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筋小麦品种简介

上传人:达2 文档编号:178901396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9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强筋小麦品种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强筋小麦品种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强筋小麦品种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强筋小麦品种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筋小麦品种简介(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龙麦 30(龙97-7146)品种名称: 龙麦 30(龙 97-7146)审定编号: 蒙认麦 2006001 号,2004 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 为:黑审麦 2004001。品种来源 : 海拉尔农垦(集团)农牧业管理部 ,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小麦室 ,以龙 9005098为母本,龙9006351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特征特性:幼苗:幼苗直立,生长慢。植株:株高8590cm,秆强,分蘖及成穗能力强。 穗:纺锤型穗,长芒,穗层整齐。籽粒:红色,子粒饱满,角质粒,千粒重在3538g左右。品质: 2005 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蛋白质含量1

2、5.9%,湿面筋含量34.4%,沉降值47.33ml,吸水率62.0%,面团稳定时间12.5分钟,最大抗延阻力 477.3EU,延伸性19.6cm,降落值310S,面包体积780ml,面包评分76.5。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内蒙古东部旱作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3.69kg/亩,比对照龙 麦26增产12.24%,平均生育期89天,比对照龙麦26早4天。栽培要点:种植密度4245万株/亩;一般施纯N 45kg/亩,纯P2O5 45kg/亩,纯 K2O 23kg/亩较为适宜。N肥的追肥方式以2/3作底肥,1/3作种肥和后期叶面追施。种植区域: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岭北地区种植。师栾 02-1审定编

3、号:国审麦 2007016品种名称:师栾 02-1选育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栾城县原种场品种来源:9411/9430省级审定情况:2004 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石4185晚1 天左右。幼苗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 高。株高 72 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色浅绿,叶小上举,穗层整齐。穗纺锤型,护颖有短 绒毛,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角质。平均亩穗数45.0万穗,穗粒数33.0粒,千粒 重 35.2 克。春季抗寒性一般,旗叶干尖重,后期早衰。茎秆有腊质,弹性好,抗倒伏。抗 寒性鉴定:抗寒性中等。抗病性鉴定:中抗纹枯病,中感赤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

4、白 粉病、秆锈病。 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3克/升、786克/升,蛋白质(干 基)含量 16.30%、16.88%,湿面筋含量 32.3%、33.3%,沉降值 51.7 毫升、61.3 毫升,吸 水率59.2%、59.4%,稳定时间14.8分钟、15.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654E.U、700E.U,拉 伸面积163平方厘米、 180平方厘米,面包体积760平方厘米、 828平方厘米,面包评分85 分、 92 分。产量表现:2004200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1.7公斤, 比对照石4185增产0.14%; 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

5、产491.5公斤,比对照石4185 减产1.21%。 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0.9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1.74%。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0万 15万苗,后期注意防治条锈病、 叶锈病、白粉病等。洲元 9369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0号 选育单位:山东洲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PH82-2-2为母本,866-34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41 天,比潍麦8号早熟 1 天;株高72.4厘米,株型紧凑,叶片上举,较抗倒伏,熟相好;亩最大分蘖95.1 万,有 效穗 35.7万,分

6、蘖成穗率37.5%;穗型长方,穗粒数48.3粒,千粒重35.4克,容重799.6 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硬质。2007 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 中抗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高感秆锈病。2006-2007 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 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14.9%、湿面筋 32.5%、沉淀值 34,4ml.吸水率64.1ml/100g,稳定时间8.6min,面粉白度75.1,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强筋 品种标准。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 2004-2006 年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 544.20 公斤,比对照品种潍麦 8

7、号增产 0.54%, 2006-2007 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548.75公斤,比对照品种潍麦8号增产4.84%。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5-15日,适宜基本苗每亩8-12万。 审定意见:在全省高肥水地块作为强筋专用小麦品种种植利用。新麦 26审定编号:国审麦 2010007品种名称:新麦 26 选育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新麦 9408/济南 17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1 天,与周麦18相当。幼苗半直立, 叶长卷,叶色浓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 化快,抗倒春寒能力较

8、弱。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短宽、平展、深绿色。抗 倒性中等。熟相一般。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卵圆形、均匀 饱满度一般。2008年、 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0.7万穗、 43.5万穗,穗粒数32.3粒、 33.3粒,千粒重43.9克、 39.3克,属多穗型品种。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白粉病和赤霉病, 中感条锈病,慢叶锈病,中抗纹枯病。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高感叶锈病、叶枯病。 2008 年、 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84 克/升、 788 克/升,硬度指数64.0、 67.5,蛋 白质含量15.46%、 16. 04%;面粉湿面筋含量31.

9、3%、 32.3%,沉降值63.0毫升、 70.9毫升, 吸水率63.2%、65.6%,稳定时间16.1分钟、38.4分钟,最大抗延阻力628E.U、898E.U, 延伸性189毫米、 164毫米,拉伸面积158平方厘米、 194平方厘米。品质达到强筋品种审 定标准。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4.6kg, 比对照新麦18减产2%; 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31.4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5.9%。 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6.8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1.7%。栽培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8日至1 5日,每亩适宜

10、基本苗18万22万苗。注意防治白粉 病、赤霉病。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 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在江苏北 部、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倒春寒频发地区种植应采取调整播期等措施,注意预防倒春寒。鄂麦 23 品种来源:湖北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用“(2078/川农8539/百农 64)”经系谱法选 择育成的小麦品种。审定编号:鄂审麦 2004003。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株型较紧凑,幼苗生长半匍匐,叶色淡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 中等。穗纺锤形,小穗排列较稀疏,长芒,白壳,白粒。抗寒性、抗倒性较

11、强,后期熟相好。 区域试验中株高85.3 厘米,亩有效穗25.4 万,每穗实粒数34.3 粒,千粒重 37.6克。全生 育期 209.9天,比鄂恩1 号长 3 天。抗病性鉴定为中感赤霉病、纹枯病,感条锈病、白粉病 。 2004年品质测定容重833克/升,粗蛋白含量(干基)13.22%,湿面筋含量24.8%,沉降值 35.6 毫升,吸水率 57.6%,稳定时间 4.6 分钟,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专用小麦中筋标准。产量表现:20012003年度参加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99.50 公斤,比对照鄂恩1号增产4.84%。其中,20012002年度亩产294.33公斤,比鄂恩1号

12、 增产3.71%;20022003年度亩产304.67公斤,比鄂恩1 号增产5.96%,两年均增产极显 著。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麦区种植。郑麦 366审定编号:豫审麦2 0 0 5 0 0 6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品种来源:豫麦4 7/PH8 2 2 2特征特性:半冬性多穗型强筋小麦品种,全生育期2 3 0天。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苗期 长势旺,抗寒性较好,幼苗起身快,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遇“倒春寒”不育小穗增多; 株型紧凑,株高70厘米左右,叶片宽短上举,抗倒性好;穗层整齐,落黄一般,后期有早 衰现象;长方形穗,大穗中粒,籽粒角质;成产“三要素”为:亩成穗40万个左右,穗粒

13、 数3 8粒左右,千粒重3 6克左右。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 容重794g/L、籽粒粗蛋白质含量(干基)为15.29%、湿面筋含量33.2%、形成时间9.2min、 稳定时间13.9min、最大抗延阻力470E.U.,面包体积850cm3,面包评分93分,综合品质 评价该品系各项指标均达到国标一级强筋麦标准。抗性鉴定:20032005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两年成株期综合抗性鉴定和接种鉴 定:高抗条锈病,中抗叶锈、叶枯病,中感纹枯、白粉病。产量表现:在2002-2003年度国家黄淮麦区南片冬水组区试中,平均亩产544.9kg,比优质 强筋对照种藁城8901增产7.22%

14、,达极显著水平。 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82. 9kg, 比优质强筋对照品种增产6.5%,达极显著水平。栽培技术要点:播期以10月102 5日为宜;亩播种量68公斤,基本苗以每亩12 15万为宜,晚播可适当增加播量;基肥应本着重施氮肥、搭配钾肥、适当减少磷肥的原则。一般亩施农家肥34方,尿素1215公斤,磷酸二铵2025公斤,氯化钾61 0公斤。追肥应本着“前氮后移”的原则,不施返青肥,拔节到孕穗阶段每变动施尿素5 10公斤,在灌浆初期叶面喷施速效氮肥有利于品质的提高;抽穗灌浆期结合“一喷三防”, 注意防治穗蚜。适宜地区: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山东省西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

15、北部及陕西关中 地区中、高水肥地早、中茬种植,最适播期为10月10 日-25日,每亩播量6-8kg,晚播可 适当增加播量藁优 2018审定编号:冀审麦 2008007 号 2008 年 11 月审定通过选育单位:藁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 9411/98172报审单位:藁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片深绿色,分蘖力较强。株型紧凑,株高 73 厘米左右。亩穗数48 万左右,穗层较整齐。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 饱满。穗粒数31.9 个,千粒重38.6克,容重789.9克/升。生育期240天左右,与藁8901 品种相当。抗倒性强。20052006

16、年度抗寒性与藁8901品种相当,20062007年度抗寒性 优于藁8901 品种。 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结果:2006年籽粒粗蛋白14.98%, 沉降值44.2毫升,湿面筋31.9%,吸水率58.1%,形成时间6.8分钟,稳定时间28.0分钟; 2007年籽粒粗蛋白15.48%,沉降值45.8毫升,湿面筋31.8%,吸水率57.4%,形成时间6.0 分钟,稳定时间24.0分钟。 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结果:20052006 年度中抗条锈病,高抗 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062007 年度中感条锈病、高抗叶锈病,中抗白粉病。产量表现: 20052006、20062

17、007 年度冀中南优质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1.89 公 斤,比藁8901品种增产6.58%。 20072008年度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5.43公斤,比 藁 8901 品种增产 5.36%。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播期为10月1 日15日,播种量为基本苗1822万/亩,中低肥力 地块适当增加播种量。施二铵25公斤/亩(秸秆还田地块加5公斤尿素/亩)做底肥,春季 一次性施入尿素15-20公斤/亩。后期注意除治蚜虫。 适宜地区:适宜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济南 17 号审定编号:鲁种审字第0262-2号 育种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临汾 5064 为母本,鲁麦

18、 13 号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叶片上冲,株型紧凑,株高77 厘 米,穗型纺锤、顶芒、白壳、白粒、硬质,千粒重36克,容重748.9克/升,较抗倒伏,中 感条,叶锈病和白粉病。品质优良,达到了国家面包小麦标准。落黄性一般。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1 9 9 6- 1 9 9 8年山东省小麦高肥乙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02.9 公斤,比对照鲁麦 14 号增产 4.52%,居第一位;1998 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1.25 公斤,比对照增产 5.8%。适宜范围:在全省中高肥水作为强筋专用小麦品种推广种植。烟农 5158审定编号:皖麦2

19、009001育种单位: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品种来源:烟航2号(来源于鲁麦14经高空诱变处理)X烟农15 (来源于白蚰包 /St2422/464)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旗叶上举;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籽 粒角质。 全生育期 221 天左右,较对照品种(皖麦38 )迟熟1 天左右;株高 86 厘米左右, 与对照品种相当;亩穗数为 38 万左右,穗粒数 41 粒左右,千粒重 40 克左右。 抗性表现: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 2006 年抗叶锈病,中感纹枯病,中感至感 条锈病,感白粉病和赤霉病;2007 年条锈病近免疫,中抗白粉病和赤霉病,中感纹枯病, 高感秆锈

20、病。品质表现: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品质分析结果, 2006 年:容重 826 克/升,粗蛋白(干基)14.59%,湿面筋 28.4%,吸水率 55.6%,稳定时间 4.7 分钟;2007年:容重816克/升,粗蛋白(干基)15.61%,湿面筋32.8%,吸水率57.2%,稳 定时间16.0 分钟;2008年:容重808克/升,粗蛋白(干基)14.61%,湿面筋33.0%,吸水率 62.5%,稳定时间11.9 分钟。基本符合强筋小麦标准。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5-2006年度区试亩产 497.4 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9% (不显著);2006-2

21、007 年度区试平均亩产529.5 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3.6%(不显著)。 2007-2008年度生产试验亩产496 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4.3%。兰考矮早8号审定编号:国审麦 2003033 选育单位:河南省兰考农华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小黑麦84 (184)X90选系特征特性:弱春性,晚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18号晚24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叶 色深,叶片宽短。株高75 厘米,株型紧凑,旗叶宽厚上冲,抗倒力强。穗层整齐,穗长方 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成穗率较低,平均亩成穗25万,穗粒数42粒,千粒重 45 克。苗期抗寒性中等,春季耐倒春寒能力偏弱,中后期耐渍性好,熟相较好。对

22、秆锈病 免疫,中感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容重771 克/升,粗蛋白含量 14.6,湿面筋含量34.5,沉降值33.5毫升,吸水率64.2,面团稳定时间4.4分钟, 最大抗延阻力153.5E.U,拉伸面积35平方厘米。产量表现: 2002 年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晚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32.4 公斤,比对 照豫麦18号减产1.3(不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422.4公斤,比对照豫麦18 号减产3.3(不显著)。 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9.5公斤,比对照豫麦18号 增产 0.6。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1015日。缩小行距,增加播量,行距810厘

23、米,每亩基 本苗 2025 万株。肥水管理中,底肥占总施氮量的30,返青起身期结合浇水追施总氮量 的 70。注意防治纹枯病、赤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烟农19号(原代号烟优 361)品种来源: 烟台市农科院选育而成。审定情况: 2001 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1001 号。特征特性: 冬性,幼苗半匍匐,叶片深黄绿色、上冲,株型较紧凑,分蘖力强,成穗率中 等。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生育期245天,比鲁麦14号晚熟1-2天,熟相较好。株高84厘米, 亩有效穗数41.9万个,有效分蘖率33.5%,穗粒数34.5个,千粒重36.4克,容重766.5 克/升。穗型纺锤,长

24、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抗倒性一般。抗病性鉴定:中 感条、叶锈病,感白粉病。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试结果:粗蛋 白含量15.1%,湿面筋33.5%,沉降值40.2ml,吸水率57.24%,形成时间4分钟,稳定时间 13.5分钟,弱化度24B.U,公差指数19B.U,评价值61。产量表现: 1997-1999年参加了山东省小麦高肥乙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83.6公斤, 比对照鲁麦14号减产0.3%;1999-2000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9.36公斤,比对照 鲁麦14号增产1.3%。栽培要点: 适宜播期为10月上旬,一般每亩基本苗7-8万,节水地块适当

25、增加播量,一 般每亩基本苗12-15万;施足基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不要偏施氮肥,保证苗齐、 苗匀、苗壮;浇好越冬水。春季抓好划锄保墒,第一次肥水在拔节后期或挑旗期。该品种在 肥水较大地块易倒伏,管理上应适当控制播量,合理肥水,并采取化控措施增强抗倒性。及 时防治白粉病。烟农 21 号育种单位:烟台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 省审编号:鲁农审字2002023号 国审编号:国审麦 2004016 号 特征特性:属冬性多穗型品种。幼苗匍匐,长势强壮,分蘖力强,成穗数多,春季起身较晚, 两极分化快,苗脚利索。株型紧凑,株高适中,茎秆较粗壮、蜡质,抗倒能力强;旗叶上举。 穗层整齐,结实性好,方形穗,长

26、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产量三因素协 调,丰产性好。抗倒春寒能力较强。株高75cm左右。穗粒数3843粒,千粒重4045克。 经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指定的品质分析单位分析:容重781g/L,蛋白质含量14.44%, 湿面筋含量32.2%,沉降值48.9ml,吸水率61.8%,形成时间5min,稳定时间8min,最 大抗延阻力(E.U. ) 375,拉伸面积80cm2,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中强筋小麦标准。该品种 对秆锈病免疫,中抗至高抗条锈病、白粉病。泰农 18审定编号:鲁农审2008056 号,原代号泰农 2413。 育种单位:泰安市泰山区瑞丰作物育种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27、。选育过程:常规品种。莱州137 为母本,烟369-7 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原代号泰农 2413。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8 天,比潍麦8 号早熟1 天;株高 73.7 厘米,叶片上举,抗倒性较好,熟相一般;亩最大分蘖83.8 万,亩有效穗 32.9 万,分蘖成穗率 39.2%;穗型长方,穗粒数 43.6 粒,千粒重 40.8 克,容重 795.4 克/ 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半硬质。 2008 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 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条锈病和叶锈病。20072008年生产试验统一取 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

28、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含量 12.3%、湿面筋 30.4%、 沉淀值33.1ml、吸水率59.7ml/100g、稳定时间6.2min,面粉白度77.3。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 20062008 年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72.56 公斤,比对照品种潍麦 8 号增产 8.64%;20072008 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0.57 公斤,比对照品种潍麦 8 号增产 8.25%。栽培要点:适宜播期10 月110 日,适宜播量每亩基本苗1518 万。 适宜地区:在山东省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烟农 15育种单位:山东省烟台农科所品种来源:蚰包麦XST2422/464

29、杂交育成特征特性:白皮、角质率 68%, 籽粒粗蛋白 17.2%, 沉淀值 43.5 毫升, 面粉湿面筋 37.4%; 吸水率 55.4%, 面团形成时间 4.5 分钟, 面团稳定时间 9.3 分钟, 评价值 50, 烘烤面包体积 737.5 立方厘米。西农 979育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研究室审定编号:国审麦 2005005审定情况: 2005 年国家和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家新品种保护权号:CNA20030519.0品种来源:西农2611/918/95选 1 特征特性:该品种半冬性,早熟,成熟期比对照小偃22早 2天左右,比豫麦49早 3天左右。 幼苗半匍匐,叶耳紫色

30、,叶片上倾,株高73 厘米,株型适中偏紧,成穗率高,籽粒饱满, 角质率高,黒胚率低。亩产超千斤的产量因素构成为:亩穗数40万45万,穗粒数3840 粒,千粒重4245克。黄淮麦区区域试验混样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84克/升,蛋白质15.39%, 湿面筋32.3%,沉淀值49.71毫升,吸水率62.4%,面团形成时间6.1分钟,稳定时间17.9 分钟,最大抗延阻力564E.U.,拉伸面积121平方厘米;。中抗叶锈病和纹枯病,慢秆锈病, 中感赤霉病,感白粉病和条锈病产量表现:2004年和2005年国家黄淮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36.8千克和482.2千克,较 优质对照藁麦8901分别增产5.62%和

31、6.35%。栽培要点:播前施足基肥,氮肥与磷肥配合,适宜播种期为 10 月上中旬,基本苗每亩 14 万18 万,适时冬灌,酌情春灌,旱年浇好灌浆水,并结合冬灌追施氮肥,氮肥追肥量占 全生育期氮肥总用量的 2530,注意防治白粉病和条锈病。适宜区域: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 区和山东省西南部高中产水肥地种植。郑麦 9023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中心从杂交组合小偃6号/西农65/83(2)33/84(14)43 F3/3/陕213选育而成。审定情况:2001 年河南省和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2 年安徽省和江苏省农 作物品种审定

32、委员会审定, 2003 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1003、鄂审麦0032001、苏审麦200203、国审麦 2003027。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强筋优质、早熟品种。幼苗半直立,分蘖力中等,春季生长迅速,株 高 82 厘米左右,株型紧凑直立,穗层整齐,落黄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硬质白粒 亩穗数40万左右,穗粒数32粒左右,千粒重42克以上。抗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纹 枯病、梭条花叶病,感白粉病。多年多点品质分析结果:河南省麦区粗蛋白质含量14.90、 湿面筋含量35.7、沉降值53.4毫升、吸水率62.31、面团稳定时间17.6分钟;长江中 下游麦区粗蛋白质

33、含量14.48、湿面筋含量29.5、沉降值53.8毫升、吸水率63.5、 面团稳定时间7. 3分钟。产量表现:1999-2000年参加河南省高肥春水组区试,平均亩产503.3千克,比对照豫麦18减产1.42,2000-2001年继试平均亩产499.9千克,比对照豫麦18减产1.19,2000-2001 年参加河南省优质麦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20.6千克,比对照豫麦34减产3.3,同 年参加省种子管理站新品种展示,平均亩产466.3千克,比对照豫麦47减产3.6。 2002 年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晚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458.2 千克,比对照豫麦 18 增产 4.7(显著); 2003

34、年续试,平均亩产448.5千克,比对照豫麦18增产2.7(不显著)。2 0 0 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 1 6千克,比对照豫麦1 8增产2 . 1 。 2002年参加长江流域冬麦区中下游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37.1千克,比对照扬麦158增产5.9(极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309.2千克,比对照扬麦158增产 3(极显著)。2003 年参加生 产试验,平均亩产287.9 千克,比当地对照减产2.1。栽培要点:黄淮冬麦区南片适播期为10月1525日,长江中下游麦区适播期为10月25 日至11月5日。播种量为每亩79千克,基本苗要求为每亩15万20万。生育中后期注 意防治白粉病和穗

35、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种植,注意氮肥后移,保证中后期氮素供应,确保 强筋品质。适宜范围: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中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晚茬 种植,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安徽和江苏沿淮地区、河南中南部及湖北北部种植。西农 9871审定编号:国审麦 2008013品种名称:西农 929 选育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品种来源:陕229/莱州 953 省级审定情况: 2005 年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微匍匐;叶色深绿,叶窄较长,旗叶上挺;株高78cm左右。茎杆 坚韧,弹性好;株型紧凑,穗层厚齐;穗长方形、中大、均匀,多花多粒,结实性好;白壳 长芒;籽粒色白、

36、饱满、角质、卵圆形;千粒重40克左右。抗寒耐冻性较好,分蘖力强, 成穗率较高;抗倒伏能力强。田间综合抗病性好,成熟落黄好。生育期233 天左右,较小偃 22早熟1-2天,熟期适中偏早。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 栽培要点:选用地力水平为400公斤以上的中、高水肥地种植。施足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 配合,氮、磷、钾肥配合,基肥中氮肥用量占全生育期氮肥用量70-75%。适播期为10月中 旬,亩播量 7-8 公斤,基本苗亩 14-16 万,冬前群体亩 55-60 万,春季最大群体亩 80-90 万,亩成穗 40-45 万。适时冬灌,酌情春灌,旱年浇好灌浆水,结合冬灌追施氮肥,追肥量

37、占全生育期氮肥总用量的25-30%,留 2%的氮肥用于抽穗灌浆期叶面追肥。在白粉病、赤霉 病重发区或重发年份,注意及时防治。小麦抽穗开花期及时进行一喷三防,结合喷施磷酸二 氢钾并进行叶面喷肥,延长叶功能期,增加粒重,确保优质高产。适宜地区:适宜陕西关中灌区种植。永良4号品种来源: 1973 年用墨西哥品种索诺拉只(母本)与区农科院育成品种宏图(父本)杂交,经多 年北育南繁、系统选择育成。选育单位:该品种由宁夏永宁县良种场育成。特征特性:生育期为 92 天左右,春性,株高为 8085 厘米,穗长 89 厘米,长芒,籽粒 卵圆形,红粒、硬质、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345克,试验平均籽实产量40

38、0460 公斤/亩,容重为816克/升,粗蛋白质含量13.84%,湿面筋含量33.4%,沉降值41.6ml, 属中筋品种。本品种茎杆弹性强,抗倒伏,抗青枯早衰,适应性强,稳产性好,适宜单、套 种。该品种用于宁夏引黄灌区及西北、华北锈病、赤霉病偶发区。它是以墨西哥品种索诺拉 64 与宁夏品种宏图杂交,经北育南繁,系谱法定向选育而成。该品种籽粒卵园形,红色,半硬 质,千粒重45g;长芒,白壳,纺锤形穗,穗长810cm,结实小穗13 15个,穗粒数26 30粒; 春性,幼苗直立,叶宽,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杆粗壮,株高75 85cm,穗层齐,落黄较好,亩收 获穗较高;抗杆锈, 散黑穗, 穗发芽, 感条

39、, 叶锈, 赤霉病;耐肥, 抗倒, 适应性广;生育期 100 天 左右。该品种一般亩产350 450kg,最高550kg。龙辐麦 17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辐射与生物技术研究室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合作于1997 年春进行卫星搭载,返回地面后进行温室加代,经系谱选择于2000年决选育成, 于 2004-2005 年申请参加省区域试验,2006 年的参加生产试验,2007 年通过省品种审定委 员会审定,命名龙辐麦 17。特征特性:中熟品种,生育日熟85 天左右,苗期匍匐,叶片较宽,发育较慢,分蘖较多且 整齐,后期灌浆速度快。株高85-90cm左右,秆强抗倒伏,抗旱性强。有芒、黄

40、壳、红粒。 千粒重 35-38 克左右,容重 803.5 克/升。该品种具有强筋面包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组成, 2002-2006 年经连续抽样检测分析,平均蛋白质含量16.32,湿面筋含量35.97, 沉降值64.7ml,吸水率61.6%,形成时间16.9min,稳定时间25.7min,评价值93.4,最 大抗延阻力575.5E.U,延伸性18.87cm,面积90.5cm2,品质指标达到了强筋水平。 适宜种植地区:我省东部和北部地区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种植。龙麦 33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22品种名称:龙麦33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品种来源:龙麦 26/九三

41、3u92省审编号:黑审麦2009001) 特征特性:春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克旱20号晚熟1天。幼苗直立,前期发育较慢, 分蘖力强。株高100厘米左右,抗倒性较好,熟相较好。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 红粒、角质。 2007年、 2008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34.7万穗、 36.8万穗,穗粒数31.0粒、 28.7粒、千粒重45.7克、 41.9克。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赤霉病,中感根腐病,中抗秆锈 病,高抗叶锈病。 2007年、 2008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834克/升、 805克/升, 2008 年硬度指数70.1,蛋白质含量15.71%、16.99%;面粉湿面筋含量32.6%

42、、34.8%,沉降值58.8 毫升、63.5毫升,吸水率61.7%、65.8%,稳定时间7.6分钟、4.3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88E.U、 352E.U,延伸性176毫米、180毫米,拉伸面积116.4平方厘米、83.5平方厘米。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东北春麦晚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39.9kg,比对照克旱20 号增产5.0%; 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322.9kg,比对照克旱20号增产9.3%。2009年生产 试验,平均亩产295.8kg,比对照克旱20号增产9.0%。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每亩适宜基本苗46万50万苗,施肥方式最好秋施底肥三分之 二,春施种肥三分之一,结合三叶期

43、补施N、K肥。扬花期结合防病增施N、K肥。注意防治 赤霉病。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北部 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种植。农大 3753品种来源:农大 3753 是中国农业大学与蓟县农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共同育成的优质小麦新 品种。该品种于1997 年组配杂交组合,其组合为:京冬8 号/黑小麦 76。品种亲本京冬 8 号是北京市农科院1990年育成的丰产、稳产小麦品种;黑小麦76是陕西农科院作物所育成 的紫粒品种。选育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与蓟县农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省级审定情况:农大3753于2003年育成,20032005年度参加北京市小麦区域试验,2

44、006 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冬性。中早熟,成熟期与京411 相近。幼苗半匍匐,苗色浓绿,长势健壮,分蘖 力强,成穗率高。成株株型紧凑,株型好,茎秆粗壮,株高75cm左右。穗长方形,长芒、 白壳、紫粒。籽粒短圆形,角质,千粒重 42g 左右。抗寒性较强,抗倒性较好。经接种鉴定, 高抗条锈病、高感叶锈病和白粉病。后期落黄好。西农 9718审定编号:国审麦 2006008品种名称:西农 9718 选育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品种来源:西农 2611/9062 特征特性:弱春性,早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18-64早1天,比对照偃展4110早12天。 幼苗半匍匐,叶小,叶色深绿,分蘖

45、力较强,春季起身拔节早,春生新蘖多,两极分化慢, 抽穗较早,成穗率较高。株高 73 厘米左右,株型半松散,旗叶小、上冲,长相清秀,穗叶 同层,穗层厚。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较低。平均 亩穗数42.6万穗,穗粒数29.0粒,千粒重42.0克。苗期长势一般,抗寒性好,对春季低 温较敏感。抗倒性较好。有一定耐旱性,耐后期高温,灌浆快,成熟早,熟相中等。接种抗 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慢叶锈病、秆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田间自然 鉴定:中感叶枯病。 2005 年、 2006 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83 克/升、 794 克/升,蛋白 质(干基)含量 14

46、.26%、 14.00%,湿面筋含量 32.0%、 32.0%,沉降值 49.4 毫升、 49.0 毫 升,吸水率61.8%、57.4%,稳定时间11.2分钟、11.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84E.U.、584E.U., 拉伸面积125平方厘米、 484平方厘米。属强筋品种。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9.03公 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4. 90%(极显著);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22. 26公 斤,比对照1偃展4 1 1 0减产2. 60%(不显著),比对照2豫麦1 8-64增产4. 4 1%(显著)。 20052006

4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9.02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2.7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 10 月中、下旬,每亩适宜基本苗 14 万18 万苗,注意防治叶枯 病、赤霉病。在山东荷泽、河南濮阳、江苏徐州和连云港种植时注意适期晚播。襄麦 25品种来源:襄樊市农业科学院用“Tail062 /鄂麦19”经系谱法选育而成。 审定编号: 2008 年通过省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08004。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品种。株型较紧凑,植株较高,幼苗生长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成穗率 中等。茎秆无腊粉,叶片中等大小,旗叶下披。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 籽粒长圆形。后期熟相较好。抗倒性一般。区域试

48、验中株高 95.80 厘米,亩有效穗 30.12 万,每穗实粒数39.75粒,千粒重40.84克。生育期193.9天,比郑麦9023迟熟0.9天。 抗病性鉴定为中感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田间赤霉、白粉明显轻于郑麦9023, 其它病害与郑麦 9023 相当。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 798 克/ 升,粗蛋白含量(干基)14.5%,湿面筋含量31.98%,沉降值45.08毫升,吸水率60.3%, 稳定时间7 . 45分钟,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专用小麦中筋标准。产量表现:20062008 年度参加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420.3 公斤,比对照郑

49、麦9023增产4.94。其中, 20062007年度平均亩产434.72公斤,比郑 麦9023增产6.85%;20072008年度平均亩产405.83公斤,比郑麦9023增产3.03%,两年 均增产极显著。栽培要点:1、适时晚播。该品种对温光反应不敏感,因此播期不宜过早。一般鄂北 10 月 18日至10月28日播种,鄂东及江汉平原10月28日至11月7日播种。亩播种量10公斤 左右,视肥力状况及播期早晚亩基本苗控制在1216万2、科学施肥。注意平衡配方施肥、 氮肥后移。一般亩施纯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67公斤、氧化钾68公斤,其中氮 肥 60作底肥、40作追肥。3、加强田间管理,防止倒伏。

50、注意清沟防渍;五叶一心期看 苗适量喷施多效哇。4、注意防治病虫害。5、注意适时收获。适宜区域:适于湖北省小麦产区种植扬麦 15 品种来源: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选育 审定时间:2005 年 9 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性,中熟,比扬麦158迟熟-2天;株型紧凑,株高80厘米,抗倒性强; 幼苗半直立,生长健壮,叶片宽长,叶色深绿,长相清秀;穗棍棒形,长芒、白壳,大穗大 粒,籽粒红皮粉质,每德36 拉,子拉饱满,粒红,千粒重42 克;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 每亩 30 万穗左右;中抗至中感赤霉病,中抗纹枯病中感白粉病。耐肥抗倒,耐寒、耐湿 性较好。2001-2003 年区

51、试,平均亩产 352 公斤。2004-2005 年国家小麦新品种展示,平均 亩产496.7公斤。2003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水分9.7%,粗蛋白(干 基)10.24%,容重796g/l,湿面筋含量19.7%,沉降值23.1ml,吸水率54.1%,形成时间1.4min, 稳定时间1.1min,达到国家优质弱筋小麦的标准,适宜作为优质饼干、糕点专用小麦生产。 适宜区域:作为优质弱筋专用小麦,该品种适宜在长江下游麦区砂土-砂壤土地区推广应用, 在安徽、江苏两省淮南麦区可推广种植。郑麦 004育种单位: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丰优育种室。审定编号:国审麦2004007品种来源:豫麦13

52、/90M434/石89-6021 (冀麦38),系谱号为94661-1-2-4-2。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多穗多粒型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抗寒性强,子粒半角质;株 型较紧凑,旗叶上冲,株高75 厘米左右,抗倒伏;亩穗数40 万穗左右,穗粒数 37 粒左右, 千粒重 41 克左右。抗寒、抗倒性好,抗干热风,抗条锈和叶锈病,中抗白粉病,赤霉病、 纹枯病轻,综合抗逆性好。 蛋白质含量11.96,湿面筋含量23.2,形成时间1.6分钟, 稳定时间0.9分钟,是黄淮南片麦区的主导弱筋小麦品种。产量表现: 20022003 年参加黄淮南片高肥冬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482.9 公斤,比对 照豫麦 49 增产 5.54;20032004 年继续参加黄淮南片高肥冬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568.3公斤,比对照豫麦49增产4.32。 20032004年参加黄淮南片高肥冬水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06.7公斤,比对照豫麦49增产4.28。栽培要点: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山东省西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及陕西关 中地区中高肥水地早中茬种植,适播期10月1025日,每亩播量68公斤,晚播可适当增 加播量。栽培要点:适宜早播,耐晚播,播期弹性大,播期10月初至11底,每亩播种量7.5公斤左 右。适于广大黄淮麦区高、中肥力地块种植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