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和鼻窦疾病影像学诊断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78959266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6.8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鼻和鼻窦疾病影像学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鼻和鼻窦疾病影像学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鼻和鼻窦疾病影像学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资源描述:

《鼻和鼻窦疾病影像学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鼻和鼻窦疾病影像学诊断(9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鼻和鼻窦疾病影像学诊断鼻和鼻窦疾病影像学诊断鼻腔正中矢状位额窦筛窦蝶窦鼻腔 鼻腔由鼻中隔、鼻道和外侧壁构成。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犁骨、腭骨和四边形软骨形成。鼻腔外侧壁由阶梯状排列的鼻甲,由下向上递次缩小1/3。窦口鼻道复合体:上颌窦自然开口、筛漏斗、半月裂孔和中鼻道,是额窦、上颌窦和前组筛窦的共同引流通道。上颌窦鼻窦 上颌窦 最大的鼻窦,两侧对称 筛窦 位于筛骨体内,分为前后组筛房。前组引流入中鼻道,后组引流入上鼻道。筛窦变异多。额窦 不对称的一对窦腔,形状和大小不定。蝶窦 位于蝶骨体内。华氏位额窦柯氏位正常X线表现 鼻骨侧位 鼻骨由后上向前下斜形的条状连续骨影,顶端与鼻额缝相连,下端有软骨相

2、连不显影呈游离缘。正常CT表现 采用HRCT检查,观状面和横断面同时观察。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疑有眼眶或颅内侵犯的行增强扫描。HRCT检查显示正常解剖结构及其变异,是鼻内镜手术的“路径图”正常MRI表现 横断面T1WI和T2WI为基本序列,观状面和矢状面必要补充。水成像技术可以直接显示脑脊液鼻漏。异常影像学表现 粘膜增厚 正常的粘膜不显示,增厚时为中等密度影,MRI上为长T2线影。见于鼻窦炎。窦腔积液 见液气平面,常见外伤与出血。充满液体的窦腔需与肿瘤相鉴别,可行增强或MRI检查。肿块 密度均匀,边清光整,轻中度强化的多为良性肿瘤。无强化或周边强化提示囊肿;不均匀不规则的肿块,明显强化提示恶性

3、肿瘤。密度似骨质的,骨瘤或骨化性纤维瘤可能。异常影像学表现 窦腔形态大小异常 与发育相关。增大提示病变原发鼻窦或窦口阻塞。缩小提示病变来自窦周结构。鼻腔的大小形态异常 见于发育畸形、鼻甲肥厚、息肉和肿瘤 骨质异常 破坏见于恶性肿瘤、急性炎症、霉菌的感染和部分良性肿瘤。骨质增生、骨折、骨质吸收。邻近结构的改变观察、分析和诊断 了解个体的发育及变异 分析病变和周围的关系 观察骨质改变 有助于定位 增强扫描 了解血供,显示病变的颅内扩散情况。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鼻内镜检查、活检能早期诊断病变,但是影像学检查能准确显示病变的范围和周围结构累及情况。作为评价疗效和随访的依据。HRCT为鼻腔鼻窦的常规检查

4、方法,清楚地显示解剖结构和变异。准确显示病变,增强扫描可增加诊断信息。此外可行重建技术和MRI检查。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MRI多方位扫描,抑脂技术显示病变范围。有助于肿瘤与炎症、囊肿和潴留的分泌物。增强扫描能清楚显示病变侵犯颅内的情况。MRI不能清楚显示骨质破坏和钙化。后鼻孔闭锁 膜性、软骨性和骨性 CT检查 观察闭塞的程度及性质 影像学检查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客观指征。鼻窦炎 病因 继发急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变态反应的继发感染或邻近器官的扩散。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常多发。一侧或双侧各鼻窦均发病者,称全鼻窦炎。临床表现:鼻塞、流脓涕、头痛和鼻窦压痛及全身症状。X线表现 急性期 窦腔密度增高,坐位

5、立位片见液平,粘膜增厚。慢性期 粘膜肥厚明显,可表现为凹凸不平的息肉状。窦壁骨质硬化,或者吸收。有积脓和气体,可显示液平面。CT和MRI表现 急性期 鼻甲肥大,粘膜增厚,气液平面并可随体位变动。增强扫描粘膜明显强化。慢性期 窦壁骨质硬化增厚和骨质吸收。MRI粘膜增厚T1WI低T2WI高,蛋白含量较高T1WI等、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鼻及鼻窦息肉 常见病,可单独发生,也可鼻腔和鼻窦同时发生。病因 倾向于变态反应和鼻粘膜慢性炎症。炎症长期刺激使鼻粘膜发生水肿和肥厚形成息肉。部位 筛窦和上颌窦多见。过敏性息肉主要见于下鼻甲及嗅区,后鼻孔息肉以感染为主。临床症状 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头痛等鼻窦炎

6、症状。息肉堵塞咽鼓管咽口时有耳鸣和听力障碍。影像学表现 X线 鼻腔可见软组织充塞,或窦腔混浊,密度增高。CT 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整,有蒂为典型表现。粘膜增厚。增强扫描线样强化,代表包绕鼻息肉的粘膜。息肉充满窦腔时,窦壁呈膨胀性改变,偶见骨质吸收或硬化。MRI T1WI呈中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不强化或呈线条样强化。出血性息肉T1WI和T2WI为高信号。息肉内有增生的血管,增强有不同程度的强化。黏液囊肿 病因 窦口阻塞,分泌物在窦腔的大量潴留所致,又称潴留囊肿。无窦口阻塞时,粘膜分泌物中蛋白含量过高,引起生物化学和免疫反应所致。筛窦、额窦、蝶窦,单侧多见。早期无症状,增大后压迫窦壁可引

7、起疼痛。局部膨隆,触及有弹性肿块。囊肿突入眶内出现眼球突出。影像学表现 窦腔透亮度减低,窦腔膨大,窦壁菲薄。继发感染可见骨质吸收、破坏。增强扫描囊内无强化,如边缘环状强化提示感染。囊肿侵入眼眶继发眼球突出和眼外肌、视神经受压。MRI 信号取决于囊液的蛋白含量鉴别诊断 鼻窦的恶性肿瘤 窦壁呈侵袭性破坏。广泛而不规则,窦腔扩大不如囊肿明显。粘膜囊肿 黏液潴留囊肿 见于上颌窦,为粘膜腺体分泌物在腺泡内潴留形成。粘膜下囊肿 粘膜下积液,渗出的浆液在粘膜下层结缔组织内潴留。为假性囊肿。临床无症状,常意外发现。头痛,有时囊肿破溃从鼻腔流出黄色液体。影像表现 X线 窦腔内半圆形软组织影,边缘光滑锐利,窦壁清

8、晰。CT 窦内低密度结节影,密度均匀,水样密度,边界清楚。无强化。MRI 粘膜下囊肿渗出液含蛋白量较低,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一致。粘膜潴留囊肿T1WI呈略低或中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诊断和鉴别诊断 多发粘膜囊肿易明确诊断 单发与鼻息肉和血管瘤鉴别。鼻窦霉菌病 常见致病菌有曲霉菌、毛霉菌和念珠菌等。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患糖尿病、肿瘤等疾病。临床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侵袭性者常有面颊肿胀、结膜充血和眼肌麻痹等症状,与恶性肿瘤相似。上颌窦多见。影像学表现 CT 鼻窦内结节、息肉样改变,密度高,部分有强化。半数可见点样及斑块样钙化为本病的特征。钙化多位于上颌窦口,真菌致坏死物内有

9、钙铁盐沉积。骨质硬化和骨质破坏。诊断及鉴别诊断 非侵袭性需与慢性鼻窦炎鉴别,伴窦壁骨质破坏需与肿瘤,恶性肉芽肿鉴别,其主要鉴别点是本病有钙化。炎性肉芽肿内翻性乳头状瘤 常见的良性肿瘤,男性多见。临床表现 鼻塞、流涕、鼻部出血、失嗅和溢泪等。病理属良性,常复发,可侵犯骨质。分为外生型和内翻型,后者多见。组织学特点是增生的上皮团块向水肿和基质内倒生。影像学表现 X线 鼻腔密度增高,鼻中隔移位,骨质破坏。鼻窦多有阻塞性炎症。CT 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增强有轻度强化。骨质吸收和破坏。恶变时,骨质破坏更明显。继发炎性改变,鉴别时需增强。MRI 易与炎症区别。骨瘤 额筛交界区,以额窦发病多见。常通过影像

10、学检查偶然发现。病理分三型:密质骨性、松质骨型及混合型影像学检查 鼻腔和鼻窦内见边缘清楚的骨密度肿块为直接征象。CT检查的目的是观察骨瘤范围及继发改变。血管瘤多起源于粘膜生长缓慢,膨胀性临床表现 单侧进行性鼻阻塞、反复鼻出血。影像学表现 CT 软组织密度肿块,增强后明显强化。静脉石有定性意义。肿块呈膨胀性生长,窦壁骨质受压、吸收。MRI 软组织肿块显著增强。鉴别诊断 与炎症及恶性肿瘤鉴别,做增强扫描。恶性肿瘤 上皮性恶性肿瘤 非上皮性恶性肿瘤 转移瘤上皮性恶性肿瘤 常见的恶性肿瘤 早期临床症状隐匿,与慢性炎症难鉴别 晚期表现面部畸形,可侵犯牙槽骨、眼眶、翼腭窝,侵犯颞下窝及翼内外引起三叉神经痛

11、,侵及颅内引起颅神经症状。病理分鳞状细胞癌、腺癌、腺样囊性癌影像学表现 CT 软组织肿块,腺样囊性癌可见钙化。侵袭性生长;骨质破坏;中度或明显强化;生长迅速MRI 肿瘤T1WI低至中等信号,T2WI高信号,信号可不均匀。增强有强化。蝶窦浆细胞癌筛窦鳞癌上颌窦癌上颌窦腺样囊性癌鼻腔癌鉴别诊断 内翻乳头状瘤:上颌窦开口扩大,可见钙化,骨质破坏轻。霉菌感染(侵袭型):软组织肿块内有菌丝形成高密度影有助于鉴别。粘液囊肿 恶性肉芽肿 活检鉴别 血管瘤非上皮性恶性肿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 横纹肌肉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软骨肉瘤 淋巴瘤 组织细胞增生症嗅神经母细胞瘤 嗅上皮分布的部位:鼻腔顶、筛板、上鼻甲和鼻中隔的上部 女性多见,10-20岁和50-60岁为发病高峰 临床表现:鼻阻塞和鼻出血 嗅觉消失 头痛 侵犯眼眶肿瘤易出血,有向粘膜和颅内扩散倾向。影像表现 嗅神经分布区出现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 轻度强化 易侵犯颅底 继发炎症改变 晚期侵及邻近结构 MRI 增强有中度至明显强化骨折 MRI 水成像技术发现脑脊液鼻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