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178899278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1.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2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2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2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12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动能定理的理解1定理中“外力”的两点理解(1) 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它们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2) 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2.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合力橄功与动能娈化具数节关系h甫等曲换的关系華关系=_丽单位制中郁是性一一 合力做功屋引起物样动圉果关系卜能丟花的原因【例1 (2019广东六校联考)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冰壶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将 一个冰壶以一定初速度推出后将运动一段距离停下来换一个材料相同、质量更大的冰壶, 以相同的初速度推出后,冰壶运动的距离将()A. 不变B.变小C.变大D.无法判断【答案】 A【解析】

2、 冰壶在冰面上以一定初速度被推出后,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有 1v 2mgs=O2mv2,得$=亦,两种冰壶的初速度相等,材料相同,故运动的距离相等.故选项A正确.A.小于拉力所做的功【变式1】(2018高考全国卷II)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 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B. 等于拉力所做的功C. 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 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答案】 A【解析】 由动能定理WfW=E0,可知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小于拉力所做的功,A正确.F f k【变式 2】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外力做的功及动能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

3、确的是()A. 合外力为零,则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B.合外力做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C.合外力做功越多,则动能一定越大D.动能不变,则物体合外力一定为零【答案】A.【解析】由W= Flcos 可知,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但合外力做功为零,可能是= 90,故A正确,B错误;由动能定理W=AEk可知,合外力做功越多,动能变化量越大,但动能不一定 k越大,动能不变,合外力做功为零,但合外力不一定为零, C、D 均错误二动能定理在直线运动中的应用1. 若在直线运动中知道初、末状态,而不需要考虑中间过程时,一般用动能定理处理位移与速度的关系2. 一般用分段法来处理问题,找准直线运动中转

4、折处其动能有无损失【例2】(2019吉林大学附中模拟)如图所示,小物块从倾角为6的倾斜轨道上A点由静止释放滑下,最终停 在水平轨道上的B点,小物块与水平轨道、倾斜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A、B两点的连线与水平方 向的夹角为不计物块在轨道转折时的机械能损失,则动摩擦因数为()C. tan(6+a)Dtan(6a)Atan 6【答案】 B【解析】.如图所示,设B、O间距离为S, A点离水平面的高度为h,A、O间的水平距离为s2,物块的质 sh量为m,在物块下滑的全过程中,应用动能定理可得mghymgcosmgs = 0,解得= , =tancos 61s1s2a,故选项B正确.【变式1】如图所

5、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地面H高处从静止开始释放,落到地面后继续陷入泥中h深度而停止,设小球受到空气阻力为f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A. 小球落地时动能等于mgHB. 小球陷入泥中的过程中克服泥的阻力所做的功小于刚落到地面时的动能C. 整个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mg(H+h)D.小球在泥土中受到的平均阻力为mg(l+h)【答案】C【解析】小球从静止开始释放到落到地面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fH=2mv2,选项A错误;设泥的平 均阻力为f0,小球陷入泥中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f0h = O2血*2,解得f0h=mgh+2mv0=mgh+mgH -fH, f=mg(1先H

6、,选项B、D错误;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知,整个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等 于mg(H+h),选项C正确.【变式2】如图为某同学建立的一个测量动摩擦因数的模型.物块自左侧斜面上A点由静止 滑下,滑过下面一段平面后,最高冲至右侧斜面上的B点.实验中测量出了三个角度,左、 右斜面的倾角a和B及AB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物块与各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且为“, 忽略物块在拐角处的能量损失,以下结论正确的是()CE,-门aBA =tan aB =tan BC =tan 3D =tan 2【答案】 C【解析】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结合摩擦力做功的大小,求出动摩擦因数大小.设4、B间的水平长度为 x,竖直高度差

7、为h,对A到B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mghymgcos aACmgCEymgcos EB=0,因 h为 ACcos a+CE+EBcosB=x,则有 mgh mgx=0,解得“=一=tan 3,故 C 正确.x三动能定理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例3】.如图,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水平.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 压力为4mg, 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表示质点从P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W=|mgR,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点B. WgmgR,质点不能到达

8、Q点C. W2mgR,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D. W2mgR,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答案】C【解析】设质点到达N点的速度为vN在N点质点受到轨道的弹力为Fn,则FN-mg=mRN,已知Fn=Fn13=4mg,贝9质点到达N点的动能为EkN=2mv2 =2%gR.质点由开始至N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2R+Wf =EkN-0,解得摩擦力做的功为Wf=-1mgR,即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W=1mgR.设从N到Q的过程 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则WW.从N到Q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一mgR-W, = 1mv2-2mvN,即1mgR- W = 2mvQ,故质点到达Q点后速度不为0

9、,质点继续上升一段距离选项C正确.【变式】如图,一固定容器的内壁是半径为R的半球面;在半球面水平直径的一端有一质量为m的质点P.它在容器内壁由静止下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设质点P在最低答案】 AC【解析】质点由半球面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mgR-W=2mv2,又在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大小a=V2,两式联立可得a=2(mgR-W),A项正确,B项错误;在最低点时有N-mg=m,解得N=3mgR-2WRC 项正确, D 项错误.四动能定理与图象的结合问题1. 解决物理图象问题的基本步骤(1) 观察题目给出的图象,弄清纵坐标、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

10、量及图线所表示的物理意义.(2) 根据物理规律推导出纵坐标与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3) 将推导出的物理规律与数学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函数关系式相对比,找出图线的斜率、截距、图线的交点、图线下方的面积所对应的物理意义,根据对应关系列式解答问题.2. 四类图象所围“面积”的含义依据王二时图线围成的面积表 示物体的位穆(2) 图象依据图线围成的面积表 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 I)F-忑图象W=Fx工-兀图线围代的血枳表 示力所做的功匕-龙图彖依据&曲厂环旷E厂尤图线的斜率表示 合外力x图像【例4】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4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让物体在随位移均匀减小的水平推力F作 用下

11、开始运动,推力F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5, g取 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先做加速运动,推力为零时开始做减速运动B.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10 mC.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2品 m/sD.物体在运动中的加速度先变小后不变【答案】 B【解析】 当推力小于摩擦力时物体就开始做减速运动,选项A错误;图乙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 形面积表示推力对物体做的功,由此可得推力做的功为W=2x4x100 J=200 J,根据动能定理有W-mgx2max=0,得x =10 m,选项B正确;当推力与摩擦力平衡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由题

12、图乙得F=100 max-25x(N),当F=“mg=20 N时,x=3.2 m,由动能定理得*100+20)xwmgx=1mv2,解得物体运动的最22 max大速度v =8 m/s,选项C错误;当推力由100 N减小到20 N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当推力 max由20 N减小到0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又反向增大,此后物体的加速度不变,直至物体静止,故D项错 误【变式】(2019大连五校联考)在某一粗糙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恒定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逐渐减小,且当拉力减小到零时,物体刚好停止运动,图中给出了拉力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图象.已知重

13、力加速度g=10 m/s2根据以上信息能精确得出或估算得出的物理量有)C.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D.物体运动的时间【答案】ABCF【解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f与滑动摩擦力f大小相等,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尸冠 = 0.35, A正确;减速过程由动能定理得WF+Wf=02mv2,根据F_x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可F f 2以估算力F做的功WF,而乌=“mgx,由此可求得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及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B、C正确;因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所以运动时间无法求出,D错误.v t图像【例5】(2019安徽合肥一模)A、B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恒力行和F2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

14、,先后撤去行、 F2后,两物体最终停下,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下【答案】 C.【解析】由vt图象可知,两个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之比为1 : 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B受摩擦力 大小相等,所以A、B的质量关系是2 : 1,由vt图象可知,A、B两物体加速与减速的位移之和相等,且 匀加速位移之比为1 : 2,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之比为2 : 1,由动能定理可得,A物体的拉力与摩擦力的关系,3FfxFf13x=00; B物体的拉力与摩擦力的关系,F22xF/3x=00,因此可得:F1 = 3Ff1,F=Ff2, Ff1=Ff2,所以F1 = 2F2全过程中

15、摩擦力对A、B做功相等,F、F2对A、B做功大小相等故A、B、D错 误, C 正确【变式】(2018高考全国卷IU)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到地面.某竖井中矿车 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 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 次和第次提升过程 ( )A.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 : 5B.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C. 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 : 1D.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答案】AC【解析】由图线知,矿车上升总高度vh=2肯臥.由图线知,加

16、速阶段和减速阶段上升高度和ve2 t , t 1h厂亍傅+3=4臥13匀速阶段:h”1=尹0t,解得t=2to故第次提升过程所用时间t0+3to+t0=|to,两次上升所用时间之比为2t0 : 5t0=4 : 5, A对;对矿车受力分析,当矿车向上做加速直线运动时,电机的牵引力最大,由于加速阶段加速度相同,故加速 时牵引力相同,B错;在加速上升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mg= ma, F= m(ga)第次在t0时刻,功率P=Fv0,第次在时刻,功率p2=f. V0,第次在匀速阶段P2 =F V=mg戶2,可知,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P1 : P2=2 : 1,C对;由动能定理知,两个过程动能变

17、化量相同,克服重力做功相同,故两次电机做功也相同,D错.a S像【例6】(2019山西模拟)用传感器研究质量为2 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时,在计算机上得 到06 s内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6 s内物体先向正方向运动,后向负方向运动B. 06 s内物体在4 s时的速度最大C.物体在24 s内速度不变D. 04 s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06 s内合力做的功【答案】 D.【解析】由v=at可知,a-t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质点的速度,06 s内物体的速度始终为 正值,故一直为正方向,A项错;t=5 s时,速度最大,B项错;24 s内

18、加速度保持不变且不为零,速度 一定变化,C项错;04 s内与06 s内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相等,故物体4 s末和6 s末速度相同,由 动能定理可知,两段时间内合力对物体做功相等,D项对.【变式】质量为m的小球被系在轻绳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 气阻力的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答案】 Cmv2【解析】最低点7mg-mg=-R1,则最低点速度为:V=“6gR最高点mg=mv2,则最高点速度为:v2=;五 由动能定理得:一2mgR+Wf=*mv2mvf 解得:Wf=|mgR,故克服空气阻力做功Wf=|

19、mgR,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Ek x图像【例7】(2017高考江苏卷)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物块初动能为Ek0,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Ek与位移x关系的图线是()arcn【答案】C.【解析】设斜面的倾角为e,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块质量为m,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过程, 由动能定理得,一(mgsin e+mgcos e)x=EkEk0,即 Ek=Ek0(mgsin e+mgcos e)x;设小物块滑到最高点 的距离为L小物块沿斜面滑动全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k=Ek0mgxsin e“mgcos e(2Lx) = (Ek0 2mg

20、Lcos e) (mgsin e“mgcos e)x,故选项 C 正确.【变式】(2018高考江苏卷)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只小球,小球运动一段时间后落回地面.忽略空气阻力, 该过程中小球的动能Ek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答案】 A【解析】对于整个竖直上抛过程(包括上升与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v = v0gt,v2=g2t22v0gt+v2, Ek=2mv2,可见动能与时间是二次函数关系,由数学中的二次函数知识可 判断A正确.五动能定理在多阶段、多过程综合问题中的应用1. 由于多过程问题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比较复杂,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多过程问题往往比较复杂,但是,用动能定理分析问题,是从总

21、体上把握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并不需要从细节上了解.因此,动能定理的优越性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分析力的作用是看力做的功,也只需把所有的力做的功累加起来即可.2. 运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全过程列式,另一种是分段列式.3. 全过程列式涉及重力、弹簧弹力,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功时,要注意运用它们的功能特点:(1) 重力做的功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2) 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乘积;(3) 弹簧弹力做功与路径无关.4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曲析运动性质受力井析分析几个力?憤力橄血 还是娈力? fSS运用动能定理巧解往复运动问题例 8 】如图

22、所示装置由 AB、 BC 、 CD 三段轨道组成,轨道交接处均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其中轨道AB、CD段是光滑的,水平轨道BC的长度s=5 m,轨道CD足够长且倾角0=37。,A、D两点离轨道BC的高度分别为坷=4.30 m、h2=1.35 m现让质量为m的小滑块自A点由静止释放已知小滑块与轨道BC 间的动摩擦因数“ = 0.5,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sin 37 = 0.6, cos 37 = 0.8.求:(1) 小滑块第一次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2) 小滑块最终停止的位置距B点的距离.答案】(1)3 m/s (2)1.4 m【解析】小滑块从AfBfCfD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

23、 (h h2) “mgs=fmv%0 将 h1、 h2、 s、 “、 g 代入得: vD= 3 m/s.(2)对小滑块运动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设小滑块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总路程为s总有:mgh、=“mgs总 总总将 h 、 “ 代入得: s = 8.6 m 1总故小滑块最终停止的位置距B点的距离为2ss总= 1.4 m.总【变式】如图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C是水平的,其距离d=0.50 m.盆边缘的高度为h = 0.30 m.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 开始下滑(图中小物块未画出)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与小物

24、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0. 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止的地点到B的距离为()A0.50 mB0.25 mC0.10 mD0【答案】D【解析】设小物块在BC段通过的总路程为s,由于只有BC面上存在摩擦力,其做功为一加gs,而重力做 功与路径无关,由动能定理得:mghmgs=00,代入数据可解得s=3 m.由于d=0.50 m,所以,小物 块在BC面上经过3次往复运动后,又回到B点,D正确.动能定理解决平抛、圆周运动相结合的问题【例9】.(2019桂林质检)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AB底端与半径R=0.4 m的光滑半圆轨道BC平 滑相连,O点为轨道圆心,BC为圆轨道直径且

25、处于竖直方向,A、C两点等高,质量m=1 kg的滑块从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恰能滑到与O点等高的D点,g取10 m/s2,sin 37 = 0.6,cos 37 = 0.8.(1) 求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 若使滑块能到达C点,求滑块从A点沿斜面滑下时的初速度v0的最小值;(3) 若滑块离开C点的速度大小为4 m/s,求滑块从C点飞出至落到斜面上所经历的时间t【答案】(1)0.375 (2)3 m/s (3)0.2 s【解析】(1)滑块恰能滑到D点,则vD=0滑块从A-B-D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一一2Rmg(2R_R) ymgcos 2 $迅 =00解得 “ = 0.375.滑块恰

26、能过C点时,vc有最小值,则在C点mv2 mg=R滑块从AfBDC过程,由动能定理得c 2R11“mgcos “而=2mvC2mv2解得 v0=2;3 m/s.(3)滑块离开C点后做平抛运动,设下落的高度为h,则有h=gt2x=v f ct其中v C=4 m/s,联立解得t=0.2 s.【变式11(2019河北衡水中学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0.1 kg的小物块在粗糙水平桌面上滑行4 m后以3.0 m/s的速度飞离桌面,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桌面高0.45 m,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 = 10 m/s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小物块的水平射程为1.2 mD.

27、小物块落地时的动能为0.9 JA.小物块的初速度是5 m/sC.小物块在桌面上克服摩擦力做8 J的功【答案】 ABC.【解析】小物块在桌面上克服摩擦力做功W=mgL = 2 J,C错;在水平桌面上滑行,由动能定理得一乌 =2mv2-|mv2,解得v0=7 m/s,A错;小物块飞离桌面后做平抛运动,有x=vt、h=|gt2,联立解得x=0.9 m,B错;设小物块落地时动能为Ek,由动能定理得mgh=Ek-|mv2,解得Ek=0.9 J,D对.【变式2】如图,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半径为R的竖直圆槽形光滑轨道,水平轨道的PQ段铺设特殊材料, 调节其初始长度为1,水平轨道左侧有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

28、于自然伸长状态.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从轨道右侧A点以初速度v0冲上轨道,通过圆形轨道、水平轨道后压缩弹簧,并被弹簧以原速率弹回.已 知R=0.4 m, 1=2.5 m,v0=6 m/s,物块质量m=1 kg,与PQ段间的动摩擦因数“ = 0.4,轨道其他部分摩 擦不计.g取10 m/s2.求:(1)物块第一次经过圆轨道最高点B时对轨道的压力;(2)物块仍以v0从右侧冲上轨道,调节PQ段的长度L当L长度是多少时,物块恰能不脱离轨道返回A点 继续向右运动.【答案】(1)40 N,竖直向上(2)1 m【解析】(1)对物块,首次从A到B,有mg2R=1mv22B12mv0mv2在 B 点,有:N+mg-

29、R8解得:竹=40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40 N,方向竖直向上.(2)对物块,从A点到第二次到达B点:产2厶一 mg 2R=2mvB,2_2mv0, f=mgmv r2在B点,有:mg=-R- 解得:L=1 m题型演练】1如图所示,小物块与水平轨道、倾斜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小物块从倾角为9的轨道上高度为h 的A点由静止释放,运动至B点时速度为v.现将倾斜轨道的倾角调至为92,仍将物块从轨道上高度为h的 A点静止释放,运动至B点时速度为v2已知92v2C. v = v2D.由于不知道竹、每的具体数值,卩广v2关系无法判定【答案】Ch1【解析】物体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做负

30、功,重力做正功,由动能定理可得mghpmgcos“mgxBDpv2,艮卩mgh_ymgh而 _mgXBD1=2v2,h1因为品9=仞,所以mgh_mgxBC=2v2,故到达B点的速度与倾斜轨道的倾角无关,所以v = v2,故选项C正确.2.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4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让物体在随位移均匀减小的水平推力F作用下开 始运动,推力F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0.5,g取10 m/s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先做加速运动,推力为零时开始做减速运动B.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10 mC.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2币 m/s

31、D.物体在运动中的加速度先变小后不变【答案】 B【解析】当推力小于摩擦力时物体就开始做减速运动,选项A错误;图乙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表示推力对物体做的功,由此可得推力做的功为W=2x4x100 J=200 J,根据动能定理有W-mgx2max=0,得x =10 m,选项B正确;当推力与摩擦力平衡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由题图乙得F=100 max-25x(N),当F=ymg=20 N时,x=3.2 m,由动能定理得2(1OO+2O)x-“mgxjmv?,解得物体运动的最 22 max大速度v =8 m/s,选项C错误;当推力由100 N减小到20 N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32、,当推力 max由20 N减小到0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又反向增大,此后物体的加速度不变,直至物体静止,故D项错 误3.(2018 高考全国卷I)如图,abc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水平,长度为2R; be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与ab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点处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小球从a点开始运动到其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A. 2mgRB. 4mgRC. 5mgRD. 6mgR【答案】 C【解析】 小球从a运动到e,根据动能定理,得F3RmgR=2mvf,又 F=mg,故 V = 2pgR,小球离开e点在

33、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水平方向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大小相等,都为g,故小球从e点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t=Vg1=2O量为力F做的功,即AE=F(2R+R+x) = 5mgR.4.(2019襄阳模拟)用竖直向上大小为30 N的力F,将2 kg的物体从沙坑表面由静止提升1 m时撤去力F,x=|gt2=2R,根据功能关系,小球从a点到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经一段时间后,物体落入沙坑,测得落入沙坑的深度为20 cm.若忽略空气阻力,g取10 m/s2则物体克服沙坑的阻力所做的功为()A20 JB24 JC34 JD54 J【答案】C【解析】.对整个过程应用动能定理

34、得:Fh+mgh2乌=0,解得:乌=34 J, C对.5. (2019宁波模拟)如图所示,木盒中固定一质量为m的砝码,木盒和砝码在桌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一起滑 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现拿走砝码,而持续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F=mg),若其他条件不变,则木盒滑行 的距离()A.不变B.变小C.变大D.变大变小均可能【答案】 B.【解析】设木盒质量为M,木盒中固定一质量为m的砝码时,由动能定理可知,(m+M)gx1=!(M+m)v2,v21解得x1 =亦;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F=mg)时,由动能定理可知,“(m+M)gx2 = Mv2,解得x2 =Mv22 (m+M) g显然于叫.6. (2019

35、北京101中学检测)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置在水平光滑平台上,系在物体上的绳子跨过光滑的定滑轮,由地面上的人以速度v0向右匀速拉动,设人从地面上平台的边缘开始向右行至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45处,在此过程中人所做的功为()mv204D. mv20答案】 C.【解析】由题意知,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时,沿绳方向的速度v=v0cos 45=牛,故质量为m的物体2v 1mv2速度等于亠尹,对物体应用动能定理可知,在此过程中人所做的功为W=mv20=晋0, C正确.7. 光滑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F作用开始运动,拉力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用Ek、v、x、kP 分别表示物体的动能、速度、位

36、移和水平拉力的功率,下列四个图象中分别定性描述了这些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正确的是 ()【答案】BD【解析】由动能定理,Fx=F1at2=Ek,选项A错误;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B 正确;其位移x=|at2,选项C错误;水平拉力的功率P=Fv=Fat,选项D正确.8. 圆弧形的槽,槽底放在水平地面上,槽的两侧与光滑斜坡aa、bb相切,相切处a、b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槽与斜坡在竖直平面内的截面如图所示.一小物块从斜坡aa上距水平面ab的高度为2h处沿斜坡自由滑下, 并自a处进入槽内,到达b后沿斜坡bb向上滑行,已知到达的最高处距水平面ab的高度为h;接着小物块、 沿斜坡bb

37、滑下并从b处进入槽内反向运动,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则()A.小物块再运动到a处时速度变为零B. 小物块每次经过圆弧槽最低点时对槽的压力不同C. 小物块不仅能再运动到a处,还能沿斜坡aa向上滑行,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D. 小物块不仅能再运动到a处,还能沿斜坡aa向上滑行,上升的最大高度小于h【答案】 BD【解析】因要克服摩擦阻力做功,所以每次通过最低点的速度会变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N-mg=mv2, 故可知物块与圆弧槽间的正压力会变小,所以B正确;设第一次通过圆弧槽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f,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mgh-Wf=0,第二次通过圆弧槽的最低点时因正压力减小,所以摩擦力减小,同理,其 他

38、位置所对应的摩擦力都变小,故第二次通过圆弧槽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将小于第一次,即WfVmgh,则小 物块还能沿斜坡aa向上滑行,上升的最大高度小于h,所以D正确,A、C错误.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静止在O点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接触而不连接, 此时弹簧无形变.现对小物块施加F=10 N水平向左的恒力,使其由静止开始向左运动.小物块在向左运 动到A点前某处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弹力为6 N,运动到A点时撤去推力F,小物块最终运动到B点静止.图 中OA=0.8 m,OB=0.2 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小物块:/ z z 7/ z / zAOB(1) 与桌面间的

39、动摩擦因数“;(2) 向右运动过程中经过O点的速度;(3) 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答案】(1)0.4 (2)1.26 m/s (3)0.9 m 【解析】(1)小物块速度达到最大时,加速度为零F-FFumgF =0, u=0.4.弹 mg(2) 设向右运动通过O点时的速度为v0,从O到B,由动能定理得FfxOB=02mv2, Ff=mg=4 N,解得 v0=1.6 m/sal.26 m/s.(3) 弹簧最大压缩量为x ,对小物块运动的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FxoAF(2x +xOB) = 0,maxOA f max OB代入数值得x = 0.9 m.max10.(2018高考全国卷I

40、II )如图,在竖直平面内,一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ABC和水平轨道PA在A点相3切, BC为圆弧轨道的直径,O为圆心,OA和OB之间的夹角为a sina=5质量为m的小球沿水平轨道 向右运动,经A点沿圆弧轨道通过C点,落至水平轨道;在整个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及轨道作用力外,小 球还一直受到一水平恒力的作用已知小球在 C 点所受合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且此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恰 好为零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1) 水平恒力的大小和小球到达C点时速度的大小;(2) 小球到达 A 点时动量的大小;(3) 小球从C点落至水平轨道所用的时间.【答案】 见解析【解析】(1)设水平恒力的大小为F0,小球到达C点时

41、所受合力的大小为F.由力的合成法则有-0=tan amgF2=(mg)2+F2设小球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由牛顿第二定律得V2F=mR 由式和题给数据得3Fo=4mgv= 2(2)设小球到达A点的速度大小为V,作CD丄PA交PA于D点,由几何关系得 DA = Rsin aCD= R(1cos a)由动能定理有一 mg CD 一 Fq. DA1 1=2血*22血*2由式和题给数据得,小球在A点的动量大小为m寸23gR心p=mv1=2.(3)小球离开C点后在竖直方向上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设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v丄,从C点落至水平轨道上所用时间为t.由运动学公式有”丄CDt”丄= vsina 由式和题给数据得3,5R=5: g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