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分析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8021549 上传时间:2020-12-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0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分析 2018/06/12 目的分析诱发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总结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治疗方案,分析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患者中涉及18种疾病,其中消化系统疾病12种,非消化系统疾病6种。消化系统疾病中,以慢性胃炎(20.83%)、急性胃肠炎(18.33%)及反流性食管炎(17.5%)为常见病因,且均为胃肠道疾病。非消化系统疾病中,以颅内病变(5%)最为常见。120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显效59.17%,有效29.17%,总有效率88.34%,治疗效果较为理

2、想。结论诱发恶心呕吐的病因病机往往涉及多个系统,应结合患者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等做好病因筛选,以便对症治疗促进疾病转归。恶心、呕吐是消化道疾病常见病理现象,可独立出现或伴随发生,从临床实践看,引发该症状的原因与多种疾病及病理生理机制有关联,部分患者情况复杂难以有效辨析,一旦误诊、漏诊不能及时控制病情,有可能会造成患者代谢紊乱诱发其他并发症,给患者生理、心理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现以我科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伴有恶心和(或)呕吐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原因、总结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治疗方案,旨在提高临床诊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研究对象无病情危重

3、、预期生存周期1个月或需转入重症监护等禁忌证患者。男61例,女59例;年龄15岁74岁,平均年龄为(46.83.5)岁;病程2d10d不等,平均(4.21.7)d。患者均以上腹部不适症状为主诉,27例表现为干呕,93例表现为恶心并呕吐。1.2方法患者入院后均详细询问病史,结合患者症状及体征等具体临床表现,在血、尿、便等常规检查基础上选择性给予胃镜、肠镜、CT、X线、内镜、B超等影像学检查,明确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病因,对各病因进行分类统计,针对不同病因给予对症治疗。以治疗前后患者恶心、呕吐、发热、头晕等病情变化程度作为观察指标判断治疗效果,症状显著减轻为显效,有所减轻为有效,未减轻甚至病情加

4、重为无效。2结果120例患者涉及的疾病共18种,其中消化系统疾病12种,非消化系统疾病6种。由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恶心呕吐为106例,占88.33%;余14例为非消化系统疾病所致,占11.67%。具体病因构成、性别分布及年龄分布见表1、表2。患者明确病因后经对症治疗,显效71例,占59.17%,有效35例,占29.17%,无效14例,占11.66%,总有效率88.34%。3讨论恶心呕吐在消化内科的发生频率极高,由于临床常见故以往并未引起临床医生的普遍重视,加之该病理现象一般为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本身不具备特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临床医生的判断,因此误诊、漏诊情况时有发生,给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带

5、来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临床资料的丰富这方面的报道越来越多,从众多研究结果看,诱发恶心呕吐的病因病机往往涉及多个系统而并非局限于消化系统疾病,本研究中涉及病种18种,消化系统疾病占比88.33%,非消化系统疾病占比11.67%,也证实了这一论点。提示我们在诊疗中面对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除考虑本科专属消化系统疾病外,还要结合患者既往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等扩大疾病谱范围,本研究中颅内病变患者占比5%(6/120),何川1、谢忠学2等的资料中颅内病变患者占比分别为10%及6.25%,提示神经系统疾病亦是患者恶心呕吐的常见诱因。因此在临床中对于诱发恶心呕吐的多种病因病机要做好筛选工作,以便对症治疗。

6、从本次研究可见,诱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因素多样,且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亦各不相同,一般而言绝大多数患者往往症状较轻能自行痊愈,不会造成不良后果;但部分患者情况复杂,长时间内反复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原因可能与器质性病变有关,如胰腺炎、胆结石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即为此因。若不能明确病因而将这些疾病的伴随症状作为普通临床症状处理,有可能会造成病情持续恶化,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尤为重要。本组患者涉及的消化系统疾病中以慢性胃炎(20.83%)、急性胃肠炎(18.33%)及反流性食管炎(17.5%)这三种胃肠道疾病为常见病因,且除以上三种病种外肠梗阻、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消化性溃疡等也均属

7、于胃肠道疾病,该结果与陈超3等所得结果大致相同,提示胃肠道疾病是导致恶心呕吐的主要因素。此外,从本次调查所得看,性别、年龄等因素也能辅助准确快速地诊断恶心呕吐的病因。本研究中消化系统疾病男、女占比相对均衡(男52.83%、女47.17%),但在肠梗阻、腹腔器官恶性肿瘤、消化性溃疡及胆结石等具体病因中男性占比明显较高,其中5例消化性溃疡及4例胆结石均为男性,而女性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占比最大的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胰腺炎,其中4例胰腺炎均为女性患者;而在非消化系统疾病中颈椎病、妊娠等均为女性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癔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为男性患者,提示性别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临床医生鉴别、诊断。年龄方

8、面,从最常见的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反流性食管炎三大病因的年龄分布看,15岁40岁阶段发病率较低且均衡,40岁60岁阶段发病率呈升高趋势,60岁74岁阶段上升明显,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随年龄上升消化功能下降,提示对于该年龄段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应注意消化系统方面的病因诊断。明确病因对症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的有效保障。本研究120例患者在结合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等基础上确诊后,针对胃肠道疾病,肝脏、胰腺等内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不同系统疾病,给予对症治疗。如,对于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反流性食管炎等常见胃肠道疾病,重点做好抗炎、补液、适当补充维生素等对症措施,此外

9、对于胃肠道痉挛或胃肠动力障碍等不同病因患者,给予东莨菪碱、莫沙必利等针对性治疗;对于胰腺、肝脏等内科疾病重点做好原发疾病的治疗,包括消除炎症、胃肠减压、降低胰酶及胰液分泌,保肝治疗以及解除胆管梗阻等各种针对性措施4;其他颅内病变、颈椎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患者也结合临床实践做好对症治疗。经以上措施,12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88.34%,较为理想,说明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具有积极临床意义。同时我们还应继续加强研究,做好相关方面的总结,以促进临床上对可导致恶心、呕吐相关疾病的诊疗能力,确保所有患者均能得到对症治疗,促进疾病转归。参考文献1何川,何芳.消化内科住院患者128例恶心呕吐的病因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24):49-50.2谢忠学.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分析及治疗J.中国卫生产业,2014,24(6):137-138.3陈超,郑梅.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分析J.人人健康,2016,16(1):2、50.4罗曼,罗和生.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2016,37(3):502-50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