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7912696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27.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章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三章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三章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3.1 电容元件电容元件3.2 电容的串、电容的串、并联并联3.3 电感元件电感元件第第3章章 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目的与要求目的与要求1.理解电容、电感元件上的u-i关系2.会分析电容器的串并联电路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重点:(1)电容器的串并联电路 (2)电容、电感元件上的u-i关系难点:(1)电容器串联使用时最大工作电压的 计算 (2)电容、电感元件上的u-i关系1.电容元件是一个理想的二端元件,它的图形符号如图3.1所示。uqC(3.1)图3.1 线性电容元件的图形符号iu q qC3.1电电 容容 元元 件件 3.1.1 电容元件的基本概念(一)电容元件的基本概念(一)

2、3.1.1 电容元件的基本概念(二)电容元件的基本概念(二)FpFFF1261011012.电容的SI单位为法拉,符号为F;1 F=1 CV。常采用微法(F)和皮法(pF)作为其单位。3.1.2 电容元件的电容元件的ui关系关系 dtduCi dtdqi 根据电流的定义,及q=Cu电流与该时刻电压的变化率成正比。若电压不变,i=0。电容相当与开路(隔直流作用)关联参考方向下3.1.3 电容元件的储能(一)电容元件的储能(一))(21)(21022)()(000tCutCuuduCddtduCupdwtttututtc电容元件吸收的电能为在电压和电流关联的参考方向下,电容元件吸收的功率为dtdu

3、uCuip3.1.3 电容元件的储能(二)电容元件的储能(二))(212tCuwC从时间t1到t2,电容元件吸收的能量为)()()(21)(2112122)()(221twtwtCutCuuduCwCCtutuC若选取t0为电压等于零的时刻,即u(t0)=例例.(一)(一)uCi(a)10101 2 3 4 5 6 7 8 9u/Vt/s(b)551 2 345 6 7 8 9i/At/s(c)00图 3.2 例 3.1 图图3.2(a)所示电路中,电容C0.5F,电压u的波形图如图3.2(b)所示。求电容电流i,并绘出其波形。例例.(二)(二)sVdtdu/101010101066解解 由电

4、压u的波形,应用电容元件的元件约束关系,可求出电流i。当0t1s,电压u从均匀上升到 10V,其变化率为例例.(三)(三)由式(.2)可得AdtduCi51010105.066 当1st3s,5st7s及t8s时,电压u为常量,其变化率为0dtdu例例.(四)(四)AdtduCi5)1010(105.066 当 7st8s时,电压u由10V均匀上升到,其变化率为sVdtdu/1010101)10(066故电流例例.(五)(五)故电流AdtduCi51010105.0663.2 电容的串、电容的串、并联并联3.2.1 电容器的并联(一)电容器的并联(一)u q1 q1C1 q2 q2C2 q3

5、q3C3(a)uC(b)q q图3.33.2.1 电容器的并联(二)电容器的并联(二)321321321321321321332211)(:,CCCCuCCCuCuCuCqqqqCCCqqquCquCquCq3.2.2 电容器的串联(一)电容器的串联(一)u q qC1(a)uC(b)q qu1 q qC2u2 q qC3u3图3.43.2.2 电容器的串联(二)电容器的串联(二)MMCUqqCCCCqCqCquuuCCCCCquCCCqCqCqCquuuuuCuCuCq3213213213213213213213322111:1:1:1111)111(例例 3.2(一)(一)电路如图3.5所

6、示,已知U=18V,C1=C2=6F,C3=3F。求等效电容C及各电容两端的电压U1,U2,U3。U1U2U3U=18VC1C2C3FFFab图3.5 例3.2图例例 3.2(二)(二)解 2与C3串联的等效电容为VUUFCCCFCCCCC18862236361231323223例例 3.2(三)(三)VUVUCCUUVUU12,62:11:1:1832323232例例 3.3(一)(一)已知电容C1=4F,耐压值UM1=150V,电容C2=12F,耐压值UM1=360V。(1)将两只电容器并联使用,等效电容是多大?最大工作电压是多少?(2)将两只电容器串联使用,等效电容是多大?最大工作电压是

7、多少?例例 3.3(二)(二)解(1)将两只电容器并联使用时,等效电容为FCCC1612421其耐压值为VUUM1501FCCCCC31241242121(2)将两只电容器串联使用时,等效电容为例例 3.3(三)(三)求取电量的限额VCqUVCqUUCuCuCqCUCqCUCqMMMMMMMMMMMM2001031062001012106150106,1032.436010121061501046464214min22113622246111 求工作电压3.3 电电 感感 元元 件件 3.3.1 电感元件的基本概念(一)电感元件的基本概念(一)LLN自感磁链LLiL(.)称为电感元件的自感系数

8、,或电感系数,简称电感。3.3.1 电感元件的基本概念(二)电感元件的基本概念(二)ABiiuL,L图 3.7 线圈的磁通和磁链3.3.1 电感元件的基本概念(三)电感元件的基本概念(三)iLu图 3.8 线性电感元件3.3.1 电感元件的基本概念(四)电感元件的基本概念(四)HHHmH63101,101电感SI单位为亨利,符号为H;1 H=1 WbA。通常还用毫亨(mH)和微亨(H)作为其单位,它们与亨的换算关系为3.3.2 电感元件的电感元件的ui关系关系dtdiLudtLiddtduLiLL)(3.7)3.3.3 电感元件的储能(一)电感元件的储能(一)dtdiiLuip)(21)(21

9、022)()(00tLitLidiiLpdtitittL(3.8)在电压和电流关联参考方向下,电感元件吸收的功率为从t0到t时间内,电感元件吸收的电能为3.3.3 电感元件的储能(二)电感元件的储能(二))(212tLiL从时间t1到t2,电感元件吸收的能量为)()()(21)(21121222)()(21tttLitLidiiLLLtttiL若选取t0为电流等于零的时刻,即i(t0)=例例3.4(一)(一)电路如图3.9(a)所示,L=200mH,电流i的变化如图3.9(b)所示。(1)求电压uL,并画出其曲线。(2)求电感中储存能量的最大值。(3)指出电感何时发出能量,何时接受能量?例例3

10、.4(二)(二)iuLL(a)15012345678910(b)i/mAt/ms30(c)u/Vt/ms3图 3.9 例 3.4 图例例3.4(三)(三)VdtdiLusAdtdiL31510200/1510)01(10)015(333解解(1)从图3.9(b)所示电流的变化曲线可知,电流的变化周期为3ms,在电流变化每一个周期的第1个1/3周期,电流从0上升到15mA。其变化率为例例3.4(四)(四)sAdtdi/1510)01(10)150(33在第个1/3周期中,电流没有变化。电感电压为uL=0。在第个1/3周期中,电流从15mA下降到0。其变化率为电感电压为VdtdiLuL3)15(1

11、02003所以,电压变化的周期为 3ms,其变化规律为第1个1/3周期,uL=3V;第2个1/3周期,uL=0;第3个1/3周期,uL=-3V。例例3.4(五)(五)(2)从图3.9(b)所示电流变化曲线中可知JLii52332maxmax1025.2)1015(102002121例例3.4(六)(六)000uipuipuip第2个1/3周期中第3个1/3周期中(3)从图3.9(a)和图3.9(b)中可以看出,在电压、电流变化对应的每一个周期的第1个1/3周期中例例3.4(七)(七)所以,该电感元件能量的变化规律为在每个能量变化周期的第1个1/3周期中,p0,电感元件接受能量;第2个1/3周期中,p=0 电感元件既不发出能量,也不接受能量;第3个1/3周期中,p0,电感元件发出能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1.以蓄电池为例说明电容的储能作用 2.如果所需的电容值为标称值以外的数值,应如何处理?思考题思考题1.为什么说电容元件在直流电路中相当于开路?2.电容并联的基本特点是:(1)各电容的电压_。(2)电容所带的总电量为_。3.电容串联的基本特点是:(1)各电容所带的电量_。(2)电容串联的总电压为_ _。4.为什么说电感元件在直流电路中相当于短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