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18047053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1、 教育的日常用法:思想、方法、社会制度。2、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3、 教育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4、 教育形态是指由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5、 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一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二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三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6、 教育形态的关键特征(1) 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2)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3) 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7、教育的生物起源

2、说 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利拓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被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的把教育的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的问题提出来的。它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8、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1)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社会教育的特征(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的变革(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3、3)教育的国际化和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非常明显(4)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9、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10、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英国哲学家培根1623年培根还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立。1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12、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著作普通教育学。他说“教育者的第一门学科,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心理学”13、英国哲学家洛克-教育漫话 卢梭-爱弥儿14、教育学的发展(代表人物、观点)了解实验教育学,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观点P19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

4、特,观点P19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观点P20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观点P21批判教育学,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等,观点P2115、教育学的价值(1)反思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16、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17、教育功能和教育职能的区别教育功能不同于教育职能。职能是职责赋予的能力,而职责又是人为赋予的,带有一定的价值期待,因此职能也就具有了主观性。而功能是一种实然的结果,这种结果可能是期待中的,也可能是超越预期的。18、教育功能的类型(1)从作用的对象看,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从作

5、用的方向看,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4)多维度复合分类19、教育的个体功能(重点)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社会化的内容:(1)学习社会生活;(2)内化社会文化;(3)形成社会性的发展目标;(4)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个场合下自己所处的角色。学校社会化职能的特点:(1)从家庭的眷恋中解放出来;(2)普遍性成就;(3)走向职业集团的社会化。学校主要通过哪些方面实现个体的社会化:(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学校教育通过哪些方

6、面实现个体的个性化(1) 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2) 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3) 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教育对个体生活的两大功能:谋生和享用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20、教育的社会功能(重点)一、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教育对人口的正向功能 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正向功能(二)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 具体表现:(1)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文化的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三)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 现代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

7、功能,主要通过以下2个途径实现: (1)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历的发展(四)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 (1)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 (2)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 (3)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的社会负向功能,有些是整体的,有些则是局部的,这取决于社会的性质。当社会处于发展负向时,教育的总体上发挥的是负向功能,如中世纪教育、封建社会教育。当社会处于发展正向时,由于教育系统和社会其他子系统关系失调,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就业、用人制度不完善等,导

8、致教育出现局部的负向功能。当然这种局部的负向功能,不只是社会的原因,也可能是教育落后于社会的变化所导致。21、教育目的: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身就反映着办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活动的努力方向、社会请相关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1)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2)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1)价值型教育目的和功能性教育目的(2)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3)正是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是决策的教育目的(4)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功能(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具体体现:对教育社会

9、性质的定向作用;对人的培养的定向作用;对课程选择以及建设的定向作用;对教师教学的定向作用。(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主要方式:通过价值的方式来进行调控;通过标准的方式来进行调控;通过目标的方式进行调控;(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评价教育得与失:一是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和评价;二是对教育效果的评价22、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社会依据和人的依据23、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脚趾取向: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24、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1)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2)适应与超越问题(3)功利价值和人文价值问题(4)民族性和世界性问题25、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0、1)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注重提高全民素质(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2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6、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27、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28、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经济、政治、文化。29、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终身教育30、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

11、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31、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1)双轨学制,西欧学制。(2)单轨制,美国的学制。(3)分支型学制,苏联。32、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1904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这个学制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宗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以日本为蓝本。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又提出了改革

12、学制的方案,于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称“六三三学制”。33、教师职业的作用首先,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次,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通过理论建构、知识创新、道德示范等直接参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起着先导的作用。最后,教师是人才产生的主要承担者,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发展中起着引导作用。34、教师职业的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法律地位和专业地位。35、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型职业(2)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36、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知识的拓展(

13、3)专业能力的发展(4)专业自我的形成37、教育专业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在职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自我教育。38、现代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的道德形象、教师的文化形象、教师的 人格形象。39、学生的本质特点:(1)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3)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40、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1)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领导的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2)学生方面(3)环境方面: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41、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42、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

14、标的手段或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43、课程理论的流派(1)经验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杜威a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b课程的诅咒应心理学化(2)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有利于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来确定课程内容。44、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45、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筛选法和参照法46、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展开教学工作。47、课程标准的结构:说明部分和文本部分48、课程类型:(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2)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3)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15、;(4)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49、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重点)(1)政治因素与课程变革政治变革对课程变革的制约:课程变革的目标厘定;课程变革的内容选择;课程的编制过程;(2)经济因素与课程变革经济因素对学校课程变革的制约:经济领域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要求制约课程目标 经济的地区差异性制约课程变革; 市场经济与课程变革(3)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文化对课程变革的影响:文化模式;文化变迁;文化多元(4)科技革新与课程变革科技革新对课程变革的影响:科技革新制约课程变革的目标 科技革新推动课程结构的变革 科技革新影响着课程变革的速度(5)学生发展与课程变革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的需要;课程变革着眼点:最近发展区

16、、50、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51、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智育也需要课外活动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但是智育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教学也要完成别的任务。将教学等同于智育,容易导致对智育途径和教学的功能产生狭隘化甚至唯一化的片面认识。52、教学的功能(1)教学是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17、(2)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环节53、教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苏格拉底强调完善人格的道德教育,并在讲学中国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产婆术。柏拉图主要从建构他的所谓“理念世界”出发,主张要寓教于乐,重视思想训练,并根据培养哲学家和军人的目的,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思想体系。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儿童成长过程的年龄分期,主张体育、德育、智育的和谐教育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思想和理论价值。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54、学习理论:它指描述或说明人和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55、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56、当

18、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代表人物,观点)(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代表人物: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观点: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代表人物:华生观点: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 程序教学的方法;(3)认知教学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和奥苏贝尔观点: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学科知识结构; 发现教学的方法;(4)情感教学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观点:教学目标;非指导性教学过程; 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 师生关系品质;(5)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观点: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

19、观;学生观;教学模式。57、教学设计:用以描述包括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指导实验和修改以及评定学习的整个过程。58、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和呈现的过程。59、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一般将知识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60、学生障碍的各种表现:攻击;退缩;焦虑;恐怖;61、重要他人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的,专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互动性重要他人:是指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 偶像性重要他人:指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尊重而被学生视为学习榜样的具体人物。62、班级组织是随着班

20、级教学的产生而形成的。6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导生制”,导生制的优点:省钱;省师资;扩大受教育者范围;有助于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形式日趋规范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分科课程论、教师主导论和课堂教学的原则。64、班级组织的改造:道尔顿制;巴达维亚法;特朗普制。65、学生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66、学生评价的类型(重点重点)课本页码31031367、学生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管理功能。68、学业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

21、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69、认知学习评价的种类(1)准备性测验和结果性测验(2)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3)客观性试题测验和主观性试题测验70、测验的有效编制有效测验编制的基本标准(要素):信度和效度。测验编制的过程:明确测验目的;界定测验试题的难度;确认测验的可行性;提供测验的评定标准。71、欧美教育革新运动: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比利时的德可乐利和意大利的蒙台梭利72、现代教育的倡导者-杜威针对传统教育使学校教育同儿童现实生活经验相割裂的问题,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针对学校与生活隔离的问题

22、,提出“学校即社会”针对传统教育惯用的儿童“静听”的学习方式,提出“从做中学”73、毛入学率是指某一级教育如小学这一级教育的在校生人数与符合官方为该级教育所规定之年龄的总人口之比。 净入学率是指某一级教育适龄儿童的实际入学人数与该级教育适龄儿童的总人数之比,而不是指教育系统的招生能力,因为它不考虑在校的超龄儿童。74、初等教育的生师比生师比即学生与教师的比例。既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情况,又是考查教育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过大的生师比表明师资和教育经费不够,较小的生师比往往表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较大,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75、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美国学者提出的衡量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和水平的一个概念。76、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全民教育;教育民主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个性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