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寺镇垃圾处理可研报告

上传人:zhan****gclb 文档编号:18043474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114 大小:51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红岩寺镇垃圾处理可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红岩寺镇垃圾处理可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红岩寺镇垃圾处理可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资源描述:

《红岩寺镇垃圾处理可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岩寺镇垃圾处理可研报告(1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红岩寺镇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设计研究院目 录1.总论61.1 项目基本原则61.2 项目背景61.3 项目编制依据71.4 本报告编制的范围与原则81.4.1 编制范围81.4.1 编制原则81.5拟建项目研究结果概述91.5.1 场址选择91.5.2 建场规模91.5.3 垃圾处理工艺91.5.4 污染治理92社会概况及自然条件102.1社会和经济概况102.1.1城市发展与布局概况102.1.2城市经济概况102.2 自然条件概况112.2.1地理位置112.2.2地质、地貌与地震112.2.3气象1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3.1城市总体规划概要133.1.1城市性质1

2、33.1.2城市人口规模133.1.3城市发展方向133.2 城市垃圾收运与处理现状133.2.1国内外垃圾运输系统简介133.2.2城市垃圾收运系统现状143.2.3城市垃圾处理现状143.2.4存在的主要问题143.3城市垃圾构成与产生量153.3.1城市垃圾的产生源与构成153.3.2垃圾产生量预测153.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73.4.1城市垃圾的主要危害173.4.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74处理工艺方案的选择与建设规模184.1工程技术要求184.2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184.2.1卫生填埋184.2.2堆肥化生物处理技术184.2.3焚烧处理194.3垃圾处理工艺选择204.4填埋方案的

3、选择204.5推荐方案设计224.6处理规模225处理场场址选择245.1 场址选择概要245.2 场址选择的原则245.3场址的确定265.4推荐场址概况266垃圾填埋场主体工程276.1填埋工艺276.1.1 工艺流程276.1.2 工艺过程与作业方式276.2垃圾坝286.3场底处理296.4防渗系统296.4.1防渗方案的选择296.4.1.1防渗标准296.4.1.2防渗方法296.4.1.3防渗方案比较306.4.2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渗系统316.5渗滤液的产生与收集316.5.1渗滤液的产生316.5.2渗滤液的收集326.5.3渗滤液调节池336.6渗滤液处理系统336

4、.6.1概述336.6.2基本条件346.6.2.1污水水质346.6.2.2污水排放标准346.6.3污水处理规模356.6.4污水处理工艺356.7沼气的收集与处理366.7.1沼气的产生366.7.2填埋气体的产生量376.7.3 沼气井的设置376.7.4填埋气体的收集与控制386.8截洪沟386.9填埋作业及管理386.10垃圾清运与填埋作业设备386.10.1垃圾清扫与运输设备396.10.2垃圾摊平和碾压作业主要设备396.10.3取土和挖土设备396.10.4喷药设备396.10.5洒水设备397总图运输与辅助工程417.1场区总平面布置417.1.1场内外道路与交通组织417

5、.1.2运输系统417.2给排水及消防427.2.1场区给水427.2.2 场区排水427.2.3 消防427.3 厂区供电及照明427.4 通讯438环境保护448.1污染来源448.1.1填埋场气体448.1.2填埋场的粉尘448.1.3污水448.1.4噪声448.1.5固体废物448.1.6臭气458.2环境保护措施458.2.1 本报告采用环保治理的标准458.2.2大气污染物控制措施458.2.3污水处理措施458.2.4噪声控制措施458.3环境监测459劳动保护及卫生防疫479.1编制依据479.2概述479.3安全设施管理479.4劳动保护措施479.5卫生防护措施4810企

6、业组织和劳动制度4910.1项目组织机构4910.2劳动定员4910.3人员培训4911节能5011.1能耗指标及分析5011.1.l能耗指标5011.1.2耗能分析5011.2节能措施5012项目实施计划安排5112.1项目实施机构5112.2实施的原则和步骤5112.3项目实施计划5112.4项目实施进度5112.5工程招投标5212.5.1概述5212.5.2发包方式5212.5.3招标组织形式5212.5.4招标方式5312.5.4.1公开招标5312.5.4.2邀请招标5312.5.4.3议标5313.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55131建设投资估算551311投资估算范围551312投资估

7、算编制依据551313投资估算说明5513.2流动资金估算5713.2.1流动资金估算方法5713.2.2流动资金估算说明5713.3项目投入总资金及分年投入计划5814.融资方案5914.1项目融资主体5914.2项目资金来源5914.2.1项目资本金筹措5914.2.2项目债务资金筹措5914.3融资方案分析5914.3.1资金来源可靠性分析5914.3.2融资结构分析6014.3.3融资成本分析6014.3.4融资风险分析6015.财务评价6115.1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6115.1.1财务价格6115.1.2税费6115.1.3利率6115.1.4项目计算期选取6115.1.5生

8、产负荷6215.1.6财务基准收益率(ic)设定6215.2营业收入与成本费用估算621521营业收入估算621522成本费用估算6315.3财务评价报表6315.4盈利能力分析6315.4.1财务内部收益率6315.4.2财务净现值6415.4.3投资回收期6415.4.4投资利润率6415.5偿债能力分析6415.6不确定性分析641561敏感性分析641562盈亏平衡分析6515.7财务评价结论65附表6516.工程效益评价6714.1经济效益分析6714.1.1间接经济效益6714.1.2相对经济效益6714.2社会效益分析6714.3环境效益分析及评价6717结论和建议6815.1

9、结论6815.2 建议68附表附件附图1.总论1.1 项目基本原则项目名称:红岩寺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业主单位: 项目地址: 项目法人: 编制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设计研究院项目建设规模:工程处理规模为12.5吨/日,处理总量为万5.1万m31.2 项目背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固体废弃物(垃圾)和环境质量改善的矛盾日益突出,垃圾管理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资料统计表明,在过去的几年中,全国的垃圾清运量以每年5%-8%的比例递增。快速增长的大量垃圾给管理和处理带来了巨大压力,以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垃圾处理水平是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窗口,

10、直接反映了城乡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的精神状态,在现代文明建设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垃圾处理是一项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是涉及到人们的社会意示 环境意识和思想境界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国际、国内对此十分重视,有许多新的成就和重大突破。随着全县人口增长、工业经济发展,建始县红岩寺镇的垃圾产量也急剧增加。城区生活垃圾的主要危害归纳如下:侵占大量可开发的土地,影响县区今后的发展;严重污染空气,垃圾露天堆放,臭气冲天,鼠患不断,蚊蝇蔓生,传染疾病,由垃圾产生的大量氨、硫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造成大气污染;严重污染水体,垃圾不仅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酸性和碱性有机物,并会将垃圾中的有机物溶解

11、出来,是有机物、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位一体的污染原,任意堆放或简易填埋的垃圾,所含的水分和渗入垃圾中的大气降水产生的渗滤液流入周围地表水体和渗入土壤,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可见,垃圾已成为一大公害,它污染环境,吞噬耕地,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并且对红岩寺镇的旅游环境和投资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氨氮浓度均较高,对库区水质影响极大,如处理不当,库区存在发生富营养化的可能。如何使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变废为宝,净化环境,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改善红岩寺镇城镇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兴建垃圾处理工程已势在必行。1.3 项目编制依据1) 建始县环境保护局关

12、于“红岩寺镇集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2010.92) 建始县统计局建始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3) 建始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4) 红岩寺镇集镇建设总体规划2008.55) 建始县红岩寺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6) 建始县红岩寺镇垃圾成分调查表7) 红岩寺陈泽湾1:1000地形图8) 建始县红岩寺镇气象资料9)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10)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11)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J/T3037-1995)12)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

13、7-2004)13) 关于城市生活垃圾设施建设有关问题的报告,国家计委1999.6.21.1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5)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1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3095-1996)17)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4551-93)18)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19)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20) 防洪标准(GB50201-94)21)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22) 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城2000120号23) 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

14、职业卫生安全监督的暂行规定,劳字198848号文24)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1.4 本报告编制的范围与原则1.4.1 编制范围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范围为城市垃圾处理场设计(含相应的收运系统)及技术经济分析。编制内容为:*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集、导、排系统(包括渗滤液调节池和渗滤液的输送管道)*进场道路*垃圾收运系统工程*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投资估算与经济分析1.4.1 编制原则城市垃圾处理是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项目之一,其建设应充分贯彻“因地制宜、方便群众、清洁城市、化害为利、造福人民”的原则。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指导下,合理选址、优化工艺、严格控制二次污染

15、。具体执行原则为: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政策、工程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2以红岩寺镇总体规划为指导,从红岩寺实际出发,结合现状水平,合理论证垃圾产量及工程规模。3结合红岩寺地理与地质条件,充分论证、合理比选场址;采取切实有效的工程措施,严格控制二次污染。4本着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原则,合理设计工艺与总体布置,提高场区绿化覆盖率;使场区环境最大限度地与周边协调统一。1.5拟建项目研究结果概述1.5.1 场址选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声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通过对备选场址状况的综合比较与论证,确定位于距集镇以北1.5公里的陈泽湾作为红岩寺镇集镇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首选场址

16、。1.5.2 建场规模根据红岩寺镇垃圾产量预测,设计处理垃圾为12.5t/d;场区内总库容量为5.65万立方米,使用年限为11年(含建设期1年)。1.5.3 垃圾处理工艺本可行性研究确定红岩寺镇集镇垃圾处理采用卫生填埋工艺1.5.4 污染治理防渗:场底铺设HDPE水平防渗膜衬底。导渗处理:场底衬底层上设导渗盲沟,中间设置导流网管。污水处理:填埋库区渗滤液经导渗盲沟收集进入调节池,经初步处理、提升、与生活区污水一并送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沼气处理:采用预埋石笼收集排出或焚烧处理。封场处理:填埋堆体总坡度控制在1:3,场地顶部修整为中间高四周低,其上覆30厘米的粘土,再覆50厘米的自然

17、土,并均匀压实、绿化植被。.50.2社会概况及自然条件2.1城镇概况建始县红岩寺镇位于建始县域中部,地处318国道和天二公路交汇处,沪蓉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自东向西横贯境内。地跨北纬3030至3037、东经10952至10957。东临建始县高坪镇,南靠建始县花坪乡,西与恩施市崔坝镇交界,北与建始县三里乡接壤,国土面积86平方公里。全镇下辖1个居委会、14个行政村,134个村民小组,5506户,20057人,其中农业人口17957人,非农业人口2651人。全镇有汉族和土家族、苗族、回族、蒙古族、高山族等9个少数民族,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少数民族占居住总人口的41.8%。红岩寺镇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据

18、不完全统计,有生物资源约758种,有香獐、麂子、锦鸡等野生动物;猕猴桃、板栗、银杏等经济林;黄连、杜仲、贝母、黄柏等名贵药材。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储藏量大。红岩寺镇位于建始中部,318国道自东向西从红岩寺中部穿过,天二公路自北向南从西部穿过,在建的沪蓉高速公路自东向西横贯境内与318国道平行,并在红岩寺镇区设立了互通,宜万铁路自东向西北方向途经三个村,交通十分便利。近年来红岩寺镇全镇经济平稳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2006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79亿元,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21.6:49.9:28.5;工农业总产值2.5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0.8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175万元,工业总产

19、值达1.69亿元,2006年镇级财政收入485.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68元。2.2 自然条件概况2.2.1地理位置建始县红岩寺镇位于建始县域中部,地处318国道和天二公路交汇处,沪蓉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自东向西横贯境内。地跨北纬3030至3037、东经10952至10957。东临建始县高坪镇,南靠建始县花坪乡,西与恩施市崔坝镇交界,北与建始县三里乡接壤,国土面积86平方公里。2.2.2地质、地貌与地震红岩寺镇域整个地形呈狭长形,南高北低,南有高山绵延,峻岭重叠,最高峰艾燕山,海拔1652米,中间地带宽约24公里,长约16公里,呈长槽形,最低点牛鼻子洞,海拔760米,境内平均海拔880

20、米。从湖北省地震烈度图知,红岩寺镇在六度区内,故一般建筑物按地震6度设防。2.2.3气象气温: 年平均气温: 13.8历史最高气温: 40.7历史最低气温: -4无霜期: 253天 年均日照时间: 1500小时降雨: 年最大降雨量: 2368毫米年平均降雨量: 1328毫米月最大降雨量: 504毫米最大日降雨量: 203.5毫米风向风速: 主导风向: 北风年平均风速: 18米/秒最大风速: 27米/秒地震: 地震级别: 度区内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城市总体规划概要3.1.1城市性质建始县红岩寺镇地处建始县中部,素有“川鄂咽喉”和“恩施门户”之称,是全国文明乡镇之一,湖北省重点建设的100个小

21、城镇之一和“百镇千村”示范工程的重点镇之一,州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为州级重点镇,县域中心建制镇,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区地跨北纬3033,东经10954,距县城业州镇28公里、距县火车站仅22公里,距景阳清江码头60公里,距州府恩施市56公里,沿沪蓉高速距宜昌市也仅有130公里。红岩寺镇区位于红岩寺镇域西北部,座落在沿318国道呈东北至西南走向的狭长地带,西北及东南两面临山,海拔高程900米左右。镇区主要沿318国道沿线发展,建成区面积60.60公顷。镇区现有道路总长约7.5公里,已硬化约6.2公里,有老街长约300米,平均宽度4.5米左右。镇区内318国道自东向西从红岩寺中部穿过,天二

22、公路自北向南从西部穿过,在建的沪蓉高速公路自东向西横贯境内与318国道平行,并在红岩寺镇区设立了互通,宜万铁路自东向西北方向途经三个村,交通十分便利。同时,红岩寺镇是建始县的魔芋板块基地之一,是全州魔芋基地建设“十强乡镇”之一。综上所述,红岩寺城镇的性质确定为:建始县中部的交通枢纽,红岩寺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富硒产品加工、商业服务、物流为主的工贸型城镇。3.1.2城市人口规模本工程服务范围为城镇总体规划中规定的红岩寺镇集镇区 ,近期(2010年)服务面积3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0000人;远期(2020年)服务人口150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3.1.3城市发展方向根据用地

23、评定分析,镇区红岩寺片依托建成区,沿318国道两侧紧凑发展,控制沿318延伸发展,镇区建设主要围绕望月楼山周围发展。3.2 城市垃圾收运与处理现状3.2.1国内外垃圾运输系统简介垃圾运输包括直接运输或中转运输,前者是将收集的垃圾直接运到处理处置厂(场);后者则是先将分散的垃圾收集后运往转运站(台),再从转运站通过二次转运送至较远的处理处置厂(场)。主要运输车辆有倒装式、顶装式、后装式和集装箱式清运车辆。我国城市垃圾运输车辆基本上是东风EQ140自卸车和解放CA141自卸车(5吨),有的地区也根据本地情况,将原车进行了改造,如成都市的垃圾密封侧装车和武汉市的垃圾硬覆盖密封车。国外以及我国的发达地

24、区(如深圳、珠海等城市)目前采用后装式垃圾车或压缩车直接将垃圾送往垃圾处理场。3.2.2城市垃圾收运系统现状目前红岩寺镇集镇城区城市垃圾清运方式为人力板车与机械作业相结合。环卫所现有职工10人,其中正式工7人,临时工3人负责天城镇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任务。车辆主要是自卸车;城区无转运站,代之为垃圾池;垃圾池收集的垃圾由自卸车送到垃圾堆放点。运输系统机械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现状作业和将来发展的要求。表3-1 垃圾清运设备与设施一览表 项目北京130垃圾车密封车洒水车数量1113.2.3城市垃圾处理现状近期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收集,远期实行袋装分类收集。近期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

25、远期达100%。镇区生活垃圾按1.2公斤/人日计,预测镇区远期生活垃圾日产量12.5吨/日。目前,垃圾主要是运往集镇附近的荒地倾倒和简单堆放,未经任何安全和无害化处理。导致垃圾堆放厂附近污水横流,尘土飞扬,鼠蝇横行。3.2.4存在的主要问题环卫设施与设备不足。环卫设施老化,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需要培养专业管理人员。现有的垃圾处理很不科学、规范,急需改善。没有符合国家规范的城市垃圾处理场。3.3城市垃圾构成与产生量3.3.1城市垃圾的产生源与构成红岩寺镇集镇城区垃圾来源主要为:商业垃圾、办公垃圾、集贸市场垃圾、道路清扫垃圾及居民生活垃圾;其中以居民生活垃圾为主要产生源。建筑垃圾由于管理不严,

26、时常混入城市垃圾中。城市垃圾的主要构成为:煤渣、灰土、落叶、废品、食品、果皮菜叶、餐饮杂物、塑料袋、瓦砾石块等。根据现场调查进行分析,红岩寺镇集镇城区垃圾成分构成如表3-2。表3-2 红岩寺镇垃圾成份统计表类 别百分比有机物无机物可 回 收 物其它动物植物灰土砖瓦陶瓷纸类塑料橡胶玻璃金属木竹1.16%0.4920.5762.780.982.948.750.840.191.30可见,红岩寺镇城区垃圾成份以无机物含量为主,占64.79%,其中煤灰含量最高;有机物含量为35.21%;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红岩寺的能源结构仍然以煤为主。另据国内各种资料:城市垃圾成份变化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生活习惯

27、及地区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发展越快,生活水平和居民收入越高,洁净能源使用比例越高,垃圾中有机物的含量越多,无机物含量越少。因此,随着红岩寺镇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规划中后期垃圾构成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预计有机物比例将增加至40%以上,可回收物也将大为增长;而灰土等无机物会明显减少。表3-3是部分国外城市垃圾组成。表3-3 部分国外城市垃圾组成组成英国亚洲城市中东城市组成英国亚洲城市中东城市蔬菜287550织物333纸类37216塑料211金属90.55其他1212.723玻璃90.22 3.3.2垃圾产生量预测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直接影响因素是城市人口与人均垃圾产量,而人均垃圾产量

28、的影响因素较多,几乎包括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最近开展的全国城市垃圾调查中,各地主要针对国民收入(或社会消费水平)、人均工资收入、能源结构、季节、废品回收等几项内容对人均产生垃圾量的影响开展了调研,普遍认为上述这几项因素对城市垃圾人均产量有较大的影响。根据红岩寺镇镇政府提供的资料,2006年集镇人口8000,城市垃圾产量10.4吨/d,人均产量1.3kg/d。根据城区总体规划,近期(2010年)城镇人口为1万,远期(2020年)城镇人口约为1.5万人;考虑到红岩寺镇是一个以发展富硒产品加工、商业服务、物流为主的工贸型城镇,预计随着城市扩大,地区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垃

29、圾生产量将有所减少,但垃圾总量将有所增长。近期(2010年)生活垃圾每日清运量将达到9.92吨,远期(2020年)生活垃圾每日清运量将达到14吨。具体预测见表3-4。年份人口数(万人)人均日产(kg/d.p)日产量(t/d)年产量(万t/a)累积产量(万t)20100.9721.29.920.36-20111.0211.159.980.360.36 20121.072 1.10 10.61 0.39 0.75 20131.126 1.10 11.14 0.41 1.16 20141.171 1.10 11.85 0.43 1.59 20151.218 1.05 11.89 0.43 2.02

30、20161.266 1.05 12.50 0.46 2.48 20171.317 1.05 13.00 0.47 2.96 20181.370 1.00 13.01 0.47 3.43 20191.424 1.00 13.53 0.49 3.92 20201.481 1.00 14.07 0.51 4.44 20211.511 1.00 15.11 0.55 4.99 20221.541 1.00 15.41 0.56 5.55 20231.572 0.95 15.41 0.56 6.11 表3-4 垃圾产生量预测3.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4.1城市垃圾的主要危害垃圾的主要危害归纳如下:侵占大

31、量可开发的土地,影响城区今后的发展;严重污染空气,垃圾露天堆放,臭气熏天、鼠患不断、蚊蝇蔓生,易传染疾病;垃圾中形成的大量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向大气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垃圾不仅会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酸性和碱性有机物,并会将垃圾中的有机物溶解出,这就是有机物、金属和病原体三位一体的污染源;任意堆放或简易填埋的垃圾,它所含的水和渗入垃圾中的大气降水产生的渗滤液流入周围地表水体和渗入土壤,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可见,垃圾已成为一大公害,它污染环境,吞噬耕地,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并且对红岩寺镇的旅游环境和投资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使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变废为宝

32、、净化环境,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3.4.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长期以来,红岩寺镇集镇垃圾清扫收集后,或就近乱堆,或运往简易堆放场随意堆放;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危害了人民健康。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加,居民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2010年城区垃圾清运量已达到9.92吨/天。过去那种垃圾不经任何处理造成的危害已严重制约集镇的发展。因此,为了与国家建设的总目标相适应,也为了充分落实与实施红岩寺镇总体规划;不断改善人民生产与生活条件;红岩寺镇建设一座符合国家标准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已是迫在眉睫;因此,项目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4处理工艺方案的选择与建设规模在垃圾处理工

33、程建设上,通过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选择出一套适宜红岩寺镇具体情况的处理工艺,使红岩寺镇生活垃圾在较低的成本下得以无害化处理处置。4.1工程技术要求影响选择垃圾处理工艺的因素很多,除要满足“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基本原则外,还应考虑以下因素:技术可靠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投资和处理费用的适应能力;环境污染的风险性;资源化价值;其它特殊的制约因素。4.2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4.2.1卫生填埋卫生填埋设施及作业设备简单,一次投资相对较小,运行费用较低,是普遍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但其占地面积大,垃圾运输距离远,而且随着环保标准日益严格,对填埋场的设计和施工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建场投资和填

34、埋费用逐年提高,选址也越来越困难。4.2.2堆肥化生物处理技术堆肥化是指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人为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根据生物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要求不同,可以把固体废物的堆肥化分为好氧和厌氧两种工艺。前者是在通风条件下,进行的分解发酵过程;由于好氧堆肥温度高,一般在5565,有时高达80,亦称为高温堆肥。后者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发酵造肥。由于好氧堆肥具有发酵周期短、无害化程度高,易于机械化操作等特点,故绝大多数都采用好氧堆肥。但是由于垃圾成分过于复杂,在好氧分解及提取肥料后,还有一定量的垃圾不能被利用,因而这部分垃圾还必须

35、进行填埋。4.2.3焚烧处理焚烧处理是高温条件下,垃圾中的可燃成分与空气中的氧进行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热量,转化成高温的燃烧气和少量稳定的固定残渣,同时杀灭病毒细菌。各种处理技术在世界各国及各城市的应用情况见表4-1。 表4-1 世界各国生活垃圾处理方法统计表国家总量(万吨)填埋(%)焚烧(%)堆肥(%)利用(%)美国327466210028日本50771272.88.71.5英国2000831304加拿大2509734023德国3380613630法国20004542103意大利2000741673西班牙13306461713比利时3584935016奥地利2904824820丹麦18016

36、7149芬兰1306541516爱尔兰91097003卢森堡180227512荷兰7704535515挪威220672256葡萄牙265090100瑞典3203060010瑞士3701176130新加坡292356500汉城50765.74030.3深圳44.683.6716.3700从表4-1可知:焚烧是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采用的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对于国土小、人口密度大、能源紧缺以及国民平均收入很高的国家,如瑞士、日本等国,选择垃圾焚烧处理比例都超过了50%,大型的垃圾焚烧场还配备有热能回收和利用装置的垃圾焚烧处理系统。国外焚烧技术的应用,除得益于经济发达、投资能力强、垃圾热值高外,主要在于焚烧

37、设备的成熟、先进。但焚烧工艺投资高、运行费用高。工艺设备复杂,对垃圾热值要求高,易出现二次污染。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受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大多数城市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广泛采用。特别对于红岩寺镇垃圾,由于灰分占的比例较大,可燃烧物少,不适合于焚烧。另外,国家政策不鼓励新上日处理量小于50吨垃圾的小型焚烧炉。因此,焚烧在红岩寺镇有一定局限性。一些农业较发达的国家,垃圾堆肥或有机复合肥销路较好,其堆肥处理占到了较高的比例,如芬兰等国堆肥处理都占到了10%以上。但目前红岩寺镇垃圾中有机物成分低,可堆肥物少,采用堆肥技术投入产出比低。4.3垃圾处理工艺选择填埋、焚烧和堆肥3种垃圾处理方

38、法的对比评价见表4-2。垃圾的卫生填埋处理技术以其适用范围广、处理量大、单位投资小、运行管理成熟等优点,被大多数国家广泛采用,在垃圾处理技术中所占比例接近60%。美国用填埋技术处理的垃圾所占比例约67%;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是以卫生填埋为主,约占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从红岩寺镇城区生活垃圾实测的组分看,目前垃圾中可燃组分、可堆肥组分均不很高,由于红岩寺镇燃煤使用比例高,城市气化率水平低,垃圾中的灰渣含量很高,不利于进行堆肥或焚烧处理。并且堆肥、焚烧处理的投资运行费用高,对于目前红岩寺镇经济实力而言难以承受。因此,通过上述比较分析和第3章垃圾构成的论述,结合红岩寺镇实际,红岩寺镇

39、生活垃圾的处理以采用卫生填埋工艺为宜。4.4填埋方案的选择目前国内外较成熟和流行的填埋方案一般分为以下五种:普通厌氧型填埋(简易填埋):无防渗排水及导气系统,也不进行即日覆土,工程设施和填埋作业简单,但填埋场渗滤液水质差,不符合卫生标准,对地下水污染严重,容易发生火灾及爆炸事故,填埋废物的稳定化周期长,不利于封场后土地的早期利用。国外无此类型的填埋场,国内早期建设的还在使用。厌氧卫生填埋:在简易厌氧填埋的基础上,增加即日覆土,对填埋场周围的环境卫生状况有所改善,但仍然没有设置排渗导气系统,卫生标准仍较低。国表4-2 生活垃圾处理方法的对比评价方法卫生填埋焚烧高温堆肥技术可靠性可靠,有一定经验可

40、靠可靠,有一定经验操作安全性较大,须注意防火好好选址较困难,要考虑场址地理条件和水文条件,防止水系受污染。一般离市区较远,应避开主导风上风向和水系上游最容易,可近市区建设,但应避开主导风上风向较易,但应避开住宅密集区,气味影响半径小于200m占地面积大小中应用条件适用范围广,对垃圾组成无严格要求要求垃圾热值不小900kcal/kg要求垃圾中生物可降解有机物含量大,N、P、K含量高最终处置无需再处置占总处置量25%左右的残渣需最终处置,通常需配填埋场非堆肥物需作最终处置,约占总处理量的35%,通常需配填埋场产品市场条件具备时可回收沼气,用于发电热能或电能回收堆肥有很大的潜在市场资源利用终场复垦可

41、再生土地资源垃圾分选可回收部分废品作农肥和回收地面水污染需配渗滤液处理系统无可能性小地下水污染需设置防渗系统无可能性小大气污染可用导气、覆盖等措施控制需配各烟气洗涤净化系统进行控制有轻微气味管理水平一般最高较高投资和 经营成本较低最高中等外已停止使用,国内原有垃圾场大部分属该类型。改良型厌氧卫生填埋:在填埋场设置防渗、排水、导气系统,在填埋施工过程中实施即日覆土、中间覆土和最终覆土;卫生标准较高,填埋作业简单;但填埋场所需稳定时间较长,渗滤液中氨氮浓度较高,渗滤液处理较困难。准好氧型卫生填埋:在改良型厌氧卫生填埋的基础上,不需鼓风设备,只需增大排气、排水管径,扩大排水和导气空间,使排气管与渗滤

42、液收集管路相通,排气、进气形成循环,从而扩大填埋层的好氧区域。这种类型的填埋场渗滤液有机物浓度低于改良型厌氧卫生填埋场,垃圾腐熟速度快,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好氧型卫生填埋:采用强制通风方式,扩大填埋层的好氧区域,卫生条件好,垃圾腐熟快。在干旱地区使用,可省去渗滤液处理系统。但需设鼓风设备,作业复杂,填埋场构造复杂,动力消耗大,运行成本高,技术上仍处于试验阶段,在实际填埋中的应用示例较少。4.5推荐方案设计根据红岩寺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本设计推荐改良厌氧型卫生填埋的工艺方案。它具有以下优点:安全性:由于导气系统比一般卫生填埋所用排气管径大,间距小,因此,垃圾分解产生的气体易于排出,填埋场安全

43、性好。稳定性:施工过程中不破坏和堵塞排渗导气管,作业操作简单。4.6处理规模根据表3-4的预测结果,则从2010年建设期(近期)起,日处理量分别为:2010年9.92t/d,2015年(中值)12.5t/d,和2023年14.07t/d。确定本工程日处理规模取中值即12 t/d。由于红岩寺城市垃圾构成以无机物为主,其容重平均在0.5-0.6t/m3;如果填埋体按压实密度1.0t/m3计算,到2020年服务期满11年时(含建设期),填埋场总库容为5.10万m3;其中垃圾填埋量4.44万m3,按15%计取覆盖土总量0.67万m3。本工程逐年填埋量、填埋物总量、覆盖土量及总库容量分年度计划列入表4-

44、3。年份垃圾产量(万t/a)累计处理量(万m3)覆盖土量(万m3/a)累计覆盖量(万m3)总库容累计量(万m3)20100.36 -20110.36 42.570.36 0.05 0.42 20120.39 48.770.75 0.11 0.86 20130.41 55.11.16 0.17 1.33 20140.43 61.521.59 0.24 1.83 20150.43 68.122.02 0.30 2.33 20160.46 74.822.48 0.37 2.85 20170.47 81.652.96 0.44 3.40 20180.47 88.693.43 0.51 3.94 201

45、90.49 95.833.92 0.59 4.51 20200.51 103.184.44 0.67 5.10 表4-3 2010-2020年填埋物与覆盖土量5处理场场址选择5.1 场址选择概要垃圾卫生填埋的选址是填埋场建设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对于减少未来的公众健康损害和对环境的潜在污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合理地选择填埋场在经济上有很大的意义,它不仅可以降低建设或施工的成本,而且可以减少长期的开支(如用于运行、维护的费用方面),国家建设部对于垃圾填埋场建设制定有专门的标准,明确规定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5.2 场址选择的原则场址的选择是垃圾处理工程的第一步,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合理性对于

46、整个填埋场的稳定运行、降低工程造价和减少以周围环境的危害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填埋场选址时主要遵循以下两条原则:一是从防止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的安全原则;二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的经济合理性的原则。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规定的选址原则如下:1)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2)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和现行标准允许的范围;3)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4)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5)应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6)必须有充分的填埋容量和较长的使用期,填埋场容量必须达到设计量,使用期至少10年;7)能在全天候条件下运行

47、。安全原则是选址的基本原则。维护场地安全性,要防止场地对大气的污染,防止垃圾渗滤液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避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经济原则对场址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场地的经济问题与场地的规模、容量、征地费用、搬迁费用、运输费用、操作费用、设备费用等有关。合理的选址可充分利用场地的天然地形条件,尽可能节约资金,场地的选择应具体考虑以下因素:社会、环境及工程因素容积:依据垃圾的来源、种类和数量来确定处理工艺和规模,保证填埋场有足够的容积,以容纳规划区内在有效服务期间所产生的所有废物;地力学特性:场址要具有良好的力学特性,尽量避开地震区、滑坡带、断层、矿藏区以及溶洞地区,以保证在施工和运行管理中,填埋设

48、施及填埋废物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地形:要便于施工,泄水能力强,至少可处理10年的垃圾。土壤:易取得覆盖土壤,土壤易于压实,防渗能力强。施工特性: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确保取土和弃土地点,减少土石方运输量,并保证土木、机械的施工效率。土地处置:要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综合考虑封场后的景观恢复和土地处置,使之与城市的发展保持协调一致。土地/噪声:尽量避开人口密集区、公园和风景区,减少气体的无组织排放和恶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运输和操作设备的噪声不影响附近居民。交通:交通便利,且应具备全天候运输条件,并有足够的车辆通行能力。距离与方位:运输距离适宜,位于城市的下风向。开发:便于场地的开发利用。文化/生

49、态:要避开文物古迹和古生物化石区,避开珍稀物种繁殖区。地表水/地下水:场址要选择在百年洪泛区之外,不直接与通航水体和饮用水源连通,填埋场底部必须建在地下水位之上。立法/法规:要同时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所有法律法规。公众/政治:要征得地方政府和公众的同意。经济因素征地费用:实际土地费用加上其它相关费用。运输费用:在符合有关法规和保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靠近废物产生源,以减少管理和运输费用。施工费用:包括挖掘、平整、筑路等建设费用。运行费用:劳务费、管理费、维修费、能源消耗费。在填埋场规划和设施之前必须充分考虑以上这些因素,并尽量保证所选场址能够满足这些条件。5.3场址的确定依据此原则对红岩寺周围5

50、KM范围内进行了踏勘,并初步选定了3个地区作为拟选场址比较,详见表5-1。表5-1:备选场址比较表陈泽湾宋家槽杨家湾离城市中心的距离1500米1800米1000米周围500米内居民点数量无15户17户在城区位置北方南方西方场区地形地貌低山丘陵水田旱地水田旱地周围植被茶树杉树杉树供电供水情况专线无无地质勘探情况无无无容量大小大小小水的最终流向与受纳水体百步梯河百步梯河百步梯河占地面积20亩12亩15亩经过综合分析比较,结合总体规划的发展,拟选定陈泽湾为城市垃圾处理场场址。通过分层-叠加法计算,该场地总容量不小于6.0万m3,能够满足填埋服务年限内处理总容量要求。5.4推荐场址概况经选场址比选后拟

51、推荐谢家坳城市垃圾填埋场场址位于红岩寺镇中心城区偏北1.5公里;为南、北、西三面环山,东向开口的山谷地形;场内最大高程890m,最低点842m;占地总面积约20亩,填埋场距离318国道距离较近,交通便利;场内环山植被以灌木为主,谷地有少量水稻田;自然排水为雨水汇集于谷底后穿过318国道到排入百步梯河。场内地质构造由强风化的粉质砂岩、砾岩、河床漫滩黏土层及卵石层组成。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有一定的抗渗性。6垃圾填埋场主体工程6.1填埋工艺红岩寺镇垃圾填埋场主体工程:土石方工程,防渗系统,渗滤液集、排、导系统,导气系统,地表水排水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以及环境监测和控制系统,完整的辅助设施,进场道路,废

52、物称重及检验系统,给水供电系统等。场区防渗采用HDPE防渗膜进行水平防渗。场内渗滤液经排水系统、集水管进入调节池,然后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排入百步梯河。6.1.1 工艺流程排放或燃烧降雨填埋场气体生活垃圾填埋区摊平碾实消毒覆土卸车计量自卸汽车截洪沟自卸汽车渗滤液污泥备料场调节池百步梯河河自卸汽车污水处理厂控装设备达标水管道排放图6-1 填埋工艺流程图6.1.2 工艺过程与作业方式1)检测:凡进入本场的垃圾应是城市生活垃圾,有毒有害垃圾不应进入本场倾倒,如工业固体废弃物、医疗垃圾等;2)城市垃圾的收集:城市垃圾经各类容器和垃圾池收集后,由人力板车和工程车送至中转站;3)垃圾中转:由人

53、力板车或工程机动车将收集的各类垃圾在中转站集中后,由东风自卸车送入垃圾处理场;4)计量:垃圾车进入垃圾场必须称重以便记录入场垃圾量,测量容重和统计垃圾的产生量、处理量;5)倾倒:计量后的垃圾按照”分区分层”填埋的原则直接进入填埋区倾倒;6)压实:垃圾容重较小,体积大,压缩比大,必须经压实机反复碾压,加上有机物的厌氧分解,使最终容重达到1.0吨/米3;7)覆盖:覆土是生产管理的重要一环,按本场的深度和单元区域的要求,每一层为一个填埋区域,即压实厚度达到2.2m时,覆土0.3m,构成一个约2.5m厚的填埋单元层,当日垃圾厚度不足2.5m时暂不覆土。考虑到此垃圾场每日消纳垃圾量较小,设计每天的垃圾形

54、成一个填埋单元,以保证每个填埋单元面积大约为8.5m10.0m。在垃圾填埋作业过程中,完成一个作业区域后即进行中间覆盖,减少渗沥液产生量,缩小了渗沥液处理区的占地面积,降低运行成本。8)消毒:为消除垃圾病原性昆虫和滋生苍蝇,必须每天进行消毒处理;9)污水处理系统:垃圾中产生的渗滤液,经场底盲沟收集导入调节池中。渗滤液在调节池中初步处理后引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达标后排放。10)废气处理:垃圾中的有机物在厌氧菌的作用下,产生低分子化合物将对环境产生污染,尤其是在堆体内聚集,有产生爆炸的危险。因此必须采用排气井群将气体导出或进行处理。6.2垃圾坝垃圾坝位于场地南面,底部自然标高858

55、m,顶部标高875m;坝顶长31.8m,宽4m;外坡坡度为1:2;坝体为土石混合结构。为增强抗压能力和防止跨塌,坝斜坡面进行浆砌块石护坡,坝基做块石挡土墙;厚度均为0.5m。6.3场底处理本场为利用天然地势处理垃圾的填埋场,垃圾进场前要对场地进行必要的清理、平整和夯实;场底放坡2%,坡向为由北向南;便于排导反渗水及可能出现的地下水。6.4防渗系统6.4.1防渗方案的选择卫生填埋防渗是防止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外泄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隔绝地下水可能反渗导致填埋场浸泡的重要措施。一般包括填埋区防渗和渗滤液调节池的防渗。常用的防渗方案有垂直防渗和水平防渗两大类,具体采用何种防渗措施,主要是取决于填埋

56、场区和调节池部位的地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因此说,防渗工程设计的好坏,是关系到填埋场设计成败的关键。6.4.1.1防渗标准防渗工程的目的,就是采用天然或人工的防渗层,切断填埋区内渗滤液向外泄漏的通道,彻底杜绝渗滤液的外渗,以确保垃圾填埋场安全可靠地运作,不致造成二次污染。防深层的防渗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的规定,防渗层渗滤液的渗透参数K10-7cm/s。6.4.1.2防渗方法根据国内外大量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实践,防渗工程应根据场址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并经技术和经济论证,选择水平防渗、垂直防渗或两者相结合的防渗工艺。水平防

57、渗,系指采用符合防渗标准的天然粘土层或其它人工衬垫材料,将库底包裹起来形成防渗层,以阻止渗滤液外渗。A、天然粘土防渗层利用库区底部密实的天然粘土作为自然防渗层,该土层的渗透系数K不大于10-7cm/s量级,其层厚应视渗滤液的水力坡降而定,一般情况下应小于2M。B、钠基膨润土防渗层这是一种以钠基膨润土为原料,经进一步加深加工而制成的防水材料。将其铺于库底,可形成一种防渗性能连续的柔性防渗层,直到阻止渗滤野外渗的作用。目前国内生产的有两种规格:普通A型和特殊B型。A型板厚5mm,B型板厚15mm,两者的渗透系数均能达到10-9cm/s量级。填埋场多采用B型。国内北京阿苏卫和厦门垃圾填埋场采用此种板

58、材作防渗层,积累了一定经验。此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拌合压实机,将膨润土和粘土进行现场拌合压实形成防渗层。国内北京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采用此种防渗工艺。C、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防渗层这是一种具有九十年代水平的高性能防渗材料。它是一个二维整体,能随一定的拉力伸长变形,适应地基不均匀沉降;具有较好的抗微生物侵蚀和抗化学腐蚀性能;对外界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及紫外线的影响适应力强,使用寿命可达50年左右。目前,国内外许多垃圾填埋场中都采用这种土工膜作防渗层。在我国也有生产厂家,其产品规格主要有两种:一膜型和一毡一膜型。厚度1.520mm,渗透系数均小于10-13cm/s量级。垂直防渗工艺所谓垂直防渗,系指不是通过平行库底的水平防渗层,而是通过垂直库底方向,沿库底周边敷设于岩土中的防渗幕墙,且使幕墙与库底以下的天然隔水层相连,使得库地以下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水系,来阻止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