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材料学习资料

上传人:d****2 文档编号:17999931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90.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服装材料学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服装材料学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服装材料学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服装材料学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材料学习资料(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服装材料学习资料第一章 概论考古研究发现,服装是人类最早期的文化现象之一。生活在距今大约 3025 万年前的 早期智人就开始了穿衣的历史。出于对身体舒适和行动方便的考虑,理想的服装必须达到和体、柔软、轻便和牢固的 要求。于是,人类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含有纤维的材料和兽皮来充当基本的服装材料。这些材 料的主要特点是柔韧和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人们不断发现和认识了各 种纤维原料,随着生产力和工艺技术的进步,纤维制品也表现出产品丰富,性能全面的优势, 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可替代的首选服装材料。一、服装材料学的研究内容 从概念上讲,服装材料是指构成服装产品的全部材料。尽管由于服装种类的不同,构

2、 成服装的具体材料存在很大差异,但基本上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构成服装外观主体部分的面料;2、实现特定功能的辅料,如起保暖作用的填充材料;3、生产、加工性材料,如用于衣片缝合的缝纫线;4、装饰性材料,如各种花边;5、标志性材料,如商标。从材料的分类看,有如下几个方面:1、纤维制品(1)纺织品:织物(梭织、针织、编结);纱线;绳、带;(2)非制造物。2、革制品3、化学成型制品4、金属及其他制品二、服装材料的历史及发展趋势大约在公元前 7000 年至 6000 年间,人类的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即由狩猎和采集的 生产方式改变为游牧和农耕的生产方式。从此,编织纤维织物的历史就开始了。生活在游牧 文化

3、中的人们通常会使用羊毛,而农业文化则以棉花、亚麻和大麻为主。古埃及的亚麻,古 印度的棉花,美索不达米亚的羊毛和中国的蚕丝,都是纤维文化初期的典型代表。其中,最 早被使用的纤维是亚麻,大约在公元前5000 年左右的古埃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则在公元 前 2600 多年开始使用蚕丝。从那时起至今,四大天然纤维始终被作为最主要的服装材料。纤维原料的利用在服装材料的历史上意义十分重大,它使得制成的衣料轻薄而柔软, 因此服装也就变得舒适合体并且更加多样化了。用短纤维作为原料就必须首先把它们捻合成细长的纱线,许多民族都是利用纺锤或纺 轮来完成这项工作的。之后,再通过编织、编结等方法将纱线制成各种布料。另外一

4、种独特 的方法是将羊毛浸湿、搅拌后平铺在席子上,然后卷紧并不断地滚动、挤压,不久,便能得 到一块厚实的毛毡。相对而言,光滑闪亮、细长柔软的蚕丝则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 直接用于织造,其产品的华丽更是举世无双。18世纪,纺织机械的问世标志着又一次历史性的突破。1738年,英国人约翰凯发明 了飞梭织机;1764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同时能纺出8条纱线的“珍妮纺纱机” 1801 年,法国人雅卡尔设计出今天提花织机的前身“笼头机”。机械加工不但大大提高 了生产效率,还可以改善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使服装材料更加丰富多彩并具有更广泛 的适用性。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巨大变革,使二十世纪

5、成为服装材料发生根本性革命的时代。其主要标志有以下几个方面:1、原材料的发展;2、工艺、技术的进步;3、高科技的渗透及应用;4、服装辅料的发展。三、研究服装材料的意义 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服装材料由于其基本特点而与服装科技和服饰文化所形成的内在 联系,进而说明研究服装材料的重要性。(一)服装材料是人的第二皮肤 在内部服装材料贴近人体,维持并辅助皮肤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在外部,他们形成 了一个有效的保护层,使人极大的提高了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从广义上讲,服装不仅是 人体生理机能的扩展,而且是人实现了自我的延伸:即在社会生活中,人的外在形象是一个 服装形象,他帮助人与环境、身份、行为互相适应和协调

6、,体现和表达了人的审美趣味、价 值观念、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等内在的精神世界。(二)服装材料是独特的文化载体 这一观点源于如下理由:1、现代服装材料与几千年相比,并没有本质的改变;2、今天的时尚往往是历史上曾经流行的某种材料,而且可能已经重现过多次;3、人们的兴趣和品味总是在前卫与传统之间往复;4、许多历史上的经典材料和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制品始终表现出极高的文化价值;5、由于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基本要求是稳定的,所以服装材料保持着稳定的基本功能和 特征;6、色彩、图案和质地等特征在象征性和标志性方面沿袭了传统的文化习俗。(三)服装材料是特殊的“材料因”材料不仅是构成产品的物质基础,还是实现产品的某种

7、形态和进行艺术化表现的手段, 其实用功能也常常是由材料来决定的。服装的最终形态是在人的穿着和运动中实现的,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内在特点,及材料的造型特性。此外,服装的美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 材料的美感,及材料的审美特征。因此,服装设计就不是一个单纯主观上的设计问题,而必 须是设计创意和材料表现力的综合体现。服装材料的柔软性和材质的复杂变化,给服装生产的自动化和产品质量的控制造成了 很大的难度。因此服装加工业仍然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形势下。此外,服装产品的极度多样 化和时尚的迅速演变,对把握面料不同的工艺特性,科学合理的制定工艺规程和建立质量保 证体系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消费者会根据自己

8、的经验、习惯、爱好和对于时尚、价值等概念的理解对服装材料提 出许多具体要求,诸如舒适、功能、美观、方便、耐用、流行等等。所以,能够体现出商业 价值的服装材料不仅仅是由于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还在于它能否适合服装消费的模式和大 众的心理。并且,消费者对面料的认识和评判往往决定他们评价服装价格时的态度。此外, 服装面料是否流行在服装的营销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根据一般的规律,对于预期的服装流 行,面料的预测要提前三年进行,这项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四、研究服装材料的目的与方法 研究服装材料的基本目的是熟悉各类服装材料的原料构成、结构、特征以及各方面的 性能、指标;了解材料的鉴别、性能测试方法、风格评价和

9、质量分析的原则、标准;掌握材 料在服用、审美、加工、保养等方面的特性;具备在实际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合理选择、 灵活使用各种材料,了解材料发展趋势并能够同服装材料的设计、工艺人员和消费者进行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应注意以下要求:1、准确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要突出重点,领会实质,融会贯通2、要培养分析和解释重要概念、原理的能力;3、要形象地掌握和理解有关形态、结构方面的内容;4、以课外的观察、体验和调研作为课上得补充,多渠道地积累经验和收集资料;5、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判断、综述和评价的能力;6、认真完成思考题。思考题:1、为什么绝大多数的服装材料为纤维制品?2、服装材料有哪

10、些分类方法?具体内容是什么?3、如何认识服装材料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如何让理解服装材料是人的第二皮肤?5、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判断、综述和评价能力;6、认真完成思考题。第二章 纤维迄今为止,服装材料的主要原料来源是纤维。从现状和发展来看,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通过发挥各自的特点维持现对稳定的比例,新材料的开发呈现了强劲的势头,如各种新型功 能纤维,绿色纤维等。一、纤维的分类 习惯上分为天然和化学两大类。天然纤维按来源(或成分)分为动物(蛋白质)和植 物(纤维素)两类。前者有羊毛和蚕丝,后者为棉和麻。化学纤维按原料分为合成和人造(再 生)两类。前者由低分子化工原

11、料聚合而成,后者是用天然高聚物(成分为纤维素或蛋白质) 加工而成。另外,从长度上,纤维分为长丝和短纤维两类。二、纤维的基本特性 为满足加工、服用和保养的需要,纤维材料必须具备如下特性:一定的强度,变形(弯曲、伸长)性,弹性,吸湿性,物理、化学稳定性,染色性,以及一定的长度,细度, 抱和性(便于捻合成纱)等。不同的纤维,上述特点有一定的差异。这些特性和纤维间的差 异是我们必须了解和注意的,因为它们最终将决定织物的性能。三、主要纤维的品种和特点(一)天然纤维1、 棉 外形:中空、腰圆,天然转曲;细(直径):1020um,长:2045mm,强: 34dN/tex (或2030km),断裂伸长率:37

12、%,公定回潮率:8.5%,化学性质:耐碱怕酸; 轻柔,保暖,易纺,易染,弹性较差。2、 毛 外形:圆形,天然卷曲,表面有鳞片;细(直径):1560 um,长:50150 mm, 强:接近棉的一半,断裂伸长率: 2535%,公定回潮率: 16%,耐酸怕碱;蓬松,保暖, 弹性优良,可纺性好,易缩绒。3、丝 外形:三角形,直而光滑(多采用复丝);细(直径):1030 um,长:1000m, 强:同棉,断裂伸长率: 1525%,公定回潮率: 11%,耐酸怕碱;柔软,光亮,滑爽,有 一定弹性。4、麻 外形:不规则多边形,直而又结节(一般为束纤维);细(直径): 1545um, 长:2530mm (芒麻为

13、100250mm),强:为棉的一倍,断裂伸长率:3%,公定回潮率: 12%,化学性质:耐碱怕酸(同棉);硬挺,滑爽,有特殊光泽,弹性差。(二)化学纤维1、 涤纶(聚酯)强度:约为棉的一倍,断裂伸长率: 717(2022) %,回潮率: 0.4%,耐酸碱;综合性能优良,应用广泛,染色性一般(高温高压)。2、 尼龙(锦纶,聚酰胺 6,聚酰胺 66)强度:同涤纶,断裂伸长率: 1525(2845, 染色性一般(高温高压)。3、 晴纶(聚丙烯醇)强度:接近或高于棉,断裂伸长率: 2550%,回潮率: 2%, 耐酸碱优良;蓬松(人造羊毛),保暖,应用广泛,染色性一般(阳离子染料)。4、 维纶(聚乙烯醇)

14、强度:接近或高于棉,断裂伸长率: 1026%,回潮率: 5%, 耐酸碱;柔软,吸湿(人造棉花),易于染色,沸水中收缩、部分溶解。5、 丙纶(聚丙烯)强度:接近涤纶,断裂伸长率: 2080%,回潮率: 0%(不吸 湿),耐酸碱优良;比重最小(0.91),耐光性差。6、 氯纶(聚氯乙烯) 强度:接近棉或略低,断裂伸长率: 1523(7090) %,回 潮率:0% (不吸湿),耐酸碱优良;弹性、耐磨性较差,不耐高温(极限60C),积聚副负 离子,难燃。7、氨纶(聚氨酯) 强度:低强(约为羊毛一半),高伸长率:(450700)%,回潮 率:0.8%,耐酸碱较好;应用较广泛。8、粘胶(人造纤维素纤维)

15、强度:接近棉或略低,断裂伸长率:724%,回潮率: 13%,耐碱怕酸;性质与棉接近,易于染色,湿强度低(50%),应用广泛。化学纤维的截面形状和细度、长度可根据需要决定。如截面非圆形或中空的称为异形 纤维;细度极大的为超细纤维;纤维可分为棉型(长度为3040mm)、毛型(70150mm) 和中长型(5065mm)三类。(三)特种纤维 一般形态的化学纤维叫常规化纤,通过物理方法改变其形态或利用化学方法改变其性能 后则称为特种(或差别化)纤维。1、定义:属于合成纤维的改良品种,在化学成分或形态结构上区别于常规纤维。要点: 改性处理。2、改性加工:可以概括为“化学改性”和“物理变形”。 可变因素分析

16、:纺丝液制备纺丝加工后加工(1)、对聚合物进行改性:(a)组分改变:通过不同组分的组合(共聚)达到改善材料 性能的目的(如腈氨纶)。(b)添加功能材料:在原料中加入特种功能材料(如远红外纤维 陶瓷微粒:远红外吸收材料)。(2)、改性纺丝:(a)异形纤维:改变截面形状(如仿天然、仿生微坑和多层扁平 纤维)。(b)复合纤维:双组分或多组分复合加工。(c)超细纤维:(直径小于5 um):超细 加工(拉伸式或分离式)。(3)、改性整理(后加工):利用涂层包覆技术将具有特性的材料以一定方式涂覆于纤维 表面,使其性能发生改变(如抗静电、除军防臭、射线屏蔽、变色或显色等)。(4)、超级功能纤维(智能纤维)(

17、a)感应纤维(如色彩变换、温度调控)(b)物理转 换纤维(如形态记忆);(c)电子功能纤维(如导电、抗静电、磁性)(d)生物纤维(如组 织相容性)。3、特种纤维的意义:(1)、仿真效果:(2)、特殊光效应:(3)、性能增强(保暖、吸湿 蓬松、透气、挺括和实现特殊功能);(4)、改善手感;(5)、改善染色性。四、纤维的鉴别通常采用四种基本的方法:1、手感目测法:根据纤维的物理属性,如弹性、变形性、形态特征、个性特点等,要 求有丰富的感性经验。2、燃烧法:根据燃烧特性,气味,灰烬等。3、溶解法:根据纤维在不同化学溶剂中的溶解特性,也是测定混纺比的主要手段。4、显微镜观察法:根据纤维的外观特点。思考

18、题:1、用于服用织物的纤维材料应具备哪些性质,为什么?2、了解纤维的外观有什么意义?举例说明。3、比较各种纤维的主要性质,并说明基本用途。4、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的区别有哪些?5、为什么要制造化学短纤维?6、使用异形纤维和超细纤维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7、什么是羊毛的缩绒性?说明其利弊。8、四种基本鉴别方法分别适用于什么纤维?举例说明。第三章 织物的形成使用特点的原料,经过一定的纺织工艺过程,形成具有一定的手感、外观、功能,适于 穿着的面料。多数面料是经由纱线而制成的。一、纱线的研究意义纱线是用于织物生产或逢纫、刺绣的纺织产品。它有两大基本类型:由短纤维经纺纱 工艺而制成的短纤纱和可以直接使用的长

19、思。纱线的特性一方面取决于纤维材料,一方面又 对织物的风格有决定性的影响。纱线品种繁多,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二、纱线的形成纺纱工艺1、纺纱工艺概述:(1)、纺纱系统:按照加工原料的不同,分为环定纺纱和新型纺纱。 环定纺纱根据所用原料的不同,分为棉纺、毛纺、麻纺、绢纺等系统。(2)、环定纺基本原 理:基本工序描述:平行牵伸加捻卷绕。2、实例:棉型纱纺纱工艺(工序目标分析):开清棉(开松、除杂、均匀、混合、成卷)梳棉(梳理、除杂、均匀、混合、成 条)兵条(牵伸、并合、成条)粗纱(牵伸、加捻、卷绕)细沙(牵伸、加捻 卷绕)后加工。3、新型纺纱原理:分为自由端和非自由端两种。(1)自由端(如气流纺

20、):原理:喂入 纤维(条)握持加捻;基本装置:纤维输入装置(如梳棉罗拉、分梳辊),成纱装置(纺 纱杯),纱线输出装置(引出罗拉、卷绕罗拉)。(2)非自由端(如自捻纺):原理:拉伸假 捻汇合成纱。三、纱线的种类、结构与特点(一)分类:1、按原料分类:分为纯纺纱和混纺纱。纯纺纱由单一原料制成,体现该原料的特点; 婚纺纱由单一原料制成,体现该原料的特点;混纺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原料制成,综合 体现了不同原料的特性。2、按形态分类:外观形态是纱线的重要特点,也是分类的基本依据。短纱线类包括: 简单纱线(又分为单纱、股线、复捻股线),花式纱线(包括竹节纱、圈圈纱、大肚纱、节 子线、辫子线、螺旋线、拉毛

21、线、雪尼尔线和彩点纱、混色纱、彩虹线、印花线等),包覆 纱线(包芯纱、包缠纱)和膨体纱;长丝类包括:简单长丝(分为单丝、复丝、捻丝、复合 捻丝),变形丝(包括弹力丝、低弹丝、膨体变形丝),网络丝等。3、按纺纱工艺分类:可分为环锭纱(传统工艺)、气流沙、涡流纱、尘龙纱、自捻纱、 包缠纱、气流纱等。根据梳理工序的不同(原料品质也会有所不同),纱线又可分为精梳纱、 普梳纱和半精梳纱(毛纱)。4、按用途分类:分为机织用纱、针织用纱、编结用纱和缝纫线、刺绣线等。5、按后加工分类:分为本色纱、染色纱、漂白纱、丝光纱、烧毛纱等。(二)结构特点:1、纱线的细度:细度是重要的性质和品质指标,在织物的特性、价格等

22、方面均有所体现。 纱线的细度有四种主要的表示方法:(1)公制支数(Nm): 1克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下同)的米数。多用于毛、棉、麻 及其混纺纱线,绢纺纱线等。股线表示方法为52/2、64/60。(2)特数(Nt) 1000米纱线的克数。多用于棉、毛、麻及混纺纱线。股数表示方法为 30*2、 24+28。(3)旦数(D)又称纤度,9000米纱线的克数。多用于长丝类。(4)英制支数(Ne) 1磅纱线码数的840倍的倍数。多用于棉纱。股线表示方法同公 支,习惯上在数字的右上角标注一个小 s。2、细度的换算公式:Nm* Nt=1000; Nm* D=9000;9 Nt= D;Ne=0.583 Nm3、

23、纱线的捻向和捻度:纱线有两种捻向,分为S捻和Z捻。捻度是指单位长度内(一 般为10cm)纱线的捻回数。习惯上用定性的方法表示,如强捻纱、弱捻纱。4、纱线对织物性能的影响:纱线对织物的手感、外观和服用性有根本性的影响,纱线 的选用是丰富织物品种的主要手段。通常是:纱线较细时,织物柔软、轻薄、光滑、平整; 捻度较大时,织物硬挺、结实。短纤纱织物有茸毛外观,手感柔和,保暖、吸湿性好,强度 差,易沾污;长丝织物有光泽,手感光滑,有凉爽感,强度大,易钩丝、滑移,抗污性好; 变形丝织物有毛型感,光泽较柔和,手感饱满,保暖性好,强度较好,抗钩丝及抗污性一般; 花式纱线织物具有丰富多变的风格,服用性也各具特点

24、。四、织物组织与结构织物通常指机织物和针织物。此外,用于服装的还有编结物和非制造物。织物的基本 分类是按工艺系统来划分的,工艺的不同使产品的性能有很大差异,选择织物时以此为主要。 习惯上,原料也是区分织物品种的主要方面。机织物和针织物都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许多种类, 它们取决于不同的工艺设计,由此就可以使织物具有十分丰富的品种。(一)、机织物基本概念: 机织物是由经纱和纬纱在织机上按照一定的规律交织而成的。其产品具有一定的规格, 表面平整,坚固耐用,结构相对稳定,品种繁多,应用广泛。1、经纱和纬纱:纱线是平行于布边的纱线。,纬纱是垂直于布边的纱线。2、织物组织:经纬纱相互交织的规律。有关概念还有:

25、组织(浮点):经纬纱的交点, 又分为经组织(浮)点和纬组织(浮)点,前者经纱在纬纱之上,后者反之。3、浮线:由属于同一根纱线的连续两个以上的经浮点或纬浮点所组成。4、同面组织和异面组织:前者:经纬组织点数量相同的组织。后者:经纬组织点数量 不同,又分为经面组织和纬面组织,前者经组织点多于纬组织点,后者反之。5、完全组织:反映经纬纱交织规律的最小单元,又称组织循环。6、组织图:以完全组织表示某种织物组织的图示,又称意匠图。(二)针织物基本概念:针织物是利用织针将纱线依次弯曲成圈,通过这一过程将一根根纱线相互穿套起来而 形成的织物。针织物分为两类,即纬编和经编。纬编是将纱线由纬向依次喂入织机编织而

26、成 的,经编是将纱线由经向喂入织机编织而成的。纬编织物相对更多地用于服装。纬编针织物 结构松软柔和,有很大的延伸性和良好的弹性,透气性很好,因此,多用于内衣、童装、运 动服和休闲装等。1、线圈:被充分弯曲成圈状的纱线。其中包括:正面线圈:由织物反面向正面穿套而 形成的线圈。反面线圈:与正面线圈穿套方向相反。2、横列和纵行:横列由横向排列的线圈组成,纵行由纵向排列的线圈组成。3、织物组织:线圈穿套和排列的规律。4、单面织物:织物的每一面只有一种线圈(正面或反面线圈)。5、双面织物:织物的每一面都有正面和反面两种线圈。(三)非织造物基本概念: 非织造物又称无纺布,是以纤维为原料,用不同的化学或机械

27、方法加工而成的产品。 无纺布是相对新型的产品,但发展很快,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服装辅料和一次性服装。但由于 其质感和主要的性能与织物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面料的应用上还难以普及。(四)机织物组织:1、原组织:包括平纹、斜纹和缎纹,统称三原组织。(1)平纹组织:经纬纱以一上一 下的规律交织。织物外观平整,结构最为稳定。(2)斜纹织物:相邻经纱(纬纱)上的经(纬) 浮线依次呈阶梯状排列,使布面呈现由上述浮线连续形成的一条条相间的斜向条纹(根据纹 路斜向的不同,分为左斜纹和右斜纹;又根据斜角的大小,分为常斜纹、急斜纹和缓斜纹。) 条纹外观是其典型特点,条纹组织相对于平纹较柔软且稳定性较差,随着浮线的

28、增长,这一 倾向更趋明显。(3)缎纹组织:分为经面和纬面,前者以经浮线为主,经浮点少并且呈离散 分布,后者反之。缎纹组织因其浮线较长(至少为四个连续的浮点),故织物最为软弱,稳 定性也最差。同理,织物外观较为平滑光亮。2、变化组织:在三原组织基础上变化而来。其中( 1)平纹类有:重平、变化重平、 方平和变化方平。(2)斜纹类:加强斜纹、复合斜纹、角度斜纹、山行斜纹、破(人字)斜 纹、锯齿斜纹、芦席斜纹、菱形斜纹、曲线斜纹等。(3)缎纹类:加强缎纹和变则缎纹。3、联合组织:由不同的原组织或变化组织组合而成。包括:绉组织、凸条组织、透孔 组织、蜂巢组织、网目组织等。4、复杂组织:经、纬纱中至少有一

29、种为两个系统以上的纱线。主要有二重(多重)组 织、双层(多层)组织、起绒组织(经起绒和纬起绒)、毛巾组织和纱罗组织。5、提花组织:由提花织机织造的组织循环较大,花纹图案复杂多变的组织类型。(五)针织物组织:1、纬编针织物:(1)基本组织:最简单的组织类型,包括纬平纹、罗纹(有1+1、2+2、 5+3 等多种)和双反面等。(2)变化组织:由基本组织组合而成,包括变化纬平针、双罗纹 等。(3)花色组织:利用不同类型线圈的组合变化以及色纱的配置,或加入辅助纱线而形成, 其织物的外观、性质均有许多变化。主要包括:提花、集圈、衬垫、毛圈、添纱、菠萝、织 罗等以及由上述组织组合而成的复合组织。2、经编(略

30、)(六)非织造物非织造物有如下几种常见的类型:纤维网结构产品:包括纤维缠结型(利用针刺、射 流和缝编而形成)和纤维粘合型(通过粘合剂或热熔法)。纱线缝编结构产品:将按一定形 式铺置的纱线层由缝编纱固定而成。五、织物组织、规格及其参数(一)织物织物(结构)参数:1、密度:(1)机织:根/10cm,表示为:经*纬(如450*420),范围:401000。( 2)针织:个(线圈) /5cm。2、紧度:密度与纱支的综合度量。3、蓬松度:重量/单位体积。(二)规格:1 、重量:干重(克) /平方米;范围:棉: 70250。毛: 120350(精纺);300600(粗纺)。丝: 20100。2、幅宽( c

31、m):范围:棉: 81.5106.5(中);127167.5(宽)。毛: 144、149(精纺);143、145、 150 (粗纺)。3、匹长(m):范围:棉:3040。毛:6070 (精纺);3040 (粗纺)。丝: 2050。麻: 2035。4、厚度( mm):范围(中厚):棉: 0.240.4。毛: 0.40.60(精纺); 1.01.6(粗纺)。六、织物染整染整可统称为后加工,具体指印染和后整理。整理是确定织物外观和性能的关键性环 节,与织物的品质亦有很大关系。(一)印染:1、染色:将一定的染料溶于水配置成染液,再将织物浸于染液中使染料上染(进入纤 维内部)的工艺过程。染料有不同的种类

32、(针对不同的材料);加工对象可以是织物、纱线 和纤维;加工方法有浸染和轧染之分。2、印花:将染料与浆料混合配置成色浆,再通过一定的方法将色浆按照一定的花形转 移到布面上的工艺过程。印花工艺按加工设备可分为滚筒式、圆网式和平网式;按工艺特点 还可分为直接印花、防染印花、拔染印花、转移印花(将图案油纸转移到布上)等;用于印 制的材料除了色浆外,还可以是涂料、泡沫、荧光物质等。(二)后整理:后整理的基本目的是使产品尺寸稳定,改善其外观和手感,改善其服用性能。按照工 艺性质,后整理可分为化学真理和物理机械整理两大类型。1、化学整理主要有:柔软、硬挺、面汤(防缩康州)、防水和拒水、防污、防蛀、防 静电、

33、抗菌、阻燃、增重、丝光等。2、物理机械整理主要有:定型、定幅、预缩、轧光、轧纹、起绒、缩绒、烧毛、起毛 剪毛等。思考题:1、纱线有哪些主要的类型,分类的依据分别是什么?2、纱线的细度指标都有哪些?说明它们的定义和表示方法?3、比较 60公支毛纱、32英支棉纱和120 旦涤纶丝的粗细。4、纱线的细度和捻度对织物有哪些影响?5、采用不同形态的纱线,织物分别会有哪些典型的特点?6、举例离说明如何根据服装的需要合理选用纱相品种。7、棉纺工艺包括哪些基本工序?各个工序的加工目的是什么?8、什么是机织物?什么是机织物组织?9、什么是针织物?什么是针织物组织?10、纬编针织物有哪些基本特点,为什么?11、什

34、么是非织造布?它与机织物和针织物有哪些区别?12、非织造物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它是应用于它的哪些特点?13、为什么说染整能够解决产品的品质?14、印花有哪些方法?它们有什么不同?15、后整理的基本目的是什么?主要的整理方法有哪些,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第四章 织物的性能一、概述: 织物是经过几个层次构造而成的纤维集合体。正如物质的性质取决于元素和分子的结 构一样,织物的性能也是由纤维材料、纱线以及织物的结构特点所决定的。在外在的形式和 艺术表现方面,织物展现了服装的线条、空间、形状、材质和色彩;在穿着的体验上,人们 可以感觉织物的重量、弹性、各种不同的触觉和舒适感;服用过程中,织物会发生形态和表 面

35、的诸多变化;加工时,不同的面料也会有不同的表现。(一)、对内在因素的分析:1、直观分析:(1)手感评价;(2)性能测试(本章基本内容,参考辅导材料);(3)基本要素分析 (如原料、生产系统)。2、系统分析:要素原料纱线系统组织参数染整分析内容基本性质细沙捻度结构特点系统特点组织结构 特点密度克重工艺特点影响机理描述描述描述描述描述描述相关性评 价程度判定程度判定程度判定程度判定程度判定程度判定(二)、时尚性的影响:1、对原料构成的影响;2、对织物类型(风格)的影响;3、对染整的影响。(三)、有关标准及其意义:1、加工生产的要求外观与内在品质指标;2、实用性的要求流行特点、手感和特定的功能性;3

36、、各类标准的要求企业、行业、国家、国际;4、国际贸易的要求标准与贸易壁垒。二、有关性能的具体内容(一) 力学性能:包括强度、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弹性等。1、强度:定义为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虽然服装受到突然性破坏的机率很小,但一些 特种服装如士兵的作训服和劳保服装等则要求面料有足够的强度。强度也被用于衡量织物的 内在质量,在服装贸易国际化的背景下,其意义十分重大。织物的强度是通过标准化的强力 实验进行测定的,主要包括: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顶破强度。2、拉伸性能:指当人体做出肢体屈曲的动作时,衣料由于拉伸作用而发生一定的伸长。 拉伸性是区分织物种类的用途的直观标志。机织物经、纬向德拉伸变形较小,斜

37、向则比较显 著。在受力集中的部位,织物会沿变形方向产生一定的折皱,形成服装受力时的衣纹。密度 较小、结构松弛的织物,变形明显。针织物是线圈相互穿套而成的,受力使线圈发生明显的 变形,织物便产生很大的伸长量。3、弯曲性能:不同织物的柔软程度有一定差异。倾于柔软的趋势我们称之为柔软度或 柔性;反之则成为抗弯刚度或刚性。4、弹性:理论上讲,任何结构受到外部作用而发生改变时,便会产生相应的内部应力; 外部作用消失,应力就会促使结构恢复原有的形态。这种恢复变形的能力称为弹性。织物的 弹性与纤维材料的有关性质以及纱线和织物的结构特点密切相关。(二)服用耐久性:服装材料保证服装耐用性的特点称为耐久性。在使用

38、过程中由于外力德拉伸、弯曲、 挤压、按摩等作用和水洗、日晒、烫整、汗渍以及接触化学物质和污染物,织物的各个方面 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甚至破坏。其中包括两个方面:1、形态稳定性:(1)抗起拱条件:县委初始模量较高时(如涤纶)或纤维有较大的伸长能力(如羊毛)。 伸长性差的纤维(如棉、麻),虽有相当的初始模量,但变形影响严重;初始模量较低(如 尼龙)和受吸湿影响较大的材料(如粘胶),会快速形成显著的缓弹性变形而起拱。织物结 构松紧适中,使织物比较容易产生剪切变形,避免纤维和纱线本身过渡伸长;同时织物内部 又存在必要的应力以利于变形恢复。(2)抗皱条件:拉伸好的纤维同样有利于抗皱;纱线年度适中有利于

39、抗皱;织物紧度 小,交织点少,厚度大的抗皱性好。(3)免烫性:(又称“洗可穿性”)是抗皱性的另一表现形式,基本和纤维的回潮率成 反比。(4)褶襇保持性:取决于可塑性(热塑性)和熨烫加工工艺,与织物的弯曲性能也有 很大关系。(5)收缩性:水洗后织物在经、纬向发生收缩称为洗涤收缩性,即缩水性。机理:浸 湿后的纤维会膨胀,纱线因此变粗,使相互交织的纱线增加屈曲度,植物缩短,变硬和增厚; 加工中积累的缓弹性伸长,遇水会快速、大量回缩,使织物缩短;通常经向变形积累大于纬 向,所以经向收缩较大。针织物则是加工时线圈被拉伸。缩水现象往往集中于回潮率高的材 料,且膨胀越明显,收缩越严重。缩水程度还取决于织物的

40、紧度,一般松弛的织物明显。羊 毛织物还有一个特殊原因即缩绒性。热收缩的内在条件是材料特有的热学性质。合成材料在 纤维制造和纺织、染整加工时被拉伸而存在一定的残留应力,遇热便会发生弹性收缩。涤纶、 尼龙和维纶分别在热空气、饱和蒸汽和沸水中具有较大的收缩率。2、外观保持性:(1)耐磨条件:光滑织物,纤维强度大、伸长率高,纱线捻度适当增大,织物结构松 紧适中耐磨性好。摩擦使纱线松解,形成局部毛茸感外观的现象称为“起毛”;起毛严重, 毛茸增多、加长,揉搓而纠缠、集聚成微小的毛球,称为“起球”。纤维强度低,毛茸会很 快断裂、脱落,纤维强度高或伸长性好,毛茸就难以脱落并极易发展为起球。除毛织物外, 天然和

41、人造织物极少发生起球;合成及其混纺织物均有较明显的起球现象,尼龙、涤纶和丙 纶最为严重。(2)泛白:磨损严重时由于纤维前端开裂而形成一片细微短茸,或染色受到破坏而使 光泽减弱、颜色变浅的现象称“泛白”。(3)极光:由于毛羽脱落,纱线压扁而发亮的现象叫“极光”。(4)染色牢度评价:分为洗涤、日晒、汗渍、摩擦和熨烫牢度等。日晒牢度分为8级 (1级表示日晒3 小时褪色,8级表示384小时褪色);其他牢度均分为五级,级别越高表示 牢度越好。洗涤牢度比较重要,在选材时应了解,必要时需向消费者说明洗涤注意事项。(三)工艺性能:指织物会对服装制做工艺造成影响的各方面特性,他们对应于不同的工艺范畴和具体 的工

42、艺条件。1、剪裁:(1)方向性:包括结构(经、纬、斜)和外观(由于染整)两方面。(2)纬斜性:形成于染整中,由于牵拉织物作用力不均匀而产生力矩的结果。定型时 必须予以调整、消除。针织物是由于线圈的歪斜,存在十分普遍。但除对外观有一定的影响 外,对性能影响不大。(3)工艺回缩性:即裁开的衣片发生尺寸变短。由于铺布时拉力使布料伸长所致,多 见于针织物。必要时应预留回缩量。(4)抗剪性:裁刀生产高温使裁口处织物熔融,导致各层布片相互粘连。为合成纤维 及其混纺织物的特有现象。2、缝制:(1)布边脱散:纱线光滑而结构松弛的织物较严重。纬编针织物会沿逆编织物方向脱 散。经起绒、缩绒和定型等加工可有效限制布

43、边脱散。一般布边应作包缝处理。注意脱散性 过强的还会在包缝处甚至缝合处脱裂。(2)卷边性:仅发生于单面纬编针织物。滑移型:车缝时上、下层布料产生相对滑移 回到至缝合处发生起皱现象即皱缝。(3)工艺拉伸:布料过度伸长或上、下层布料伸长不匀,会造成缝口不良如缝皱、缝 口收缩、接缝不齐、线迹歪斜等以及缝口强度降低。(4)熔孔性:机针温度过高使合纤织物会在针迹上发生熔孔现象,又称针洞。(5)可缝性:反映缝口强度的性能。测定方法:利用强力机对缝口做拉断实验。3、熨烫:(1)热加工性:取决于热缩性。材料都有一定的热变形能力,但除了合纤和毛织物外, 热定型(加热至高弹态,纤维分子活动增强,如改变形态后冷却,

44、分子会以新的形态保持稳 定)效果均不理想。热加工性还与织物的弯曲特性和变形特性有关。(2)耐熨烫性:当温度超过纤维的耐热极限,织物将变形甚至破坏,如合纤会熔融, 天然纤维会炭化。对耐热性很差的材料如氨纶,则不应熨烫。质地膨松和表面有毛绒、毛圈 的织物易发生热缩变形。如纱线被压成扁平状,特别是温度过高时,合纤织物的表层纤维还 会有微弱的熔融现象。因此导致熨烫部位光泽明显增强,形成极光效应。(四)造型性能衣料在此方面起作用的因素主要有:1、悬垂性:指织物在自然悬垂状态下,形成某种波浪状屈曲形态的特性。悬垂性与织 物的刚柔性有内在的关系。织物趋于充分悬垂的条件是:厚度小、重量大、结构松弛。织物悬垂性

45、的量化指标是悬垂系数,定义为:试样悬垂部分投影面积与试样悬垂部分 面积的比值。用悬垂系数评价时,悬垂系数越小,则悬垂性越好。应注意织物是各向异性的 材料。服装对悬垂性的要求各不相同,有时要细致、流畅,有时要浑圆、饱满。所以,应该 以悬垂性和服装造型风格的适合程度来评判它的优劣。2、延伸性:延伸性在服装造型上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使服装与人体形成某种特定程度 的紧身关系,从而实现造型手段上的人体美的再现。通常利用需要各种纬编针织物或含有氨 纶成分的织物。3、图案与色彩特征:对于服装造型和风格表现十分有效。反差强烈,应用广泛的为点 纹、条纹和方格衣料。点纹和条纹有很好的视错效应。方格织物强度一种空间和

46、结构,突出 服装的稳定感和体积感。无规则条纹或花形较大的图案,会强化图案本身的视觉感受,消弱 服装的轮廓、结构和空间形态;质感和色彩(两者有密切的关系)用于服装造型时,浅色或 光泽较强的有扩张感,会夸大空间体积而减弱质量;深色或较暗的则强调服装的外轮廓,兼 有收缩和较强质量的感觉。透明织物的造型作用是可以直观人体(裸露的含蓄表现,再现人 体美)。(五)审美特性1、基本审美要素:色彩与质感(1)色彩及其构成在对服装的审美体验中,最直观的感受来自于衣料的色彩和质感。在有关审美的所有 因素中,色彩是最复杂多变,最有表现力和最大众化的要素。任何织物的颜色都是靠它的材 质、纹理对光的反射特点来决定的,即

47、颜色(色光)同材料的质感有必然的联系。此外,色 彩的表现方式也各不相同,有单色的,也有多种颜色的有机组合,即纹样合图案。织物的色彩大都来源于染色。每种材料都有相对适于上染的染料种类和颜色范围,其 效果也有许多具体的差别。在印染加工和质量评定中,颜色的标准是用色卡来反映的。标准 色卡根据原料种类的不同表明了各类织物所有可能实现的颜色的实际效果。色相是织物色彩 的基本方面,它能造成冷、暖、远、近、面积和重量达孝等不同印象和引起各种联想。明度 取决于对光线的反射量,它与织物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很大的关系。纯度指颜色的鲜艳程度, 是染料饱和度和不同配比的结果。织物色彩审美的重要方面在其象征性,即由于人的联

48、想和 传统习惯使色彩与某种事物建立了相互对应的关系:如红色是血与火的颜色,所以最最刺激、 最鲜艳。是喜庆、幸福、权威和崇高的象征,焕发着热烈、欢快的情绪。红色是人们普遍偏 爱的颜色。黄色是阳光的化身,有光明、温暖的本性。给人的印象是明朗、单纯和富于幻想 的。金黄色则象征富有、高贵和文明。黄色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绿色是植物的颜色,象征生 命之源。既有青春活力又含蓄而柔顺,给人一种平和、安详和宁静的感觉。蓝色来自天空和 大海,显得深远而博大。它在压抑的情感中萌动着希望。蓝色沉静、严肃、稳重、大方,是 制服常用的颜色。紫色同时包含着红色的热烈和蓝色的冷静。所以,它既神秘又庄重,既典 雅又妖艳,是最敏感

49、的和任性的色彩。淡而柔和的紫色会很漂亮。粉红色柔和而又亲切,浪 漫当中充满了童真。象征着纯情、淡雅和梦想。粉红色始终是女性的代表色。属于无彩色的 黑、白、灰,简单直率而意味无穷,永远具有魅力。白色象征纯洁、透明和自尊、自爱,在 西方被用作婚纱的颜色。白色就象云朵和浪花,性格是外显得。黑色象征正直、渊博和深邃, 被用于庄重的礼服和法衣。黑色的性格是隐含的。灰色是黑白结合的产物,朴素中包含着精 致、高雅和超脱。灰色是很中庸的颜色,象征着协调、矜持或淡薄、随意。对应素色织物的花色织物,包括织花用色纱通过织纹来表现色彩组合。按工艺划分为 简单色织物(色条、花格);配色模纹织物(各种几何图形);复杂纹织

50、物即大提花织物(丰 富多彩的纹样、图案)。此类花色织物既是颜色的组合,又有织纹机理变化,可以表现色彩 对比、光泽对比和浮雕风格等各种效果。提花工艺历史悠久,许多品种取材于民族、民间传 统纹样和吉祥图案,因此,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和装饰性。印花织物是配成色浆的染料“印刷” 的产物,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强的表现力,且工艺丰富,因此,印花织物是非常富于表情的, 充分体现了色彩的感性和趣味性。花色衣料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刺绣、织绣、缂丝、蜡染、 扎染、补花、手绘等色彩浓郁、各具特色的民间工艺产品,它们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具有 很高的审美价值。织物色彩的审美性可以概括为:符号性(象征意义),艺术性(艺术法则)

51、, 趣味性(爱好品味),流行性(流行规律)。(2)质感及其构成除了色彩属性外,衣料的“性格”还可以利用质感来表现。质感有三个层次:即材料 的固有属性,纱线和织物组织特点,染整形成的综合效果。它们可以从质地(分为平滑、粗 糙、凹凸、毛绒等)和光泽(分为无光、有光、闪光、透明等)两方面进行分析。(六)织物风格 指织物的某种特性或表现形式(新定义)。通常,如果某物的某方面特点给人以突出的 印象,或形成某种概念,就可以把它称为风格。可以说服装设计就是风格的设计,它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织物的风格。研究风格的目的是认识和评价。风格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范畴。1、狭义风格:定义为对织物物理与力学性能的感官(手感

52、)评价。故称“手感风格”。手感风格又分为主观和客观评价两种。(1)主观评价:通过触感来评价织物性能。为了尽量全面和标准化,采用五种基本方 法,即拉(向不同方向拉伸织物)、抓(将织物握在手中)、摸(抚摩织物表面)、捏(在指 间将织物弯折、颞筋)、压(在厚度方向压缩织物)。如对毛织物手感的评价标准包括:挺括 (优良的弯曲弹性和刚挺度)、活络(从手中弹开时的跳动感)、身滑良好(适当的刚柔成都)、 富有弹性、滑糯(光滑而柔润)、丰满、不松不板)稳定的结构和适当的活动性)。(2)客观评价:利用仪器对织物的某些关键性质进行测定。测定风格的专用仪器称为 风格仪。2、广义风格:传统定义为:手感和外观风格的综合

53、评价。在形式上是触觉与视觉的综 合。加以新的解释,可表达为:织物机械(力学)性质和审美特征的综合,即织物的物质属 性和审美属性的综合体现。广义风格对于服装更加重要且应用十分普遍。除手感涉及的内容外,还包含了织物的 艺术、象征、趣味、时尚等审美特点及价值模式等特征。织物的物质属性和审美属性密切相 关,内在特征和外在表现也是相互依存的,触觉和视觉的感受可以通过人的经验相互联系起 来,引发人的情感、爱好等心理反应。因此,广义风格具有更多的主观色彩,而且是一种十 分全面的评价。织物风格评语织物性能特征织物风格评语织物性能特征织物风格评语拉伸性能伸展、板结、稳定、结实色彩特征鲜艳、淡雅、深沉、明快摩擦性

54、能光滑、平滑、粗糙、粗涩光泽特征亮丽、华美、暗淡、柔和压缩性能蓬松、丰满、松软、坚实艺术特征浪漫、抽象、写实、夸张质感(舒适性)爽、糯、硬、涩、细致、 粗犷、舒适、柔润审美特征优美、和谐、华丽、高雅弹性挺括、饱满、疲软、松弛象征性权威、庄重、咼贵、简朴厚度(重量)丰厚、厚实、厚重、轻薄标志性阴柔、阳刚、青春、夏季密度(紧度)致密、紧密、疏松、透明时代感古典、传统、现代、前卫刚柔性(身骨)刚挺、挺括、柔软、僵硬趣味性精致、奇异、性感、平庸活络性活络、活泛、板结、死板时尚性新颖、流行、古板、保守悬垂性挺直、浑圆、柔顺、流畅温度感(情绪)温暖、凉爽、热烈、冷静活动性(动感)稳重、凝重、飘逸、活泼价值

55、等级高级、优质、普通、低档(七)舒适、卫生与防护(服用性能)人们对服装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在保暖方面要求高效地保存体温,在高温时要求能 高效地排汗、散热和阻挡热线辐射;在触觉舒适性方面,要求内衣没有物理和化学性刺激和 致敏反应;卫生安全方面,要求衣料具有清洁灭菌、调理皮肤生理功能、改善血液微循环、 防静电、防污染、抵抗有害射线、限制燃烧等功能。此外,服装材料在提高运动舒适性以及 健美、肃慎等方面的作用也受到广泛重视。本章重点讨论舒适、卫生与防护性能。1、有关概念:(1)人体散热:辐射散热(电磁波的形式)、传导散热(将热量传到与身体接触的较凉的物体上。导热系数千卡米度时空气:0.022、水:0.

56、515、纤维:0.0360.290)、 对流散热(通过空气流动,包括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蒸发散热(水分蒸发:汗液蒸发和“无 感蒸发”,32 克/小时)。人体散热绝大多数通过皮肤表面,某个温度范围称身体舒适区,当 温度变化超出该范围,人体会通过体表血管的收缩或扩张调节散热量(血管调节区),温度 继续升高则达到蒸发调节区,相反称为身体冷却区。(2) 环境因素:气温、相对湿度、风速(m/s)、辐射。(3) 舒适条件:体表空气层温度为32C左右,相对湿度为50%左右,气流速度约为0.25 m/s。(4) 服装隔热值:即克罗(clo)值。定义为:在温度为21C,相对湿度低于50%,气 流速度小于0.1

57、m/s的条件下,人处于静坐休息状态并感觉舒适时所穿服装为1克罗(夏季 0.20.5 clo,冬季 45 clo)。2、主要性能:(1) 含气性:量化分析包括含气率和含气量。含气率:单位体积中空气所占比率(%), 多数在 60%80%之间,最小 40%,最大 90%以上。取决于蓬松度,如毛织物、膨体纱或变 形丝织物、中空纤维织物以及结构松弛或有毛绒的织物。含气量是织物厚度和含气率的综合 体现。空气稳定性也是评价织物含气性的主要方面。当织物两面存在压力差,织物中空气会 与外界空气发生置换,造成热量的流失。(2) 透气性:织物允许空气由一面向另一面透过的特性,以透气率来衡量,即单位时 间内通过织物单

58、位面积的空气量(ml/cm2s)。透气性与织物的密度(紧度)、厚度和蓬松 度有关。纤维吸湿膨胀后透气性趋于下降。(3) 透湿性:一定条件下水蒸气由织物的一面透散到另一面的能力。透湿有两种模式: 一是透湿与透气同时发生,二是通过织物的吸湿、放湿,夏季服装理想的透湿形式是“透气 式”,内衣则以“吸湿式”较好。(4) 吸水性:织物吸收液态水如汗水、雨水的性质。吸水作用有三个途径:纤维对水 分子的吸收,芯吸现象(润湿和渗透),压力强迫水份透过织物。决定吸水性的因素包括纤 维的特性、织物表面性状和织物结构。(5) 防水性和拒水性:防水性指完全阻止水份渗透的能力,一般采取防水处理即在织 物表面涂敷亦曾连续

59、封闭的防水涂层(如聚乙烯树脂或香蕉等)。拒水性是织物将水滴从其 表面排开的性能。原理上为疏水性(水滴于织物表面接触点上的切线所形成的夹角e称为接 触角,e 90为疏水,鳴90为亲水。拒水性一方面由纤维决定,另一方面取决于表面 形态。 拒水整理(使用透气性微孔涂层或对植物进行该性处理)和高密织物可达到较好的 拒水效果,又能保证必要的透气、透湿。(6) 反射性:任何射线在织物表面产生的光学效应包括反射、透射和吸收。影响反射 性的因素有纤维特性、组织结构、表面性状及颜色。厚、密型织物倾向于吸收射线;薄、松 型则有明显的透射特点。射线的吸收率和透过率与色相有关(红外线吸收率:黑紫红橙 绿青黄白,黑色为

60、白色的 2.5 倍;紫外线透过率:白青紫黄绿橙红黑,白色为黑 色的 3.6 倍)。(7) 阻燃性:限制或阻止燃烧的性质称为阻燃性。阻燃性的量化指标为极限氧指数(LOI),定义为:织物在空气中维持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氧气含量()。LOI在27%以上为阻 燃材料(普通纤维的LOI约为1825%)。棉织物经阻燃整理极限氧指数可接近30%。阻燃纤 维的LOI 一般达到3040%。(8) 带电性:因摩擦而产生静电的特性。吸湿、加入导电纤维,进行防静电整理均可 不同程度地减弱带电性。(9) 致敏性:使人产生过敏,如皮炎、哮喘等病态反应的特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织 物内含有致敏化学物质。如染料(深色织物中的含量约

61、为2.5%)、荧光增白剂(白色织物中 含有0. 1%)、免烫整理用交联剂和柔软剂(含2. 5%)、甲醛、媒染剂、漂白用氯化物、残留 农药和浆料等。有些染料还会释放致癌物质。(10) 保暖性:纤维自身的隔热性能和织物含气性等多种性能的综合体现。保暖性会 受到环境条件、着装方式和人体热湿调节等因素的影响。反射涂层的织物、超细纤维织物、 远红外射线的织物、能量转换织物能够高效保温,而且使服装更加轻便、舒适和美观。保暖 性也可用隔热值量化评价。如:棉平布(210g, 0.46mm)为0.05clo;棉斜纹布(275g, 0.61mm) 为 0.06 clo;纯毛哔叽(353g, 0.99mm)为 O.

62、llclo;纯毛大衣呢(475g, 3.23mm)为 0.29clo。(11) 触感舒适性:广义理解为温湿度快感和触觉快感的综合体现。身体接触方面应 达到柔软、适体、轻便,无刺痒、冰凉和压迫感以及其他不良接触反应;功能性方面应该吸 湿、透气、吸水、排湿良好;人体活动方面应具有较大延伸性,柔软而又轻便。3、服装气候及其调节:( 1 )服装气候的定义:人体表面与最外层服装之间形成的人工气候条件。服装气候区 域的空气层,除了温度、湿度和气流状态之外,还含有人体排放的二氧化碳、氨气、硫化物、 氯化物等气态有机物,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刺激。(2)服装气候调节:原则是保证人体表面空气层达到舒适条件(即32C

63、、50%、0.25m/s)。 需要综合考虑外界条件、人体的调节机能及衣料的服用性质三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包括:温 度调节、湿度调节和空气调节。( 3)服装的舒适性评价:服装气候调节与服装款式有很大关系。具有高效舒适性的新 型材料解决了审美与舒适的矛盾。除了热舒适评价,服装是否会造成对人体的束缚和紧压, 是否有利于防污和清洁人体,是否具有使用的方便性和功能的多样性,也是舒适性评价的组 成部分,并同样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研究。思考题:1、织物的强度指标包括哪几个方面?强度与织物结构有什么关系?2、机织物和针织物受到拉伸力作用时有哪些变形特点?为什么?3、织物的刚柔性会对服装的哪些方面的性能造成影响?4、什么是织物的弹性?决定织物弹性好坏的因素有哪些?5、应从哪几个方面评价织物的服用耐久性?有利于织物抗皱性的因素有哪些?6、织物在哪些情况下会发生收缩?织物收缩的机理是什么?水洗后,哪些织物会发生 起皱和褶裥消失的现象?为什么?7、摩擦会使织物受到哪些破坏?分别表现在什么织物上?是如何发生的?8、什么是织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