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XX县农业土地整理项目可研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7959589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7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XX县农业土地整理项目可研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22年XX县农业土地整理项目可研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22年XX县农业土地整理项目可研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2022年XX县农业土地整理项目可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XX县农业土地整理项目可研(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工程概况1.1工程提出的原由、建立的必要性和意义1.1.1工程提出的原由(1)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县位于*省东部,*市腹心,是*省农业大县。全县2001年耕地面积107458.47公顷,人口132.88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81公顷,是*省人多地少的县份之一。基于以下几方面的缘故,全县人地矛盾存在着日益加剧的趋势。一是人口基数大,惯性增长导致人口总规模膨胀迅速;二是由于历史缘故,本县经济开展相对滞后,城乡根底建立欠帐太多,近几年大量补偿性建立占地日益增多;三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东引西进”战略的施行,全县城镇化进程和工业开展速度明显加快,各项建立对耕地的占用明显增多;四是农业构造调整

2、也会导致耕地面积下降。(2)工程区社会经济条件亟待改善工程区位于*东部,地势平坦,坡降小于1/5000。由于近年来工矿用地占用耕地的日益增加,给农业消费造成严峻威胁。当地人民生活不断处于全县较低水平,2000年农村人均收入也仅到达1580元,仍没有摆脱贫困的相貌。近几年工程区群众尽管自发对部分砖瓦窑进展了整理,也获得了一些经历,但由于投资标准低,已整理的耕地,仍未摆脱“怕旱、怕涝、”的被动场面,离高产、稳产田的耕作条件仍有相当间隔。致使当地群众广种薄收,农业消费效益低下,从事农业消费的积极性不高。如此的社会生态经济条件如得不到及时改善,将阻碍*县社会经济总体战略目的的实现。(3)政府注重,群众

3、积极。*县县委、县政府多年来不断注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并把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实现全县经济可持续开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施行了目的治理,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舞土地开发整理。当地群众进展土地开发整理、 挖掘已利用土地潜力的热情高,曾屡次利用农闲季节进展中低产田的改造整治。近年来,全县通过积极推行土地开发整理,积累了许多珍贵的经历,获得了明显的成效,1992-2001年全县已整理开发土地467.64公顷,并对已开发整理的土地施行了高效合理的开发利用,有力的促进了全县社会,经济的协调开展,获得了特别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1.2 工程建立的必要性和意义(1)有效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区域社

4、会经济可持续开展本工程的施行,一方面将较大幅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可有效改变*县人口大量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另一方面,工程区所在地的乡镇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极小,耕地是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但农业根底设备配套差,农业消费效益低下,至今还没有摆脱落后的相貌。假如能以本次土地整理为契机,不仅能够改善工程区农业消费条件,提高土地消费才能和土地消费效益,而且能够直截了当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进一步促进全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开展。(2)工程的施行能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生态建立意义工程区将按照“田成方、路成框、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的要求进展高标准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的建立能够

5、提高工程区的林木覆盖率,并起到修养水源,降低风速,改善田间小气候的效果,构成了稳定性强、生物消费才能较高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了工程区抵御自然灾祸的才能。同时,以土地整理为契机,积极开展土壤改良,通过广施有机肥,秸杆还田、种植绿肥、合理轮作等措施,可使工程区土壤团粒构造增加,保水保肥功能加强,耕地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因而,工程建立对区内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宏大意义。1.2工程简介1.2.1工程类型申请作为国家土地整理重点工程。其主要原由如下:*县作为*省的农业大县,近年来,社会经济尽管得到了较快开展,但由于底子薄,与周边县市相比,经济水平还比拟落后。*县为国家级贫困县,2001年全县国民消费总值仅37

6、3388万元,人均收入为2824元,而工程区所在地农民人均收入仅有1580元,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仍没有摆脱贫困的相貌。尽管县委、县政府特别注重本工程区的整治建立,积极筹措资金并制定优惠政策鼓舞农民投资建立,当地群众也愿意投工投劳参与整理,但由于整理工程工作量大且困难,依托*地点财政和当地群众的本身力量,土地整理工作不管从广度依然深度上都不能得到特别好的进展,更不能构成长期的综合效益。因而,十分需要国家投入一定量的资金进展扶持,特申请该工程作为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重点工程。1.2.2 工程性质本工程性质属土地整理。1.2.3 工程范围工程区位于*县东部,共分5片。其中:*片:涉及*乡张老家、泥河店

7、2个行政村,该片东至张老家居民点,西至夏楼村界,南到大雷沟,北至泥河。*片:涉及*乡徐楼、*2个行政村,该片东至*村消费路,西到徐楼村居民点,南至乡村道路,北至*村消费路。*片:涉及*镇的段寨村,该片东至段庄村,西至豆门乡界,南至枣营村,北至段寨村。*片:涉及*镇的宋楼、门张楼2个行政村,该片东至侯楼到门张楼道路,西至宋楼居民点,南至门张楼居民点,北至黑河。*片:涉及*乡的赵寨、杨吉屯、林楼3个行政村,该片东至后林楼到前林楼道路,西至乡村道路,北邻朱庄村,南邻黄店村。1.2.4工程规模工程规模包括建立规模和投资规模:(1)建立规模工程建立规模为519.97公顷。其中,*片规模为123.84公顷

8、,*片规模为94.29公顷,*片规模为69.83公顷,*片规模为131.88公顷,*片规模为100.13公顷。(2)投资规模工程区总投资规模为998.45万元,单位面积投资为1.92万元/公顷。1.2.5工程工期工程工期为一年。1.2.6工程目的与任务依照国家对土地整理工程的要求,依照工程规划任务书,确定本规划的总体目的为:实现工程区田、水、路、林综合治理,以打谷场、砖瓦窑整理为主要途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田根底设备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消费才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开展。详细目的为:(1)对工程区内的打谷场、砖瓦窑等进展整理,以改善工程区内的农业消费条件、增加耕地为主,提高土地

9、集约利用程度和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开展。(2)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通过整理,工程区净增耕地55.13公顷,净增耕地占工程区总规模的10.60%。(3)改善农田设备条件,提高土地综合消费才能。通过土地整理,全面改善农地消费条件,使工程区内土地综合消费才能提高30%。(4)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整理,工程区土地利用率到达100%。(5)改善生态环境。工程区内通过施行土地平坦、农田林网建立等工程,使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二、报告编制依照2.1报告编制依照2.1.1有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治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治理法施行条例3.根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5.中

10、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1.2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定和文件1.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2.关于实在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9号;3.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治理方法;4.新增建立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治理方法;5.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资金治理方法等。2.1.3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和标准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2.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规划设计标准(TD/T10122000)3.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验收规程(TD/T10132000)2.1.4地点性文件及有

11、关计划、规划1.*省土地治理法施行方法2.*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开展“十五”计划纲要3.*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4.*县土地利用年度计划5.*县土地整理与开发规划(19972010)6.*县2004年度土地开发整理综合工程计划书7.灌溉排水渠系设计标准水利电力部(1984)8.工程区涉及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9.*县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电力、交通等部门专项规划。2.1.5工程区有关材料1.工程区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2.工程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调查面积量算表、汇总表3.工程区水资源情况材料4.工程区土壤材料5.*县农业区划材料6.工程区供电情况材料7.工程区道路情况材

12、料8.工程区水利现状材料9.工程区林业现状材料10.*县水利、农业、电力、交通、林业、环保等工程建立标准、标准、定额等材料11.*县及工程区涉及村庄的自然、社会经济情况2.2报告编制过程依照*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申报国家投资土地整理工程的通知精神,*省*县国土资源局依照本区境内可进展土地整理的土地比拟多的实际情况,组织土地、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等方面专家,赴现场调查,选择能够立项的土地整理工程区,最终选定本报告申报工程区的范围。组织各方面有关专家学者对该工程进展了立项可行性研究论证,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工程可行,建议立项施行。至此,在广泛搜集分析各方面材料的根底上,编制本研究报告。三、工程区概况3.1

13、自然条件3.1.1地理位置工程区位于*县东部,详细涉及*乡、*乡、*镇、*镇、*乡5个乡镇的10个行政村, 10个行政村为:*乡的张老家、泥河店;*乡的*、徐楼;*镇的段寨;*镇的宋楼、门张楼;*乡的杨吉屯、林楼、段寨。地理坐标为:*片:东经11454371145535,北纬333848333757;*片:东经11458561145953,北纬334511334541。*片:东经11458401145926,北纬332912332934;*片:东经11502181150349,北纬335230335322;*片:东经11456551145750,北纬334139334221; 3.1.2地形地

14、貌工程区属微斜平原区,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地面比降为1/5000左右。 3.1.3水文地质*县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地表水主要依赖于自然降雨,降水除蒸发耗费、植物吸收、渗入地下外,构成地表径流。由于降水多集中在汛期,为减少洪涝灾祸,多以排为主,利用甚少,地表水由于水浅、量少,可用而不可靠。工程区所在区域地下水主要是裂隙潜水和浅层承压水,一般埋深3-5米左右,属于中等富水区和强富水区,岩性为中细砂和细砂,砂层厚度大于5米,底板埋深为30-40米,单井出水量3035m3/小时,静水位为3-10m,动水位为5-15m,水质较好,矿化度1g/L左右,适宜农业灌溉和人畜饮用。3.1.4气候*

15、县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清楚,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资源丰富,气温、降水、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具有气候平和,四季清楚和冬长酷寒雨雪少,夏季酷热雨集中,春秋暖和季节短,春夏之交多干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4.3C,一月份温度最低,平均是-2C,冬季无酷寒,有利于秋播作物的平安越冬,春季温度上升较快,有利于春秋作物的播种出苗。七月份温度最高,平均是29.9C,有利于秋作物的生长发育,秋季降温缓慢,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晚秋作物干物质的积累。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2.5C(1966年),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1C(1955年)。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354.6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4%,年内分布是6月

16、份最多,平均246.5小时,日照率57%,平均每天日照达8小时以上;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平均148.6小时,日照率为48%,平均每天日照5个多小时。按季节分配是:春季(3-5月)占全年日照时数的25.5%,夏季(6-8月)占全年日照时数的30.6%,秋季(9-11月)占全年日照时数的24.1%,冬季(12-2月)占全年日照时数的19.8%。在农作物生长旺盛季节的4月至10月份,各月日照时数平均在200小时至250小时之间,日照平均达7小时以上,对农作物光合作用特别有利。境内气温对植物不同发育的界限积温资源极为丰富,具有适于一年两熟农作物热量供给的活动积温,日平均气温10C的初终期是喜温作物开场

17、播种和停顿生长的日期,0C的年均积温为5267C,10C的年均积温为4700C,完全能满足作物对热量的要求。多年平均初霜日11月4日,终霜日4月1日,年均无霜期为219天,11月9日-13日出现初霜的保证率为80.7%,3月22日-26日出现终霜的保证率为80.7%。由于无霜期长,作物生长季节也长,受霜冻危害较少。多年来境域5厘米内土层平均地温15.8C,年最高为16.3C,年最低14.8C。一年中七月份平均地温最高,为29.4C,一月份平均地温最低,为0.9C。春播期的4月份月平均地温16C,秋播期的10月份平均地温19.4C。历年平均稳定通过12的初日是4月6日,稳定通过14的初日年平均是

18、4月14日。年平均降水量为741.2mm,年内降水分配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69月四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3.8%。年平均相对湿度72.2%。域内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春季和秋季是冬、夏季风消张交替季节,年均风速3.5米/秒。3.1.5植被境内植物因受地理位置妨碍,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属华北植物区系,植被类型比拟复杂,据统计,全县高等植物约有130余科3000多种,其中草本植物占2/3,木本植物占1/3。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棉花、大豆等;主要树种有泡桐、加拿大杨、小叶杨、毛白杨、刺槐、旱柳等;果树有苹果、梨、杏、柿、枣等;自然植物田间杂草约有100多种,但是随着除草剂等

19、的大量使用,田间杂草已大为减少。3.1.6土壤境内土壤成土母质主要有三品种型。第一种是黄河堆积母质,因黄河历次改道泛滥堆积了大量泥砂,覆盖了县境绝大部分地表,构成了黄河冲积平原。第二种是湖相堆积母质,亦称砂姜黑土母质,是上更新统新蔡组湖相堆积物,属静水堆积。第三种是河湖相堆积母质,亦称灰质黑老土,是砂姜黑土受了黄水的侵蚀和覆盖发生形态和特性变化而成。境内如今不同类型的土壤是在成土母质的根底上通过人类种植、微生物的作用熟化,加之固有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植被等要素综合妨碍开展变化而成。工程区土壤主要属两合土和淤土,两合土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易于耕作,适种作物广,保苗保肥功能好,但养分含量

20、较低;淤土养分较丰富,含有机质、全氮、全磷高,潜在肥力高,粮食增产潜力大,但土质较粘重,通透性较差。耕作层养分平均含量为:1、两合土:有机质0.853%,全氮0.060%,速效磷(P2O5)9.67PPM;2、淤土:有机质1.088%,全氮0.085%,速效磷(P2O5)11.37PPM。3.1.7自然灾祸妨碍工程区农业开展的主要自然灾祸是:旱、涝,其中以旱灾为重。干旱是本工程区的主要自然灾祸。本区降水年际与季节变率较大是造成旱灾的主要要素。降水变率大,保证率低,因而干旱的发生率较高。干旱强度是伏旱最大,初夏旱次之,秋旱重于春旱。季节连旱最多,一般春、初夏连旱和伏、秋连旱较普遍,四季连旱较少。

21、初夏旱和伏旱期间,如今作物进入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大,且气温高,蒸发旺盛,因而对农作物的危害也最为严峻。3.2自然资源3.2.1光热资源工程区光热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间较长,太阳辐射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354.6小时,日照百分率54%,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0.2千卡/cm2,光合有效辐射量为58.9千卡/ cm2,0的活动积温5267,80%的保证率为5146,年平均无霜期219天,可满足一年两熟作物生长需要。3.2.2水资源(1)水资源现状可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有地表水和地下水。*县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全县水资源总量为4.3亿立方米/年,其中地下水2.8亿立方米/年,占总量的65.

22、1%;地表径流1.5亿立方米/年,占总量的34.9%。由于地下水存在潜水蒸发,而地表水利用率又特别低,故能够开发利用的是:地下水2.2亿立方米/年,援用地表水0.5亿立方米/年,共2.7亿立方米/年。当地有关材料显示:现阶段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开发潜力大,近期开发水资源的重点应是地下水,同时对地表水要加强治理。地表水主要依赖于自然降雨,降水除蒸发耗费、植物吸收、渗入地下外,构成地表径流。工程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41.2毫米。但因受季风气候的妨碍,降水年际变化特别大,季节间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丰水年降水可达1000毫米以上,最青年份缺乏400毫米。由于降水量年际

23、变幅较大,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利用保证率较低。尽管部分工程区内部及四周有一些沟渠或河流通过,但由于都是属于排水用处,大部分平常根本就没有水,只有夏季时才有水;确实是一两条有水的但水量特别小,水源没有保证,同时由因而用于排水,特别多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质遭到污染,因而平时也不能作为灌溉水源。雨季时,水量充分,但如今农作物由于可利用自然降雨也较多,灌溉需水量不大,由于降水多集中在汛期,为减少洪涝灾祸,多以排为主,利用甚少,地表水由于水浅、量少,可用而不可靠。另外由于无地表水调蓄工程,雨季一过,沟渠或河流也就随着干涸,因而,地表水可利用量特别少。*县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地表水主要依赖

24、于自然降雨,降水除蒸发耗费、植物吸收、渗入地下外,构成地表径流。工程区所在区域地下水丰富,主要是裂隙潜水和浅层承压水,一般埋深3-5米左右,属于中等富水区和强富水区,岩性为中细砂和细砂,砂层厚度大于5米,底板埋深为30-40米,单井出水量3035m3/小时,静水位为3-10m,动水位为5-15m,水质较好,矿化度1g/L左右,能够满足农业灌溉和人畜饮用的要求。(2)工程区现有水利工程情况及供需情况工程区内现有机数眼,但都是农民自发打的小口塑料管井,即当地常说的“对口抽”,配套动力为柴油机,此种井打的特别浅,出水量小,仅供几户合用,没有配套电力和节水灌溉设备,采纳毛渠漫灌,灌水利用率较低,且由于

25、机井数量较少,布设不均,旱季时供水紧张。工程区内现有排水沟布设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且由于近几年疏于治理,部分已淤积,雨季时排水不畅,易造成涝灾。因而必须采取相应水利(机井工程、排涝工程)、电力工程措施,处理工程区内灌溉用水和排涝的咨询题。(3)工程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工程区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可用水资源的有效供给量与农作物全生育期需水量来进展分析。工程区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分析工程区土地整理后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及地下水供给量与农作作灌溉需水量的平衡咨询题,能够用作物生长总灌溉定额分析。依照当地农业种植传统、农产品市场情况和*县农业开展战略,确定工程区内农作物以种植适宜当地气候的小

26、麦、玉米、谷子等作物为主,种植构造为“小麦玉米”“小麦花生”等一年两熟制。以需水量较高的“小麦玉米”为标准核算,查阅*省冬小麦需水量等值线图及灌溉分区评价的研究,可得到该地区75%的设计保证率下冬小麦需水量为430mm,减去有效降雨量210mm,可得到设计年冬小麦灌溉定额为220mm(或147m3/亩)。查阅*省夏玉米需水量等值线图及灌溉用水量评价,可得到该地区75%的设计保证率下夏玉米需水量为427.9 mm,减去有效降雨量277mm, 可得到设计年夏玉米灌溉定额为152.7mm(或102m3/亩)。综上所述,扣除可利用降雨量外,工程区农业灌溉还需用水202.0万立方米,工程区地下水可供给量

27、400多万立方米,能够满足农业消费需求量,只要水利设备配套,使之充分发挥效益,完全能够保证工程区农业灌溉的需要。施行土地整理后,当地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大提高,同时也不会构成抽取地下水造成水资源干涸等环境咨询题。而且通过节水灌溉,将大大提高工程区水土蓄养水平,进一步保证地下水的有效供给。此外,土地整理后,工程区内规划一定规模的水土修养林木,对水土保持将起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节水措施的施行。3.2.3生物资源境内植物因受地理位置妨碍,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属华北植物区系,植被类型比拟复杂,据统计,全县高等植物约有130余科3000多种,其中草本植物占2/3,木本植物占1/3。主要农作物有小麦

28、、玉米、红薯、棉花、大豆等;主要树种有泡桐、加拿大杨、小叶杨、毛白杨、刺槐、旱柳等;果树有苹果、梨、杏、柿、枣等;自然植物田间杂草约有100多种。动物属华北区系黄淮平原亚区,由于无自然森林,动物区系为干旱平原型,以耕作区的动物为主要特征,无大型森林动物,野生兽类贫乏,有黄鼬、野兔、田鼠等。鸟类以华北区系品种占优势,灰喜鹊、麻雀较多。豢养动物有牛、羊、猪和家禽等3.3社会经济条件*县2001年总人口132.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1.95万人,全县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城镇化水平比拟低,仅为8.2%。2001年国民消费总值为373388万元。农业产值321843万元,农民人纯收入1773元。工程区

29、涉及*乡的张老家、泥河店;*乡的*、徐楼;*镇的段寨;*镇的宋楼、门张楼;*乡的杨吉屯、林楼、段寨。2001年全区总人口为26931人,耕地总面积为1768.4公顷,人均耕地0.10公顷,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但由于耕地质量较差,粮食产量低,农民人均收入仅为1768元,与*县经济兴旺村庄相比,经济还相当落后。各村社会经济情况见下表。表1 工程区所在行政村根本情况统计表 经济指标权属单位人口数量(人)人均收入(元)耕地面积(公顷)人均耕地(公顷)*镇段寨19171587166.220.09*泥河店28001600218.790.08张老家19001600198.090.10*赵寨3800163839

30、4.810.10杨吉屯16311806146.940.09林楼16261723172.000.11*徐楼15701120166.240.11*31201640249.500.08*门张楼35201630352.080.10黄路口26851700272.580.10宋楼23621640236.850.10合计269311768.42574.10.103.4土地利用3.4.1土地利用现状工程区总面积为519.97公顷,其中:耕地431.49公顷,占工程区总面积的82.98%;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2.87公顷,占工程区总面积的14.01%;交通用地10.09公顷,占工程区总面积的1.94%;水域4.1

31、2公顷,占工程区总面积的0.79%;未利用地1.40公顷,占工程区总面积的0.27%。分片为:*片面积为123.84公顷,其中:耕地104.08公顷,占其面积的84.04%;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6.95公顷,占其面积的13.69%;交通用地1.41公顷,占其面积的1.14%;水域0.90公顷,占其面积的0.73%;未利用地0.50公顷,占工程区总面积的0.40%。*片面积为94.29公顷,其中:耕地75.95公顷,占其面积的80.5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6.59公顷,占其面积的17.59%;交通用地1.40公顷,占其面积的1.48%;水域0.10公顷,占其面积的0.11%;未利用地0.25公顷

32、,占工程区总面积的0.27%。*片面积为69.83公顷,其中:耕地59.94公顷,占其面积的85.84%;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73公顷,占其面积的12.50%;交通用地0.79公顷,占其面积的1.13%;水域0.35公顷,占其面积的0.50%;未利用地0.02公顷,占工程区总面积的0.03%。*片面积为131.88公顷,其中:耕地115.03公顷,占其面积的87.2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57公顷,占其面积的9.53%;交通用地3.33公顷,占其面积的2.53%;水域0.49公顷,占其面积的0.37%;未利用地0.46公顷,占工程区总面积的0.35%。*片面积为100.13公顷,其中:耕地

33、76.49公顷,占其面积的76.39%;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8.03公顷,占其面积的18.01%;交通用地3.16公顷,占其面积的3.16%;水域2.28公顷,占其面积的2.28%;未利用地0.17公顷,占工程区总面积的0.17%。工程区土地权属均为集体所有,工程区各片及各权属单位土地利用现状详细情况请见附表1。3.4.2土地利用特点从土地利用构造能够看出,工程区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由于农田设备建立滞后,农田生态环境不良,抵御自然灾祸的才能低下,农业消费仍为粗放式运营。土壤贫瘠,肥力不高,使得作物产量不断彷徨不前。耕地中灌排系统紊乱,配套差,标准低,灌排才能低下,因而耕地质量和农田设备亟待提高。

34、工程区中零星分布的打谷场、大面积的砖瓦窑、坟地及混乱的道路妨碍到土地利用效率和机械化耕作的施行,土地整理势在必行。工程区内有面积较大的砖瓦窑,通过整理,不仅能够增加耕地的数量,而且还能够明显改善工程区和临近地区的生态环境。3.5工程区根底设备情况3.5.1排灌系统骨干设备情况工程区排水系统较完善,有小泥河、黑河、里沟河等从工程区周边通过,可满足排水需要。工程区现有机井数眼,但都是农民自发打的小口塑料管井,即当地常说的“对口抽”,配套动力为柴油机,此种井打的特别浅,出水量小,仅供几户合用,没有配套电力和节水灌溉设备,采纳毛渠漫灌,灌水利用率较低,浇灌配套设备不完善,旱季不能满足农业灌溉需要。3.

35、5.2交通情况工程区附近有*-商丘、*-郸城、*-沈丘公路通过,乡镇与乡镇均通柏油路,对外交通便利,工程区内有农村道路数条,宽度不等,大都年久失修,制约着工程区农业的开展。3.5.3林网建立情况 工程区内沿路、沟两旁种植有少量林木,林网布设杂乱,缺少规划,整体规划不完善。3.5.4电力设备情况工程区内及周边有多条高压线路通过,居民点内都有高压线架至工程区边缘,也可方便地接入工程区,能够满足工程区建立的用电要求。3.5.5生态环境保护设备情况工程区内生态林网布设零乱,现有植被大部分为农作物和部分乔木,农田排灌设备不完善,抵御旱、涝及干热风等自然灾祸的才能较弱。四、工程分析4.1工程的合法性分析4

36、.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工程的要求*县土地整理开发任务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中已经进展了确定。*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确定的土地整理开发目的为:规划期内,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可增加耕地1120.00公顷。但上一轮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发整理指标较小。依照新的情势,*县对*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进展了修编,本工程区的土地整理完全符合本次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和详细要求,是对本次规划的详细落实。4.1.2土地整理开发专项规划对工程的要求*县土地整理开发专项规划对工程区所在地-详细的整理开发规模、范围进展了初步规划,并确立该区为土地整理重点区域。4.1.3

37、其它法律、法规对工程的要求*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开展“十五”计划纲要对工程区的土地整理作了详细要求,把土地整理工程列为全县的重点整理工程,并给予政策支持。4.2工程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本工程区的土地整理潜力主要是工程区内现有的打谷场、特别用地、砖瓦窑、未利用地等。工程区的特别用地全部为耕地中零星分布的坟地,如此既妨碍到土地的利用效率,又不利于机械化耕作,由于群众的支持,能够全部整理为耕地;工程区的打谷场根本都占用耕地,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开展,今后根本上不需要专用的打谷场,因而现有的打谷场可全部整理为耕地。由于道路林网建立,排水沟渠的整理标准,又增加了一些道路沟渠占地。考虑到整理的目的,在整理工程设计中

38、我们将这部分用地严格操纵在节约与新增平衡的范围内。工程区耕地整理后,工程区可增加耕地55.13公顷,新增耕地比例为10.60%。4.3工程区土地适宜性评价4.3.1评价因子选择及分级指标确实定本研究对土地进展适宜性评价的目的主要是看是否宜耕。依照*县自然条件和砖瓦窑的特性,在评价时选择自然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地下水位4个因子作为参评要素,同时只作宜耕不宜耕评价。所选定的现状指标和西部大开发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所确定的宜耕土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的比照分析,即可得出评价结果。评价指标比照分析情况如下,详见下表3:表3 评价指标比照分析表评价要素现状指标宜耕指标比照结果自然坡度5.425宜耕

39、土层厚度3.5米50厘米宜耕土壤质地石砾含量几乎为零石砾含量15%宜耕地下水位地下水位为3-5米1米宜耕通过上表中的评价指标的比照分析,可知*东部土地整理工程区的评价结果为:宜耕。4.3.2评价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工程区内土地适宜性评价采纳主导要素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适宜性评价方法。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作为评价单位,采纳主导要素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首先充分利用土地详查、后备资源调查和农业自然资源调查等成果,辅之以野外调查,获取工程区内每块土地的评价指标信息。主要对各单元内土地的自然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地下水位等自然条件进展调查分析,研究各要素之间的互相联络、互相制约过程;然后将各评价单

40、元的参评因子情况与评价要素指标表对照,推断其是否宜耕。为简化评价程序,本次土地适宜性评价主要采纳的是极限值法,即一项指标达不到要求即为不宜耕。 4.3.3评价结果按照上述评价原则和方法,进展工程区内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说明,本工程区内土地均可整理为宜农用地。4.4工程区土地利用限制要素分析4.4.1 自然要素(1)干旱、涝灾工程区年降水量平均为741.2mm,年际分布不均,易构成旱、涝灾祸。严峻妨碍农业产量和质量。(2)土壤工程区土壤部分为粘土,质地较重,耕性不良,群众有干旱“铁蛋”“泥蛋”之说,加之工程区内水利设备少,又不配套,导致土地利用率较低,从而使农业产量不稳,只有改善水利设备条件

41、,增施有机肥,化肥,不断改良土壤质地的情况下,增产效果才比拟明显。4.4.2社会经济条件妨碍工程区土地有效利用的社会经济要素包括土地利用集约度、现有耕地利用程度、土地运营规模、土地区位条件、资金筹措等。详细分析如下:(1)工程区涉及各村的经济水平较低,农业消费时投入较少,广种薄收,现有耕地的利用程度特别低。(2)工程区内配套根底设备不完善,现有的水利、林网和交通设备缺乏统一规划和规划,有效防备各种自然灾祸的才能较差,土地得不到有效的集约利用,土地的运营规模遭到一定的制约,经济效益低下。(3)受资金短缺等其他多种要素的妨碍,工程区土地往常根本上没有进展过上规模、高起点、有意义的土地整理,只是在不

42、同的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程度的小范围治理。4.5公众参与分析本工程关系到工程区内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工程确实定、规划必须符合广大群众的要求,决不能违犯群众的意愿,损害群众的利益。同时,工程的施行、治理也离不开群众的配合、支持和参与。在工程确实定、论证和规划过程中,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农民群众给予了大力配合和支持,工程区所在乡村的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积极提出土地整理的建议和办法,并表示愿意配合工程工程做好迁坟、地块重划等工作。所以,他们也急迫希望政府多投资,改善农田设备,提高土地产品产量和质量。工程方案制订后即得了当乡政府和广大村民的普遍赞成与支持,社会各界也表现出特别高的积极性。整

43、个工程的规划设计一直遵照公众广泛参与的原则。为确定整理类型和范围,曾广泛征求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把握辉县市社会经济现状和将来开展趋势,结合可持续开展的客观要求,确保政策和决策的科学性。 在工程区的立项、规划过程中,广泛进展实地调查,依照群众的经历积累和消费生活实际,选择适宜的工程区,与相关单位和实体进展交流,使相关操纵性土地利用方式互相衔接或协调,保障工程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减少事后的矛盾与冲突。 深化宣传土地开发整理政策,增进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发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土地开发整理,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新才能,创立土地整理的民主方式,奠定土地整理工作得以顺利落实的群众根底。五

44、、工程规划方案及建立内容5.1规划原则工程区规划坚持的原则为: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实在保护耕地;2.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3.土地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4.因地制宜;5.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等。5.2规划依照5.2.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2)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2.2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1) *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2) *县土地利用年度计划5.2.3 有关理论和方法1)科学理论:包括土地利用学、生态学、环境学、林学、土地工程、农业气候、作物栽培、水工建筑、交通道路设计、水利工程等理论。 2)计算方法:包括田间道路工程、排水沟渠

45、流量计算、工程设计、电力设备配置、土石方计算、建筑预算等方法。5.2.4 相关部门的技术要求1)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2)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标准TD/T1012-2000 3)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验收规程TD/T10132000。4)*省水利厅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1995年)5)水利电力部灌溉排水渠系设计标准5.2.5 其他有关技术标准 1)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164号关于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有关咨询题的通知2)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0316号关于印发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治理暂行方法的通知3)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0

46、282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资金治理暂行方法及国家制定的其他土地开发整理政策、规定。4)国土资源部财200141号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预算编制暂行方法的通知5)国家和*省、*市等地点制定的其他土地整理技术规定。5.3工程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置说明5.3.1 指导思想制订工程规划方案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实在保护耕地”的根本国策,遵照“一要吃饭、二要建立、兼顾生态”的土地利用根本方针,抓住土地整理机遇,采纳科学方法进展田、水、路、林综合治理,改善工程区农业消费条件,开展多种运营和龙头工程,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5.3.2对规划方案的详细要求整理规划中的

47、总体规划是将各类用地数量、工程工程等依照土地资源的适宜性,结合工程目的和工程设计要求,落实到详细用地空间,制定规划方案,以到达全面施行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整理后各类用地面积及调整情况详见附表2和3。耕地根本规划成面积为90亩左右的方田,按照标准田块设计要求,规划田间路和消费路,排水沟与各级道路配套布设,田间灌溉采纳地埋管低压管灌系统。为了改善工程区生态环境,沿路、沟两侧,进展林网建立。5.4工程主要工程内容本工程主要工程包括土地平坦、田间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灌溉工程、防护林工程和田块布置工程。5.4.1土地平坦工程考虑主导风向和充分利用太阳光能的要求,田块布置根本沿东西向布置,集中连片,建立重

48、点是完善农田水利设备。田块设计为方形,一般每块6公顷左右。对部分低洼地带因地制宜的规划成鱼塘。工程区内耕地将建成井灌机电配套,路林连通,田块成格网状的水浇地,共需土方65.36万方。在工程区土地整理过程中,近年来砖瓦窑消费对土地表层的破坏,致使土壤的肥力大幅度下降,因而在工程施行中必须进展土壤改良措施才能成为高效稳产的高产田。土壤改良应从增施有机肥入手,通过增施农家肥、合理进展粮草轮作、间套种植苜蓿、紫云英、柽麻等绿肥和秸秆还田、压青、客土堆垫等种养结合的方法来培肥地力,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构造和理化性状,从而到达改土培肥,提高地力,使土地资源能够可持续利用。5.4.2农田水利工程

49、区内采纳竖井低压管灌节水技术,处理农田水利设备配套和节约利用水资源咨询题。通过地埋uPVC管供水,管径110毫米,在工程区内农田水利工程施行井灌,包括打井、埋设地埋管和输变电线路配套工程。布设竖井88眼(其中*片19眼,*片15眼,*片11眼,*片21眼,*片22眼),井深30米左右。管灌工程,每方田中布置埋深0.8米,间距100米左右输水管道体系一套,长53.95公里,每隔60米设给水栓一个。排水沟工程21.62公里,其中斗沟10.30公里(其中*片0.78公里,*片2.02公里,*片2.36公里,*片2.21公里,*片2.93公里),边坡比1:1;农沟11.32公里(其中*片2.83公里,

50、*片0.78公里,*片5.13公里,*片2.58公里),除*片底宽0.5米,顶宽1.9米,挖深0.7米外,其它片底宽0.5米,顶宽2.1米,挖深0.8米,边坡比1:1。雨季降水排入工程区周边的几条支排。规划变压器17台(其中*片4台,*片3台,*片2台,*片4台,*片4台),高压线7.40公里(其中*片1.55公里,*片1.70公里,*片0.35公里,*片1.65公里,*片2.15公里),低压线18.85公里(其中*片3.65公里,*片3.90公里,*片2.25公里,*片4.30公里,*片4.75公里)。桥涵63座(其中*片12座,*片12座,*片6座,*片14座,*片19座)。5.4.3田间

51、道路工程田间道路工程主要指直截了当为农业消费效劳的田间道路的建立。本工程区田间道设计路面宽度为4米,路基宽5米,断面坡度为1.0%, 路面高出地面0.30m,长15.21公里(其中*片3.24公里,*片2.23公里,*片2.26公里,*片3.80公里,*片3.68公里),路面采纳泥结碎石。消费路路面宽度为2m,路面为泥土夯实,路面高出地面0.2m,长16.69公里(其中*片3.27公里,*片2.14公里,*片0.81公里,*片4.69公里,*片5.78公里)。5.4.4防护林工程为防止大风和干热风等危害,本工程区内防护林主要栽种在田间道路的两侧和排水沟的外侧,起护路、护沟和绿化作用,田间道每侧

52、各植树1行,消费路每侧各植树1行,排水沟外侧植树1行,株距2米,规划植树43050棵(其中*片8200棵,*片5800棵,*片4200棵,*片12600棵,*片12250棵),树种选用杨树。5.5工程工程进度计划工程按一年安排,在资金到位后,前半年期为一期工程,主要进展土地平坦工作,修建部分排水沟、竖井、各级道路和生态防护林网;后半年期为二期工程,主要进展各项工程后继及配套工程,确定权属界限,并进展土地登记。六、投资估算6.1投资估算依照(1)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预算标准;(2)新增建立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治理方法;(3)新增建立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财务治理规定;(4)土地开发整理工程

53、资金治理暂行方法;(5)土地开发整理预算编制方法(试行);(6)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7)*省水利厅豫水计字(1995)第126号文颁发的*省水利根本建立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8)*省水利厅豫水计字(1995)第097号文颁发的*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及其配套的*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9)*省水利厅豫水计字(1993)第064号文“关于*省水利根本建立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用标准的通知”;(10)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图等设计材料;(11)当地施工水平及一般方式; 6.2总投资、投资估算及年度投资本工程投资估算投资为998.45万

54、元,其中土地平坦工程117.40万元,农田水利设备480.46万元,田间道路工程213.98万元,林业配套17.85万元,计工程施工费用829.69万元,占总投资的83.10%(见下表)。土地整理工程经费预算表(总计)序 号项 目金额(万元)占总金额的比例(%)1工程施工费829.6983.102设备购置57.585.773其它费用84.308.443-1前期工作费用41.484.153-2竣工验收费24.892.493-3业主治理费17.921.794不可预见费26.882.69总 计998.45100.00土地整理工程经费预算表(分片) 单位:万元序 号工程*片*片*片*片*片1工程施工费

55、219.80134.41179.3492.33203.812设备购置13.999.7412.487.0014.373其它费用22.3313.6618.229.3820.713-1前期工作费用10.996.728.974.6210.193-2竣工验收费6.594.035.382.776.113-3业主治理费4.752.903.871.994.404不可预见费7.124.355.812.996.60合计263.25162.16215.85111.69245.496.3投资进度计划工程拟按2004年一年度完成。七、工程区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7.1工程区土地权属现状工程区土地涉*、*、*、*镇、*等5

56、个乡镇的10个行政村。工程区土地详查和确权工作已完成。7.2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7.2.1 进展权属调整的必要性工程区土地整理后,根底设备配套完备,耕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土地运营治理单元都以长方形标准地块为根本单位,但由于原有行政界限往往从不同田块中穿过,因而,只有通过标准权属界限调整以后,才能保证标准田块运营治理的完好性,防止人为割裂,违犯土地整理的初衷。同时整理后的土地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消费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废弃地砖瓦窑场得以全部整理,农村闲散地得到全面整理,未利用土地得到了开发利用,这些都吸引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假如权属调整不当,往往造成新的土地纠纷,产生社会不稳定要素。为促进土地运营治

57、理的规模化,集约化,保护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对工程区完成整理的土地必须进展权属调整。7.2.2 权属调整的原则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权属文件精神为依照;必须兼顾集体、农民的根本利益;公平、公正、公开、充分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集体土地总面积不变,耕地面积增加;保证整理后土地的设计质量;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和适应;有利于土地规模化、集约化运营。7.2.3 权属调整的依照和程序依照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9358号文件精神,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一定要留意保护土地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在土地整理之前,首先做好现有土地资源的产权登记,核实集

58、体所有土地及土地使用者使用土地的数量、质量、用处、位置,查清土地使用者的权属情况及证件,对土地整理区的土地登记作到必要的限制,非特别情况不同意进展变更登记。土地整理后要确保原土地承包人的合法权益,以土地整理前后土地评估结果为依照进展再分配,保证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如有必要,分管土地整理的单位还应当组织协调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各方签订所有权和使用权调整协议书,涉及国有土地的,必须经县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同意,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作为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调整的依照。7.2.4权属调整施行措施和主要工作方法工程区整理后土地权属调整,依照土地治理有关政策、文件,拟采纳以下措施:(1)成立

59、以主管县长为组长,成员由县国土局长和各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土地整理工程权属调整领导小组;(2)土地整理前,进展统一确实权登记;(3)坚持集体土地总面积不变、沿袭传统、集中连片的原则,按工程区各单位的原有土地比例,以典型地块为根本单元,沿田间道、消费路、林带、沟渠等线状地物重新调整权属界限,确定界址拐点和界址线,确认四至并埋设界桩;(4)由土地部门重新进展土地权属变更承包登记;(5)整理后的土地由各村民委员会自行决定交农民承包耕种,分配方式由各村本人决定。7.2.5 权属调整结果通过土地整理和权属调整后,各集体单位土地类型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规划调整后情况详见附表2和3。以上各村权属界需待土地整

60、理工程竣工后,由领导小组按照调整原则,通过有关法律程序,依法调整,最终确定各村权属界限和各类土地面积增减平衡数量。八、工程组织施行与治理措施8.1组织领导和机构设置土地整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单单依托土地部门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各有关部门加强配合。为保证土地整理工程的顺利施行,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土地整理领导小组进展统一协调治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工程论证、工程设计招标、施工、监理、验收、资金和物资使用、工程建立资金审计、工程组织协调等工作。并负责对土地整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权属纠纷协调处理。8.2工程建立治理为保证土地整理工程质量,必须建立包括政府部门、中介

61、组织、社会团体、群众在内的多层次监视体系,严格把好土地整理质量关。必须探究适用于新土地治理法的土地整理机制,要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成立土地整理专门机构,负责招标、监理及验收工作的全过程。依照工程区工程技术要求,组成工程指挥部和质量检验组,负责工程区施工技术。工程工程承包要进展公开招标,严禁以工程发包为名中饱私囊。8.3资金使用治理要施行工程的严格、高质量的治理,必须建立行之有效、具有约束力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坚持用款先报后审再批用并监视的财务审计制度,各项施工治理年审加终审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岗位责任奖罚制度等。各项制度的建立既要到达严格治理,又要到达责任人有职有权,敢于实践,敢于负责的结果。在工程运转过程中,要加强运转治理,对工程工程质量实行阶段验收检查、年终检查和竣工验收检查,对资金使用坚持实行阶段、年度审查和竣工终审制度。要坚持维护所订各项制度的坚决执行,严把工程质量关和资金有当专用关。九、效益分析9.1社会效益分析(一)本工程完成后可新增耕地55.13公顷。 (二)本工程的施行改变了灌溉无保证、排涝不畅的情况。同时工程完成后田块平坦、形状标准、路、林成网、土壤肥力提高,为土地集约运营、高效利用奠定了根底。(三)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加强了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