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

上传人:功*** 文档编号:178954860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城市更新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全市城市更新工作,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推动城市开发建设方式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将建设重点由房地产主导的增量建设,逐步转向以提升城市品质为主的存量提质改造,提高城市宜居度,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抢抓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政策契机,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扎实推进全市城市更新工作,为做大做强都市圈、形成核心增长极、全力唱好“双城记”提供助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工作目标。到2022年,完善城市更新政策体系和工

2、作机制,形成城市更新项目库,建成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到2023年,完成列入计划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任务,完成城镇背街小巷改造。到2025年底,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任务;全市“十四五”期间新增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需求约3万户(套)全部开工;建设改造城镇污水管网530公里、雨水管网235公里、供水管网280公里、燃气管网300公里,力争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安全可靠保障率达100虬以“四改”为抓手的城市更新行动助推城镇品质提升取得实质性成效。二、重点任务(一)强化规划引领L各县(市、区)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城市更新规划。城市更新规划要客观评估建成区

3、现状及存在问题、确定工作目标、框定更新范围、划分更新单元、建立更新项目库、明确建设时序,有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更新范围内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按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建设。城市更新单元内的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中的配套设施设置规定进行配建。(二)强力推进“四改”2 .全力打好城镇老旧小区“歼灭战”。进一步建立健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完成城市或县城(城关镇)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3 .全力打好棚户区改造“攻坚战”。三年内完成2020年底前未建成的

4、约10.9万户存量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任务;到2025年底前,全市“十四五”期间新增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需求约3万户(套)全部开工。运用市场化方式推进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最大限度争取国家、省政策和资金支持。4 .全力打好背街小巷改造“持久战”。三年内全面完成城镇背街小巷改造,打造安全有序、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文明街巷;建立健全背街小巷常态长效管理机制。5 .全力打好城镇管网改造“协同战”。开展燃气、污水、供水、雨水管网等全覆盖、零遗漏排查工作,找准问题症结,针对性实施管网建设改造;开展电力、通信和广播电视等线网专项排查,按照“新线入地、旧线归整、废线拆除”的原则开展治理,解决

5、线缆乱牵乱拉乱搭乱建引发的视觉污染、环境影响、安全隐患等问题;统筹城镇发展与管网建设,进一步提高管网覆盖范围和供应保障能力。(三)着力优化交通体系6 .加快优化城市路网体系。加快完善城镇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等路网系统,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疏通拥堵路,畅通“微循环”,进一步优化交通网络,方便群众出行。持续推进武汉路、上海路等城市骨干道路建设。通过开展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信号灯设置、强化路面管控、深化宣传教育等,多项举措推进中心城区和县城交通拥堵节点治理工作。强化道路两旁隔音带设计建设,对于路面铺装、照明等设施和地下市政设施出入口(含客井盖),要明确特殊铺

6、装、稳静化措施等要求,确保通行舒适安全。7 .加快补齐城市停车短板。通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业主自筹资金、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对停车位紧张的既有住宅区实施改造。加强专项规划设计和指导,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到2025年,确保新建停车场配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不小于停车场车位总数的20%o在防空地下室平时功能布局上,鼓励以停车为主,兼顾商业、仓储和其他用途,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停车位;平时功能不是停车的防空地下室,在不改变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和使用效能前提下,经属地人防相关职能部门批准,建设单位可改造为停车场或配套停车服务设施。鼓励商业区、办公楼、旅游景区、学校、体育场馆、居住社区等场所停车设施,

7、在保障安全和满足基本停车需求情况下,错时向社会开放,探索有偿使用、收益分享的模式,通过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实现车位共享、提高使用效率。严格规范机动车路内停车位设置,严禁在救灾疏塞、应急保障等道路上和人行道上设置,坚决取缔非法占道设置停车位。8 .加快完善公共交通体系。要按照“方便群众、综合衔接、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快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设置,逐步提高覆盖率、准点率和运行速度,改善公共交通通达性和便捷性,积极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基本实现城区、县城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左右,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11辆。稳步

8、推进智能公交管理系统的建设,优化公交管理模式和流程,进一步完善公交体系,全面提升公交的管理水平、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适时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为推进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建设工作做好准备。9 .加快强化慢行系统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地制宜加快慢行系统建设改造,用慢行系统把城市更新单元与学校、重要商业区、集中办公区、城市公园串联起来。新建、改造一批人行横道、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无障碍设施,完善城市非机动车道,确保步行系统连续、安全、符合无障碍要求。(四)着力完善城市绿化10 .加强园林绿化建设。推进老旧公园提质改造,新建一批公园绿地。利用城市道路两侧公共空间,增加道路附属绿地。注重本土植物

9、运用,降低绿地建设与管养成本。注重植物色彩季相变化,加强彩色植物运用。利用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建设“口袋公园”“袖珍公园”等休闲场地。城市更新单元内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要求。到2025年底,新增城市公园绿地280公顷,新建城市公园20个;提升改造公园绿地50公顷;新增林荫路180公里;新增城市绿道30公里;新增城市绿廊30公顷。(五)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IL加快补齐二次供水短板。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落实技术、卫生和安全防范等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切实解决二次供水设施跑冒滴漏严重、水质污染风险高、治安隐患多等诸多问题。强化供水企业

10、对用水报装的管理,健全对二次供水设施建设的技术审验制度,在工程设计、竣工验收等环节进行技术把关,保障高层建筑二次供水安全稳定。对新建高层、超高层项目的二次供水设施,由供水企业实行统建统管,对二次供水设施实施专业化建设和专业运行维护,开发企业可将该项费用列入项目开发成本。对在建的高层住宅项目的二次供水设施,鼓励供水企业验收接管,实行专业化运营。对既有的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鼓励业主(或管理单位)将设施管理委托给供水企业进行统一管理。12 .加快补齐市政消防栓短板。市政消火栓规划建设要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城区、县城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工程要充分考虑市政消火栓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使市政消火栓建设与

11、道路建设同设计、同施工、同验收。对城区和建成区以外沿道路铺设的市政给水管网,要按照国家标准预留消火栓接口。对于老城区缺失、破损的消火栓应及时进行补建、更换和维修,保证消火栓在城区消防中充分发挥其作用。13 .持续巩固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建立长效节水工作机制、推进节水技术改造、拓展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提升全民节水意识,巩固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工作。14 .加快补齐环卫设施短板。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推进建立健全垃圾处理系统,满足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需要

12、;加快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以镇、办为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实现“三个全覆盖”,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全覆盖。按照“有齐全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五有标准要求,制定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定期维护制度,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垃圾收运和处理技术要求。在城市公厕改造、提升、新建、管理上下功夫,及时对老旧公厕进行提档升级改造,打造无障碍公厕。15 .提升基础通信覆盖能力。加快推动城市移动通信网络质量优化,提升4G网络覆盖质量,切实消除城区移动通信信号忙点、盲区

13、和弱覆盖区,推进5G网络建设,建成开通5G基站2000个以上,实现城市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六)着力补齐城市功能短板16 .加快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城市更新单元内按标准配建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消防站、医疗卫生设施、养老服务设施等。新建小区要按要求配套物业服务用房和社区用房等公共设施设备用房;对具备条件的老旧小区,通过改建、扩建等方式保障予以保障,确保社区物业管理和社区居委会办公场地建设达到规定面积标准。因地制宜完善城市更新单元内文体设施,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完善社区书屋;利用小区空闲土地、拆违腾空土地、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等,采用新建、改建等方式,按照标准完善体育设施。

14、到2025年,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0%以上,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大于90%;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所以失能、半失能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集中供养服务设施。17 .加快补齐商业服务设施短板。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按照“购物不出区”要求,优化社区商业结构和布局,城市更新单元内要完善餐饮店、理发店、通讯网点、银行网点、快件寄递服务点等便民商业设施,支持大型商贸企业以连锁经营形式在社区配置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生鲜超市、便利店、智能微菜场、公益性标准化菜市场、直销菜店、便民药店、农产品直营店等业态。有条件的,结合市场需求,配套建设含办公、商场、休闲娱乐、儿童游乐、游泳馆、健身房等多功能

15、的综合性商业中心;支持将大型体育场馆、老旧工业厂区等改造为商业综合体、消费体验中心、健身休闲娱乐中心等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满足城市更新单元内居民生活需要。充分利用城市更新单元内的空闲土地、拆违腾空土地、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等,配套建设社会停车场;支持引导停车场同时具备车辆清洗、保养、美容、维修等功能,具备“以场养场”能力,吸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与运营。城市更新单元内的商业区噪音对居住区影响大的,要通过街道、绿化带、设置声屏障等物理隔离手段,将商业区与居住区进行隔离,做到居住区安静、商业区繁荣。(七)推动城市风貌整体提升18 .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严格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有关要求,加

16、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优先安排并组织建设和改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的道路、供(排)水、电力、消防等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管理保护机制,强化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古树名木大树、传统民居等保护工作,坚决杜绝城市更新过程中大规模迁移砍伐树木、破坏文物和历史建筑、破坏景观风貌等行为发生。对有重要价值的建筑,杜绝在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违法建设,应及时按程序纳入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加以保护。19 .彰显传统街巷文化魅力。实施老旧街区、传统街巷环境综合整治和提升工作,突出对元素、历史文化名城底蕴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展现地方文化特色,唤醒老城历史记忆;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推进文化要素与旅游、商业融

17、合,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结合,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商业街、美食街、民俗街、旅游风情街等魅力街区,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建成一条以上魅力街区,累计新增省级及以上旅游休闲街区5个以上。20 .注重提升城市特色风貌。建筑设计要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原则,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点和时代风貌,延续城市文脉、留住城市基因、体现城市精神,突出建筑使用功能,回归建筑基本属性,强化文化传承创新,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杜绝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精心打造一批精品建筑。加强大型城市雕塑管控,严格控制建设高度超过30米或宽度超过45米的大型雕塑,严禁以传承文化、发展旅游、提升形象

18、等名义盲目建设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大型雕塑,原则上不得在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单位等保护范围和山水景观敏感地区建设大型城市雕塑;将超大体量公共建筑、超高层地标建筑、重点地段建筑和大型城市雕塑作为城市重要项目进行管理,健全大型城市雕塑设计方案比选、专家评审、公众参与、科学决策机制,对于不符合城市定位、规划和设计要求或专家意见分歧较大、公示争议较大的,不得批准设计方案,不得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八)着力增强城市韧性21 .加快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巩固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坚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坚持防治结合、平战结合,强化部门、区域联防联控

19、,实现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优化创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重大风险预防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发布机制、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公共卫生应急保障支撑体系;补齐疫情防控设施短板,统筹疫情防控、医疗救治机构布局,构建以疾控中心、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救治医院、医疗资源储备、应急救治设施组成的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功能齐备、反应快速的分级、分层、分流防控救治格局,提升疾控中心能力水平,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22 .加快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加强雨水、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快补齐排水防涝设施短板,提高市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全面消除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的易涝积水点,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20、逐步建立完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确保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内的降雨,避免出现“城市看海”现象。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为本、自然循环、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的原则,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小城市开发建设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到2025年,城市排水防涝取得明显成效,建立完善“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滞削峰、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排水防涝能力显著提升,内涝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3 .优化地下空间资源配置。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序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建立健全入廊、运营、管理等机制,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效解决“马路拉链式

21、”反复开挖地面、“蜘蛛网式”密集架空线网、管线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适时出台支持地下空间开发的政策,大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优化地下空间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地下空间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保障基础设施运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效率。24 .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实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抓实洪涝干旱、火灾、地质灾害及其他自然灾害等防治。深化消防“放管服”改革,加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增强全灾种救援能力,形成各方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自然灾害防治格局。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提高灾害信息

22、获取能力、风险评估能力和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内外联动的应急救援网络,逐步形成公安、卫健、消防、气象、交通、住建、水务、生态环境等多部门“一张网”调度指挥的应急救援体系,不断提高应急救援的装备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提升避难、储备、保障能力。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消防宣传日”等宣传活动,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应急管理知识,增强社会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意识。25 .建立完善城镇事故灾害预防和应对工作体系。落实城市建筑施工、危化物品、供热供气供电供水、交通运输、人防设施、地质灾害、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事故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准备工作部门责任,加

23、快构建全天气、系统性、现代化的城镇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城镇安全运行。(九)推动城市治理提升26 .加强城市市容整治。加大力度整治影响市容市貌的乱象,以精细化治理、管理促进市容提升,营造整洁优美、和谐有序的市容环境,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果。推进城市市容秩序提升行动,严厉查处占道经营、占道施工等行为,规范占道审批和管理;以“疏管结合”为原则,强化流动摊贩管控,有条件的设置疏导区,有效提高管控水平;有序开展各类路标路牌、户外广告、招牌等标识标牌的专项整治,全面清除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城市容貌、未经许可擅自设置的标识标牌,严格行政审批,依法规范各类标识标牌设施设置;加强建筑外立面空调外挂机、

24、垃圾箱、路旁座椅、报刊亭设置的管理,做到规范有序、整齐美观。27 .加强城市面貌提升。加强违法停车的执法和管理力度,严格落实严抓严管,推动全市文明停车指数逐渐上升;严格落实中心城区养犬管理办法,坚持教育和执法双管齐下,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文明养犬意识,打造文明养犬新风尚;开展私搭乱建、违章建筑专项整治工作。推进城市环境卫生提升行动,加大城市、县城主次干道、商业街区、公园广场、景区、市场等重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城中村、城乡接合部专项整治工作,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标准,落实一体化目标;做好城市市政设施维护管养工作,及时修复破损路面,规范盲道铺设,补种缺损绿植,清理整治公共区域内数字垃圾、非法小广告等

25、。28 .严格控制景观亮化工程。按照适度控制、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景观亮化,严禁盲目新建脱离实际的景观亮化设施,杜绝出现违背城市发展规律、超出资源环境承载力、超出地方财力、背离人民群众意愿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严格管控灯光秀、水秀、沉浸式展览、夜游项目、灯光夜跑等项目。29 .加快城市治理水平提升。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严格规范城市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完善征地拆迁补偿机制,依法治理违法建筑。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扁平化管理机制,健全城市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公众听证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有效解决城市运行和管理中各类问题。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施城市

26、精细化管理示范工程,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增强城镇社区管理服务功能。到2025年,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100%o三、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保障。城市更新工作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将城市更新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成立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附件5),下设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指导、调度、督促全市城市更新工作的推进。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负责编制辖区城市更新规划,组织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参照省、市成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的统筹协调,构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合理推进的工作格局。(二

27、)强化要素保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批、手续办理方面为城市更新工作做好服务保障的同时,在资金争取、资源和资产配置等方面下足功夫,按照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省级预算内投资资金、省级新型城镇化补助资金、省级城乡建设发展专项资金的有关要求,做好项目储备,全力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支持;紧紧抓住国家、省政策契机,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城市更新项目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省级新型城镇化投资基金等;加强城市更新项目用地保障,切实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加强资金管理和使用,必要时要建立资金封闭运行的管理机制,确保资金及时下达、专款专用。(三)强化工作推进。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黔府办发(2021)36号文件要求,加强工作调度力度,按月上报工作推进情况,定期研判工作进展,科学制定工作计划,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市考核办、市委督查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要按照文件要求,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将城市更新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将城市更新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进行督查,切实保障城市更新工作的有序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