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7982128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8.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资源描述: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加强提升课(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及其实验探究考点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1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的比较项目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场所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的变化CO fC fC H 0236126CH O fCHO fCO61263432LHJ的变化HOfLHJfCH 02 6 12 6CH O fLHT O6 12 6 2H的作用还原c3还原O20的变化2HOfO2 2O fHO2 2能量变化光能fCH O中的化学6 12 6能CH O中的化学能fATP6 12 6中的能量和热能ATP产生于光反应,用于暗 反应中C的还原3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产生,用于除暗反应外的各项生命活动影响因

2、素光照、温度、CO浓度等2O浓度、温度等22.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联系(1) 物质方面C: CO20C6H!2O6第一C3H4O3第二呼1CO2;0:屯0应%第!呼段SO;H:屯0光反应H%兀06第有氧二吸段H有三阶段0。(2) 能量方面光能光反应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CH O中稳定的化学能6 12 6有氧、热能呼吸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一一各项生命活动3相关计算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同时进行时,存在如下关系:(1)光合作用实际产氧量(叶绿体产氧量)=实测植物氧气释放量 +细胞呼吸耗氧量。(2)光合作用实际CO消耗量(叶绿体消耗CO量)=实测植物CO2 2 2 消耗量+细胞呼吸co释放量。

3、2(3)光合作用葡萄糖净生产量(葡萄糖积累量)=光合作用实际葡 萄糖生产量(叶绿体产生或合成的葡萄糖量)一细胞呼吸葡萄糖消 耗量。Q角度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1. (2018河北保定月考)如图表示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 C、H、O三种元素的转移途径以及能量转换过程。图中序号表示 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在元素转移途径中,与、与表示的生理过程相同B. 在元素转移途径中,能在小麦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发生的生理过 程有C.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D. ATP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而不能转变为光 能解析:选D。和都表示光反应中水分子在光照下的分解,

4、和都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氧气与H反应生成水,A正确。第2页小麦根尖成熟区细胞中有线粒体、没有叶绿体,因而可以发生有 氧呼吸过程即,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在有 氧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第三阶段,即或,C正确。 ATP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也可以转变为光 能,如萤火虫发光由ATP供能,D错误。2. (2018河北衡水中学联考)如图表示在有氧条件下某高等植物 体内有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表示有关过程,X、Y、Z和W 表示相关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X、Y、Z物质分别表示C、丙酮酸和ATP3B过程中能产生ATP的有C.过程分别表示C的还原和CO的固定32D

5、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过程产生的CO会释放到细胞外2解析:选B。分析图示,过程表示光反应阶段,过程表示C3的还原,过程表示CO的固定,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2阶段和第二阶段。Z物质是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Y物质是呼吸 作用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X物质是暗反应的中间产物C,A3项、C项正确;过程中能产生ATP的有,过程 不产生ATP,B项错误;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呼吸作用产生 的CO会有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D项正确。2“图解法”理解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2)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H和ATP的来源和去向项目光合作用有氧呼吸H来源HO光解产生2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去向还原C3用于第三阶段

6、还原02ATP来源光反应阶段产生三个阶段都产生去向用于C还原供3厶匕冃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植物C3的还原除外)角度2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计算3. (曲线类)(2018河南六市联考)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 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其在10 C、20 C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置 于5 klx、10 klx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 强度,结果如图。据图所作的推测中,正确的是()A. 该叶片在20 C、10 klx的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固定的 CO量约是8.25 mg2B. 该叶片在5 klx光照下,10 C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 C时少C. 该叶片在10 C、5 klx的光照下,每小

7、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 氧气量是3 mgD. 通过实验可知,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温度和光照强度均成正比 解析:选Ao叶片在20 C、10 klx时,每小时光合作用固定的 CO 量是(10 + 2)/2X (44/32) =8.25 mg;在 5 klx 光照强度下,210 C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 C时的多;在10 C、5 klx的光照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0量是(6 + 1)/2 = 3.5 mg;净光2合速率与植物细胞的呼吸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有关,仅就图中曲线而言,不能得出净光合速率与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关系。4. (表格类)在一定浓度的C0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2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

8、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表,以下有关说第4页法错误的是( )光合速率与 呼吸速率相 等时的光照 强度(klx)光饱和时的 光照强度 (klx)光饱和时的CO吸收速率2(mg/100 cm2叶小时)黑暗条件下CO释放速率2(mg/100 cm2叶小时)A植物13115.5B植物393015A.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B当光照强度超过9klx时,B植物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暗反应跟不上光反应C. 当光照强度为9klx时,B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是45mgC0/1002cm2叶小时D. 当光照强度为3 klx时,A植物与B植物固定CO速率的差值2为 4 mg CO /

9、100 cm2 叶小时2解析:选D。由表可知,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是植物的光补偿点,A植物的光补偿点低,则A植物属于弱光条 件下生长的植物。B植物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是9 klx,此时光反 应产生的H和ATP不会限制暗反应,则光照强度超过9 klx时, B 植物光合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是暗反应跟不上光反应。光饱和 时CO吸收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黑暗条件下CO释放速率表示呼 22吸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当光照强 度为9 klx时,B植物的总光合速率= 30 + 15 = 45(mg CO/100 cm2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3 klx时,对B植物来说,此光照

10、强度 是光补偿点,因此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5 mg CO/1OO cm22 叶小时,对A植物来说,此光照强度是光饱和点,因此总光合 速率= ll + 5.5 = 16.5(mgC0/100 cm2叶小时),因此差值为1.52mg C0/100 cm2 叶小时。25. (柱形图类)某实验小组研究温度对水绵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 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据图可知,水绵细胞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5 CB. 图中水绵细胞积累有机物速率最大时的温度是25 CC. 每天光照10小时,最有利于水绵生长的温度是25 CD. 在5 C时,水绵细胞产生氧气的速率是消耗氧气的速率的2

11、倍解析:选B。图中纵坐标表示光照下吸收C0的量(即净光合速率)2或黑暗中释放C0的量(即呼吸速率)。由于没有对高于35 C条件2下水绵细胞的呼吸作用进行研究,因此,不能说明水绵细胞呼吸 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5 C。水绵细胞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是指净光 合速率,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5 C时水绵细胞在光照下吸收C02 的量最咼,即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最大。每天光照10小时,最有利 于水绵生长的温度应是20 C,因为在20 C时,每天光照10小 时,一昼夜水绵积累的有机物最多,为11.5 mg(3.25X10-1.5X14=11.5)(用CO吸收量表示)。在5 C时,水绵细胞产生2氧气的速率是1.5(用CO吸

12、收量表示),消耗氧气的速率是0.5(用2CO释放量表示),可知水绵细胞产生氧气的速率是消耗氧气的速2率的3倍。植物“三率”的判定(1)根据坐标曲线判定:当光照强度为0时,若co吸收值为负值,2该值绝对值代表呼吸速率,该曲线代表净光合速率,当光照强度 为0时,若CO吸收值为0,该曲线代表真正光合速率。2(2)根据关键词判定检测指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总)光合速率CO2释放量(黑暗)吸收量利用量、固定量、消耗量O2吸收量(黑暗)释放量产牛量有机物消耗量(黑暗)积累量制造量、产牛量考点2密闭环境中昼夜CO /O含量变彳2 2化过程分析1绿色植物24 h内有机物的“制造” “消耗”与“积累”(1)

13、典型图示(2)曲线解读 积累有机物时间段:CE段。 制造有机物时间段:BF段。 消耗有机物时间段:OG段。 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E点。 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SSS(S、S、S分别表示P、M、P M N P M NN的面积)。2.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昼夜CO含量的变化曲线图和O含量2 2的变化曲线图的比较项目一昼夜C% 含量的变化一昼夜含量的变化曲线图(小室中CO变化2状况)曲线图(小室中O变2化状况)图示Cft的常就a dfD2 一时间H J F-.c nF-一时闾-*如果N点低于M占八、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说明经过一昼夜,植 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 减少如果N点

14、高于M占八、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减少说明经过一昼夜,植 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 增加如果N与M点一样高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说明经过一昼夜,植 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 不变含量最咼点CO含量最咼点为C点2O含量最咼点为E点2含量取低点CO含量最低点为E点2O含量最低点为C点21如图表示夏季晴天某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一昼夜co浓度2的变化曲线(实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 H点时植物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因为D点后CO浓度开始下降2C.处于实线与虚线交叉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D经历一天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有积累,容

15、器内O含量增加2解析:选D。由题图分析可知,H点是CO浓度变化曲线的拐点,2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植物体内产生ATP的场所应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A错误;D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第8页也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在D点前已开始,B错误;图中H、 D 点代表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实线与虚线的交叉点 代表此时CO浓度与起始点相同,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积累量为0,2C错误;与初始相比,24时CO浓度下降,说明一天中有机物有2积累,容器内O含量增加,D正确。22如图甲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 曲线图。分析曲线并回答下列问题:(1) 由图甲可看出大约中午12时时

16、,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C 点 ), 其 主 要 原 因 是(2) 由 B 点到 C 点的过程中,短时间内 C 和 C 的变化分别是35(3) 测得该植物的一些实验数据如下:30 C15 C黑暗5h一定光照15 h黑暗下5 h吸收 CO 660 mg2释放CO 2202mg释放CO 1102mg若该植物处于白天均温30,C, 晚上均温15 C, 有效日照12 h的环境下,该植物一昼夜积累的葡萄糖的量为mg。(4) 将该植物置于一密闭的容器内一昼夜,此过程中容器内 O 的2相对含量变化如图乙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乙中植株光合作用释放的O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量相等的 22第 9页点是 该植株

17、经过一昼夜后,能否积累有机物? ,理由是解析:(1)夏季中午温度高,植物蒸腾作用比其他时间强,导致部分气孔关闭,CO吸收量减少,光合作用强度减弱。(2)由(1)知,2B点到C点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根本原因是植物吸收的CO减少,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CO固定减少,C生成量减少,而C消耗2 3 5量减少,由此得出在光合作用的动态变化中,C减少、C增加。35(3) CO 吸收量代表的是净光合量,注意题目中白天和晚上对应的2温度,结合题意计算CO的吸收量为(660/15)X 12(110/5)X 122= 264(mg),一昼夜积累的葡萄糖的量为(264X180)/(6X44) = 180(mg)。(4

18、)分析曲线可知,AB段(不含B点)和CD段(不含C 点),密闭容器内 O 含量呈下降趋势,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细2胞呼吸强度;BC段(不含B、C点),密闭容器内O含量呈上升趋2势,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B、C点为转折点,所 以B点、C点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的点。能否积 累有机物,是看一昼夜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大小,可以通 过一昼夜CO或O的变化量来判断,本题是比较A点、D点O的2 2 2相对含量:D点O的相对含量低于A点O的相对含量,说明一昼22夜O的消耗量大于O的生成量,即一昼夜总的光合作用小于呼吸 22作用,所以植物不能积累有机物。答案:(1)温度高,蒸腾作用强,

19、导致部分气孔关闭,CO吸收量2减少,光合作用强度减弱(2)C减少、C增多(3)180(4)B35第 10 页点和C点 不能 因为一昼夜0的消耗量大于0的生成量,说2 2明该植物一昼夜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以净光合速率的大小来判断植物能否正常生长(自然状态下以一天24小时为单位)(1) 净光合速率大于0时,植物因积累有机物而正常生长。(2) 净光合速率等于0时,植物因无有机物积累不能生长。(3) 净光合速率小于0时,植物因有机物量减少而不能生长,且长时间处于此种状态下植物将死亡。考点?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测定的常用方法Q突破点1气体体积变化法测光合作用O产生、co消耗的2 2体积(1) 装置中溶

20、液的作用:在测细胞呼吸速率时NaOH溶液可吸收容器中的CO ;在测净光合速率时NaHCO溶液可提供CO,保证了容232器内CO浓度的恒定。2(2) 测定原理 在黑暗条件下甲装置中的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由于NaOH溶液吸收了细胞呼吸产生的CO,所以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左移的距离2表示植物的O吸收速率,可代表呼吸速率。2 在光照条件下乙装置中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由于NaHCO溶液保证了容器内CO浓度的恒定,所以单位时间内红色液32滴右移的距离表示植物的O释放速率,可代表净光合速率。2 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3) 测定方法 将植物(甲装置)置于黑暗中一定时间,记录红色液滴移动的

21、距 离,计算呼吸速率。 将同一植物(乙装置)置于光下一定时间,记录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计算净光合速率。 根据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可计算得到真光合速率。(4) 物理误差的校正: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 应设置对照实验,即用死亡的绿色植物分别进行上述实验,根据 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对原实验结果进行校正。突破训练1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能力。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 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作用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 了如图所示装置。请你利用这些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 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 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如下: 甲、乙两装置的D中都放入,装置

22、乙作为对照。 将甲、乙装置的玻璃钟罩进行处理,放在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 30 min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距离。(2) 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如下: 甲、乙两装置的D中放入,装置乙作为对照。 把 甲 、 乙 装 置 放 在 30 min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距离。(3) 实验进行30 min后,记录的甲、乙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情况第 12 页如表:实验30 min后红墨水滴移动情况测定植物呼吸作用强度甲装置(填“左”或“右j移 1.5 cm乙装置右移0.5 cm测定植物净光合作用强度甲装置(填“左”或“右”)移 4.5 cm乙装置右移

23、0.5 cm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 cm,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 g, 那么该植物的呼吸速率是g/h ;白天光照15 h, 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g(不考虑昼夜温差的影响)。解析:要测定光合作用强度必须先测定呼吸作用强度,在测定呼 吸作用强度时一定要将实验装置置于黑暗条件下,使植物只进行 呼吸作用。用NaOH溶液除去玻璃钟罩内的CO,植物进行呼吸作2用消耗一定量的O,释放等量的CO ,而CO被NaOH溶液吸收,2 2 2根据一定时间内玻璃钟罩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即可计算出呼吸作 用强度。在测定净光合作用强度时要满足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 充足的光照、一定浓度的CO (由NaHCO溶液提供),光合

24、作用过23程中消耗一定量CO,产生等量O,而NaHCO溶液可保证装置内2 2 3CO浓度的恒定,因此,玻璃钟罩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只受O释放量22的影响,而不受 CO 气体减少量的影响。对照实验装置乙中红墨2水滴右移是环境因素(如气压等)对实验产生影响的结果,实验装 置甲同样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O量等2于玻璃钟罩内气体体积的改变量,即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为(1.5 0.5)X2 = 4(g/h);净光合速率为(4.5 0.5)X2 = 8(g/h),白天 光照15 h的净光合作用量是8X15 = 120(g), 一昼夜葡萄糖的积 累量等于15 h的光合作用实际产生量减去24 h的

25、呼吸作用消耗 量,等同于15 h的净光合作用量减去9 h的呼吸作用消耗量,即 120 4X9 = 84(g)o答案:(1)NaOH溶液 遮光(2丿NaHCO溶液3光照充足、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3)左 右(4)4 84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实验探究中常用实验条件的控制(1) 增加水中O 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水生植物。2(2) 减少水中O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2(3) 除去容器中CO 氢氧化钠溶液。2(4) 除去叶中原有淀粉一一置于黑暗环境中。(5) 除去叶中叶绿素酒精隔水加热。(6) 除去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一一给植株遮光。(7) 如何得到单色光一一棱镜色散或薄膜滤光。(8)

26、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O突破点2 “黑白瓶”测透光、不透光两瓶中氧气的剩余 量“黑瓶”不透光,测定的是有氧呼吸量;“白瓶”透光,给予光 照,测定的是净光合作用量。“黑白瓶”试题是一类通过净光合 作用强度和有氧呼吸强度推算总光合作用强度的试题。一般规律 如下:(1)总光合作用量(强度)=净光合作用量(强度)+有氧呼吸消耗 量(强度)。(2)有初始值的情况下,黑瓶中氧气的减少量(或二氧化碳的增加 量)为有氧呼吸量;白瓶中氧气的增加量(或二氧化碳的减少量) 为净光合作用量;二者之和为总光合作用量。(3)没有初始值的情况下,白瓶中测得的现有量黑瓶中测得的现 有量=总光合作用量。突破训练光照强度(kl

27、x)0(黑暗)ABCDE白瓶溶0量2(mg/L)31017243030黑瓶溶0量2(mg/L)3333332. (2018河北冀州月考)某研究小组从当地一湖泊的某一深度取 得一桶水样,测得最初溶解氧的含量为10 mg/L,取等量水样分 装于6对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 瓶。将它们分别置于六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光照强度随A-E逐 渐增强),分别在24小时后测定各组培养瓶中的氧含量,记录数 据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黑瓶中溶解0的含量降低为3 mg/L的原.因是2 ;该瓶中 所有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0量为 mg/(L24 h)。2(2)当光照强度为 C 时,白瓶中植物光合作

28、用产生的 0 量为2 mg/(L24 h)。(3) 如果白天12小时,晚上12小时,则光照强度至少为(填字母)时,该水层产氧量才能维持生物一昼夜正 常生活耗氧量所需。解析:(1)黑瓶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为3 mg/L的原因是:黑瓶没 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其中的生物呼吸消耗氧 气;该瓶中所有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0量为:原初溶解氧一24小2时后氧含量,即10 3 = 7 mg/(L24 h)。当光照强度为C时,白瓶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即为总 光合作用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消耗量=(24 10) +7 = 21 mg/(L24 h)。(3) 根据题意可知,要求该水层产氧量能维持

29、生物一昼夜正常生活 耗氧量所需,则需要白天的氧气的净生成量大于等于夜间的呼吸 作用。由于白天和黑夜的时间等长,夜间呼吸作用消耗量为 7 mg/(L24 h),则白天氧气净生成量大于等于7 mg/(L24 h) 即 可,即对应表中B点。答案:(1)黑瓶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0,而生物呼吸消耗2072(2)21(3)B进行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计算,常用如下关系:(1) 摩尔数关系 CH 0 : C0 :0 =1:6:6。6 12 6 2 2(2) 分子量关系:CH 0 (180) :6C0 (6X44) :60 (6X32)。6 12 6 2 2Q突破点3 “半叶法”测光合作用有机物的产生量 半

30、叶法的原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而有机物的积 累可使叶片单位面积的干重增加,但是,叶片在光下积累光合产 物的同时,还会通过输导组织将同化物运出,从而使测得的干重 积累值偏低。为了消除这一偏差,必须将待测叶片的一半遮黑, 测量相同时间内叶片被遮黑的一侧单位面积干重的减少值,作为 同化物输出量(或呼吸消耗量)的估测值。“改良半叶法”采用烫伤、环割或化学试剂处理等方法来损伤叶 柄韧皮部活细胞,以防止光合产物从叶中输出(这些处理几乎不影 响木质部中水和无机盐向叶片的输送),仅用一组叶片,且无须将 一半叶片遮黑,既简化了实验过程,又提高了测定的准确性。突破训练3某研究小组采用“半叶法”对番茄叶

31、片的光合速率进行测定。 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并采用适 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 6 h 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 为M、M,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速率,其单AB位是mg/(dm2h)。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M表示6 h后叶片初始质量一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消耗量;MAB表示6人后() + ()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消耗量。 若 M = M M , 则 M 表示BA(3) 真 正 光 合 速 率 的 计 算 方 法 是(4) 本方法也可用于测定叶片的呼吸速率,写出实验设计思路。解析:叶片A部分

32、遮光,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仍可照常进行 呼吸作用。叶片B部分不做处理,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可以进 行呼吸作用。分析题意可知,M表示6 h后叶片初始质量+光合B作用有机物的总产量一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消耗量,M表示6 h后A叶片初始质量一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消耗量,则M M就是光合作B A用6 h内有机物的总产量(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 h内光合作用合 成的有机物总量)。由此可计算真正光合速率,即M值除以时间再 除以面积。答案:(1)叶片初始质量 光合作用有机物的总产量(2)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 h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3)M值除以时间再除以面积,即M/(截取面积X时间)(4)将从测定叶片的相对应

33、部分切割的等面积叶片分开,一部分立 即烘干称重,另一部分在黑暗中保存几小时后再烘干称重,根据 二者干重差即可计算出叶片的呼吸速率d (2019 高考四川卷)叶肉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 膜上进行的是()A. O的产生BHO生成2 2CH的消耗D. ATP的合成解析:选A。氧气是在光合作用光反应中产生的,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A正确;在核糖体上翻译成蛋白质,在细胞核中DNA转录形成RNA等过程中可产生水,B错误;H的消耗可发第18页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的还原),C错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生3ATP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D错误。& (2019 高考重庆卷)将下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

34、养。在 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和0浓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2 2应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适宜条件下悬浮培养的水稻叶肉细胞示意图A. 黑暗条件下,增大、减小B. 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增大C. 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保持不变D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减小、增大解析:选B。A项,图示细胞为水稻叶肉细胞。在黑暗条件下、密闭容器中,该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吸收0,2放出C0,因此增大、减小。B项,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光2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同时进行,但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吸收0,放出C0,此时在密闭容器中增大、减小。C项,2 2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细胞呼吸强度等于光合作用

35、强度,因此细胞吸收0速度等于放出C0速度,即、保持不变。D项,光强2 2等于光饱和点时,光合作用强度最大,细胞光合作用吸收C0速2度大于细胞呼吸吸收0的速度,因此减小、增大。2& (2019 高考北京卷)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A. 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B. 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C. 在025 C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C解析:选D。从第二幅图的曲线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最适温 度为30 C左右,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5 C左右,因此呼吸作 用的最适温度

36、比光合作用的高,A项正确;从第一幅图的曲线中 可以看出,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 C左右,B项正确;通过 第二幅图的曲线,可以看出在025 C范围内,光合作用曲线变 化明显大于呼吸作用曲线,C项正确;植物总光合作用大于呼吸 作用时,即净光合作用大于0时,适合植物的生长,从图中可以 看出,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一1045 C,D项错误。胡(2019 高考全国卷II )如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 吸作用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H 代表的物质主要是(2) 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质基质,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填“B

37、和C”“C和D”或“B和D”)。(3) 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解析:(1)由分析可知,图中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水光解的第20页产物0 ;是生成还原型辅酶II(NADPH)的反应物NADP+;是生2成ATP的原料ADP+Pi;代表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参与固定CO2的物质C;图中H代表的物质是呼吸作用过程中的还原型辅酶5I (NADH)。(2)细胞中生成ATP的场所除叶绿体外还有细胞质基质 (C)和线粒体(D)。(3)细胞质基质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的原 因是植物细胞缺氧,导致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答案:(1)0 NADP+ ADP + Pi C NADH(或还原型辅酶I

38、)25(2) C 和 D(3) 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傅(2019 高考江苏卷)科研人员对猕猴桃果肉的光合色素、光合 放氧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图 2为不同光照条件下果肉随时间变化的光合放氧曲线。请回答下 列问题:(1)取果肉薄片放入含乙醇的试管,并加入适量,以防止叶绿素降解。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原因是。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 。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 的浓度,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的干扰。图1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的主要作用是3。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0浓度,果肉放氧速率的变化是(填“增大”“减3小”“增大后稳定”或“稳定后减小”

39、)。图2中不同时间段曲线的斜率代表光合放氧的速率,对1520 min 曲 线 的 斜 率 几 乎 不 变 的 合 理 解 释 是 ;若在20 min后停止光照,则短时间 内叶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 (填序号:C ATP5HC),可推测2025 min曲线的斜率为(填“正3值”“负值”或“零”)。解析:(1)由教材实验可知,CaCO能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叶绿体3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的果肉薄片会因光合色素溶解于乙醇中而变成白色。(2)图1装置中放氧量的多少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如光照强度、温度和C0浓2度等)有关。要通过氧电极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应排除反应液中溶

40、解氧的干扰。(3)反应室中加入的NaHCO能为光合作用提3供CO。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浓度,一定范围内果肉细胞的光23 合作用增强,超过一定范围后,受光照强度等因素的限制,光合 作用不再增强。(4)1520min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是因为此 时光合作用产氧量与呼吸作用耗氧量相等。若突然停止光照,则 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ATP减少,暗反应中C的还原过程减弱3而C的合成速率不变,故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的含量减少。光照35停止,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不再发生,则2025min反应液中无氧 气的释放,只有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故曲线的斜率为负值。 答案:(1)CaCO光合色素溶解在乙醇中(2)光照、温度、3C

41、O (NaHCO )浓度 溶解氧 (3)提供 CO 增大后稳定 (4)光合232产氧量与呼吸耗氧量相等 负值课时作业1. (2018山东潍坊模拟)如图表示可在植物细胞内发生的一些生理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不同条件下发生a过程的场所可能不同B. a、c、d均发生在生物膜上C. 在光照充足、条件适宜的条件下,aVb, cVdD. 根尖分生区细胞内能发生a、c过程解析:选B。a过程为细胞呼吸,不同条件下发生a过程的场所可 能不同,有氧时发生在线粒体中,无氧时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 正确;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是d光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类 囊体膜上)和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42、b暗反应过程 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a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 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错误;在光照充足,条件适宜的情况下,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aVb,cVd,C正确;根 尖分生区细胞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细胞 呼吸,所以能发生a、c过程,D正确。2. 某一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若干个)开展了有关光合作用 和细胞呼吸的实验研究。实验开始时,打开活塞开关使水柱液面 平齐,然后关闭活塞开关,4 小时后,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号植物部位光质(强度 相同且适宜)温度(C)两侧水柱高度差(mL/4h)a天竺葵叶红25240b天竺葵叶黄

43、2530c紫罗兰叶红25160d紫罗兰叶黄2520A. 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的种类和光质B. 若要研究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应选a组和c组C. 若烧杯中加入的是CO的缓冲液,则U型管两侧的高度差是由2于O的变化引起的2Da组天竺葵的净光合速率为120 mL/h答案:D3. (2018北京朝阳模拟)下表是采用黑白瓶(不透光瓶一可透光瓶)测定夏季某池塘不同深度水体中初始平均氧浓度与24小时后 平均氧浓度,并比较计算后的数据。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水深(m)1234白瓶中O浓度2(g/m3)+ 3+1.501黑瓶中O浓度2(g/m3)1.51.51.51.5A. 水深1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24小时制造

44、的氧气为3 g/m3B. 水深2 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不能进行水的光解但能进行C的3 还原C. 水深3 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产生ATP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D. 水深4 m处白瓶和黑瓶中的水生植物均不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选C。白瓶透光,瓶内水生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 用,黑瓶不透光,瓶内水生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在相同条件 下培养一定时间,黑瓶中所测得的数据表示瓶内水生植物呼吸作 用所消耗的氧气量为1.5 g/m3,白瓶中所测得的数据表示瓶内水 生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的差值。 综上分析可知:在水深1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24小时制造的氧 气量为3 + 1.5 = 4.

45、5 g/m3, A错误;水深2 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 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水的光解和C的还原,B错误;水深33 m 处白瓶中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 氧气量相等,因此产生ATP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C正确; 在水深4 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24小时制造的氧气量为一1 + 1.5 = 0.5 g/m3,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4在研究温度对发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时,得到如图所 示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发菜无叶绿体,但可进行光合作用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H的产生和消耗C. 25 C后发菜制造的氧气量逐渐下降D. 45 C时,CO固定和C还原仍能进行2

46、3解析:选C。发菜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但含有光合色素,可 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H,暗反应阶段消 耗H,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产生H,第三阶段消耗H;发 菜制造的氧气量(真正光合作用量)=氧气释放量(净光合作用量) +氧气吸收量(呼吸作用量),由图可知,2535 C时发菜制造的 第 25 页氧气量大致相等;45 C时,净光合速率为0,即真正光合速率= 呼吸作用速率,此时光合作用仍可进行,则CO固定和C还原仍23 能进行。5某研究人员将某绿色植物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如图 1 所示),先黑暗处理后置于恒定光照下并测量容器内氧气的变化 量,测量结果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47、1)图1中通过变换光源可研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将多株健壮的生长状态相同且大小相似(假设干重相同)的该 植株幼苗均分为甲、乙两组,置于图1的装置中。甲组适宜光照 处理,乙组黑暗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10小时后,将甲、 乙两组中的植株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M。若M=M -M ,甲 乙甲 乙则 M 的 准 确 含 义 是(3)图2中,A点以后的短时间内,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C的量将3。B点时,叶肉细胞内的光合作用速率(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在515min内,该容 器 内 氧 气 量 增 加 的 速 率 逐 渐 减 小 ,这 是 因为如果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

48、515 min内,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mol/min。解析:(1)变换光源可用于探究不同的光照强度或者不同波长的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M =植株原来质量+净光合作用积累 甲第 26 页量,M =植株原来质量一呼吸作用消耗量,所以,M M =净 乙 甲 乙光合作用积累量+呼吸作用消耗量=总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量。(3)A点的环境变化主要是突然给予光照,则植物进行光反应产生H和ATP,促进C的还原,短时间内C合成速率不变,所以A33点以后的短时间内,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C的量减少。B点氧气3量达到最大且保持不变,说明此时该植物整体的光合作用速率等 于呼吸作用速率,则叶肉

49、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该实验装置是一个密闭的容器,在515min内,光照强度不变, 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密闭容器内的 CO 浓度逐渐降低,光合作2用速率减弱,所以光反应产生氧气的速率逐渐减小。由图可知, 呼吸速率=(5 4)/5 = 0.2X10-7(mol/min),515 min 内该植物 的平均净光合速率=(8 4)/10 = 0.4X10-7(mol/min),则真正光 合速率=0.2X10-7 + 0.4X10-7 = 0. 6X107(mol/min),即 6X10 8min/min。答案:(1)光照强度 光质(或波长) (2)甲组植株在10 小时内 (或实验过程中

50、)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3)减少 大于 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内的 CO 浓度逐渐降低,光合作用速率逐渐2下降 6X1086. (2018 四川绵阳诊断)为了探究不同遮光和温度处理对水稻光 合作用的影响,研究小组将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A品种水稻均分 为6组并置于人工气候室中培养。1组模拟田间环境(对照组), 另5组分别如下表处理(实验组),在维持CO浓度等条件与对照2组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各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结果 如下:第27页实验编号对照组实验组一实验组二实验组三实验组四实验组五实验处理遮光比例不遮光不遮光遮光30%遮光30%遮光50%遮光50%温度C253025302530实验结

51、果净光合速率mgCO /2(dm2 h)11.259.1224.9021.5013.5110.40注:A品种水稻光合作用1的最适%皐度为25 C,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5 C。回答下列问题:(1) 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对水稻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 是 , 其 依 据 是(2) 在实验中,为使实验组三的水稻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考虑的措施是适当提高(填“光照强度” “CO浓度”或“温2 度”)。(3) 从细胞代谢角度分析,在遮光比例相同时,温度由25 C升高到 30 C 时 净 光 合 速 率 降 低 的 原 因 是第 28 页(4) 某小组研究弱光胁迫水稻光合产物向子粒转运的影响情况,做 了如下实验:在灌浆期,当对照组、实验组二、实验组四的水稻 叶片分别固定等量的14CO后,在24 h内对三组水稻的等量叶片 2和子粒进行放射性强度检测,结果发现对照组与实验组二、实验 四相比,叶片放射性强度低、子粒放射性强度高。根据这一结果 能 够 得 到 的 初 步 结 论 是答案:(1)光照强度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遮光比例净光合 速率变化较大(2) C0浓度2(3) 光合作用速率(强度)减弱,呼吸作用速率(强度)增强(4) 弱光(遮光)胁迫水稻光合产物向子粒的转运减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