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整治工程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do****y1 文档编号:18032259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滑坡整治工程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滑坡整治工程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滑坡整治工程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滑坡整治工程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坡整治工程设计说明书(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滑坡整治工程设计说明一 滑坡体概况1、自然概况*滑坡为古滑坡,位于长江北岸原*镇、*及*之间的南麓斜坡上。滑坡区是 新城建设规划中县财政局(正建)、县师范附属小学、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建成)以 及数十栋移民住宅楼(建成)所在地,*至奉节及老*城的*大道(正建)在其后 缘通过。由于当地降雨量大,地面排水不畅,大气降水、滑坡区内居民生活污水流入滑坡体 内,加上古滑体上人为活动频繁、单位办公大楼、移民住宅楼的建设,以及各种挡墙基 础的开挖,特别是滑坡前缘的切脚开挖,使座落在古滑坡体上的部分房屋、排水沟、地 面有拉裂变形现象,出现人工因素诱发的局部复活,属局部蠕动变形,目前整个滑坡仍 处于稳定状态。在

2、新城的建设中,双江八组产生了大面积复活体,坡面产生大量张拉裂缝,引起楼 房基础开裂,需要及时治理,如复活体继续发展下去,将引起古滑坡的复活,危及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城镇规划和建设,不论对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稳定都会造成很大的 影响和损失。*滑坡(A 区)位于长江与小江所夹的东侧三角区的河谷斜坡上,该滑坡的西边界 从天宫包垭口东开始,向东至石鞘湾村西侧,东西长约820m.西部前缘切出公路南侧(高 程为201m), 东部前缘在公路北侧的陡崖上(高程为237m), 东侧后缘在谭家梁下的基 岩陡崖下(高程为276m),南北宽100_350m不等,面积约2 x 104m2。滑体厚度2_30m 不等,总

3、体积约110万m3, 为大型堆积顺层滑坡,平面形态略呈圈椅状。受岩性和施工影响,古滑坡上产生了方向、成因、地质环境不同的三个滑体。(1)双江六组滑坡,位于滑坡西部,该滑坡已由新城建设委员会委托长江水利委员 会*工作站,进行了滑坡的勘察。 *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已做了整治处理设计,其方 案是墙背锚索抗滑桩支挡,目前大部分工程已施工完成。勘察期间,未发现已整治过的 边坡及上方山坡有变形的迹象。(2)双江八组复活体,位于古滑坡的中西部,是由人为因素诱发的局部复活,其前 缘至公路北侧,高程206m,后缘在移民楼37号及38号后约10m处,高程约231m, 具 典型的圈椅状地貌,东侧以移民房为界,西侧以正

4、建的武装部西侧为界。复活体东西宽 130m,南北长180m,厚度3_12m不等,复活体体积约15.3万m3 目前在滑坡体上有 二栋已被拉裂的七层楼房和被毁坏的居民平房。(3)附属小学滑坡,位于滑坡东区,西起农行双江营业部、东至财政局迁建区东侧, 东西长约560m,南起兴旺路、北至谭家梁陡崖下,南北长160_350m,滑体厚20_30m 不等,目前财政局、师范附小、油脂公司等单位正在该处进行紧张的迁建工作,滑坡体 处于基本稳定状态。2、工程地质概况*滑坡 (A 区)区内分布的主要地层为第四系松散层和侏罗系中统沉积岩层。(1)第四系松散层本区分布的第四系地层主要是滑坡堆积、坡积和残积的粘性土及碎石

5、类土。粘性土:以粉质粘土为主,分布厚度不均,一般山坡平缓处厚度可达 5_8m, 稍 陡的山坡分布厚度一般不大于1m,褐灰色及土黄色,质地不均一,粘性较好(属泥岩 风化而成),一般均含有粒径大小不等的砂岩碎石、角砾,土石比为7 : 3,可塑软塑, 致密性差。碎石类土:由于山坡物理风化的因素,此地碎石类土多为坡积及滑坡堆积成因的块 石土、碎石土。平面上多分布在滑坡东部及西部双江六组滑坡处,在复活体局部地方也 有分布,其厚度随地形的变化而变化。一般330m不等。块石土、碎石土不稳定,有 时变为一层。其岩性特征为:堆积时代久远的为土黄色,碎石基本呈全风化状态,土石 比为 4: 6。坡积时代较新的为褐红

6、色,碎石及块石呈强风化状态,其间由泥质砂岩和 泥岩风化碎屑充填,土石比一般为3 : 7_2: 8。稍湿至潮湿,致密性差。(2)侏罗系沉积层 滑坡区出露地层是侏罗系中统内陆浅水湖相碎屑沉积层。该地层有三个岩性阶段, 上段以砂岩为主,泥岩次之;中段以泥岩为主夹砂岩;下段则为砂、泥岩不等厚互层, 并以泥岩为主。根据现场调查及钻孔揭示,滑坡区属上段地层,是一套青灰色、灰白色 中厚、厚层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夹厚层紫红色泥质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的 地层。泥岩中普遍含钙质及钙质结核,砂岩具斜交层理和交错层理,在横向上有增厚或 尖灭现象。在颜色上从灰白、青灰、灰绿至褐红再至紫红的渐变规律。该区岩层产状

7、一 般是N723 E/5 10 N,岩层平缓。具体岩性特征:砂岩物理特征:灰白至青灰色、灰绿色,矿物以长石和石英为主,暗色岩屑次之, 钙质胶结,中、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褐红及紫红色泥质砂岩,则以长石为主,岩浆 岩屑和粘土次之,钙、泥质胶结,细、粉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遇水易风化,风 化层厚度一般1_5mo 岩屑以硅质岩为主,岩浆岩及粘土岩次之,副矿物以绿帘石、石 榴籽石、磷灰石为主,钛铁矿、磁铁矿、电气石、锆石次之。泥岩物理特征:紫红色为粉砂质泥岩,粘粒含量为主,粉粒岩屑次之,泥质胶结为 主,往往在胶结物中有水云母、绿泥质及少量石膏。普遍含有钙质结核。棕红色泥岩为 纯粹粘土岩,5_10c

8、m薄层状构造,含有水云母、石膏、高岭土等矿物。风化层厚度3 6mo砂岩力学特征:因砂岩胶结成分的不同,引起颜色不同,其力学特征也有较大差异。 灰白色及青灰色长石、长石石英砂岩回弹系数为24_30,饱和极限抗压強度 R=31.9MPa, 软化系数0.72 ;灰绿色及褐红色泥质砂岩回弹系数为12一20, R c=9.23MPa, 软化系数 0.47 ;且前者耐磨性好,硬度高,是当地的主要建筑材料和当地建筑物的主要持力层。泥岩力学特征:紫红色泥质砂岩,其回弹系数均小于12,遇水、见光晒,易风化。 本地区一般在桩基础中都不用其作为桩基持力层,棕红色泥岩,由于含有大量膨胀性矿 物,易风化,遇水易膨胀崩解

9、。3、水文地质条件滑坡区地下水按其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地层孔隙潜水与基岩裂隙水两种。(1)第四系松散地层孔隙潜水:滑坡区内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残积、坡积的松散 层中。由于滑坡区东部在地形上高于西部,相对而言形成东部贫水、中西部富水的不均 匀分布状态;在滑坡区南北方向上,前缘比后缘略富水。第四系松散地层孔隙潜水来源 有三:一是大气降水,二是基岩裂隙水,三是生活废水。(2)基岩裂隙水:滑体下伏基岩为砂岩和泥岩,砂岩为透水层,泥岩为隔水层,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岩裂隙中,其补给来源有二,一是大气降水,二是第四系松散 层孔隙水。排泄方式一般是沿着下伏泥岩接触面向岩土接触处排至第四系松散层中或沿 着

10、裂隙排向长江。滑坡东部地区水位埋深5.0一27.10m,地下水位线不连续。西部地区水位埋深2.0_ 10.0m不等。复活体地下水的涌水量为:5.47一7.71m3/d,渗透系数为:0.5m/d。根据挖探和钻孔揭示,虽然在基岩面上土体往往比其上部土体含水量高,但在局部 地方仍呈不连续,这与大气降水有很大关系。一但连续下雨基岩面上就会形成连续的水 位线,降低基岩面及其以上土体的抗剪强度,为其滑移变形创造条件。区内地下水呈弱碱性,PH值一般为7.84一8.02,对混凝土无侵蚀性。4、气象该滑坡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雨量集中在5_9月份,且多发暴雨,年平均降水量为1121.2m

11、m,年最大降水量为1752.6mm(1963年)、日最大 降水量为191.5mm(1981年7月17日),连续一次最大降水量为292.1mm(1963年8月 15一23日),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68.8mm,年最大蒸发量为1573.6mm (1999年),多年 平均风速 0.7m/s,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81% 。5、地震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 VI 度。二 滑坡稳定性检算及结论在对勘察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地调查,运用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分析方法和SARMA法,选择XI XI 断面进行了计算模型设计、应力分析、变形分析和 稳定性系数计算;选择IVTV进行了 BISHOP法稳定性计算,并

12、采用传递系数法对变形 体和老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复活体在天然状态下,其稳定系 数为1.05一1.14,处于临界状态,在饱和状态下(雨季),其稳定系数为0.845一0.93, 处于不稳定状态。老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其稳定系数为 1.224一1.88,处于稳定状态, 在饱和状态下(雨季),其稳定系数为 1.02_1.64,局部(双江八组附近)处于临界 状态,东部(附小附近)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这和现场的调查分析的结果基本吻合。根据对勘察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和稳定性检算得出如下结论:(1)在滑坡堆积体自重应力状态下,由于新城区建设的开挖和地下水的作用,引起 边坡堆积体内应力状态的调整,

13、在滑坡体上部形成以水平为主拉应力区,局部地段有垂 直拉应力区,水平拉应力区主要分布于滑坡体上部和滑坡后缘处,其深度平均为4_6m, 由于水平拉应力区的存在,有利于形成平行坡面的张裂面发生,剪切应力集中区主要分 布在坡脚,剪切应力集中,易于形成剪切破坏面。但计算分析表明剪切应力集中区较小, 应力分析表明,本滑坡表现为滑体塑流-后缘拉裂-前缘挤压剪切型发展模式。(2)变形分析表明,由于新城区建设开挖和水的作用,使得滑坡岩体变形场发生较 大调整,在坡面附近形成拉张变形场,无论水平位移还是垂直位移,其量值和变化率急 剧增大,破坏了坡面的稳定性。(3)SARMA法计算分析表明,XI XI 断面A模型在三

14、种排水情况下,目前边坡稳 定性系数均大于 1.5,考虑 30%的安全系数,边坡也处于稳定状态,但是,如果其环境 条件发生变化,如坡脚的开挖,将大大降低其稳定状态;B模型在三种排水情况下,稳 定性系数均小于 1.05,目前已经处于临界状态,应及时采取治理工程。(4)BISHOP法计算分析表明,IVTV断面代表的滑坡体,饱和状态下(雨季),不 论A模型(代表老滑坡体)还是B模型(代表变形体),均处于不稳定状态;天然状态下, A模型表现稳定,接近临界状态,B模型处于临界状态。由此可见,IV-IV断面所代表的 滑坡体是处于不稳定状态,应及时治理。(5)推力传递系数法计算分析表明,复活体在天然状态下接近

15、临界状态,在饱和 状态下处于不稳定状态。老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在饱和状态下(雨 季),局部(双江八组附近)处于临界状态,东部(附小附近)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综上所述,无论是采用SARMA法、BISHOP法还是推力传递系数法计算分析,在天 然状态下,复活体处于临界状态,在饱和状态下(雨季)处于不稳定状态,应及时采取 治理措施。老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饱和状态下(雨季),局部(双 江八组附近)处于临界状态,东部(附小附近)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是,目前该处正 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若施工不当、排水不畅,可能会引起滑坡体的局部失稳。三 设计依据及标准1、设计依据(1)200

16、1年11月23日*市*国土整治开发有限公司关于承担*滑坡(A 区) 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工作的委托书。(2)2001 年 11 月 22 日专家组评审通过的*市*城新址*滑坡治理工程可 行性研究报告及专家审查意见。(3) 2001 年 12 月 8 日*市*城新址*滑坡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评审意见。(4) 2001年12月17日*市*城新址*滑坡(A区)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复审意 见。(5) *市*城新址*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6) *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新县城*滑坡(A 区)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投资 概算的批复(7) 2002年2月24日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市*城新址*滑坡(A 区)治理工程 施

17、工图设计审查意见。(8) GBJ7-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9) GBJ10-8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 GBJ11-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1) TB10025-2001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12) GBJ3-8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2、设计标准(1) 滑坡防治级别:根据有关技术规则规定,本滑坡防治工程级别为 I 级。(2) 防洪标准: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94),采用三峡水库汛后50年一遇, 相应的设计洪水位为175.00m。由于*滑坡前缘高程为205m。故本设计不需考虑三峡 水库库水位影响。(3)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及*市委(1992 年) 82 号文

18、, 滑坡区地震烈度按照 VI 度校核。3、设计原则(1) 针对引起滑坡(或局部复活)的主导因素,寻求合理的整治方法。确保复活体 的稳定,遏制古滑坡的复活。(2) 治理方案应尽量不影响规划区的建设用地,特别不能影响已建单位、学校基础 设施的正常使用与安全。(3) 滑坡治理工程应尽量少占用滑坡体所提供的土地,并应尽量提供较多的建设土 地。(4) 尽可能不破坏滑坡区的自然环境,不干扰和破坏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5)滑坡治理工程设计应与滑坡区城镇建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与滑坡 区的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相结合。(6)滑坡治理工程设计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

19、,使工程达到 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美观适用。(7)大型滑坡治理应以地质灾害系统工程方法作为指导思想,应按照清方、支挡与 排水、监测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来拟订综合治理方案。四 设计参数的确定1、滑坡推力计算中土体基本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 滑坡推力计算所采用的土体物理力学指标是将探井、钻孔取原状土样做室内试验、 工程地质类比法和反算法三种方法所得数据,经精心综合比选而确定。滑体土的重度粉质粘土Y =20KN/m3,Y =22KN/m3;块石土Y =22KN/m3,Y =23KN/m3。天然 饱和 天然 饱和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由于滑动带(面)基本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滑动带土的天然含水量、饱和度

20、均较高, 故滑动带土在天然、饱和状态下的物理力学指标取同一值:滑带土为粉质粘土时C =12KN/m2,=11.358滑带土为粉质粘土且夹有碎、块石土时C =12KN/m2,O = 122、计算工况及其安全系数工作状况为:自重(雨季)+ 建筑荷载。抗滑安全系数Ks=1.25五 治理工程措施根据 2001 年 11 月 22 日专家组评审通过的*市*城新址*滑坡治理工程可 行性研究报告专家审查意见、 2001 年12月 8 日*市*城新址*滑坡治理工程初 步设计评审意见、以及2001年12月17日*市*城新址*滑坡(A区)治理工程初 步设计复审意见,本施工图设计采用截排地表水、疏干引排地下水、清方

21、减载与支挡相 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1 、排水工程根据*滑坡(A 区)稳定性计算及分析及双江八组复活体的形成机理分析,水是滑 坡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滑坡双江八组复活体已经发生地面裂缝、地表下 沉、建筑物开裂变形等明显迹象时,疏排地下水、截排地表水、防止其进入滑坡体、加 大滑体重量,降低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显得优为重要。具体措施如下:(1) 新建五条截水沟:滑坡后缘设II、V号环形M7.5号水泥砂浆砌条石截水沟, 断面尺寸:矩形 1.0m x 1.0m,拦截滑坡体以外地表水,并顺畅排除至滑坡体以外。滑 坡体范围内结合地形、地势及建筑物分布情况,布设I、II、IV号三道M7.5号水泥砂 浆

22、砌条石截水沟,断面尺寸:I、II号为矩形0.6m(高)x 0.6 m (宽),IV号为矩形0.8m(高) x0.6m(宽),均带钢筋混凝土盖板,拦截滑坡体以内地表水,I、II号截水沟将地表 水引排至VI号排水沟内,V号截水沟将地表水引排至兴旺路排水系统。截排滑坡体内地 表水,循最短路径排出滑坡体外。(2) 新建V号排水沟,断面尺寸:矩形 1.0m(高)x1.0 m (宽),并与已建好排水 沟相顺接,使截排之地表水经公路涵洞顺畅排泄。(3) 加固铺砌、疏通区内既有土质排水沟:将双江八组复活体左侧土质排水沟用M7.5 号水泥砂浆砌条石加固铺砌,清除淤泥,并使各条截排水沟联系成一顺畅的整体。(4)

23、滑坡体中部被剪断毁坏的排水沟,采用M7.5号水泥砂浆砌条石重建。(5) I、II、III、IV、V、YI六条截水沟每隔15至20米设伸缩缝一道,缝内全断 面用沥青麻筋塞满。以上地表、地下排水工程应与新城建设规划中的排水系统很好衔接,务使排水工程 完整畅通。2、减载工程双江八组复活体处IIIT 至VI-V剖面之间,根据滑坡推力计算结合建筑物布局 情况,滑体中后部清方减载能有效降低滑坡推力,也有利于滑体范围内将来开发利用。 具体措施为IIITII至V-V剖面间自第一排桩顶向后按1:5坡度清方至复活体后缘; V-V 至VI-VI 剖面自桩顶向后按1:5坡度清方至老滑坡后缘;一、二排抗滑桩间土 体自高

24、程 221 以上全部清除。清方减载面积和范围详见平、剖面图。3 、支挡工程该方案滑坡的支挡均采用抗滑桩。(1)抗滑桩桩位的选择结合*新城规划位置及既有支挡建筑分布情况,我们将滑坡分成两个部分来考虑 桩位布置(西部双江六组已经过治理,目前稳定,故不考虑)。双江八组复活体处于临 界状态,经对IV-IV 剖面检算滑坡推力较大,为了尽快有效阻止复活体后缘37#、38# 楼的基础变形,保证楼房安全,在复活体的中部、紧靠楼房前设一排29根抗滑桩(1# 29#),桩前 221m 高程以上土体清除,桩之间设置钢筋混凝土拱形挡土板,挡土板后设 置 0.3m 厚砂夹卵石反滤层;复活体前缘仍有一定剩余下滑力,故在复

25、活体前缘已建成 挡土墙后方位置,设一排19根抗滑桩(30#48#)。东部县师范附小处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如考虑雨季降雨因素,则有 下滑力存在,经对X-X 剖面检算有下滑力。为确保滑坡稳定此处设一排20根抗滑桩 (49#68#)。此处为已建好的楼房群和正在迁建单位的施工场地,抗滑桩的布设以不影 响既有楼房和正建工程,且符合整体建筑布局规划为原则。2)抗滑桩桩位处的滑坡推力剖面桩号及滑面安全 系数滑坡推力(KN/M)129号桩老滑面1.251425复活体滑面7943048号桩老滑面1.251106复活体滑面917x-x,49一68号桩1.259873)抗滑桩的内力计算及配筋 基本参数C

26、30 混凝土: 弯曲抗压设计强度 f =16.5MPacm轴心抗压设计强度 f =15MPac抗拉设计强度 f =1.5MPat弹性模量 E=30000000KN/MI级螺纹钢筋:受拉设计强度 fy=210MPa受压设计強度f =210MPayII级螺纹钢筋(d25):受拉设计强度 f =290MPay受压设计強度f =290MPayI级螺纹钢筋(d25):受拉设计強度 fy=310MPa 受压设计強度 f =310MPay地基系数 K =240000KN/M3H 抗滑桩嵌固段的内力计算采用 “K” 法,滑坡推力按矩形分布。桩锚固段桩底支 承条件,按照专家审查意见采用固定支承。考虑桩前抗力作用

27、,抗力值应取桩前滑体的 剩余抗滑力与被动土压力两者的小者。抗滑桩材料采用 C30 钢筋混凝土,主筋采用 II 级钢筋,其余采用 I 级钢筋。抗滑桩的设计采用极限状态法。 配筋计算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 (TB10025-2001)及有关规定进行。4、有关建议( 1 )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应首先安排双江八组复活体处。(2) 以后在滑坡体上修建的建筑物,均应配备完善的排除生活污水系统,勿使其直 接流入滑坡体内。(3) 以后在滑坡体上修建的建筑物,基础类型应采用桩基,并应深入到老滑面以下, 将较完整岩石作为持力层;开挖边坡应慎重,并应及时做好挡护工程。六 施工

28、注意事项1 、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基本原则是:首先治理双江八组复活体,然后再治理师范附属小学,具体 步骤如下: 地表排水系统:按设计要求对局部已破坏的排水沟进行加固、修复、疏通和完 善;对VI号排水沟进行清淤、疏通,用M7.5水泥浆砌条石铺砌加固;新建III、IV、V 三条截水沟。 对1#29#抗滑桩后部滑坡体按设计要求清方减载。 施工I#-29#抗滑桩,然后施工30#48#抗滑桩。 清除1#29#至30#48#抗滑桩之间高程221.00以上土体。 预制并安装13#29#抗滑桩之间桩间挡土板,施工1、11号排水沟。 施工 30#48#抗滑桩。 施工师范附属小学处 49#68#抗滑桩。 夯填滑坡体

29、范围内所有裂缝、小哇地、鱼塘,整平坡地;清除处理建筑垃圾; 对清方刷坡范围以及施工场地,进行种草绿化。2、本滑坡治理属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故应特别注意安全生产,施工前应制定详 细、严密的安全生产制度,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安全措施的实施。对滑坡进行不间 断的监控,如有异常变形情况,立即停止施工,人与机具迅速撤离危险区,并采取切实 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3、严格按设计要求布设桩位,施工桩时应隔桩开挖桩井: 施工 1#29#抗滑桩时,先施工 1#、 4#、 7#、 10#、 13#、 16#、 19#、 22#、 25#、 28#, 再施工 2#、 5#、 8#、 11#、 14#、 17#、 20

30、#、 23#、 26#、 29#,最后施工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施工 30#48#抗滑桩时,先施工 30#、 33#、 36#、 39#、 42#、45#、 48#,再施工31#、 34#、 37#、 40#、 43#、 46#,最后施工32#、 35#、 38#、 41#、 44#、 47#。 施工 49#68#抗滑桩时,先施工 49#、 52#、 55#、 58#、 61#、 64#、 67#,再施工 50#、 53#、 56#、 59#、 62#、 65#、 68#,最后施工 51#、 54#、 57#、 60#、 63#、

31、 66#。4、开挖桩井: 1#29#抗滑桩,因桩间有挡土板, 2#28#抗滑桩两侧有侧翼、 1#左侧和 29#右侧 有侧翼,故地面至高程221m之间采用0.3m厚素混凝土护壁,抗滑桩浇注完成,強度达 设计要求时,清除桩前221m高程以上土体,拆除221m高程以上桩护壁;用M7.5水泥 砂浆砌片石铺砌1#29#桩间地面,吊装桩间挡土板,挡土板后塞填0.3m厚砂夹卵石反 滤层。修筑桩前II号截水沟,将地表水弓I排至VI号排水沟。 1#_29#抗滑桩高程221m以下及30#68#抗滑桩护壁,当井壁地层直立性好时应 采用 0.3m 素混凝土护壁;当井壁地层直立性差、呈软塑状时应采用 0.2m 厚钢筋混

32、凝土 护壁;当护壁混凝土达到设计強度要求时,方可拆除模板,进行下一段桩井开挖。桩井 开挖应根据井壁地层自稳情况、可能日生产量、模板高度,确定每循环开挖深度,一般为1.01.5m, 每段桩井挖好后应迅速立模浇注护壁,勿使井壁长时间暴露在外。 1#13#抗滑桩紧挨36#、37#、38#移民楼,此三幢移民楼受滑坡影响已发生不同 程度开裂变形,故在施工抗滑桩时除隔桩开挖外,还应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桩井开挖支 护,桩井中设置横向支撑、缩短每循环开挖深度。 30#48#抗滑桩前部紧挨已建成浆砌条石挡土墙,桩顶高程与挡土墙顶高程一致。 桩井施工时应保护挡土墙不受破坏,墙顶附近严禁行走大型机械,也勿堆放建筑机具

33、、 材料等重物。 桩井施工应配备必要的抽水设备。施工过程应密切注意井壁、 36#、 37#、 38#移 民楼已存在的裂缝变化情况,如有异常情况迅速撤离,确保人身及机具安全。开挖岩石 如需爆破作业时,应严格控制药量及震动爆破波速,采用小药量、多炮眼的松动爆破方 式,以免对护壁和附近居民楼房产生影响。 36#、37#、38#移民楼前I#-13#抗滑桩桩井开挖应严格做好护壁,并设置横向支撑。5、施工应避开雨季,桩井施工首先应做好井口锁口,并应做好地表排水工作,以 防地表水流入桩井和基坑,如雨季施工,孔口应加筑适当高的土围堰。从桩井抽排的地 下水应迅速引排出滑坡体。6、桩孔施工完后,应用清水刷净壁内泥

34、土、岩粉等,并抽干井内积水,方可吊装 钢筋笼。7、抗滑桩、挡土板的截面尺寸、设计高程及钢筋的布设应严格按照设计图施工, 不得轻易改动。桩身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一次灌注完毕,且震捣密实,当桩强度达 到设计强度的 85%时,方可进行下一工序。8、1#29#抗滑桩221高程以上桩前及两侧护壁,吊装拱板前必须予以拆除,为方 便拆除,施工中应注意做好桩身与护壁的隔离层。9、本工程位于*城新址,滑坡体范围内企事业单位及移民住宅楼较密集,故施工 时应精心组织,文明施工,施工场地应有隔离围护设施,并设置明显的标志;清方运土 必须有相应的防尘措施,尽量减少对周围居民和单位工作生活的影响。10、以后在滑坡体范围

35、内修建其他建筑物,如建筑物的修建有可能引起山坡局部开 裂变形、坍塌时,应先进行支挡加固再修建建筑物,以避免引起其它工程隐患。11、施工中如发现地层岩性与设计不符时,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协商解决。12、未尽事宜,按有关规范、规定办理。七施工放线关系1、本滑坡治理工程所采用坐标系是由*新城建委提供的独立系统。平面控制点(1)斩龙垭III N:3424813.004 E:36565128.276平面控制点(2)斩龙垭1-040 N:3424867.819 E:36564764.8172、本滑坡治理工程所采用高程是由*新城建委提供的独立系统。水准基点(1)斩龙垭III256.143水准基点(2)斩龙垭

36、1-040 201.2703、施工放线可利用监测控制点的坐标及高程序号点号 类型N坐标(米)E坐标(米) 高程(米)1IV1甘亠基岩3424681.57936565588.607256.5742IV2混凝土标石3424412.49936565844.508306.5933IV3楼顶3424190.21436565696.294251.5294IV4钢钉3424452.08336565641.996235.6505IV5楼顶3424610.17036565466.706231.417八本图尺寸除注明者外均以米计。*滑坡(A区)治理工程数量表工程项目单位数量附注清方工程清除土方m363745种草m

37、215788排水工程M7.5水泥砂浆砌条石m31877水沟M7.5水泥砂浆抹面m2682厚10mmC20钢筋混凝土m357盖板沥清麻筋m2126伸缩缝挖土(普通土)m3306003m无水I级钢筋p68kg3088盖板配筋C20钢筋混凝土m3135I级钢筋p6- 10kg6428拱板配筋挖十m32688拱板砂夹卵石反滤层m3303回填m31958抗滑桩 及护壁C30钢筋混凝土m37916抗滑桩C20钢筋混凝土m31152护壁C20混凝土m31101护壁II级钢筋卩32(p 36kg710392抗滑桩I级钢筋卩16 p 25kg190998抗滑桩I级钢筋p 10 p 12kg29312护壁挖土(0一3m、普通土)m31731无水挖土(3一6m、普通土)m31740有水挖土(6一9m、普通土)m31576有水挖土(9一 12m、普通土)m3997有水挖土(12m以上、普通土)m3475有水挖石 (6一9m、软石)m3702有水挖石(9一 12m、软石)m3702有水挖石 (12m以上、软石)m31637有水拆除混凝土m3883护壁其他工程拆除浆砌片石m3400拆除猪圈m240拆除房屋(土坯房)m2300拆除简易棚房m245征用鱼塘m2455夯填裂缝m32000临时用地亩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