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炭素厂作业指导书修订最终版2013年2月19日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18066179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146 大小:8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炭素厂作业指导书修订最终版2013年2月19日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四炭素厂作业指导书修订最终版2013年2月19日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四炭素厂作业指导书修订最终版2013年2月19日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资源描述:

《四炭素厂作业指导书修订最终版2013年2月19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炭素厂作业指导书修订最终版2013年2月19日(1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南山集团铝业公司企业标准 NSLY3-10(02-04) 四炭素生产岗位作业指导书(内部资料,未经允许不得外传)版次:A/0受控状态:发放号: 2011年12月1日制定 2012年1月1日实施编委会主 任: 禹玉江副主任: 宋日进、马正清 编 委: 姚克雷、王 力、王恒玉、李文超、姚起飞、王其洋、隋保卫、周少军、任福伟、王新村、王 坤、姜妍妍 审核:标检:批准:前 言为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需要,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各项技术指标的控制,以及规范各个岗位的操作,确保生产的安全经济运行,公司对各生产单位的技术规程和岗位作业指导书,依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对一二电解和南山炭素原有技术规程和岗位作

2、业指导书进行了全面修订;同时新增了三、四电解的技术规程和岗位作业指导书,以及三、四炭素的岗位作业指导书。现经公司总经理批准,重新颁发执行。本规程是各生产单位进行生产技术管理的法规。一经发布,不得擅自改动。如若随生产的发展,某些条款需要进行修订的,需报公司生产技术部审核,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下文执行。本规程属技术秘密,不得擅自外传,外借,严防丢失。本规程从2012年1月1日起执行,原有规程同时作废。目 录原 料 上 料 工 作 业 指 导 书121 适应范围122 职责123 技术要求124 操作要求125 记录12煅 烧 炉 调 温 工 作 业 指 导 书141 适应范围142 职责144

3、3 技术要求144 烘炉操作规程185 煅烧炉操作要求196 记录19排 料 工 作 业 指 导 书221 适应范围222 职责223 技术要求224 操作要求225 记录22热媒工作 业 指 导 书241 适应范围242 职责243 技术要求244 操作要求255 记录31加 料 工 作 业 指 导 书321 适应范围322 职责323 技术要求324 运行操作要求325 记录33监 控 工 作 业 指 导 书341 适应范围342 职责343 技术要求344 运行操作规程34车 间 上 料 工 作 业 指 导 书351 适应范围352 职责353 技术要求354 操作要求355 记录36锅

4、 炉 工 作 业 指 导 书371 适应范围372 职责373 技术要求374 锅炉的运行操作要求385 安全操作要求386 记录395T 抓 斗 天 车 工 作 业 指 导 书421 适应范围422 职责423 安全技术要求424 操作要求425 记录43中 碎 筛 分 工 作 业 指 导 书421 适应范围422 职责423 技术要求424 安全操作要求435 记录48球 磨 工 作 业 指 导 书491 适应范围492 职责493 工艺流程概述494 安全操作要求495 记录55中 控 工 作 业 指 导 书561 适应范围562 职责563 安全规程564 记录57残 极 工 作 业

5、指 导 书581 适应范围582 职责583 技术条件584 安全操作要求59沥 青 熔 化 工 作 业 指 导 书621 适应范围622 职责623 技术条件624 操作规程62配 料 混 捏 工 作 业 指 导 书661 适应范围662 职责663 技术要求664 操作要求685 记录73振 型 工 作 业 指 导 书741 适应范围742 职责743 技术要求744 安全操作规程755 记录78筛 分 析 工 作 业 指 导 书791 适应范围792 职责793 技术要求794 操作要求805 记录82冷 却 输 送 工 作 业 指 导 书831 适应范围832 职责833 主要设备83

6、4 安全操作要求83焙 烧 车 间 调 温 工 岗 位 作 业 指 导 书871 范围872 职责873 技术要求874 操作内容885 记录91焙 烧 炉 烘 炉 作 业 指 导 书921 适用范围922 焙烧车间工艺描述923 烘炉原则924 烘炉前须具备的条件935 烘炉的主要技术参数936 烘炉步骤:947 焙烧炉带负荷烘炉时的注意事项968 记录96焙 烧 车 间 装 出 炉 工 岗 位 作 业 指 导 书971 范围972 职责973 技术要求974 作业975 记录98焙烧车间净化工岗位作业指导书981 范围982 职责983 内容984 工艺流程995 记录99炭 素 厂 焙

7、烧 车 间 修 炉 工 操 作 规 程991 范围992 职责993 技术要求994 作业内容995 记录99焙 烧 车 间 多 功 能 天 车 工 岗 位 作 业 指 导 书1011 范围1012 职责1013 多功能天车工操作标准1034 日常检查及维护103焙 烧 车 间 堆 垛 天 车 工 岗 位 作 业 指 导 书1041 范围1042 职责1043 堆垛天车工操作标准1054 日常检查及维护105焙 烧 车 间 炭 块 清 理 工 岗 位 作 业 指 导 书1061 范围1062 职责1063 清理后炭块标准1064 操作要求106焙 烧 车 间 炭 块 编 解 组 系 统 工 岗

8、 位 作 业 指 导 书1071 范围1072 职责1073 作业内容1074 停止运行107阳 极 组 装 车 间 工 艺 技 术 规 程.1081 范围.1082 阳极浇铸工艺流程.1083 阳极组装工艺技术规程.109中 频 炉 内 衬 修 筑 及 烘 炉 作 业 指 导 书.1121 适用范围.1122 中频炉内衬大修操作规程.1123、记录.115阳 极 组 装 车 间 中 频 炉 工 作 业 指 导 书1161 范围1092 职责.1163 中频炉控制作业指导书.1164 熔炼作业.1175 记录.118阳 极 组 装 车 间 浇 铸 工 作 业 指 导 书1191 范围1192

9、职责1193 技术要求1194 操作规程.1195 操作要求.1196 记录121阳 极 组 装 车 间 磷 铁 环 压 脱 工 作 业 指 导 书1261 范围1262 职责1263 技术要求1264 操作规程1265 操作要求.1266 记录126阳 极 组 装 车 间 悬 链 输 送 操 作 工 作 业 指 导 书1281 范围1282 职责1283 技术要求1284 记录 .129阳 极 组 装 车 间 铁 环 清 理 滚 筒 机 工 作 业 指 导 书1301 范围1302 职责1303 技术要求1304 作业规程1305 记录 .131阳 极 组 装 车 间 残 极 清 理 工 岗

10、 位 作 业 指 导 书1321 范围1322 职责1313 作业1324 记录.132阳 极 组 装 车 间 导 杆 校 直 工 岗 位 作 业 指 导 书1331 范围1332 职责1333 技术要求1334 操作规程1335 操作要求.134阳 极 组 装 车 间 涂 石 墨 工 岗 位 作 业 指 导 书1351 范围1352 职责1353 技术要求1354 操作规程1355 操作要求.135电 解 质 破 碎 工 岗 位 作 业 指 导 书1371 范围1372 职责1373 技术要求1374 操作要求1375 记录138废 糊 上 料 系 统 作 业 指 导 书138 适用范围.

11、1382 职责. 1393 工艺概述.1394 安全操作要求.1395 安全操作要领.139南山集团铝业公司企业标准原 料 上 料 工 作 业 指 导 书 NSLY3-10(02-04)-301-1 1 适应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煅烧车间上料工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等。1.2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四厂煅烧车间上料工岗位。2 职责2.1 负责原料车装卸、将石油焦上入料斗中、测量煅前仓料位等工作,保证煅前仓中的石油焦满足生产需要。2.2 负责煅烧炉上料设备维护、保养和润滑工作。3 技术要求3.1 双齿辊破碎机入料粒度 300600mm,出料粒度050mm。3.2 石油焦质量标准见表1所示表1 石油焦质量标

12、准项目水份(%)挥发份(%)灰份(%)硫份(%)微量元素(ppm)真比重(13005小时煅烧)(g/cm3)8mm以下粉焦量(%)NaCaNiV石油焦138-130.53.81501502501502.08254 操作要求4.1 凡进入原料库的原料必须通过验收,不准有其他杂物混入,并符合原料技术标准。4.2 各种原料要根据产地、质量、种类分仓堆放。4.3 破碎前的物料粒度不允许大于150mm,若有大于150mm的物料,要用大锤打碎,破碎后的物料粒度不大于70mm。4.4 巡视各设备运行状况,并控制好各工序给料量,以防堵料。4.5 严格按照设备启、停顺序进行设备操作。5 记录5.1 原料库上料工

13、运行记录5.2 上料设备维护、保养和润滑记录南山集团铝业公司企业标准煅 烧 炉 调 温 工 作 业 指 导 书 NSLY3-10(02-04)-302-1 1 适应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煅烧炉调温工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等。1.2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四厂煅烧车间调温工岗位。2 职责2.1 负责罐式煅烧炉烘炉工作。2.2 负责煅烧炉运行调温等工作。3 技术要求3.1 煅烧炉烘炉3.1.1 炉子结构特点3.1.1.1 1#、2#、3#、4#、5#、6#、7#、8#、9#、10#、11#、12#煅烧炉是6组24室8层火道带热媒锅炉及蒸汽锅炉的顺流式罐式煅烧炉。3.1.1.2 炉子的主体和上、下部分以及四周

14、用粘土耐火砖砌筑,火道、料箱部分用硅砖砌筑,硅砖在受热升温过程中热膨胀系数大、变化快。3.1.1.3 炉子的四个罐为一组,火道和挥发份道自成一个体系,每个罐有四个挥发份溢出口,有挥发份道一条。3.1.2 烘炉方法3.1.2.1 带料烘炉。点火前所用煅烧罐全部装满煅后焦,这有两点好处:1)密封性好,避免高炉温加凉料;2)防止硅砖受到急冷急热的影响。3.1.2.2 低温使用小炉灶点火烘炉。待温度升到450时拆除小炉灶,直接把天然气管接到烧嘴里点火烘炉。3.1.2.3 点火前除7层负压拉板适当开度外,其他拉板全部关死。3.1.2.4 烘炉期间的测点为首层、三层、六层与烟道;负压在三层、烟道。首层与三

15、层温度升到800时撤掉热电偶,用光学高温计测温(测首层、四层)。3.1.3 烘炉升温曲线根据耐火材料生产厂家所提供的具体耐火砖产品特性,制定相应的烘炉升温曲线。以四碳素厂所采用过的山东淄博永安达工贸有限公司提供的耐火砖为例,制定烘炉升温曲线见表1所示。表1 烘炉升温曲线温度范围()每小时升温需要时间(h)累计时间(h)注解室温50拉齐2424501000.51001241001200.366190120保温24214120-1800.3200414180保温24214180-2000.366504200-2500.25200704250-2800.475779450拆除小炉灶280保温2480

16、3500水箱通水280-3000.540843300-4001.0100943400-5001.5661009500-5801.5541063580保温241087580-6002.0101097600-7503.0501147750-8703.0401187870保温241211870-9003.0101221900-12007.0431264共计:52天16小时3.1.4 炉高膨胀控制3.1.4.1 炉高总膨胀量要根据耐火材料生产厂家所提供的具体耐火砖产品热膨胀率为依据进行相应的计算。以山东王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第二材料厂生产的耐火砖为例,粘土耐火砖N5热膨胀曲线由山东王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提

17、供的膨胀率为依据;0.6%硅砖数据由山东王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的G2(1.24)、G3(1.21)、G4(1.19)、G7(1.22)热膨胀率为依据计算,取其平均值为1.22%。炉高总膨胀量:(20400.6%)+(44881.22%)=12.24+54.75=67(mm)。3.1.4.2 炉高膨胀速度炉高膨胀速度要求见表2所示。表2 炉高膨胀速度要求温度区间()班膨胀量(mm/班)日膨胀量(mm/日)300之前0.31.0600之前0.41.21200之前0.51.5日膨胀量超过规定值时,要降低升温速度或保温,用炉高膨胀修正升温曲线,控制升温速度以控制炉高膨胀速度。3.1.5 天然气压力天

18、然气集合管压力点火时调至588Pa,以后根据升温要求而增加,每次增加196 Pa,到生产时增加到1960 Pa。3.1.6 负压控制点火时首层负压为-10Pa,点火后调到-15Pa,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增加。3.1.7 温度的测量与记录3.1.7.1 测温点首层火道各1点,共24点;三层火道各1点,共24点;六层火道各1点,共24点;烟道2点,总计74点。3.1.7.2 烘炉温度以首层温度为依据,每30分钟测调一次,每小时记录一次,并标出平均温度。3.1.7.3 其他测温点有读数值时每小时测记一次。3.1.8 炉膨胀测量与记录3.1.8.1 炉高膨胀:每组3点,每天测记2次。3.1.8.2 炉周膨

19、胀:炉前每组2点,炉后每组2点,炉西侧每面6电(上下各3点),路东侧因无样只设3点共33点,每天测记1次。3.1.8.3 拉筋弹簧压力调至6.5t,每天测记1次,并及时调正。3.1.9 三层温度达到900时开始少量排料,到1200时正常生产。3.2 石油焦煅烧3.2.1.3 煅烧炉及排料系统1)煅烧炉:8层6组24罐顺流式煅烧炉,产量8095kg/罐h。2)火道温度范围:一层11001250,二层12501300,三、四、五层12001300,六层10501230,七、八层1100。烟道温度1100。3)循环冷却水:压力0.10.2MPa,水温50,流量160m3/h。4)煅后焦质量标准见表3

20、所示表3 煅后焦质量标准牌号理化性能灰分(质量分数)/%挥发份(质量分数)/%硫含量(质量分数)/%真密度/(g/cm3)粉末电阻率/(.m)DHJ-10.300.501.802.04530DHJ-20.701.002.502.01610注:检验数值的判定采用修约比较法,数值修约规则按GB/T 8170的有关规定进行,修约位数与表中所列极限位数一致。3.2.2 操作规程3.2.2.1 煅烧炉各层温度控制要求1)首层温度11001250。2)三层温度12001300。3)六层温度10501230。4)七、八层温度1100。5)烟道温度1100。3.2.2.2 煅后焦应符合煅后焦质量标准,合格率不

21、小于98%。3.2.2.3 产量8095kg/罐.h。3.2.2.4 根据火道的温度调节烟道闸板开度的大小。3.2.2.5 火道温度用煤气量大小、负压大小进行调节。3.2.3 故障处理3.2.3.1 全厂停电处理标准1)立即关闭天然气阀门,同时打开放散管。2)打开旁通闸板。3)排出红料。1.2.3.2 供水系统故障处理标准1)停料、保温。2)把各部进水阀门关死。3)来水时,要逐渐打开水阀门,水量由小到大。4 烘炉操作要求4.1 点火前准备工作4.1.1 给煅烧罐全部加满煅后焦。4.1.2 准备好点火时所用工具。4.1.3 检查天然气管路的开关、阀门是否灵活好用,作天然气管路的压力试验。4.1.

22、4 检查和校对好所用的各种仪表。4.1.5 检查各测温点、测膨胀点标记是否明确。4.1.6 检查炉体各部密封情况。4.1.7 将弹簧紧到6.5t的位置。4.1.8 检查各部负压拉板、空气拉板、挥发份拉板是否灵活好用。4.1.9 检查烟道闸板是否好用。4.1.10 点火前炉子所用空气拉板、挥发份拉板全部关死。4.1.11 清除对炉体膨胀有影响的障碍物。4.1.12 点火前一周应将烟囱的小炉灶点燃,昼夜不停的烘一周,使烟囱产生所用负压。4.2 烘炉点火的安全要求4.2.1 上岗前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并且严禁酒后上岗。4.2.2 关闭所有炉前阀门,打开大开关和放散开关,与天然气站(公司)联系天然气放

23、空,取样分析天然气合格后方可点火。4.2.3 调整好负压,把首层负压调至0-12Pa范围,点火后调至-15Pa范围。4.2.4 点火由专人负责、专人点火、专人看阀门、专人关防散开关,调好集合管压力后再给下一个火道点火。4.2.5 点火按先单号后双号的顺序进行,不得乱点,防止忙中出错。4.2.6 点火后如发现灭火,应立即关闭阀门,待35分钟后再按上述方法点火。4.2.7 突然停天然气时应立即关闭所有阀门,并与天然气站联系了解情况;停的时间较长,要适当关闭炉上所有闸板,进行保温,待天然气来时取样分析合格后再进行点火。4.2.8 点火全部完成后,视情况将挥发份拉板及空气拉板适当拉开。4.2.9 点火

24、时无关人员要远离现场。4.2.10 发现天然气中毒时,应立即离开现场到通风的地方,严重者应送往医院。4.3 烘炉点火的操作要求4.3.1 按制订的升温曲线进行升温,不允许温度有较大的波动。4.3.2 在调温中如有个别火道高于制订温度时,不允许降温而要保温,直到其他火道温度升到该温度时再按计划升温。4.3.3 按时测温、记录,数据要真实。4.3.4 调温工要勤检查温度和天然气压力、勤看火焰,一定要稳住天然气压力和防止灭火。4.3.5 发现炉体有裂纹时要及时用石棉绳塞严。4.3.6 在烘炉期间,1、2、4层挥发份拉板每班活动一次,防止烧结;炉底空气拉板在首层温度500以上时适当活动,防止烧结。5

25、煅烧炉操作要求5.1 安全技术要求5.1.1 上岗前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并且严禁酒后上岗。5.1.2 看火道时面部不要正面看火眼,在处理竖道时,头部不要正对竖道口防止烧伤。5.1.3 火道室呈正压时,不准开看火孔;平时看时要侧身操作;常用工具要摆放整齐。5.1.4 煅烧炉要求停天然气前事先必须与天然气公司联系,天然气公司同意后方可操作,如突然停天然气时,就立即关闭炉前阀门,并及时通知天然气公司。5.1.5 调温工须当面交接班后立即检查各层火道温度,调温工必须随时检测各层火道的温度是否过高或过低,检查挥发份出入口是否堵塞,负压是否正常,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经常检查各层火道温度不低于1100,最高

26、温度不得超过1300,并作好记录。5.1.6 调温工必须一小时检测一次温度,杜绝烧坏炉体。5.1.7 调温工每班必须了解各部位拉板情况,每班最少活动一次,防止拉板烧死,开拉板时用钩子钩住拉板孔,开拉板要稳,慢,防止拉偏卡墙卡坏拉板,发现拉不动时要细心处理,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拉板损坏。5.1.8 调温工要经常检查加排料情况,是否有不下料或下料过快、过慢的现象,炉头有冒火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1.9 要经常检查天然气闸阀及法兰接头处是否漏气,如有漏气现象,要及时处理,处理必须有二人以上操作,并站在上风向。5.1.10 要使用挥发份升温时要经常处理挥发份溢出口总道,竖道口入口等保持畅通,清理

27、时要集中精力,防止烧伤。5.1.11 调温工要与热媒工密切配合,使热媒系统正常运转,煅烧炉负压正常,保证生产正常。5.2 启动前的准备5.2.1 对煅烧炉各火道、罐壁进行清扫,确保火道内无杂物。5.2.2 在各罐中加满煅后焦。5.2.3 检查天燃气管道是否畅通、安全,开关是否灵活,调节膨胀弹簧在合理位置。5.2.4 对各检测仪表进行校验,确保灵敏、准确、好用。5.3 运行操作要求5.3.1 检查各火道温度情况,不得超出要求范围;每隔一小时测一次温度;5.3.2了解各部拉板情况,每班至少要拉一次拉板以防其烧结死;5.3.3 用钩子拉拉板时要稳、慢,防止拉板拉偏、卡墙或卡坏。5.3.4 检查加料情

28、况,是否有不下料、下料快,偏眼下料或炉头冒烟等情况。5.3.5 在使用挥发份时,要检查和清理挥发份的溢出口、总道、竖道和入口等保持其畅通。5.3.6 每隔10天清理一次挥发份总道,每隔3天清理一次溢出口。5.3.7 保持设备及环境卫生的干净。5.3.8 按规定填写记录。6 记录6.4.1 ( )#煅烧炉烘炉记录6.4.2 ( )#煅烧炉生产运行记录南山集团铝业公司企业标准排 料 工 作 业 指 导 书 NSLY3-10(02-04)-303-1 1 适应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煅烧排料工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等。1.2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四厂煅烧车间排料工岗位。2 职责2.1 负责煅烧炉排料工作。2.

29、2 负责煅烧炉排料设备维护保养工作。3 安全技术要求3.1 上岗前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3.2 严禁酒后上岗。3.3 严格按照要求顺序进行启动或停止操作。3.4 清扫设备时必须停机,维修和检修设备时要挂安全牌、有专人监护,必要时要断电。3.5 严禁身体各部位直接接触设备旋转部位,以免发生安全事故。4 操作要求4.1 开车前的准备4.1.1 检查紧固螺栓有无松动。4.1.2 检查排料减速器、各部位润滑点润滑是否良好。4.1.3 检查排料电机三角皮带松紧程度及磨损情况,必要时调整或更换。4.2 运行操作要领4.2.1 检查设备密封情况。4.2.2 检查电机、减速器和轴承等处的温度和声音是否正常。4.

30、2.3 检查各振动输送机的振幅、减振弹簧等是否正常。4.2.4 牢记排料时间,经常巡视碎料机挂牙情况,下料快、慢要与加料工勤联系。4.2.5 经常检查冷却水系统是否正常,不得使其中断。4.2.6 按排料系统开停车顺序进行操作4.2.6.1 排料系统开车顺序:除尘器振动输送机斗提输送皮带斗提振动输送机密封排料机。4.2.6.2 停车顺序与开车顺序相反。4.2.7 检查排料机械和下料速度,防止排红料。4.2.8 保持设备及环境卫生的干净。4.2.9 经常与调温工保持联系,听从调温工的指挥。4.2.10 按规定填写记录。4.3 技术要求4.3.1 排料冷却水套循环水温度要求:60。4.3.2 排料冷

31、却水套循环水流量要求:150m/h。4.3.3 随时观察下料口是否有红料排出。4.3.4 检查每台炉密封排料机挂牙情况,不许出现挂一牙或不挂牙现象。5 记录5. 1 设备维护、润滑和保养记录南山集团铝业公司企业标准热 媒 工 作 业 指 导 书 NSLY3-10(02-04)-304-1 1 适应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煅烧车间和成型车间热媒工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等。1.2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四厂煅烧车间和成型车间热媒工岗位。2 职责2.1 负责热媒系统作业工作。2.2 负责热媒系统设备维护保养工作。3 技术要求3.1 工作原理炭素煅烧炉出炉烟气温度约为850900,含有大量余热,利用导热油炉回收烟

32、气余热,以导热油为传热介质,热媒泵为输送动力,把230/280左右的高、低温导热油分别输送到各用热设备,导热油在用热设备经过加热交换后,温度降至210/260左右,回流至热媒油泵入口,经泵加压,热媒油锅炉加温外供,形成一个密闭循环供热系统,不断地为炭素生产供热。煅烧炉烟气温度经过余热回收后降至300350经烟囱抽出后排空。3.2 工艺流程3.2.1 导热油经注油泵抽至热油贮槽中存放备用,在系统安装、试压、清洗合格后,启动注油泵向系统中注满油。3.2.2 系统中导热油由热油泵加压,经输油管送入导热油加热炉,导热油被加热到280左右,汇集到分油缸,分油缸上设置了分油管接口,通过输油管将高温导热油送

33、到各用热点。导热油在各用热设备经过换热后,油温降至260左右,由各用热车间的回油管将导热油回至集油缸,再回到回油总管,回流至热油泵入口继续经热油泵加压。3.2.3 热媒系统分成高温区和低温区两部分,高温导热油供给成型车间的预热螺旋、沥青快速融化工序,低温导热油供给沥青熔化管道保温及其他。低温区温度控制在200220,高温区温度控制在260280.3.2.4 系统中设置高位膨胀槽,通过膨胀管与系统连通,以便导热油加热时吸收膨胀、脱水、脱轻时排气并向系统内补油。在膨胀槽与热油贮槽之间加装溢流管,可使膨胀槽中膨胀过多的油流入热油贮槽中存放,确保系统安全运行。3.2.5 热油泵入口前的回油总管口加装了

34、旁路过滤器以滤出混入导热油中的杂质及导热油长期使用产生的炭粒、胶质物。3.3 主要设备3.3.1 供热系统设备:热油加热炉、烟囱、注油泵、热油泵、膨胀槽、热油贮槽、过滤器、分集油缸。3.3.2 成型车间用热设备:沥青快速融化、沥青泵、沥青储槽、沥青称、预热螺旋、连续混捏机、模具、沥青管道等。3.4 技术条件3.4.1 热载体炉3.4.1.1 合成导热油型号:YD-325。3.4.1.2 最高工作压力0.8MPa,正常出口压力0.2-0.5 MPa。3.4.1.3 加热炉热媒油出口温度:260-280。3.4.1.4 加热炉热媒油入口温度:240-260。3.4.1.5 供热量:1400103k

35、cal/h。3.4.2 膨胀槽容积18m3,结构卧式。3.4.3 贮油槽容积60 m3,结构立式。3.4.4 分油缸容积1.5 m3。3.4.5 集油缸容积1.5 m3。4 操作要求4.1 安全技术要求4.1.1 必须经过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4.1.2 上岗前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并严禁酒后上岗。4.1.3 严格按照要求顺序进行启动或停止操作。4.1.4 严禁身体直接接触热媒管路或其他高温部位造成烫伤。4.1.5 清扫设备时必须停机,维修和检修设备时要挂安全牌、有专人监护,必要时要断电。4.1.6 常用工具要摆放整齐。4.2 操作前检查和系统调试4.2.1 系统加油及补油4.2.1.1 热油加热

36、炉及导热油供热,用热系统(包括仪表、电气、工艺管道)安装完毕后,全面检查,并进行系统承压试验(水压或气压)合格后再进行吹扫和清理,再验合格后方可注油,在此同时对各阀门进行检查,一是流向正确,二是开启灵活。4.2.1.2 利用注油泵将外购桶装导热油抽至热油贮槽中存放备用。4.2.1.3 启动注油泵向系统中注油,注油时,注意系统中各高点高位排气,气压阻,保证全系统中注满油。当膨胀槽的油位达到1/3容积时,停止注油。4.2.1.4 在生产过程中,如发现膨胀槽的油位低于1/3容积时,应及时启动注油泵向系统中注油以保持正常的油位。4.2.2 系统冷态试验运行4.2.2.1 检查全系统各阀门开启位置合格无

37、误后启动热油泵,进行24小时冷态试运行,在冷态试运行期间,随时检查并排除各密封点的泄漏及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故障。4.2.2.2 共计六台热油炉所配的热油泵为九台,两台热油炉所配的热油泵为三台,两开一备,在冷态试运行中,应对各泵切换进行冷态试运行。4.2.2.3 在冷泵切换调试重,注意先开热油进口阀,再缓慢开启泵的出口阀,被置换泵应先关闭出口阀再关闭进口阀。4.2.2.4 在冷态运行中,随时观察主过滤器进出口压差变化,如压差接近0.1MPa时,可能过滤器被杂质堵塞,开启旁通阀,关闭过滤器前后截止阀,对过滤器进行清理。以保持过滤器良好的节油效果。4.2.3 安装使用要求及试车方法4.2.3.1 设

38、备及管道的安装、检验按GB50235-2010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和验收。4.2.3.2 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1MPa;如进行气压试验,其试验压力为导热油管道0.8MPa,沥青管道0.6MPa,实验方法现场商定。4.2.3.3 系统试压合格后,应对系统进行认真清洗,清洗方法由厂房与施工单位现场商定。4.2.3.4 系统试压、清洗合格后,可进行注油和系统导热油冷态循环运行,其操作方法和运行时间由施工单位现场确定,在此期间应注意检查和排除密封点的泄漏。4.3 热媒炉烘炉及导热油脱水脱气4.3.1 烘炉旨在脱除热油加热炉中耐热衬里的水分。4.3.2 如煅烧炉为

39、新炉或大修后的炉子,热油炉的烘炉应与煅烧炉的烘炉配合进行,当煅烧炉烟气出口温度高于400时方可将烟气引入热油炉供烘炉使用。4.3.3 烟气入热油炉前应启动热油循环泵,让全系统导热油循环流动,调整煅烧炉主、副烟道闸板的开启度,调整引风机风门。4.3.3.1 确保煅烧炉所需的负压(140200Pa);4.3.3.2 控制导热油的升温速度在3.54/h范围内。4.3.4 当油温升至100120左右时,导热油中所含少量的水分开始气化,热油泵出口管、导热油加热器进出口油管上的压力值出现摆动现象,膨胀槽上的排气管出口处有明显的白色水气产生,此时应控制进入热油炉的烟气量,注意油温的控制,使出口油温控制在10

40、0120以内,直至各压力表稳定运行后,再调整烟道闸板,加大烟气进入量,继续升温。在升温过程中,还将多次出现上述现象,应注意控温。4.3.5 当油温升至160左右时,系统压力稳定,流量正常,热油泵运行平稳,表示导热油脱水完成。4.3.6 脱出导热油中轻组分:新导热油中含有少量的低沸点物轻组分,在完成脱水后,继续以10/h的速度升温,当油温达到200左右时,又会出现压力不稳、膨胀槽冒白色水气的现象,表示导热油中轻组分开始气化,此时操作与脱水一致,保温排气,且反复多次,直至压力稳定、系统运行平稳,脱除轻组分完成。4.3.7 继续以10/h的速度升温升至240,对系统进行检查,如无异常,导热油系统可进

41、入正常运行。4.3.8 在烘炉、脱水、脱除轻组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升温不可太快,随时注意各检测仪表指示变化,做好调试记录。4.3.9 热媒锅炉房内应备有足够的消防器材,确保试车过程中人员及设备安全。4.3.10 导热油升温曲线见表1所示表1 导热油升温曲线序号升温范围()升温速率(/h)升温时间(h)1常温-90330290保温24390-1101204110保温245110-1602256160保温247160-280524注:在升温过程中,遇到压力表指示摆动,停止升温,进行保温。待压力表指示稳定以后,方可继续升温。4.4 生产前准备工作4.4.1 管道系统必须在安装完毕后进行2103Pa的

42、加压泄漏试验。4.4.2 试压后用压缩空气吹洗管道,吹洗完毕后,用N2吹洗管路,把剩余的空气置换出来。4.4.3 设备在正常运行前,必须对系统反复注液合排液,清除安装时留在管道和设备上的滴液、焊渣等脏物,并将其清除。4.4.4 系统内不准有水分存在,在试生产时应对热媒油进行脱水处理。4.4.5 为防止热媒油氧化,在正常生产时,膨胀槽应充氮,氮气压力为2550kPa。4.5 正常运行操作要求4.5.1 检查各重点部位的监测数据、随时注意检测数据的变化,根据要求作相应调整,并做好数据记录。4.5.2 注意膨胀槽内油位的变化不能超出要求范围。4.5.3 检查各部位润滑情况是否良好;各管路有无泄漏情况

43、并及时处理。 4.5.4 检查热媒油泵运行是否正常,有无杂音、振动等异常现象。4.5.5 排污水时要注意水位不要过低。4.5.2 值班人员应能熟练的调节烟道闸板风机,以保证在生产或生活用热变化的情况下能使外供热媒温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热媒外供热控制温度应根据所用沥青品种及各用热设备的需要温度现场自定。4.5.3 各用热设备的用热量及用热温度的调节是由操作人员调节用热设备的热媒进出管上的阀门控制热媒流量的变化而实现的,控制参数亦现场自定。4.5.4 对于多点用热的热媒系统,在用热变化时操作人员应根据各检测参数的变化,及时调整循环旁路上阀门的开启度,保证全系统平稳运行。4.5.5 值班人员应随

44、时注意热油加热炉热媒进出炉的温差、压差的变化,如压差、温差超过规定值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调整,使其尽快恢复到规定的范围之内。当热媒出炉温度超过规定值报警时,应迅速关闭热油炉烟气进口闸板,同时开启副烟道上的烟气闸板,使高温烟气直接排空。切记:此时不能停止热油泵运行。4.5.6 值班人员应随时注意膨胀槽内热油油位的变化,当出现低位报警时,应及时向膨胀槽中补油,操作方法同系统注油。4.5.7 值班人员应每小时对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及密封点巡检一次。4.5.7.1 检查热油炉烟气进出炉温度,热媒进口炉温度,煅烧炉烟气负压,炉体外壁温是否合适。4.5.7.2 检查引风机运行是否正常,有无杂音,冷却水是否畅通

45、,润滑油位是否正常,电机电流有否超出。4.5.7.3 检查热油泵,观察压力表稳定情况,运行是否正常,有无不正常噪音,电机外壳温度、运行电流是否超标。4.5.7.4 检查各处设备的地脚螺栓是否牢固,螺母是否松动。4.5.7.5 检查巡检区内各密封点有无导热油泄、渗漏等现象,并及时予以排除。4.5.7.6 巡检热媒系统动力用电、电压是否正常,备用电源切换是否灵敏可靠,避免突然停电给全系统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在停电频繁地区,又无法配备备用电源,应考虑突然停电应急措施(如加设小型柴油机带热油泵并随时可启动)。4.5.8 热媒系统重点岗位(热油炉房、热油泵房、控制室、主用热车间等)应按给定配置齐全的消防器

46、材,并定期培训操作人员的消防知识和灭火技能。4.5.9 热媒系统中的导热油应半年抽样化验一次,其化验结果应存入技术档案。如果导热油的理化指标达到报废标准时,经报请有关技术主管部门同意后,更换新油。4.5.10 热媒系统中的检测仪表、电器开关应每年复检一次,确保其灵敏准确可靠性。4.5.11 定期检查煅烧炉主、副烟道上烟道闸板阀的调节可靠性,若闸板变形、断裂、调不灵活应立即更换新闸板,并使其能调节自如。4.5.12 保持设备及环境卫生的干净。4.5.13 按规定填写记录。4.6 设备操作维护4.6.1 热油泵4.6.1.1 启动前应先将出口阀门稍微打开,然后启动循环泵,启动后,打开进口阀门,同时

47、调节出口阀门开度以达到合适压力。4.6.1.2 当切换泵时,先停掉正在运行的循环泵,关闭进出口阀门,然后先稍微打开备用泵出口阀门,启动备用泵,再打开备用泵进口阀门,调节出口阀门开度到合适压力。严禁启动备用泵时不关闭已停止运行的循环泵的进出口阀门,防止在进口压力下泵倒转。4.6.2 热油炉4.6.2.1 热油炉点火前应使循环泵先运行1小时以排除系统中的气体。4.6.2.2 检查膨胀槽的液位,不能低于槽高度的三分之一,若低于此液位,应启动贮油泵向膨胀槽内贮油,防止缺油导致油炉干烧。4.6.2.3 若需停循环热油泵时,需先将导热油油温降到100以下时方可停泵,以防炉管内产生结焦。4.6.2.4 若突

48、然停电导致停泵,应立即打开所有炉门,使炉内进冷风,在短时间内尽可能降低炉温。4.6.2.5 当炉管结焦时,产生隔热层影响传热效果,进出口压差变大,流量减小;严重时产生爆管事故。若压差加大时,应对炉管检查,必要时更换。4.6.2.6 使用中定期清理炉体的积灰,打开吹灰口,用高压风清理在炉体下部的灰尘,以保证烟气能顺畅的通过。4.7故障处理4.7.1 临时停炉热媒系统正常运行时,因生产需要临时停炉,应先开启副烟道上的闸板,后关闭主烟道上的闸板,待导热油出炉温度低于100时,停止热油泵和引风机运行,热油炉即停止运行。4.7.2 紧急停炉4.7.2.1 发生以下情况时,应紧急停炉:1)热油加热炉炉管爆

49、裂,导热油泄漏;2)与热油加热炉进出口相连的管道阀门破裂而无法切断油路时;3)系统突然停电而在短时(10分钟内)无法恢复供电;4)意外发生火灾,危急操作人员安全时。4.7.2.2 紧急停炉时,首先切断本系统电源,迅速关闭热油加热炉烟气闸板,开启煅烧炉副烟道闸板,让高温烟气直接进入烟囱排空;同时做好消防准备工作,及时扑灭高温导热油外泄着火,将事故影响减少到最小。4.73 长期停炉由于煅烧炉大修或生产用热变化需长期停炉,其操作同临时停炉;要注意的是,停炉期间,要对热油炉及其系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系统完整,性能良好,再开炉时不再出现问题。4.8 生产中注意事项4.8.1 停炉过程中,在降温时导热油温

50、度下降不宜过快,不应超过60/h。4.8.2 若热油炉进出口油温温差大于10或压差大于0.1MPa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4.8.3 启动补油泵前应把泵的进出口阀全打开后再启动泵,防止憋坏泵。4.8.4 正常停车时,应在炉出口温度低于100时停止热油泵。4.8.5 紧急停车时需打开炉门,使空气进入炉内,以降低加热炉内的烟气温度,防止发生事故。5 记录5.1 煅烧车间( )#热媒炉运行记录5.2 热媒设备维护、保养和润滑记录南山集团铝业公司企业标准加 料 工 作 业 指 导 书 NSLY3-10(02-04)-305-1 1 适应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煅烧车间加料工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等。1.

51、2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四厂煅烧车间加料工岗位。2 职责2.1 负责煅烧炉加料工作,保持罐内无结焦,保证出口、竖道畅通。2.2 负责煅烧炉加料设备维护保养工作。3 安全技术要求3.1 上岗前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3.2 严禁酒后上岗。3.3 上下楼梯要扶好栏杆,不准坐在栏杆上。3.4 处理煅烧炉时要站在料口斜面,并戴好防护罩。4 操作要求4.1 开车前的准备4.1.1 检查所用紧固螺栓有无松动。4.1.2 检查润滑点润滑情况,易磨损件的磨损程度。4.1.3 检查各联结部位是否牢固可靠。4.1.4 检查下料口情况,如有堵塞应及时处理。4.2 运行操作要领4.2.1 开车加料时,不得马虎大意,要经常检查

52、加料小车运转情况。4.2.2 加料时,加料车上口对准中间料仓下口,防止掉料,发现铁器及其它杂物时捡出。4.2.3 用钎子透料时不准斜插,防止把炉墙损坏,更不能把钎子掉入炉内。4.2.4 往料斗内加料,保证料面不得低于料斗的2/3。4.2.5 发现不下料、下料少,偏眼下料要及时处理,要将细料和粗料加匀。4.2.6 加料斗内不准有明火,以免烧坏加料斗。4.2.7 清理挥发份溢出口、竖道,保持罐内无结焦,保证出口、竖道畅通。5 记录5.1 加料作业记录5.2 加料设备维护、保养和润滑记录南山集团铝业公司企业标准监 控 工 作 业 指 导 书 NSLY3-10(02-04)-306-1 1 适应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煅烧车间监控工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等。1.2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四厂煅烧车间监控工岗位。2 职责2.1 负责监视热媒油系统及煅烧炉温度等参数的变化。2.2 负责所辖范围内设备、工具的使用、保存及维护保养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