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陶器》PPT课件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79273911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7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远古陶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远古陶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远古陶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远古陶器》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古陶器》PPT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走进远古 远在一万多年前,中国先民就已经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远古时的中华先民制陶,常常用手工捏制、泥条盘筑法成型。在公元前6000-4000年之间出现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是我国原始陶瓷艺术发展史上的两座丰碑。远古彩陶 彩陶是表面有彩绘装饰的陶器。又可分为彩陶和彩绘陶两种。主要出现在距今约6000多年至4000多年的黄河流域地区。主要代表有:仰韶文化彩陶 马家窑文化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彩陶鱼鸟纹细颈瓶 仰韶文化彩陶,高厘米,口径厘米,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泥质红陶,遍体磨光。器形尤如葫芦,小口,细颈,阔肩,扁腹,肩腹间有脊棱,腹下部收,小

2、平底。瓶身以黑彩绘水鸟衔鱼纹。造型秀美,构图简单生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高54厘米,口径厘米,1972年陕西临潼县姜塞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此瓶为细砂红陶,是当时的汲水工具,小口,尖底,深腹,腹侧有两耳,可系绳。当瓶空时,重心靠上;汲水时,瓶倒置水中,水便注入瓶内,使重心下移,瓶自动竖起,使用方便。这是仰韶文化遗存中特有的产品,距今约6000年,设计美观,实用性很强,体现了当时仰韶人的智慧。双耳尖底陶瓶 高14厘米,口径28厘米,泥质橙黄陶,表面打磨光亮。敞口,鼓腹,腹下急收缩足,小平底。器物口沿内外壁均以黑彩涂饰。器外壁最圆鼓处绘有三圈线纹,古朴简洁。内壁饰以精采的5人一组携手舞蹈的

3、纹饰,共有三组。舞者的头饰,尾饰均很清晰,形态别致。它是研究新石器时代舞蹈艺术和氏族成员娱乐生活、风俗人情的宝贵资料。彩陶舞蹈纹盆旋涡纹彩陶高23厘米,口径厘米,1977年甘肃兰州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此壶泥质红陶,手制,为盛储器。壶张口,缩颈,阔肩,鼓腹,平底,腹下左右各有环形耳。腹部以黄、红、黑彩绘连续的旋涡状纹,颈部饰平行线纹。壶外表柔滑而富有光泽,极其雅致,风格端正大方。双耳高颈侈口带流罐高30厘米,甘肃东乡族自治县范家塬出土,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藏。橙黄陶,黑红复彩,纹饰带齿边,线条红、黑相绕,形成大型旋涡。图案波动,彩饰浓重,这是半山类型典型器形和彩绘特征。远古黑陶 黑陶黑陶

4、是山东龙山文化的典型陶器,其颜色乌黑光亮,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表里如一,烧制技术很高。它的特点是陶器本身的塑造与烧制结合起来,制作完了,装饰工作也就接近完成,体现一种单纯质朴的美。三足黑陶鼎龙山文化,高16厘米,口径厘米,1936年山东日照县两城镇出土,南京博物院藏。泥质黑陶,并施黑衣,磨光。盆形鼎,敞口,直壁,圆底。腹中段加一道凸弦纹。底部有三足,为三角形鸟头状,中间竖一道齿状加堆纹,两侧各有一圆孔,犹如双眼。器身轮制,器形完整,造型稳重大方,纯朴美观。蛋壳黑陶高柄杯龙山文化,通高厘米,口径厘米,1973年山东日照东海峪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泥质黑陶,造型细高,有喇叭形大侈口

5、,深腹,圆底的杯形,下加细长柄,柄中部凸起一段作鼓腹状,表面布满竖向细小镂孔,整齐匀和,柄下端为圈足形座,腹部饰有弦纹。造型别致秀美,制作精巧,杯身最薄处不足毫米,令人惊叹。通体透射着黑色光泽,质感细腻温润,散发着高雅气质和诱人的魅力,堪称绝代之作,是古代陶艺的精华。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高厘米,口径厘米,底径17厘米。1977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现藏浙江省博物馆。河姆渡文化农业耕作很发达,家畜饲养有一定的规模,因此这种刻有家畜纹图案的陶器应时而生。此钵为夹炭黑陶,腹身接近长椭圆体,器表平滑,黑色纯正。器外壁两面均刻有猪纹,刻痕为白色。猪纹图案与实物形象稍有出入,嘴部极长,四腿

6、颇高,脚趾与禽类有相似之处,这可能是因为新石器时代的家猪刚由野猪发展而来,进化程度达到此一阶段,也可能是当时河姆渡人的联想和审美原则使然。猪身饰以圆涡纹和花叶纹,颇添盎然生趣。猪纹长圆形钵 口径厘米 高厘米 底10厘米 腹厘米987年1月余杭镇南湖器身敞口,长颈,扁圆腹,底设矮圈足,外口下沿下对称粘附小鼻形耳一对,口部带喇叭形平面盖。盛贮器。双鼻壶彩陶 色彩对比强烈,图案鲜艳。黑陶 朴实无华,以造型精美,凹凸的图案给人以节奏感。网纹彩陶束腰罐 徒手捏制法 在陶艺的成型技法中,徒手捏制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徒手捏制可以最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手法和构想,也一如我们儿时的玩泥巴游戏一样原始、简单。初学者通过

7、手捏成型的基本方法,可对陶土的干湿泥性有一个基本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成型方法打下基础。徒手捏制是最简单的练习做陶的方式,它加强我们对泥土的感觉,激发创作欲望和想像力。(所有的陶艺作品的坯体应该是空心的,并要有一个通气孔。)徒手捏制法所选择的泥料要软硬适宜,过于干燥不宜成型也容易龟裂。反之陶土太软作品成型后容易坍垮。此外一件作品也不可捏制过久,因为手温会使陶土的水分蒸发,减少可塑性。(手捏成型的作品,由于坯壁薄厚不易控制,一般仅限于小型作品。)陶碗制作:1、陶土团成球状,注意陶土要保持一定的湿度。2、一手平托陶球,另一手大拇指按人陶球的中心,其余四指在外并拢与大拇指相对。3大拇指深按并留出适当

8、厚度的碗底,口部逐渐向外扩充。扩大幅度不易太大,速度也不可太快,否则口部极易开裂。双手逐渐捏薄碗壁。4双手逐渐捏薄碗壁。双手用力不易过大,以免碗壁薄厚不均。仔细调整碗的形状。5 把碗翻转放到转台上,用一泥条 圈成环状放在杭底做足。用手指将泥条里外的下边缘向下压,使其于碗体粘和。这样小碗就完成了,接下来可以用粘贴,刻画的方法把小碗装饰得更美观。泥条盘制法泥条盘制法 泥条盘制法是人类最早掌握的陶瓷造型方法之一。就是把泥搓成长条,再圈积成型。泥条盘制的方法应该说是陶艺成型的技法之中最为方便、造型表现力最强的技法之一。它几乎可以制作出其他任何成型方法所能做出的作品圆形、方形、异形乃至雕塑等等。泥条盘筑法可以制作较大型的器物,比如大缸、罐子等,现在西双版纳等地的原始部落依然保留这种方法制作日常陶器。国外常常将泥条盘筑和手捏成型一并通称为“手筑”(Handbuilding),指不借助任何工具纯粹用手制作。现代陶艺家也喜欢用泥条盘制法制作陶艺,因为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不太规整的、较随意的陶塑,而且还可以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一道道盘旋的纹理当然,也可以修整得不留痕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