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序地层学》综合复习资料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17961026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2.2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层序地层学》综合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层序地层学》综合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层序地层学》综合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层序地层学》综合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层序地层学》综合复习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层序地层学综合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低水位体系域2)下切谷(13)可容空间(14)不整合(3) T-R层序(15)层序4)新增可容空间(16)11型层序5)进积式准层序组:(17)陆架边缘体系域6)密集段(18)绝对海平面7)高水位体系域(19)湖侵体系域8)整合(20)体系域9)I 型层序(21)海浸-海退旋回10)层序地层学(22)海泛面11)准层序(23)基准面12)敞流湖盆(24)凝聚(缩)层二、填空题1. 层序地层学中主要有四个控制变量,它们控制了地层单元的几何形态、沉积作用和岩性 它们是:, , , 。2. 当海平面相对上升并且低速物源供应时,形成海侵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底界为,顶界

2、为,其准层序组多为。3. 层序是所组成,其顶、底界为。4. I型层序边界是在海平面期间形成,在地震剖面上可见明显的反射结构; 具有等地表暴露标志。5. 海平面的相对上升或下降控制了新增可容空间的变化,海平面相对上升, 可容空间,相反可容空间。6. 全球性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因素有; ; ; 7.8.9.10.11.12.13.14.15.16.17.18.19.低水位体系域的下界为,上界为下一个。低水位体系域则由一个或多个准层序组构成。在典型的向上变粗准层序中,由下而上,岩层组变厚,砂岩颗粒变,砂岩、泥岩比例;在向上变细的准层序中,由下而上,岩层组变薄,砂岩颗粒变,砂岩、泥岩比例。根据沉积速率与新

3、增空间速率之比,可将准层序组中的准层序叠加模式分为、和三种类型。准层序组的形成条件为沉积速率小于可容空间。依据粒度变化,准层序的类型有及;在典型的中,岩层组变厚,砂岩颗粒变粗,砂岩、泥岩比例向上增加。陆架坡折边缘型盆地发育一个理想的型层序,具有、和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发育,和。层序地层学发展简史可以划分为,,等3个阶段。地震地层学应用反射波的终止或消失现象划分层序。反映层序底界的反射终止现象有和;反映层序顶界的反射终止现象有、。高水位体系域的下界为,上界为下一个层序的边界。早期的高水位体系域通常由一个准层序组所组成,晚期的高水位体系域则由一个或多个准层序组构成。基准面是一个抽象的动态平衡面,在

4、此面以上沉积物,在此面以下;在该面附近沉积物。海洋环境的基准面就是,陆相湖盆中的沉积基准面大致相当于。湖侵体系域的底界为,顶界为。湖侵体系域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准层序组构成。I型层序由体系域、体系域和体系域所组成;其下伏边界为及其对应的整合,即层序边界。根据盆地的几何形态可以将盆地划分出两种类型:,。20. 陆相盆地中,层序界面类型有:, , , _等。21. 密集段又称缓慢沉积段,它缺少陆源物质,是由薄层的半远洋或远洋沉积物所组成,含丰富的等。密集段一般很薄,沉积物聚集速率 ,经历了很长时间,其沉积作用是。22闭流湖盆是指注入湖盆的水量,湖平面的位置常低于的湖盆。三、问答题1、简述湖平面变化的主

5、要控制因素?2、如何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层序地层学的研究?3、依据粒度变化,准层序的类型有哪些?其特征?并简述准层序边界的识别标志.4、I型层序和II型层序有何区别?其边界如何识别?5、钻井资料层序地层学的主要研究内容?6、沉积层序、成因层序、 T-R 旋回三种层序的差异?7、与碎屑岩层序相比,海相碳酸盐岩层序有哪些特点?8、与大陆边缘盆地相比,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的特点四、作图题1、图示I型层序的结构组成,并标出层序边界和体系域边界1) 识别层序边界、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2) 划分出体系域并确定层序类型。3) 标注出低水位体系域的三种沉积体系类型。2、图示全球海平面、相对海平面、水深的基本含义上

6、图是某剖面地层分布形式示意图,它是根据构造沉降、海平面升降和沉积物供给变量 计算后用地质年代线绘制的,每条线上的数字代表时间顺序,间距为10万年。做出:(1) 识别出层序边界,进行层序划分。(2) 做出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划分出体系域并确定层序类型。五、论述题1简述准层序组的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及形成条件。2 I型层序和II型层序有何区别?其边界如何识别?3陆相盆地中,层序界面类型有哪些?4 Vail等人建立的沉积层序与Galloway建立的成因层序有哪些差异?5根据盆地的几何形态可以将盆地划分出陆架坡折边缘型盆地和斜坡边缘型盆地两种类型, 简述两种盆地各自的特点,形成的层序类型有何差异?6与传统的岩性地层学相比,层序地层学的优势及特点有哪些?7简述湖平面变化的控制因素?8简述三大学派层序及层序边界。9 简述陆架坡折边缘型盆地和斜坡边缘型盆地各自的特点,及其层序体系域构成模式?10 简述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11 简述陆相层序地层学的主要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