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VOCs排放控制行政管制措施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8054162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5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台湾地区VOCs排放控制行政管制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台湾地区VOCs排放控制行政管制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台湾地区VOCs排放控制行政管制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资源描述:

《台湾地区VOCs排放控制行政管制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湾地区VOCs排放控制行政管制措施(4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的治理规划治理规划漫漫人生路漫漫人生路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VOC)WHO沸点在50-260C之间的所有有机物,除了杀虫剂EU在20C条件下,蒸气压大于0.01KPa的所有有机物USEPA所有含碳的并参加大气中光化学反应的有机物毒性&刺激性:丙酮,脂肪烃(C6-C12),含氯溶剂,醋酸丁酯,二氯苯,4-苯己烯,萜烯(松香油),臭氧致癌性:苯,1,3-丁二烯,甲醛VOC的定义VOC的危害AustralianNationalPollutionInventory澳大利亚国家污染物清单澳大利亚国家污染物清单在25C条件下蒸气压大于0.27kPa的所有有机物

2、品味人生路品味人生路常见挥发性有机物种类 甲苯(Toluene)二甲苯(Xylene)对-二氯苯(para-dichlorobenzene)乙苯(Ethylbenzene)苯乙烯(Styrene)甲醛(Formaldehyde)乙醛(Acetaldehyde)排放源有哪些?不完全燃烧 燃料燃烧、垃圾焚烧、车辆等 制程排放 炼油、石化、有机精细化工(涂料、油墨、粘结剂、农药、医药)等 油品挥发 炼油石化、储油库、加油站、车辆等 溶剂使用 塑料橡胶制品加工、工业涂装(清洗)、建筑涂装、印刷包装、木材及家具制造业、制鞋、皮革、半导体及电子产品制造、干洗、汽车维护保养等 生物作用 污水厂填埋场、自然源

3、等VOC来源来源运输燃料工业产品氟氯化碳其它溶剂使用美国VOCs的排放主要来自于机动车、工业过程及溶剂挥发;含VOC的产品1.纺织&鞋类2.气溶胶产品7.环境测试(e.g.办公室)8.(汽)车厢&内置部件5.油漆&油墨6.家居&木制品3.玩具4.电子电器排放源有哪些?日本VOCs排放的人为源主要分为流动源(10%)和固定源(90%),其中流动源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而固定源包括各类工业制造过程(石化行业为主)、涂装、印刷溶剂挥发、储运、加油站等:泰国VOCs的来源主要是工业源和机动车,全国40%的臭气投诉与VOCs的来源有关;2003年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年VOCs排放构成为交通源(60.1%)、

4、含VOCs的产品(17.8%)、工业源(10.6%)和能源(0.5%);2003年上海面源VOCs排放量占全市总量的51.2%,在全市14类大气VOCs面源中,涂料和成品油储运排放是O3污染的重要来源。沈阳市大气VOCs的主要来源是机动车燃烧、煤炭、生物质燃烧、汽油溶剂挥发和工艺过程。排放源有哪些?香港地区VOCs污染来源主要有溶剂使用、机动车尾气排放、LPG、天然源、石油化工和汽油挥发等,其中溶剂使用、机动车尾气排放和LPG是最主要的来源,三者贡献率超过75%天津市滨海新区6个不同类型的工业有组织源排放的VOCs的调查分析,各类源的工艺流程均释放出大量的VOCs.其中炼油、石油化工、橡胶和自

5、行车制造源排放的VOCs浓度较高.芳香烃主要来自于溶剂使用、交通工具尾气排放、工业生产和燃料挥发。烯烃主要来自于交通工具尾气排放和燃料挥发。烷烃主要来自于交通工具尾气排放、燃料挥发和溶剂使用。由此可见,机动车、工业过程及涂装、印刷溶剂挥发是世界VOCs排放的普遍重要来源,这也为我国开展VOCs监测与控制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切入点。我国工业源VOCs排放 美国固定源VOCs排放控制法规与标准 美国环境保护署制订的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两类(根据清洁空气法):一类是针对基准污染物,就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污染物的新源特性标准(NSPS),基于最佳示范技术(BDT);另一类是针对189种空气毒

6、物的危险空气污染物国家排放标准(NESHAP),基于最大可达控制技术(MACT)。美国固定源VOCs排放控制法规与标准 美国固定源VOCs排放控制法规与标准工艺排气的VOCs排放控制要求:1.NSPS标准中,通常控制的是TOC综合性指标,一般要求TOC削减率不低于98%,或者排放浓度限值为20ppmv。2.NESHAP标准中,则控制的是总有机HAPs指标,要求削减率不低于98%,或者排放度限值为20ppmv。设备泄漏的VOCs排放控制要求:检测仪器:FID PID NDIR 美国固定源VOCs排放控制法规与标准 15 27.6 76.6 75 151 100 22.7 2.8 5.2 储罐容积

7、,m3 蒸气压,kPa 压力罐 或 控制设施 浮顶罐 或 固顶罐控制设施 美国 我国台湾 北京市标准 储罐的VOCs排放控制 美国固定源VOCs排放控制法规与标准装载设施的VOCs排放控制:蒸气收集系统收集废水挥发的VOCs排放控制:1.浮动盖顶2.液面10cm处的挥发性有机物300ppmv3.密闭式固定覆罩及气体回收系统,其回收率需达95%以上 欧盟固定源VOCs排放控制法规与标准1.固定源VOCs排放标准体系欧盟环保标准大多以指令的形式发布。欧盟固定源排放控制主要包括通用指令和行业指令。同时,各成员国为加强对单项VOCs物质的管制,还实施了分级控制标准。2.有机溶剂使用指令1999/13/

8、EC3.涂料指令2004/42/CE4.油品储运指令94/63/EC5.综合污染预防与控制指令96/61/EC、2008/1/EC6.VOCs分级控制标准172023-1-6欧洲国家的VOCs分级控制标准 按毒害作用分类:高毒害:苯、氯乙烯、1,2-二氯乙烷等具有极高的健康风险,需要针对个体污染物,制订严格的排放限值。中等毒害:其它一些VOC物质,有一定的健康风险,或者可生成光化学烟雾、造成平流层O3耗损或全球变暖。低毒害:其余的大多数VOC物质,具有较低的毒害作用。182023-1-6分级控制要求 高毒害:5mg/m3 丙烯腈、苯、环氧乙烷、1,3-丁二烯、1,2-二氯乙烷、氯乙烯等 中等毒

9、害:20mg/m3 甲醛、乙醛、酚类、苯胺、硝基苯、氯甲烷等 低毒害:100mg/m3 甲苯、二甲苯、乙苯、氯苯、甲醇、丙酮等IARC(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分类:(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分类:第一类:致癌第一类:致癌组1,对人类是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证据充分者属于本组。如吸烟和二手烟。吸烟和二手烟。第二类:很可能致癌第二类:很可能致癌组2,对人类是很可能或可能致癌物。又分为两组,即组2A和组2B。组2A,对人类很可能(probably)是致癌物,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如生产艺术玻璃、常用电吹风的理发师。第三类:可能致癌第三类:可能致癌组2B,对人类是可能(possible

10、)致癌物,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第四类:未知第四类:未知组3,现有的证据不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类。第五类:很可能不致癌第五类:很可能不致癌组4,对人类可能是非致癌物。202023-1-6 VOC 物质 人体健康影响人体健康影响 EU 分类 1 或 2 或者 IARC 分类 1 或 2A?No Yes EU 分类 3 或者 IARC 分类 2B?有其它毒害作用数据?No 中等毒害中等毒害 有吸入毒性?Yes 具有很强的吸 入或摄入毒性 高毒害高毒害 Yes Yes Yes Yes 有害?环境影响环境影响 存在光化

11、学反应、臭氧耗损或全球变暖的证据?光化学潜势 POCP85?或者 臭氧耗损潜势 ODP0.2?或者 全球变暖潜势 GWP10?低毒害低毒害 中等毒害中等毒害 Yes No No No Yes 分类方法 日本固定源VOCs排放控制法规与标准1.固定源VOCs排放标准体系类似我国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管制的污染物项目包括:SO2、烟尘、粉尘、有害物质、挥发性有机物,22种指定物质,以及234种空气毒物。2004年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止法,增加了新的一章VOCs排放规制。2005年发布了施行令(政令)、施行规则(省令)和VOCs测定方法(环境省公告)。2006年4月1日起对6类重点源的9种排污设施实施

12、VOCs排放控制。日本固定源VOCs排放控制法规与标准2.VOCs排放控制要求:日本控制的6类类VOCs重点源为:化学品制造、涂装、工业清洗、粘接、印刷、VOCs物质贮存,可见与欧美的分行业制订标准进行控制不同,日本对日本对VOCs排排放行业的工艺特点进行了归纳放行业的工艺特点进行了归纳,确定了6种通用工艺类型重点控制,能够涵盖大部分VOCs排放源这类源的VOCs排放限值从400-60000ppmv(以计)不等,测定方法为非分散红外法或火焰离子化法非分散红外法或火焰离子化法。国外VOCs排放控制法规与标准对比研究VOCs排放控制的共性特征1.都重视合理划分都重视合理划分VOCs排放行业及源类排

13、放行业及源类,紧密结合行业特色源类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排放控制要求(如排放限值技术规定等)。2.除了传统的有组织排放控制外,都考虑到VOCs物质的易挥发特性,重视对重视对VOCs无组织逸散排放的控制无组织逸散排放的控制。3.都特别重视对都特别重视对VOCs综合性指标的控制综合性指标的控制,以总体削减VOCs排放量,解决光化学烟雾灰霾温室效应等大尺度环境问题。国外VOCs排放控制法规与标准对比研究VOCs排放控制的差异性1.VOCs排放控制是统一纳入行业标准体系,还是成统一纳入行业标准体系,还是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管控领域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管控领域,各国做法不同。2.在管控方式的选择上呈现多样化管控

14、方式的选择上呈现多样化,明显带有国家或地区特色,这从各国使用的多种VOCs控制指标上就有所反映。3.在排放控制水平上,一般是基于可行污染控制技术(包括清洁生产技术、末端治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末端治理技术)确定合理的限值。也根据其健康与生态毒性的大小其健康与生态毒性的大小的控制方法。对我国VOCs排放控制及其标准制订的建议1.健全我国VOCs排放标准体系2.创新VOCs排放标准控制思路3.提高VOCs排放标准控制效率4.统一VOCs监测考核方法282023-1-6我国的VOCs污染控制 大气法规定不明确 有机烃类尾气、恶臭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油烟 污染控制历程 PMSO2NOxVOCs、有毒有害

15、 控制战略 政策层面:明确污染控制思路,借鉴成熟管理经验,配套政策、法规、标准 技术层面:开发、引进、推广技术有效、经济合理的VOCs治理技术 标准制订 国家标准制订 地方标准制订(北京、上海等)292023-1-6国家标准(一)已发布 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3、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1996)4、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5、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0-2007)6、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1-2007)7、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

16、952-2007)8、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2-2008)302023-1-6国家标准(二)制订中 1、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石油化工化纤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3、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4、农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系列标准)5、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系列标准)6、电子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系列标准)7、涂料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8、油墨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9、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0、皮革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1、人造板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2、涂装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3、铸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4、服装干洗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7、 15、汽车维修业污染物排放标准312023-1-6地方标准北京炼油石化北京大气综合 汽车制造涂装与修理 金属铸造 半导体及电子产品制造 人造板 木制家具制造业 印刷 制鞋与皮革制品加工 涂料、油墨和粘合剂生产 医药与农药制造 服装干洗上海生物制药上海半导体1.台湾地区台湾地区VOC排放分布情况统计排放分布情况统计2.台湾地区台湾地区VOCs排放总体框架排放总体框架3.固定污染源管控策略固定污染源管控策略在大气环境质量的控制中,固定污染源是控制的重点,控制策略主要从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和经济手段经济手段两方面着手。3.台湾地区台湾地区VOCs排放控制行政管制措施排放控制行政管制措施空气污染防治法空

18、气污染防治法4.固定源固定源VOCs排放标准体系排放标准体系20世纪90年代半导体制造业空气污染管制及排放标准等多项行业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大部分的行业涉及到VOCs的排放。1997年针对石化行业颁布了挥发性有机物空气污染管制及排放标准。1997年后陆续颁布了废弃物焚化炉戴奥辛管制及排放标准等5项戴奥辛排放行业标准。2006年颁布了固定污染源戴奥辛排放标准及其相关实施政策。固定源固定源VOCs综合排放标准综合排放标准:在最新颁布的固定污染源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直接针对VOCs的种类有12项,包括:硫醇、硫化甲基、二硫化甲基、一甲基胺、二甲基胺、三甲基胺、二硫化碳、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

19、氯乙烯单体。5.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标准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标准1980年开始制定的交通工具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至2007年已经修订了近20次,管制目标和管制措施逐步加严。6.年排放量申报制度年排放量申报制度7.总量监管区的划分总量监管区的划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控规划根据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相关要求,河北将深化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工业布局,重点防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染物。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沿海经济隆起带等区域统筹重点行业发展,控制大气污染蔓延。为有效控制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深化颗粒物污染控制,河北将在火电行业普遍推广袋式除尘器和电袋式除尘器和电袋复合除尘器袋复合除尘器,同时积极推进道路与建筑扬尘控制道路与建筑扬尘控制,防止二次污染。另外,河北还将充分利用协同效应控制温室气体协同效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