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尘防治方案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7979098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扬尘防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扬尘防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扬尘防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扬尘防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尘防治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录目录1 编制依据2 项目防尘组织机构体系3 现场防尘措施3。1 术语定义 23。2 现场围挡 33。3 建筑物围挡43.4 车辆冲洗设施 43。5 地面硬化 53。6 覆盖绿化 53.7 渣土运输 63。8 施工作业扬尘 64 扬尘防治工作规定 71 编制依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39号)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2004);防治城市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 );安徽省建筑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规定亳州市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 项目防尘组织机构体系组长:贾成亮副组长:张宝龙、李桂喜组员:杨克聚、唐正利、王孝同、王保杰3 现场防尘措施3。1 术语定

2、义3。1.1 扬尘指地表松散颗粒物质在自然力或人力作用下进入到环境空气中形成的 一定粒径范围的空气颗粒物。3。1。2 建筑施工扬尘指在建筑工程施工场所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3.1。3 现场围挡采用工具式彩色喷塑钢板围挡墙,主要由墙板、钢柱和墙体基础三部分组成,形成连续围挡墙,称为现场围挡.3.1。4 车辆冲洗设施对进出工地的车辆进行冲洗的自动冲洗机、水池、高压水枪、排水沟 等设备设施的综合。3.1。5 建筑垃圾指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废浆及其他废弃物。3.2 现场围挡3。2.1 工具式彩色喷塑钢板围挡墙的组成主要由墙板、钢柱和墙体基 础三部分组成,形成连续围挡墙。墙板统一使用

3、白灰色,立柱统一使用浅 灰色,不得擅自使用其它颜色。3。2。2 块整体墙板由9块厚度不得小于0.8mm、高度为2m、宽 度为0。40m的钢板连结组合而成,墙板上下端沿口采用厚度3mm、 断面宽36mm槽钢压条,将钢板依次滑入槽中,墙板与墙板之间应设置 钢柱,上下槽钢压条与钢柱用螺栓连接,墙板侧边靠紧钢柱。3.2。3钢柱为截面为 100mm x 100mm x 3mm方管钢,高度为 2.03m,钢柱底板采用厚度不小于5mmx240mmx240mm钢板,在钢 柱顶部下约0。6m处加设40mmx40mmx3mm角钢斜撑,钢柱底板 四角与斜撑底部应采用膨胀螺栓与预埋混凝土柱基础连接固定,混凝土 柱基础

4、埋地深度不应小于0。4m。3.2。4围挡墙设置基础,基础高度不低于02m,宽度不小于0。24m, 砌筑砂浆必须满足规范要求,严禁使用粘土、杂土砌筑.3。2.5 建筑施工现场应使用工具式彩色喷塑钢板围挡墙进行全封闭围 挡,围挡墙外观应美观洁净、安全牢固,确保无歪斜、破损和乱涂乱画.3。2。6 围挡墙内外保持整洁,禁止依靠围挡墙堆放物料、器具等。3.2.7 围挡墙内外应保持整洁,禁止依靠围挡墙堆放物料、器具等。3。2.8 我方将会同建设、监理单位对围挡墙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 使用,并建立每周巡查制度和验收、巡查档案。恶劣天气条件下必须进行 重点检查。3.3 建筑物围挡3.3。1 在建建筑物必须

5、使用符合标准要求的密目式安全立网进行全封 闭围挡,并及时整理、维护,确保严密、清洁、平整、美观。3。3.2 密目式安全立网应封闭严密、牢固,封闭的高度应保持高出作业 层 1.5m 以上。3.3.3 密目式安全立网应用棕绳或尼龙绳绑扎在脚手架内侧 ,不得使用 金属丝等不符合要求的材料绑扎。3。4 车辆冲洗设施3。4.1 建筑施工现场大门内侧应按要求设置车辆自动冲洗机,并设专 人进行管理,工程竣工后方可拆除。3.4。2 建筑施工现场受场地等条件因素影响,不能安装车辆自动冲洗 机的,应使用高压水枪等其他冲洗装置。3.4.3 建筑施工现场车辆自动冲洗机应安装在施工现场大门内主施工 道路上。沿出车方向,

6、洗车机两侧应各设回水坡道,在洗车机两侧设减 x_L 111速带。3。4。4 建筑施工现场车辆自动冲洗机应设置沉淀池,达到重复循环 用水,排水坡度要大于 5%.清除污泥可采用泥浆泵除泥或刮泥机排泥等 形式,污泥等废物必须经沉淀、干燥处理后,方可外运。3.4.5 建筑施工现场使用高压水枪等其他冲洗装置的,大门内侧必须设 置排水沟,确保场区无积水,污水不得外溢污染道路。3。5 地面硬化3.5.1 建筑施工现场道路、加工区和生活区等区域应进行硬化,硬化后 的地面不得有浮土、积土.3.5。2 建筑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采用混凝土硬化,硬化后的路面要满足 车辆行驶要求,生活办公区、加工区可采用砖铺等方式硬化.

7、3.5.3 建筑施工现场应配备洒水车,每天对道路场区进行洒水降尘,保 持路面清洁不起尘。3。6 覆盖绿化3。6.1 建筑施工现场内存放的土堆和裸露土地面要使用密目式安全立 网等材料进行覆盖或种植三叶草等适宜的植物进行绿化,覆盖要封闭严 密,绿化要及时、合理。3.6.2 覆盖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应用棕绳或尼龙绳相互连接,连接要牢 固、耐用;裸土覆盖可以用密目式安全立网或黑色遮阳网.3。6。3 建筑施工现场围挡墙设置应避开城市绿地,因工程建设需要 占用绿地的,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到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占用 绿地手续。占用城市绿地设置围挡墙时,应尽量减少对绿地的损害,并结 合周边环境对围挡墙进行景观

8、式美化,保持与原有绿化环境的协调。3.6.4 建筑施工现场内的树木应本着保护优先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保 护原有树木和绿地.因工程建设需要迁移的,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到城市园 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砍伐、移植施工 现场内的树木。3.6。5 建筑施工现场大门入口处、生活办公区等区域应进行绿化,绿 化面积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绿化应当因地制宜,种植适应本市自然条 件、经济合理、节水耐旱的植物。建筑施工现场严禁摆放礼节用的短期 小型盆栽花卉。3.7 渣土运输3。7.1 建筑施工现场要使用密闭加盖的渣土运输车辆,严格控制渣土 装车高度,装车高度一律不得高出车厢挡板。3.7.2 车辆

9、驶离工地前,应将轮胎和车身冲刷干净,建设、施工、监理 等单位要派人在现场对渣土运输车辆进行旁站式检查 ,确保出场车辆符 合要求,不污染城市道路。3.7.3 有条件的建筑施工现场应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视频监控的安装和 使用,对进出工地的运输车辆进行实时监控。3.8 施工作业扬尘3.8。1建筑施工现场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材料应放置在封闭的库房内。3。8。2 建筑施工现场使用的混凝土搅拌机等机械设备,应搭设工具 式安全防护棚,防护棚四周应使用密目式安全立网进行有效围挡封闭,最 大限度地减少粉尘污染。3。8.3 风速四级以上天气时,建筑施工现场应停止土石方开挖、锚杆 打孔、建筑垃圾清理和倒运等易产生扬尘的作

10、业.3。8.4 建筑施工现场禁止从建筑内向外抛扬建筑垃圾。3。8。5 建筑施工现场应设建筑废料集中堆放点,分类堆放,及时清 运。生活垃圾应采用密闭式容器装存,日产日清.4 扬尘防治工作规定4.1 建设单位对建筑工程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工作负总责,应当督促施 工单位做好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并加强检查 ;并应委托监理单位对施工现 场扬尘污染防治实施监理。4.2 建设单位要科学制定渣土处置方案,按规定选择经核准的渣土 运输企业。把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并将扬尘防治目标 及施工单位的扬尘防治责任明确写入承发包合同。4.3 建设单位要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制定完善的扬尘控制方案, 将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1、费(含扬尘防治费)列入工程预算并及时拨付.4.4 同一个工程存在多家施工企业的,建设单位要建立沟通协调机 制,明确划分扬尘控制责任范围。4.5 实行项目代建的工程,建设单位签署代建合同时应明确代建单位 承担的扬尘防治责任。4。6 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承担监理责任。4.7 监理单位应将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纳入工程监理规划,编制相应 的监理细则.4.8 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单位在扬尘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 意见,并负责督促其进行整改,严重的责令其停工整改,拒不按要求整改 的的及时向建设单位及主管部门反映情况。4.9 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扬尘防治措施落实工作承担主体责任。4.10 施工单位

12、要根据工程实际,建立健全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制,制 定切实可行的扬尘控制专项方案,落实各项具体控尘措施。4.11 施工单位应加大治理扬尘投入,保证扬尘防治费专款专用。4.12 施工单位应落实项目部和项目经理扬尘控制责任 ,将扬尘治理 纳入对项目部和项目经理的考核.4。13 施工企业应加强企业员工(含作业人员)上岗前培训,使每 个工程参建人员都能认识到扬尘防治的重要意义和施工中应采取的具体 措施。4.14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工地设立环境防治监督牌,注明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防治扬尘污染现场监督员姓名和联系电话、项目 工期、环保措施、举报电话等内容。4。15 施工单位项目部应按照扬尘控制专项方案组织施工,将各项抑 尘、降尘措施落实到基层。与作业班组签订扬尘治理目标责任书,建立 并施行扬尘控制工作奖惩制度。明确专人负责扬尘治理工作,设置保洁 员负责现场清扫和保洁,在工程现场公布扬尘投诉举报电话.4.16预警响应。大气重污染应急响应共分为口级和I级,由市大气 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前预警发布。口级应急响应措施:停止基坑 土石方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作业。增加对物料堆场清扫、洒水频次, 确保污染防治设施高效运转。I级应急响应措施:停止所有露天部位的 施工作业。4。17 建筑施工现场大门、办公区、生活区、加工区和材料堆放场 地应按总平面布置图合理划分,并进行绿化、美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