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雪评注《叶案存真》选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8079702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5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程门雪评注《叶案存真》选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程门雪评注《叶案存真》选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程门雪评注《叶案存真》选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程门雪评注《叶案存真》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门雪评注《叶案存真》选(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程门雪评注叶案存真选(一)何时希 莫雪琴 整理 叶案存真评注于乙亥年(公元1935年),乃程氏三十四岁,正当精力弥满,力学不倦。时常彻夜不眠,从事于伤寒论、叶氏医案等书的著述,翠墨丹黄,钓稽考索,至今遗下著作十余种,大都成于此前后十年之际。程评叶案存真采用的是周学海评本。对于周批的某些不妥之处,程氏均作了批评。为了使读者理清原书与评注的蛛丝脉络,整理者采用了“周评”、“周注”、“周总评”、“.程评”、“程注”、“程按”、“程评周”、“程眉评 ”、“程总按”、 “大旨”等小标题。一 诸虚劳损 凡忧愁思虑之内伤不足,必先上损心肺。心主营,肺主卫,二气既亏,不耐烦劳,易于受邪(周注)。惟养正则邪自除

2、,无麻桂大劫散之理,故内伤必取法乎东垣(程注)。今血止脉软,形倦不食,仍呛咳不已,吐痰若粘涎,皆土败金枯之象。急与甘缓补法(周评一)(程评周一): 生黄芪 炒白芍 炙草 饴糖 南枣(周评二)(程评周二) 周注:凡治劳伤,须先察有无外邪。 程眉评:大病劳损自与外邪不同,一见可分。惟既病之后,肺虚不能抵抗外邪,容易感受风邪,每有今日服补药甚好,明日反剧,病长日多,自难免此,偶一不慎,即将新邪补住,此最当留意者也,周氏旁批犹未得髓。周评一:此所谓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者也。内伤夹外邪,虽无大劫散,初起总宜兼解外,若连邪补住,永无愈期。程评周一:兼解外用芪建中不去桂可也,补中益气之升柴,亦能兼解外邪

3、。气药流行温暖,多服自能托邪,不致连邪补住。血分腻补如熟地等,则真当留意。程注:此桂乃言汤之简称,非指一药,若重用芍、轻用桂,如建中法者,可用无碍也。程眉评:虽云取法东垣,实则仍乳法仲景建中。周评二:太甘,於痰咳不食未宜。周总评:内伤夹外邪,重者急与驱邪,但须保定胃气及下元真气,迨大势己杀,乃急补之。若外邪本轻者,调理荣卫是一捷法,即所谓养正则邪目除。程评周二:保定胃气及下元真气,言之固易,试问於驱邪方参入何药,始可不碍。程总按:徐批指南於虚劳之建中大为不满,不知虚劳与劳瘵本自不同,叶氏用建中治虚劳,深得内经温养之旨,细於症象考之,自可得其分别处,非统治一切劳瘵也。若概投清润滋阴,必致减食便溏

4、不治矣。统言之,无论何症必有虚实、寒热之不同,两相对立,决无偏理,医道通易,太极一图,两仪定位,即相对论也。千变万分,均从一阴一阳互为消长而来,差参多少则有之,绝对一偏则决无者也。大旨:从上损心脾者,可温养,宜建中,从下损肝肾者,宜滋阴不宜建中也。形寒自汗、面白光唇白,脉虚大者为虚劳;但热骨蒸、盗汗、面赤颧红唇赤者为劳瘵。一则脉虚大,一则脉细小,一则大便溏,一则大便结,一则舌绛淡,一则舌绛鲜。且虚劳多腹中痛,此其大别也。若遗泄、咳嗽,两俱有之,不是确据,此言其常耳。若临时权变,活法在人,固无定法也。程门雪评注叶案存真选(二) 诸虚劳损(续) 幼年久有遗精目疾,不耐劳烦,先后天未曾充旺。秋季疟邪

5、再伤真阴。冬月夜热嗽痰失血(周注),不饥不食,盗汗伤阳,阳浮不藏,渐干胃口,皆久虚劳怯之象。此恙屏绝酒色怒烦,须安闲坐卧百日,必胃口渐旺,病可渐除,古称精生于谷食也(周评)。 周注:是阴伤而邪陷之。 周评:嗽痰总因外邪未清,虽不宜直攻,总须设法兼治。夜热盗汗,是阴分有邪,营气不安。 程评周:有邪无邪,临症自有权衡,不能胸中先横一邪字,此所谓胸有成见。 北沙参 女贞实 茯苓 炒麦冬 米仁川斛 芡实(周评) 周评:此证宜补阴中之阳,俾得鼓正气,达邪于表,所谓胃口渐旺则病可除,即此义也。沙参、麦冬清肃,伤阳敛邪。 程评周:补阴中之阳乃活络语,以此闰明,反增疑惑,参、麦二味,在脾阳伤者本不可用。 此清

6、养胃阴法也,劳症有不受健脾温阳者,故以此调之,乃叶氏之独擅。其分别在苔脉及素来经过,细诊自明,不能混言参麦伤阳敛邪。须先分别脾阳、胃阴,及是否有邪乃断。 劳怯,形肌日瘁,食减自利,腹痛寒热。由阴虚已及脾胃,无治嗽清滋之理。姑以戊已汤加五味摄阴为议,是难愈之症(周评)。 周评:损病过脾不治,自利腹痛,非大气入中,即木郁土下,治宜温疏。炒白芍 炙甘草 北五味(周评) 周评:死矣,案中明言脾胃,如何只顾阴虚,仍是治嗽清滋。 程评:照病仍当用建中出入,或彼时别有情形,或用过建中不合,故转方如此,无前后案,不可知矣。芍治腹痛本仲景法,甘缓酸效,亦有其治,唯病象过深,恐不可治,以此塞责耳。脾虚木乘者。味过

7、于酸,实不甚宜也。当以他药和之助之。 嘉兴 十八岁 肝肾内损,必致奇经失职,俗医混称阴虚,仅以钱仲阳小儿所用六味,曰补阴和阳,益脏泄腑。要知此时仲阳非为虚损设立(周评一)。 人参 紫河车 坎炁 人乳粉 秋石茯苓 五味子 紫衣胡桃 (周评二) 周评一:先生亦常以治虛损,此盖病重药轻故也。 周评二:秋石太咸,咸能凝血伤津,且大损心阳,最不宜于咳喘多痰、失血及心虚之病,吾从臌证忌盐悟出。王好古云:“肉从蓉骤用妨心。”亦此义也。 程评周:臌症忌益,每以秋石代之,不忌秋石也。臌症系肾病,与心病不同,不能拟比,王语亦不尽然,评误。 程总评:此病喘咳檀红,在所必见,系冲气上逆,己有脱象,故用方颇重。此方以膏

8、丸为宜,或非煎剂。 心中空洞,下焦寒冷,兼有遗精便溏,议用三阴补方。 人参 山药(炒) 茯苓 五味 杞子(炒) 建莲 线鱼胶 熟地(炒) 周评:据证是寒湿久郁,渐欲化燥。急宜温润以壮胃气,方味甚合。 程评周:应属内伤,何能断为寒湿化燥,六淫外感,评谬。内伤外感尚未辨明,而云方味甚合,此方脾肾双补,治内伤虚症固合。既云寒湿,则此方万无合理,矛盾之至。 形弱脉小,腰痹酸软,足跟痛,是下元精血暗亏,未老先衰,防致痿痹。温养宜柔,勿以桂附刚愎。 周评:精血亏者不宜刚愎,极是。陈修园乃极低之。 鳇鱼胶 沙苑蒺藜 甘枸杞子 首乌获神 虎骨胶 牛膝 柏子仁 溶胶为丸 程评: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此血肉有情之治

9、法,修园低之,未免过当。 阴液枯槁,阳气独升,心热惊惕,倏热汗泄,议用复脉汤,甘以缓热,充养五液。 人参 阿胶 炙草 麦冬 牡砺 麻仁细生地 周评:肝主疏泄,心液不濡则神不敛,肝气因之妄动,治宜养心,镇摄肝气,方甚合。程评:纯系心脏之病,益心阴之敛阳,复脉法最效,余常用之。与肝气妄动不干。 无锡 二十二岁 嗽血,秋季再发,夜热汗出,全是阴亏见症(周注一),大忌肺药理嗽(周注二)。绝欲百日,助其收藏。胃口尚好,肾肝阴药中,必佐摄纳。 周注一:是阴亏而邪陷之。 周注二:极是极是。 周评:因嗽出血,非正血也,病起外感,正宜治嗽,所谓忌肺药者,指沙参、麦冬辈耳。夜热汗出,是邪陷阴分,治法滋阴宣阳,透邪

10、于表乃合。 程评周:所谓邪者外感六淫之邪也。外感自外感,内伤自内伤,不能以邪陷混言。不知虚劳内伤发热,乃脏气不足,气血偏胜之故,非热即有邪,嗽即有邪也。不辫内外,担统言邪,不知此邪是何物。 熟地(周注) 五味子 山药 芡实 湖莲 茯神 周注:熟地滋阴,不宜助湿。 程评周:药有偏长即有偏短,滋阴者劝湿,必然之理。案中明言全是阴亏,可知无湿,更何有於滋腻助湿之足言。若无湿亦忌之,岂非使熟地一无用处。 上假热,下真寒,肝肾大虚,加减八味丸。 熟地 茯苓 丹皮 山药 五味 当归 程评:既云下真寒,似可用桂、附引火归元之法。 肝肾两亏,虚火烁金,用纳气法。 熟地 牛膝 白芍 青铅 童便 山药 周评:可稍

11、加血肉之品。 程评:明言虚火烁全,或有失红之象,血肉之品当缓。 吴江 二十七岁 肌肉日削,竟夜内热,是内损阴虚,渐延劳怯。安逸可久,天暖气泄,病必渐加。 周评:津液耗竭难复,治宜填阴撑阳,此证所谓阴虚阳往,卫降营竭也。 程评周:周氏屡云“撑阳”,不知如何撑法及用何药。 早晚服牛乳一杯,另服补阴丸。 周评:苦寒不能撑阳,所谓撑者,阴充则阳气外达而复其位也。 程评周:照此言,此撑阳仍是滋阴。 周又评:丹溪大补阴丸,黄柏、知母俱盐酒炒,地黄、龟板、猪脊髓。又有补阴丸即杨氏还少丹少褚实一味。 程按:照丹溪之说,则知、柏为滋阴妙品,非用以苦寒泄热也,两存之,择症而施。 肾精下损,乏阴气上承,浮阳上灼,咽

12、喉痛痹,有喉宣发现。咳嗽喘促,是下焦元海不司收纳,冲脉之气上冲所致。故日进润剂,望其咳减,为庸医之良法,实酿病之祸阶。现在胃弱便溏,则非治嗽可疗矣。劳怯不复,当以固真纳气,培扶胃口,希冀加谷则吉。 周评:方论俱平实,用之必有效。人参 茯苓 芡实 坎炁 湘莲子 秋石 五味子 胡桃 程评:下损及中,下症仍甚,最难投剂,以损过中不治,必先顾中,而中药多碍下也,此方坎炁、秋石、胡桃、五味纳气,治下而不滋腻碍胃,参、苓、芡实、莲子治中,健胃而不碍冲气虚火。选药之佳,无与伦比,最可取法。(待续)程评叶案存真选载(续三) 脉濇小数,质弱,平昔喜饮,酒性先入肝胆,故易生嗔怒。且涂次侍亲烦劳,郁热自情怀而升。病

13、属郁劳,惟恰悦为上,用药不易奏功。 桑叶 川贝母 粉丹皮 山栀壳 天花粉 蜜炒广皮 程评:此方治郁,人嫌其太轻,无法之法也。昔赵养葵主百病均生于郁,其方宗六味出入,滋水涵木,失之呆补。易思兰主百郁均由气滞,其方专理气,理气诚是,惟气药香燥,郁于内者必有郁火,化燥药不宜多投。故郁之著应如乳岩、如噎膈、梅核气等,最难投剂合度,不求有功,先求无过,方能立住脚步。此方固一时难效,然舍此另求,更有窒碍。与第五案一轻一重,均从柔润着想,无法之法也。此等处非临症经历,不知其难。乃信口胡訾,妄评是非,乞知当时斟酌苦心。解人难索,为之一叹。 悲忧哭泣致病,不饮欲呕,病属郁症,治当条达肝胃。第胃为阳土,肝寄相火,

14、虽结瘕气,燥热未宜。 周评:理极是,但治瘕气本无庸燥热耳。 制半夏 白茯苓 炒丹皮 炒神曲 吴茱萸 夏枯草 黑山栀 川连周评:悲忧哭泣,属肺金制木,木郁则克土。宜疏肺宣肝健脾。方温升与淡渗同用,甚妙。而大旨仍是苦降辛开法。 程评:方仿越鞠丸而选药特好,可法。温升与淡渗同用乃逍遥法,亦黄氏“脾胃为升降之枢机,木陷土中,土湿木壅,温升达木,淡、渗燥”之意,须审症用,非定法也。是方之茱萸乃温泄,非升药。观仲景用萸多治吐逆,可知其降而非升矣。 因嗔怒,心胸痞胀三年,左胁下坚凝有形,偶触劳忿,则寒热无汗,此属郁痹气血,、延成肥气。治当宣通营卫,流行脉络,佐入攻坚,俾寒热得止,再议。 周评:此症何不径用蟅

15、虫丸,佐煎方以和营卫。 炒柴胡 生香附 半夏曲 丹皮 桃仁青皮 姜汁炒栀仁 生牡蛎 临服入鳖血五匙 程评:方用柴疏木郁,附开气郁,夏化痰郁,栀清火郁,丹、桃通血郁,青以消痞,牡以软坚,鳖血生气灵动,引入血络,仍是鳌甲煎法也。蟅虫丸不及此方合度多矣。选药参用越鞠丸治六郁法。姜妙山栀即越桃散之变法,治郁而化火之痛颇灵,亦苦辛开泄也。 据述泻血五日,血止即患咳呛;左胁下有形如梗,身动行走,必眩晕欲仆,春夏减食,秋冬稍加;交冬人迎脉络结瘿。诊脉虚,左关尺数。此肝肾精血,因惊恐忧劳所伤,阳失阴恋,络中空隙,阳化内风,鼓动不息,日就消烁不肯复,为郁劳之症。四旬以外,生气已浅,非治病可却。春夏身中真气不耐发

16、泄可知。屏绝家务,开怀颐养,望其病缓。 周评:此燥化之幻证也,为百病中最难治之症。凡燥化多生于郁,而郁久多见燥化。治之总宜温润疏通之剂,观此与下案方药可见矣。 石决明 女贞实 杞子 黑芝麻 桑叶阿胶 寄生 柏子仁 茯苓 炒当归 周评:方对症而嫌轻,且病起于血止,宜加导瘀通络。 程评:此症诚不易治,年届中岁后者,尤不易见功。此方所治,重在“阳失阴恋,阳化内风,日就消烁”数语。药仿柔润滋养以熄内风,与薛生白氏之滋液养荣膏同意,均仿喻氏清燥法也,非直接治郁者。其佳处在选药纯粹,古来各家无及叶氏者,同一方法,择药不精,法虽合而治不灵。且内伤劳损杂病,每多兼夹复杂之象,偶一不慎,非徒无效,且有引动他病之

17、误,故选药之重要如此。评语不知甘苦,其不能重,以其不能胜重,故用药恰到好处,加药则剧矣。 娄门 六十七年 左右为阴阳之道路,向衰年岁,操持经营,且不获利,心境失畅。气血不和,久则拘束为痛(周注),甚于夜者,阳气衰微,入夜阴用事而病加也。十二味养营法。 周注:郁极化燥。 程评:此劳思过度,心脾两亏之虚症。虚与郁不同,故药用气血双补,不当入郁门症,宜列虚劳门内,以免误认。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草 当归 白芍地黄 黄芪 陈皮 桂心 远志 周注:加桃仁。 客邸怀抱不舒,肝胆郁遏,升降失度,气坠精开为遗泄(周注一),地黄龙牡钝濇,气郁者更郁。理气和肝获效,未经调理全功。当今冬令温舒,收藏之气未坚,失血之

18、后胸中隐隐不畅,未可凝阴,只宜降气和血(周注二)。 周注一:见理精透。 周注二:论怡亦极有法。 程评:此遗泄之另一理由,“肝胆郁遏,升降失度,气坠精开”三句须记。理气和肝,不用补剂,以免郁者更郁,1症遇逢补濇益甚之遗泄,可以此法参酌。 钩藤钩 降香 米仁 郁金 茯苓 杜苏子 丹皮 炒桃仁 问病起於功名未遂,情志郁勃。人身之气,左升右降,怒必木火暴升,肝胆横逆,肺反为木火乘侮,全无制木之权。呼吸病加,络血被气火扰动,亦令溢出上窍(周注)。更加勤读苦攻,身静心动,君相何由以宁。春夏频发,地中气升,阳气应之。内起之病,关系脏真,情志安和,庶病可却。周注:此即吾所谓卫气窜入荣道,则血涌出是也。 丹皮

19、钩藤钩 金斛 白芍 米仁 苏子 藕汁 真降香 程评:此即缪氏三法也,宜降一气不宜降火,故用苏子、降香;宜和肝不宜伐肝,故用金斛、白芍;宜行血不宜止血,故用丹皮、苡仁、藕汁,治血大法不离乎此。但亦须脉症合节,可遵而不可泥,遇可伐、可止、可降火者,不必顾忌。程评叶案存真选载(续4) 咳嗽 附哮喘(周注一) 老年冬季喘嗽,是元海不主收摄,冲阳升举,饮邪上泛,阻遏流行,喘嗽愈甚。阅古都主八味肾气,温养坎中之阳,收纳散失之真;不主消痰清肺,意谓非因六气所致。奈体质不受桂附,年前议进柔阳通摄;若以建立上中之阳,乃心脾甘温之剂,与下焦不纳无谓(末三句周注二)。 周注一:前痰饮门系实证,此系虚证。 程评周:痰

20、饮亦有虚证,咳嗽皆多实证。此言虚实,非释病名之理,乃自道其编案之例耳。 周注二:亦须不碍上中之阳。 程评:方案辫内外上下用药之理极明白。 紫衣胡桃肉 茯苓 补骨脂另用胡桃肉拌蒸,晒炒 鹿茸切薄片,盐水浸一日,烘燥 肉苁蓉 五味子 远志肉 青盐 柏子霜 蜜丸 周注:有饮邪不宜用咸,千古无人见及。 程评周:此病在非真正痰饮方中可见。肉苁蓉可用无碍。因有鹿茸故以青盐济之,少用亦无大害。 桂附久服必有遗患热毒;且本身无补力,必得他药合化,乃成温补。此方所选药,则温补柔养,通而不腻,且重摄纳之力,较八味尤佳。又可人服无弊,高年内伤久恙调理最妙。 虚证用此方摄纳,亦八味意,不过舍桂附之刚温,而济之以柔,及

21、无遗患耳。案有饮语,方不治饮,盖即虚疾之互词,毋泥于句下。 老人久嗽,古人但以温养脾肾,未必以肺药见病治病贻害。但身小质薄,络脉单弱,桂附雄猛(周注),液枯必犯肺疡。此温剂通纳,为无弊耳。 周注:陈修园辈未见及此。 程注:金石之言,阅此而不悟者,其人必有狂怪癖矣。 程评:此即所谓辛热刚药遗害也,周氏谓修园见不及此,即一切毁叶氏者,又何尝能见及此耶。山膏如豚,厥性好骂,近有自命长沙的派者,不问病情,桂附重剂每方必用,又必佐以石类重镇,以济其力,其间固有合者,但何能人人尽合耶。余实莫测高深。至其专骂叶氏,较陈修园尤过之,恨不令一见此案此评也。 姜汁制熟地四两 补骨脂一两五钱 枸杞子二两 怀牛膝一两

22、五钱 茯苓四两 五味子一两五钱 胡桃肉霜三两 淡从蓉一两车前子一两五钱 角沉五钱 蜜丸,淡盐汤送下 王公美 脉沉而咳,不能着枕而卧。此老年下元虚,气不摄纳;浊气痰饮,皆为阴象,乘暮夜阴时窃发。发散清润皆非,当以小青龙法,开太阳经,撤饮下趋。 周注:与前案合参,当得大彻悟。 程注:一虚一实对待法也。 程评周:既自著例曰痰饮门皆虚症,咳嗽门皆实症,则此案当列入痰饮门中,何乃自乱其例。小青龙去麻、辛、草。 周注:脉沉为咳嗽所忌,然浊饮太盛,或兼挟外寒者往往如此。治法淡渗、辛温并用,俾表邪外透,饮邪下趋,阳通则脉起矣。 著左卧即咳甚,是脏阴血液伤极。用益气甘药者,缘有形生于无形耳。 周评:失血后多有此

23、证,最危而难治。先生不分左肝右肺,只从气血升降上设法,有识。凡病偏著一处,其中必有实邪,专虚者,不能偏著。 程评:注言乃肝著左胁引痛不得卧,病在络中,故用旋复新绛通络之法,所谓偏著一处必有实邪也,与不痛无著之左卧咳甚不同。况案中明言脏阴血液伤极,其非实邪可知。注者未辨在脏在络之分,又以不痛之不得卧虚证,与痛之不得卧实证相混,故有此说。而谓方不合,实其自误。 著左卧则咳甚,乃败症,劳损见此,病根已深,不易治矣。案明言脏阴血液伤极,并用益气与养血并行之理,亦已详类。其不分左肝右肺者,乃在脏之故,在脏则两面不得卧或咳甚,均属劳损之症,气血大伤,用药差同一理。若在络在气,则必分左肝右肺,今人验肺在左,

24、以驳经文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之不合,不知乃言藏气所主、血络所属,而非言脏体之所在也。 人参 黄芪 当归 白芍 南枣 炙草 周注:此方未必有效,络中虚枯而浊痰居之,治宜生津活血。 咳呛频多,必呕吐涎沫,明理者当知,咳呛自冲脉气冲,不司收摄,为肝肾阴气不足。咽喉久病者,缘少阴厥阴脉循喉,阳气刻刻扰动无制,多属阴亏。脉形细动,不受温补,肺药久进,必伤胃口。 周注:阴亏即下不摄纳也。世皆以有形之精为阴,滋腻粘滞,何怪不受。观脉细而动,全是气结出入不利,以致升降气逆,用猜肺更扑灭之矣,必下泄而死。凡阴虚阳陷,其中必热,用温补则药之热复结於中,是以火济火矣,宜其不受也。重镇轻散,行血通络,则血活于内,阳通于

25、表,而真气自固,邪气自散。 程评:此注颇佳,可参阅之,中段所言尤合实际;后段出法而不出方,仍是趋避巧法,余意言之虽善,用亦未必有大效,故日可参阅耳。 熟地炭 女贞子 湘莲肉 茯苓 芡实川石斛 炒山药 周评 甘濇,非摄纳冲气法。此等病不从升降出入上设想,岂能有济。 程评周:此症温补不受,凉药碍胃,用药难矣,故选药如此,亦不得已之法也。不用摄纳重镇,半由此故,半由症无气喘,但咳吐涎沫,即此已足耳。升降出入设想,言之似好,但不出药味,何济于事,反增人惑耳。自处则善,为人谋则不忠,此俑乃徐洄溪启之,周氏仅学其唾余,想取巧之徒,后当更厉。 脉数,左促右小,咳嗽已一年,喉痒火升食减;经水仍来,从未生育。凡

26、女人以肝为先天,肝阴不充,相火上燔莫制。嗽久痰带红丝,皆劳怯势成,日见消烁。清肺凉药不效,根本先亏也。急养肝肾之阴,不失延久之计。 周注:此风寒失治所致,喉痒者,寒束络外,热结络中,血为灼败也。可含药以行瘀止痒;服辛温以散上焦久寒,再用温镇固之丸,以补纳下焦,庶可有功,无凉药清肺之理。痰带红丝,只是嗽久伤络,非真吐血也,但求其致嗽之因而治之,嗽止即血止矣。 程评周:亦无此容易治法。血症血多犹可治,血丝最难疗也,周注总是理想,未曾实验之谈耳。 风寒失治,极多喉痒,含药本有太平丸法可用。唯风寒失治,既已成劳,决非即用疏散风寒可愈,无此简易理也。况辛温发散,尤为血家所忌,服之恐血更溢,更致音哑,将如

27、之何。凡事未经亲验,不可但凭臆想,误己误人,罪过不小。 乌骨鸡 大熟地 麦门冬 炒白芍 清阿胶 当归身 川贝母 炙甘草 地骨皮北沙参 焦黄柏 鸡去毛肠头足翅, 入药在肚内,酒煮烂,去骨,用其药肉,捣晒重磨,余汁打糊丸。 周注:脉数总有外邪,宜另用汤剂,调理荣卫,以透外邪为要。 程评周:脉数主在非一,内伤外感均有之,若云脉数总有外邪,言之过易矣。盖因读伤寒之书,而不研内伤杂病之治,先入为主,遂觉无病不有外邪矣。 程按:咳嗽门各症,仍多属劳损,不必分为两门也。本案怯症已成,全愈者少,此仿葛氏十药神书白凤膏方,可则也。但云“不失延久”,可知亦是带疾延年之计耳。程门雪评注叶案存真选(续五)肺痿 南浔

28、廿三 凡外热入肺而咳嗽者,可用表散药。若内伤累及于肺而致咳者,必从内伤治,汗之则泄阳气。肺痿音低,显然药误。 周注:凡外寒入肺者,用辛温;外热入肺者,用辛凉;内饮射肺者,苦降淡渗;阴火灼肺者,填阴潜阳。 程评:好言有邪者,当观此案,方知其害。 黄芪 黄精 枣仁 白芨周注) 周注:白芨无用。 程评:方选药极有用意,何云无用。病属内虚,音低肺痿,又不能用养阴寒凉药,故用黄芪补肺气,黄精养肺痿,二味滋养不助寒湿,而均培土,培土即所以生金也。病由误汗,汗为心液,故用冬仁养心;病属肺痿,故用白芨补肺损,二味为佐,苦心独运。而评者反非之。杜氏所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云医亦如是。 江宁 廿九 病人

29、述:上年五月住直隶白沟河,北方不比南地,湿蒸则热,夜坐仍凉。想是时寒热,亦是轻邪,医用滚痰丸下夺,表邪闭结不出,肺痿音哑,喉瘪咽物艰难。仿徐之才轻可去实,用有气无味之药。 射干 生甘草 大力子 麻黄苗 蝉衣囫囵滑石 连皮杏仁 周评;也是见病治病,未必能效。 程评:此轻开肺金法。病实如此,只能如此用药,试问不见病治病,当用何药,如何始可有效,曷不另出方治耶。周氏不解“轻可去实,有气无味”之义,实不足以语此。 嘉善 三十二 肺痿失音,形枯气损。用甘药调和,不宜辛散滋寒矣。 周评:肺痿乃大病,非小方轻药所能治,诸案无甚精义。 程评:肺痿失音,本属不治棘手之症也,重方大药,愈治愈剧,不得已而用小方。轻

30、药虽无大功,而害亦少,此应论治之精义,目所未见。周君徒责人之短,殊未见其补出一法,抑亦大言炎炎,中无所有者耳。 黄芪 白芨 米仁 茯苓 痰饮(周注:“即咳嗽哮喘”) 徽州 三十九 仲景论痰饮分二要:外饮治脾,内饮治肾(周注一);又云凡饮邪必以温药和之。阅方从肾藏主治,不为背谬。阳气微弱,浊阴固聚,自下上逆,喘不著枕,附子走而通阳,深为合理,第其余一派滋柔护阴,束缚附子之剽疾(周注二)。 周注一:仲景虽无此文,理却不差。 程评周:虽无此文,是从苓桂术甘治脾、肾气丸治肾悟出。 周注二:庸医每犯此病。即有一二中病之品,每致掣肘无功。 茯苓 白芍 白术 附子 生姜 程按:温是大法,亦有用凉者,是饮化热

31、或夹热,然必以温药夹用,如越婢、小青龙加石膏之类是。再“和”字要细味,水饮积非一日,亦非一时可去。大辛热骤进,饮未去而弊至,故以温和之法,缓缓温阳化饮也。 此案想前医必用过肾气丸,此丸虽出仲景,不能治痰饮大症、急症,因其中阴药多也。经文亦言“有微饮”用此,温气化,“从小便去之”,可见不能治重饮大症。后人以其和平,故多乐用,有名无实,只能治虚多饮少之疾,或大邪已去之调理方法耳。详见拙著痰饮病解中。 来安县 四十六 病起痰饮,渐为嗽喘,外寒遇劳倦即发,发必胸膈气胀,吐出稀涎浊沫;病退则痰浓气降乃已。凡饮邪皆阴浊凝聚,两年之久,渐渐腹中痞闷妨食;肛门尻骨坐则无恙,行动、站立时时气坠,若欲大便。显系肾

32、虚不能收摄。惑於在前见痰治嗽,苟非辛解,即属寒降,乃致酿成锢疾。肾气汤加紫衣胡桃、沉香汁 程评:此案虚多於实,故用肾气加味,治冲逆作喘有效。其行立则肛门坠胀,案论属之肾虚不能收摄,以肾司二便也,鄙意从肾虚治,此方摄纳力大,提吸力小,治喘逆虽有效,治气坠恐无功,须加通补之品,如巴戟、狗脊、苁蓉等,方合。按肛门气坠,里急欲圊,属气虚者多,补中益气最效。此症固有气逆,不可升提,故不得已思其次,仍从肾治之。 首案论肾气治饮,阴柔太多;次案即用肾气,可见理无一定,照症而施,拘迂者可悟其理矣。 向来下部赤疥,湿热下注,本乎质薄肾虚。秋冬微感外邪,肺气失降,气坠为壅,水谷气蒸,变湿气阻,横渍经脉,膀胱气痹,

33、小溲不爽,不司分别清浊。湿坠大肠便稀,痹塞自下,壅逆及上、喘息气冲,坐不得卧,俯不喜仰。甚于夜者,湿与水皆阴邪,暮夜阴用事也。夫膀胱为肾腑,宜开则水通浊泄,初因外感,太阳先受,治不得其要领,孟子谓水搏激过颡,在人身逆而犯上射肺,则肺痹喘息矣。仲圣凡治外邪致动水寒上逆,必用小青龙汤为主方,与内经肿胀开鬼门取汗、洁净腑利水相符,宗是议治。 周评:叙病机来踪去迹,历历如视螺纹,议论平正,字字坚切,真是老手。近日此证无不逼入劳损,沙参、贝母千方必用,死者接踵,医家病家全不知悟,岂非厄运使然。 麻黄八分 桂枝一钱去皮 白芍一钱杏仁十五粒,去皮尖 茯苓三钱 甘草三分炙 淡干姜一钱,同五味子一钱捣,罨一夜,

34、上午服 程评:痰饮治虚用肾气,治实用小青龙,平调用苓桂术甘、小半夏,此定法也。而当推小青龙,若合症立见奇效,非余方可比。盖治实者法峻力专,治虚者方缓力迟,且实邪易去,根本难除,故一则易见功效,一则无近功也,非方之优劣,实病之浅深虚实不同耳。 周评以治劳药治痰饮,当然不效,惟著书立说有体,不必引证何方何药,危辞耸听。因方不合病,无论何药均能致害,不能即云此药之害也。言者矫一时之弊,只图一时快意,读者先入为主,以后对于此等药味必心怯胆怕,当用亦不敢用。若为外界人读之,众口流传,浸成戒律,往往引为口实,一遇医家开方中有此药,不问病之合否,必先质问为难;设有病变,更众口一词引为故杀,虽有百口亦难辩白。

35、凡为医而稍有责任心者,行道之时每遇此等事件,必遭不白之冤,只能辗转相戒,避而不用,而医道苦矣,又岂当时著论者所料哉。因其意足而言太过,故引伸平时经历之感慨如此。(待续)程门雪评注叶案存真选(续六) 噎膈反胃 关格者,经言脉数俱盛四倍,阴阳结邪,相离而不复相营,赢不及于天地之精气,则危矣。极言关格之不可治,前贤拟方亦皆未尽善。愚意离愁郁结,病属七情,果难措手。今此症由甘肥积热,酒性慓悍,致伤脏腑津液。治以清通清滋,或尚可希冀。 程评:此案论理透切,惜无见症,意必境遇顺遂,无致关格之内因;膏粱之体,体气充实,形丰脉盛,毫无虚象,舌苔必厚黄。或曾作虚治反不适,乃出此方耳。此关格之实症也,换言之,即湿

36、热壅塞,类于关格耳。 川连 生草 栝蒌皮 元参 枳壳 胆星 苦丁茶 柏子仁 元明粉等分,蜜丸 频频劳怒,肝气攻触胃脘,胃阳日衰,纳食欲吐,胃不主降,肠枯不便。仿仲景食谷则哕,用吴茱萸汤。 人参 黄连 茯苓 干姜 吴茱萸 程评:周氏恶茯苓想渗利伤阳,恶干姜想因肠枯液少(按:周氏于此二药左旁加一直线,以示非议),其实不能以辞害意。虽云胃肠日衰,而下接纳食欲吐;明知其阳虽衰,脾胃湿浊甚重;肠之枯也,症在不便,不知下之津枯肠燥,实由上之津结不布,阳结湿夹而来,上湿下燥,症甚明也。苓姜温通胃肠以化湿浊,上不结则下亦润,此化湿润燥妙法。况黄连反佐,无干姜以和之,则不足成苦辛开泄之功,且重伤胃阳。吴萸一品,

37、力薄无济。茯苓和脾化湿,又有人参生津之品为君,化其偏而合其功,立方配合稳极矣,何必恶姜、苓二味耶。 春夏阳升,肝木乘胃,呕吐不已,寝食减废。气失下降,肠中不通。病乃怀抱抑郁,两月之久,不敢再以疏泄为治。 人参 川连 乌梅 川楝肉 生白芍 周评:上吐下不通,正宜调其中。苦酸只能平肝,不能疏畅中气。 程评:此甘酸养阴、酸苦泄肝降逆法也。病久休虚,明言不能疏泄,且呕吐不已,用药先求能受,故用方如此,可望吐止。周注谓疏畅中气,言之成理,盖对抑郁言也,惟用何药乃能解其郁而已其吐耶,仍是缓不济急之空言耳。 十九岁 翻胃,三月粒米不存,左脉大空虚,右脉细小虚濇,纳食少停即涌出口,面白神瘁,大便燥结。此阴血枯

38、槁,阳气郁结,己成膈症,勉拟补中纳下法。 人参 于术 麦冬 苇茎 牛涎 半夏益智 茯苓周评:方未合。 程评:此症己深,方则平正无差,唯病不易治耳。所云方未合者,不知在何处。此等症非另求奇方特法,决不能治。治病须应付环境,一法不效,另寻别法,纵有极妙理论,倘一服而剧,只能束之高阁,必求药与症安,决不可刻舟求剑也。其效与不效,乃确然之证明,是非立见,毫无假借。议论于万言,头头是道,而治病不效,无益也。批评者则不然,事实已过,但空言得失,古人已去,不能起而自辩,而后人读书。一旦误信其言,则流弊无穷,害人不浅。苟能憬悟,已误于先,况其传误于无穷耶。治病之误杀人少,著书之误杀人多,立言不可不慎也。 脉弦

39、,舌白,吐涎,食入膈上即涌出,自述由动怒得之,春病至霜降不愈,心中反痛(周注)。以肝病犯胃治法。 周注:有瘀仍恐有虫。 金铃子 延胡索 良姜 茯苓 炒半夏砂仁壳 程评:此方和肝胃而稍偏于温,与脉苔应均合。而病源由怒起,气上血逆,则温恐动血矣。叶氏于此仍依脉症舌苔用药,若依周氏理论必不然类,于此可见其优劣。盖可合治则合治,不可合则择要而治,先后缓急均当活法随机,不必拘泥也。唯适可而止,至七八分时,则转用和平之剂矣。 食下脘中噎阻,背胁气逆而痛,脉右寸独大。据述由慎怒致病。当与清金制木(周注)。形瘦津少,勿用破气燥血。 周注:制字改作疏字更好。 程评:此行气流窜入络,上行犯肺之侯,故药用肃降,应乎

40、脉之右寸独大也。二香磨汁,恐其燥津血耳。制木与清金联属,疏木则两途矣。不宜改。 此亦源由怒起,与前同也,而方则平降而不温,若用上方真动血伤津矣。可见法无定法,当活用之耳。若周氏见怀抱郁结则不主甘酸酸苦,而曰疏畅中气;见经营劳瘁,则不主温运,而曰调和心脾,实则纸上谈兵,不参脉症,固无济于事,而反有害耳。 枇杷叶 桔梗 紫降香汁 川贝 苏子生香附汁 中年饱食,虚里穴痛胀,引之吐出,痛胀势减;必起寒热,旬日乃已。夫脾主营、胃主卫,因吐动中,营卫迭偏,周行脉中,脉外参差,遂致寒热(周注)。且纳物主胃,运化在脾,皆因阳健失司,法当暖中,用火生土意。再以脉沉弦细参论,都系阴象。有年反胃格胀,清阳渐弱,浊阴

41、偕窃为多。症脉属虚,温补宜佐宣通,守中非法。 周注:句中有许多书卷。 程评:“有年”二字须审。反胃吐食,决非一理,除骤发暂起,多属胃火、肝火、胆火、郁气等因,如河间引经“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者外,久病有年吐食,多为胃无火化,釜底无薪。古训以食入即吐与朝食暮吐,分有火无火,亦是一法。但不能全信,更当问其起因久暂,以及脉症舌苔以资分别,庶不致毫厘千里,一顺一反,生死掌握之间也。夫寒热虚实,不易辨明者,则脉学尚矣。 生淡干姜 茯苓 人参 熟半夏 白粳米 凡久病必入络脉。医但写药凑方,不明入络之理,药由咽入,过胃至肠而已。此症由肝络而来,过膈入胃,胃翻呕吐,致吐致胀之由,从肝而出也。偏胜病起,务以急攻

42、,用药如用兵,直捣中坚,使病溃散,然非入络之方,弗能效矣。议于病发之时,疏理肝木,病缓再安胃土。 人参 厚朴 茯苓 熟半夏 磨入蓬莪术五分 程评:此案重在肝络犯胃,而币方中走肝络药太少,未知何故,似与案不甚符。虽云直捣中坚,方用人参,仍是攻中带扶正,东垣法也,亦与案语不甚符。且仅有莪术一味攻病,力量太单,此方似须斟酌。照方义是扶中平胃化及,佐消磨攻积也,案论实佳,为胃反另开一路,可以取法。 又按:噎膈是不得入,多属胃管枯槁,反胃是食入而反出,多属脾胃阳衰。治膈取上多,反胃治下多也。 噎膈是津枯肠结,古法重辛燥热药通阳开结;至后贤乃发明生津润枯,实是两法均当取用,依症偏轻偏重可也。亦有一种下枯全

43、由上湿凝结而来者,如水寒凝冰,冰亦燥也,徒进清凉生津,上湿益结,下枯仍甚,阳不化气,不过徒加涎沫而已。此种膈症则全重辛开温运,使燥湿相调,则病可已矣。普通多是生津润枯与开结化痰或辛通理气并用。程门雪评注叶案存真选(续七) 吐血(附血丑 血) 脉细耎濇,气冲失血,寐欲遗精,今纳谷不运,神思日倦。缘操持太过,上下失交。当治中焦,心脾之营自旺,诸症可冀渐复,偏热偏寒,都是 丧真元。 周注:此阴津已虚,而阳未甚亢,治宜摄纳和肝,以杜其渐。 人参 归身 於术 广皮 枣仁 获神白芍 炙草 周注:可加龙牡镇冲摄遗。 程评周:龙牡镇摄,于失血气冲及遗泄者,本有益可用。唯此方用药均是甘酸温行动之品,但加龙牡镇摄

44、,自相矛盾,反碍药力。当待脾胃复后,用育阴补肝肾方中,乃可加之。凡看病须通盘筹画,何者当先,何者宜后,步骤既定,乃按序用药。周君未明此义也。 程按:上下交征治其中,亦是一法,其用处都是虚未及甚,而中焦运化失常,或治上碍下,治下碍中,不得已先治其中者。以损症无论上下,均以过脾为不治;而久病以胃气为本,如此旋纳谷不运,神思日倦,脾胃之困已极,治上清润,治下滋补,均所不受,有碍胃气。故另出此法以补不及,即归芍异功加减也。培土可以生金,金水可以相养,亦为隔一隔二之治。待胃气旺,饮食受,自能生化精血矣。此应之眼目在“纳谷不运,神思日倦”两句。 气冲失血,补术本非所宜,想叶氏治脾胃,发明健脾阳、养胃阴之对

45、待,岂有不知用山药、扁豆子代於术之理。想此症气冲已成过去,或此时本不剧,而脾胃阳虚却重,故以异功为治,不合养胃阴法也。案中不详,其妙处当意会之耳。 当夏四月,阳气大升,体中阴弱失守,每有吐血丑神烦,已交夏至,阴欲来复,进甘药缓补,所谓下损不得犯胃也。 熟地 莲肉 炙草 山药 茯神 芡实阿胶 柏子仁 程评:此方乃育阴养脾肾平剂,用莲子、山药、芡实、茯神、炙草乃平养脾肾之阴,亦名培土生金。足知上案之用铃术者,见症不同,另自有故,可以健脾气而不可养胃阴也,可见叶氏选药之严。 积劳相动,气蒸上咳,已三四年。仍然经营办事,夏四月地中阳升,遂失血,咽痛音低。男子五旬以外,下元先亏,此显然五液不充,为久延不

46、愈之沉疴。见血见嗽,与寒降清肺,是夯(通笨)极者。 周注:今日通病,无不逼入劳损。惜方中仍不出此套,然则如之何而可,日滋胃养心,摄纳肝气。 生地黄 清阿胶 鸡子黄 云茯苓 麦冬 桔梗 周评:生地损心阳,麦冬损肺阳,凡积劳虚火上燔,不可以咸苦大寒,扑灭心之真阳。宜润药镇药,佐以横疏。何者,气能横通,则不直上直下也。 程评周:但空言法,不出方药,乃洄溪故智,自欺欺人之谈也。若出方药,便为人窥破真实本领,读者勿为所慑。试思积劳音低,离麦地又用何药? 又按:此病此药是治心肺之阴伤者,阴伤则阳亢,养阴即以配阳。周氏言此药伤阳,若改用阳药,岂非更重伤其阴耶。药性本偏,借其偏以治偏病,若忌其偏,纯用和平之药

47、,岂复能治病哉! 男子脉大为劳,暑月阳不伏藏,初夏阳升血溢,皆内损少固。填精固气,是为药饵,静摄绝欲,经年可复。 线鱼胶 真沙苑 五味 茯神 淡菜胶龟版 金樱膏 石莲 芡实 周注:厚腻酸濇,有累中气。 程评: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此法是也。厚味填精,位以濇滑,当必有遗泄,故用药,如此。血后调理,非血发时服也。须知此方胃弱者不宜服,服亦不受,注语当参,审症用之可也。怒伤肝,恐伤肾,二志交并,真藏内损,烦劳则阳气扰动,值春木之令,络血随气上溢,失血过多。阴炁下空,阳无所附,上触清府,致木反乘金,咳呛气促,肺俞恶寒,脉弦数(周注),乃下损之疾。 周注:据脉证显是气郁血瘀o 周评:议论澈底澄清,惜方未协

48、。按怒则气升,恐则气降,升降逆乱,荣卫相激,而血喷溢矣。治宜用和解法,缓清缓散,疏气活络是也。失血过多,别加滋补而已。 程评:此损症失血后气喘咳嗽方法也。注虽有理,只就案中怒恐两伤立论,有误解方治之处。症实内损,案首两伤不过述其诱因,症实重於此,故用药着重填阴纳气,引火下行。方合案语亦合,周氏不善读书,乃有此说,但所言亦有别理,可用。 山萸肉 五味子 咸秋石 青盐 熟地 周评:酸咸太过,更令血凝气结,病何由愈? 程评:酸咸太过,令血凝气结,自有此理,惟此是血后变症治法,非治血也,且气乱血溢者,当用缪氏法,不用此方矣。拘於案首两伤之语,可笑。 廿三岁 病人述:遇春季失血,烦劳必有血丑血。凡冬月大

49、气藏伏,壮年自能聚精汇神。不加保养,春半阳生升发,反为发病根机。是皆身中精气之薄,胃旺安纳,能自接引,静养则神乃藏。 熟地 萸肉 山药 芡实 湘莲 茯苓 金樱子 五味子 青龙骨 周评:纯是收濇,未合。宜用清肃镇纳为法。 程评:凡失血、血丑血等症,不过病人述其经历,非此方服时之象也。“不加保养”四字极有意义,想必房劳好色,不便明言耳。故下文有精气薄之语,此方当有效。必有遗泄或见行动多喘之症,故方多收濇。案中血丑血、失血之症,原是宿疾,遇春烦劳则发者,明见其虚。凡读医案,其案语不详者,可据方以推其余,勿拘泥于句下,但片语只字,亦当仔细推敬,勿轻轻放过,而信口讥评。 秋暑失血,初春再发,脉右大,颇能

50、纳食。金匾云:“男子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要知脉大为劳,是烦劳伤气,脉虚为劳,是情欲致损。大旨病根驱尽,安静一年可愈。 程按:余补之曰:脉右大,故知烦劳伤气,左极虚,故知情欲致损。更申之曰:情欲致损,脉多细数;烦劳伤气,脉多虚大。脉大而虚弦者,可用建中法;脉细而弦而数者则否。 炙绵芪 北沙参 炙草 白芨 苡仁南枣 程按:凡肺气虚,呼吸胸部不鼓,肺痿由于血后,用此方极佳。芪枣补中益肺,培土生金,沙参养肺阴;苡仁去余瘀痰热,白芨补肺坏络损,面面顾到。 白芨补肺损,本草载有明文,亦有验过者,惟性腻碍胃,多致胸满不能食,此症能食,故用之。此药在失血初止,用以镇损宁络颇佳。(待续)程门雪评注叶案存真选

51、(续八) 吐血(血丑血附) 杨 十九 冲年阴火末宁,情志不和,易於动怒;气火迸逆络道,血随之上溢;问纳食不旺,气冲血上,必抚摩气降,血不出口。但络中离位之血,恐致凝遏(周注),越日必气升涌逆矣。 周注;所虑极是。 程评:此病最合缪氏降气行瘀法,逐瘀下行从大便出,得粪色黑,是瘀出兆,渐渐转黄,则瘀尽矣。 苏子 丹皮 降香末 炒桃仁 米仁炒查炭 韭自汁 稚年吐血丑,热伤为多,今脉小,肌松食少,胃虚阳升,已露一斑。进甘凉益胃方。 炒麦冬 生扁豆 北沙参 茯神 木瓜 炙草 程评:可补东垣甘温益胃之不及,肌松食少而患吐血丑,温养不受者,此为正方。 自失血,半年以来,心悸怔忡,胁左时动。络脉空隙,营液暗伤

52、。议甘缓平补。 周注:内经曰:“胃大络虚里,在左乳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此大动气脱也。若内动痛胀,则为瘀血凝痰,故又日结而横,有积矣。 酸枣仁 柏子仁 桂圆肉 生地 茯神 杞子 炙甘草 饥时服 程评:不用金石重镇药。见地极高。重镇则悸反甚,余屡试之,方治心悸络动最好。 痛胀而动,瘀痰阻络,气不流通,与此见征大异,金匮新绛旋覆汤有效。 膈噎反胃 高年少腹气冲脘下,心肋时痛,舌底流涎,得甜味或静卧少瘥。知饥不食,大小便日窒,此皆阴液内枯,阳气结闭(程注),喻西昌有滋液救焚之议。然衰老关格病,苟延岁月而已,医药仅堪图倖。 程注:八字隔症金针。 程按:舌底流涎,廉泉王英窍开不固,虚风鼓液上空,虚象

53、也,可用地黄饮子法,此旋多成痱中。亦有脾不摄涎者,此症得甜味则少差,似脾不摄涎。静卧少减,似虚风涌涎。总属脾肾二脏虚象。又有一种痰盛流涎者,须重用导痰汤、温胆汤及指迷茯苓丸之类,当看其余症、舌苔、脉象而分别之。 大麻仁 柏子仁 枸杞子 肉苁蓉 紫石英(周注) 炒牛膝 周注:镇逆不必用石药,且紫石英亦不切。 程评:此方全系润下燥,佐以镇逆,石英治少腹气冲,如何不切。方非不合,唯以案言之,似不易见效,上药嫌少,宜加剂以合症。 阳气结闭,已成关格,病属不治。姑用进退黄连汤上下合治。 程注:药不治上下,而云上下合治者,脾升则肝肾之气左升,胃降则胆肺之气右降,中治则上下合治也。黄氏四圣心源中言之最详,可

54、以参看。 黄连 白芍 桂枝 人参 程注:余谓桂枝人参辛甘合化,二味另煎;黄连白芍酸苦合化,二味另煎;和合服之,尤与法合。桂参升肝脾之阳,连芍降胆胃之逆,甘辛合化,酸苦合化也。关格上吐逆,下闭结,应治其中,脾胃为升降之枢机,旋转之总持,人身气化生机之原也。欲其升降复常,非从此消息不可。即黄元御一生学问之精髓,数十万言无非阐明此理,理非不充,唯必曰万病不离乎此,均从此治,以一法而统治百病,偏执之弊难兔,此其所以仅可为一家言欤。叶氏偶亦用此,审应而施,非曾有成见也。药四品,法对举,偶方复方之法具,药甚简者,以合化治疗,药多则味杂,恐失其真之故。此当取法,记之勿忘。 同里 五十六 酒热深入血分,瘀呕盈

55、盆。越六七年,病变反胃妨食,呕吐涎沫;问大便仍通,结闭止在中脘。先宜通瘀开闭。 程注:此瘀膈胃反之治也。从病之经过知其瘀,仍当另求瘀之见象。从大便仍通,知其结不在下,此问诊之巧妙。去瘀虽同,药之轻重清浊走上走下不同,故此问大便通否,与用药之效否,大有关系,勿忽视之。用药不轻不重,故行中。 韭白汁 金墨汁 生桃仁 生蒲黄 延胡索 片姜黄 通下,下通,脘中仍结,上下格柜者,乃上热下寒。古人用麻沸汤煮凉药以解上,浓煎温补以治下,使阳气不脱,郁热自罢。今仿之。周注:既云下寒,何遭通下。或者久秘上喘,暂用温通以救急耶。 程评:通下,下通,乃述经过,或非叶氏方也,即属其方,下寒而闭,温之亦通,非必峻药寒下

56、也。如此吹毛求疵,直是死於句下,非看穿牛皮之辈。 黄芩 小川连 枳实 右三味入滚水煮五沸十沸即滤;人参 淡附子 干姜 上三味煎浓汁一杯,和入前药服 周评:分煎合服,即复方法。人参可删,当再加生附子。熟者守补,生者乃能祛格逐寒。 程评周:非大寒实,何必生附子之猛烈耶。 程评:此方极妙,服法尤佳,推而广之,凡一切上下不同,内外不同,寒热虚实燥湿并病一身,而非一处,且未交混者,均可用此法之意为治,举一反三,金针暗度,嘉惠后学不浅。此方非但治上热下寒,更是治上实下虚,观案文及用药自明。上方之芩连,对下方之姜附,一寒一热也;上方之枳实,对下方之人参,一实一虚也。虚实为主,寒热为附,何以知之,经云:“君二臣四,偶之制也。”此方枳、参对治虚实,为君二;姜附芩连对治寒热,为臣四,故名之耳。周氏谓人参可删,附熟易生,非特於案中“温补治下”一语未顾及,且易为上实下实之法,於案中上下对举之义未合,而成为有实无虚矣。此案有论无症象,只能玩味其立方之巧妙,论治之细腻,若欲改窜其药味,实是无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