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首-《关雎》《蒹葭》教案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18067244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诗词六首-《关雎》《蒹葭》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词六首-《关雎》《蒹葭》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诗词六首-《关雎》《蒹葭》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诗词六首-《关雎》《蒹葭》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六首-《关雎》《蒹葭》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诗词六首 关雎蒹葭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这些诗词作者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了解相关诗词流派的基本常识。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特色。(重点)3.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语言,感悟诗词的感情,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关雎蒹葭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刚才我们听到的那首动人的歌曲就是根据诗经中的蒹葭改编的,蒹葭被誉为诗经中最优美的诗篇之一,它以丰富的内涵和美感打动了千百年无数的读者。秋水蒹葭,千古绝唱,一直吟唱至今。今天,我们就共同来领略一下它独特的魅力。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字音词解作品简介诗经既非一人所著,亦非一人编集。其作品来源主要有二:一是当初周朝设有专

2、门采集民谣的官员,他们收集民歌以供朝廷考察民情风俗、政治得失,“风”诗多源于此;二是周朝有“献诗”制度,“雅”诗多是公卿士大夫献诗的汇集。总之,诗经是由许多人经历许多年编纂而成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汇。背景追溯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一)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出情感。学生自读,结合注释,翻译全诗。【交流点拨】关雎: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找右边找。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好姑娘追

3、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荇菜长短不齐,左边采右边采。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挑右边挑。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蒹葭:芦花一片白茫茫,清早露水结成霜。心上的人儿,她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河水去找她,河水弯曲道路长。沿着河水去找她,(那人)仿佛在河的中央。河中芦苇一片片,露水珠儿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在河岸边。逆着河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地势高。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边。河中芦苇真茂盛,芦苇上的露水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就在河岸边,逆着河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又弯曲。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陆地上。(二)深层理解思读诗歌,理解文意。

4、关雎这首诗讲了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交流点拨】描写一个男子追求一位美丽的女子,但又追求不得,身陷相思之苦,难以自拔。男主人公的思想变化过程是怎样的?【交流点拨】渴望追求一忧思烦恼一梦中幻想(三)走进语言鉴赏蒹葭,亮点寻踪。【交流点拨】音韵美:本诗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前后三章只更换了个别字,造成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美,极具感染力。朦胧美:作者对伊人的塑造运用了写意的手法,她的面目是模糊的,给人以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而烟雾苍茫的背景,更展示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朦胧美。意境美:芦白露清,秋水茫茫,烟雾迷蒙,而“伊人”一水盈盈相隔,可望不可即。时隐时现,时有时无,使追求

5、者欲罢不能,欲找无方,营造成凄婉、迷蒙的意境。(四)走进写法比较关雎蒹葭在表现手法和风格上的异同点。【交流点拨】相同点:关雎蒹葭都有一唱三叹的音韵美。不同点:关雎重在“叙事”,它描写的是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便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的过程。而蒹葭主要以抒情为主,抒发了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而又可望不可即的惆怅之情。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伊人”的形象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蒹葭”“水”和所要描绘的对象“伊人”形成一个迷茫、朦胧的艺术世界,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四、板书设计第二课时学习黄鹤楼钱塘湖春行一、新课导入李白曾登上黄鹤楼

6、,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那么,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让李白也自愧不如的黄鹤楼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作者名片崔颢(ho)(约704754),盛唐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早期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游历边塞,诗风变为雄浑奔放。明人辑有崔颢诗集,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祖籍太原,后迁下邽(gu)(今陕西渭南县),

7、白居易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都很有名,其中尤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诗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诗运动的代表作。著有白氏长庆集。背景追溯黄鹤楼是一个充满神奇、颇为迷人的地方。幸运者得道乘鹤升天,登临者借景吊古抒怀。正值仕途失意、漂泊无依之际的崔颢登临此楼,自然会有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面对无限的时空唱出了一曲浑然天成的浩歌。钱塘湖春行是长庆三年或四年(823或824)春天,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他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

8、意盎然,恰到好处。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一)整体感知学习黄鹤楼。(1)指导朗读,整体感知。【交流点拨】教师先让学生试读,自己范读,明确应该读出“寂寞、惆怅”之感。(2)解读诗句,理解诗意。【交流点拨】首联:用典引出黄鹤楼。颔联:感慨仙人已去。颈联:描写登楼所见。尾联:抒发思乡之情。明确:黄鹤楼写作者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怀念家乡的愁思。学习钱塘湖春行。(1)学生自读,整体感知。【交流点拨】教师先让学生试读,自己范读,明确应该读出喜悦之情。(2)钱塘湖春行写的是什么?【交流点拨】钱塘湖春行写的是诗人在早春时节游览西湖的所见所闻。全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紧扣“春行”二字来描写景物

9、。(二)深层理解你从黄鹤楼这首诗中的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浓浓的思乡情?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最后由各组代表发言。【交流点拨】(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分析:首联和颔联中都出现了“空”字,“空”即空空荡荡,给人一种惆怅之感。诗人登上此楼,发现仙人已去,只留下一座楼宇,天地间也只有缥缈无依的浮云,所以此时诗人的内心是孤寂而又惆怅的。(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烟波浩渺的江面,使诗人联想到前途的迷茫,也想到了家乡。这一句用烟波浩渺的江面烘托思乡之情。钱塘湖春行除了描写西湖的早春风光外,有没有抒发什么情感?【交流点拨

10、】“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中的“最爱”“不足”两词充分体现出了诗人当时喜悦的心情。(三)走进语言赏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诗。【交流点拨】这两句诗情景交融。傍晚之时,太阳已下山,站在黄鹤楼上对着一片苍茫的暮色,全然看不到家乡在何处,望着江上弥漫的烟波,更加使人忧愁。“日暮”的苍茫、“烟波”的迷蒙,与张然的乡愁交织,由景生情,融情于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交流点拨】这四句是写春景的千古名句。前两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一只只黄莺争着落在向阳的枝头上,一群群燕子飞来飞去衔泥筑巢,一幅多么美丽而富有生

11、机的图画啊!后两句写初春的花草,充分展现了春天的特色。“乱花”指各种不知名的野花。“迷人眼”指野花色彩斑斓,形态各异,让人目不暇接。“渐欲”有渐开渐盛之意。“没马蹄”的“浅草”既突出了春草的特征,又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四)走进写法黄鹤楼和钱塘湖春行同是写景抒情,是否有不同之处?【交流点拨】以景物的选择、写景的方法、抒情的方式和情感的表达为比较点。写景的方法不同。黄鹤楼中的景物描写壮阔,时空的变换使作者产生怅惘之感,它的景物描写是一种粗线条的勾勒。而钱塘湖春行中的写景不仅有粗笔勾勒,更有对花、草、莺、燕细致的刻画,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抒发的情感不同。黄鹤楼抒发的是浓浓的思乡情,而钱塘湖春

12、行抒发的则是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前一首的情感基调是深沉、怅惘的,后一首则是轻快、欢悦的。四、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学习相见欢江城子密州出猎一、新课导入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最早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五代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是我国杰出的词人。他精于书画,妙于音律,文学方面才能尤为突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代表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以及豪放派诗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作者名片李煜(y)(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是五代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又称南唐后主或李后主。徐州(今江苏)人。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

13、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广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诗、词、书、画等,成就都很高,有作品东坡全集。背景追溯开宝八年(975)十一月,宋将曹彬率军围金陵,南唐派使臣向宋军请求援师,不许。宋兵遂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日子。从一个皇帝忽地变成一个囚徒,他的悲

14、痛愁恨是难以忍受的。他尝尽了人生的悲哀,因而直率、真切地把自己内心深沉的哀愁,倾泻在他的词作之中。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加,而西北方的西夏和北方的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朝廷效力。他在这年十月,祭常山回来,与僚属猎于铁沟、黄茅冈,因作此词。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一)整体感知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词意,并概括词意。【交流点拨】相见欢上片写景,写深秋月夜词人独处时的情景。下片用一个具体的比喻,把离愁比喻成乱麻,剪不断,理还乱。江

15、城子密州出猎上片描写的是出猎时壮观的场面;下片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引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为国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二)深层理解如何理解相见欢中词人的“愁”?【交流点拨】这离愁,不是一般的暂离故乡,而是亡国之愁。作者由一个皇帝变成一个囚徒,屈辱的现实生活,迫使他体验到一般人所尝不到的生活滋味。这个比喻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切身感受,即无可解脱的愁苦。讨论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人物形象。【交流点拨】江城子密州出猎塑造了一个胸怀壮志、英勇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可以说这个人物狂放而不失豪迈。狂在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而去,狂在要人民“倾城”追随,狂在要“射虎”,狂在他自比“孙郎”。(三)走进语言

16、“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现在人们运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交流点拨】“剪不断,理还乱”,用丝的千头万绪来比喻离愁的纷繁和难解。现在人们运用这一比喻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遣冯唐”“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交流点拨】“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受到皇帝重用的愿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四)走进写法两首词一首是豪放派词,一首是婉约派词,比较它们的不同。【交流点拨】以写景、语言、情感为比较点。写景:相见欢侧重于描写凄清的环境,用以烘托人物悲凉的心境。而江城子密州出猎以壮阔的场景描写刻画出一个胸怀壮志、英勇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语言:相见欢的语言比较凄婉,营造了凄清的氛围。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语言比较豪放,适合表现宏大的场面。情感:相见欢以情感人,抒写感时伤世之情。作者把家国之恨、身世之感融于“愁”字上。江城子密州出猎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四、板书设计五、拓展延伸背诵这两首诗词,并选取其中一篇,写一段赏析文字。(200字左右) 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