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8005521 上传时间:2020-12-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问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问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问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问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问题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问题分析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2018/03/16 摘要:供应链管理是研究供应链构建、运作与管理的基本规律、理论、方法及其实践应用的专业主干课。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供应链管理教学提供了便利,开发了教学资源,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但目前来看,供应链管理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学习内容重叠、授课碎片化严重、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程度低等问题。探讨信息化背景下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了调整策略,如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参与课程开发与设计;引进先进设备营造真实仿真环境;采用多维动态教学法建立项目课程体系;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以期提高供应链管理教学质量。关键词:信息化

2、;供应链管理;教学模式;动态教学供应链管理是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进行控制,而达到所有节点协调合作、互利共赢的局面,它不仅能加快不同节点之间的反应速度,还能减少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成本。供应链管理是当代企业管理和学术研究都十分关注的焦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供应链管理教学提供了便利,开发了教学资源,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但目前来看,供应链管理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不能解决,教学质量会大打折扣。一、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供应链管理是研究供应链构建、运作与管理的基本规律、理论、方法及其实践应用的专业主干课。其教学内容包括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供应链网

3、络设计、供应链管理战略与策略、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信息管理与供应链绩效评价等。信息技术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变革,但很多学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或者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问题:(一)学习内容重叠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众多知识领域,如采购管理、信息管理、成本管理、生产管理、客户管理、物流管理等,学校将供应链管理的教学安排在这些课程结束之后,这样一来会让学生感觉似曾相识,产生学习内容重复繁琐的学习体验,很多学生认为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空泛,仅仅是对其他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但供应链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如采购管理教学生如何在谈判中获胜,而供应链管理强调采购双方的双赢。(二)授课

4、碎片化现象明显目前很多学校已经逐渐尝试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入供应链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在网上搜索到比课堂学习内容更快捷、更丰富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往往都是碎片化的内容,忽视了供应链管理的精髓整体化思想。(三)信息化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程度不高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有高低之分,这融合紧密程度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是否具备一定的信息资源运用能力。如果教师对于互联网资源运用得当,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虽然很多高校在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引入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电子教案,并融入了案例讨论等,但是信息技术的课堂融入仅仅是将有关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教材制作成PPT加以播放,本质还是沿袭传

5、统的教学方式,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此外,有些教师运用互联网信息进行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时过于娱乐化,播放供应链管理典型案例,融入方式过于表面化,根本无法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这样就使得互联网课堂实际运用效果不佳。(四)学习实效有待提高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融合,带来了教育领域的变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但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给供应链管理课堂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效果。一方面,网络信息资源纷繁复杂,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律能力,容易沉迷于网络,懈怠了学习;而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时,会对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十分依赖,“有问题找度娘”成为现在学生完成课业任务的主要手

6、段,学生在学习供应链管理相关内容时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了互联网的奴隶。二、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策略如何改善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很多高等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促进互联网与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有机结合。(一)端正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意识在大学校园中,智能手机几乎人手一部,学生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时间也占据了大学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供应链管理教学课堂上学生把玩手机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很多教师对智能手机及无线互联网的课堂运用存在质疑,他们认为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课

7、堂,浪费了学校与教师为他们提供的教学资源。学校应针对这一情况,转变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意识,提高他们对互联网在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作用的认识,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学习,让他们学习供应链管理教学软件,将企业供应链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供应到产品进入客户手中的整个供应链环节,在教学中实现物流环境的真实再现。(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提高大学生运用智能手机开展供应链管理学习的自律意识尤为重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他们必须学会改变角色,要成为学生使用网络媒介的引导者和顾问,强调正确利用网络媒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者;教学要利用学生喜闻乐见

8、的事物来引入供应链管理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管理思想、业务流程以及物流单据等都取材于真实案例,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要我学习”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习”的主动状态。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学生交流探讨问题。(三)具体实施策略为了能将信息技术更好地运用到供应链管理课堂之中,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参与课程开发与设计建立供应链管理教学资源平台,利用该平台组建学习小组,对课程中涉及的教学任务项目化,学生可以获取这个教学项目的背景资料、任务要求等,让学生在管理平台的协调下

9、,通过实际操作、角色模拟更加深入地了解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了解企业化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与控制。此外,尝试使用专业课程学习公众号,由教师开设微信公众号,让全体学生共同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计划、教学视频,以及一些辅助性的信息内容通过公众号予以发布,让学生提前知晓学习内容,进而提前进入学习角色,而且还能解决大学生平台服务器高峰时间段的使用拥挤问题。2.引进先进设备,营造真实仿真环境在供应链连管理教学课程设计中,要将物流与信息流连接起来,将供应商、物流、销售商管理平台都纳入到仿真系统之中,让学生真正能了解物流从上游到下游的“流”的内涵。在学校物流实验室的打造方面,引进先进的管理设备如GPS、RF

10、、RFID等先进的物流设备,提供与外部物流设备接口的设备,如物流设备立体仓库、电子标签等,来提升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效果。3.采用多维动态教学法,建立项目课程体系多维动态实践教学是指以多种方式整合教学,由于供应链管理学科更新变化比较快,所以教学信息也应该与时俱进,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调整,尽可能地与供应链管理行业进行对接,这样才能保证把最新的学科知识、现实问题反馈给学生。具体内容,可以是软件仿真操作模拟视频教学信息设备实操训练校外实训等,这样一来能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为了能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供应链管理工作实际,课程设计方案要按照“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要求设计,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有导向性,激

11、励学生更努力地投入今后的项目完成中。4.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对实践性要求比较高,所以说学生的评价考核更具有复杂性。对于供应链管理课程的考核,应将平时考察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在每次的教学项目中,小组组长按时记录组员的工作完成情况,并及时提交到供应链课程信息资源平台,再由教师对每位同学的平时成绩做出鉴定;而且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直接在系统软件方面进行操作,便于教师查看学生的完成进度、完成质量。对于校外实践操作性任务的考核,由组长负责过程考核,由教师负责结果评估。最后学生的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组成,其中期末成绩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

12、,理论占20%,实践占30%。这种考核方式凸显了过程考核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将功夫下在平时,而不是到了最终期末考试临阵磨枪,体现了教学全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同时利用信息化教学供应链管理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学生参与课题积极性高,学生也比较认可这种教学方式。结语:信息时代下,企业供应链管理也发生着新的变革,这对高等院校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不仅要做好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更要更新观念,提高教师运用互联网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让更多的新知识、新方法融入到供应链课堂教学中来,向企业输送适应信息时代的高级供应链管理人才。参考文献:1贡文伟,施国洪.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3:135-136.2齐军领.供应链管理教学结构与内容探究J.物流技术,2015,11:314-317.3黄娟.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13,08:65-67.4刘永胜,杜志平.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探讨J.物流技术,2011,03:153-155.5刘会新.供应链管理本科教学体系及方法的探讨J.物流技术,2012,21:458-46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