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感觉障碍-文档资料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7931992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9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神经系统感觉障碍-文档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神经系统感觉障碍-文档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神经系统感觉障碍-文档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感觉障碍-文档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感觉障碍-文档资料(8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感觉感觉(sense)(sense)是将作是将作用于感受器的各种刺激传用于感受器的各种刺激传入到脑中的直反映。入到脑中的直反映。特殊感觉特殊感觉 视、听、嗅、味等视、听、嗅、味等浅感觉浅感觉(皮肤粘膜)痛、温、触觉(皮肤粘膜)痛、温、触觉深感觉深感觉(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等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等复合感觉复合感觉(皮质觉)实体觉、图形觉(皮质觉)实体觉、图形觉 两点辨别觉、定位觉、重量觉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重量觉等 三个向心的感觉神经元三个向心的感觉神经元 相连而成相连而成 第一级神经元第一级神经元 痛温触觉深感觉痛温触觉深感觉位于脊髓后

2、根神经节中位于脊髓后根神经节中感觉纤维末梢感受器接感觉纤维末梢感受器接受刺激受刺激后根神经节,后根神经节,进入脊髓。进入脊髓。第二级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 痛温觉痛温觉 痛温觉痛温觉位于脊髓后角细胞位于脊髓后角细胞发出纤维经前连合发出纤维经前连合交叉到对侧侧索形交叉到对侧侧索形成脊髓丘脑侧束上成脊髓丘脑侧束上行达丘脑外侧核行达丘脑外侧核 第二级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 触觉触觉 进入脊髓后分为二支进入脊髓后分为二支 一般触觉:位于后角一般触觉:位于后角 细胞,由此发出纤维经细胞,由此发出纤维经前连合交叉到对侧前前连合交叉到对侧前索形成脊髓丘脑前束索形成脊髓丘脑前束上行达丘脑外侧核。上行达丘脑外侧核。精细

3、触觉:入后索精细触觉:入后索上行与深感觉纤维同上行与深感觉纤维同行行 第二级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 深感觉和精细触觉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自后根神经节发自后根神经节发出,经后根进入同侧出,经后根进入同侧脊髓后索上行,构成脊髓后索上行,构成薄束和楔束,分别终薄束和楔束,分别终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索核。楔索核。由此发出纤维交叉由此发出纤维交叉(丘系交叉)到对侧形(丘系交叉)到对侧形成内侧丘系上行终止成内侧丘系上行终止于丘脑外侧核于丘脑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痛温触深感觉痛温触深感觉 丘脑外侧核丘脑外侧核发发 出纤维,经内囊出纤维,经内囊后肢丘脑辐射至后肢丘脑辐射至大脑皮质大脑皮

4、质中央后中央后回回的感觉区的感觉区 顶顶枕部枕部 C C2 2 颈部颈部 C C3-43-4肩部肩部 C C5 5上肢上肢 C C6-86-8T T1 1胸骨角胸骨角 T T2 2乳头平面乳头平面 T T4 4剑突剑突 T T6 6肋弓肋弓 T T7-87-8脐脐 T T1010下肢下肢 L L1-51-5足底小腿股后足底小腿股后 S S1-21-2马鞍区马鞍区 S S3-53-5 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束 位于脊髓侧索中,其纤维的位于脊髓侧索中,其纤维的排列次序从内排列次序从内外分别为颈胸腰骶外分别为颈胸腰骶 薄索楔索薄索楔索位于脊髓後索中,其纤维的排列位于脊髓後索中,其纤维的排列次序从内次序从

5、内外分别为骶腰胸颈外分别为骶腰胸颈感觉过敏感觉过敏(hypersthesiahypersthesia)轻刺激引起强烈感觉轻刺激引起强烈感觉感觉倒错感觉倒错(dysesthesiadysesthesia)非疼痛刺激诱发出痛觉非疼痛刺激诱发出痛觉 或冷刺激有热觉或冷刺激有热觉感觉过度感觉过度(hyperpathiahyperpathia)感觉的刺激阈增高感觉的刺激阈增高感觉异常感觉异常(paresthesiaparesthesia)无外界刺激而发生的无外界刺激而发生的 异常感觉,如酸麻木痒、针刺、蚁走、异常感觉,如酸麻木痒、针刺、蚁走、电击感等电击感等疼痛疼痛(painpain)任何过强的刺激均可

6、引起疼痛任何过强的刺激均可引起疼痛 局部性(局部性(local painlocal pain)放射性疼痛(放射性疼痛(radiating painradiating pain)扩散性疼痛(扩散性疼痛(spreading painspreading pain)牵涉痛(牵涉痛(referred painreferred pain)灼性疼痛(灼性疼痛(causalgiacausalgia)感觉通路被破坏或抑制,感觉通路被破坏或抑制,出现感觉缺失、减退及分离出现感觉缺失、减退及分离性感觉障碍(痛觉消失,触性感觉障碍(痛觉消失,触觉存在)觉存在)肢体远端对称性呈手套袜肢体远端对称性呈手套袜子样感觉障碍子

7、样感觉障碍 伴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伴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障碍见于多发性神经炎见于多发性神经炎感觉障碍局限于一周围神经支配区感觉障碍局限于一周围神经支配区 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损害的表现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损害的表现 下肢神经损害的感觉障碍下肢神经损害的感觉障碍神经干或神经丛型神经干或神经丛型影响几个有关神经,引起一个肢体多影响几个有关神经,引起一个肢体多 数周围神经的各种感觉障碍,数周围神经的各种感觉障碍,如臂丛、腰丛神经损害如臂丛、腰丛神经损害 五个神经丛五个神经丛 颈丛(颈丛(C C1-41-4)臂丛)臂丛(C C5 5-T-T1 1)腰丛腰丛(L L1-41-4)骶丛骶丛(L

8、 L5 5-S-S4 4)尾丛尾丛(S S5 5-Co)-Co)单侧节段性感觉缺失或减退单侧节段性感觉缺失或减退 相应神经根剧烈的放射性疼痛(根痛)相应神经根剧烈的放射性疼痛(根痛)如累及前根出现节段性运动障碍如累及前根出现节段性运动障碍 常见于脊髓髓外肿瘤、椎间盘脱出、常见于脊髓髓外肿瘤、椎间盘脱出、结核、外伤等结核、外伤等节段性节段性 一侧脊髓后角损害一侧脊髓后角损害 产生单侧节段性分离性产生单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感觉障碍(相应节断内痛温觉消失相应节断内痛温觉消失而触觉保存而触觉保存)脊髓中央部损害脊髓中央部损害 损及前联合产生双侧对损及前联合产生双侧对称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称性分离性感觉障

9、碍 见于见于 脊髓空洞症脊髓空洞症 髓内肿瘤早期髓内肿瘤早期 横贯性病变横贯性病变 受损平面以下全部受损平面以下全部 感觉缺失感觉缺失 常伴有截瘫或四肢瘫常伴有截瘫或四肢瘫 大小便功能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 脊髓半切综合症脊髓半切综合症 Brown Sequard syndrom病变以下病变以下 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深感觉丧失及深感觉丧失对侧的痛、温觉丧失对侧的痛、温觉丧失见于见于 慢性脊髓压迫症慢性脊髓压迫症 延髓外侧病变延髓外侧病变产生交叉性感觉障碍产生交叉性感觉障碍 (同侧面部和对侧身体痛温觉消失)(同侧面部和对侧身体痛温觉消失)如延髓外侧综合症如延髓外侧综合症(Wal

10、lenberg syndrom)见于小脑后下动脉闭塞见于小脑后下动脉闭塞 一侧桥脑或中脑一侧桥脑或中脑 对侧偏身对侧偏身 和面部感觉障碍,伴有同侧和面部感觉障碍,伴有同侧 颅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颅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丘脑型丘脑型 对侧偏感觉减退对侧偏感觉减退或消失可伴有自发性疼痛和或消失可伴有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感觉过度内囊型内囊型 对侧偏身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减退或(包括面部)感觉减退或 消失,可伴有偏瘫和偏盲消失,可伴有偏瘫和偏盲 大脑皮质感觉区分布较广,大脑皮质感觉区分布较广,一般病变仅影响部分区一般病变仅影响部分区域,常表现为:域,常表现为:对侧上肢或下肢感觉缺失对侧上肢或下肢感觉缺失

11、 和复合感觉障碍和复合感觉障碍大脑皮质感觉区刺激性病大脑皮质感觉区刺激性病灶可引起局部性感觉性灶可引起局部性感觉性癫痫发作癫痫发作 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的组成上运动神经元(即锥体系统)上运动神经元(即锥体系统)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锥体外系锥体外系小脑系统小脑系统 瘫 痪 瘫痪瘫痪(paralysis)是指随意肌活动是指随意肌活动能力的减退或丧失,是神经系统常能力的减退或丧失,是神经系统常见症状之一。见症状之一。病变在病变在 上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 周围神经周围神经 造成骨骼肌活动障碍造成骨骼肌活动障碍 又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又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包括

12、下运动神经元包括 脊髓前角细胞、前根、脊髓前角细胞、前根、颅神经运动核颅神经运动核 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v 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v肌肉萎缩,无病理反射肌肉萎缩,无病理反射v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和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和v失神经支配电位失神经支配电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 -周围神经周围神经 瘫痪分布与每支周围神经的支配一致瘫痪分布与每支周围神经的支配一致 并伴有相应区域感觉障碍并伴有相应区域感觉障碍 多发性神经病变多发性神经病变 对称性四肢远端肌肉瘫痪和萎缩对称

13、性四肢远端肌肉瘫痪和萎缩 并伴有手套并伴有手套-袜子型感觉障碍袜子型感觉障碍 面神经核性或核下性损害面神经核性或核下性损害表现为:同侧面部表情肌完全性瘫痪表现为:同侧面部表情肌完全性瘫痪 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 眼裂变大、不能闭眼眼裂变大、不能闭眼 鼻唇沟变浅鼻唇沟变浅常见于:面神经炎常见于:面神经炎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 -神经丛病变神经丛病变 可引起一个肢体的多数周围可引起一个肢体的多数周围神经瘫痪感觉障碍以及植物神经神经瘫痪感觉障碍以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功能障碍.常见有臂丛损伤等常见有臂丛损伤等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 -前

14、根病变前根病变 瘫痪分布呈节段型瘫痪分布呈节段型侵犯后根时常伴根痛和节段型感觉障碍侵犯后根时常伴根痛和节段型感觉障碍 常见于常见于 髓外肿瘤压迫髓外肿瘤压迫 脊髓膜炎症脊髓膜炎症 椎骨病变椎骨病变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 -前角细胞前角细胞 呈节段型的弛缓性瘫痪,无感觉障碍,呈节段型的弛缓性瘫痪,无感觉障碍,可伴肌束颤动可伴肌束颤动(fasciculation)C C5 5 三角肌瘫痪和萎缩三角肌瘫痪和萎缩 C C8 8-T-T1 1 手部小肌萎缩肉手部小肌萎缩肉 L L3 3 股四头肌萎缩无力股四头肌萎缩无力 L L5 5 踝关节及足趾背曲不能踝关节及足趾背曲不能 舌下

15、神经核:舌肌萎缩伴肌束颤动舌下神经核:舌肌萎缩伴肌束颤动急性起病急性起病 见于脊髓前角灰质炎见于脊髓前角灰质炎慢性起病慢性起病 见于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肌萎缩侧索见于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肌萎缩侧索 硬化症、进行性球麻痹症、脊髓空洞症硬化症、进行性球麻痹症、脊髓空洞症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上运动神经元包括:上运动神经元包括:大脑皮质运动区和锥体束大脑皮质运动区和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临床特点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临床特点 瘫痪可表现为单瘫、偏瘫、交叉瘫、截瘫或四肢瘫瘫痪可表现为单瘫、偏瘫、交叉瘫、截瘫或四肢瘫 肌张力增高,呈折刀样,瘫痪呈痉

16、挛性肌张力增高,呈折刀样,瘫痪呈痉挛性 腱反射亢进,可有阵挛腱反射亢进,可有阵挛 出现病理反射出现病理反射 无肌肉萎缩和肌束颤动,晚期可有废用性萎缩。无肌肉萎缩和肌束颤动,晚期可有废用性萎缩。无电变性反应及肌电图异常。无电变性反应及肌电图异常。急性期可有急性期可有“脑休克脑休克”或或“脊髓休克脊髓休克”,表现为,表现为 肌张力低、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无病理反射。肌张力低、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无病理反射。产生对侧肢体瘫痪和颅神经瘫产生对侧肢体瘫痪和颅神经瘫颅神经运动核颅神经运动核 一般由双侧皮质延髓束支配一般由双侧皮质延髓束支配 一侧皮质延髓束病变,不会产生症状。一侧皮质延髓束病变,不会产生症状。面

17、神经核下半部、舌下神经为单侧皮层支配面神经核下半部、舌下神经为单侧皮层支配 所以一侧皮质延髓束病变就会产生症状。所以一侧皮质延髓束病变就会产生症状。(中枢性面瘫和舌下神经瘫)(中枢性面瘫和舌下神经瘫)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的发病原理为双侧皮质脊髓束麻痹引起的为双侧皮质脊髓束麻痹引起的对颅神对颅神经的症状。经的症状。特点:无肌萎缩特点:无肌萎缩 强笑强哭强笑强哭 吸允亢进吸允亢进 下颌反射亢进下颌反射亢进 掌颌亢进掌颌亢进病因:晚期肌萎缩侧束硬化病因:晚期肌萎缩侧束硬化 不在同一侧的两次以上中风偏瘫者不在同一侧的两次以上中风偏瘫者 假性球麻痹假性球麻痹 真性球麻痹为单侧或双侧为单侧或双侧对颅神经的

18、症状,表现为:对颅神经的症状,表现为:言语障碍:构音困难、发音呈鼻言语障碍:构音困难、发音呈鼻 音至哑音、完全性失音音至哑音、完全性失音吞咽困难:进食呛咳、咽反射消失吞咽困难:进食呛咳、咽反射消失病因:急性球麻痹,常见于脑血管病,病因:急性球麻痹,常见于脑血管病,格林格林-巴利综合症、急性灰髓炎、巴利综合症、急性灰髓炎、多发性硬化等多发性硬化等 慢性球麻痹,常见于肌萎缩侧束硬化慢性球麻痹,常见于肌萎缩侧束硬化 重症肌无力亦可引起球麻痹重症肌无力亦可引起球麻痹皮质型皮质型(cortex)(cortex)破坏性病灶:破坏性病灶:对侧肢体单瘫对侧肢体单瘫刺激性病灶:刺激性病灶:对侧躯体相应对侧躯体相

19、应部位局限性抽搐,部位局限性抽搐,称为称为JacksonJackson癫痫。癫痫。皮质下白质(放皮质下白质(放射冠区)射冠区)皮质和内囊之间的投射皮质和内囊之间的投射 纤维称放射冠纤维称放射冠越接近皮质的纤维较分越接近皮质的纤维较分散,可表现为单瘫散,可表现为单瘫病变部位较深或范围较病变部位较深或范围较大,可为对侧偏瘫大,可为对侧偏瘫 内囊型内囊型(iternal capsule)(iternal capsule)三偏症三偏症 偏瘫、偏盲偏瘫、偏盲 偏身感觉减退偏身感觉减退 脑干型脑干型(brain stem)(brain stem)交叉性偏瘫是脑干病变的重要体症交叉性偏瘫是脑干病变的重要体症

20、 病灶侧的周围性颅神经麻痹病灶侧的周围性颅神经麻痹对侧中枢性肢体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对侧中枢性肢体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位于后颅凹位于后颅凹 由中脑、桥脑、延脑组成由中脑、桥脑、延脑组成 第第、对颅神经核在中脑对颅神经核在中脑 第第、颅神经核在桥脑颅神经核在桥脑 第第、颅神经核在延脑颅神经核在延脑 脑脑 干干病变于病变于 中脑腹侧部中脑腹侧部(大脑脚脚底)损害(大脑脚脚底)损害动眼神经和锥体束动眼神经和锥体束 表现为表现为 同侧动眼神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偏瘫经麻痹、对侧偏瘫(对侧中枢性面瘫、(对侧中枢性面瘫、舌肌麻痹及上下肢瘫舌肌麻痹及上下肢瘫多见于多见于 血管性病变、血管性病变、肿瘤、外伤、炎

21、症等肿瘤、外伤、炎症等桥脑桥脑 Millard-Gubler综合症综合症病变于病变于 桥脑腹外桥脑腹外侧部,损害外展神侧部,损害外展神经面神经和锥体束经面神经和锥体束表现为表现为 同侧外展同侧外展神经和面神经麻痹神经和面神经麻痹 对侧对侧瘫痪瘫痪多见于多见于 炎症、变炎症、变性性肿瘤等,血管肿瘤等,血管性病变性病变延脑延脑 Wallenberg综合症综合症 病变于病变于 延脑背外侧部,延脑背外侧部,表现为表现为 交叉性偏身感觉障碍交叉性偏身感觉障碍 同侧软腭、声带麻痹同侧软腭、声带麻痹 及构音障碍及构音障碍多见于多见于 脊髓型脊髓型(spinal cord)(spinal cord)脊髓损害的

22、症状随损害的部位和程度而异脊髓损害的症状随损害的部位和程度而异可表现可表现 双下肢痉挛性瘫痪(截瘫)双下肢痉挛性瘫痪(截瘫)Brown Sequard 综合症综合症 四肢瘫四肢瘫 受损平面以下受损平面以下各种感觉、运动及各种感觉、运动及括约肌障碍。括约肌障碍。急性期可有脊急性期可有脊髓休克症状,髓休克症状,多见于急性脊髓炎、多见于急性脊髓炎、外伤等。外伤等。脊髓半切综合症脊髓半切综合症 Brown Sequard syndrom病变以下病变以下 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深感觉丧失及深感觉丧失对侧的痛、温觉丧失对侧的痛、温觉丧失见于见于 慢性脊髓压迫症慢性脊髓压迫症 高颈位高颈

23、位(C1-4)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四肢呈中枢性瘫痪四肢呈中枢性瘫痪 括约肌障碍括约肌障碍 四肢和躯干多无汗四肢和躯干多无汗 颈膨大颈膨大(C5-T2)两上肢呈周围性瘫痪两上肢呈周围性瘫痪 下肢呈中枢性瘫痪下肢呈中枢性瘫痪 病灶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病灶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C8-T1节断侧角受损可产生节断侧角受损可产生Horner综合症综合症 胸胸 髓髓(T3-12)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受损节断有束带感受损节断有束带感 两下肢中枢性瘫痪及括约肌障碍两下肢中枢性瘫痪及括约肌障碍 腰膨大腰膨大(L1-S2)两下肢呈周围性瘫痪两下肢呈周围性瘫

24、痪 两下肢及会阴部各种感觉缺失两下肢及会阴部各种感觉缺失 括约肌功能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 involuntary movements involuntary movements 患者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出现不患者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出现不能自行控制的骨骼肌不正常的运动能自行控制的骨骼肌不正常的运动 广义锥体外系应包括广义锥体外系应包括纹状体系统和前庭小脑系统纹状体系统和前庭小脑系统 纹状体系纹状体系 指纹状体、红核、黑质指纹状体、红核、黑质、丘脑底核,总称基底节区丘脑底核,总称基底节区纹状体包括纹状体包括 豆状核(苍白球、壳核)豆状核(苍白球、壳核)尾状核尾状核 纹状体纹状体尾状核尾状核新纹状体新纹

25、状体壳核壳核豆状核豆状核苍白球苍白球旧纹状体旧纹状体病变时出现肌张力病变时出现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降低,运动过多病变时出现肌张力病变时出现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增高,运动减少 锥体外系统损害的表现锥体外系统损害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 肌张力变化和不自主运动肌张力变化和不自主运动锥体外系统损害的表现锥体外系统损害的表现静止性震颤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多见于手指静止时,发生节律多见于手指静止时,发生节律性抖动每秒性抖动每秒4-64-6次),形成所谓次),形成所谓“搓丸样搓丸样”动作动作.肌强直肌强直(rigidity)伸肌屈肌均增高,称铅管样伸肌屈肌均增高,称铅管样强直,伴有

26、震颤时,称齿轮强直,伴有震颤时,称齿轮 样强直。样强直。以上两症状见于帕金森氏症以上两症状见于帕金森氏症锥体外系统损害的表现锥体外系统损害的表现 舞蹈样运动舞蹈样运动(Choreic movement)表现为肢体及头面部表现为肢体及头面部 不规则的、无节律的和无目的的动作不规则的、无节律的和无目的的动作 如:耸肩转颈、挤眉弄眼、噘嘴如:耸肩转颈、挤眉弄眼、噘嘴 伸舌、伸臂等伸舌、伸臂等 见于:风湿性舞蹈病、遗传性舞蹈病见于:风湿性舞蹈病、遗传性舞蹈病。锥体外系统损害的表现锥体外系统损害的表现手足徐动症手足徐动症(athetosis)-又称指划动作又称指划动作 表现为腕及手指作缓慢交替性的伸屈动

27、作表现为腕及手指作缓慢交替性的伸屈动作见于:新生儿窒息、核黄疸、脑炎后遗症见于:新生儿窒息、核黄疸、脑炎后遗症 Wilson病、酚噻嗪类药物中毒病、酚噻嗪类药物中毒锥体外系统损害的表现锥体外系统损害的表现偏身投掷运动偏身投掷运动(hemiballismus)为一侧肢体猛烈的投掷样不自主运动为一侧肢体猛烈的投掷样不自主运动 可见于对侧丘脑底核及其可见于对侧丘脑底核及其 与其联系的苍白球外侧部急性损害与其联系的苍白球外侧部急性损害 如梗塞、小量出血等如梗塞、小量出血等锥体外系统损害的表现锥体外系统损害的表现 -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dystonia)异常肌收缩引起扭转不自主动作或姿势异常异常肌收缩

28、引起扭转不自主动作或姿势异常扭转痉挛扭转痉挛(torsion spasm)又称变形性肌张力障碍又称变形性肌张力障碍 为躯体或肢体长轴作缓慢旋转性不自主运动为躯体或肢体长轴作缓慢旋转性不自主运动痉挛性斜颈痉挛性斜颈 颈部肌肉痉挛性收缩,使头部缓慢颈部肌肉痉挛性收缩,使头部缓慢 的不自主的弯曲和转动的不自主的弯曲和转动 可见于肝豆状核变性、苯噻嗪类药物反应可见于肝豆状核变性、苯噻嗪类药物反应 核黄疸、脑炎后遗症等核黄疸、脑炎后遗症等锥体外系统损害的表现锥体外系统损害的表现 抽动秽语综合症抽动秽语综合症(Giles de la tourette)为多部位突发性快速无目的重复性肌肉抽动为多部位突发性快

29、速无目的重复性肌肉抽动 常累及面部肌肉、发音肌常累及面部肌肉、发音肌表现为:挤眉弄眼、面肌抽动、噘嘴、表现为:挤眉弄眼、面肌抽动、噘嘴、不自主发音、秽语等。不自主发音、秽语等。多见于:儿童,基底节区病变多见于:儿童,基底节区病变 也可以是精神因素所致也可以是精神因素所致 ataxia 正常情况下依靠小脑、深感觉、前庭正常情况下依靠小脑、深感觉、前庭 和锥体外系统共同参与来完成共济运动。和锥体外系统共同参与来完成共济运动。上述任何部位的损害均可出现上述任何部位的损害均可出现共济失调共济失调 造成动作笨拙和不协调。造成动作笨拙和不协调。小脑小脑位于后颅凹,与脊髓、前庭、位于后颅凹,与脊髓、前庭、大

30、脑等有广泛联系。大脑等有广泛联系。功能:保持身体平衡、控制姿势和功能:保持身体平衡、控制姿势和步态、调节肌张力和协调动作的准确。步态、调节肌张力和协调动作的准确。姿势和步态姿势和步态 醉汉样步态、醉汉样步态、站立不稳站立不稳协调运动障碍协调运动障碍 动作笨拙、辩距不良、动作笨拙、辩距不良、意向性震颤意向性震颤言语障碍言语障碍 吟诗样语言、言语呐吃吟诗样语言、言语呐吃眼球运动障碍眼球运动障碍 眼球震颤眼球震颤肌张力减低肌张力减低 运动幅度大、运动幅度大、腱反射呈钟摆样腱反射呈钟摆样小脑蚓部损害小脑蚓部损害 表现为躯体和两下肢的表现为躯体和两下肢的 共济失调,病人站立不稳,步态蹒跚,共济失调,病人

31、站立不稳,步态蹒跚,多见于小脑蚓部的髓母细胞瘤多见于小脑蚓部的髓母细胞瘤。小脑半球损害小脑半球损害 引起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引起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多见于小脑半球的脓肿、星型胶眼球震颤,多见于小脑半球的脓肿、星型胶质细胞瘤或血管细胞瘤等。质细胞瘤或血管细胞瘤等。大脑额、颞、枕与小脑半球之间大脑额、颞、枕与小脑半球之间 有额桥脑束、颞枕桥脑束相联系,有额桥脑束、颞枕桥脑束相联系,当大脑损害时也可出现共济失调当大脑损害时也可出现共济失调 额叶或额叶桥脑束受损额叶或额叶桥脑束受损 出现病灶对侧共济失调出现病灶对侧共济失调 表现为表现为 平衡障碍、步态不稳、平衡障碍、步态不稳、向后或一侧倾跌

32、向后或一侧倾跌 同时伴有额叶损害的症状同时伴有额叶损害的症状一侧顶叶受损一侧顶叶受损 出现病灶对侧肢体共济失调出现病灶对侧肢体共济失调两侧旁中央小叶后部受损两侧旁中央小叶后部受损 出现双下肢感觉性共济失调出现双下肢感觉性共济失调症状较轻,可表现为一过性平衡症状较轻,可表现为一过性平衡 障碍,不易早期发现障碍,不易早期发现 脊髓后束损害后深感觉障碍脊髓后束损害后深感觉障碍 引起的共济失调引起的共济失调表现为表现为 站立不稳、跨步不知远近、落脚不站立不稳、跨步不知远近、落脚不 知深浅、黑暗处步行更不稳,知深浅、黑暗处步行更不稳,特点为特点为 Romberg阳性阳性 借助视觉可使共济失调症状减轻借助

33、视觉可使共济失调症状减轻 音叉震动觉及关节位置觉缺失音叉震动觉及关节位置觉缺失前庭损害时失去身体空间定向功能,前庭损害时失去身体空间定向功能,可产生前庭性共济失调可产生前庭性共济失调特点特点 以平衡障碍为主以平衡障碍为主 躯体向病侧倾跌、直线行走不稳躯体向病侧倾跌、直线行走不稳 伴眩晕、呕吐、眼球震颤伴眩晕、呕吐、眼球震颤 前庭功能减退前庭功能减退 1 1人的感觉有哪几种?人的感觉有哪几种?2 2试说节断性感觉支配。试说节断性感觉支配。3 3Brown-SequardBrown-Sequard综合症的临床表现是什么?综合症的临床表现是什么?4 4什么叫分离性感觉障碍?见于什么病变?什么叫分离性

34、感觉障碍?见于什么病变?5 5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区别是什么?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区别是什么?6 6试说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特点?试说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特点?双侧桥脑基部病变损及双侧皮质脊髓束双侧桥脑基部病变损及双侧皮质脊髓束和三叉神经以下的皮质延髓束所引起的意识和三叉神经以下的皮质延髓束所引起的意识障碍。障碍。表现为表现为:无自发性语言,能通过睁、无自发性语言,能通过睁、闭眼和眼球运动来表达思维,双侧面、舌完闭眼和眼球运动来表达思维,双侧面、舌完全瘫痪,吞咽反射消失,四肢完全瘫痪,双全瘫痪,吞咽反射消失,四肢完全瘫痪,双侧病理反射阳性。侧病理反射阳性。多见于脑血管病、脑外伤、肿瘤、炎症。多见于脑血管病、脑外伤、肿瘤、炎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