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区教师招考真题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7976935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州南沙区教师招考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州南沙区教师招考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州南沙区教师招考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广州南沙区教师招考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南沙区教师招考真题(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广州南沙2007教师招考笔试题目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一般指学校范围内出显性课程之外的,按照既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培养目标规范设计的校园文化的统称,它所传递的价值观、态度等,是“人类行为潜在的指南。”2、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 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 教学评价。3、学术学习时间;学术学习时间,是指学生以高成功率完成学术任务时,在学术任务上所花费的时间量。 学术学习时间的组成部分有:分配的时间、专心率和成功率。在西方,费希尔等人引入学 术

2、学习时间的概念(1980年),研究课堂教学,得出的是,学术学习时间与学生成绩有相 当一致的正比关系。4、顺向迁移;顺向迁移 先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后来学习的影响叫顺向迁移。5、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 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 种冈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本事所要探讨的是广义的课 程资源,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学习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于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按其效果来看,可 分为正迁移和

3、负迁移。前者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后者是指两种学习间的 干扰作用。两项学习如果刺激相似,反应相同或相似,则容易产生正迁移。两项学习如果刺 激相似,反应不同或不相似,则容易产生负迁移。按迁移的顺序来分,可分为顺向迁移与逆 向迁移。先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后来学习的影响叫顺向迁移。后来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先 前学习的影响叫逆向迁移。以上两个维度可组合起来,形成顺向正迁移与顺向负迁移,以及 逆向正迁移与逆向负迁移四种形式。学习的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 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是人类 认知的一个普

4、遍特征,因为新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原有学习基础之上的。学校不可能将所有的 知识、技能都传授给学生,但必须使学生具备迁移的能力,即利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来 成功地解决问题或在新情境中快速学习的能力。因此,迁移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习迁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探讨人类学习的实质和规律,进一步完善学习理论,还 有助于指导学习者和教育工作者改进自己的学习和教学,促进知识的最有效迁移。二、问答题1.谈谈你对教育机会均等的理解(10分)育机会均等的含义是,使来自不同社会地位和出身的人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平 等的受教育机会是人的基本权利,是基本的社会善由于受社会条件所限,教育机会均等还无 法

5、达到实质平等,因而只能是一种形式平等对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分配秉承权利与贡献对等的 原则,一是受教育机会的完全平等,一是受教育机会的比例平等.教育机会均等包含着条件平 等,必须创造条件保障弱势群体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的实现最后,教育机会均等并不能导致学 生发展结果的完全相同.2.如何叙写课堂教学目标(10分)3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有哪些? (15分)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是关于“是什么” “为什么”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一般通过记忆获得,可以称为记忆性知识或语义知识,陈述性知识是以命题网络形式或图式的形式表征的。认知策略是个人对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学习等认识活动进

6、行调节与控制,以提高 认知操作水平的一类内部组织起来的认知技能。认知策略的功能是对信息加工的具体操作过 程执行控制。几种重要的认知策略信息编码的基本策略有复述策略、组织策略与精加工策略。每一种策略都有简单与复杂之分。(一)复述策略复述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复述有机械复述和精心复述。(二)组织策略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类,集合成一个整体,带上某种结构,使信息由繁 到简、有无序到有序。其作用是更好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减少记忆负担。(三)精加工策略即在要新信息上增加相关的信息来促进理解和记忆。精加工是为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 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作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

7、和生发。4. 如何认识师生关系?试述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问题研究的几种观点,谈谈你的看 法? (15分)5. 教学互动的常见形式有哪些?如何有效开展教学互动? (15分)有效教学互动的形式有效互动不是任由教师控制、单向影响的活动。从师生互动的信息传递方式来看,有 效的教学互动有以下三种形式:1. 双向型在这种互动方式中,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 生答或生问师答等的师生对话形式。2. 多向型这种互动形式与双向型互动不同的是,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 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它强调信息的多向传递反馈。在课堂上的常见形式 是:同桌讨论、小组

8、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3网状型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和教师构成一张紧密联结的网,每位学生、每个老师都是这张网 的一个结点。能够牵一点而动全网,互动的辐射范围非常广。这种互动强调师生平等参与学 习活动,信息全面开放,教师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源。这种互动的载体往往是大型的数学游戏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网上互动活动。在实际教学中,这三种互动往往交织在一起,缺一不可。就教学效果来说,在这三种 互动形式中,双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差,多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好,但效果最好的是网状互动。“全员参与、平等信任、互尊互爱、自由沟通、情知相融、共同活动”是我们新课程所 要求的互动的理想境界。教学互动的组织实施一般按以下流程:(一)互

9、动的预备策略与方法1创设利于有效互动的环境互动理论强调互动是人与环境的作用。因此,创建适于学生互动学习的物理环境(比如 教室布置、座位安排、灯光、绿化等)和积极的社会心理环境(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 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前提。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才会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 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效地开展各种教学互动。在互动中,教师要积极鼓励互动、创设互 动条件、消除互动障碍,努力培养学生乐于互动的态度。2.预设互动:有效互动的支点要切实搞好课堂教学互动,就必须要有互动预设。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就要结合课堂 教学目标、教材、学生实际、教法等,预设好如何互动引入?何时在课中互动?怎样互动

10、?在 结尾如何互动?是否要延伸互动等问题。预设互动的要点是:“多预精用,弹性设计”。多预 精用是指预设时多准备几种互动方案,在互动的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要多元化,但在课堂教学 时,要根据课堂实际,精挑细选地用。弹性设计是指根据课堂的多变性、生成性,在设计互 动活动时要考虑“不同人的发展”而因人设计学习目标,考虑“不同人的认知”因人设计互 动内容、互动形式。(二)教学互动的组织策略与方法1疑问:有效互动的起源问题是学生思维互动的发动机。课堂教学的互动往往就是始于问题、为解决问题而开 展的活动。没有问题的互动就像没有油的发动机,最多只是形式上的互动,没有思维上的实 质互动。问题又何来?通常是由教师来提

11、。对教师提问来说主要是注意两方面:怎么提和提 什么。有效互动的提问重在引导,要避免大量的一问一答和一问齐答,这会造成互动范围小、 学习被动或互动失真,甚至造出“南郭先生”。提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要利于学生互动、 要因人施问,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 问题情境。2.对话:有效互动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是以对话为主要互动渠道的学习过程。所谓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 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的方式。课堂上互动不起来,在很多情 况下,问题就出在对话上。如何才能实现真实有效的对话呢?(1)人与人之间必须构建一种民 主、平等的“你一我”关

12、系。特别是教师要与学生保持观念平等、人格平等,要尽量保护学 生的创新灵性,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2)给学生平等的话语权。这要做到:给学生 充分的时间发表意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允许不同的学生发表意见。3合作:有效互动的特点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合作是教学互动的主要表现形 式。根据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师生、生生有效合作,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点:(1)合作前的独立思考必不可少。只有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讨论才能深入,才可能有 思维碰撞的火花。(2)合作中的启发、引导、调控是关键。当学生在合作中有困难、有疑虑时,教师要及 时启发引导。对合作中个别学生或小组有独

13、到见解和创新思维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在合作过程中,还会出现优生占主角甚至没有合作的现象,这时教师要积极调控,比如在交 流时间、小组人数、组员结构、任务分配等方面作适当调整和控制。教给学生有效的合作技 巧,如倾听、相互信任对方、相互鼓励支持等。(3)合作后的评价、归纳、提升是重点。对合作中表现好的个人或小组及时肯定表扬。 对合作中并没解决的问题或生成的新问题,教师要阐释、归纳和提升。对个别运转不好的小 组,还要在课后进行师组互动了解原因。(4)设法在课外建立“师生互动场”,(类似课外辅导小组)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中的难 点问题,这也是加强师生互动的良策。4做中学:有效互动的新形式“做中学

14、”就是将学习对象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通过自己(独立或是几个伙伴的) 探索性活动,包括操作实验、合作探索、预测假设、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一系列主体性的 活动,来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做中学”大多是在学生的相互合作中完成的,在“做”的 过程中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依赖而又相互约束,形成真正有效的合作互动。5. 非言语沟通:有效互动的重要手段有效互动不是单一的依赖语言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互动中,除了言语沟通之外,还有 大量的非言语沟通。比如课堂上的体态语言交流(如眼神、手势、身姿、头语等)、书面语交 流(如评语、作业批语、留言本、数学日记、网上的交流等)。数学学科本身较抽象乏味,但 在互动中加入非言语

15、沟通,就会使枯燥的互动顿生生命活力,其互动效果自然妙不可言。不 过运用体态语时,要注意:(1)要恰当准确,自然得体。(2)要协调一致,整体配合。体态语与有声语言、体态语各类型之间互为补充、相互配合,才能更具体、真切地交流互动。6. 信息技术:创新互动的手段信息技术的发展背后凝聚着强大的价值诉求:平等、沟通、透明、快捷、共享、互动 信息技术的发展理念与互动理念是如此的一致,这不由地让我们想到:通过网络的载体(如 组建QQ群、建立教育博客等),在所有的学生、教师之间构建一个虚拟又实在的“互动社 区”在这个社区,所有人可以是熟悉的,也可以是陌生的,他们都是主人,他们之间互为 主体,可以“无所顾忌”地

16、交流,这样建立的互动是不受任何时空限制的。我认为信息技术 的发展就是为了更好地互动,让人们在共享、互动、开放的状态里形成与他人的和谐关系, 我相信这是我们将来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三)互动的完善策略与方法抓好互动的几个“度”是有效互动的关键。由于师生背景和认识各不相同,在教学中 只有适“度”互动,才会产生有效的互动。1互动的广度实际教学中互动的广度往往不够,主要有以下原因:受题材限制范围小或难度大等), 学生施展不开;怕犯错,被取笑;没有足够思考时间;没有平等的发言机会等。为此,在教 学互动中,一方面要善用教材,分层次挖掘合适的题材。另一方面,在互动时要积极引导、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创设宽容

17、和谐的互动氛围。要使每一位同学有所感、有所知、有所议、 有所获,确保学生全员互动、全程互动和有效互动。2.互动的深度要真正使数学教学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和理性的升华,就必须 要关注互动的深度,即不仅要进行数学知识层面的互动,而且也要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思维 过程、情感体验的交流。3互动的延展度实际的教育不限于学校不限于课堂,因此互动也不止于课堂。作为课堂教学互动的延 伸,课外教学互动的时空更大,教师要积极建立课外互动的机制。如引导学生建立互助学习 小组、课题兴趣小组、教学日记的交流互动等。此外,我认为家校之间、家庭成员之间若能 建立起有效的互动,也一定能促进学生良好互动习惯的养

18、成,达到以互动促互动的效果。6.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谈谈你对把实施素 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的意义的认识。将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执行多年来,素质教育被人常挂嘴 边,但是真正实施起来的,往往是在素质教育华丽的外衣粉饰下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难以实 施,有诸多的因素学校之间升学率的竞争、教师职称评比等,使得学校教育脱离了使学生得 到全面发展的出发点。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家长和学生更是拍手赞成学校的做法。长此下 去,必定培养出畸形的社会人才。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先从主管部门着手,立法监督素质教育的 执行,使得素质教育有法可依,避免了学校在实施的时候产生迷惑、混乱的想象。从发展的 观点来看,将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大进步。在法律的督促下,素 质教育也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