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上传人:zh****u6 文档编号:18038890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西省新余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新余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新余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江西省新余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新余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共50分)1. 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发生在生物体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传给后代,所以它是不可遗传的变异B. 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C. 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加倍2. 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示意图如下图。叙述正确的是( )A. 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B. 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

2、精子C. B(b)与D(d)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 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3. 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了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发生基因重组的有B. 过程可通过人工诱变,能避免育种的盲目性C. 过程可用低温或者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也可以处理萌发的种子D. 运载体为过程在完成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结合时用到的工具酶之一4. 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生物的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一定就是一个染色体组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一定得到纯合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

3、是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A. 全部正确B. C. D. 全部不对5. 下列实践活动中相关措施或方法不科学的是()A. 在水稻田中放养适量的青蛙可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B. 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可防止落花落果C. 杂交育种过程中的连续自交能不断提高纯合子的比例D. 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6. 人工繁殖的频危野生动物在放归野外前通常要进行野外训练。如果将人工繁殖的频危大型食肉森林野生动物放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通常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目的。对于这一结果,下列解释做合理的是()A. 野化训练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适应森林环境B. 草本植物

4、矮小,被野化训练的动物无法隐藏身体C. 没有选择正确的野化训练环境,训练条件不合适D. 草原上食肉动物与野化训练动物激烈争夺食物7. 棉蚜体型微小,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对某棉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见表。以下说法与调查结果不相符的是() 调查日期(月、日) 6.10 6.11 6.15 6.20 6.25 6.30 7.5 7.10 7.15 棉蚜数量(只/株) 0.42 4.79 41.58 261.73 1181.94 1978.96 2175.63 2171.46 2173.23 A. 棉蚜与棉花的其他天敌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5、关系B. 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产生抗药性变异C. 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样方法D. 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8.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B. 只要种群中的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就发生了生物进化C. 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D.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9. 下列坐标曲线图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物学现象,有关曲线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 图中动物甲与动物乙之间是寄生关系,甲是寄主B. 若图中曲线表示植物幼嫩部位,则曲线可代表同一植物的成熟部位

6、C. 图中的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的变化,动物乙后期产热量等于零D. 图中C点时抗药性基因频率大于A点,因为施药能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10. 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B. 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C. 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D. 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11. 为探究人唾液中是否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的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7、. 过程是将唾液中的物质转移到琼脂块中B. 因去除了尖端,过程无须在黑暗中进行C. 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于细胞纵向伸长的结果D. 实验结果说明人唾液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12. 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生长素浓度与芽位置关系的是(侧芽1、侧芽2、侧芽3分别表示距顶芽的距离由近到远)()A. B. C. D.13.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植物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都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黄化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是极性运输赤霉素不仅能促进果实发育,还可延长植物种子的贮藏时间用生长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对成熟期的植物喷

8、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会加快叶片衰老和脱落植物激素的合成既受基因组控制,又受环境影响A. 2B. 3C. 4D. 514. 下列关于实验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蚯蚓一般采用记名计算法来统计B.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实验,预实验的数据可以减少实验误差C. 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值偏小D. 五点取样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选取种群密度最大的样方作为实验结果15. 图甲为豌豆苗茎节段赤霉素(GA)合成途径末端图(其中GA1有生物活性,其他无活性),图乙为外源添加生长素(IAA)对离体豌豆苗茎节段GA含量影

9、响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与去除顶芽的豌豆苗相比,保留顶芽的茎节段中GA8的含量较低B. 给离体豌豆苗茎节段添加IAA,能促进GA20至GA29的合成C. 若用乙烯处理豌豆苗,茎节段中的GA1含量上升D. 若去除顶芽后,豌豆苗茎节段伸长,侧芽萌发16. 某生物学家在测定100平方千米的野兔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50只做上标记,然后放回到草原中,停留一段时间以后,又捕获60只,其中含标记的5只,则该草原内野兔的种群密度为()A. 500只/平方千米B. 600只/平方千米C. 5只/平方千米D. 6只/平方千米17.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 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

10、演替,冰川、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D.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18.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蜀岗西峰的所有蒲公英茱萸湾的全部生物瘦西湖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凤凰岛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A. B. C. D. 19. 有关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有两条食物链B. 狐与鸡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C. 细菌处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 图中所示成分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20.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11、)A. 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D.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21. 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来自于兔子,来自于鼠,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20g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A. 600g B. 900gC. 1600g D. 5600g22. 如图为碳循环的主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B能实现光能化学能的转化B. 碳元素在BCD中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C. B、E是实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沟通的关键环节D. B、C、D被E食用,E处于第二、第三、第四营养级23. 下列现象不能体现“

12、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A. 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B. 当日照达到一定时长时植物才能够开花C. 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D. 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24. 某生物小组制作了4个封闭的生态瓶,分别放在散射光下和黑暗中。小鱼存活时间最长的生态瓶是( )A. B. C. D. 25. 随着“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落实,专家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未来几年会有一定的增长。下列有关“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对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没有影响B. 有助于改善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C. 会使我国人口出生率显著提高而死亡率不变D. 会使

13、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从衰退型直接转变为增长型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50.0分)26.(10分)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D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是 。(2)B体液经过循环汇入C中,B、C成分的最主要差别是C中 。(3)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 、HPO42-等离子有关。(4)某人因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减少,从而使_(填图中字母)的量增多导致组织水肿。(5)血浆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穿过几层磷脂双分子层?_(

14、6)如果代表0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 (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调节网络。27.(10分)植物的根是合成激素的主要器官,又是植株生长发育的基础。请回答相关问题: (1)当研究水稻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时,发现生长素分布不均也能引起根的背光生长现象,现已测得图中A、B、C、D四处生长素浓度,请在坐标曲线上标出A、B、C、D对应的点。(2)茎的向光性生长现象能否体现生长素的双重性作用?_,试举一生长素作用双重性的实例:_。(3)主要由根尖产生并且与生长素和赤霉素等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干旱会导致植物体内生长素、_等明显减少,脱落酸和_大量增加,从而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促进叶

15、片等器官_过程。(4)有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请绘图表示实验组结果并标注说明。 28.(9分)研究人员对某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调查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得到的曲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型,种群增长率在_段最大,e点种群数量比d点_。曲线中de段变化表明该生态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它的基础是_。(2)若将该草原开垦成农田,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3)图2中,AB段的种群年龄组成类型为_;C点后,该种群死亡率明显增加,可

16、能的原因是_。29.(9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郊游的机会,对当地某一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水稻田中有稗草等杂草和蝗虫等动物。蝗虫、田鼠以水稻、稗草为食,蛙以蝗虫为食,蛇既吃田鼠也吃蛙。 (1)请将该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补充完整。(2) 在该生态系统中所属成分是生产者。蛇在此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 。(3)对田鼠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中被捕捉的动物实际更难再次被捕捉,这会导致调查结果偏_(“大”或“小”或“不变”)。(4)如果你是该研究小组的成员,为了使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水稻,同时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你会向农民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至少

17、提出两条) , 。(5)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30.(12分)请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相对于达尔文的学说而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遗传变异的研究已经由个体水平深入到了_水平。 (2)图中指_的改变,导致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_和_,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3)图中指_,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18、也就是物种形成必须要有_隔离。 (4)指_的多样性。 (5)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是_(多选) A自然选择学说不能科学地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 B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D自然选择学说对环境条件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进行选择,没有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_(多选)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7)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

19、的个体占5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原因_参考答案1-5 CBADD 6-10 CBCBB 11-15 DBBAA 16-20 DBDAD 21-25 BDBBB26. (10分)(1)D (2)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无机盐、蛋白质 HCO3 (4)A (5)5 (2分) (6)呼吸系统、循环系统(2分) 神经-体液-免疫27. (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2分)(2)不能;根的向地生长(或顶端优势)(3)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衰老和脱落(4)(2分)28. (9分)(1)S bc 减少 负反馈调节 (2)次生演替 降低(3)增长型;资源和空间有限(或天敌增多等)(2分)29. (9分)(1)如图所示(2分)(2)水稻、杂草 第三、第四营养级 (3)大(4)用除草剂除去稗草;用性外激素干扰蝗虫的正常交配,控制蝗虫的出生率;种植抗病虫害强的水稻品种等。(2分) (5) C(2分)30. (12分)(1)分子水平 (2)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突变 基因重组。(3)自然选择学说 生殖隔离(4)基因(遗传)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5)BCD (6)ABC(7)70% 发生了进化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