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基本知识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17911286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4.5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消防基本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建筑消防基本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建筑消防基本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资源描述:

《建筑消防基本知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消防基本知识课件(9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六章第六章 建筑消防基础知识建筑消防基础知识第一节第一节 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 建筑物建筑物 指供人们生产、生活、学习、指供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进行各种文化、社会活动的房屋和场所工作以及进行各种文化、社会活动的房屋和场所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一)按房屋或场所内是(一)按房屋或场所内是否有人员进行生产、生活否有人员进行生产、生活活动分类活动分类 1.1.建筑物建筑物 凡是凡是直接直接供人们在供人们在其中进行生产、生活、工其中进行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或从事文化、体作、学习或从事文化、体育、社会等其他活动的房育、社会等其他活动的房屋统称为屋统称为

2、“建筑物建筑物”。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 2.2.构筑物构筑物 凡是凡是间接地间接地为人们提供为人们提供服务或为了工程技术需要服务或为了工程技术需要而设置的设施,称为而设置的设施,称为“构构筑物筑物”,如水塔、烟囱、,如水塔、烟囱、堤坝等。堤坝等。(二)按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分类(二)按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分类 1.1.民用建筑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是指非生产性建筑,如住宅、学民用建筑是指非生产性建筑,如住宅、学校、商业建筑等。校、商业建筑等。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 2.工业建筑工业建筑 工业建筑是指工业生产性建筑,如主要生产厂工业建筑是指工业生产性建筑,如主要

3、生产厂 房、房、辅助生产厂房等。辅助生产厂房等。3.农业建筑农业建筑 农业建筑是指农副业生产建筑,如粮仓、畜禽农业建筑是指农副业生产建筑,如粮仓、畜禽 饲养场等。饲养场等。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三)按建筑结构分类(三)按建筑结构分类1 1、木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2 2、砖木结构建筑、砖木结构建筑 3 3、砖混结构建筑、砖混结构建筑 4 4、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5 5、钢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1.1.木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 指承重构件全部用木材建造的建筑。指承重构件全部用木材建造的建筑。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一、建

4、筑物的分类及构造 2.2.砖木结构建筑砖木结构建筑 指用砖(石)做承重墙,用木材做楼板、指用砖(石)做承重墙,用木材做楼板、屋架的建筑。屋架的建筑。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 3.3.砖混结构建筑砖混结构建筑 指用砖墙、钢筋指用砖墙、钢筋混凝土楼板层、钢(木)混凝土楼板层、钢(木)屋架或钢筋混凝土屋面屋架或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建造的建筑。板建造的建筑。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4.4.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 指主要承重构件全部指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如大模采用钢筋混凝土。如大模板、滑模等工业化方板、滑模等工业化方 法法建造的建筑,钢筋混凝

5、土建造的建筑,钢筋混凝土的大跨度、大空间结构的的大跨度、大空间结构的建筑。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5.5.钢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 全部用钢柱、钢全部用钢柱、钢屋架建造,多用于工屋架建造,多用于工业建筑和临时建筑。业建筑和临时建筑。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 (四)按建筑承重构件的制作方法、传力方式及使用(四)按建筑承重构件的制作方法、传力方式及使用的材料分类的材料分类1.砌体结构砌体结构 砌体结构是指竖向承重构砌体结构是指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砌块砌筑的墙体,水平件采用砌块砌筑的墙体,水平承重构件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及承重构件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屋顶

6、板。屋顶板。一般多层建筑常采用该结构。一般多层建筑常采用该结构。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2.框架结构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是指承重部分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结构是指承重部分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板制作的梁、柱、楼板形成的骨架,墙体不承重而只板制作的梁、柱、楼板形成的骨架,墙体不承重而只起维护和分隔作用。起维护和分隔作用。该结构的特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形成较该结构的特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形成较大的空间,能满足各类建筑不同的使用和生产工艺要大的空间,能满足各类建筑不同的使用和生产工艺要求,因此常用于高层和多层建筑中。求,因此常用于高层和多层建筑中。一一、建筑物的分类

7、及构造、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3.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 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是指竖向承重构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是指竖向承重构件和水平承重构件均为钢筋混凝土制作。该件和水平承重构件均为钢筋混凝土制作。该结构常用于高层和多层建筑中。结构常用于高层和多层建筑中。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4.4.特种结构特种结构 特种结构是指承重构件采用网架、悬索、特种结构是指承重构件采用网架、悬索、拱或壳体等形式。如影剧院、体育馆、展览馆、拱或壳体等形式。如影剧院、体育馆、展览馆、会堂等大跨度建筑常采用该结构形式建造。会堂等大跨度建筑常采用该结构形式建造。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一、建筑物的

8、分类及构造壳体结构壳体结构拱结构拱结构(五)按建筑高度分类(五)按建筑高度分类 1、高层建筑高层建筑 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高层居住建筑高层居住建筑:10层及层及10层以上层以上高层工业建筑及公共建筑:高层工业建筑及公共建筑:2层及层及2层以上;高度层以上;高度超过超过24m2 2、单层、多层建筑、单层、多层建筑 居住建筑居住建筑:9层及层及9层以下的层以下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h 24m;两层及以上两层及以上 多层多层 单层单层单、多层建筑单、多层建筑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3 3、地下建筑、地下建筑 在地下开挖、修筑而成的建筑空

9、间,其在地下开挖、修筑而成的建筑空间,其外部由岩石或土层包围,只有内部空间,无外部由岩石或土层包围,只有内部空间,无外部空间。外部空间。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六)高层民用建筑按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六)高层民用建筑按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进行分类度进行分类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名称名称一类一类二类二类居住建筑居住建筑1919层及层及1919层以上的住宅层以上的住宅1010层及层及1818层的住宅层的住宅公共建筑公共建筑1 1、医院、医院 1 1、除一类建筑以外商业楼、展览楼、除一类建筑以外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

10、楼、财贸金融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商住楼、图书馆、书库商住楼、图书馆、书库 2 2、省级以下的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省级以下的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广播电视楼、电力调度室楼、广播电视楼、电力调度室 3 3、建筑高度不超过、建筑高度不超过50m50m的教学楼和普的教学楼和普通的旅馆、办公楼、科研楼、档通的旅馆、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等案楼等2 2、高级旅馆、高级旅馆3 3、建筑高度超过、建筑高度超过50m50m或或24m24m以上部分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以上部分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过1000m1000m2 2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

11、贸金融楼金融楼4 4、建筑高度超过、建筑高度超过50m50m或或24m24m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超过1500m1500m2 2的商住楼的商住楼5 5、中央级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楼、中央级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楼6 6、网局级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电力调度室、网局级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电力调度室7 7、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8 8、藏书超过、藏书超过100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万册的图书馆、书库9 9、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1010、建

12、筑高度超过、建筑高度超过50m50m的教学楼和普通的旅馆、办公楼、的教学楼和普通的旅馆、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等科研楼、档案楼等(七)工业建筑按生产类别及储存物品类别分类(七)工业建筑按生产类别及储存物品类别分类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 工业建筑按生产类别及储存物品类别的工业建筑按生产类别及储存物品类别的火灾危险特性,分为火灾危险特性,分为甲、乙、丙、丁、戊甲、乙、丙、丁、戊五五类。类。第二节 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 研究建筑火灾的发展与蔓延,目的在研究建筑火灾的发展与蔓延,目的在于掌握其内在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消防对于掌握其内在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消防对策策二、建筑物的

13、分类及构造二、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 构成建筑物的主要部分都是由构成建筑物的主要部分都是由基础、墙或柱、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门窗楼地层、楼梯、门窗和和屋顶屋顶等六大部分组成。等六大部分组成。第二节第二节 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一、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一、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AB0时间时间室室内内火火灾灾温温度度室内火灾温度室内火灾温度-时间曲线时间曲线CDO 初起初起成长发展成长发展 猛烈猛烈 衰减衰减第二节第二节 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一)火灾初起阶段(一)火灾初起阶段 OA段段:火灾燃烧面积不大,室内温度差别大,火灾燃烧面积不大,室内温

14、度差别大,火灾发展速度缓慢,持续时间为火灾发展速度缓慢,持续时间为5min-20min,此阶段此阶段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用少量的灭火剂就可以扑灭。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用少量的灭火剂就可以扑灭。为此,在建筑物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为此,在建筑物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灭火器是很有必要的。系统、灭火器是很有必要的。此阶段是人员疏散的最佳时期。此阶段是人员疏散的最佳时期。第二节第二节 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 (二)火灾成长发展阶段(二)火灾成长发展阶段 AB段段:火灾燃烧面积迅速扩大,室内温度不断升高。火灾燃烧面积迅速扩大,室内温度不断升高。热对流和

15、热辐射显著增强。若发生火灾的房间温度达到一热对流和热辐射显著增强。若发生火灾的房间温度达到一定值(定值(B点)时,整个房间都充满了火焰,房间内所有可点)时,整个房间都充满了火焰,房间内所有可燃物表面都卷入火灾之中,燃烧很猛烈。燃物表面都卷入火灾之中,燃烧很猛烈。一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间状态一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间状态称为轰燃,轰燃具有突发性,称为轰燃,轰燃具有突发性,轰燃的出现,标志着火灾从轰燃的出现,标志着火灾从成长期进入猛烈燃烧阶段。即火灾发展到不可控制的程度,成长期进入猛烈燃烧阶段。即火灾发展到不可控制的程度,若轰燃之前,被困人员仍未逃出,就会有生命危

16、险了。若轰燃之前,被困人员仍未逃出,就会有生命危险了。(三)(三)火灾猛烈阶段火灾猛烈阶段 BC段段:轰燃发生后,所有的可燃物都在猛烈燃轰燃发生后,所有的可燃物都在猛烈燃烧,放热速度很大,房间内出现持续高温,最高可达烧,放热速度很大,房间内出现持续高温,最高可达1100左右。这个时期是火灾最盛期,破坏力极强,建左右。这个时期是火灾最盛期,破坏力极强,建筑结构可能被毁坏,或导致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倒塌破筑结构可能被毁坏,或导致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倒塌破坏。坏。可采取措施:设置具有一定耐火性能的防火分隔可采取措施:设置具有一定耐火性能的防火分隔物;适当地选用耐火时间较长的建筑结构。使其在猛物;适当地选用耐

17、火时间较长的建筑结构。使其在猛烈的火焰作用下,保持应用的强度和稳定性。烈的火焰作用下,保持应用的强度和稳定性。第二节第二节 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 (四四)火灾衰减阶段火灾衰减阶段 CD段:段:室内可燃物大都被烧尽,火灾燃烧速度减室内可燃物大都被烧尽,火灾燃烧速度减慢,温度下降,燃烧向着自行熄灭的方向发展。一般把慢,温度下降,燃烧向着自行熄灭的方向发展。一般把室内平均温度降到温度最高值的室内平均温度降到温度最高值的80%时,作为猛烈燃烧时,作为猛烈燃烧阶段与衰减阶段的分界线。该阶段虽然有燃烧停止,但阶段与衰减阶段的分界线。该阶段虽然有燃烧停止,但在较长时间火场的余热还

18、能维持一段时间的高温,大约在较长时间火场的余热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的高温,大约200 300。第二节第二节 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 由此可见,火灾在初起阶段容易控制和扑由此可见,火灾在初起阶段容易控制和扑灭,如果发展到猛烈阶段时,不仅需要动用大灭,如果发展到猛烈阶段时,不仅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补救,而且会造成严重的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补救,而且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第二节第二节 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 二、建筑火灾蔓延的方式和途径二、建筑火灾蔓延的方式和途径 (一)建筑火灾的蔓延方式(一)建筑火灾的蔓延方式 1

19、、热传导热传导 2、热辐射热辐射 3、热对流热对流第二节第二节 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 1、热传导热传导 特点:特点:A、热量必须经导热性能好的建筑构件或设备、热量必须经导热性能好的建筑构件或设备 B、蔓延的距离较近、蔓延的距离较近 通过热传导蔓延扩大的火灾,其规模有限通过热传导蔓延扩大的火灾,其规模有限第二节第二节 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 2 2、热辐射:、热辐射:相邻建筑物之间以及起火房间内部燃烧蔓延的主相邻建筑物之间以及起火房间内部燃烧蔓延的主要方式,要方式,建筑防火中的防火间距,主要是考虑预防建筑防火中的防火间距,主要是考虑预防热辐射

20、引起相邻建筑着火而设置的间隔距离。热辐射引起相邻建筑着火而设置的间隔距离。第二节第二节 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3 3、热对流:、热对流:是建筑物内火灾蔓延的主要方式,可以使火灾区域是建筑物内火灾蔓延的主要方式,可以使火灾区域的高温燃烧产物与火灾区域外的冷空气发生强烈对流,的高温燃烧产物与火灾区域外的冷空气发生强烈对流,造成火势扩大。造成火势扩大。第二节第二节 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二)建筑火灾蔓延的途径(二)建筑火灾蔓延的途径 1、火灾在水平方向的蔓延、火灾在水平方向的蔓延 造成水平方向蔓延的主要原因:造成水平方向蔓延的主要原因:1 1)未

21、设防火分区)未设防火分区 2 2)洞口分隔不完善)洞口分隔不完善 3 3)在吊顶内部空间蔓延)在吊顶内部空间蔓延 4 4)通过可燃的隔墙、吊顶、地毯等蔓延)通过可燃的隔墙、吊顶、地毯等蔓延第二节第二节 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 2、火灾能过竖井蔓延、火灾能过竖井蔓延 可通过楼梯间、电梯井或其他竖井(通风竖井、管可通过楼梯间、电梯井或其他竖井(通风竖井、管道井、垃圾井)蔓延道井、垃圾井)蔓延 3、火灾由窗口向上层蔓延、火灾由窗口向上层蔓延 从起火房间喷出的烟气和火焰,往往会沿窗间及上从起火房间喷出的烟气和火焰,往往会沿窗间及上层窗口向上蹿越,烧毁上层窗户,引燃房间内的可燃

22、物,层窗口向上蹿越,烧毁上层窗户,引燃房间内的可燃物,使火灾蔓延到上部楼层。使火灾蔓延到上部楼层。第二节第二节 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 4、火灾通过空调系统管道蔓延、火灾通过空调系统管道蔓延 通风管道蔓延火灾一般有两种方式:通风管道蔓延火灾一般有两种方式:一、通风管道本身起火并向连通的房间蔓延一、通风管道本身起火并向连通的房间蔓延 二、通风管道把起火房间的烟火送到其他房间二、通风管道把起火房间的烟火送到其他房间 因此,在通风管道穿通防火分区处,一定要设置具因此,在通风管道穿通防火分区处,一定要设置具有自动关闭功能的防火阀门。有自动关闭功能的防火阀门。第二节第二节 建筑

23、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第三节第三节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 一、建筑材料的分类一、建筑材料的分类 建筑材料是单一物质或若干物质均匀散布的混合物。建筑材料是单一物质或若干物质均匀散布的混合物。建筑材料因其组分各异,用途不一,其种类繁多。建筑材料因其组分各异,用途不一,其种类繁多。(一)按材料的化学构成分类(一)按材料的化学构成分类 1.1.无机材料无机材料 无机材料一般都是不燃性材料,包括混凝土与胶无机材料一般都是不燃性材料,包括混凝土与胶凝材料类、砖、天然石材、建筑陶瓷与建筑玻璃类、石凝材料类、砖、天然石材、建筑陶瓷与建筑玻璃类、石膏制品

24、、无机涂料等。膏制品、无机涂料等。第三节第三节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第三节第三节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 2.2.有机材料有机材料 有机材料包括建筑木材类、建筑塑料、有机有机材料包括建筑木材类、建筑塑料、有机涂料、装修性材料等。它的特点是质量轻,隔热涂料、装修性材料等。它的特点是质量轻,隔热性好,不易发生裂缝和爆裂等。热稳定性比无机性好,不易发生裂缝和爆裂等。热稳定性比无机材料差,一般都具有可燃性。材料差,一般都具有可燃性。第三节第三节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 3.3.复合材料复合材料 复合

25、材料是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结合起来的复合材料是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结合起来的材料。材料。第三节第三节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复合复合材料材料复合类型复合类型举例举例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的复合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的复合聚合物水泥混凝土聚合物水泥混凝土金属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金属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复合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复合轻金属夹芯板轻金属夹芯板(二)按在建筑中的主要用途分类(二)按在建筑中的主要用途分类防火等其他特殊材料防火等其他特殊材料卫生工程材料卫生工程材料构造材料构造材料吸声材料吸声材料绝热材料绝热材料装修材料装

26、修材料地面材料地面材料防水材料防水材料结构材料结构材料第三节第三节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其分级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其分级 (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涵义(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涵义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是指当材料燃烧或遇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是指当材料燃烧或遇火时所放生的一切物理和化学变化。火时所放生的一切物理和化学变化。第三节第三节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 (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根据材料燃烧火焰传播速率、材料燃烧热释放速率、根据材料燃烧火焰传播速率、材料燃烧热释放速率、材料燃

27、烧热释放量、材料燃烧烟气浓度、燃烧烟气毒性材料燃烧热释放量、材料燃烧烟气浓度、燃烧烟气毒性等材料的燃烧特性参数等材料的燃烧特性参数,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烧性能分级GB8624-2006,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为为 Al、A2、B、C、D、E、F 七个级别。七个级别。第三节第三节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 1.Al 级材料级材料 Al级材料是指对包括级材料是指对包括充分发展火灾在内充分发展火灾在内的所有火灾的所有火灾阶段都不会作出贡献,如无机矿物材料等。阶段都不会作出贡献,如无机矿物材料等。2.A2级材

28、科级材科 A2级材料是指在充分发展火灾条件下,它对火灾荷级材料是指在充分发展火灾条件下,它对火灾荷载和火势增长不会产生明显增加,如金属材料等。载和火势增长不会产生明显增加,如金属材料等。第三节第三节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 3.B 级材料级材料 B级材料是指在受到级材料是指在受到单一单一燃烧物的热攻击下,燃烧物的热攻击下,产产生少量的横向火焰蔓延,其本身单独不会导致轰燃,生少量的横向火焰蔓延,其本身单独不会导致轰燃,如用有机物填充的混凝土和水泥刨花板等。如用有机物填充的混凝土和水泥刨花板等。4.C 级材料级材料 C级材料是指在单体燃烧试验火源的热轰击下试样级材

29、料是指在单体燃烧试验火源的热轰击下试样产生有限的横向火焰传播。产生有限的横向火焰传播。第三节第三节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5.D 级材料级材料 D级材料是指在较长时间内能阻挡小火焰轰击而无级材料是指在较长时间内能阻挡小火焰轰击而无明显火焰传播的制品。此外,它还能承受单体燃烧试明显火焰传播的制品。此外,它还能承受单体燃烧试验火源的热轰击,伴随产生足够滞后且有限的热释放验火源的热轰击,伴随产生足够滞后且有限的热释放量。量。第三节第三节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 6.E 级材料级材料 E级材料是指短时间内能阻挡小火焰轰击而无明级材料是

30、指短时间内能阻挡小火焰轰击而无明显火焰传播的材料。显火焰传播的材料。7.F 级材料级材料 F级材料是指未作燃烧性能试验的材料和不符合级材料是指未作燃烧性能试验的材料和不符合Al、A2、B、C、D、E级的材料。如各类天然木材、木制级的材料。如各类天然木材、木制人造板、竹材、纸制装饰板等。人造板、竹材、纸制装饰板等。第三节第三节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第四节第四节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耐火极限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是判定建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是判定建筑构件承受火灾能力的两个基本要素。筑构件承受火灾能力的两个基本要素。第四

31、节第四节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一、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一、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是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是由制成构件的材料的燃烧由制成构件的材料的燃烧性能来决定的性能来决定的。根据根据制造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同制造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同,建筑构件的燃,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以下三类:烧性能分为以下三类:1 1、不燃烧体、不燃烧体 2 2、难燃烧体难燃烧体 3 3、燃烧体燃烧体 第四节第四节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1、不燃烧体、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也称非燃烧体)是指用不燃烧体(也称非燃烧体)是指用不燃材料不燃材料

32、做成做成的建筑构件。这种构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的建筑构件。这种构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下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如砖墙体、钢筋混凝土下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如砖墙体、钢筋混凝土梁或楼板、钢屋架等构件。梁或楼板、钢屋架等构件。2.难燃烧体难燃烧体 难燃烧体是指用难燃烧体是指用难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或用可难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或用可燃材料做成而用不燃材料做保护层燃材料做成而用不燃材料做保护层的建筑构件。这类的建筑构件。这类构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高温作用下难起火、难微燃、构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高温作用下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且当火源移开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止。难炭化,且当火源移开后燃烧或

33、微燃立即停止。如经阻燃处理的木质防火门、水泥刨花板等。如经阻燃处理的木质防火门、水泥刨花板等。第四节第四节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3.燃烧体燃烧体 燃烧体是指用燃烧体是指用可燃材料可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这种做成的建筑构件。这种构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下,能立即起火构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下,能立即起火或发生微燃,且当火源移开后,仍继续保持燃烧。或发生微燃,且当火源移开后,仍继续保持燃烧。如木柱、木屋架、木梁、木楼板等构件。如木柱、木屋架、木梁、木楼板等构件。第四节第四节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二、建筑构件的耐火极

34、限二、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一)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涵义(一)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涵义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在标准耐火实验条件下,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在标准耐火实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一般用小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一般用小时表示。时表示。第四节第四节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二)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二)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 判定建筑构件是否达到了耐火极限共有以下判定建筑构件是否达到了耐火极限共有以下三个三个条条件,当任

35、一条件出现时,都表明该建筑构件达到了耐火件,当任一条件出现时,都表明该建筑构件达到了耐火极限。极限。1.失去稳定性(构件失去支持能力):失去稳定性(构件失去支持能力):构件构件在受到火焰或高温作用下,由于构件材质性能的变化,在受到火焰或高温作用下,由于构件材质性能的变化,自身解体或垮塌,使承载能力和刚度降低,承受不了原自身解体或垮塌,使承载能力和刚度降低,承受不了原设计的荷载而破坏。设计的荷载而破坏。第四节第四节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2.失去完整性(构件完整性被破坏):失去完整性(构件完整性被破坏):当薄壁分隔构件在火灾的高温作用下,出现穿当薄壁分隔构件在火

36、灾的高温作用下,出现穿透裂缝或孔隙时,火焰穿过构件,使其背火面可燃透裂缝或孔隙时,火焰穿过构件,使其背火面可燃物起火,表明构件的完整性被破坏。物起火,表明构件的完整性被破坏。第四节第四节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第四节第四节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3.失去隔热性(构件失去隔火作用)失去隔热性(构件失去隔火作用)指具有分隔作用的构件,背火面任一点指具有分隔作用的构件,背火面任一点的温度达到的温度达到220 都表明构件失去隔火作用。都表明构件失去隔火作用。(三)影响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三)影响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 1.建筑

37、材料的燃烧性能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 2.建筑构件的截面尺寸建筑构件的截面尺寸 3.建筑构件表面的保护层厚度建筑构件表面的保护层厚度 第四节第四节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第五节第五节 建筑耐火等级建筑耐火等级第五节第五节 建筑耐火等级建筑耐火等级 一、建筑耐火等级的含义一、建筑耐火等级的含义 建筑耐火等级是指根据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建筑耐火等级是指根据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建筑构件、配件、材料所应达到建筑物、构筑物或建筑构件、配件、材料所应达到的耐火性分级。的耐火性分级。建筑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标准,建筑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

38、标准,它是由组成建筑物的墙体、柱、梁、楼板等它是由组成建筑物的墙体、柱、梁、楼板等主要构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最低耐火极限件的燃烧性能和最低耐火极限决定的。决定的。二、建筑耐火等级划分二、建筑耐火等级划分 划分目的划分目的:根据建筑物不同用途提出不同的耐火根据建筑物不同用途提出不同的耐火等级要求,做到既有利于安全,又利于节约投资。等级要求,做到既有利于安全,又利于节约投资。大量案例表明,耐火等级高的建筑,火灾时烧坏、大量案例表明,耐火等级高的建筑,火灾时烧坏、倒塌的很少,造成的损失也小,而耐火等级低的建筑,倒塌的很少,造成的损失也小,而耐火等级低的建筑,火灾时不耐火,燃烧快,损失也大。火灾时不耐

39、火,燃烧快,损失也大。第五节第五节 建筑耐火等级建筑耐火等级 划分依据划分依据:我国现行国家有关标准选择我国现行国家有关标准选择楼板楼板作为作为确定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基准。确定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基准。在制定分级标准时,首先确定各耐火等级建筑物在制定分级标准时,首先确定各耐火等级建筑物中楼板的耐火等级,然后将其他建筑构件与楼板相比中楼板的耐火等级,然后将其他建筑构件与楼板相比较。在建筑结构中所占的地位比楼板重要者,其耐火较。在建筑结构中所占的地位比楼板重要者,其耐火极限应高于楼板;比楼板次要者,其耐火极限可适当极限应高于楼板;比楼板次要者,其耐火极限可适当降低。降低。第五节第五节 建筑耐火等级建

40、筑耐火等级 建筑耐火等级的等级划分:建筑耐火等级的等级划分: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将建筑耐将建筑耐火等级由高到低划分为以下四类:火等级由高到低划分为以下四类:一级耐火等级、二一级耐火等级、二级耐火等级、三级耐火等级、四级耐火等级级耐火等级、三级耐火等级、四级耐火等级。国家标准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将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由高到低划分为以将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由高到低划分为以下二类:下二类:一级耐火等级和二级耐火等级两类。一级耐火等级和二级耐火等级两类。第五节第五节 建筑耐火等级建筑耐火等级三、建筑构件燃烧性能

41、、耐火等级与建筑耐火等级之间的关系三、建筑构件燃烧性能、耐火等级与建筑耐火等级之间的关系第五节第五节 建筑耐火等级建筑耐火等级 建筑构件燃烧性能、耐火等级与建筑耐火等级三者建筑构件燃烧性能、耐火等级与建筑耐火等级三者密切相关。密切相关。u 一级的主要构件,都是不燃烧体;一级的主要构件,都是不燃烧体;u 二级的主要建筑的构件,除吊顶为难燃烧体外,其二级的主要建筑的构件,除吊顶为难燃烧体外,其余构件都是不燃烧体;余构件都是不燃烧体;第五节第五节 建筑耐火等级建筑耐火等级u 三级的构件,除吊顶和隔墙体为难燃烧体外,其余三级的构件,除吊顶和隔墙体为难燃烧体外,其余构件为不燃体;构件为不燃体;u 四级的

42、构件,除防火墙体外其余构件有的用难燃烧四级的构件,除防火墙体外其余构件有的用难燃烧体,有的用燃烧体。体,有的用燃烧体。第五节第五节 建筑耐火等级建筑耐火等级详见P-67第五节第五节 建筑耐火等级建筑耐火等级详见P-67第五节第五节 建筑耐火等级建筑耐火等级详见P-67第五节第五节 建筑耐火等级建筑耐火等级详见P-67第五节第五节 建筑耐火等级建筑耐火等级四、建筑耐火等级的选定四、建筑耐火等级的选定 主要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建筑物的高度和其在使主要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建筑物的高度和其在使用中的火灾危险性进行确定,具体应符合国家消防技术用中的火灾危险性进行确定,具体应符合国家消防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

43、。标准的有关规定。如:一类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如:一类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二类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第五节第五节 建筑耐火等级建筑耐火等级五、建筑耐火等级的检查评定五、建筑耐火等级的检查评定 可根据建筑结构类型进行判定可根据建筑结构类型进行判定 通常情况下:通常情况下:1、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及板墙结构、砖混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及板墙结构、砖混结构,可定为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结构,可定为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2、用木结构屋顶、钢筋混凝土楼板和砖墙组

44、成用木结构屋顶、钢筋混凝土楼板和砖墙组成的砖木结构,可定为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的砖木结构,可定为三级耐火等级建筑;3、以木柱、木屋架承重,难燃烧体楼板和墙以木柱、木屋架承重,难燃烧体楼板和墙的可燃结构建筑可定为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可燃结构建筑可定为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第六节第六节 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要求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要求第六节 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要求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生产经营规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生产经营规模、建筑高度、建筑体积及火灾危险性、所处环境、建筑高度、建筑体积及火灾危险性、所处环境、地形、风向等因素,合理确定其建筑位置、防地形、风向等因素,合理确定其建筑位置、防火间距、

45、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以消除或减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以消除或减少建筑物之间及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火灾危少建筑物之间及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火灾危害。害。第六节 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要求一、建筑选址 (一)周围环境选择(一)周围环境选择 工厂、仓库选择时,既要考虑本单位的安全,又工厂、仓库选择时,既要考虑本单位的安全,又要考虑邻近的企业和居民的安全。生产、储存和装要考虑邻近的企业和居民的安全。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卸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必须设置在城市的边缘或者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头,必须设置在城市的边缘或者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易燃易

46、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带。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应设置在合理的位置,符合防火防爆的要求。站,应设置在合理的位置,符合防火防爆的要求。第六节 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要求 (二)地势条件选择(二)地势条件选择 建筑选址时,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自然地形、地势建筑选址时,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自然地形、地势条件等。甲、乙、丙类液体的仓库,宜布置在地势较条件等。甲、乙、丙类液体的仓库,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火灾对周围环境造成威胁。遇水产生低的地方,以免火灾对周围环境造成威胁。遇水产生可燃气体容易发生火灾爆炸的企业,严禁布置在可能可燃气体容易发生火灾爆炸的企业,严禁布置在可能被水

47、淹没的地方。生产、贮存爆炸物的企业,宜利用被水淹没的地方。生产、贮存爆炸物的企业,宜利用地形,选择多面环山,附近没有建筑的地方。地形,选择多面环山,附近没有建筑的地方。第六节 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要求(三)考虑主导风向(三)考虑主导风向 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可燃粉尘的车间、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可燃粉尘的车间、装置等,宜布置在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常年主导装置等,宜布置在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或侧风向。风向的下风或侧风向。易燃材料的露天堆场宜设置在天然水源充足的易燃材料的露天堆场宜设置在天然水源充足的地方,并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地方,并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

48、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向的上风侧。第六节 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要求 (四)划分功能区(四)划分功能区规模较大的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划分生规模较大的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划分生产区、储存区,生产辅助设施区,行政办公和生活福产区、储存区,生产辅助设施区,行政办公和生活福利区等。同一企业内,若有不同火灾危险的生产建筑,利区等。同一企业内,若有不同火灾危险的生产建筑,应尽量将火灾危险性相同的或相近的建筑集中布置,应尽量将火灾危险性相同的或相近的建筑集中布置,以利采取防火防爆措施,便于安全管理。以利采取防火防爆措施,便于安全管理。二、防火间距 (一)防火间距的含义(一)防火间距的含义 防止着火

49、建筑的辐射热在一定时间内引燃防止着火建筑的辐射热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且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称为相邻建筑,且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称为防火间距。防火间距。第六节 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要求(二)防火间距的影响因素(二)防火间距的影响因素 从火灾蔓延的角度来说,主要有热辐射、从火灾蔓延的角度来说,主要有热辐射、热对流、风向与风速、外墙材料的燃烧性能热对流、风向与风速、外墙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开口面积大小,室内堆放的可燃物种类及及开口面积大小,室内堆放的可燃物种类及数量、相邻建筑物的高度、室内消防设施情数量、相邻建筑物的高度、室内消防设施情况、消防扑救力量等。况、消防扑救力量等。第六节 建筑总平面布

50、局防火要求(三)防火间距的确定(三)防火间距的确定在综合考虑满足扑救火灾需要,防止火势向在综合考虑满足扑救火灾需要,防止火势向邻近建筑蔓延扩大以及节约用地等因素基础上,邻近建筑蔓延扩大以及节约用地等因素基础上,现行国家标准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汽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等对各类建(构)筑物、堆场、贮罐、电力设施等对各类建(构)筑物、堆场、贮罐、电力设施等之间的防火间距作了具体规定。等之间的防火间距作了具体规定。第六节 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要

51、求三、消防车道和消防扑救面 (一)消防车道 1、设置目的 是为了保证发生火灾的,消防车道畅通无是为了保证发生火灾的,消防车道畅通无阻,迅速到达火场,及时扑灭火灾,减少火灾阻,迅速到达火场,及时扑灭火灾,减少火灾损失。损失。第六节 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要求 2、消防车道的设置 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并满足灭火和抢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并满足灭火和抢险救援的需要。消防车道的具体设置应符合国险救援的需要。消防车道的具体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家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第六节 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要求(二)消防扑救面1、消防扑救面的含义是指登高消防车能靠近高层主体建筑,便是指登高消防车能靠近高层

52、主体建筑,便于消防车作业和消防人员进入高层建筑进行于消防车作业和消防人员进入高层建筑进行救人和灭火的建筑立面。救人和灭火的建筑立面。第六节 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要求 2、消防扑救面的设置 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应设置消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应设置消防扑救面,其具体设置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防扑救面,其具体设置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的有关规定。第六节 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要求第七节第七节 建筑防火、防烟分区建筑防火、防烟分区 一、建筑防火分区一、建筑防火分区(一)含义(一

53、)含义防火分区是指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防火分区是指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火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蔓延的局部空间。第七节第七节 建筑防火、防烟分区建筑防火、防烟分区(二)目的(二)目的 发生火灾时将火控制在局部范围内,阻发生火灾时将火控制在局部范围内,阻止火势蔓延,以便于人员安全疏散,有利于止火势蔓延,以便于人员安全疏散,有利于消防扑救,减少火灾损失。消防扑救,减少火灾损失。第七节第七节 建筑防火、防烟分区建筑防火、防烟分区 一、建筑防火分区一、建

54、筑防火分区(一)含义(一)含义防火分区是指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防火分区是指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火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蔓延的局部空间。第七节第七节 建筑防火、防烟分区建筑防火、防烟分区(三)建筑防火分区的类型(三)建筑防火分区的类型 1、水平防火分区、水平防火分区 所谓防火分区是指在一个水平面内,采用具有一所谓防火分区是指在一个水平面内,采用具有一定耐火能力的防火分隔物,将该楼层的水平方向分定耐火能力的防火分隔物,将该楼层的水平方向分隔为若干个

55、防火区域、防火单元,阻止火灾的水平隔为若干个防火区域、防火单元,阻止火灾的水平蔓延。蔓延。第七节第七节 建筑防火、防烟分区建筑防火、防烟分区 2、垂直防火分区、垂直防火分区 所谓垂直防火分区是指上、下层分别用一定耐火所谓垂直防火分区是指上、下层分别用一定耐火性能的楼板和窗间墙等构件进行分隔,防止火势沿性能的楼板和窗间墙等构件进行分隔,防止火势沿着建筑物各种竖向通道向上部楼层蔓延。着建筑物各种竖向通道向上部楼层蔓延。第七节第七节 建筑防火、防烟分区建筑防火、防烟分区(四)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原则(四)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原则 防火分区划分应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火防火分区划分应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火灾

56、危险性以及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物规模、灾危险性以及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物规模、室内容纳人员和可燃物的数量、消防扑救能室内容纳人员和可燃物的数量、消防扑救能力和力量配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力和力量配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第七节第七节 建筑防火、防烟分区建筑防火、防烟分区 1、分区的划分必须与使用功能的布置相统一;、分区的划分必须与使用功能的布置相统一;2、分区应保证安全疏散的正常和优先;、分区应保证安全疏散的正常和优先;3、分隔物应首先选用固定分隔物;、分隔物应首先选用固定分隔物;4、越重要、越危险的区域防火分区面积越小;越重要、越危险的区域防火分区面积越小;5、设有自动灭火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

57、大建筑、设有自动灭火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要求增加一倍;当局部设自动灭火系统时,面积可按要求增加一倍;当局部设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第七节第七节 建筑防火、防烟分区建筑防火、防烟分区二、建筑防烟分区二、建筑防烟分区 (一)防烟分区的含义(一)防烟分区的含义 指在建筑屋顶或顶棚、吊顶下采用具有指在建筑屋顶或顶棚、吊顶下采用具有挡烟功能的构配件分隔而成,且具有一定的挡烟功能的构配件分隔而成,且具有一定的蓄烟功能。蓄烟功能。第七节第七节 建筑防火、防烟分区建筑防火、防烟分区(二)划分防烟分区的目的(二)划分防烟分区的目的 其目

58、的是为了在火灾初期阶段将产生的其目的是为了在火灾初期阶段将产生的烟气控制在一定区域内,并通过排烟设施将烟气控制在一定区域内,并通过排烟设施将烟气迅速有组织地排出室外,防止烟气侵入烟气迅速有组织地排出室外,防止烟气侵入疏散通道或蔓延到其他区域。疏散通道或蔓延到其他区域。第七节第七节 建筑防火、防烟分区建筑防火、防烟分区(三)防烟分区划分构件(三)防烟分区划分构件可采用:挡烟隔墙、挡烟梁、挡烟垂壁(用不燃可采用:挡烟隔墙、挡烟梁、挡烟垂壁(用不燃材料制成,从顶棚下垂不小于材料制成,从顶棚下垂不小于50cm的固定或活动的的固定或活动的挡烟设施)挡烟设施)第七节第七节 建筑防火、防烟分区建筑防火、防烟

59、分区固定式挡烟垂壁固定式挡烟垂壁活动式挡烟垂壁活动式挡烟垂壁挡烟隔墙示意图挡烟隔墙示意图挡烟梁示意图挡烟梁示意图(四)防烟分区的划分原则(四)防烟分区的划分原则 1、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2、每个防烟分区所占据的建筑面积一般应控、每个防烟分区所占据的建筑面积一般应控制在制在500m2以内,当建筑物顶棚高度在以内,当建筑物顶棚高度在3m以上时以上时允许适当扩大,但最大不超过允许适当扩大,但最大不超过1000m2;3、净空高度超过、净空高度超过6m的房间,不划分防烟分的房间,不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的面积等于防火分区的面积。区,防烟分区的面积等于防火分区的面积。第七

60、节第七节 建筑防火、防烟分区建筑防火、防烟分区 2、消防扑救面的设置、消防扑救面的设置 1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m、进深大于、进深大于4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无论是建筑物底部留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无论是建筑物底部留一长边或一长边或1/4周边长度,其目的都是为了使登高消防车能够展开工作。周边长度,其目的都是为了使登高消防车能够展开工作。根据登高消防车功能实验证明,高度在根据

61、登高消防车功能实验证明,高度在5m,进深在,进深在4m以上的附属建筑,以上的附属建筑,会影响扑救作业,因此,必须对附属建筑的高度、进深加以限制。设会影响扑救作业,因此,必须对附属建筑的高度、进深加以限制。设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出口,主要考虑人员从楼梯间进入,尽快到达火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出口,主要考虑人员从楼梯间进入,尽快到达火层,抢救被困人员,并进行火灾扑救。层,抢救被困人员,并进行火灾扑救。2高层建筑的扑救面与相邻建筑应保持一定距离。高层民用建筑之高层建筑的扑救面与相邻建筑应保持一定距离。高层民用建筑之间及高层民用建筑与其它建筑物之间除满足防火间距要求外,还要考间及高层民用建筑与其它建筑物之间除满足防火间距要求外,还要考虑消防车转弯半径及登高消防车的操作要求。虑消防车转弯半径及登高消防车的操作要求。第六节 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要求本章完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