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17948313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3.5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资源描述: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课件(8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第一章第一章主讲教师主讲教师 王广月王广月2第一章第一章 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内容浅基础的类型浅基础的类型基础埋置深度基础埋置深度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防止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防止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3 本章将主要介绍浅基础的类型与适用本章将主要介绍浅基础的类型与适用 条条件,浅基础的设计程序与方法。件,浅基础的设计程序与方法。重点掌握:重点掌握: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确定4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建筑物地基可分为建筑物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天然地基和

2、和人工地人工地基基,基础可分为,基础可分为浅基础浅基础和和深基础深基础。深基础埋深较大,其主要作用是把所深基础埋深较大,其主要作用是把所承受的荷载相对集中地传递到地基深部;承受的荷载相对集中地传递到地基深部;而浅基础则是通过基础底面、把荷载扩散而浅基础则是通过基础底面、把荷载扩散分布于浅部地层。分布于浅部地层。5 浅基础不同于深基础主要浅基础不同于深基础主要表现在表现在:1.从施工角度看,开挖基坑过程中降从施工角度看,开挖基坑过程中降低地下水位(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和保证低地下水位(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和保证坑壁(或边坡)稳定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坑壁(或边坡)稳定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2.从设计角度

3、来看,浅基础的埋置深从设计角度来看,浅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较浅,因此可以只考虑基础底面以度一般较浅,因此可以只考虑基础底面以下土的承载力,而忽略基础侧面土提供的下土的承载力,而忽略基础侧面土提供的竖向承载力。竖向承载力。6 浅基础的设计,不能离开地基条件孤浅基础的设计,不能离开地基条件孤立地进行,故常称为立地进行,故常称为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物结构设计的重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物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的型式和布置,要合理要组成部分。基础的型式和布置,要合理地配合上部结构的设计,满足建筑物整体地配合上部结构的设计,满足建筑物整体的要求,同时要做到便于施工、降低造价。的要求

4、,同时要做到便于施工、降低造价。7 天然地基上结构较简单的浅基础,最天然地基上结构较简单的浅基础,最为经济,如能满足要求,宜优先选用。为经济,如能满足要求,宜优先选用。天天然地基、人工地基上浅基础设计的原则和然地基、人工地基上浅基础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基本相同,方法基本相同,只是采用人工地基上的浅只是采用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方案时,尚需对选择的基础方案时,尚需对选择的地基处理方法地基处理方法进行设计,并处理好人工地基与浅基础的进行设计,并处理好人工地基与浅基础的相互影响。相互影响。8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包括下述各项内容:包括下述各项内容:1.选择基础的材料、类型和平面布

5、置;选择基础的材料、类型和平面布置;2.选择基础的埋置深度;选择基础的埋置深度;3.确定地基承载力;确定地基承载力;4.确定基础尺寸;确定基础尺寸;5.进行地基变形与稳定性验算;进行地基变形与稳定性验算;6.进行基础结构设计;进行基础结构设计;7.绘制基础施工图,提出施工说明。绘制基础施工图,提出施工说明。910 上述浅基础设计的各项内容是相互关上述浅基础设计的各项内容是相互关联的,设计时可按上述顺序,首先选择基联的,设计时可按上述顺序,首先选择基础材料、类型和埋深,然后逐项进行计算,础材料、类型和埋深,然后逐项进行计算,如果发现前面的选择不妥,则需修改设计,如果发现前面的选择不妥,则需修改设

6、计,直至各项计算均符合要求,各数据前后一直至各项计算均符合要求,各数据前后一致为止。致为止。11 必须强调的是:地基基础问题的解决,必须强调的是:地基基础问题的解决,不宜单纯着眼于地基基础本身,按常规设不宜单纯着眼于地基基础本身,按常规设计时,更应把计时,更应把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视为视为一个一个统一的整体统一的整体,从三者相互作用的概念,从三者相互作用的概念出发考虑地基基础方案。出发考虑地基基础方案。12第二节第二节 浅基础的类型浅基础的类型按材料分类按材料分类按构造分类按构造分类按受力性能分类按受力性能分类13一一按材料分类按材料分类14二二按构造分类按构造分类 当为了

7、满足地基土的强度要求,必须扩大基础平面尺当为了满足地基土的强度要求,必须扩大基础平面尺寸,而扩大结果与相邻的单个基础在平面上相接甚至寸,而扩大结果与相邻的单个基础在平面上相接甚至重叠时,则可将它们连在一起成为联合基础。重叠时,则可将它们连在一起成为联合基础。15毛石基础:砌筑较方便,抗冻性好,适于毛石基础:砌筑较方便,抗冻性好,适于6层及以下墙承重结构。砌法:层及以下墙承重结构。砌法:MU20毛石毛石 M5砂浆砂浆每阶每阶两皮两皮 40016砼与毛石砼基础:强度、耐久性和抗冻性均较好,适于砼与毛石砼基础:强度、耐久性和抗冻性均较好,适于荷载大及地下水位以下结构。掺入毛石要求:占体积荷载大及地下

8、水位以下结构。掺入毛石要求:占体积2030%,尺寸,尺寸300。墙下砼墙下砼基础基础掺入毛石掺入毛石 节约水泥节约水泥柱下砼基础柱下砼基础17联合基础 相邻两柱距小或一柱在边18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条形基础 19柱下十字交叉基础柱柱梁梁基础底板基础底板20筏形基础(板式与梁板式)筏形基础(板式与梁板式)梁梁柱柱底板底板2122箱型基础箱型基础23三三按受力性能分类按受力性能分类24(钢筋砼基础)(钢筋砼基础)25 施工支模、浇筑简单,用材相对多。施工支模、浇筑简单,用材相对多。结构柱结构柱基础底板配筋基础底板配筋结结构构柱柱配配筋筋26受力与用材合理,施工浇注成型较难。受力与用材合理,施工浇注成

9、型较难。2728。29第三节第三节 基础埋置深度基础埋置深度 确定基础的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埋置深度是地基基础设计是地基基础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结构物建成后的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结构物建成后的牢固、稳定及正常使用问题。在确定基础牢固、稳定及正常使用问题。在确定基础埋置深度时,必须考虑把基础设置在变形埋置深度时,必须考虑把基础设置在变形较小,而强度又比较大的较小,而强度又比较大的持力层持力层上,以保上,以保证地基强度满足要求,而且不致产生过大证地基强度满足要求,而且不致产生过大的沉降或沉降差。的沉降或沉降差。30基础埋置深度:基础埋置深度:指设计室外地指设计室外地 坪至基础底面坪至基础底面

10、 的距离。的距离。0.000.45埋深埋深d0.5m0.1m31 相对比较相对比较32三、水文地质条件影响三、水文地质条件影响3334四、相邻建筑物影响四、相邻建筑物影响新基础原基础 HL(12)H新基础埋深新基础埋深相邻的相邻的否则:否则:L(12)H 否则:分段施工;加固。否则:分段施工;加固。35五、工程地质条件影响五、工程地质条件影响地基土层地基土层组成类型组成类型好软好软(A)(B)(C)硬土层厚度满足要求时,尽量浅埋;硬土层厚度满足要求时,尽量浅埋;硬土层厚度很薄时(硬土层厚度很薄时(1/4b),按按B情况考虑;情况考虑;硬土层厚度较薄时,可提高室外设计地面。硬土层厚度较薄时,可提

11、高室外设计地面。36六、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六、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含水量地下水位危害:降低承载力不均匀沉降37第四节 地基基础设计的原则3839一地基变形的分类(一)沉降量1.定义:基础中心的沉降量2.计算方法:基础中心点 沉降量计算方法40(二)沉降差 1.定义:相邻两个单独基 沉降量的差2.计算方法:21sss41(三)、倾斜1.定义:单独基础在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2.计算方法:bss21tan42(四)、局部倾斜1.定义:砖石承重墙结构沿纵墙6-10m内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2.计算方法:lss21tan43444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

12、0007-GB50007-20022002)规定:(考虑地基、建筑物规模)规定:(考虑地基、建筑物规模与功能)与功能)46 所有建筑地基所有建筑地基计算要求;计算要求;设计为设计为的建筑均按地基的建筑均按地基;丙级建筑物符合规范要求的可不验算变形;丙级建筑物符合规范要求的可不验算变形;经常经常的高层建筑与结构、挡土的高层建筑与结构、挡土 墙、墙、斜坡上建筑与构筑物尚应斜坡上建筑与构筑物尚应;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位较浅,有上浮问题,应位较浅,有上浮问题,应。47概述:概述:是指在保证地基稳定条件下,是指在保证地基稳定条件下,地基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地基单

13、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影响因素:土性质、基础埋深与宽度、施工方法影响因素:土性质、基础埋深与宽度、施工方法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下列规定综合考虑: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下列规定综合考虑:1.1.甲、乙级的建筑物采用载荷试验、理论公式计甲、乙级的建筑物采用载荷试验、理论公式计算及其他原位试验等方法综合确定;算及其他原位试验等方法综合确定;2.2.丙级的建筑物可按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标准贯丙级的建筑物可按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标准贯入、轻便触探等方法确定。入、轻便触探等方法确定。3.3.次要建筑物可根据邻近建筑物的经验确定次要建筑物可根据邻近建筑物的经验确定。480 0sppcrpuabcppcrp

14、crppuppu塑性变塑性变形区形区连续滑动面连续滑动面oaoa段,荷载小,主要产生压缩变形,荷段,荷载小,主要产生压缩变形,荷载与沉降关系接近于直线,土中载与沉降关系接近于直线,土中f f,地基处于弹性平衡状态地基处于弹性平衡状态abab段,荷载增加,荷载与沉降关系呈曲段,荷载增加,荷载与沉降关系呈曲线,地基中局部产生剪切破坏,出现塑线,地基中局部产生剪切破坏,出现塑性变形区性变形区bcbc段,塑性区扩大,发展成连续滑动面,段,塑性区扩大,发展成连续滑动面,荷载增加,沉降急剧变化荷载增加,沉降急剧变化一、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一、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一)地基变形的三个阶段(一)地

15、基变形的三个阶段 1直线变形阶段直线变形阶段(压密阶段):(压密阶段):ppcr 2局部剪切阶段局部剪切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pcrppu 3.失稳阶段失稳阶段(完全破坏阶段)完全破坏阶段):ppu 49(二二)地基的破坏形式地基的破坏形式 地基开始出现剪切破坏(即弹性变形阶段转变为弹塑性变形地基开始出现剪切破坏(即弹性变形阶段转变为弹塑性变形阶段)时,地基所承受的基地压力称为阶段)时,地基所承受的基地压力称为临塑荷载临塑荷载pcr 地基濒临破坏(即弹塑性变形阶段转变为破坏阶段)时,地地基濒临破坏(即弹塑性变形阶段转变为破坏阶段)时,地基所承受的基地压力称为基所承受的基地压力

16、称为极限荷载极限荷载pu1.1.整体剪切破坏整体剪切破坏a.p-sa.p-s曲线上有两个明显的转折点,可区分地基变形的三个阶段曲线上有两个明显的转折点,可区分地基变形的三个阶段b.b.地基内产生塑性变形区,随着荷载增加塑性变形区发展成连地基内产生塑性变形区,随着荷载增加塑性变形区发展成连续的滑动面续的滑动面c.c.荷载达到极限荷载后,基础急剧下沉,并可能向一侧倾斜,荷载达到极限荷载后,基础急剧下沉,并可能向一侧倾斜,基础两侧地面明显隆起基础两侧地面明显隆起502.2.局部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a.p-sa.p-s曲线转折点不明显,没有明显的直线段曲线转折点不明显,没有明显的直线段b.b.塑性变形

17、区不延伸到地面,限制在地基内部某一区域内塑性变形区不延伸到地面,限制在地基内部某一区域内c.c.荷载达到极限荷载后,基础两侧地面微微隆起荷载达到极限荷载后,基础两侧地面微微隆起3.3.冲剪破坏冲剪破坏b.b.地基不出现明显连续滑动面地基不出现明显连续滑动面 c.c.荷载达到极限荷载后,基础两侧地面不隆起,而是下陷荷载达到极限荷载后,基础两侧地面不隆起,而是下陷a.p-sa.p-s曲线没有明显的转折点曲线没有明显的转折点51(三三)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 由试验结果可绘制由试验结果可绘制ps关系曲线,并推关系曲线,并推断出地基的极限荷载断出地基的极限荷载与承载力特征

18、值。与承载力特征值。承载力特征值由载承载力特征值由载荷试验荷试验ps关系关系曲线曲线确定确定荷载试验荷载试验ps曲线曲线 0spcr pu a b c s1 p 52原位荷载试验装置原位荷载试验装置荷荷 载载试坑试坑支墩支墩次梁次梁主梁主梁承压板承压板千斤顶千斤顶百分表百分表基准梁基准梁53按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地基的承载力特值按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地基的承载力特值 54香港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55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1.当当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所对应的荷载值;2.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

19、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3.当不能按上述要求确定时,当压板面积为当不能按上述要求确定时,当压板面积为0.250.50m2,可取,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4.同一土层实验不应少于三点,当试验实测值同一土层实验不应少于三点,当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取此平均值时,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56(四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 当基础宽度大于当基础宽

20、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时,从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5.0()3(dbffmdbaka式中式中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 取有效重度(取有效重度(kNm3););57 m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 下取有效重度(下取有效重度(kN

21、m3););b 基底宽度基底宽度(m),小于,小于3m时按时按3m取值,大于取值,大于 6m 按按6m取值;取值;b、d 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 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取值;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取值;d 基础埋置深度(基础埋置深度(m),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 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 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 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 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形基础或

22、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 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58二、理论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二、理论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 塑性区范围不超过一定限度,可采用一定深度的塑性区范围不超过一定限度,可采用一定深度的塑性区的基底压力塑性区的基底压力pcz作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作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当偏心距当偏心距e0.33倍基础底面宽度时,通过抗剪强倍基础底面宽度时,通过抗剪强度指标计算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度指标计算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abdmckfMbMdM c59 f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23、;);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 有效重度(有效重度(kNm3););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 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kNm3););Mb、Md、Mc 承载力系数,按表确定;承载力系数,按表确定;b 基底宽度(基底宽度(m),当基底宽度大于),当基底宽度大于6m按按 6m考虑,对于砂土小于考虑,对于砂土小于3m时按时按3m考虑;考虑;ck 基底下一倍基础底面短边宽深度内土的粘基底下一倍基础底面短边宽深度内土的粘 聚力标准值(聚力标准值(kPa)。60三、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其它方法三、确定

24、地基承载力的其它方法(一)其它试验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一)其它试验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 上述载荷试验只能用来测定浅层土的承载力,上述载荷试验只能用来测定浅层土的承载力,如果如果需要测定的土层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或位于比较深的需要测定的土层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或位于比较深的地方,应采用如下载荷试验的方法:地方,应采用如下载荷试验的方法:深层平板载荷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旁压试验和螺旋压板载荷试验,试验、旁压试验和螺旋压板载荷试验,适用于地下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和埋藏很深的土层,是较理想的原水位以下的土层和埋藏很深的土层,是较理想的原位测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位测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611.1.间接原位测试的

25、方法间接原位测试的方法 静力触探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与载荷试验结果对比静力触探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与载荷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建立经验关系,间接确定地基分析,建立经验关系,间接确定地基承载力。承载力。2 2规范推荐的地基承载力表规范推荐的地基承载力表 应注意这些承载力表的局限性。新版本的应注意这些承载力表的局限性。新版本的建筑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GB5000720022002已将所有的承载力已将所有的承载力表取消,可以在本地区得到验证的条件下,作为一表取消,可以在本地区得到验证的条件下,作为一种推荐性的经验方法使用。种推荐性的经验方法使用。(二)经验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62

26、第六节第六节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在基础类型和埋置深度初步确定后在基础类型和埋置深度初步确定后,应根据基础应根据基础上作用的荷载、埋置深度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上作用的荷载、埋置深度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基础底面尺寸的计算基础底面尺寸的计算一、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一、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 屋面屋面:恒载恒载+活载活载+各层结构各层结构恒载恒载+活载活载+墙柱墙柱自重自重+63二、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二、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pkfapkl要求基底面积64v条形基础:取条形基础:取 l=1m或一个开间为计算单元或一个开间为计算单元v矩形基础:取矩形基础:取l/b=n(1.52.0)(

27、dfnFnAbGakl=nbv方形基础:方形基础:l=bdfFlbGakdfFbGak65【例例7-2】某综合楼某综合楼370承重外墙,荷载与地承重外墙,荷载与地基情况如图示,试设基情况如图示,试设计此墙基础。计此墙基础。Fk=280kN/m0.000.751700填土填土 =17 kN/m3 fak=130kPa370粘土粘土=18.5kN/m3 fak=170kPa w=28%,wp=18%z0=1.6m(b=0.3、d=1.6)【解解】确定基础类型:确定基础类型:根据上部结构形式、荷载根据上部结构形式、荷载 及地基情况,初步拟设计及地基情况,初步拟设计 为无筋扩展毛石基础,材为无筋扩展毛

28、石基础,材 料质量要求:料质量要求:毛石毛石MU20 砂浆砂浆 M566 确定基础最小埋深,选择持力层。确定基础最小埋深,选择持力层。根据地质资料,根据地质资料,wwp+9,属强冻,属强冻账土,账土,影响系数:影响系数:zs=1.00(类别类别),zw=0.85(冻冻胀性胀性),za=1.00(环境环境)冻土允许残留深度:冻土允许残留深度:hmax=0.0m 设计冻深:设计冻深:zd=z0zszwza=1.35mv选择持力层、确定基础埋深:根据地选择持力层、确定基础埋深:根据地质条件,质条件,选 黏 土 层 为 持 力 层,基 础 埋 深选 黏 土 层 为 持 力 层,基 础 埋 深 d=1.

29、70m 67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假定假定b3m,则:,则:kPadbffmdbaka6.202)5.07.1(176.1170)5.0()3(mdfFbGak73.1075.2206.202280b=1.8m确定基底面宽度:取确定基底面宽度:取 l=1m68三、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三、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lepkminpkmaxFkVkMkGk要要求求pkfapkmax1.2fa设计上一般要求设计上一般要求pkmin 069 偏心荷载下基础底面积确定步骤(试算法):偏心荷载下基础底面积确定步骤(试算法):)5.0()3(dbffmdbakadfFAAGak)

30、4.11.1()4.11.1(0pkfapkmax1.2fa70则,6be kpmax3laGk)2(Fk+akkfbepp2.161maxafW2.1MKkpmaxAGkFk由:由:得:得:若:若:71偏心荷载下的基底压力6le 6le 6le kbGFpkkk3)(2max72k3k6el时73四、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四、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pcz-pz-faz-7475Pz-按压力扩散角法简化计算按压力扩散角法简化计算(合力相等原则)(合力相等原则)tan20zbbppz)tan2)(tan2(0zlzbblppzp0=pk pc;pk-基底面平均压力值;基底面平均压力值;pc-基底面

31、处自重应力。基底面处自重应力。-压力扩散角与压力扩散角与 Es1/Es2、z/b有关;有关;l、b-基础长短边。基础长短边。76【例例】某柱下单独基础,某柱下单独基础,荷载与地基情况如图示,荷载与地基情况如图示,试确定基础底面尺寸。试确定基础底面尺寸。Fk=800kNGkVk=15kN0.000.380013003500 Mk=200kNm填土填土=16 Es=2.5Mpa粘土粘土=18.5kN/m3 Es=10MPa fak=175kPa(b=0.3、d=1.6)淤泥质土淤泥质土w=45%Es=2.0Mpa fak=85kPa (b=0、d=1.0)【解解】选择持力层,选择持力层,如图示。如

32、图示。求修正后的地基求修正后的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承载力特征值:假定假定b3m,则,则77kPadbffmdbaka48.195)5.03.1(166.1175)5.0()3(初步估算基底面积初步估算基底面积 首先按轴心受压估算首先按轴心受压估算 A0208.445.12048.195800mdfFAGak78验算地基承载力验算地基承载力kNdAGGk62.16745.14.37.120M=200+150.8=212kNmmFMe22.062.167800212kPakPaleAGFkpkpkk4.2325.102)61(maxminpkmax=232.4kPa1.2fa=234.6kPapk

33、=(pkmax+pkmin)/2=167.5kPa fa=195.48kPa满足要求,故基底尺寸满足要求,故基底尺寸b=1.7m,l=3.4m合适。合适。79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下卧层埋深:下卧层埋深:d+z=4.8m下卧层顶面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下卧层顶面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321/82.17)5.33.1()5.35.183.116()()(mkNzdzdmzkPadbffmdbakaz6.161)5.08.4(82.170.185)5.0()3(pcz=mzdz=17.824.8=85.5kPa下卧层顶面处自重应力下卧层顶面处自重应力软弱下卧层验算软弱下卧

34、层验算 80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确定压力扩散角确定压力扩散角Es1/Es2=10/2=5,z/b=1.750.5,则,则=25计算基底平均压力和土的自重压力计算基底平均压力和土的自重压力pkFk Gk)/A=(800+167.62)/(3.41.7)=167.4kPapcz1 1d1.3=20.8kPakPazlzbblppz6.25)tan2)(tan2(0验算下卧层承载力验算下卧层承载力 pz+pcz=111.1kPafaz=161.6kPa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81第七节第七节 防止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防止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 地基的过量变形将使建筑物损坏或影地基

35、的过量变形将使建筑物损坏或影响其使用功能。特别是高压缩性土、膨胀响其使用功能。特别是高压缩性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以及软硬不均等不良地基土、湿陷性黄土以及软硬不均等不良地基上的建筑物,如果考虑欠周,就更易因不上的建筑物,如果考虑欠周,就更易因不均匀沉降而开裂损坏。如何防止或减轻不均匀沉降而开裂损坏。如何防止或减轻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损害,是设计中必须认真均匀沉降造成的损害,是设计中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考虑的问题。82一、建筑措施一、建筑措施q建筑形体力求简单建筑形体力求简单平面形状简单平面形状简单立面高差小立面高差小83控制长高比控制长高比合理布置纵横墙合理布置纵横墙q增强结构的整体刚度增强结构的

36、整体刚度84q设置沉降缝设置沉降缝设置位置设置位置建筑平面转折部位;建筑平面转折部位;高度或荷载差异大的部位;高度或荷载差异大的部位;长高比大的砌体与框架结构;长高比大的砌体与框架结构;地基土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地基土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分期建造房屋交界处。分期建造房屋交界处。设置要求设置要求结构垂直断开;结构垂直断开;缝有足够宽度。缝有足够宽度。85q相邻建筑物间保持一定的净距相邻建筑物间保持一定的净距q控制建筑物标高控制建筑物标高根据预估沉降量设置标高,预留净空。根据预估沉降量设置标高,预留净空。建筑物的荷载不仅使建筑物下面地土层受到压缩,而且在

37、建筑物以外的一定范围内的土层由于受到基底附加压力的扩散影响,也将产生压宿变形。86二、结构措施二、结构措施q减轻结构自重(轻型结构与材料);减轻结构自重(轻型结构与材料);q设置圈梁;设置圈梁;q减少或调整基底附加压力;减少或调整基底附加压力;q采用非敏感性结构。采用非敏感性结构。三、施工措施三、施工措施q施工顺序:先高、重,后轻、低,施工顺序:先高、重,后轻、低,先主体,后附属;先主体,后附属;q防止基坑扰动;防止基坑扰动;q基坑边减少堆载。基坑边减少堆载。87v本章主要介绍浅基础的类型与适用条件,本章主要介绍浅基础的类型与适用条件,浅基础的设计程序与方法。浅基础的设计程序与方法。v重点内容

38、:重点内容:建筑物用途及基础构造;建筑物用途及基础构造;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 大小与性质;大小与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影响;水文地质条件影响;相邻建筑物影响;相邻建筑物影响;工程地质条件影响;工程地质条件影响;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0.000.45d0.5m 0.1m 88偏心荷载下基础底面积确定步骤(试算法):偏心荷载下基础底面积确定步骤(试算法):(1).假定基础底宽假定基础底宽b b3m3m进行承载力修正,初步进行承载力修正,初步确定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承载力特征值;)5.0()3(dbffmdbaka(2).按中心受压估算基底面积按中心受压估算基底面积A0,考虑偏心影,考虑偏心影响将响将A0扩大扩大10%10%40%40%;(3).承载力验算:承载力验算:dfFAAGak)4.11.1()4.11.1(0pkfapkmax1.2f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