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产业建筑改造模式对旧区建设的启示

上传人:gao****ang 文档编号:17972358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世博会产业建筑改造模式对旧区建设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世博会产业建筑改造模式对旧区建设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世博会产业建筑改造模式对旧区建设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世博会产业建筑改造模式对旧区建设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博会产业建筑改造模式对旧区建设的启示(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世博会产业建筑改造模式对旧区建设的启示一、世博会产业建筑保留的起因和改造情况这一重要的奇迹,给了我们传统的工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以极好的机遇。 我们上海在这个方面,虽然时间很短,但是走过了一个非常迅速的发展道路。在 九十年代末的时候,上海开始第一轮对这些老的工业厂房进行再利用。这个时候 我们把它叫做第一阶段。这个阶段谈不上对这些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只 是觉得这些房子拆掉可惜,可以先换一个形式,换一个功能用一用。我们有很多 厂房被改造成为一些大的比如说是家具商店、大型的商业用途,大型的各种各样 的用途。但是很快,上海就意识到了,这些工业遗产不仅仅具有直接的、简单的,在 拆以前被利用的价值,

2、同时它存在着历史文化的价值。尤其是那些具有文化历史 的理解能力的艺术家、设计师,他们更早、更快地意识到工业文化遗产的文化价 值所在。所以我们早在 90 年代末,到 21世纪初,在苏州河边出现利用原来的工 业厂房仓库做创意、画廊,及各种各样的创意用途,这些都在上海出现。以前人们都很难从这些房子的外貌和内部感受到艺术价值,可是通过艺术家 的改造加工以后,人们发现原来这些仓库也可以那么漂亮。比如说我们上海苏州 河边的 “梦清园”。在改造之前是非常破旧的,但是我们认识到了它的价值, 经过改造以后,它的历史面貌得以重现,历史文化的价值得以体现。当然,在这 个时候上海市政府开始主动地认识到,这些工业文化遗

3、产的重要性,开始编制规 划。实际上从这个时候开始,上海开始全面地对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 周边区进行编制保护工作,这个规划应该是走在前面的,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 都有很大的影响。据我所知,国内外的学术界对它评价很高。于是有了我们的第三阶段,越来越多的传统工业园区,经过改造被保留下来, 成为新的创意产业园区。为什么要留在那里,为什么不可以拆掉变成城市新的开 发区?时间一长以后,不管是开发商还是政府,还是我们市民都越来越多地认识 到,这些建筑的价值是很大的。而且这些价值通过适当的改造以后,是可以被重 新地显现出来。改造的特点基本上原样地保留了原来工厂的布局、厂房结构,但是经过加工 改造,大家

4、可以看出来,改造前和改造后基本上没有变,但是空间质量被大大地 提高了。比如说上海原来的上钢十厂被改造以后,在国内外也非常的出名,每天 都有国内外的游客去参观。世博会园区跨江两岸、沿江布局,是上海世博会的一大特色。 在黄浦江畔的这片土地上,有着中国最重要的大型船舶制造和研发基地、最早的 民族钢铁企业、最早的自来水厂、最早的外商纱厂、最早的煤气供热厂、最早的 大跨度厂房在市民心中,杳杳晨曦中的巨大塔吊,盈盈夕阳下的壮丽船坞, 长久以来一直是该地区一道令人难以忘怀的滨江风景。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不仅考虑了世博会在浦江两岸的整体功能布局,更是把 工业遗产保护作为重中之重,有关工作涵盖了建设论证、投资经济

5、分析、功能研 究和后续利用等各个层面。如何对老建筑进行保护利用也将成为世博会主题演绎 中的重要内容。浦江两岸开发 8 年来,世博会一直扮演着开发推进器的角色。作为浦江两岸地区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世博园区堪称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 的典范。世博园区范围内原先集中了江南造船厂、浦钢集团等大型工厂企业和大 量民房,在举全国、全市之力办世博的推动下,短短几年时间,272 家单位和 1.8 万余户居民完成搬迁,带动了上海产业布局的调整。如今,世博园区是黄浦江两岸功能景观最亮丽的地区之一。园区恢复构建了 水绿交融的水岸生态环境,妥善保留、合理利用了历史建筑,集中展示了当代建 筑文化,并广泛采用了绿色、环保、低

6、碳技术。这些既是对“城市,让生活更美 好”世博主题的集中演绎,也是浦江开发目标的生动体现。产业建筑遗存曾是我国某一时期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的代表,是城市发 展脉络的重要一环,是城市完整形象和历史沿革的见证。20 世纪上半叶,我国 完成了工业化积累的重要阶段,在积极地向世界科技先进国家学习的过程中,产 业建筑的设计更多地受到西方新建筑的影响,较多地采用了新技术、新结构、新 材料,代表了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上海为例:原怡和纱厂的废纺车间在 当时率先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的锯齿形屋顶;杨树浦煤气厂的炭化炉房采用了铆接 工字钢构架结构;啤酒厂及密丰绒线厂仓库使用了无梁楼盖。从这些老建筑可以 看出当时

7、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同时产业建筑亦承载了劳动者和建设者对于特定 历史年代的记忆从这个意义上讲,产业建筑遗存是城市历史的记忆载体,记 载着我国近代产业发展历程的文化景观。随着时间的流逝,产业建筑遗存作为近 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必将日益显示出其历史文化价值与精神审美意义。近 20 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亦轰轰烈烈进行, 产业建筑遗存由于既非古建筑又不是文物,往往被“大刀阔斧”地推倒、拆平, 迅速地退出城市生活的空间舞台。在这一形势下,如何对大量的近代产业建筑、 产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开发、再利用,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而且也是旧城 更新改造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二、世博会产业建筑

8、改造的模式和效应三级分类保护原则上海世博会规划对园区内工业遗产的保留与改造提出了三级分类保护原则: 一是文物保护单位与优秀历史建筑,二是保留历史建筑,三是其他保留建筑。兼 顾建筑自身条件和世博会及城市发展的双向需求,规划采取不同的保护改造策 略。文物保护单位与优秀历史建筑属于法定保护建筑,同时也是永久保留建筑, 包括文物保护建筑和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对于这类建筑,规划建议不得拆除, 而应积极予以维修和再利用。保留历史建筑,指的是除文物保护单位与优秀历史建筑以外,建筑风格、建 筑结构、建筑装饰、人文历史等有明显特色的历史建筑。这一类建筑也属于永久 保留建筑。对这类建筑,规划建议不整体拆除,而予以

9、维修和再利用,进行扩建、 改建时应当保持原有风貌特征。并根据各个建筑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以及完 好程度,以不同方式进行保留和利用。其它保留建筑则是指建筑风貌一般,但在建筑结构与形式方面,符合世博会 对于会展空间或配套服务设施的需求,尚具有较大使用价值的建筑,包括工业建 筑、公共及市政建筑两部分。对这类建筑,规划建议参照相应类别的展馆建筑和 配套设施的控制规定。各工业厂区内的码头、桁架等设施此外,除了各类保护、保留建筑,各工业厂区内的码头、船台、船坞、轨道、 起重机械等大量地面设施与构筑物,也是重要的历史遗存,规划建议作为开放性 展览平台、大型户外公共活动场所,或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构筑物。世博

10、园区的所在地,原本是上海重工业厂区,有着江南造船厂、南市发电厂、 上海钢铁厂、上海港口机械厂等一批代表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和变迁的企 业。上海世博会,直接改变了这一区域历史发展的方向,更引发历史和未来之间 热烈的碰撞。 随着这些工厂被搬迁,遗存的二三十幢不同时期的工业建筑以及散碎的钢铁部 件,被可持续地更新,“改头换面”成各种不同的展示场馆和展品,为上海世博 会平添了工业和绿色融合的文化基因。如今,园区内约有 30 多万平方米场馆是 由老建筑改建而成。如此大规模的改造利用,开创了世博会历史的先河。江南造船厂旧址 留住民族工业之根根据上海世博会的总体规划,素有中国民族工业摇篮之称的江南造船厂已

11、于 去年迁往长兴岛。但在世博园区的浦西片区里,仍有不少展馆是江南造船厂的老 厂房改建而成。江南造船厂,原名江南制造局,初创于1865 年,1867年迁至黄浦江边。此 后 150 多年间,伴随着黄浦江的潮起潮落,它经历了清末洋务运动,见证了日军 的侵略与抗战的艰难,更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的发展添上了浓重一笔。历史的空间,承载了新的文化内涵;工业的文明,与世博的发展难分难舍。 在这里,老厂房的改造,“顺从”地尊重了场地的文脉,新展馆的剪影,淋漓尽 致地诠释着黄浦江边的世博情怀中国船舶馆的历史气质中国造船业的根在此。利用原东区装焊车间改造的中国船舶馆,除了要体现 世博主题、展示企业面貌和文化之外,

12、更重要的,是要突出场所的历史价值,延 续场所的文化精神。与民用建筑相比,工业建筑特有的高大尺度和粗犷的空间气质,独具魅力。 因此,中国船舶馆的设计针对建筑的结构潜能,突破惯常的方法,尝试性地将一 系列新功能和构件,如景观斜廊、VIP连廊、屋面及立面装饰构件等,承载于老 结构之上,使原有结构焕发出新的生命。“这种布局方式,没有割裂原来的空间尺度,而是使游客臵身其中,时时感 受工业建筑的震撼之处。”改建的中国船舶馆尽可能地保留了江南造船厂老厂房的历史痕迹,减少对原 有材料、色彩的干预。漫步其间,部分原始的斑驳地坪,幽幽地散发着历史的气 息;深灰色锈蚀钢构件、船舶生产所需的记号,静静诉说着对场所文脉

13、的传承。同一屋檐下的两种风格世博会博物馆主要为收藏、研究、展示历届世博会文物、文献、盛典纪实和 成就成果;综艺大厅则定位为非主流综艺表演场所。这两个展馆的改造前身,是 江南造船厂的一个部件装焊工场。要把一个工场改造成同一屋檐下两种风格的展馆,如何才能相互协调?同济 大学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师胡茸说:“我们在两个建筑单体之间形成共享的一个入 口广场,顶部保留老厂房的网架,设臵成景观照明的“光云团”,从而营造出不 同建筑之间共生、互动的关系。”届时,观众从入口广场向左看便是世博会博物馆,这是一个以折线形橙黄色 聚酯板包容展览空间,构建出“文化容器”的造型;而右侧的综艺大厅则是晶莹 剔透的多边形玻璃休息

14、厅,厅内“藏着”异形的红色观众厅,仿佛水晶盒中红色 钻石熠熠生辉。综艺大厅分为休息厅、观众厅、舞台及化妆排练用房、餐饮用房。 观众厅约 1900 座,舞台部分拔除了一根钢柱,形成舞台台框。常规演出时,边 缘坐席不作利用;若需互动表演,可搭建伸出式舞台,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综艺 表演的要求。上钢三厂特钢车间保留历史温情一个曾经钢花四溅的车间,现在成了一座“开敞景观式观演场所”。当你看 到宝钢大舞台时,你会被这样绝妙的构思而折服。在上海世博会庞大的场馆建设和区域改造中,宝钢大舞台是幸运而快乐的。 正如设计师、华东建筑设计院建筑所所长杨明的描述:“它遇到一个出色的城市 主题,遇到了一个尺度匹配的城市公

15、园和沿江视角。作为工业遗存代表的闪光个 性,它也给上海世博会带来了更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温情感。”宝钢大舞台是由上钢三厂的特钢车间改建而成,包括 2000 年建造成的主厂 房和 1987 年建造的连铸车间。据说,在改建之前,这些工厂车间的外立面多已 残破锈蚀,内部仅有部分钢平台和屋顶 3 个标志性的高炉风帽仍然保留。就是这些残存的记忆,正在被设计师“妙手回春”:主厂房顶部的3 个高炉 风帽,重新刷上了油漆,改造成带有风扇的采光顶棚,在弱风的条件下,这些屋 顶风帽可以制造出内部拔风的效果。那些已拆除的外立面钢板与顶板,被仔细地 整理与清洁,少量的仍被设计成外墙装饰面板和挡雨百叶。而原有的钢炉、

16、冷却 管、巨型螺栓等构件,则将被艺术家加工制作成不同尺寸的主题雕塑臵于室内外, 成为保存曾经的工业文明的细节。整个宝钢大舞台的设计,采用了文物保护中的“可识别性原则”旧构 件只进行基本清洁,保持斑驳的原貌色彩;新构件则明亮光洁,清晰辨认。人们 穿行于建筑之中,既能看到工业遗存历历在目的痕迹,又能体会到更新所带来的 对比和惊喜。但起初,这种沧海桑田般的今昔比对,并不被施工现场的工人们所接受。每 次看到那锈迹斑斑的旧钢架,工人们就有种按捺不住的冲动,想给它刷上新油漆。 一天,工人们终于忍不住了,所幸的是,刚开始动手就被到现场巡视的设计师发 现并制止。望着整个连铸车间里唯一的一处新油漆,设计师心痛不

17、已。那一刻, 工人们忽然理解了设计师的初衷。后来,仅仅为了在连铸车间约 5层楼高的屋顶 上安装25 只灯泡,工人们不厌其烦地在木质平台上,5 次拆装 20 多米高的脚手 架为实现开敞式的空间结构被动降温,宝钢大舞台设计了覆盖整个屋面的草毯 系统和标志性的墙面植物遮阳板,有效阻止阳光的直接照射。而它独特的可活动 墙体,则大大增加了穿堂风的流速。此外,观众区上部还设臵了一套直吹坐席的 风管送风系统。作为极端高热天气的应急预案,该系统取风口处可摆放冰块,使 送风温度从室外38或更高,降到28上下,再送入观众席中心区域,融化的 冰水则流入景观水池内。据悉,世博会期间,宝钢大舞台将成为各参展国国家馆馆日

18、、各省市馆馆日、 各主题馆开馆日庆典等活动的主要场所。百年南市电厂 铭记过去开启梦想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演绎中,有这样一条时间轴线:“足迹城市 梦想”。城市所留下的历史足迹,为人类的发展提供借鉴;城市的未来发展,则 为人类开启梦想的窗口。世博会主题分馆“未来探索馆”,正是一座浓缩着“足 迹”与“梦想”的建筑。它由原南市电厂的主厂房改建而成,并于近日被评上我国环保建筑中的最高 奖项“三星级绿色建筑”。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工程师康月说,始建于 1897 年 的南市电厂,一个世纪以来,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及电力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传统燃煤电厂也付出了很大的环境代价。随着城市改造及工业技术的发

19、展需 求,原南市电厂已退出历史舞台,而如何实现从“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煤电中心” 向“绿色能源中心”的完美转变,成为主厂房项目改造的重点。如今,改造后的主厂房已成为一个展现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超级展 品”。绿色混凝土、可回收金属冲孔网板、透水砖块通过建筑与能源生态技 术的有机结合,综合应用江水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发电、主动式导光等多项科技 元素,未来探索馆已成为“国内第一栋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三星级绿色建筑”。“那就是江水源能源中心”,康月指着一座不起眼的小楼告诉记者,“别看 楼不大,但基座很深。地上建筑面积仅 225平方米,底下却达到了 9936 平方米。” 这个充分利用原南市发电厂黄浦江取

20、排水管道及取水隔栅井等设施,建立的江水 源区域能源中心,服务半径约为1公里,可为浦西世博园区内的城市最佳实践区、 部分企业自建馆等15万平方米的区域提供空调冷热源。此外,在主厂房阶梯式屋顶平台上, 520千瓦的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 预计年平均发电量可达51.08 万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每年可节 约 178 吨标煤,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440 吨。还有,主动式人工导光技术,利 用太阳镜反射原理,变垂直光线为水平漫射光线,有效减少室内人工照明的使用 量,形成别具一格的“生态光谷”;膜生物反应器为主的处理工艺,有效进行水 资源的再生利用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正与工业文明的历史遗迹碰撞

21、与融合。过去与未来的 这两条平行线,在此处找到了“交叉点”。据悉,南市电厂的改建中也特地保留 了部分设备,作为日后改建的记忆线索和传统火力发电的主题展示。例如,已确 定保留的汽机车间内的大型吊车、 9号发电机组,外立面房顶上的 4组巨大的粉 煤灰分离器都呈现出强烈的工业时代特征。产业建筑遗存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又富于创造性的工作。对于产 业建筑遗存的保护不能仅仅流于静止的、消极的、 “博物馆冻结式”1的保护 方法,对旧建筑原封不动的保存,只能使其变成一具“木乃伊”。对其注入新的 活力,赋予其新的生命,让它成为旧城区新的兴奋点,从而带动其周围环境的复苏,这种改造性保护是一种积极的保护,我

22、们不妨称之为“动态保护”。但在我国,作为 20 世纪数量最大的建筑遗产产业建筑遗存却因为既非 古建又非文保对象,而且往往由于形象太“寒碜”,与飞快“长大、长高”的城 市建筑显得格格不入,从而成了旧城改造的重点对象往往是用推土机推平了 事,这种处理方法和态度无疑是简单而粗暴的,毕竟,城市的发展不应以割断历 史为代价。三、世博会产业建筑价值多视角分析历史文化不可复制,价值不可复制,是一张白纸所远远不能企及的-“外滩源”附近商务楼租赁价格的激活,自然刺激了中央商务区价值的提升,但关于“外滩源”的投资成本,仍不能以目前的市场价格来比较测算城市有生命?-来自于沉淀了太多的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的载体 城市的

23、活力也来自于历史文化的叠加 对城区历史价值的提升是非常大 的 大视野、大角度,可持续的效应,要使当政者知道这种价值产生的效应 发展 起来非常顺手、左右逢源,历史脉络梳理好了,正如规划理论中“有机论”性很 强,有机地生长,不是生硬扯拉、不协调的生长有品质、有内涵(贵族不是一代产生的),是生搬硬套或简单地创造不出来 的,现代的装修也要靠古老的家具、名画来提升文化价值到了那里你会感到非常快乐,因为那里的建筑是建立在人的文化、历史、各 方面的平衡之上的。“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 ”3在人类历史发 展长河中,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经历了兴盛和衰败的风风雨雨,而建筑却 往往能够跨越

24、时空留存下来,它们承载了城市的历史记忆,是前人创造的具有 宝贵价值的文化遗产。产业建筑在市民的眼中完全不是表面上的那种“眼中钉、肉中剌”,经过 调查,我们了解到部分市民对于本街区内的产业建筑遗存有着强烈而特殊的情 感,这既因产业建筑遗存能勾起他们作为建设者对于时代发展的感怀,又因产 业建筑作为他们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给他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事实 上,产业建筑遗存已经对城市的营造和市民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 国的许多重工业城市,人们的这种情感尤为强烈:从国际上看,大多数的发达 国家正积极地循环利用已开发的建筑资源,而结合目前我国住宅严重紧缺的实 际情况,笔者认为将产业建筑遗存改造成为“

25、转型住屋”的动态保护策略具有 巨大的现实意义。赋予产业建筑遗存新的生命,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新的作 用,从而将其传续给后代,这种动态的保护策略不但节约了政府的财政开支,而且有效地再利用了原有的建筑资源,减少了拆除和重建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人力消耗,因而具有深远的物质价值、环境价值和精神价值。四、对旧区改造的若干建议黄浦区的特点,历史的独特性,三重叠加(老城厢+外滩+世博),梳理、 分类、调研优势更在,更有利于借鉴、创新、深层次利用,独特性 叠加世博概念,予以延伸,扩展效应上海市的黄浦区,地处市中心,承载了 700 余年上海城变迁的渊源和 150 余年上海开埠的历 史。其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优秀

26、历史建筑数量和质量,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外滩和民族风格浓郁且古色古香的豫园,已成为上海的城市经 典。一、注重“保护”与“更新”并举,保持城区活力 “保护”与“更新”是在旧城改造中始终贯穿着的辩证关系,“保护”强调的是历史性与传统形 态 ,它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是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更新”强调的是时代性与城市功能 ,它所代表 的是现代文明与进步。老城厢地区,七转八弯的巷道,别具风情的石库门,甚至高低不平的台硌 路,沉淀了上海几百年的历史,对其中比较典型的区域应该在开发中加以保护。二是要坚持成片 保留的原则,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建筑是时代的纪念碑,但任何建

27、筑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形成一 定的氛围,具有特定的环境。所以仅仅保留单幢建筑是不够的,对历史风貌街区必须成片保留, 连同保留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才能留住历史,留住文化。比如英国许多城市划定历史建筑保护 区,对其建筑外墙、内部结构、附着物、周边树木等整体保护,很好地反映了该地的风土人情。二、注重规划先行,推进整体风貌保护 加快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并对现有的建筑进行分类,确定“拆、改、留、 修”的具体范围。四是对其他有保留价值的建筑或建筑群,结合规划的编制予以保留三、注重功能调整,探索保护利用新路正确处理好保护和改造的关系,引进市场化机制,允许让企业或个人对优秀历史建筑进行投 资改造

28、利用,从而达到历史风貌保护与推动经济发展和谐促进的目的,这已成为目前国外和上海 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新亮点。黄浦区老大楼数量众多,据调查统计,本区共有老大楼216 幢,建 筑面积162.2 万平方米,主要座落在在外滩、南京、人民广场和金陵四个街道,并有较高的历史 和人文价值,尤其是外滩cbd地区,老大楼的建筑风格各异,也是万国建筑博览”之中不可分割 的部分。要在保护老大楼的原有建筑风貌的前提下,通过内部改造、设施更新和环境建设,再行 转让或出租经营,综合开发与该地区定位相符的金融、商贸、旅游、文化和休闲娱乐等功能。目 前外滩 3 号、6 号、18 号等完成了产权置换和功能置换,利用外资开发,引进

29、了一些国际著名品 牌,已成为引领上海的时尚之地。下一步要加快老大楼的置换调整:一是要制订优惠政策,实施 政策聚焦。积极争取老大楼置换调整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公建配套等费用减免或部分减免的优 惠政策,在税收上也给予优惠,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二是要加强周边市政基础设施改造,进行道 路和交通整治,从而提高老大楼聚集区市政基础设施的运行能力和道路通行能力。三是要创新老 大楼置换调整模式,采用协议动迁安置方式、“投资入股”方式、解除租赁协议等方式,提高调整 置换的速度。通过几方面的努力加快我区老大楼置换,达到改造与环境改善相结合,改造与设施 完善相结合,从而达到重现风貌、重塑功能的目的,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上海有一个“万国建筑博览”之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外来文化移植的结果,而是历史发展的结 果,反映了上海海派文化的特点。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特色,不能为了追求热点,而“千城一 面”,更不能让世俗、喧闹的事物破坏其本身的美好。历史建筑正是积淀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 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那种以为我们可以以拆代建,在城市建设中一味模仿国外建设什么英国城、 美国城、意大利城的做法,看起来好像是搞国际化,实际上将会造成“千城一面”,缺乏文化底蕴, 很难收到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