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的生平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7967342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1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奥尔夫的生平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奥尔夫的生平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奥尔夫的生平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奥尔夫的生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尔夫的生平(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奥尔夫的生平一、奥尔夫的生平卡尔奥尔夫(CarlOrff),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奥尔夫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从曾祖父到父亲都是职业军人,但有极高的 文化素养。祖父卡尔冯奥尔夫博士在当了少将后转入研究测量学、数学和天文学。外祖父卡尔柯伊斯特 勒也是少将又兼历史学家,父亲海因里希奥尔夫也是军官和音乐迷,而奥尔夫最重要的音乐启蒙教师一一母亲 宝拉柯伊斯特勒更是一位受过正规训练的钢琴家,十二岁就已登台演出。在家中优越的环境中卡尔奥尔夫 从小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在弹琴的妈妈脚边随音乐敲打到2 岁多爬上钢琴与妈妈同“玩”音乐

2、, 作为最优秀的启蒙教师,他的妈妈给了他最好的入门教育:保持浓厚地兴趣,又逐渐引入正规学习、训练,而大 量的四手联弹不仅丰富了他音乐的感受和兴趣,更使他涉猎了大师们的大量名著。而在对音乐感兴趣的同时奥尔 夫也表现了对戏剧的热爱, 4 岁他第一次接触拉线木偶戏,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有了他第一次的戏剧尝 试:在圣诞节作为礼物送给他的一个木偶戏台上,自己就开始了即兴地表演,各种人物:公主、老太婆、恶魔、 鳄鱼、警察 ,顺口编的离奇故事源源不断,之后越发不可收拾的创作、表演欲望使他不满足以木偶作戏, 而要在真正的“舞台”上,自己创编、制作道具、担当好几个角色的演员,又导又演还兼作舞台灯光工作, 5

3、 岁的这个实验显示了他音乐舞台剧的灵感与天才,对戏剧和音乐的这些游戏为世界奉献了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 师.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还在小学,卡尔奥尔夫已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本“卡尔奥尔夫100首故事”集和第一本诗集,10岁生日时, 还从中挑选了两首发表在一个儿童刊物上.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步入少年他有机会进入音乐厅、歌剧院,莫扎特、贝多芬以至后来的瓦格纳这些大师们给了这位感受力敏锐的孩 子难以想象的震动,有时会令他多日无言,不思茶饭。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除了音乐、戏剧,他的家人还给了他另一个活动场所大自然。从3岁开始,每年夏季随全家到乡间别墅,热 爱大自然的母亲使幼小的他在这片生命之源中得到了另一种滋养。阿尔

4、卑斯山脚下的花花草草激励了他去创造 一种“罗曼蒂克的植物学” 这些经验都融入他的生命之中,成为他后来艺术与教育事业中最具特性和永恒 的部分。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奥尔夫鲜明的个性特性和他对音乐、戏剧的着魔使他从小一直难于融入被陈旧的体制管制的学校中,以至到高 中毕业前,经过与家庭的抗争后,终止了高中学业,以准备慕尼黑音乐学院的入学考试.当然为了兑现对父亲的 承诺,九个月后还是通过了中学毕业考试。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在慕尼黑音乐院的学习同样使奥尔夫难以接受,奥尔夫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大师。从少年到青年,奥尔夫通过自 学刻苦钻研大师们的作品,在不断地探究大师们的风格中顽强地寻找自己的道路,贝多芬、瓦格纳、

5、巴赫、德 彪西、门德尔松、勋伯格、理查斯特劳斯、蒙台威尔第都给过他震撼,却始终未在他的创作中留下痕迹。他 不停地吸收又不停地实验寻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那种“野生”的具有原本性(Elemente )的音乐、 戏剧他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学科之中,作曲、指挥、戏剧、舞蹈,他均报有极大热诚去关注、去 研究。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欧洲, 1917 年奥尔夫应征入伍,后因一场痢疾,不得已送回家乡,战争给他身心的摧残甚 至使他差点丧失记忆,语言产生障碍。但在1918 年他还未完全康复,便接替著名的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在曼海 姆国家剧院乐队指挥一职后,由于一心投入他心爱的音乐戏剧工

6、作中,身心得到迅速康复。20 年代的时候对人体,对从事体育、体操和舞蹈活动的一种新的感觉,支配着欧洲青年,达 尔克罗兹(Dalckroze)的著作和想法在整个世界流传.只消举两个人的名字拉班和威格曼 这两人的名子对艺术界和教育界存着巨大的影响.那时的德国,也正好是许多体操学校和舞蹈学校 建立的时期。所有这些努力都使我非常感兴趣,因为它们和我在剧院干的工作存密切联系奥尔夫 注。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也是达尔克罗兹的学生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军特体操 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我就此为我们的想法找到了一个理想的试验场所。注走 向未来的音乐教育在那里奥尔夫开始了他变革音乐教育的一系列

7、尝试。如新的节奏教学和将动作与音乐相结合的试 验.在音乐方面最突出的是在音乐与动作教学中突出节奏性乐器,他为了使学生们亲自参与奏乐,通 过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以达到学生的主动性,没有用那些需要较高技术和较长课时训练 才能掌握的现成的各种乐器,而是以节奏性为主,较容易学会的原始乐器,通过加工改造,制造出 一套可以合奏用的以打击方式为主的小乐队编制乐器。这套已被人们统称为奥尔夫乐器的教具现 已闻名全世界。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奥尔夫为了实现“尽量使学生能自行设计他们的音乐和为动作伴奏”,他从本土及外国的民 俗音乐中找到了他和终生的合作伙伴凯特曼编写教材的源泉

8、。 1930 年该教材初版第一卷发表了。 正如卷首开宗明义:“这本教材想作为基本的音乐教材练习引导人人走向音乐的原本力量和 原本形式”雷许(Fri tz. Reusch) 在序言中写到“.(这本教材)的音乐范例实实在在的原 本音乐“-由于其演奏和舞蹈的性质,是外行很容易学会的.和一切真正的民间音乐一样。.人 声,音响(乐器)和动作的统一,产生自纯粹的表现需要:.如果理解时代的标志的话,现代音乐教 育必须从这里提示的意思去建立”。接着,又陆续出版了许多其他的小册子,为奥尔夫乐器的练习编配了大量教材,在这个过程中奥尔夫的学生也是后来一生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古丽特凯特曼发 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军特学校

9、”的实验由于在国内外的旅行演出和在各种国际集会议上进行的教学法示范性 演出受到许多教育家们的关注,有力地推动了有关音乐教育的思想。当时在柏林的文化部负责人凯斯腾贝尔格及合作者普雷斯纳博士,瓦特博士都非常赞赏这个 实验,大力支持这套教材的出版,并计划在柏林的小学里大规模的试验。奥尔夫找到了出版界的 朋友维利许特莱克。1932年作为塑特(Schott)出版社主人的许特莱克先生作出了大胆的决定, 为一部意味音乐教育革命的作品-奥尔夫教材为儿童的音乐,由儿童自己动手的音乐 民歌发出了出版预告。但是,由于希特勒的上台,凯斯腾贝尔格不久被撤职了。“政治的浪潮 把这一切在音乐教材中发展的思想,作为不受欢迎的

10、东西统统冲垮了。注。“他(指凯氏)的 终身事业被毁了,我的一个最大希望被埋葬了(奥尔夫注)这个出版计划也因此搁浅了。后来 奥尔夫教材中的一些歌词又因种种原因被法西斯政审列为禁用,他的教育活动受到怀疑,由此带给 他和同事们极大的精神压力.虽然军特学校仍在维持,但奥尔夫决定离开音乐教育去从事专门作曲 了。继续他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实验,正如他说的:“音乐并不是我的目的,音乐是我达到散发心灵力 量的一个手段罢了”.早年的音乐、戏剧等经历和刻苦的钻研学习一切文化遗产,立即在他身上散 发出不可抑制地力量,他以追求原本性的音乐戏剧作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他 开始走自己的路。1930 年一个偶然机

11、会,他看到了在修道院被发现的十四世纪一部诗集手抄本,象闪电一般的 受到撞击:“这些诗行,简短和像雕刻一样,使我着迷,对我来说,它们是音乐。一个火花跳 跃和已经点燃”(奥尔夫语,注).1937年以这部诗集创作的音乐剧卡尔米娜布拉纳完成 了他的突破,四十二岁的他此前已有许多探索性的作品问世,但他称这种突破为他的“全集”的 开端。他认为奏鸣曲、交响乐、赋格曲、交响诗和诸如此类的作品不能再写了,这些形式的能动 性到 19 世纪未已达到完全枯竭的地步。挽救的办法是回到说白和复活舞台音乐。著名作曲大师理查斯特劳斯在写给奥尔夫的信中说:“你属于少数人,知道什么在今天已不再行的少数人。”从1935年至1942

12、年奥尔夫的三部成名作问世:卡尔米娜布拉纳(19341937)、月亮 (1937-1939)、聪明的女人(19411943)相继问世.他写信给他的出版商说:“迄今我写过的作 品而遗憾的是你却已经出版了的,你可以全部销毁,我的作品全集从卡尔米娜。布拉纳开始” 注。奥尔夫从青年时代起就在追求的“完全戏剧”-一种通向人本的、寻找最初的、原始的、 融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那种艺术,在这三部作品中得到体现,使他在“完全戏剧” (或称整 体艺术)的创作上已走向成熟,形成了真正的奥尔夫风格.在这里我们同样看到了奥尔夫在音乐教 育中所体现的那种原本性的原则和理念。1948年到1949年完成安蒂戈尼,这部作品综

13、合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而在伴奏乐 队的配器上采用4架钢琴、 59种打击乐器与人声的大胆结合,以体现最古老的神话太阳神与 月亮神的结合,刚与柔、健与美的天然合一。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世界上作为大师级的作曲家的 声望。他在专业作曲上所采用的技法与他在音乐教育上一样,都是突出节奏性因素,以某种固定音 型不断反复作音乐发展动力,在旋律中较少使用半音音阶和变化音,和声让位到更次要的位置,总之 无论旋律、伴奏都以古朴、简洁为创作技法和表现形式.舞台布景、演员服装的象征性都是体现他 原本性的“完整艺术”的理念.1950 年1960 年奥尔夫曾任慕尼黑音乐学院作曲大师班教授和负责人,他的教学是以让学 生发现

14、自我为宗旨,这在专业音乐教育领域仍贯穿他一生的教育思想。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奥尔夫一生耕耘不息,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和音乐戏剧,直到 1973 年 78 岁高龄时,还创作 了他最后一部大作世界末日之剧。他的剧作大多数都取材于童话、希腊神话或民间传说.正如他自己说的“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 我的舞台作品几乎都是从古代、从神话和传奇中选择素材,我并不觉得它的陈旧,相反却认为它 仍是强有力的材料。时间因素会消失,但精神动力却永远存在.我的戏剧写作却是为了传达一种精 神的状态。”(廖乃雄奥尔夫其人其乐)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不仅经历了生存的压力,也面临精神力量的重建与再生。德国人把教育 摆在了首位予以关注。19

15、46 年在战争的废墟上就举办了战后第一届学校音乐周活动,这些无疑对 战后的经济腾飞起了催化作用。1948年奥尔夫在巴伐利亚电台工作的好友瓦尔特潘诺夫斯基偶然在旧书店发现了奥尔夫于1936 年为柏林世界奥运会录制的舞蹈体操音乐的唱片。这是为儿童少年表演用的,使用军特学校 的乐器编配并演奏.这一发现诱发了他们邀请奥尔夫重新来制作一套广播节目的构想。他们的兴趣 特别在儿童亲自参与演奏音乐,电台打电话给奥尔夫,奥尔夫当时正在紧张写作安蒂戈尼,但 这个计划深深吸引他:“这一提议吸引了我,因为它向我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并意味着我以往被突 然中断了的尝试得以继续。现在,又为我提供了新的实验可能性。一种新的、适

16、合儿童的 音乐教育思想吸引了我于是,我决心承担这个任务,并按我的方式去加以贯彻。注从1948年至1951年,在慕尼黑以及德国许多城市还是一片废墟上,奥尔夫与古丽特凯特曼 通过电台这个传媒,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儿童音乐教育观念和领域。与军特学校时期不同的 一是对象完全变成儿童,二是增加了语言与歌唱,以前奥尔夫主要为律动、舞蹈写音乐,而针对 儿童他认为必需把呼唤(名字)、诗、词和歌唱作为节奏训练的出发点.动作、歌唱和演奏结合为一 体的.在这里由孩子们自己亲自参与歌唱、演奏的音乐,以至自己设计(创作)的音乐深深地吸引 了广大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们。奥尔夫放弃了冗长的理论传授,而采用奏乐,丰富多彩的传

17、统儿 歌、童谣,加上军特时期没有充分发挥的人声色彩,从一开始反响就出乎意料,非常强烈,由于听众 一再要求,这个节目持续了三年之久!随之而来是不断地询问在哪儿可以学习这种演奏?在哪儿可 以买到乐器、乐谱由巴伐利亚电台的广播引发了下面的工作:原来的乐器随着战火付之一炬, 而老门德勒(第一位制造出音条乐器的乐器名师、奥尔夫的老友)因年事已高不能再给予支持。这时一个年轻的乐器制造师贝克恩克出来了,他曾师从门德勒造琴,很快贝克造出了第一批音条 乐器,供电台广播之用,一年后便有了一间自己的作坊建于慕尼黑近郊的“第49 工作室”。 奥尔夫在为这位过早去世的朋友写的悼词中指出了他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事业里的关键地

18、位:“如 果没有克蒂斯贝克埃姆克,学校教育的新开端和这种乐器在整个世界传播是不可能的。”从 1950 年至 1954 年,由奥尔夫和凯特曼合作编写的学校教育-为儿童的音乐(0RFF-SCHULWERKMUSIK FUR KINDER)五卷本终于由二十年前就发出预告的塑特出版社 (Schott)出版发行同时还陆续编出大量补充教材出版。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奠基性意 义的大事.1946 年秋,奥尔夫的挚友当时的莫扎特音乐学院院长(奥地利萨尔斯堡)普雷斯纳博士邀请凯特曼在他的学院办起了一个儿童班,去教授这套教材,在这个实验班里,他们第一次把语言、 音乐(唱、奏)、动作(这在广播中是不可能的)结合

19、为一体,按奥尔夫的理想对儿童进行训练。这 个实验班在多次示范教学展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播电台组织了包括听众在内的孩子们参加即兴奏乐(即兴伴奏和创造曲调)的比赛,优胜者 以发给乐器作为奖励。许多小听众还给电台寄来了他们为歌曲和童谣、诗歌画的作品,这一切充 分说明“在这一领域上的幻想力已被激发了起来,这里还存在着许多与造型艺术结合的可能性,这 些可能性还没有被挖掘呢。(奥尔夫语注)从此开始不断地在一些教育性会议上的示范表演、研讨,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尝试吸引了各国 同行的注意。首先是加拿大的同行瓦尔特博士第一个把这种教学方式移植到加拿大。之后是瑞典 的海尔丹在萨尔斯堡学习后,也将它引进他的国家,再之

20、后是丹麦的朗格也将这套教法带回到哥 本哈根,五十年代后期迅速地传到了瑞士、比利时、荷兰、英国、葡萄牙、南斯拉夫,西班牙、 拉丁美洲、土耳其、以色列、美国、希腊,通过电台制成的音带,更加速了传播.开始主要是借这套 教材传播,基本是原作翻译,因为根据这套教材的精神,必须按照本国儿童的母语文化加以应用, 因此就出现了使用当地儿歌、童谣、民族音乐的各国版本,首先是加拿大版,然后是瑞典、佛来 米语、丹麦语、英语、法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的版本,只是这些移植基本还在西方文化范畴 内的,所以“它们全部仿佛只是一些变体”(奥尔夫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考验是当日本对这项工作感兴趣时,令奥尔夫激动万分,1953

21、 年东京的 模沙西诺音乐学院院长傅库依 NaoiiroFukui) 教授曾在萨尔斯堡观摩过一次儿童音乐教材的表 演,他开始依靠这套教材在日本实验.于是有了 1962 年奥尔夫和凯特曼的日本之行。通过在日本 的讲学、考察,奥尔夫看到日本的孩子能如何自发地对这套教法产生了强烈地反应,日本的教师 们是如何善于接受外来事物。彻底打消了他原先对这套教材及教法移植到一种东方高度发展的文 化中会有什么样可能性的疑虑,坚信这种以原本的精神,原始的早期风格为起点的教材教法同样适 于完全陌生地非西文音乐文化体系.奥尔夫在进行这一套新的音乐教学实验的同时一直没有中断他的专业音乐创作方面的工作, 从四十年代进入他创作

22、的高峰期,以舞台剧为主的作品接踵而出。这些作品仍是以古代希腊神话、 童话为其内容,除前面的卡尔米娜布娜纳、聪明的女人、月亮等成名作外,贝尔 瑙女人、安提戈尼,(1949),阿芙罗狄蒂的胜利(1953),暴君俄狄普斯(1959),仲夏夜之梦 (1962),普罗米修斯 (1968-1980),罗塔 (1972),世纪未之剧 (1973) 等等,这些作品使奥尔夫作为一位作曲家享誉世界,也获得了众多荣誉。他同时在音乐教育与专 业作曲两个领域里在寻找和实现他的理想-“音乐并不是我的目的,音乐是我达到散发心灵力量 的一个手段罢了!”,“我总把我创作的任务看作是去诉诸于人们心中无意识的东西,以及人们在精 神

23、上结合在一起的东西.不管他属于哪个种族或民族,人们在原本的感受中总是到处相同的。我们 如今不再象过去的世纪那样,孤立地处于个别的文化圈子之中,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已由于现代交 往工具被推得如此接近,以致于不仅在经济和政治上,而且在艺术领域也必须突出那些唤醒一致、相 互结合的意识,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精神的使命(注)由电台广播开始的工作带来的五卷本教材的出版,两套记录性唱片以及一部电影拍摄的完成. 奥尔夫原以为他的教育工作可以结束了。可随着这套教材地不断传播,使他在不断再版中,又要 修订,以及加进新的工作领域(如音乐治疗学),特别是从世界各地反溃回来的信息询问在什么地 方可以接受这套教法的正式培训。

24、从而使他感觉到:这套教学法日益被外行的,甚至错误地阐释 了。误解的阐释以及无法采用这些乐器进行,在有些地方有使这套教学法走向反面的危险。“于 是我体会到有必要建立一个“培训中心,我有责任亲自干预这件事(奥尔夫注)。在莫扎特音乐及造型艺术大学(原莫扎特音乐学院)院长普雷斯纳博士的大力支持下,于 1961年秋在该院下属成立了一所专门的机构奥尔夫学院,开始它仅是讲习班性质的研究机构,附设在莫扎特大学之中,两年后正式搬入新建的一幢单独建筑物。在这以奥尔夫的理念正规培养音 乐与舞蹈教师,提供深造的途径.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学子在这里学习、进修(以前他们只开设本 科及进修的课程,到八十年代未开始有研究生 )

25、。暑期他们又通过各种短训班为世界各地对奥尔 夫教育体系有兴趣的教师们进行培训.这里成了世界性的师资培训中心,也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奥尔 夫音乐教育体系同行交流的中心。1973 年奥尔夫学院与“音乐社会教育学和音乐治疗学院”联合, 由威廉凯勒教授作院长,凯勒院长是从1962年即开始进入残疾儿童教育领域,在两院合并后继续 领导音乐治疗领域的开发(后他们把研究范围扩大到所有年龄层,特别是老人),凯勒为此立下了 丰功伟奥尔夫最后十年集中编辑他的八卷集”文件汇编”工作。直到 1981 年圣诞节,86 高龄的 奥尔夫还在和生命的争夺之中继续工作。他预感到死亡,他举着他的作品象举着盾牌一样与死亡 拼搏,经历长时

26、间的痛苦,终于在1982年3月29日死于慕尼黑一家专科医院里,4月3日安葬 在他故居附近的阿默尔湖畔,安德希市的克洛斯特教堂里。奥尔夫一生获得了无数地荣誉:两次获得包括慕尼黑大学授于的名誉博士-多年前当家族 因他拒绝进行中学毕业考试而争吵时,这位文科中学生曾预言过他早晚会获得博士的头衔!他还是 慕尼黑、萨尔斯堡两市的荣誉公民,巴伐利亚美的艺术学院的研究员,多次获得各种勋章,包括 联邦德国授于的最高规格的十字勋章(1972年)以及诸多各种团体学会的委员头衔.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六十年代未由苏恩世神父(比利时人)带入台湾,开始推广,1972年 正式出版了学校教育-儿童音乐第一册。之后台湾不断有青年

27、学子赴萨尔斯堡奥尔夫 学院或欧洲其他学院学习该教学法,特别是林荣德先生拜见奥尔夫先生之后,回来大力推广,在众 多热心于此事业的同行们努力之下,在台湾,尤其是学前教育和师资培训方面已做出很大成绩。出版了大量的应用奥尔夫原理结合本土文化的教材。1992年还成立了奥尔夫教育学会的机构,团结其他同仁们又向前迈出一大步。他(她)们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还关注着大陆的儿童音乐教育发展, 其中的陈惠龄、刘嘉淑、林芳谨、郑又慧、史依理等老师均来大陆作过讲学,推动了两岸的交流.七十年代末百废待兴的中国艺术教育界,在改革开放总方针指引下,开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的新历程.1979 年我国著名学者上海音乐学院

28、音乐研究所所长廖乃雄教授赴德国考察音乐,听说当代最 负盛名的作曲大师奥尔夫尚健在,千方百计找到奥尔夫先生的电话,此时 84 岁高龄的奥尔夫先 生在慕尼黑郊外阿默尔湖畔自己的庄园住所里,基本是谢客在家,突然接到一位来自中国的学者 求见的电话。后来奥尔夫夫人回忆到:他想象不到这位中国人怎么会找到这个电话,更没想到已经 很少见客的奥尔夫先生竟欣然同意这位不速之客地拜访。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见,奥尔夫 先生对遥远东方的中国文化怀有一种神秘的钟情,他们一见如故,奥尔夫先生对廖教授对自己及作 品如此博学、深刻地了解感到惊讶不已。立即将自己全套的作品乐谱及音像赠于廖教授,包括他 的学校教育五卷本。奥尔夫

29、先生还对廖说,他这套教材在全世界已被五十多个国家翻译和使 用,有十六种文字的教材出版,但让他最感到遗憾的是“至今就却缺作为东方古老大国的中国版 本” 奥尔夫又亲自安排了廖教授到奥尔夫学院的参观。廖教授以他的敏锐、聪慧立即直觉到 这个令他耳目一新的教育体系的强大生命力。1980 年廖教授回国,作为中国著名的西方音乐史研究 专家,他却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介绍、传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去,除翻译外,还亲自动手 按照奥尔夫教育原理编写一批教材,举办师资培训班倒全国各地讲学特别是亲自联系了德国、 奥地利的优秀奥尔夫教师来华讲学、培训师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引进使我国音乐教育在改革 的起步阶段获得一个较高的起点,直面世界最优秀的教育体系,大大缩短了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进 程.卡尔奥尔夫(1895-1982 ),是当代具有声誉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的音乐剧作卡尔米娜布拉纳在目前世界舞台上是演出最多的音乐作品之一.他将音乐做曲与音乐教育二者融于一身,形成独具特色的音乐教育理念 -奥尔夫教 育体系,并成为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传播至今已经几十年,仍在继续发展 而且被更多得人所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