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S数据处理系统使用要点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17937739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4.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DPS数据处理系统使用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DPS数据处理系统使用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DPS数据处理系统使用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DPS数据处理系统使用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PS数据处理系统使用要点(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DPS 数据处理系统使用要点一.基本参数估计、异常值检基本参数估计 将数据在电子表格区(即数据编辑器)输入后,定义成数据块,然后点数据分析f基本参数估计。就会立即得到基本参数。异常值检验先将待检验数据输入一-定义为数据块一-点数据分析一-点异常值检验。如果有异常数据,则异常数据就会变为红色。(异常值检验)二、次数分布及t检验1样本次数分布DPS 作次数分布表步骤:(1)输入数据并定义成数据块(2)试验统计f次数分布及平均数比较f次数分布一OK-输出样本次数分 布表结果 2单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 t 检验 步骤:按行输入7个数,第二行输入总体平均数f定义数据块f选试验统计- 单样本平均数检验

2、f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总体平均数f OK (不能做) 3 配对样本 t 检验 步骤:输入数据定义数据块一选试验统计一两样本比较一配对两处理t检 验f输出结果配对样本t检验(不能做)4 两样本均值差异t检验 方法:(1)将两个处理的样本观察值分两行输入,并定义成数据块。(2)试验统计f次数分布及平均数比较f student t检验f输出结果 (两样本t检验)5小样本均值差异检验方法:( 1)输入数据,并定义成数据块(2)试验统计一次数分布及平均数比较一样本较少时平均数差异检验 f输出(显示)结果。三、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一)全面试验设计(一)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1试验方案设计用 DPS 系统产生随机

3、数:为安排试验中所有试验次数的试验随机顺序,DPS系统操作步骤如下: 试验设计一完全随机及随机区组设计一完全随机分组一弹出“完全随机试验 设计”对话框一输入“实验样本数”和“分组组数”一确认后就输出要试验的次 数的随机顺序。 (样本数和分组数一般是一样的)DPS 单因素试验设计步骤(可以不看)因素水平按列排列A1A2Am定义数据块 一 试验设计一完全随机及随机区组设计一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一在弹出对话框中输入重复数fOK2统计分析(方差分析方法)用 DPS 对单因素试验资料分析步骤 数据输入格式 在数据编辑器中按规定格式将试验资料整理表中的数据输入。对 a 个水平m 个重复的数据资料,其数据排列

4、顺序为: 待分析数据定义成数据块。重复xx x水11121mxx x21222m平xx xa1a2am将x11x12x , x1m211 水平的 m 个重复数据2 水平的 m 个重复数据a 水平的 m 个重复数据xx -y*xxx222ma1a2am 点试验统计一完全随机设计一单因素试验统计分析一在弹出的“方差分 析”参数设置对话框中设置好三种参数f点确定即可得结果LSD法一最小显著性差异法Duncan新复极差法1数据转换方式 多重比较方法 各个处理名称 分析所得结果(单因素n水平m重复)(二)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1试验方案完全随机区组单因素试验方案区组因素BB1 (甲)B2 (乙)b3 (丙)

5、试A1A2A验A4AA因AAA素A2AAA.AA.A3432统计分析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DPS分析步骤数据输入格式在数据编辑器中,按规定格式将试验数据资料整理表中数据输入,对a个水 平 m 个重复测量的数据,其数据排列顺序与整理表相同。因素A区组B区组1区组2 区组j 区组m水 1x11x12 x1 j x1m2x21x22 x2 j x2 m平ixi1xi 2 x ximaxx x xala 2ajam 将xx待分析数据定义成数据块。11 am 点试验统计f随机区组设计f单因素试验统计分析f方差分析参数设置对话框中选定参数f确定f显示分析结果。分析所得结果。三)二因素无重复完全随机设计(组内无

6、重复)二因素无重复完全随机设计方案及数据表因素A 因素BBlB2 Bj BbAxx x x111121 j1bAxx x x22122:2 j:2bAxx x xii1i 2:ij:ibAxx x xaa1a 2ajab二因素无重复DPS分析步骤1)按上表的格式输入数据2)将xii xb待分析数据定义为数据块11 ab3)选试验统计f完全随机设计f二因素无重复试验统计分析f不转换一OK f选多重比较方法f确定f可得分析结果。(二因素无重复)四)二因素有重复完全随机设计1. DPS 二因素有重复试验方案设计步骤 因素水平按列排列A1B1A2B2AmBn定义数据块一试验设计一完全随机及随机区组设计

7、一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一在弹 出对话框中输入重复数一 OK可得随机试验方案2方案及数据表二因素重复试验方案及数据格式A因素 B因素重复(观察值)1xxxxx1111121131111n2xxx x112112212312 n bxxx x1b11b 21b 31bn1xxx x21121221321n22 bxxx x2b12b 22b 32 bn1 2 b 1xxx xa11a12a13a1na2 bxab1xab 2xab 3 xabn3.DPS分析(二因素重复)步骤 输入数据,定义数据块 点试验统计f完全随机设计f二因素有重复试验统计分析f在弹出的“输 入各处理个数(水平数)”对话框中输入

8、A因素水平数(a)和B因素水平数(b) f弹出转换对话框选“不转换” 一OK-在多重比较方法选择中选一多重比较方 法f确定f可得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二因素重复)(五)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1试验方案及数据表格式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案及数据表格式A因素B因素区组12 n1xxxx1111121111n2xx x112112212 n bxx x1b11b 21bn1xx x21121221n2xxx222122222 n bxx x2b12b 22 bn1 2 b 1xa11xa12 xa1na.2.xa 21 xa 22 xa 2 n bxab1xab 2 xabn2DPS二因素随机区组分析步骤1)

9、输入数据,定义数据块2)点试验统计一随机区组设计一二因素统计分析一弹出输入各个处理个数 对话框并输A、B水平个数一确认一多重比较方法选择一确定一显示结果。3)分析结果(二因素随机区组分析)二)正交试验设计1试验方案设计XXXXX试验因素水平表水平因素AB n1A1B1n12A2B2n23A3B3n3正交试验最少试验次数确定:最少试验次数T二工f +1if 正交表中各因素自由度(i = A,B,n )i各因素的自由度:f =因素i的水平数一1i如果考虑交互作用,如A, B交互作用的自由度为fA B = fA x fB = (A水平数一1 )(B 水平数一1) AxBA B2正交设计统计分析方法1

10、)极差分析L4(23)试验结果分析试验号因素YABC1111Y12122Y23212Y34221Y4K1Y + Y1 2Y + Y13Y + Y14T = Y1 + Y2 + Y3 + Y4K2Y + Y34Y + Y24Y + Y23K1Y + Y12-2Y + Y-43-2Y + Y142K2Y + Y2Y + Y42Y + Yq3-2R均值:Ki=水平i的试验次数极差:R = maX K )-min( K )iiK = 各因素第 i 个水平对应的试验结果之和 i2) 方差分析L (mk ) 正交表及计算表nK11K 21KmjKm1K 2K12K 22Km2K13K 23Km3K23K1

11、kKmkKkY1Y1Y2T 二Z Yii=1Y 21Y 21Y 22、nT2S =Z Y2 - Ti ni=1Q = 1Z K 2 j rlji=1T 2S. =Q.- j j nK 22 jK 221K 222K 223K 22 kK 2mjK 2mlK 2m2K 2m3K 2mkSjSASBscSkj = A, B,k (即列号)r 为各水平重复数 m 水平个数 =工 S. f =2 f.j e jk空k空3.DPS正交设计试验结果分析方法及步骤1)先将相应正交表调入数据编辑器 (试验设计-正交设计-正交设计表)2)将试验所得数据结果按列输入正交表右边。3)将正交表和试验结果(一个或几个)

12、一起定义成数据矩阵。4)点试验统计一正交试验方差分析一弹出输入处理和空闲因子总数对话框 (系统一般能自动识别出来)f点0K-输入空列列号一0K选多重比较方法一确定一可得结果(正交设计)三)正交回归组合设计 正交回归组合设计包括: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二次通用旋转组 合设计;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正交回归设计的试验设计方法基本相同。下面介绍试验设计方法。 1因素及水平确定考察P个因素,分别以z ,z,,z表示,每个因素分上、下两个水平。上水1 2 p平以z表示,下水平以z表示(j = 1,2,p ),那么各个处理的零水平(z )为星号臂,查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参数表(见下表)。2.1.0 .

13、z + zz = 1 / 2 /0 j2各因素的变化区间Acjz 一 zA =也jYY2因素编码目的是为了消除自然因素单位和取值对所求的回归系数的影响,使求得的回归系数的大小直接反映该因素作用的大小。因素z .与规范变量X.变换公式为:jjzzX 0j.Z.是问题中的各变量,X.是DPS中的规范变量,求出回归方程后,要将此.式代入方程,将方程中的x.换成zjO.对每个因素z .的各水平按x.变换式进行线性代换,可列出因素水平编码表.如下。因素水平编码表因素(因子)XjZZ Z12pZZ Z21222 p+1ZZ Z01 10220pp0ZZ Z01020p1ZZ Z01 10220ppZZ Z

14、11121p附表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参数表因素数pmcmrm0N(试验数)回归方程系数 个数2448161.41463869231.68210416812362.000155(1/2)161010362.000215(1/2表示半实施,因为全因子试验时叫为25=32,按半实施时就成为叫 I6。3列出试验方案根据因素水平编码,查合适的设计表,再将因素水平值填入设计表中的X1 ,X2 ,X3 等列,即得试验方案。步骤为:试验设计一正交回归组合设计一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一确定因素数一确定一得设计表。再将上 二次回归正交设计下水平、零水平、 、 值对号入座就成为试验方

15、案。如下表形式:(通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案及结果试验号x1x2x3Yf 11()1()1Y12111()Y2311()1Y34111Y451()11Y56-111Y67111Y78111r 91.682()0()0()10 1.682()00110()1.682()0120 1.682()013001.682()1400 1.682() 15000* :000、20000m0mcmr4 统计分析根据试验方案具体完成试验后,将所获得的结果数值输入试验方案表右边一列进行统计分析。DPS 统计分析步骤如下:调出相应试验设计表f在表头输入规范变量x ,x ,x f在

16、表右侧列输入1 2 p一、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Y值f将Y指标值定义成数据块f选试验统计f f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弹出的“选择对应的试验方案”对话框中选对应因素个数f确定f弹出“请输入 指标临界值”对话框(可不改系统自认值)fOKf可得分析结果。(通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四)线性回归分析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的形式:y = b0 + bx0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形式:y = b + bx + bx H Fb x0 1 1 2 2 p p3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用方差分析法(即F检查),DPS系统除给出方程的 显著性检验结果外,还同时给出回归系数的显著性。DPS 输出

17、结果中,显著性检验是用 p 值法,P a 接受H ,即在a水平下,y与x的线性回归关系0i不显著,表示参数x对y无影响,x可从回归方ii程中剔除.原假设为:H : P =P =P = 0即原假设回归系数为0。0 1 2 p4DPS 线性回归分析线性回归 DPS 分析步骤(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步骤相同)在数据编辑器里输入上表数据一将x,y两列数据定义为数据块一多元分析一 回归分析f线性回归f系统给出线性回归操作界面(见下面)一在线性回归操作 界面操作完成后点击“返回编辑”会给出分析全部结果。(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步骤相同)五)非线性回归分析1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由试验数据点曲

18、线来拟合合适的模型及参数估计)用 DPS 进行一元非线性回归的方法。1)建立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前,先按系统要求输入数据,即以行为样本, 列为变量的方式输入数据。定义数据块时要注意,一元非线性回归只允许定义 2 列数据;第一列为自变 量,第 2 列为因变量。2)定义数据块一数学模型一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一出现初始界面。3)在初始界面中选择模型,估计参数,最后输出结果。数据输入格式:XYX1Y1X2Y2X3Y3Xm Yn2非线性回归分析 (由专业已知所研究问题的数学模型,用试验数据来拟合估计模型参数)1)普通非线性模型 这类模型一般不含指数或复杂的数学函数。 这类模型建模时,先将希望建立的数学模型(

19、公式)进行编辑定义,再将试 验数据编辑定。一般不需给出各个参数的初值(因系统默认各个参数的初值为 0.01)就可以使用麦夸特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快速地求出模型中的各个参数。DPS处理步骤:1先在公式编辑器中输入要估计参数的数学模型(公式)并定义成公式块。 编辑公式时所有变量因子用X1,X2, -Xm表示,所有常数用C1,C2,Cm表示。2在数据编辑器中输入数据并定义成数据块(数据输入格式同上)。先定义公 式,再定义数据块。3.选择数学模型一单因变量参数估计一麦夸特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一 OK-输出分析结果。2)含有指数或某些函数的非线性模型。 这类非线性模型因含指数或其它数学函数,往往不宜

20、或无法转换为线性模型 求解。 因此,这类模型的参数估计,必须借助于非线性的迭代法( 如 Newton-Raphson 方法)求解。DPS处理步骤:(1)先在公式编辑器中输入要估计参数的数学型(公式),并将公式定义成 公式块。( 2)在数据编辑器中输入数据,并定义成数据块,(数据输入格式同上)。要 先定义公式块,再定义数据块。(3)进入菜单,选择数学模型一单因变量参数估计一麦夸特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一OK-输出分析结果。3)多元非线性模型的拟合 多元非线性模型的拟合方法与前面含有指数的非线性模型的方法相同,在DPS 处理平台上,也只需要将试验的数据和希望建立的数学模型(公式)编辑定 义成数据块和公式块,先定义公式块,后定义数据块,即可获得分析结果。拟合分析步骤(1)在公式编辑器中输入要估计参数的数学模型,并将公式定义成公式块。(2)在数据编辑器中按列将自变量和指标从左向右按列输入,并定义成矩 阵块。(3)选数学模型一单因变量模型参数估计一麦夸特法一(默认值不变) OK 一输出分析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