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预应力效应分析

上传人:友**** 文档编号:18043470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5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六章 预应力效应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六章 预应力效应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六章 预应力效应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第六章 预应力效应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预应力效应分析(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六章 预应力效应分析预应力效应主要指结构在预应力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内力。一般教科书中,预应力效应的计算采用等 效荷载法,即把预应力钢索和混凝土视为相互独立的脱离体,把预应力对混凝土的作用以等效荷载的形式 代替。把等效荷载输入到程序中就可以得到预应力效应。但实际上,扣除预应力损失后,预应力钢索沿程 的应力值是不相等的,因此所谓的等效荷载也是近似的。因此须在程序中添加预应力效应分析功能,实现 预应力效应的自动分析。本章阐述的预应力效应计算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将难以用函数式表达的空间预应力索曲线转化为若干 连续的空间折线段,这样可方便求得预应力索与结构某截面的交点,进而将扣除预应力损失后的有效预应

2、力等效为单元若干等分点上的集中荷载。为此须解决以下问题:空间预应力索线形的描述方法及转化为空 间折线的方法、预应力损失的计算、预应力索张拉伸长量的计算、预应力等效荷载的计算、预应力索与混 凝土组合截面的形成以及截面内力分配等。本章将对这些问题分别加以阐述。6.1 空间预应力索分析具有平弯和竖弯特性的空间预应力索的线形是难以用函数式表达的,所以无法直接计算预应力损失和 等效荷载,在数值计算中可以考虑用若干连续的空间折线段代替实际光滑平顺的空间曲线。当折线的分段 数足够多时,由线形偏差引起的误差是工程容许的。6.1.1 预应力索线形描述桥梁中的预应力索可能是平面曲线或空间曲线。描述平面曲线时一般采

3、用导线法,可根据导线点的坐 标及曲线半径等信息确定曲线的线形。但在描述空间曲线时,复杂程度大大增加,而且由于缺乏成熟的空 间曲线插值算法,所以一般采用近似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将空间曲线投影到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内(其中一个可能为结构纵轴线展开面)得到两条平面 曲线,分别描述两条投影曲线的形状。在每个平面内分别用插值函数计算预应力钢束上点的坐标,进而合 成空间点的坐标。计算得到足够多空间点的坐标后,空间曲线就可以转化为容易处理的空间折线。这种方 法比较符合工程习惯,并且计算方便,因此得到广泛应用。(2)将空间曲线投影到结构的纵轴线展开面内,用平面投影曲线代替实际的空间曲线。这种方法忽

4、略了预应力钢索相对于纵轴线的平弯,计算比较简单,但对于平弯较大的索误差也较大。(3)模仿用导线法描述平面曲线的方法,用空间导线点坐标、导线点处的平弯和竖弯半径等信息直 接描述空间曲线。这种方法从概念上来说是最精确的,但在计算导线点坐标及程序内部处理同时具有平弯 和竖弯的曲线段时有较大的困难。本章以第一种方法为例阐述程序中与预应力钢索有关的计算,其他方法的计算过程与此类同。程序中 的一些约定及输入的数据包括:(1)结构坐标系约定:x轴为桥梁的纵轴线(对曲线桥指主桥端点的连线),y轴为竖直轴,z轴由 右手法则确定。坐标系原点位于桥梁左端点;(2)根据工程习惯,将结构沿桥梁纵轴线展开成平面xoy (

5、对于直桥就是平面xoy ),并将预应力钢 索投影到此平面内,投影曲线一般由直线段和圆弧段组成,也就是预应力钢索的竖弯曲线。在坐标系xoy 内采用导线法描述竖弯曲线,沿曲线依次输入导线点的信息,包括导线点的坐标和导线点处的弯曲半径。 圆弧段开口向坐标轴正向时弯曲半径为正值,否则为负值;对竖弯曲线的两个端点和中间折点,令其弯曲 半径为 0;(3)将预应力钢索投影到平面xoz内,投影曲线一般也由直线段和圆弧段组成,是预应力钢索的平 弯曲线。在坐标系xoz内采用导线法描述平弯曲线的形状,沿曲线依次输入导线点的信息,包括导线点的坐标和导线点处的弯曲半径。圆弧段开口向坐标轴正向时弯曲半径为正值,否则为负值

6、;对平弯曲线的两 个端点和中间折点,令其弯曲半径为 0;(4) 输入曲线桥端点的水平距离L和平弯半径R , R = 0时为直线桥。6.1.2预应力钢索几何参数计算(1) 竖弯曲线几何参数计算将预应力钢索投影到桥梁纵轴线剖面xoy内,如图6-1所示。已知各导线点的坐标和竖弯半径,可以得到:式中:L,i-1 iL,i i+1 p ,i-1 ip,+i i+1aiLiriL , = x x丄 + (yi-1 iii -1L , = X -x丄 + yi i+1i+1i,(I L,iy -yi+1;L/i+1 a = |P , -P , ii i+1i -1、iL = |rtgai ii导线点i-1和

7、i的距离导线点i和i +1的距离导线点i-1和i的连线与x轴的夹角 导线点i和i +1的连线与x轴的夹角 导线点i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导线点i处的切线长度导线点i处的竖弯半径p , = arctani-1 ip , = arctani i +1y 1ii-1i+1 iy -y、 i-1i-1 * i 丿4丿(6-1)(6-2)(6-3)(6-4)(6-5)(6-6)图 6-1 竖弯曲线的几何特性计算由此可以得到坐标系xoy内每个中间导线点对应圆弧段的两个定位点a、b的坐标:ii(6-7)(6-8)x =Lx +l , -L h L ,aii i-1i-1 i i i i-1 iy =Il y +

8、l , -L 丿yL ,aii i-1i-1 i 1i-1 ix =lLx +L , -L k.L,bii i+1i i+1i ii i+1y =Il y +l , -L 丿 y.L,bii i+1i i+1 i i i i+1经过这样计算以后,竖弯曲线的描述就由导线点描述方式转化为圆弧段端点等定位点的描述方式,并 且得到了每一分段对应的曲线长度和圆心角以及定位点处切点的坐标。2)平弯曲线几何参数计算平弯曲线几何参数的计算与竖弯曲线的计算方法相同,只须注意计算平弯曲线时的坐标系不是xoy,而是xoz就可以了。(3)坐标系xoy与坐标系xoy的坐标转换为得到预应力索的空间实际线形,必须得到坐标系

9、xoy与坐标系xoy的坐标转换关系。显然只需求坐 标x与x的转换关系就可以了。参见图6-2,将坐标x转换到x时,容易得到:(L )(6-9)a = arccos (6-10)进而可以得到:x = L -RcosCx + B)=2L(Lx-R cosarccos+2 加(6-37)Al = Jldl实用计算中,可按下式分段计算:PL 1e-( kL+Q)o E Ayy(6-38)Al = 2EAyy式中:P 预应力钢索分段起点处的张拉力,为扣除摩阻损失G |后的有效张拉力;s1L 预应力钢索分段的长度;9 预应力钢索分段对应的空间包角;n 预应力钢索分段数。可见,预应力索的伸长量只与其张拉力和摩

10、阻损失有关,因此程序中伸长量的计算可穿插在预应力钢 索损失G si的计算过程中。只须暂时令张拉力为1,在张拉该预应力钢索的施工阶段中再将结果按实际张拉力修正。若是两端张拉,从张拉端累计至损失1后的应力最低点,可分别得到两端的伸长量。622考虑反摩阻的锚具变形、钢索回缩、接缝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gs2(1)基本公式由锚具变形、钢索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可按下式计算:ZAl厂g = E(6-39)s 2 l y式中:Al 锚具变形、钢索回缩和接缝压缩值,一般应根据实验数据确定,无可靠资料时,可按表6-2 采用;国内常用的钢铰线夹片式锚具的有关数值见表6-3;l 预应力钢索的有效长度;Ey

11、预应力钢索的弹性模量。y锚具、接缝类型变形形式变形值Al (mm)带螺帽的锚具:螺帽缝隙每块后加垫板的缝隙缝隙压密11钢丝束的墩头锚具锚具变形1环销式锚具叉型垫板压密及锚具变形2钢制锥形锚具钢索回缩及锚具变形6JM12锚具:用于预应力粗钢筋时用于预应力钢绞线时钢索回缩、锚具变形 及垫板压密23分块拼装构件的接缝: 灌注接缝或干接缝 薄胶接缝接缝压密10.05单根冷拔低碳钢丝的锥形锚具锚具变形5钢绞线夹片式锚具钢绞线回缩及锚具变形56(自锚)45(顶压)一个锚具变形、钢索回缩和一个接缝压密值表6-2一个钢铰线夹片式锚具变形、4钢索回缩值表6-3张拉锚具钢索回缩、锚具张拉锚具钢索回缩、锚具类型变形

12、值Al (mm)类型变形值Al (mm)YM开U45 (采用液压顶压器顶压)TM 开ll4 (采用液压顶压器顶压)XM型68 (采用弹性顶压器顶压)TM型6 (自锚)QM型6XYM型6OVM型6B&S型5YM型6式(6-39)假定此项损失在预应力钢索全长范围内都相等,这一点对于先张法是成立的。但对于后张法, 应考虑预应力钢索与管道壁之间的反摩阻作用,以便更好地反映由锚具变形等引起的应力损失沿纵梁轴线 逐渐变化的实际情况。假定反摩阻作用与预应力钢索张拉时的摩阻作用相同,则可以求出预应力钢索回缩 的影响长度,并求出应力损失值。扣除预应力损失b后预应力钢索沿程应力分布如图6-5中曲线AED所示。扣除

13、反向摩阻力,就可 s1求出预应力钢索中的预应力变化曲线AED。影响长度If为A、E点对应的预应力钢索上点的曲线距离,曲线AED与AED之间的纵距表示预 应力损失b ,点E处损失b为0,此处预应力钢索中的预应力值最大。由于假定正、反摩阻力相等,s 2s 2因此曲线AE与AE以点E处的水平线对称。根据变形协调条件,影响长度内总回缩量22应等于该长度内各微段回缩应变的积分值,即则式中:J b(l)dls2= J dl =丄 J b(l)dllE l s 2E EAl = J b G)dl ylfs2(6-40)(6-41)图形AAE的面积。根据已知的E ZAl值,y预应力损失大小为:图6-5考虑反摩

14、阻的损失s2的计算可用试算法确定影响长度l (具体过程详后),并得到影响长度内任意点T的 (T) = 2(- )s 2T E(6-42)扣除预应力损失 I后T、E点的有效预应力。于是,扣除预应力损失后预应力钢索在影响长度l内的应力为: s2f 二-2( - )= 2 -yEE式中: 各定位点扣除预应力损失 后的有效预应力。s1(6-43)(2)回缩终点的计算现在的问题归结为求回缩终点。根据式(6-41)进行试算时,需要计算图形AAE的面积。实际计算时, 将它按定位点划分为如图6-6中虚线所示的小区域,分别计算后累加,步骤如下:计算第一个小区域的面积S =( - )l122 1 2 2(6-44

15、)计算下一个小区域的面积:S二 2(- )1+(-)(l-l )=(-)(1+1 )2 3 2 2 3 3 2 2 3 3 22332(6-45)由于1 = 0,式(6-44)与式(6-45)可统一为:1(6-46)图 6-6 预应力钢索回缩量计算示意s、/、=- )G +1)C-l)ii C-1)i-1i i-1i每计算一个小区域后计算总面积/二Si, + I,直至点j,使S1jj E ZA1,得到y回缩终点在点j - 1和j之间;在点j -1和j之间寻找回缩终点,令其为k点,贝I:(6-47)S 二 E ZAl + C +1 ) - )1 jjyk j k jG G l lkj二 j JG

16、 G l lj1j jj1可以得到:i _ E YAl X l)l = 12 jyj j1-k VG j严 jS E YAlG 二G +jy-k j l +1kj(6-48)(6-49)(6-50)在点j 1和j之间按照长度l内插得到k点坐标; k623预应力钢索与养护台座之间温度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gs3这项损失仅发生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为缩短先张法构件的生产周期,常采用蒸汽或其它方法加热养护混凝土。在升温时,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索之间尚未建立粘结力,预应力钢索因受热而伸长,而张拉台座仍维持原相对距离,造成预应力钢索被放松而发生应力下降;降温时,预应力钢索已与混凝土结式中:a 为钢索的线膨

17、胀系数,0一般可取a(6-51)成整体共同变形,无法恢复到原来的应力状态,于是产生了应力损失,记为G 。设预应力钢索张拉时制 造场地的自然温度为养护时的最高温度为温差为At = 12 -,则应力损失。S3的计算公式为:6.2.4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gs4张拉预应力后,混凝土将产生弹性应变,此时已与混凝土粘结的或已经张拉并锚固的预应力钢索也会 产生与相应位置处混凝土相同的应变,因而引起预应力损失。这部分预应力损失称为混凝土弹性压缩损失, 以G s4表示。对于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此项损失按下式计算:(6-52)式中:n预应力钢索与混凝土弹性模量比;VG 在计算截面钢索重心处由预应力产

18、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h在后张法构件中,混凝土的弹性压缩发生在张拉过程中,张拉完毕后弹性压缩也完成。所以对于一次 张拉完成的后张法构件不产生此项损失;当采用多次张拉时,已张拉完毕并锚固的预应力钢索会在后续分 批张拉时发生弹性压缩变形,进而产生应力损失。所以此项损失通常被称为分批张拉预应力损失。理论上讲,后张法构件中的应力损失G也可按照式(6-52)计算,只是G应为后张拉预应力钢索在先张拉的预应 s4h力钢索处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采用计算机程序计算时,程序内部只须在预应力张拉锚固后自动形成组合截面,使混凝土部分和预应 力钢索部分共同承受荷载,就能自动计算分批张拉预应力损失。形成组合截面的算法详见

19、6.4节,计算组 合截面中混凝土部分承受的内力的算法见6.5节。625钢索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gs5预应力钢索在持久不变的荷载作用下,会产生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应变,称为预应力钢索材料的蠕变, 应力也相应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松弛。由于松弛应力损失与加载时间有关,因此计算时应根据构件不同受力阶段的加载时间采用不同的松弛 损失值。对先张法构件,可考虑预加应力阶段发生松弛损失终极值的一半,其余部分在使用阶段完成;对 后张法构件,可考虑按照下述方法计算:自建立预应力开始两天时完成松弛损失终极值的一半,40 天时全 部完成。根据上述原则就可以方便地在程序内部进行处理。由钢索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终极值,可按表6

20、-4 取用。应力损失G”的终极值与张拉控制应力g “的比值表表64预应力钢索品种 张拉方式冷拉粗钢筋钢丝、钢绞线低松弛钢丝、钢绞线一次张拉0.050.070.045超张拉0.0350.0456.2.6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gs6收缩徐变是混凝土固有的特性,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使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缩短,预应力钢索也随 之回缩,造成预应力损失。现行规范中的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建立在分别分析混凝 土与预应力钢索、非预应力钢筋受力的基础上,但实际上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各部分材料共同受力, 徐变的作用只是引起结构中各构件以及同一构件混凝土与钢索之间的内力重分配。因此,目前规

21、范中的计 算方法是为进行手算而建立的简化计算方法。合理的方法是在程序中形成组合截面,并且在每一施工阶段中都根据当时混凝土与钢索两种材料的弹 性模量比值重新计算组合截面特性。在同一施工阶段,由于各构件中混凝土的龄期及初载龄期可能不同, 因此弹性模量的变化也不尽相同,这样就导致形成组合截面后,结构各构件组合截面之间的刚度对比发生 了变化,内力分配也随之变化;得到每一构件组合截面重新分配到的内力后,再分配到混凝土和钢索两种 材料中。具体的分析过程详见以后章节。6.2.7 有效预应力计算预应力钢索的有效预应力为锚下张拉控制应力扣除相应的预应力损失后预应力钢索内存在的预拉应 力。预应力损失出现的组合,应

22、根据预应力钢索的张拉方式、方法以及机具设备等具体情况决定。预应力损失的组合,一般应根据应力损失出现的先后与全部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分先张法、后张法, 按预加应力阶段和使用荷载作用阶段来划分。各阶段预应力损失值的组合可按表6-5 计算。预应力损失组合表6-5-一一预加应力方法 阶段 先张法后张法第I阶段(预加应力阶段)GI =G +G+ 0.5Gss 3s 4s 5GI =G +G +Gssis 2s 4第II阶段(使用荷载阶段)G II = 0.5g+ GG II = G +G在预加应力阶段,预应力钢索中的有效预应力为:g =g _Gi(6-53)yks式中:g1预应力钢索张拉完毕、传力锚固为止

23、所出现的应力损失之和。s在使用荷载作用阶段,预应力钢索中的有效预应力,即永存预应力为:G = G & I + G ii(6-54)y k s s式中: G ii 预应力钢索传力锚固结束以后出现的应力损失之和。由于损失G与张拉控制应力G的比值与G无关,因此可在所有施工阶段计算前计算G B ;在各sikksi k施工阶段的计算中,计算被张拉锚固的预应力钢索的损失G、G 、G ,直接从G中扣除;损失G应 s1s 2 s3ks5根据张拉锚固后的时间分施工阶段逐步扣除;损失G 、G 是包含在其他计算步骤之内的,不须独立计s 4s6算。6.3 预应力等效荷载计算将预应力钢索的线形转化为空间折线并求得有效预

24、应力后,可以将有效预应力对结构的作用等效为单 元若干等分点(比如五等分点)上的集中荷载,每个等分点上的等效荷载包括三个集中力和三个集中力矩; 最后将等效荷载作用在结构上就可求出预应力效应。由于等效荷载是直接施加在超静定结构上的,所以得 出的结构反应是初内力和次内力的总和。下面详细讨论程序内部的处理过程:单元五等分后可以求出等分点横截面及端点截面与预应力钢索折线的交点编号为P1 P6,如图6-7 所示。图 6-7 单元等分点与预应力钢索的交点求交点的方法为:X (x2),法线向量为ai = G假定一空间平面过点 X (x11),方向向量为a =(a ,b ,c),则它们的方程分别为:2 2 2

25、2a (x - x )+ b (y - y )+ c (z - z)= 0 1 1 1 1 1 1 x-x y- y C 2 2 ab22若a a + bb + c c丰0,即直线与平面不平行时,1 2 1 2 1 22,y2,z2式中:,y1,z11z 一 z2c21,b1,J;另有一空间直线过点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坐标为:x 二 x + ka22y 二 y + kb22z = z + kc1 a (x - x )+ b (y - y )+ c (z - z) k = _121 12(6-55)(6-56)(6-57)(6-58)21 1 21_1 2a a +bb +c c1 2 1 2 1

26、2在实际计算中,取点X1为单元等分点,Q为单元左右端点i、j确定的向量ij,点X2为钢索折线段左端点Q,a为钢索分段左右端点Q、Q 确定的向量Q Q ,由式(6-57)可以得到等分2mm+1m m+1点截面与预应力钢索的交点P。另外由式(6-57)可以看出:k是交点P到点Q的距离与钢索折线段llmQ Q 长度的比值。由于事先不知道截面与预应力钢索的交点在哪一段折线范围内,因此须对预应力 m m+12)交点 Pl 处的预应力大小近似为钢索逐段试算,直到o k 1为止。=F + kQ - F )(6-59)m+1m.QmQm+1Qm(3)取单元的一个等分段进行分析,认为预应力的大小为其两端预应力的

27、平均值F,并且沿等分段两端 截面与预应力钢索折线交点的连线方向。(4)计算分段左端的集中荷载,如图6-8所示。将F沿单元局部坐标轴方向分解,得到集中力荷载F、xF 、 F 。yz图 6-8 预应力等效荷载的计算(5)计算点p到截面形心的距离并转换到局部坐标系,可计算出集中力矩荷载:M = 一 F z + F yxy P z P(6-60)M 二 F zy x PM = F yzx P(6)仿照计算单元等分段右端的集中荷载,注意右端集中力F的方向与左端相反。(7)将左右端的集中荷载作用在结构上,求出单元的等效节点荷载。此过程中须注意:图 6-7中, P、 P16点的集中荷载为单元坐标系中的节点荷

28、载,可转换到结构坐标系后直接叠加到荷载列阵;其余点的集中荷 载为单元荷载,须按照第四章4.5节的方法处理。6.4 预应力张拉锚固后组合截面的形成预应力钢索张拉并锚固后与混凝土截面形成组合截面,应考虑单元截面特性的变化及形心位置的变 化。在每根预应力钢索锚固后进行下面的处理:(1)预应力钢索的面积按钢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转换为混凝土材料面积,直接叠加到单元的截面面积 中:A 二 A + n A (6-61)h y y式中: A 组合截面的面积;A 混凝土部分的面积;hAy 预应力钢索的面积;yny 预应力钢索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y(2)组合截面的抗弯惯矩和抗扭惯矩近似按下式计算:式中: I 、

29、 I 、 IyzxI u I + n A d 2y hy y y zI uI +nzhzI u I +n Ad2y y2 + d 2(6-62)(6-63)x hx y y y z组合截面的抗弯惯矩、抗扭惯矩混凝土部分的抗弯惯矩、抗扭惯矩;hy hz hx d 2、d 2单元等分点处预应力钢索偏心距离平方的平均值。yz为带刚臂单元,刚臂的长度由下式确定:ByBznA=B + y yy1AnA=B + y yz1AJ - B )yy 16 - B )zz 1(6-64)3)形心位置的变化靠单元两端刚臂长度的变化来引入。程序中须将有预应力钢索穿过的单元自动转化式中:B、B 单元坐标系中预应力钢束锚

30、固后组合单元的刚臂长度; yzBy1、 B 单元坐标系中原组合单元的刚臂长度;y 1z 1A 组合截面的面积;Ay 预应力钢索的面积;ny 预应力钢索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 y_厂、d 单元等分点处预应力钢索偏心距离的平均值。z6.5 组合截面内力及混凝土截面内力在预应力钢索张拉锚固后,程序内部自动形成组合截面,因此,按照一般有限元步骤计算出的单元内 力是由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索共同承受的,即组合截面的内力。要得到混凝土截面的内力,须在组合截面总 内力中扣除预应力钢索承受的部分。当单元划分足够多时,可用预应力钢索与单元两端截面的交点之间的连线近似代替预应力钢索的实际 空间曲线,用交点沿其连线方向的

31、相对位移近似代替钢索的伸长量。仿照4.4 节中带刚臂单元的处理过程 可以计算单元内预应力钢索的伸长量,进而得到预应力钢索承受的内力。图6-9为一个有预应力钢索穿过的单元,单元左右节点分别为:、j,预应力钢索与杆端截面的交点 为a、b。可将ab视为一个带刚臂单元,单元坐标系中两端的刚臂长度为 y z 0 y z 。i ij j另设立坐标系xyz,由点a、b及另取的一点k确定。由于最终只须求点a、b沿其连线方向的相 对位移,因此点k可取直线ab外的任意点。实际操作时可在单元的三个定位点,、j、k中选取,因为这三个点不共线,其中至少有一个不在直线ab上。图 6-9 带刚臂单元仿照式(4-15)、(4

32、-16)可写出单元坐标系xyz中i、j点与a、b点的位移关系为:uavaxa6ya6za=bwb6xb66 ybzbbb100 i0z.-y.010-z.i0i000i11i y.00000100000 1010_000 i001_100 :0z-y:jj010丨-z001j001;y.000000000010000丨001 = a s ii(6-65)ujvjw6 j6xj6yjzj=L Kjj(6-66)点 a 、b 沿其连线方向的相对位移,也就是预应力钢索的伸长量为:b 的位移为:(6-67)(6-68)(6-69)令由单元坐标系xyz到坐标系xyz的转换矩阵为t,则在坐标系xyz内,点

33、a、6 二 u - u ba b a 与预应力钢索的伸长量等效的拉力大小为:EAN 二一y_6y l bay按照6.3节中的方法得到上述拉力等效的单元杆端内力,就是预应力钢索承受的杆端内力。从总杆端 内力中扣除此部分内力即得到混凝土截面承受的内力。在式(6-68)中,若6 0,说明预应力非但没有损失,反而增大了,这是ba传统计算方法中没有考虑到的。6.6 预应力分析程序流程根据上述计算原理可以在程序中增加预应力分析功能,图6-106-17为预应力分析主要模块的子程序流程图。其中,图6-10为预应力钢索曲线转化为折线的子程序流程图;图6-11为计算预应力损失b及s1 预应力钢索张拉伸长量的子程序

34、流程图;图6-12为处理预应力钢索张拉信息的子程序流程图;图6-13为 计算预应力损失b的子程序流程图;图6-14为计算预应力损失b回缩终点并予以扣除的子程序流程图;s 2s 2图6-15为计算预应力等效荷载的子程序流程图;图6-16为形成组合截面的子程序流程图;图6-17为计 算截面中混凝土部分承受的内力的子程序流程图。1 YYLJHTX:计算预应力索几何特性并用折线代替曲线图 6-10 预应力钢索曲线转化为折线的子程序流程图2 YYLSS1:计算预应力损失1及预应力钢筋张拉伸长量图 6-11 计算预应力损失 及预应力钢索张拉伸长量的子程序流程图 s19 YYLZL:处理预应力索张拉信息图6

35、-12 处理预应力钢索张拉信息的子程序流程图901YYLSS2 :计算预应力损失2LCOMP :单端回缩值90101求回缩终点并扣除预应力损失2图6-13计算预应力损失s2的子程序流程图80101 HUISU0 :求回缩终点并扣除预应力损失2图6-14计算预应力损失s2回缩终点并予以扣除的子程序流程图17 COMP:形成组合截面图 6-16 形成组合截面的子程序流程图902 YYLHZ:计算预应力等效荷载图 6-15 计算预应力等效荷载的子程序流程图15 INTERNALHNT :计算混凝土截面承受的杆端内力*ISNOW=jNSTEEL对所有预应力索循环否前一施工阶段-已被张拉锚固-图 6-17 计算截面中混凝土部分承受的内力的子程序流程图6.7 小结本章阐述了空间结构预应力效应的分析方法。介绍了按照工程习惯通过描述两条投影曲线来描述空间 预应力钢索曲线的方法,并将空间曲线用空间折线代替,大大方便了后续的数值计算及程序的编制;详细 论述了各项预应力损失的计算、预应力钢索张拉伸长量的计算、预应力等效荷载的计算、组合截面的形成 以及截面内力分配等问题。本章最后还给出了预应力分析的程序流程图,据此在桥梁结构分析程序中可以 添加预应力分析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