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英雄形象——《木兰诗》教学案例_刘雅娟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18006050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的英雄形象——《木兰诗》教学案例_刘雅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的英雄形象——《木兰诗》教学案例_刘雅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的英雄形象——《木兰诗》教学案例_刘雅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的英雄形象——《木兰诗》教学案例_刘雅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的英雄形象——《木兰诗》教学案例_刘雅娟(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非典型”的英雄形象 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课题】木兰诗【教学背景】文学形象的分析应重视并回归文本,充分重视作者的主观意图,挖掘艺术形象本身的魅力,反复诵读是回归文本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课堂上尽力引导学生关注、研读并欣赏文本。在研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较先进的网络手段,进行搜集、分类、思考并进行整合。这样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教材分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并整合了以下内容:1、 背景资料搜集木兰诗:百度百科乐府诗集:百度百科2、 人物形象分析花木兰形象:百度百科巾帼英雄:百度百科3、艺术特色探究复沓手法:百度百科互文手法:百度百科铺陈手法:百度百科教师进行搜集整理过程中,也

2、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准备,让他们自行研读文本,从背景、人物、艺术特色等方面入手,借助网络及搜索引擎深入挖掘文本。【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及适当复述故事,感知木兰形象;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作用,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3、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木兰形象;1、 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作用。【教学方法】1、 资料助读法搜索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文本(木兰诗及乐府诗集)2、 重点研读法确定教学重点,整合相关资料(木兰形象分析)3、 兴趣引导法根据需要选择,视频辅助教学

3、(截取美国迪斯尼影片花木兰片段)百度视频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 看“木兰”新课开始前,我们先看段视频吧。这是美国迪斯尼影片花木兰中的一个小片段,电影中的木兰形象是根据我们的乐府民歌木兰诗改编的,美国花木兰是不守礼法的花木兰,是经常闹出笑话的花木兰。那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木兰”形象吧!首先,我们先来看下这个小故事的出处。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根据木兰从军的民间传说改编的。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我们这篇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壁”,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对璀璨的明珠。二、 读“木兰”1、方法指导(PPT展示):(1)字词(学生齐读,指导记录)(

4、1分钟)(2)节奏(教师范读,学生体会)(1分钟)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基础上体会情感,主要注意读音、节奏、重读、情感)3、学生部分段落或语句组内比读(结合注释与理解,解释朗读处理的原因自我推荐、小组推荐各2组)4、师点评:同学们通过朗读,应该已经对木兰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读出了自己的感悟,我们现在就了解到的情况聊一聊吧。三、 谈“木兰”(PPT展示)这首诗叙述了木兰从军的哪些经历?(要求:每部分限用两个四字词语)师:请各组派代表上黑板书写下你们讨论的结果。代父从军,踏上征程(1-3)奔赴前线,十年征战(4)还朝辞官,亲人团聚(5-6)比喻赞美,讴歌英雄(7)师小结:这真是一首故

5、事性强,布局严谨的民歌。其中塑造的木兰形象,一千多年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她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四、 析“木兰” 师:有人说一个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不在于它描写了什么,而在于它怎样描写。那么,请结合文本去分析“木兰和一般英雄有什么不同之处”。师:你心目中的英雄,请列举。生:英雄大多是男的,可是木兰是个女的。师:的确,在我们的印象中,英雄多是岳飞、武松这样的硬汉形象。汉语里的“英雄”概念本来是指男性,“英”是花朵,杰出的意思,像花朵一样杰出的人物,“雄”说明是男性。原来这个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重构了一种“英雄”的概念,这是非常独特的,和我们心目中的概念是不一样的。生:“愿为市鞍马,从

6、此替爷征。”她毅然从军没有特别的痛苦和不幸的感觉。师:是呀,木兰诗的一个鲜明特点恰恰在于她没有把从军当作自己的痛苦和不幸,不论在战争生活中还是在和平生活中,她都表现着蓬勃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活热情。如果说岳飞在满江红词中所抒发的雄心壮志是一种崇高的英雄行为,那木兰的充军则是自然的生活选择,亲切而不崇高,朴素而不豪迈。对于木兰,我们自始至终像注视着自己的一个姐妹或女儿一样注视着她的一切,使她始终不以一个崇高英雄的面目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生:“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木兰好像就像是邻家的女孩,不像是个给我们带来崇高感的大英雄。师:木兰给我们的感觉是这样的亲切,一点也没有英雄的

7、距离感。全诗一开始,就描画了一幅极平凡、朴素而又亲切、温馨的生活场面。作者将读者直接置于一个木兰邻里或者乡亲的地位上,仿佛你从她的门前走过,首先听到了“唧唧”的织布声,一个开着的屋门里,木兰正在当门放着的一架织布机上坐着织布。这样的生活场面,使人感到格外亲切和温暖。使木兰从这样一个生活场景中独立出来的不是她的花容月貌,也不是她的飒爽英姿,而是她的叹息声。“不闻机杼声”不是没有机杼声,而是她的叹息声唤起了我们内心的感应,我们感到的是对木兰的疼爱和关切,想知道她为什么叹息,为什么发愁;想安慰她、体贴她,甚至实际地去帮助她。生:“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在为奔赴战场做准备的

8、时候,虽然忙碌好像也不是很痛苦而犹豫。师:木兰是一个思想爽然的女子,她的“叹息”是在没有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之前的一种心情表现,不是她做出决定后的痛苦心情的表现。正是因为如此,一旦她做出了决定,便立即投入到忙碌的准备工作中去,心情也变得爽快了。生:“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爷娘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里好像重点也不是奔赴沙场英勇杀敌的场面,这和一般的英雄描写也不太一样。师:这里既是对“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过程描写,又是一个复调音乐,在这种描述里,透露着对木兰的雄健和飒爽,它使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飞

9、马疾驰的女战士的形象。但作者却将这统一过程拆分了一下,使它的速度和节奏变得相对缓慢和柔和了。让我们在外部的刚健中透视到内部的柔情。正是这两种因素的交织,使这一过程的描写没有给木兰从军罩上惊世骇俗的英雄色彩,也不会让人感到木兰只是一个柔情蜜意的闺阁女子。生:“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里木兰战功显赫没有像一般英雄一样封妻荫子、建功立业。师:从这里,我们知道木兰在战斗中确实是立了累累战功的,但显而易见,在这里它起的作用不是让我们感到她的崇高与伟大,而是为了体验她的心灵的朴素和自然。她的累累战功使她

10、有可能获得高官厚禄,但她不需要这些,重返故里是她的真正心愿。“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里句式的变化,实际上把木兰的内心情绪有效地传达了出来。它能使我们感到,高官厚禄根本没有给木兰的思想造成任何芥蒂,还乡是她的心流所注,畅然无阻。生:“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里什么赏赐都没要的木兰归家后为何如此描绘得如此轻松而喜悦呢?师:作者没有宣扬木兰还乡时的庄严,更没有衣锦还乡时的荣耀,她仍是我们的一个亲人。“亲切”则是所有这些感受的总特点。木兰这时的表现恰恰也

11、证明了她并不以英雄感受自己,并没有想到别人应当对她表现出异于原来的态度。她所乐意的便是周围人对她的这种亲人的态度。生:“出门看火伴安能辨我是雄雌?”为什么不比做其他更像英雄的动物呢?师:人们往往只注意这个比喻的实际意义,而不注意它的情味特征。作者没有用骏马、苍鹰这类雄健的动物作比,而用了雄兔和雌兔,分明是把木兰只当作一个活泼可爱的年轻女性对待的。在作者的心目中,木兰主要不是个像骏马、苍鹰一类的雄健有力的英雄人物。师:老师还有几个小问题想和大家探讨一下。1、这样详略得当吗?师: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创作感兴呢?显而易见,不是木兰的英雄气概,不是战争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更不是田园牧歌式的和

12、平生活的情趣,而是木兰对人生的态度和她独特的精神面貌,是木兰那蓬勃而又自然的生命力的表现。从这个角度来看作者对战争场面的惜墨如金对木兰富有个性的女孩形象浓墨重彩就比较容易理解了。2、这些句子啰嗦吗?(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介绍“复沓”手法(学生齐读)范例江南(由东南西北引出四句排比,文中是不是也出现了“东南西北”?)学生再读,体会。3、 这些句子矛盾吗?(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马具这样买法不是有点折腾

13、吗?)(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开了东边的门,坐到西边的床上去?) 师:这是一种互文手法的运用,我们在以前的文章里也有涉及,比如?生:曹操观沧海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也是这样的用法。师:对呀,这篇诗歌里还有没有呢?生: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师:第(1)句中,将准备工作分割成了一次次的连续性行为,这种表现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是:使人直感到木兰的准备工作是紧张忙碌的,但又是条理井然的。这同时也是木兰从军的一种态度:既无急于出征的焦急,也无不愿出征的倦怠。在这时,作者与读者都是以平静而又欣悦的心情注视着木兰的行为的,这里的叙述方式不会使你觉得木兰非常高大,也不会使你觉得

14、她庸俗而又怯弱,一个果敏、爽利、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在人们面前生气蓬勃地活动着,从事着出征的准备工作。第(2)句中,木兰回到家里,也像鱼儿得水,东屋坐坐,西屋看看,赶快卸下男装,换上旧衣裳,着上女装。他们内心的喜悦体现在他们外部的动作中。4、 这个比喻恰当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师:人们往往只注意这个比喻的实际意义,而不注意它的情味特征。作者没有用骏马、苍鹰这类雄健的动物作比,而用了雄兔和雌兔,分明是把木兰只当作一个活泼可爱的年轻女性对待的。在作者的心目中,木兰主要不是个像骏马、苍鹰一类的雄健有力的英雄人物。这四句还告诉我们:男女在直接可感的外部形态方面本来

15、有明显区别,可是这种区别不重要,通过化装消除了以后,女性完全可以承担起男性对于家和国的重担。也许女性的自豪太重要了,因而经受住了近千年的历史考验。直到今天,“扑朔迷离”不但在书面上,而且在口头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五、 现“木兰” 师:这就是具有千古人格魅力的艺术形象木兰,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来描绘,来再现吧!(PPT展示)每人可通过小诗或表演形式,再现你心目中木兰形象。参考题目:、明天,木兰要出征、妈妈,我回来了 3、木兰颂 师总结:诗歌中木兰那蓬勃而又自然的生命力的形象,那时而惜墨如金、时而浓墨重彩的叙事技巧,那复沓往复的民歌特色,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木兰那“非一般”的英雄形

16、象,既有男儿的英雄气概,更多的是温柔的女儿情怀,难怪千年来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真是魅力无穷呀!【教学反思】文学作品人物的魅力应该从文字中来,在美国人眼中木兰是个冲破规矩、个性活泼的女孩形象,开篇以视频引入,引起学生了解的兴趣,同时也激发学生从文中去了解中国古典作品木兰诗中人物形象的自发意识。这点处理还是较成功的。此处利用了网络搜索,资料整合等较先进的手段,效果良好。朗读巧妙穿插,处处引导诵读又不着痕迹。文本研读,多层次由浅入深。情思结合,积累充分,在分析过程中自然解决翻译诵读的问题。比较文言字词机械认读,效果要好得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文学形象的分析都是围绕“重视并回归文本,充分重视作者的主观意图,挖掘艺术形象本身的魅力”这个主题展开的。而在这过程中反复诵读是重要途径,网络搜集使学生积累更充分,教师在课堂上也注意尽力引导学生关注、研读并欣赏文本,教学目标的达成还是较成功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