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上数合成教案 (1)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8075999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98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5上数合成教案 (1)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5上数合成教案 (1)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5上数合成教案 (1)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资源描述:

《5上数合成教案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上数合成教案 (1)(7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初步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会质疑并与他人交流,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部分除以整数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卡片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达成目标教学反思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5分)1.出示牛奶及价格图片,提问: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教师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1)列算

2、式:11.55= 12.96=提出问题:从今天起,我们开始研究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学生可能提问:(1)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2)乙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3)哪个商店的牛奶更便宜?1.能够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二、解决问题 探究规律 (30分)2.出示学习任务(一):探索11.55=的计算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学习要求。(2)指导学生独立探索11.55=计算方法,对个别独立探索计算方法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3)组织小组交流计算方法。(4)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3.出示学习任务(二):计算12.96=2.完成学习任务(一)(1)阅读学习要求,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

3、(2)独立探索11.55=的计算方法。(3)小组交流计算方法。(4)全班交流计算方法。3.完成学习任务(二)(1)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独立计算12.96.(2)小组交流计算过程,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2.初步理解11.55=的计算方法。理解整数部分余下来的数和小数部分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3.通过计算12.96,继续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道理。三、巩固练习提升能力(5分)4.指导学生完成书后练习。4.(1)完成书P61试一试(2)针对练习中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4.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熟练计算方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正

4、确掌握已学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3在具体情境中发展估算意识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在整数部分余下来的数后面添0继续除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卡片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达成目标教学反思二、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5分)1.出示“参观博物馆”的图片,提问: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教师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1)列算式:264= 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研究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方法。1.学

5、生提问: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1.能够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二、解决问题 探究规律 (30分)2.出示学习任务(一):探索264=的计算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学习要求。(2)指导学生独立探索264=计算方法,对个别独立探索计算方法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3)组织小组交流计算方法。(4)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3.出示学习任务(二):计算1216=2.完成学习任务(一)(1)阅读学习要求,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2)独立探索264=的计算方法。(3)小组交流计算方法。(4)全班交流计算方法。3.完成学习任务(二)(1)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独立计算1216.(2)小组交流计算过

6、程,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2.初步理解264这样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在整数部分余下来的数后面添0继续除的道理。3.通过计算1216,理解商的整数部分写0的道理。三、巩固练习提升能力(5分)4.指导学生完成书后练习。4.(1)完成书P63练一练(2)针对练习中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4.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熟练计算方法。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3.通过“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情境,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小数除以小数的

7、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小数除法计算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卡片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达成目标教学反思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5分)1.出示“打电话”的图片,提问: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教师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1)列算式:8.540.7= 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研究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方法。1.学生提问:(1)小红打电话打了多长时间?(2)小华打电话打了多长时间?1.能够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二、解决问题 探究规律 (30分)2.出示学习任务(一):探索8.540.7= 的计算方

8、法。(1)指导学生阅读学习要求。(2)指导学生独立探索8.540.7=的计算方法,对个别独立探索计算方法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3)组织小组交流计算方法。(4)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3.出示学习任务(二):计算457.2=2.完成学习任务(一)(1)阅读学习要求,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2)独立探索8.540.7=的计算方法。(3)小组交流计算方法。(4)全班交流计算方法。3.完成学习任务(二)(1)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独立计算457.2=(2)小组交流计算过程,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2.初步理解8.540.7= 这样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3.通过计算457.2=,深入理解小数除法计算。

9、三、巩固练习提升能力(5分)4.指导学生完成书后练习。4.(1)完成书P65练一练(2)针对练习中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4.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熟练计算方法。第四课时 积、商的近似值教学目标:1.通过人民币和其他币种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2.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会质疑并与他人交流,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教学难点:结合人民币兑换进一步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卡片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

10、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达成目标教学反思三、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5分)1.出示“人民币兑换”的情境,提问: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教师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1.学生提问:6.7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多少钱?1.能够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二、解决问题 探究规律 (30分)2.出示学习任务(一):美元兑换人民币(1)指导学生阅读学习要求。(2)指导学生独立探索美元兑换人民币的计算方法,对个别独立探索计算方法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3)组织小组交流计算过程。(4)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明确方法,解决问题。3.出示学习任务(二):美元兑换人民币(1)指导学生

11、理解美元兑换人民币方法的依据。(2)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提出不懂的问题。(3)强调商的近似数的求法。2.完成学习任务(一)(1)阅读学习要求,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2)独立探索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3)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及依据。(4)全班交流计算方法,重点交流积的近似数的求法,以及确定精确度的依据。3.完成学习任务(二)(1)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2)小组交流计算过程,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3)明确商的近似数的求法。2.理解美元兑换人民币,用乘法计算的道理。3.明确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以及精确程度的依据。三、巩固练习提升能力(5分)4.指导学生完成书后练习。4.(1)

12、完成书P67试一试、P68练一练。(2)针对练习中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4.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第五课时 谁爬得快(循环小数)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3.在认识循环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循环小数。教学难点: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卡片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达成目标教学反思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5分)1.出示问题情境,提问: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教师把问题板书在黑

13、板上。)1.学生提问:蜘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蜗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1.能够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二、解决问题 探究规律 (30分)2.出示学习任务(一):发现商和余数的特点(1)指导学生列算式,明确算式的意义。(2)指导学生独立计算,观察商和余数的特点。方法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3)组织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4)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3.指导学生认识“循环小数” 2.完成学习任务(一)(1)阅读学习要求,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2)独立观察算式中商和余数的特点。(3)小组交流。(4)全班交流3.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2.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商和余数的特点。认知循环小数

14、。能够判断什么是循环小数。三、巩固练习提升能力(5分)4.指导学生完成书后练习。4.(1)完成书P70试一试(2)针对练习中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3.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第六课时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电视广告每秒多少元,学会小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体会小数混合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 2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3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学会小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体会小数混合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教学难点:理解运算的意义,正确计算。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

15、生学习活动达成目标教学反思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3分钟) 1出示例题。问:从题中你懂得了什么?你能计算电视广告费平均每秒多少元吗?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1.能够正确理解题意。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5分钟)2导入新课。出示学习任务一,明确学习要求。2.完成学习任务一(1)独立解决问题(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2.正确列式计算,理解小数连除法、小数乘除法表示的具体意义,发现小数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致的。三、 巩固练习解决问题(22分钟) 3试一试第1题、2题。 4完成72页练一练。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71页试一试。(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内交流,重点说一说运算顺序。

16、3.会计算带有中括号的式题,进一步巩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4.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第1课时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目标:1 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2 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3 能根据对称轴的特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卡片、彩笔、剪刀。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教学反思一、复习导入1我们都见过哪些平面图形?(教师把图形贴到黑板上)2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

17、识了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轴对称图形又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轴对称图形。1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也可以说没学过但是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二、解决问题(一)1独立学习2小组学习3集体学习1请看学习指南(一)学习任务:判断这些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独立学习:(1)拿出剪好的卡片,折一折,看看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完成学习卡片。(2)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图3是轴对称图形吗?小组学习:(1)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折法和判断方法。(2)重点讨论:图3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3)梳理组内成员的观点,准备全班汇报。2集体交流:小结:(1)如果一个

18、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图3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对折以后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时指导。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观点。2学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通过动手操作,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结合画、折、剪说出自己发现图形特点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三、解决问题(二)1请看学习指南(二)学习任务: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独立学习: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小组交流: 每个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你是怎么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

19、称轴的。学生动手画对称轴。小组成员交流画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加深学生对对称轴概念的理解。四、巩固发展指导学生完成书后练习题。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轴对称特征的认识。第2课时 轴对称再认识(二)教学目标: 1借助方格纸,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在画图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借助方格纸,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掌握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教学准备:学习卡片、课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教

20、学反思一、直接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画轴对称图形。二、探索如何画轴对称图形。独立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1请看学习指南: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完成学习卡片。小组学习:(1)淘气画得对吗?根据什么去判断淘气所画房子是否正确。(2)讨论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3)如何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4)比较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5)梳理观点,准备全班汇报。2集体学习。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其它组补充或质疑,教师加以补充或提升。独立完成任务卡。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画法。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借助方格纸,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某

21、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三、巩固发展指导学生完成书后练习题。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通过练习深化理解所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第3课时 平移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方格纸上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并体会平移运动的特点。2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3在画图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体会平移运动的特点,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连续两次平移后的图形。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卡片,学具。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教学反思一、复习导入。1

22、我们已经学过了平移,谁能说说哪些运动是平移运动?1说生活中平移运动的例子。体会平移运动的特点。二、进一步理解平移。1出示学习指南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完成任务卡。(1)你能回答笑笑的问题吗?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移一移。(2)画出小旗平移后的图案,思考:图形平移后的特点。(3)如何画出图形连续两次平移后的图形。小组学习:(1)怎样确定每次平移的格数?(2)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是什么?(3)画出物体平移后的图案,应注意什么?(4)梳理观点,准备全班汇报。2集体交流使学生明晰:(1)平移的距离是对应点之间的方格数。(2)图形平移过程中的两个关键要素:方向和距离。(3)图形平移前后,大小和形状

23、都不改变。学生独立探索平移的方法。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观点。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掌握简单图形平移的方法,明白图形平移过程中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三、巩固练习完成书后练习。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的方法,获得对图形平移方法的直观体验。四、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反思存在的问题与获得的收获。第4课时 欣赏与设计教学目标:1 结合从轴对称、平移的角度欣赏生活中图案的活动,感受图形运动的美和价值。2 在运用轴对称或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图形运动的特点,了解通过图形运动进行图案设计的方法。教学重点:能运用轴对称或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教学难点

24、:了解通过图形运动进行图案设计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卡片。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教学反思一、欣赏图案欣赏一组美丽的图案,这些图案是怎么得到的呢?欣赏图案。感受图形运动的美和价值。二、欣赏与设计1出示学习指南:独立学习:欣赏图案,思考这些图案是怎么得到的。小组学习:小组同学轮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准备全班汇报。2集体学习。3在方格纸上继续画下去。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如何继续画下去的。4用轴对称或平移的方法,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在组内交流自己设计图案的过程。1从轴对称、平移的角度欣赏生活中图案。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2小组汇报这些图案是怎么得到

25、的。3先观察原有图案的构图特征,找到基本图形,然后继续画下去。画完后在小组交流自己是如何画的。4综合运用轴对称、平移的方法,设计美丽的图案。 先设计基本图形,再逐步完成整个图案,然后交流设计的过程。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轴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会设计美丽的图案。三、巩固应用完成课后练习。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再次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图形平移的特点。 第三单元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倍数与因数,初步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2学生经历探索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能对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作出合理的解

26、释。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归纳与类比,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探究倍数和因数教学难点:倍数和因数的关系的理解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教学反思任务一、认识因数和倍数(10分钟)1.课件出示情境任务二、找一个数的倍数(15分钟)出示学习卡片巩固和应用(15分钟)(P32)1.怎样计算两个班各有多少人?能列出算式吗?2.在94=36这个算式中,我们可以说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3.在57=35这个算式中,能不能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4.在253=75

27、,205=100这两个算式中,能不能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学习卡片1.下面哪些数据是7的倍数?你是用什么办法找到7的倍数的,把你的方法在下面写一写。 7 17 77 14 252.你能找到7所有的倍数吗?试着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7所有的倍数。3.深入思考一下,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呢?出示学习指南教师指导学生有序交流,做好梳理、落实和提升1.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根据教师的讲解,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3.小组同学交流在这三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4.全班汇报学生按照学习指南独立完成学习卡片,小组交流环节要理清思路,全班汇报环节做好梳理和提升1.独立学习2

28、.小组交流3.全班汇报关于倍数和因数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并通过一定的例证进一步说明。学生是否明确了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及怎样表示出一个数的所有倍数(列举法和集合法)倍数和因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其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3有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和信心。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等学习数学

29、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教学重点: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对有关信息如何进行收集、分析、归纳发现数的特征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教学反思任务一、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10分钟)1.出示学习卡片2.出示学习指南学习卡片二百数图(P33)1.你能在图中找到2所有的倍数吗?用圈出2的倍数。2观察2的倍数,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征?3.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能不能举一些偶数和奇数的例子?4.想一想,什么样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呢?任务二、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15分钟)1.出示学习卡片2.出示学习指南巩固和应用(15分

30、钟)(P34)学习卡片一百数图(P33)1.你能在图中找到5所有的倍数吗?用圈出5的倍数。2观察5的倍数,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征?3.你能向同伴解释你的发现吗?教师指导学生有序交流,做好梳理、落实和提升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学生按照学习指南独立完成学习卡片,小组交流环节要理清思路,全班汇报环节做好梳理和提升1.独立学习2.小组交流3.全班汇报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学生按照学习指南独立完成学习卡片,小组交流环节要理清思路,全班汇报环节做好梳理和提升1.独立学习2.小组交流3.全班汇报学生是否正确找出5的倍数,能否发现5的倍数的特征学生是否正确找出2的倍数,能否发现2的倍数的特征,分清奇数和偶数,能否将知识

31、进一步拓展,找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倍数和因数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其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3通过归纳、类比猜测等学习数学的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教学重点: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探索活动中发现规律,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教学反思任务一、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25分钟)1.出示学习卡片务二、巩固和应用(15分钟)(P36)学习卡片1. 能不能根据2的倍数

32、的特征和5的倍数的特征,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猜想后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猜想和验证的过程。 2.你能在百数图上找到3所有的倍数吗?把它们圈出来。3.观察这些3的倍数,个位是否有什么规律,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点呢?1.出示学习指南教师指导学生有序交流,做好梳理、落实和提升学生按照学习指南独立完成学习卡片,小组交流环节要理清思路,全班汇报环节做好梳理和提升1.学生假设、猜想与验证,并交流2.学生在百数图上圈出3的倍数。3.学生探究3的倍数的特点。独立学习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学生能否根据2的倍数的特征和5的倍数的特征大胆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能否进行举例验证自己的猜想。

33、学生在认知发生冲突时能否换个思路和角度观察和思考第4课时 找因数教学目标:1在用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的课堂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1100的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2经历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活动,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初步形成主人与反思的意识。3能积极参与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教学重点:找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找因数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达成目标教学反思一、情境导入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活动一:合作探究。活动二:勇于尝试活动三:比本领看谁找得快活动四:画一画,找一找。活

34、动五:应用找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应用拓展。四、总结与评价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请你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拼了几种长方形?你是怎样拼的,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些呢?谁能按顺序说出来?拼长方形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用刚才学的方法能分别找出9和15的因数吗?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9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拼长方形找因数,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来解决排队问

35、题呢?春天到了,同学要去一块长方形的空地上植树。学校共运来64棵树苗,怎样栽树苗才合理美观呢?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长方形, 教师巡视学生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学生一边拼长方形,一边找9与15的因数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1名学生到黑板上的小方格中画,并把因数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每种不同排法的数都是48的因数;每种排队的方法和拼长方形一样,都是利用了找因数的方法。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学生通过拼长方形、观察长方形长、宽用小正方形个数的特点,逐步引出找因数的方法。学生在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后,又让学生参与“勇于尝试

36、”、“比本领:看谁找得快”、“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 的思想。“学生排队”、“学生植树”,在这些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板书设计:找因数12=11212=26 12=341,2,3,4,6,12是12的全部因数。第5课时 找质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质数、合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质数、合数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37、:教学环节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达成目标教学反思一、 游戏引入新课二、游戏活动1.猜电话号码2.自我介绍三、小结与质疑四、动脑筋出教室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游戏要求:每个小组都有一袋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但是每个小组小正方形的个数都不一样,请你将袋中所有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稍微大一点的正方形。比比哪个组设计的方案最多,请把你们的设计方案记录下来。那这个组就是咱们今天拼图比赛的设计冠军。你们同意吗?为什么?如果重新比赛,让你们自己选择小正方形的个数,你们肯定不会选择哪些数?(11、29、7、13、17)看来你们选择的标准是根据数的因数的个数,我这还有几袋小正方形(出示信封1-12),请你

38、马上写下它们的因数。请你仔细观察每个数因数的特点,并把这些数分类。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质数、合数?你现在能迅速判断出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吗?(出示一组数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质数和合数,接下来利用刚学过的知识做游戏。下面我们搞一个猜电话号码的活动。每个同学先听清楚要求,根据老师提示的要求从左到右写数,并认真做好记录。10以内最大的既是偶数又是合数。10以内最小的既是质数又是奇数。10以内最小的质数。10以内最大的质数。10以内最小的合数。这个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0以内最大的偶数。10以内最大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下面做的活动是自我介绍。根据自己的学号说说这个数的特性,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39、?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请最特殊的数出教室(1号)请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请质数出教室;请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后学生汇报的情况是:按数自身奇偶性分类;按因数个数的奇偶性分类;按因数的个数分类。学生汇报:电话号码是83274189学生开展小组内的自我介绍,然后安排班内的交流。如:我是1号,1是奇数,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我是9号,它是自然数,整数,是奇数,又是合数;我是20号,它是偶数,也是合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索中,充分留足学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

40、在联想猜测,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得出正确结论。“猜电话号码游戏”促进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能正确的区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自我介绍游戏”使学生全面认识一些自然数的特性。“动脑筋出教室”也使学生的下课形式变得新颖。板书设计:找质数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前三个单元的内容,使所学知识更加条理化,提高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2、增强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3、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4、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合作,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要点学生

41、学习活动达成目标教学反思活动一:回顾师:说一说通过这阶段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的知识,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回顾前三个单元学习的知识,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引导学生能够自主的回顾已学过的知识.活动二:整理1.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顾所学内容,并简单记录.2. 组织学生小组内汇报,准备全班共享与交流.1. 独立阅读教材,回顾内容.2. 记录知识点.3. 准备全班交流.活动三:全班交流。1请小组代表汇报,每汇报一个知识点,都要求学生互相补充说出具体内容或计算方法,教师结合学生汇报的内容进行板书。2针对学生汇报的情况,请小组之间进行及时的补充并强调注意事项。学生汇报:相关知识点如下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42、;什么是图形的平移;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什么样的数叫做质数等。回顾并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帮组学生掌握复习的方法。活动四:巩固练习针对理论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作相关的练习题,进行巩固与拓展知识面,监督学生独立完成,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学生独立完成46页1-5题巩固已掌握的知识,能够主动的反思问题,在小组合作或互动中形成自学能力。活动五:深化练习与课堂评价1 指导学生完成47页第6-10题。2 组织学生汇报收获,并进行自我评价。1 尝试完成第6题,准备全班交流计算方法。2 全班交流自己的收获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自主反思收获与困惑,形成学习能力。 第四单元 多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

43、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2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学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的纸片、剪刀、胶带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教学反思画各种各样的周长为24cm的图形(10分)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画了各种各样周长为24cm的图形。老师在黑板上画出4种图形(长方形7cm,5cm、正方形6cm,6cm、L形5cm,4cm,3cm和平行四边形7cm,5cm)。提问:仔细观察黑板上的四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并在

44、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在方格纸上自由地画。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学生画出每个图形周长必须是24cm,学生画出的图形可能会是多种多样,教学时教师要选择出四个有代表性的图形。将四个图形按照面积的大小排列(10分)提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提问:谁能按照面积的大小顺序依次说出四个图形来?提问:你是怎样进行比较的?学生自由地说自己的发现。学生可以参照黑板上的大图形进行比较。生1:正方形的面积是66=36(cm2)生2:长方形的面积是57=35(cm2)生3 :L形的面积是5433=29cm2。生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太难了能说出图形的周长相等,但是面积并不一定也是相等的。比较图形面积大小

45、时,要让学生充分利用格子图,用数格子的办法验证面积的大小。对于已学过的图形,学生可以利用格子图,算出图形的长、宽或边长,然后用计算的方法得出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0分)提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将相邻两边相乘就可以计算了呢?提问:两种方法得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结果却不一样?哪个对呢?有什么办法证明?提问:怎样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提问:平行四边形能不能变成可以求出面积的图形的呢?你想怎样做呢?提问:你有不同的方法吗?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小结:平行四边形可以变成长方形来求面积。为什么想到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呢?在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什么

46、问题呢?巩固练习:在格子图上计算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学生可以验证平行四边形邻边相乘的结果,75=35(cm2)。利用数格子的方法,大约是28cm2。生1:数格子的方法应该是正确的。生2:由此可知,平行四边形邻边相乘不能计算出它的面积。可以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形。学生在格子图上,试着画一画,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学生汇报不同的方法。小组内交流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全班汇报。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已经学习过,会计算;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改变图形面积的大小,即应当做到形状变了,面积不变(即等积变形)。学生利用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办法,求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要大胆提出

47、质疑,已学几个图形都可以看做是邻边相乘得到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是邻边相乘呢?通过数格子方法验证结论的对错。利用格子图,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强调图形的形状变了,但是面积不变。会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计算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2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学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的纸片、剪刀、胶带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教学反思学习平行四边形

48、的底和高(10分)给学生一个平行四边形卡片,你用什么办法计算出它的面积?给学生一个画在纸上的平行四边形,用什么办法计算出它的面积?如果是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用什么办法计算它的面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剪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哪些部分有关系呢?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和高:我们把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条边看做底边,那么与底边垂直的线段长度就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找出几组底边和高呢?学生可以借助剪刀进行剪拼,变成长方形然后计算出它的面积。在平行四边形上画一画。长方形的长就是原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方形的宽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两边之间的垂线。两组。认识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底边和

49、高的定义。理解一个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底和高。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8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提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也可以用字母表达式:S=ah以后计算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只要知道哪些信息就可以计算了呢?在书上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填写完整。学生小组内讨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边高我们应当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底边长度和高就可以了。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长方形的宽,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会用字母表达式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巩固练习(5分)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50、书上练习题。交流算法。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算法,公布答案。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求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必要性。2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3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并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教学反思集体学习(5分)在格子图中数三角形的面积出示不带格子图的三角形,教师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课件出示三角形及其

51、后面的格子图。让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面积。读题并理解题意。说明数格子实际上就是求这个三角形中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学生利用手中的学习单开始用数格子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面积.理解度量面积的本质就是求这个图形中含有面积单位的数量。(观察卡片)个别学习(15分)在格子图中利用各种转化的方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积。这里是求某个个体三角形的面积,没有提升到面积公式的层次。帮助学生回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想办法把三角形转化成以前学习过的图形,从而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提供给学生的学具:塑料格子图;3对一模一样的三角形和2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剪刀)请你想办法把这个三角形

52、转化成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图形,并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回忆前面学习过的图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动手操作,探索怎样把这个三角形转化成以前学习过的图形,并求出手中三角形的面积。能准确回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能利用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以前学习过的图形。能利用计算公式求出变化后的图形的面积。能理解变化后的图形的面积与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相等的。集体学习(15分)交流各种转化的方法。组织学生汇报转化的方法。可以按照下面的顺序依次汇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正方形用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是拼不成有规律的图形的。教

53、师要问下面几个问题。你是怎么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的?说说你的方法这个图形的面积和原来三角 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一部分学生汇报各种方法。其他学生学习别人是如何思考的。能表达清楚转化的要点。能认识到转化后的图形的面积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练习巩固转化的方法(5分)教师出示一个新的三角形请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转化的方法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学生练习巩固能够理解并运用转化的方法. 三角形的面积第2课时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必要性。2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3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54、教学难点:理解并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教学反思集体学习(5分)学习三角形的高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底、高出示格子图和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教师提出问题 :你怎样利用这两个三角形,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图形?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底、高出示各种摆放位置的三角形的底、高。教学三角形高的画法练习三角形高的画法和测量方法。回忆并动手操作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用三角板画三角形的高。掌握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能辨认三角形的底、高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观察卡片)集体学习(5分)观察并讨论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与原来的三角形的面积、底、高之间的关系。观察你所拼成的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