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复习提纲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8048886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127.9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药鉴定学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中药鉴定学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中药鉴定学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资源描述:

《中药鉴定学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鉴定学复习提纲(1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药鉴定学复习提纲掌握:中药的鉴定的依据、一般程序及方法; 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凡例和附录中与中药鉴定有关的规定; 各类中药材的概述和常用名词术语以及120种中药材及部分饮片的鉴定。熟悉: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中药产地、采收、加工、储存养护的概念及其对中药质量的影响;60种中药材及部分饮片的鉴定。36种中药材的常见伪品的来源及主要鉴别点。了解: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概况;中药材拉丁名的命名原则;中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40种中药材及部分饮片的鉴定。试卷比例:中药鉴定学60%。考试题型: A、B、X 三种题型。A 型题(最佳选择题)例1, 含钟乳体的药材是A. 大青叶 B. 穿心莲 C. 薄荷

2、 D. 广藿香 E.麻黄 B型题(配伍选择题)(2-4题目共用5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择) 例2, A星点 B云锦花纹 C黄白色小点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D罗盘纹 E朱砂点 1商陆的断面有 2何首乌的断面有 3大黄根茎的断面有 4牛膝的断面有X型题(多项选择题)(每个题目共用5个备选答案,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例3, 有草酸钙簇晶的中药材有 A人参 B三七 C当归 D柴胡 E大黄1纵向归纳、2 横向总结、3 综合练习中药鉴定学 总论 1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一、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

3、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二、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本草著作记载的药物有近3000种,现今中药品种约有13000种。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3. 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影响中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 1栽培条件 2采收加工 “绵茵陈”春季苗高610CM采收,“茵陈蒿”秋季花蕾长成时采收。金银花以蒸晒法加工绿原酸含量高。3产地 4贮藏时间5运输6非药用部位超标7人为掺假8个别药材经提取后再流入市场 道地药材 指在特定的生产区域,由于适宜的生长条件和优良的种植方法,使其优质而高产,疗效显著,且产销历史悠久的药材。我国的道地药材

4、约有200种。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一、重要本草著作本草著作 作者 成书年代 学术价值1. 神农本草经 汉代(东汉末年)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收载药物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对药物的产地、采集、药物真伪鉴别有些概括。 总结了汉以前的医药经验2. 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 南北朝(梁代 )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公元502-536年) 共7卷,载药730种,分玉石、草木、虫兽等7类 记载了药物的性味、产地、采集、形态、鉴别等内容3. 新修本草 李绩、苏敬 唐代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唐本草 (公元659年) 全书54卷,收载药物850种,新增114种。 全面总结唐以前

5、的药学成就,开创图文对照的先例4.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唐慎微 宋代,金元时期 全书31卷,载药1746种,新增500余种。 证类本草 集宋以前之大成,首创方药并收,有学术和文献价值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5. 本草纲目 李时珍 明代 全书52卷,载药1892种,绘药图1109余幅,附方1596年 11096余首、新增药物374种。 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为不巧的本草 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百科全书,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6. 本草纲目拾遗 赵学敏 清代 全书10卷,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 1765-1803年 对纲目进行了大量的补充和重要的修订 新增的药物有

6、西洋参、冬虫夏草、鸦胆子等7 晶珠本草 蒂玛尔-丹增嘉措 清代 共载青海、西藏东部、四川西部的药材2294种 1835年 是历代收集藏药最多的典籍8 植物名实图考 吴其睿 清代 全书38卷,载植物1714种, 1848年 为植物学名著,是考证药用植物的重要典籍 二、近代中药鉴定学的发展 中药鉴定研究方法 1本草考证 2基原鉴定3性状鉴定4显微鉴定5理化鉴定 3 中药的采收、加工和贮藏 一、中药的采收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 1. 根及根茎类 秋冬或初春2. 茎木类 秋冬 3. 皮类 春末夏初 (苦楝皮 秋冬,肉桂 春秋各采一次,杜仲、黄柏“环剥技术”)4. 叶类 开花前 5. 花类 含苞时采 金银

7、花、辛夷、丁香、槐米 花初开时采 红花、洋金花6果实种子类 成熟 (幼果 枳实、青皮)7全草类 茂盛时采 青蒿 穿心莲 淡竹叶 开花时采 益母草 荆芥、香薷 8其他类 冬虫夏草 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采 鹿茸 5月中7月中锯取 麝香 10月活体取香二、中药的产地加工 目的: 促使鲜药材的干燥,符合用药要求和商品规格,以保证药材质量,便于包装、贮藏、运输。 常用的加工方法: 1拣、洗 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位 2切片 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 (利于干燥) 3蒸、煮、烫 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地药材 (利于干燥、杀酶、杀死虫卵) 4熏硫 有些药材为使色泽洁白、防止腐烂,在干燥前

8、后用硫黄熏制 山药、白芷、川贝母 5发汗 促使药材变软、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使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而常堆积放置的方法。厚朴、杜仲、续断、茯苓 6干燥 目的:除去新鲜药材中的水分,避免药材发霉、变色、虫蛀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 中国药典规定:凡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 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低温干燥”表示(低于60); 烘干、晒干均不宜的,用“阴干”、“晾干”表示; 少数药材需要短时间干燥的,则用“曝晒”、“及时干燥”表示。三、中药的贮藏 中药贮藏中常见的变异现象 1虫蛀 2生霉 3变色 4走油 5风化 6自然 7其他4 中药的拉丁

9、名中药拉丁名一般均需要表明药用部位,即由前面的药用部位(用单数第一格)和后面的药名组成(用单数第二格)。药名为植物或动物的拉丁属名,或种名,或属种名。各词的第一字母均大写。5 中药的鉴定 一、中药鉴定的依据 中药鉴定的依据为中国药典和部颁药品标准 二、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凡例和附录中的有关规定 (一) 凡例 1名称及编排 2精确度 是指取样量的准确度和实验的精密度。 供试品与试药等“称重”或“量取”的量其精确度可根据数值的有效位数来确定。 如:称取“0.1g ”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06g-0.14g 。 称取“2g ” 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5g-2.5g 。 称取“2.0g ”系指称取重

10、量可为1.95g-2.05g 。 称取“2.00g ”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95g-2.005g 。 “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 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 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称量及以后各次称量均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1小时后进行;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称量应在继续炽灼30分钟后进行。 (二) 附录 1药材取样法 检查包件 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的原则 药材总包件在100件以下的 ,取样5件; 药材总包件在100-1000件的 ,按5%取样;超过1000件

11、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 贵重药材,逐件取样。 破碎或粉末状药材的取样 1CM以下的药材,可用采样器(探子)抽取供试品,每件在不同的部位抽取2-3份供试品, 包件少的抽取总量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 包件多的,一般药材100-500g, 粉末状药材25g, 贵重药材5-10g, 个体大的药材,抽取有代表性的供试品。 平均供试品的量 平均供试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的3倍数,即1/3供实验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1/3 则为留样保存,保存期至少1年。2杂质检查法 3水分测定法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测定中药中水分的方法有4种: 第一法(烘干法) 本法适用于不

12、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取供试品25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瓶中,打开瓶盖在100-105干燥5小时,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重量,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小时,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差异不超过5mg为止。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水量()。 第二法(甲苯法) 本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用化学纯甲苯直接测定,必要时甲苯可先加水少量,充分振摇后放置,将水层分离弃去,经蒸馏后使用。 第三法(减压干燥法) 本法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干燥剂为新鲜五氧化二磷。将供试品放入干燥至恒重的称瓶中,精密称定,打开瓶盖,放于减压干燥器中,减压至267kPa(20mmHg)以下持续30分钟,室温放

13、置24小时,当内外压一致后,称重。第四法(气相色谱法)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按药典规定进行。 4灰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灰分测定法包括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 总灰分测定法 药材的总灰分,包括药材本身经过灰化后遗留的不挥发性无机盐类(即生理灰分)以及药材表面附着的不挥发性无机盐类(即外来杂质)。总灰分测定法样品应能通过2号筛,炽灼坩埚应至恒重,样品缓缓炽热,注意避免燃烧,至完全炭化时,逐渐升高温度至500600,使之完全灰化至恒重计算。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酸不溶性灰分即总灰分中不能溶于10盐酸的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将所得的总灰分加入稀盐酸约10ml加热处理后,用无灰滤纸滤

14、过,坩锅内残渣用水洗于滤纸上,并洗涤至洗液不显氯化物反应为止,滤渣连滤纸一同移入同一坩锅内,干燥,炽灼至恒重,计算。三、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1取样 2鉴定 中药品种(真、伪)鉴定 中药质量(优、劣)鉴定 (纯度的检查、质量优良度的检定) 3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书四、中药鉴定的方法(一)来源鉴定法(基原鉴定法) 内容:原植(动)物的科名、学名、药用部位,矿物的类、族、矿物名或岩石名。 步骤:观察形态、核对文献、核对标本。(二)性状鉴定法 就是用眼观、手摸、鼻闻、口长、水试、火试的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形状。 特点:简单、易行、迅速。 性状鉴定的内容: 1形状 是指药材的形态,与药用部位有关,一般比较

15、固定。 如,党参的根头部分称“狮子头”;款冬花形如“火炬头”;海马外形“马头蛇尾瓦楞身” 2大小 是指药材的长短、粗细和厚度。 3颜色 是指药材固有和特定的颜色。 如用两种色调复合描述色泽时,以后一种色调为主色。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色。4表面特征 是指表面是否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纹理、皮孔、鳞片、毛绒或其他附属物。白芥子,表面光滑 ;紫苏子,表面有网状纹理;海桐皮,表面有钉刺;合欢皮,皮孔棕红色、椭圆形;辛夷,苞片外表面有白色或灰绿色有光泽的长绒毛5质地 是指药材的轻重、软硬、坚韧、疏松、致密、黏性、粉性、油润、胶质、绵性、柴性等特征。6断面特征 包括自然折断面和横切面。 有无声响、有无粉尘,

16、断面是否平坦,或显纤维性、颗粒性、裂片状、有无胶丝、可否剥离、有无放射状纹理等。 如: 黄芪、甘草 有“菊花心”(维管束与不甚直的射线排列成致密的放射状纹理,且沿射线有裂隙,形如开放的菊花) 防己 有“车轮纹”(维管束与较宽而直的射线排列成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形如木质车辐) 茅苍术 有“朱砂点”;大黄 有“星点”;何首乌 有“云锦花纹” 7气 指药材特有的香气或臭气。 8味 指药材的味感,由其所含化学成分决定的。 乌梅、木瓜、山楂味酸为好;黄连、黄柏味越苦越好;甘草、党参味甜为好。 9水试 利用药材在水中产生的各种特殊的变化来鉴别药材,如沉浮、溶解情况、颜色、透明度、有无黏性、膨胀度、旋转与

17、否及有无荧光等。 如,红花加水浸泡后,水成金黄色,药材不变色; 秦皮水浸,浸出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苏木投入热水中显鲜艳的桃红色; 熊胆粉末投入清水杯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黄色线状下沉而短时间内不扩散。10火试 有的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香气或臭气,会有颜色、烟雾、闪光或响声等现象出现,可据此鉴别其真伪甚至优劣。 如,麝香少许用火烧时有轻微的暴鸣声,起油点似珠,浓香四溢,灰烬白色。海金沙易点燃并产生暴鸣声及闪光,而松花粉、蒲黄没有。 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系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或炮炙,制成的一定规格的,直接供配方、制剂使用的加工药材,又称“咀片”。饮片的规格有片、段、块、丝等。 在性状鉴定

18、时特别要注意饮片横切面、表面和气味的特征。(三)显微鉴定法 显微鉴定法就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内含物的特征、矿物的光学特征,和利用显微化学方法,确定细胞壁及细胞内含物的性质或某些品种有效成分在组织中的分布等,用以鉴别药材的真伪与纯度甚至品质,以及对中成药是否按照处分规定投料进行鉴定。 1显微制片方法:显微鉴定时可根据检品的不同情况(完整药材、破碎药材、粉末或中成药等)制作相应的制片来观察。 横切片或纵切片 对完整的药材,选取适当部位,软化后用徒手或滑走切片法,切成10-20m的横切或纵切薄片,选用蒸馏水、稀甘油、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试液处理后制片观察。必要时可

19、制成永久切片。 表面制片 将样品湿润软化后,切取或撕取其表皮,加适宜的试液制片。 粉末制片 取粉末少量,置载玻片上,选用蒸馏水、稀甘油、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适当试液处理后制片。 解离组织片 如样品中薄壁组织占大部分,木化组织少或分散存在,可用氢氧化钾法;如果样品坚硬,木化组织较多或集成较大群束,可用硝铬酸法或氧酸钾法。在解离前,应先将样品切成宽或厚约2 mm 的小条或片。花粉粒与孢子制片 矿物药磨片 除可用上述粉末制片法制片观察外,矿物药因特别坚硬,要进行显微鉴别,必须用一定的设备按一定的工序将矿物磨制成0.03 mm厚的薄片后制片,然后根据鉴定对象不同的光学性质选用透射光源或反射

20、光源的偏光显微镜进行鉴定。鉴别由粉末药材制成的中成药 2显微化学鉴定法 细胞壁性质的鉴别 木质化细胞壁: 加间苯三酚试液1-2滴,稍放置,加盐酸1滴,显红色或紫红色。 木栓化细胞壁: 加苏丹试液,稍放置或微热,显桔红色或红色。 纤维素细胞壁: 加氯化锌碘试液,稍放置,显蓝色或紫色。 硅质化细胞壁: 加硫酸无变化。 细胞内含物性质的鉴别 淀粉粒: 加碘试液,显蓝色或紫色 糊粉粒: 加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加硝酸汞试液,显砖红色。 脂肪油 、挥发油或树脂:加苏丹试液,显桔红色、红色或紫红色。加90%的乙醇,脂肪油不溶解(巴豆油例外),挥发油则溶解。 菊糖: 加10% -萘酚乙醇溶液,再加硫酸,显

21、紫色并很快溶解。 黏液: 加钌红试液,显红色。 草酸钙结晶:加稀醋酸不溶解;加稀盐酸溶解而无气泡产生;加硫酸溶液,逐渐溶解,片刻后析出针状硫酸钙结晶。碳酸钙结晶:加稀盐酸溶解,同时有气泡产生。 硅质: 加硫酸不溶解。 3显微测量 (细胞及细胞内含物的大小)4显微常数测定 (叶类的鉴别,气孔数、气孔指数、珊表比、脉岛数和脉端数等) 5常用试剂的选用 水、稀甘油和甘油醋酸试液 适合于观察淀粉粒、油滴、树脂等细胞后含物及细胞壁的颜色。 水合氯醛试液 (适当加热有清净、透明作用)适合于观察细胞形状和组织构造及细胞内含的各种结晶体。 6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的应用(四)理化鉴定法 1物理常数的测定

22、包括相对密度、旋光度、折光率、硬度、黏稠度、沸点、凝固点、熔点等的测定。 对挥发油类、油脂类、树脂类、液体类药材的真实性和纯度的鉴定有特别意义。 中国药典规定,蜂蜜的相对密度在1.349以上。 薄荷油的相对密度为0.888-0.908 冰片的熔点为205210; 肉桂的折光率为1.602-1.614。 2一般理化鉴别 化学定性分析 利用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沉淀或结晶等反应来鉴别中药的真伪。 微量升华 利用升华物进行鉴别。 大黄粉末升华物为黄色针状、片状或羽毛形结晶,加碱试液显红色(蒽醌) 荧光分析 在常光或紫外灯下(10cm)观察荧光颜色进行鉴别。紫外光灯的波长为

23、365nm。 黄连断面在紫外光灯下显金黄色荧光。 芦荟水溶液与硼砂共热在紫外光灯下显黄绿色荧光。 显微化学分析 是将药材的切片、粉末或浸出物置于载玻片上,加化学试剂后产生沉淀或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和颜色进行鉴别。也可用本方法作显微化学定位试验。 丁香切片滴加3%氢氧化钠的氯化钠饱和溶液,油室内有针状丁香酚钠结晶析出。 泡沫指数和溶血指数的测定 3常规检查 4色谱法 5分光光度法 6色谱光谱联用仪分析法 7浸出物测定 8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的方法。注意采用的方法,测定成分及含量要求。 挥发油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2000版规定,挥发油含量测定方法有2种。 甲法:适合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

24、挥发油。 乙法:适合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五)新技术和新方法简介 1DNA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2中药指纹图谱鉴定技术 3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 各论植物类药 6 根及根茎类中药 一、 根类中药 1性状鉴别 根类中药包括药用部位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的药材。根无节、节间之分,一般无芽。双子叶植物的根一般为直根系,主根发达,侧根较细。主根常为圆柱形(甘草、黄芪、牛膝)或呈圆锥形(白芷、桔梗),有的呈纺锤形(地黄、何首乌)少数为须根系,多数细长的须根集生于根茎上(威灵仙、龙胆)。单子叶植物的根一般为须根系,有的须根先端膨大成纺锤形块根(郁金、麦冬)根的表面常有纵皱纹或横纹,有的可见皮

25、孔;双子叶植物的根表面常为栓皮,较粗糙;单子叶植物的根表面常无栓皮而为表皮,有的仅具较薄的栓化组织。有的根顶端带有根茎或茎基,根茎俗称“芦头”,上有茎痕,俗称“芦碗”(如人参)。根的横断面,首先应注意区分双子叶植物根和单子叶植物根。双子叶植物根有一圈形成层的环纹,环内的木部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央无髓部,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的射线纹理,木部尤为明鲜,外表常有栓皮。单子叶植物根有一圈内皮层的环纹;中柱一般较皮部为小,中央有髓部,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纹理,外表无木栓层,有的具较薄的栓化组织。注意根的断面组织有无分泌组织散布,如当归、白芷有黄棕色油点。少数双子叶植物根有异常构造(何首乌的云锦纹,商陆的罗盘纹

26、)。 2显微鉴别 双子叶植物根 一般均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为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及栓内层组成。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由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或初生木质部组成。双子叶植物根一般无髓;少数次生构造不发达的根初生木质部未分化到中心,中央为薄壁组织区域,形成明显的髓部(川乌、龙胆)双子叶植物根常见的异常构造有:(1) 多环性同心环状排列的维管束 (牛膝、川牛膝、商陆)(2) 韧皮部维管束 (何首乌)(3) 内涵韧皮部 又称木间韧皮部 (华山参) (4) 木间木栓 (黄芩、秦艽)单子叶植物根 一般均具初生构造。最外层通常为一列表皮细胞,无木栓层,有的细胞分化为根毛,细胞外壁一

27、般无角质层;皮层较宽,占根的大部分,内皮层及凯氏点通常明显。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显微鉴定时注意根中是否有分泌组织、草酸钙结晶或碳酸钙结晶;如桔梗、党参等有乳管;人参、三七等有树脂道;当归、木香等有油室。人参有簇晶,甘草有方晶,牛膝有砂晶,麦冬有针晶。有的根含有多量淀粉粒,如葛根;有的根含有菊糖,不含淀粉粒,如桔梗等;个别中药既含淀粉粒又含菊糖,如党参。厚壁组织的有无也应注意,通常根类中药可以见到韧皮纤维或木纤维、石细胞。二、 根茎类中药1 性状鉴别 根茎类是一类变态茎,为地下茎的总称,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根茎表面有节和节间,单子

28、叶植物尤为明显;节上常有退化的鳞片状或膜质状小叶、叶柄基部残余物或叶痕;有时可见幼芽或芽痕;根茎上面或顶端常残存茎基或茎痕,侧面和下面有细长的不定根或根痕。 药材中以根状茎多见,其形状不一,有圆柱形、纺锤形、扁球形或不规则团块状等。鳞茎的地下茎呈扁平皿状,节间极短,称鳞茎盘,上面有肉质肥厚的鳞叶(百合、川贝母)蕨类植物的根茎常有鳞片或密生棕黄色鳞毛。双子叶植物根茎外表常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木部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中央有明显的髓部。单子叶植物根茎外表无木栓层或仅具较薄的栓化组织,通常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布,无髓部。注意根茎断面组织中有无分泌组织散布(如油点等)及少数双

29、子叶植物根茎的异常构造(大黄的“星点”) 2显微鉴别双子叶植物根茎 一般均具次生构造。外表常有木栓层,少数为表皮。内皮层多不明显。中柱外方部位有的具厚壁组织,如纤维和石细胞群,常排成不连续的环。维管束大多为无限外韧型,少数为双韧型,多呈环状排列,束间被射线分隔。中央有髓部。双子叶植物根茎常见的异常构造(1) 髓维管束 是指位于根茎髓部的维管束,如大黄根茎髓部有“星点”。(2) 内生韧皮部 (3) 木间木栓单子叶植物根茎 均为初生构造。外表通常为一列表皮细胞,少数根茎皮层外部细胞木栓化,形成“后生皮层”(起保护作用,如藜芦)。皮层宽广,常有叶迹维管束散在;内皮层大多明显。中柱中有多数维管束散在,

30、维管束大多为有限外韧型,也有周木型。无髓部。蕨类植物根茎 均为初生构造。外表通常为一列表皮,表皮下面有下皮层,为数列厚壁细胞。一般具网状中柱,网状中柱的一个维管束分体中柱。分体中柱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是鉴定品种的重要依据。显微鉴别时注意有无分泌组织存在,如川芎、苍术等有油室;石菖蒲、干姜等有油细胞。单子叶植物根茎中常有黏液细胞,其中常含草酸钙针晶或针晶束,如半夏、白及等。厚壁组织也常是重要的鉴别特征之一,如苍术的木栓层中有石细胞带,黄连(味连)的皮层及中柱外方部位均有石细胞。多数根茎类中药含有淀粉粒,菊科或桔梗科中药含有菊糖而无淀粉粒,如苍术等。狗脊 来源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根茎。产地主

31、产:福建、四川鉴别 (性状鉴别):药材不规则长块状,表面深棕色,被光亮的金黄色绒毛上面有数个棕红色叶柄残基,下面残存黑色细根质地坚硬,味淡微涩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金黄色腺毛后壁细胞10-20列,内含淀粉粒双韧管状中柱,木质部由管胞组成皮层及随部宽,均为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及棕色物质。 (理化鉴别): 在紫外光灯(254nm)下,断面淡黄色荧光,木质部环黄色荧光。成分根茎含:绵马酚绵马贯众 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带叶柄残基的根茎产地主产:东三省。 鉴别 (性状鉴别):药材长倒卵形,稍弯曲,外表黄棕色-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条状披针形鳞片,有弯曲的须根叶柄残

32、基断面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气特殊,味涩-苦-辛 (显微鉴别):叶柄基部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壁稍厚周韧维管束(分体中柱)5-13个,环列,木质部由多角形的管胞组成薄壁组织排列稀疏,有特殊的细胞间隙腺毛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及棕色物质 (理化鉴别): 叶柄残基或根茎横切片,滴加1%香草醛溶液及盐酸,镜检,间隙腺毛红色。(挥发油) 成分 主含 间苯三酚衍生物 绵马精(易分解)、黄绵马素、白绵马素。 挥发油 鞣质 树脂 间苯三酚类化合物为抗肿瘤及驱虫有效成分,以绵马精驱虫力最强 大黄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根及根茎产地 掌叶大黄 甘肃、青海、西藏、四川唐古特大黄 青海、甘

33、肃、西藏、四川药用大黄 四川、云贵采收加工 忌铁器 鉴别 (性状鉴别):药材 类圆形、除外皮后外表黄棕色-红棕色断面红棕色、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明显气清香、味苦涩、嚼之粘牙,唾液染成黄色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髓部宽广、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异常维管束的形成层成环,外侧为木质部、内侧为韧皮部,韧皮部中有大型粘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 射线呈星状射出粉末 草酸钙簇晶多而大 掌叶大黄 :棱角短钝 唐古特大黄:棱角长宽而尖 药用大黄:棱角短尖 导管为大型网状淀粉粒甚多 (理化鉴别): 粉末升华物为黄色针状、片状或羽毛形结晶,加碱试液显红色(蒽

34、醌)TLC: 大黄对照药材、大黄酸对照品作对照,显5个橙黄色的荧光主斑点检查 土大黄苷,甲醇提取,在紫外灯下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规定,用HPLC法测定,本品以干燥品计算,含大黄素、大黄酚的总量不得少于0.50% 成分 蒽醌类衍生物,游离蒽醌: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结合蒽醌及双蒽酮苷(番泻苷A-F),鞣质挥发油、有机酸、脂肪酸、甾醇等游离蒽醌,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为大黄的抗菌成分;结合蒽醌及番泻苷A-F,为大黄的泻下成分。附注 伪品: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 均无“星点”,含土大黄苷,断面在紫外灯下显蓝紫色荧光。 虎杖 来源为蓼科植物虎杖/根

35、及根茎成分 蒽醌类衍生物,以游离蒽醌: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为主;结合蒽醌含量低。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为抗真菌、镇咳、降血脂的成分鞣质及酚性化合物多种多聚糖及黄酮类化合物何首乌来源为蓼科植物何首乌/块根产地主产:河南、湖北、两广鉴别 (性状鉴别):药材 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皮部有4-11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花纹”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显微鉴别):块根横切面 木栓层细胞充满棕色物韧皮部宽,有4-11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和淀粉粒 (理化鉴别): 粉末升华物为黄色柱状、针簇状结晶,加碱试液显红色(蒽醌) 成分 二苯乙烯苷化合物

36、(抗衰老、提高免疫力、防止动脉硬化和保肝作用)卵磷脂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 及其苷鞣质;铁、锌含量高附注 伪品: 翼蓼(红药子)、毛脉蓼(朱砂七) 无“云锦花纹”牛膝 来源为苋科植物牛膝/根产地主产:河南,河北、山东、安徽鉴别 (性状鉴别):药材表面灰黄色,细长圆柱形,稍弯曲断面可见黄白色小点(异常维管束)断续列成2-4轮同心环气微、味甜而稍苦涩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维管束外韧型,束间形成层除最外轮明显外,向内各轮均不明显少数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理化鉴别): 在紫外光灯下,断面淡蓝色荧光;皂苷泡沫反应。 TLC :齐墩果酸对

37、照品,蓝色斑点成分 三萜皂苷,苷元为齐墩果酸甾类化合物,促脱皮甾酮、牛膝甾酮(促进蛋白质和合成作用)牛膝肽多糖ABAB (有免疫活性)川牛膝商陆来源为商陆科植物商陆、垂序商陆/根产地主产:商陆 陕西、河南、湖北垂序商陆 安徽、浙江、陕西鉴别 (性状鉴别):药材切片表面浅黄棕色 ,不规则圆形木部隆起,形成多个凸起的同心性环轮(异常构造)“罗盘纹”气微味稍甜,久嚼麻舌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至10余列维管组织为三生构造,有数层同心性形成层环中央有正常维管束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有少数草酸钙方晶、簇晶;并含淀粉粒。成分 含三萜皂苷,商陆皂苷是商陆扶正固本的有效成分之一,商陆皂苷甲

38、有很强的抗炎活性。银柴胡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根鉴别 (性状鉴别):药材 类圆柱形,表面浅棕黄色,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砂眼”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茎,“珍珠盘”太子参来源为石竹科植物太子参/根产地主产:江苏、山东、安徽鉴别 (性状鉴别):药材 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表面黄白色凹陷处有须根痕断面平坦、类白色、显粉性气微,味微甘 (显微鉴别):块根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大部分,初生木质部3-4原型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有少数草酸钙簇晶成分 皂苷及多种氨基酸川乌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主根产地 主产:四川、陕西 采收加工 除去子根和须根鉴别 (

39、性状鉴别):药材 不规则圆锥形,表面棕褐色或灰褐色有小瘤状突起的侧根及除去子根后的痕迹横断面粉质,类白色、可见多角形的环纹(形成层)味辛辣而麻舌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后生皮层为棕色木栓化细胞皮层薄壁组织偶见石细胞形成层呈多角形的环木质部导管径向或略呈V形排列 髓部明显;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成分 含生物碱,主要为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及乌头多糖 含量测定 制川乌含生物碱,以乌头碱计,不得少于0.20% 附子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 产地主产:四川、陕西采收加工盐附子,以食用胆巴水溶液和食盐浸泡,反复晾晒至表面析出盐霜 黑顺片,以食用胆巴水溶液浸泡,煮透心后水

40、漂,切片,再水漂后,用调色液染成浓茶色后蒸至油面光泽 白附片,以食用胆巴水溶液浸泡,煮透心后水漂,切片,再水漂后蒸透。 鉴别 (性状鉴别): 盐附子圆锥形,表面灰黑色,有盐霜顶部宽大,中央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横断面可见多角形的环纹(形成层)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后生皮层为黄色木栓化细胞皮层薄壁组织偶见石细胞,内皮层明显韧皮部宽广,形成层呈多角形的环木质部导管多单列或略呈V形排列 髓部明显;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成分 含生物碱,主要为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等,经加工后水解成单酯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胺)和无酯键的胺醇类生物碱(乌头胺、

41、中乌头胺、次乌头胺)。 盐附子的毒性比蒸煮过的黑顺片、白附片为大。 中乌头胺为镇痛的主要活性成分。 强心成分为消旋去甲基乌药碱、棍掌碱、去甲猪毛菜碱白芍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产地主产:浙江东阳、安徽、四川采收加工 刮去外皮鉴别 (性状鉴别):药材 圆柱形、表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 质坚实,断面角质样类白色或微红色 形成层环明显 气微,味微苦而酸。 (显微鉴别):粉末 草酸钙簇晶较多,有的一个细胞含2至数个簇晶,含晶细胞常纵列成行 导管为具缘纹孔或网纹 薄壁细胞含糊化淀粉团块(理化鉴别):粉末乙醚提取,蒸干后加醋酐-硫酸,先显黄色,渐变成红色、紫色、最后呈绿色。成分含苷类成分,芍药根含多量芍药苷,

42、可达10.72%,并含少量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酸 鞣质 挥发油等。 芍药苷为解痉、镇痛、抗炎有效成分。白芍总苷有抗肝损伤作用。黄连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云连的干燥根茎(味连、雅连、云连)产地味连 主产重庆、四川、 雅连 主产四川 云连 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鉴别 (性状鉴别):药材味连 多分枝、形如鸡爪、表面黄褐色或灰黄色 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及须根或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较长,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有放射状纹理,髓部红棕色,有时空心 气微,味极苦 雅连 多为单枝,过桥较长 云连 多为单枝,有过桥 (显微鉴

43、别): 根茎横切面味连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皮层较宽,石细胞鲜黄色,单个或成群散在中柱鞘纤维束木化,伴有少数石细胞,均显黄色髓部均为薄壁细胞,无石细胞薄壁细胞含细小淀粉粒 雅连 与味连相似,但髓部有多数石细胞群 云连 皮层、中柱鞘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粉末 味连 石细胞鲜黄色、类方形、类圆形中柱鞘纤维鲜黄色,纺锤形或梭形,壁厚鳞叶表皮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细胞长方形或长多角形,壁微波状弯曲,或作连珠状增厚 (理化鉴别):取粉末或薄切片置载玻片上,加95%乙醇1-2滴及30%的硝酸1滴,加盖玻片放置片刻,镜检,有黄色针状或针簇状结晶析出(硝酸小檗碱)成分 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以小檗碱含量最高,呈盐酸盐

44、存在。黄连碱和表小檗碱是黄连的特征性成分。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规定,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含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计,不得少于3.6%。防己来源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根产地主产:浙江、福建、江西鉴别 (性状鉴别):药材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屈曲不直,结节状,形如猪大肠 断面灰白色,富粉性,有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皮层细胞切向延长,散有石细胞群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稀少,成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细小杆状草酸钙结晶 (理化鉴别):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规定,TLC法,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对照品为对照(相同的位置和颜色)成分 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主

45、要是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防己诺林碱(汉防己乙素)等10余种。 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具有镇痛、抗炎、降压、扩冠及抗肿瘤作用。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规定,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本品含粉防己碱不得少于0.70%。延胡索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块茎产地主产:浙江采收加工沸水中煮至无白心鉴别 (性状鉴别):药材不规则扁球形,表面黄色或黄褐色碎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 粉末,有石细胞、薄壁细胞中有糊化的淀粉团块 (理化鉴别): 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规定,TLC法,延胡索对照药材、延胡索乙素对照品为对照(相同的位置和颜色)成分 含多种生物碱,主要是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

46、素、延胡索丙素等 延胡索乙素为主要镇痛、镇静成分。 去氢延胡索甲素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疗效。板蓝根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根鉴别 (性状鉴别):药材圆柱形、表面浅灰黄色或浅棕黄色可见轮状排列的暗绿色或暗棕色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而后苦涩 (理化鉴别): 水煎液在紫外光灯下,蓝色荧光。 成分 靛蓝、靛玉红 氨基酸 多糖 苷类 -谷甾醇地榆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棉地榆)的干燥根产地主产:地榆:东北、华东 棉地榆:安徽、江苏、浙江、江西鉴别 (性状鉴别):地榆根呈不规则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棕色或暗紫棕色折断面较平坦,略显粉性,皮部淡黄色,木部粉红色,有

47、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苦而涩 绵地榆 根较长,表面棕褐色,断面皮部黄色,有多数黄白色至黄棕色絮状纤维,放射状纹理不明显。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地榆 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韧皮部宽广,偶有单个纤维散在薄壁组织有较多的草酸钙簇晶 成分 含柔质,主要有地榆素H1-H11三萜类及其皂苷,如地榆苷、地榆苷及地榆皂苷A、B、E,其苷元均为熊果酸黄酮类化合物地榆酸双内酯甾醇苦参来源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产地主产:山西、河南鉴别 (性状鉴别):药材呈长圆形,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气微,味极苦 (显微鉴别):粉末 纤维及晶纤维众多,纤维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

48、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较多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导管石细胞偶见 成分 根含20多种生物碱,为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含多种黄酮成分如苦参啶、苦参酮生物碱及黄酮类均为活性成分。苦参碱、氧化苦参等具有抗肿瘤、升白细胞、抗炎、平喘、抗心律不齐、保肝等作用(理化鉴别):取本品横切片,加氢氧化钠试液数滴,栓皮即呈橙红色,渐变为血红色,久置不消失。木质部不呈现颜色反应。含量测定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规定,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苦参碱(C15H24N2O)不得少于0.080%。甘草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产地主产:甘草: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以内蒙古伊盟的杭旗一带,

49、巴盟的橙口及甘肃、宁夏的阿拉善旗一带所产的品质最优。 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主产新疆和甘肃采收加工将外面红棕色栓皮刮去者,称“粉甘草”鉴别 (性状鉴别):药材 甘草根呈圆柱形,红棕色或灰褐色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有裂痕,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显“菊花心”气微,味甜而特殊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状,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粉性小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 (显微鉴别):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韧皮部及木质部中均有纤维束,其周围薄壁细胞中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射线明显,韧皮部射线常弯曲,有裂痕薄壁细胞含淀粉少根中心无髓,根茎心有髓 粉末: 纤维成束,壁厚,晶纤维易察见 草酸钙方晶多见 淀粉粒多为单粒 木栓细胞多角形,红棕色 棕色块状物成分 三萜类化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