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信息化概述-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18032095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9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校管理信息化概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学校管理信息化概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学校管理信息化概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学校管理信息化概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管理信息化概述-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校管理信息化概述一、学校信息化发展1 1、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挑战、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挑战(1 1)全球化)全球化(2 2)人才需求)人才需求(3 3)教育需求)教育需求2 2、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1 1)高水平、连续性基础教育)高水平、连续性基础教育(2 2)实施终身教育)实施终身教育(3 3)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多样的教育(4 4)综合性教育)综合性教育(5 5)学校管理的信息化)学校管理的信息化3 3、信息化,发展的新机遇、信息化,发展的新机遇1活动:小组讨论请谈谈本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要求:1、组长积极组织并鼓励每位学员陈述,进行小组归纳。2、每组选一名

2、代表进行汇报 3、讨论时间:5分钟二、我国学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现状1 1在指导思想上,有所认识但观念落后在指导思想上,有所认识但观念落后面子工程电 灌机器灌2 2在基础建设上,进展较快但利用率低在基础建设上,进展较快但利用率低资源库资源库1 1)内容单一,兼容性差)内容单一,兼容性差2 2)内容实用性差)内容实用性差3 3)更新慢)更新慢4 4)缺乏成功资源)缺乏成功资源设施不健全网络传输慢稳定性差3 3在师资建设上,坚持培训但质量堪忧在师资建设上,坚持培训但质量堪忧人才短缺素养不高4 4在技术使用上,能力提高但与教学整合不够在技术使用上,能力提高但与教学整合不够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所谓信

3、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课程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革传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革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评价手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等。段等。教师:教师:2 2小时以上小时以上85%85%,6 6小时以上小时以上50%50%在网上检索各种电子教学资源利用计算机演示文档自己制作课件5 5在区域环节上,均有投入但硬件软件建设不协调、区域在区域环节上,均有投入但硬件软件建设不协调、区域不均匀不均匀 重硬轻软,人才培养不足重硬轻软,人才培养不足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

4、东西部发展不均衡6 6在管理体系上,政府重视但缺乏规范,保障不周在管理体系上,政府重视但缺乏规范,保障不周 缺乏统一规划、盲目建设、软件开发与应用混乱、数据缺乏统一规划、盲目建设、软件开发与应用混乱、数据无法互联共享无法互联共享 网络互通不畅网络互通不畅 信息平台安全问题信息平台安全问题 三、学校管理信息化的方式及策略管理信息化包括:管理信息化包括: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管理信息化学生管理信息化学生管理信息化人事管理信息化人事管理信息化科研管理信息化科研管理信息化后勤管理信息化后勤管理信息化其他管理信息化其他管理信息化发展策略:发展策略:1 1、明确学校信息化内涵、明确学校信息化内涵 “信息和信息

5、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学校管理的各个部信息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学校管理的各个部门的普遍应用与推广门的普遍应用与推广”信息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领域和学校管理2 2、提高管理者的信息素养和关注热情、提高管理者的信息素养和关注热情 校长并不是技术上的专家,但是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校长并不是技术上的专家,但是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明确目标和方向,制定发展方案,提供人力、物力、养。明确目标和方向,制定发展方案,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使得网络环境的打造、教育技术的应用、学财力的支持,使得网络环境的打造、教育技术的应用、学科课程的整合、对管理方式的改革的支持更加积极、科学、科课程的整合、对管

6、理方式的改革的支持更加积极、科学、有效。有效。3 3、做好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做好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设计上超前意识,具有良好扩展性设计上超前意识,具有良好扩展性 以应用为核心,稳步走以应用为核心,稳步走 避免盲目投资避免盲目投资4 4、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信息化齐头并进、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信息化齐头并进5 5、加强软件系统的开发与建设,促进信息化的应用、加强软件系统的开发与建设,促进信息化的应用6 6加强制度建设,做到学校信息化有章可循加强制度建设,做到学校信息化有章可循7 7加强信息化培训,提高使用者的整体素养加强信息化培训,提高使用者的整体素养 改变

7、改变“技术中心模式技术中心模式”,强调,强调“整合模式整合模式”,重点是技术,重点是技术的的“教育应用教育应用”“技术支撑,理念先行技术支撑,理念先行”四、措施构建校园综合信息化平台1 1、校园综合信息化平台、校园综合信息化平台 校园综合信息化平台以校园网和互联网为基础,利用先校园综合信息化平台以校园网和互联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信息化管理。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信息化

8、管理。是在现实校园基础上构建信息化空间,拓展时间和空间是在现实校园基础上构建信息化空间,拓展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提升管理的效率,扩展管理的功能,最终实现教的维度,提升管理的效率,扩展管理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质量的目的。2、校园综合信息化平台的基本功能 校园综合信息化平台包括: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学校校园综合信息化平台包括: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学校信息发布平台、教学应用平台、校园资源中心信息发布平台、教学应用平台、校园资源中心 (1)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学校日常教学、教务工作的管理和各项信息

9、的统计、分析、查询功能。系统管理:包括:系统初始化、查看操作日志、系统设置、授权、权限分配、数据输入输出权限设置。动态信息发布管理:信息类别管理、信息录入、发布审核等。行政办公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文件的传递、通知的查询与反馈、校历的制定与查询。会议管理:登记、查询、纪要。办公事务管理:日程安排、大事记编排、公私通讯录、备忘录、组织机构展示和发布、教师信息展示、人员需求信息(咨询、应聘)、校史资料展示、档案管理等。信息查询:随时随地查询教师和学生的相关资料,教师的课时安排、备课、教研论文以及学生的档案、成绩等。教务管理:教学基本信息:学科设置、课程设置、班级设置、教研组设置、新生分班 教学计划

10、信息:年级工作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活动计划、教务工作计划等的输入与查询 课程表管理:学校总课表、年级总课表、班级课表、教师任课表的编排与维护 考试信息:考场安排、考场名单、座位表打印、成绩输入 成绩统计:学生管理: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学籍管理:中高考管理:学生综合评价管理:德育管理:德育信息登记:德育信息查询:艺术、体育卫生、劳动管理:体卫信息管理:文娱活动管理:劳动技能管理:教科研室管理:课件、素材、论文管理:课题研究管理:总务管理:校产管理:(2)学校信息发布平台:动态信息发布平台:表现为功能强大的网站。应注重学校的个性化需求,有很强扩展性。学校信息发布平台常见的栏目有:学校概况、新闻中心、

11、教师频道、学生频道、家长频道、教学科研、资源交流、政策法规等。家长远程查询系统:(3)教学应用平台多媒体教室:广播教学、语音对讲、学生演示、监控转播、屏幕录制、屏幕回放、网络影院、文件发放、电子教鞭、远程控制、查看学生属性等,为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提供了支持。探究式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评测以及相关的教学素材等编织成教学文件,发布到网络上,提供给学生,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学生自己构建知识意义。网络考试平台:试题资源+智能组卷系统+题库管理系统+网络评测系统未来教育(4)校园资源中心:资源库管理平台:数据开放、兼容性;操作简单、检索方便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您终身学

12、习的大学免费公开课: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http:/)超星学术视频(http:/)网易公开课(http:/)我国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体系3、构建校园综合信息化平台的原则科学规划、应用驱动、量力而行:以学校管理为目标,以服务教育教学为核心,摆脱技术至上的观念,量力而行。重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走共同开发的道路:“外包”安脉科技“学校综合管理平台”五、学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1、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向应用系统建设转移,投资向软件应用转移。2、管理信息数据趋向集中化管理3、管理信息化向统一数据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用户个性化服务发展 “一体化统一信息平台”4、移动应用沟通学校家庭,推动管理信息化发展中国移动动力100六、学校管理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回归“以人为本”,这是可持续发展之本2、校长作为组织者、协调者、实践者、检查者,应持续关注学校信息化发展3、建立长效机制,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合理投入,将信息化工作制度化4、注重信息化人才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