的人口质量不断提高。(二)尽量减少致变剂的接触由于导致遗传病发生的异常物质既可以是从双亲遗传而来的,也可能是自身遗传物质新突变的结果,而遗传物质的突变多与环境因素的影响有关。例如,电离辐射、

61、“三废”和许多化学物质都可不同程度的造成遗传物质的改变,进而引起遗传异常。遗传学上把凡能诱发遗传物质改变的物质称之为致变剂,按其作用的不同,致变剂又可分为诱变剂和染色体断裂剂。诱变剂是能导致基因突变的一类物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这类物质有用于熏鱼、熏肉的着色剂亚硝酸盐;生产洗衣粉、洗头粉的乙烯亚胺类;农药除草剂2、4滴;杀虫剂砷类等。染色体断裂剂是能够诱发染色体畸变的一类物质。如咖啡因、可可碱、烷化剂(氮芥、环磷酰胺)、抗生素(丝裂霉素C、放线菌素D、柔毛霉素)、镇静剂(氯丙嗪、眠尔通)、核酸类化合物(阿糖胞苷、5-氧尿嘧啶)、抗叶酸剂(氨甲喋呤)等。此外如酒精、尼古丁等也是重要的致变剂,

62、尤其对生殖细胞的影响更为严重,引起精子或卵子的质量下降。因此,吸烟、酗酒不仅危害本人,而且还会殃及子女。(三)检出携带者在人群中,虽然有些人表型正常,却具有致病基因或易位染色体,能传递疾病给自己的子女,这种人遗传学上称之为携带者。检出这类携带者对遗传病的预防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许多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不高,但杂合体在人群中的比例却相当高,若能及时检出隐性致病基因携带者,就能行之有效的进行遗传咨询,婚姻、生育指导和产前诊断,这将会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四)发病前的预防有一些遗传性疾病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病,比如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患者在服用了抗疟药、解热止痛剂或进食蚕豆等之后才发生溶血。

63、对这类遗传病,如果能在症状出现之前,尽早检出,禁止患者服用上述药和不吃蚕豆等就可能避免此类遗传病的发生。对某些有遗传病家族史的孕妇(包括丈夫)在孩子出生前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给临产前的孕妇服少量苯巴比妥,可防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给怀孕后期的母亲服用维生素B2,可防止隐性遗传型癫痫;对苯丙酮尿症或高苯丙氨酸血症的孕妇实行低苯丙氨酸饮食,可明显降低小头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子宫内发育迟滞和智能发育不全患儿的出生率。值得提出的是在医学科学较为发达的今天,已经有许多遗传性疾病,不再是不治之症,通过采用表型外科治疗,分子疗法,药物改变代谢,去掉过多底物,补充缺乏产物,维生素替补辅酶,酶合成诱导,酶修饰和取代,DNA替换等方法,消除或减轻了许多遗传病患者的痛苦。随着医学科学和遗传学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遗传性疾病将会被征服,遗传工程将在这方面显示出它的威力。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遗传病、染色体病、单基因病、多基因病、伴性遗传病、限性遗传病、从性遗传病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何遗传特点?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何遗传特点?4.伴X显性和伴X隐性遗传病各有何遗传特点?5.试述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特点。6.为什么在运动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