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8029673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建筑学部发起, 并会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 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共 同主办,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的“土建结构工程的安 全性与耐久性”科技论坛,于20XX年11月1718日在清华大学举行。论坛的宗 旨是:分析我国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现状,交流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与应对途径, 并积极提出建议为政府有关部门 制定或修订相关的技术政策或技术标准提供参考依据,以期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 性与耐久性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求,适应我国经济转型

2、后面向市场经济的需求。?会议收到论文报告58篇并印发了文集,有140人参加会议,在第一天的大 会和第二天的分组会上分别有17位和26位专家作了报告,另外还安排了半天时 间进行自由发言和讨论。会议气氛热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不同观点之间也进 行了较为充分的交流。?鉴于这一会议的论坛性质,以下仅就会上提出的一些问题及建议作一归纳, 提交与会专家考虑并审议。?一、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结构安全性是结构防止破坏倒塌的能力,是结构工程最重要的质量指标。结 构工程的安全性主要决定于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水准, 也与结构的正确使用(维护、 检测)有关,而这些又与土建工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条例等)的合 理

3、设置及运用相关联。?1 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对结构工程的设计来说,结构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 性、结构的整体牢固性与结构的耐久性等几个方面。我国建筑物和桥梁等土建结 构的设计规范在这些方面的安全设置水准,总体上要比国外同类规范低得多。?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设置水准?与结构构件安全水准关系最大的二个因素是: 1)规范规定结构需要承受多 大的荷载(荷载标准值),比如同样是办公楼,我国规范自1959年以来均规定楼板承受的活荷载是每平方米 150公斤(现已确定在新的规范里将改回到 200公 斤),而美、英则为240和250公斤;2)规范规定的荷载分项系数与材料强度 分项系数

4、的大小,前者是计算确定荷载对结构构件的作用时,将荷载标准值加以 放大的一个系数,后者是计算确定结构构件固有的承载能力时,将构件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加以缩小的一个系数。这些用量值表示的系数体现了结构构件在给定标 准荷载作用下的安全度,在安全系数设计方法(如我国的公路桥涵结构设计规范) 中称为安全系数,体现了安全储备的需要;而在可靠度设计方法(如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称为分项系数,体现了一定的名义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标。安全 系数或分项系数越大,表明安全度越高。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活荷载与恒 载(如结构自重)的分项系数分别为和,而美国则分别为和,英国和;这样根据我国规范设计办公楼时,所依据的楼层设

5、计荷载(荷载标准值与荷载分项系 数的乘积)值大约只有英美的 52% (考虑人员和设施等活载)和 85% (对结构自 重等恒载),而设计时据以确定构件能够承受荷载的能力(与材料强度分项系数 有关)却要比英美规范高出的 1015%二者都使构件承载力的安全水准下降。 日本与德国的设计规范在某些方面比英美还要保守些。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结构设计多根据发达国家的规范,就如我国解放前和建国初期的结构设计方法参照美国 规范一样。至于中国的香港和台湾,至今仍分别以英国和参考美国规范为依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建筑物的活荷载标准值上,与国外的差别并没有象办 公楼、公寓、宿舍中这样大。不同材料、不同类型的结构在

6、安全设置水准上与国 际间的差距并不相同,比如钢结构的差距可能相对小些。?公路桥梁结构的情况也与房屋建筑结构类似, 除车载标准外,荷载分项安全 系数(我国规范对车载取,比国际著名的美国 AASHTOfi范的约低25%与材料 强度分项安全系数均规定较低。?尽管我国设计规范所设定的安全贮备较低, 但是某些工程的材料用量反而有 高于国外同类工程的,这里的问题主要在于设计墨守陈规, 在结构方案、材料选 用、分析计算、结构构造上缺乏创新。?结构的整体牢固性?除了结构构件要有足够承载能力外, 结构物还要有整体牢固性。结构的整体 牢固性是结构出现某处的局部破坏不至于导致大范围连续破坏倒塌的能力,或者说是结构不

7、应出现与其原因不相称的破坏后果。结构的整体牢固性主要依靠结构 能有良好的延性和必要的冗余度,用来对付地震、爆炸等灾害荷载或因人为差错 导致的灾难后果,可以减轻灾害损失。唐山地震造成的巨大伤亡与当地房屋结构 缺乏整体牢固性有很大关系。20XX年石家庄发生故意破坏的恶性爆炸事件,一 栋住宅楼因土炸药爆炸造成的墙体局部破坏,竟导致整栋楼的连续倒塌,也是房 屋设计牢固性不足的表现。?结构的耐久安全性?我国土建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规范,重点放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强度要 求,而对环境因素作用(如干湿、冻融等大气侵蚀以及工程周围水、土中有害化 学介质侵蚀)下的耐久性要求则相对考虑较少。混凝土结构因钢筋锈蚀或混

8、凝土 腐蚀导致的结构安全事故,其严重程度已远过于因结构构件承载力安全水准设置 偏低所带来的危害,所以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格外重视。我国规范规定的与耐久性 有关的一些要求,如保护钢筋免遭锈蚀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和混凝土的最低 强度等级,都显著低于国外规范。损害结构承载力的安全性只是耐久性不足的后 果之一;提高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设置水准, 在一些情况下也有利于结构的 耐久性与结构使用寿命。?2.调整结构安全设置水准的不同见解?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较低,与我国建国后长期处于短缺经济和 计划体制的历史条件有关。但是,能够对土建结构取用较低的安全水准并基本满 足了当时的生产与生活需求,而且业

9、已历经了较长时间的考验,这是国内土建科 技人员经过巨大努力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但是,由于安全储备较低,抵御意外作 用的能力相对不足。如果适当提高安全设置水准将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频率和 提高工程抗御灾害的能力。国内发生的大量工程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管理上的 腐败和不善以及严重的人为错误所致。现在提出要重新审视结构的安全设置水 准,主要是基于客观形势的变化,是由于我们现在从事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为今后 的现代化奠定基础,要满足今后几十年、上百年内人们生产生活水平发展的需要, 有些土建结构如商品房屋则更要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具备商品属性的需要。国内近几年来已对建筑结构安全度的设置水准组织过几次讨论,在如

10、何调整的问题上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这次科技论坛上同样反映了这些不同的见解:?1 )认为我国现行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是足够的,并已为长期实践所证明, 而国外就没有这种经验。我国取得的这一成功经验决不能轻易丢掉, 在安全度上 不能跟着英美的高标准走;安全度高了是浪费,除个别需调整外,总体上不必变 动。?2)认为我国规范的安全度设置水准尽管不高,但在全面遵守标准规范有关 规定,即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的“三正常”条件下, 据此建成的上 百亿平米的建筑物绝大多数至今仍在安全使用,表明这些规范规定的水准仍然适用;但是理想的“三正常”很难做到, 鉴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耐久性的需要, 下,结构的安全设置

11、水准应适当提高。 展中国家。同时为了缩小与先进国际标准的差距以及 在物质供应条件业已改善的市场经济条件 这种提高只能适度,因为我国目前尚属发?3)认为我国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应该大体与国际水准接近,需要大幅度提 高。这是由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土建工程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出现事故所造成的风险损失后果将愈益严重,而为了提高工程安全程度 所需要的经费投入在整个工程(特别是建筑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重现在已愈来 愈低,材料供应也十分充裕。过去的低安全水准只是适应了以往短缺型计划经济 年代的需要,但决不是没有风险,如果规范的安全水准较高,曾经发生过的有些 安全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而规范

12、的这一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为“三正常”的提 法所掩盖。在建的工程要为将来的现代化社会服务,安全性上一定要有高标准。 低的安全质量标准在参与将来的国际竞争中也难以被承认,即使结构设计的安全设置水准能够提高到与发达国家一样,由于我们的施工质量总体较差,结构的安 全性依然会有差距。?3、结构设计规范的概率可靠度设计方法?自1984年国家建委和国家建设部颁布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以来,我国 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已从80年代末期起抛弃了传统的多安全系数设计方法,从 而统一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可靠度设计方法; 其它的工程部门如公路、铁路、 港口、水利的结构设计规范也正在或计划作这样的转变。我国规范的可靠度设计

13、 方法是参考国际上的相应标准ISO24并经过国内科技人员努力后得以实施的。 将 可靠度设计方法用于结构设计规范,在国际学术界内通常被看成是一种发展趋 势,但在工程内界则存在不同看法。尽管有了 ISO24,国外却鲜有重要或著名的 结构设计规范已直接采用了可靠度设计方法, 至今仍采用多安全系数设计方法或 称荷载抗力系数法。在我国,对于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可靠度设计方法以及企 图将我国各个行业的各种结构设计规范都用可靠度方法统一起来的做法,虽然工程设计界颇有微词,但学术界持赞成和肯定者是主流,不过仍不时有人对可靠度 方法用于设计规范的适用性提出质疑。这次科技论坛上则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对规 范可靠度方法

14、的意见分歧。?对我国规范的可靠度设计方法持肯定意见的专家认为这是重大的科技进步, 可靠度方法对安全度的概率定义要比定值的安全系数更清晰、更科学、更合理, 当然概率可靠度设计方法本身尚有不少缺陷,有待进一步修改完善。持相反意见 的人则认为,结构设计规范所面向的是类型多样的复杂群体,在安全度上需要考虑的不确定性与不确知性非常复杂,并不是“从统计数学观点出发的概率定义” 所能科学描述或处理;规范可靠度方法在我国十多年的实践表明,它并没有给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带来明显实效,反而造成了安全概念上的某些混乱; 对工程技术 人员来说,结构的安全度用可靠指标和虚假的失效概率表达后变得更加不可揣摩 和模糊不清,不如

15、安全系数那样从安全储备出发的度量方法更为直观和便于处理 具体工程的安全问题;现行设计规范中的可靠度方法很不成熟, 存在不少根本缺 陷;他们认为半概率的多安全系数方法更适用于规范,也不排斥可靠度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在综合判断安全系数的合理取值时予以考虑。?二、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与工程的使用寿命相, 是使用期内结构保持正常功能 的能力,这一正常功能包括结构的安全性和结构的适用性,而且更多地体现在适 用性上。?1、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现状?大多数土建结构由混凝土建造。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当前困扰土建基础设 施工程的世界性问题,并非我国所特有,但是至今尚未引起我国政府主

16、管部门和 广大设计与施工部门的足够重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混凝土应是非常耐久的材料。直到70年代末期,发达国家才逐渐发现原先建成的基础设施工程在一些环境下出现过早损坏。美国许多城市的混凝土基础设施工程和港口工程建成后不到二、三十年甚至在更短的时期内就出现劣化;据1998年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的一份材料估计,他们需要有 万亿美元来处理美国国内基础设施工程存在的问题, 仅修理与更换公路桥梁的混 凝土桥面板一项就需800亿美无,而现在联邦政府每年为此的拨款只有5060亿美元。另有资料指出,美国因除冰盐引起钢筋锈蚀需限载通行的公路桥梁已占 这一环境下桥梁的1/4。发达国家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投入了大量

17、科研经费并积 极采取应对措施,如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公路桥梁为对付除冰盐侵蚀及冻融损害,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从 50年代的逐渐增加到4cm 6cm直到80年代后 的7cm而混凝土强度的最低等级也从 50年代的C25增到后来的C40,桥面板混 凝土从不要求外加引气剂、不设防水层到必须引气以及需要设置高级防水胶膜并 引入环氧涂膜钢筋。而我国遭受盐冻侵蚀地区的公路桥梁在耐久性设计方面至今 仍无明确要求,对混凝土保护层和强度的要求仅为与C25,与上面提到的加拿大50年代水准一致。国内按这种标准设计的一座大桥,建成后仅8年,由于盐冻 侵蚀,现已不得不部分拆除重建。?我国建设部于80年代的一项调查表明

18、,国内大多数工业建筑物在使用 25 30年后即需大修,处于严酷环境下的建筑物使用寿命仅1520年。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使用环境相对较好,一般可维持 50年以上,但室外的阳台、雨罩等 露天构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仅有 3040年。桥梁、港工等基础设施工程的耐久性 问题更为严重,由于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过薄且密实性差,许多工程建成后几年就出现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海港码头一般使用十年左右就因混凝土顺筋开裂 和剥落,需要大修。京津地区的城市立交桥由于冬天洒除冰盐及冰冻作用,使用十几年后就出现问题,有的不得不限载、大修或拆除。盐冻也对混凝土路面造成 伤害,东北地区一条高等级公路只经过一个冬天就大面积剥蚀。我国

19、铁路隧道用低强度的C15混凝土作衬砌材料,密实度和抗渗性差,不耐地下水与机车废气侵 蚀,开裂与渗漏严重;对几个路局所辖的隧道进行抽样调查表明,漏水的占%其中1/3渗漏严重,并导致钢轨等配件锈蚀以及电力牵引地段漏电,影响正常运行,而1999年颁布的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仍未能对隧道的耐久性问题采取适当的 对策,如适当提高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和在混凝土中掺入化学纤维等。?耐久性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在于我们许多正在建设的工程仍未吸取国际 和国内的大量惨痛教训,还沿着老路重蹈覆辙。一些北方城市新建成的立交桥和 高速公路桥,仍没有在材料性能和结构构造等方面采取必要的防治冻融和盐害的 综合措施。甚至大型工程如2

20、0XX年投入运行的珠海莲花跨海大桥,其主体结构 在浪溅区仍采用不耐海水干湿交替侵蚀的C30混凝土与34cm厚的保护层厚度。?有专家估计,我国“大干”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高潮还可延续20年,由于忽视耐久性,迎接我们的还会有“大修” 20年的高潮,这个高潮可能不用很久 就将到来,其耗费将倍增于当初这些工程施工建设时的投资。?使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进一步加剧的原因有:?1)由于混凝土的质量检验习惯上以单一的强度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导致水泥工业对水泥强度的不适当追求,使水泥细度增加,早强的矿物成份比例提高, 这些都不利于混凝土的耐久性。我国对水泥质量的检验在强度上只要求不低于规 定的最低许可值,而国外则

21、同时还要求不高于规定的最高值, 如果强度超过了也 被认为不合格,这种要求还有利于水泥产品质量的均匀性。?2)工程施工单位不适当地加快施工进度,尤其是政府行政领导对工程进度 的不适当干预。混凝土的耐久性质量尤其需要有足够的施工养护期加以保证,早产有损生命健康的概念同样适用于混凝土。 国内媒体上大加宣传的所谓几个月就 修成一条大路、建成一座大桥、或盖成一幢高楼的工程以及抢工献礼工程,很可 能就是今后注定要花掉更多资金进行大修的短命工程。提前完成合同规定施工期 的在国外要被罚款,因为意味着工程质量有遭到损害的可能。?3)环境的不断恶化,如废气、酸雨,我国的酸雨面积已超过国土的30%。?当前迫切需要进

22、行的工作是尽快编制桥梁、隧道、港工等基础设施工程耐久 性设计的技术条例,修订补充现行规范中对结构耐久性的要求。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各种基础设施工程的设计工作寿命,在重要工程的设计文件中必须有使用寿命 的要求和论证。当前在建的众多工程在耐久性上之所以仍然沿着重蹈覆辙的道路 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人员在耐久性上没有可资遵循的新依 据。更为严重的是现行规范中的有些条文, 本身就对耐久性有害。为了提高混凝 土耐久性,在混凝土中合理使用粉煤灰、矿渣等矿物掺合料是重要的技术手段, 国外有的规范甚至规定在桥梁等混凝土结构中必须加入粉煤灰等掺合料,而我国的铁路混凝土桥隧施工规范仍在明文禁止使用。此

23、外,工程技术界还存在长期形成的一些过时的看法,对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能造成阻力。例如,顾虑会影响混 凝土强度而不愿使用引气剂,而引气本应作为改善混凝土耐久性和工作性的常规 手段;又如,希望加大水泥用量来保证混凝土强度, 而尽可能低的水泥用量本应 是提高混凝土抗裂和耐久性能的重要途径。?在修订规范的耐久性要求上,交通部于 20XX年颁布的港工混凝土结构防腐 蚀技术规范已为其它土建工程行业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我们一方面要参照国内外已有的资料和经验,尽快编写出相应的设计施工技术文件以应急需,另一方面则要安排系统的研究项目,加大耐久性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混凝土结构的耐久 性是当前国际上结构工程学科最为重

24、要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而我国在这一方面相当落后。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离不开原材料和环境等特定条件,需要考虑本国的特点,是不能完全依赖国外研究成果的。?重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生产混凝土所需的水泥、 砂、石等原材料均需大量消耗国土资源并破坏植被与河床,水泥生产排放的二氧 化碳已占人类活动排放总量的 1/51/6,而我国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已居世界第 二。我国现在每年生产5亿多吨水泥,与之相伴的是年耗 20多亿方的砂石,长 此以往实难以为继。延长结构使用寿命意味着节约材料, 而耐久的混凝土一般又 应是水泥用量较低和矿物掺合料(工业废料)用量较高的混凝土,所以耐久的混凝 土正适应环境保

25、护的需要。国际上对桥梁、隧道等土木工程的设计工作寿命多为 100年,有的如英国为120年。考虑到耐久性不足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资源 浪费,国际上近年来有要求将这些工程的最低工作寿命进一步延长的趋势,如提出城市环境中的桥梁至少应有150年。?2 土建结构工程使用阶段的正常检测与维护?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的概念,与使用阶段的检测、维护和修理不能分割, 对处于露天和恶劣环境下的基础设施工程来说尤其如此。为了保证结构安全性和 耐久性,一些工程在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 应该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我国有结 构工程的设计规范与施工规范,但没有如何使用的规范。有些工程倒塌事故,例 如最近四川宜宾的南门大桥发生桥

26、面坍落事故, 就是因为桥面结构与主拱之间的 吊杆在连接处发生锈蚀,如果有定期的检测要求,这样的事故很有可能避免。有 些国家对于结构的损坏可能导致公众安全的建筑物与桥、隧等公共工程,强制规定必须定期检测;即使是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和外墙面砖等建筑部件,因其坠落后容易伤及公众,也有强制定期检测的要求。我国由于施工管理水平和事故操作人 员的素质相对较差,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制度不够健全, 规范对结构安全与耐久 性的设置水准又相对较低,已建的工程中往往存在较多隐患,所以更有必要从法 制上确定土建工程的正常使用和定期检测的要求。对于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质 量,虽然政府已作出了设计与施工的责任单位和个人需对其“终

27、身负责”的规 定,但是这种要求执行起来缺乏可操作性。要将结构安全质量事故减少到最低程 度,还应以预防为主,通过例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现在国内有大量土建工程因步入老化期需要诊治, 也有大量已建的违章工程 需要评估,更有许多工程发生病害需要诊断和加固,各地已涌现了不少从事土建 工程诊断、治理与加固的队伍,并有蓬勃发展成为一种新兴行业的趋势。出现问题和病害以后再来治理固然重要, 但是我们应该更加强调预防。对于在役土建工 程的检测和评估,要建立相应的法规和标准,要有从业人员的注册和从业机构的 资质认证制度,在管理体制上予以规范。?从国家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资和对工程设计的要求来看,需要有工程整个使用期

28、限即全寿命费用支出的论证。只注意工程项目建设的一次投资支出, 很少考 虑工程建成后需要正常维护与修理的长期费用,不但可能损害工程使用寿命和正 常使用功能,而且经济上算总账会很不合算。在发达国家,由于新建工程少,用 于维修的费用往往更为主要,英国1978年的土建维修费上升到1965年的倍,1980 年的维修费占当年土建费用总支出的 2/3。我国虽是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大兴土 木,可是过去建成的大量工程已经或过早老化。国内40%公路桥梁的桥龄已大于25年,加上进入90年代以后交通量猛增,超载严重,以往的设计标准又低, 路、桥的维修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养护维修费用得不到保证,造成工程安全隐患 并在以后需

29、要支出更多的大修费用。在土建工程的投资上,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 已建工程维修的费用。?为加速路桥等公共工程建设,国家现在鼓励投资公司出资并给以一定期限如30年的经营收入作为补偿。如果对重要土建工程有必须进行定期检测与评估的 法规,就能保证这些工程在一定期限后归还国家管理和经营时的良好功能,对于设计工作寿命为100年的桥梁,至少还可正常使用70年,而不至于30年到期后国家接收的已是一个破旧的工程。?三、技术规范的作用与管理?这次科技论坛对于土建结构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作用与管理也进行了讨论 并提出了一些看法。?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们往往视技术规范为法,将规范的具 体规定和要求等同于法

30、律条文来对待。 技术规范或规程,与各种技术条例、技术 要求、工法、指南等技术文件一样都是技术标准,本身不具有法律作用,只当工 程各方(业主、设计、施工)认同作为设计与施工的依据并在契约的基础上,才 能作为法律仲裁的依据。将技术问题法制化并强制执行,不利于技术进步和创造 性的发挥,反而容易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当然,政府部门从国家和公众的整体 利益出发,需要在安全、环保等重大原则上对土建工程的设计施工提出必须满足 的最低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法规,但法规一般并不需要提供如何达到这些要求的具 体技术途径和方法,后者是技术标准的任务。政府也可以原则认可或批准某些重 要的技术规范或其中某些内容使用。? 土建工

31、程有着强烈的个性,需要工程技术人员针对具体特点去解决设计与施 工问题。所以规范作为技术标准宜强调其指导性而不是强制性。如果规范条文看 作为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条文,就有可能束缚设计施工人员的主动创造性并阻碍新 技术的应用。我国土建工程在结构设计上与国外相比的最大差距就在于方案与 技术上的创新,这与以往过分强调规范的法律地位从而形成所谓“结构设计就是 规范加计算”的倾向不无关联。我国的技术规范在编写风格上也有模仿法律的倾 向,极少提及使用者需要注意规范可能存在的某些不足之处或允许并鼓励使用者 在某些问题上可以另辟蹊径。如果在设计施工中要取代规范中已经落后过时甚至 有害的技术规定,则无异于违法行为。相

32、反,只要墨守规范,即使出了事故,就 可不负法律责任。这样就在客观上降低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要求与职责 要求,不利于提高我国建筑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参与今后的国际竞争。为了消除这些负面影响并杜绝钻规范条文的空子进行偷工减料,应有必要建立这样的共识并作出规定,即遵守了规范条文并不意味着就可免除法律责任。国外有些规范就是这样规定的。?企图不断加强技术规范的强制性来解决屡禁不止的工程事故,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现在,有关主管部门将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的部分条文抽出来,明确列为强制性条文,同时规定各个设计单位完成的设计, 须通过有关部门或其授 权委任的其他企事业设计单位的审查,而审查的主要内容就在

33、于对照规范强制性 条文的要求,其任务已类似于执法;这种做法是否明智似可商榷。我国土建工程 事故频繁的原因,主要在于管理不善,特别是管理环节上的腐败;其次是施工操 作人员素质低,又难以短期解决;过分强调规范的地位与作用,未能建立与规范 配套的完整标准体系,比如缺乏指南、工法等更为详尽具体的技术文件, 可以用 来指导和规范设计与施工的各个具体环节, 也有一定的关系。从设计角度看,出 现事故主要不是由于没有按照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规定,而是方案性的错误或忽略 主要的设计条件;也有一些工程则因过去的设计标准过低, 耐久性不足,在使用 过程中又缺乏应有的例行检测而导致失效。其实,要做到设计规范强制条文的要

34、求最为容易,为此请专业人士审查似无必要。重要的工程设计应规定请专业单位 全面审核,其要点也应在结构方案、构造方法与计算分析的原则上。从结构设计 的国家规范中抽出的强制性条文不免支离破碎, 个别条文的规定也不一定适合某 些地区和某些工程的具体特点,反而造成麻烦。?我国幅员广阔,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技术力量悬殊,环境条件各异,客 观上要求规范能给设计人员更多灵活性, 少一些强制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规范 的指导下,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去解决问题。总之,在规范标准上,要摆 脱计划经济年代遗留下来的过分强求统一、较少考虑个性和缺乏实事求是灵活性 的倾向。要提倡和鼓励各省市编制地方性规范,在工程的安

35、全性和耐久性标准上, 可有不同的设置水准。比如上海、北京、广州这些大城市应该高些,在抗震防灾 要求上,更应区别对待。全国性的规范订得愈详细,其适用性可能变得愈差,造成的混乱也可能愈多;特别象岩土工程那样的规范更是如此。?技术标准中的强制性越多,也意味着政府有关部门在具体技术问题上需要承 担的责任越重,而这些本来不该是政府部门的职责。规范中的要求是最低要求, 在安全设置水准上,政府需要干预的也应是保证公众安全的最低要求。对于土建结构的抗震设计,政府有关部门至今仍规定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提高抗震的 设防标准(建抗586号文件)。事实上,如将商品房的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抗 震能力可提高约1倍,而

36、增加的房屋造价相当有限,在众多城市中可能仅及居民 用于室内装修费用的几分之一。政府的这一规定无异于限制居民只能购置抗震安 全质量标准最低的房屋,如果发生地震造成损害,有关部门如何解释??规范等技术标准的管理体制亟待改善。 建国以来,由政府部门负责统管并指 定有关企事业单位分别承担每本规范编写和修订工作的做法已越来越不能适应 当前的形势,有些在经费和人力上得不到保证,平时基本上没有专门人员去搜集 了解规范使用中的问题并及时修改补充规范条文;面对新的结构型式、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艺,规范的过时条文不但成为推广新技术的阻力, 而且有被误用或盲目 套用而造成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发达国家有关土建结构工程的规

37、范及与之配套的各类技术标准多由行业协 会或专业学会编制及管理,规范的翻新周期短,不象我们要长达10年以上。我国的学会与协会重复设置,分工不明,并且至今还依附于某一政府部门, 基本上 只起到政府职能部门非官方代言人的作用,距离独立和富有活力的健全机构还差 的很远,如何发挥这些机构在技术标准编写和管理中的作用也是值得探讨的一个 问题。建议随着改革的深入,整顿合并有关的学会、协会,加强其职能,并逐渐 成为技术标准编制管理的主体。?四、准备提交政府有关部门考虑的建议?为了改善我国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这次论坛中提出了以下建议 供政府有关部门考虑,:?1、桥梁、隧道、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工程的

3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已是当前 亟待采取措施应对的重大问题。否则,一些工程的正常使用功能和安全性将得不 到有效保证,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会蒙受巨大损失, 并将给生产和公众 生活带来长期困扰。?建议国家建设部、交通部、铁道部主管土建工程设计标准的部门, 能对工程 的耐久性要求作重点审查,明确土建工程的设计应有最低使用寿命的要求, 重要 工程的设计文件中应有正常使用寿命和耐久性设计的独立章节与论证;?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对混凝土工程耐久性的 基础理论研究给予重点支持;?建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在近期内编订有关法规标准给以立项资助;?建议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建筑学部在其咨

39、询研究项目中,联络国内有关专 家,促进土建结构耐久性设计指导性技术条例的编制。?2、土建工程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应有定期的检测和正常的维护修理加以保 证。对于重要土建工程,我国尚无必须进行安全检测的法规。 在基础设施工程的 投资上有重新建、轻维修的倾向,不利于工程寿命和投资效益。?建议对桥、隧等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建筑物, 在其使用期内实施强制性 的定期安全检测。为此,需要制定法规,编制相应的技术标准;对于土建结构工 程的检测与评估,需要建立从业人员的注册制度和从业机构的资质认证与监管体 制。凡属已建工程的安全诊断也可一并归入这一行业。?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桥、隧、道路等土建基础设施工程投资上

40、,根据需要,加 大工程维修费的比例。?3、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与管理体制,发挥学会、协会在技术标准编制、修订和 管理中的作用;逐步淡化技术规范条文的强制性质; 鼓励编制地方性规范(标准) 和标准,适应不同地区在环境地质和经济、 技术水平上的差异,并鼓励科技创新 和技术进步。?4、合理设置土建结构设计的安全水准,必须考虑工程失效的风险后果、社会 的财富与资源供给、乃至公众的意向等多种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 有必要重新审视现行土建结构工程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建议主管部门组织论证。桥梁等交通土建结构的风险后果较大,且由于车流、车载、车速的快速发 展,在设计荷载标准值和承载力安全度的设置水准上似乎应比一般的建筑结构有 更高的安全贮备。在建筑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上,建议进一步收集不同意见,包 括商品房消费者的意向。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在建筑物安全性和 耐久性的要求上是否需要区别对待也值得探讨。5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采用可靠度设计方法的经验及问题值得总结。 可靠度方法用于不同类型结构的先决条 件和难度不一,不必强求一律。建议有关部门在推广可靠度方法于各类设计规范 时,广泛征集各种看法,实事求是,稳慎对待,不宜急于求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