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塑料及其合金的特性及用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78859218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0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ABS塑料及其合金的特性及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ABS塑料及其合金的特性及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ABS塑料及其合金的特性及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资源描述:

《ABS塑料及其合金的特性及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BS塑料及其合金的特性及用(6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ABS塑料及其合金的特性及应用 ABS树脂通常是指聚丁二烯橡胶与单体苯乙烯和丙烯腈的接枝共聚物,其中A代表丙烯腈,提供耐化学性和热稳定性,B代表丁二烯,提供韧性和抗冲性,S代表苯乙烯,赋予刚性和易加工性。但是,在聚丁二烯橡胶与苯乙烯和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中,除了生成聚丁二烯橡胶与苯乙烯和丙烯腈的接枝共聚物外,单体苯乙烯和丙烯腈会发生共聚生成游离SAN(丙烯腈和苯乙烯共聚物)。所以,实际上得到的是聚丁二烯与苯乙烯、丙烯腈接枝共聚物和游离SAN的混合物。商业上通常将这种混合物与其他SAN的掺混物称之为ABS树脂。ABS树脂具有复杂的二相结构。橡胶是分散相,SAN作为基体树脂是连续相。橡胶以颗粒状分

2、散在基体树脂中。由于橡胶颗粒的存在,使ABS树脂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尤其是抗冲击性能提高几倍甚至十几倍。ABS树脂具有抗冲击性、高刚性、耐油性、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性,机械强度和电气性能优良;易于加工,加工尺寸稳定性和表面光泽性良好,容易涂装、着色,还可以进行喷镀金属、电镀、焊接、热压和粘接等二次加工,是一种用途极广泛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电子电器工业、仪器仪表工业、纺织工业和建筑工业等。改变ABS树脂中3种组分之间的比例,可以在适当范围内调节其性能,以适应各种特殊应用。按其配料组成的不同,ABS树脂可分为通用型、中抗冲型、高抗冲型、耐低温抗冲型、耐热型、阻燃型、透明型

3、、耐候型等品种。1 ABS树脂的品种 1.1 概述 ABS系苯乙烯类热塑性树脂,属工程塑料之列,20世纪70年代开始获得广泛应用。普通的ABS树脂由苯乙烯、丙烯腈和丁二烯3种单体组成。近20年来,为了改进ABS的耐候性和透光性,人们又在分子链中引入了丙烯酸酯等其他单体,还以氯化聚乙烯、EPDM等替代聚丁二烯橡胶,从而形成了AAS、AES、ACS、MABS、MBS等系列特殊ABS品种。ABS树脂经共混改性,还形成了一系列与ABS相关的共混合金材料,使ABS树脂进一步高功能化和多功能化。为了满足普通ABS在不同应用领域对其性能的不同要求,人们通过调整聚合方式、工艺条件、单体配比以及橡胶相的结构参数

4、等因素,从而使ABS的品种多样化。根据冲击强度的不同,ABS树脂常可分为超高冲击型、高冲击型、中冲击型等品级;根据成型加工工艺的差异,又可分为注射、挤出、压延、真空、吹塑等品级;依据用途和性能的特点,还可进一步细分为通用、耐热、电镀、阻燃、透明、抗静电、挤板、管材等数十个品级。1.2 通用型ABS树脂 通用型ABS树脂一般是指无阻燃、抗静电等特殊功能,且市场容量较大的注射级ABS,可根据其抗冲击性的高低进一步细分。ABS的抗冲性能与树脂中含胶量的多少、粒子的大小、接枝率等因素有关。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抗冲击强度提高;但其他性能,如耐热性、流动性、加工性、耐候性和拉伸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通常

5、ABS树脂的橡胶含量以1030为宜。根据橡胶含量及相关因素的不同,以及由此引起的冲击强度的变化,通用型ABS树脂可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2.1 中冲型ABS树脂 通常冲击强度在100200J.m-1之间的ABS树脂归属这个级别,它是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类ABS树脂。它的冲击强度与制品的用途及加工方法密切相关。一般地说,高流动中冲型的强度比通用中冲型要低的多。各ABS生产厂均有相应的牌号供应市场,如我国兰州石化公司的101、102,台湾奇美的PA757,GE的DFAR等。此类ABS常代替HIPS用于电视机外壳、灯具、电话机、复印机、化妆品盒及各种杂品的制造。中冲型ABS树脂生产的关键技术是调节

6、ABS树脂相中的橡胶含量,当橡胶含量在814之间时,无论是本体还是乳液接枝法均可生产出中冲型ABS树脂。用小粒子(粒径0.14m0.05m)聚丁二烯橡胶胶乳进行接枝,也可制取中冲型ABS树脂,但其在工业上的应用主要面向需要高表面光泽的场合。1.2.2 高冲型ABS树脂 适当提高ABS组成中的橡胶含量,可使制得的ABS树脂冲击强度达到180300Jm-1之间,这一性能段上的ABS组合物称为高冲型ABS树脂。当ABS组合物的橡胶含量在1418之间,橡胶相粒径为0.250.40m时,ABS树脂就其韧性而言很容易达到这一级别的抗冲击性。此类树脂在各种机壳、部件、家用电器、灯具、家具等领域用途广泛,市场

7、用量与中冲型ABS不相上下,用途也大体一致,但制品质量优于中冲型ABS的制品。w高冲型ABS主要用于对冲击有一定要求的场合,当用户对刚性要求优先时,需选用中冲型ABS。1.2.3 超高冲型ABS树脂 超高冲型ABS树脂的冲击强度不应低于300Jm-1。一般来说,树脂对应的橡胶含量大多在18以上。但必须指出的是,冲击强度并非随橡胶含量及其粒径的增大而不断增加。如果橡胶相粒子很小,起不到增韧作用;但若橡胶粒子太大,由于本身分布很集中,同样也起不到吸收冲击能的作用。一般将橡胶粒径控制到0.20.5m范围内,橡胶量在25左右时,冲击强度达到最高值。据文献报道,使lm大颗粒橡胶和0.10.3m的小颗粒橡

8、胶混合,使ABS树脂中橡胶粒径形成双峰分布,更有利于冲击强度的提高。此外,有人在对SAN共聚物中丙烯腈含量对ABS抗冲击性能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当接枝SAN和游离SAN中丙烯腈和苯乙烯比接近1时,相容性最好,获得的冲击强度最大。现流行的超高冲型ABS树脂同高冲型ABS树脂相比,在保持冲击强度达到300500Jm1的同时,使刚性、拉伸强度也保持了较高的数值,综合性能得到较大改进。奇美的PA709、PA747,美国GE的GPM4700,日本JSR10、JSR12等都是具有超高冲击强度的ABS树脂,在机动车辆内部构件、体育防护用品、雪橇、冲浪板、鞋后跟等对韧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广为使用。1.3 耐热型AB

9、S树酯 ABS树脂虽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但对某些应用领域,也存在耐热度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提高ABS树脂的耐热性,以适应国内汽车、家电、办公机械等行业发展的需要。耐热ABS的研究以美、日两国最为活跃,已建有万吨级工业生产装置。美国Borgwarner、Amco公司,日本触媒、化学工业、三菱人造丝、旭化成等公司在此领域的贡献世人瞩目。耐热ABS树脂早期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减少橡胶含量,增加丙烯腈含量和提高分子量为主要手段。但其耐热度提高幅度不大。后来人们采用甲基苯乙烯替代部分或全部苯乙烯制备耐热ABS树脂,但其对耐热性的贡献也很有限。后来研究了马来酸酐系列耐热ABS树脂,取得了一定进展。“八五”期间

10、开发了一种新的耐热单体N苯基马来酰亚胺,以其为改性单体,推出了维卡软化温度分别为110及120两种工业化ABS树脂,商品名为N1,N-2。此法已成为目前生产耐热ABS树脂的主要方法。采用引入下述几种空间位阻大、具有刚性的分子制备耐热ABS树脂的过程是:首先利用共聚的方法,制备耐热组分,然后与普通ABS掺混制备耐热ABS树脂。下面,对几种耐热单体作一综合评价。(1)用甲基苯乙烯(SM)为耐热单体制备耐热ABS树脂。引入SM后,虽然提高了ABS树脂的耐热性,使最高热变形温度提高至110115C;但降低了流动性和冲击强度,制品发脆,表面光泽变差。(2)用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和马来酰亚胺共聚物(S

11、MI)为耐热组分制备耐热ABS树脂的效果较好。(3)由于用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共聚物制备的耐热ABS树脂,既保持了平面五元环的结构又增加了侧链的空间位阻。因而它的加入赋予树脂更高的耐热度和热稳定性。NPMI可共聚形成多种耐热改性组分,有效提高ABS的Tg,是目前提高ABS树脂耐热度的最佳方法之一。合金法及填充法也可改善ABS树脂的耐热性。国内长春应化所、北京化工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等均推出了一些合金化耐热ABS树脂。1.4 透明型ABS树脂 透明型ABS树脂,日本合成橡胶公司于1962年首先开发成功,20世纪80年代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主要商品有:日本JSR53、Toyorak900,

12、BASF的KU5004R,美国腈化物公司XT、Borgwarner的GTM、DOW的CLR等,透光率达85以上。主要用作透明箱、顶盖、壳体、容器、塑料零件、配电盘、汽车附件、装饰品等。1.5 电镀型ABS树脂 ABS树脂易于电镀,是很好的非金属电镀材料。镀层与基层的粘结力比其他塑料要强,经过电镀工艺表面金属化处理赋予ABS良好的金属外观,常作为金属的代用品,广泛用于诸如汽车,无线电、商用机械、工艺美术、铭牌、装饰件等方面。电镀级ABS树脂的基本特点是:橡胶含量较高,性能上属高冲击甚至超高冲击级;橡胶相的粒径较大,且分布越窄越易电镀操作;表面容易均匀点蚀;镀层与基材粘结力强;热膨胀系数小,利于镀

13、层的附着;流动性一般高于对应的高冲级或超高冲级ABS树脂;适当提高ABS树脂的丙烯腈含量或者掺入一些高结合丙烯腈的SAN树脂可以改进镀层的特性。1.6 阻燃型ABS树脂 普通ABS树脂的氧指数仅为18.320,属于易燃材料。随着ABS树脂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其阻燃性能要求愈来愈高。被推荐用在计算机、办公机器、电讯设备等场合的ABS树脂,其可燃性一般要求符合美国安全实验室标准UL-94的有关规定,才被允许使用。阻燃型ABS树脂是ABS的一个重要分类,它主要用于计算机显示器的外壳、汽车箱体及各种电器组件、设备。20世纪60年代,美国Marbon公司就开始生产自熄性ABS“Cy

14、colacKM”和“Cycolac 800”。国外近年开发的具有耐热、耐紫外光等阻燃品级,其阻燃性能大都达到了UL-94V0标准。在普通ABS中添加阻燃剂和阻燃增效剂是生产阻燃型ABS树脂的主要方法。在ABS中加入溴化物与三氧化二锑是达到阻燃目的的主要手段。ABS树脂阻燃化的途径主要有3种:添加小分子阻燃剂;与难燃聚合物共混;添加反应性阻燃剂。总体看来,第种方法使用方便,适应面广;第、种方法成本高,工艺略为复杂。因而,阻燃型ABS树脂生产以方法为主。阻燃型ABS的研究方向是多种阻燃剂复合体系的开发,改善阻燃剂与基体树脂的混容性以及开发多功能阻燃剂。多功能阻燃剂的开发成功将促使阻燃抗老化、阻燃抗

15、紫外、阻燃增强、阻燃低发泡、阻燃耐候、阻燃耐热等ABS树脂新品种的不断推出。ABS树脂常用的阻燃剂有:五溴或十溴联苯醚、三溴三苯基乙烷、卤化三苯基磷酸盐、四溴双酚A等。为了提高阻燃效果,在加入卤系阻燃剂的同时,还可加入三氧化二锑、氧化铋及磷酸盐之类的增效剂;在聚合物主链上直接引入卤原子或卤素化合物,如三或二溴苯乙烯,也可制取阻燃型ABS。满足UL-94V一0级要求的阻燃防滴落ABS树脂的制备则需要添加氯化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等。与ABS共混的难燃聚合物通常是PVC,其次是CPE、PC等.1.7 抗静电及电磁屏蔽型ABS树脂 ABS树脂有优良的电绝缘性,当它与其他材料表面接触或相互摩擦时,产生静电

16、积累,电压可达数千伏,导致吸尘、电击电震,甚至火花放电,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很多麻烦和很大危害,因而限制了ABS树脂的应用。开发抗静电型ABS树脂实际上是一项拓展ABS应用领域的重要课题。制备抗静电型ABS树脂的基本方法是共混法,主要途径是:填充导电材料,即在生产ABS树脂的掺混阶段加入炭黑、金属粒子等导电材料,制备成永久性防静电树脂。添加低分子抗静电剂,即在ABS掺混阶段,直接加入0.53.0季铵盐、磷酸盐等低分子抗静电剂,然后挤出造粒。这种ABS的抗静电性是有时限的,效果随时间延长而衰减。添加抗静电母粒,即ABS粒料直接和抗静电母粒共混。该法在ABS制品厂家广泛采用,其抗静电效果有暂时的

17、,也有永久的,这与共混时所采用的母粒性质有关。与永久抗静电聚合物共混。该法与前三类比,聚合物用量较大,为低分子抗静电剂的5-15倍,常用的聚合物多为亲水性树脂或含极性基团的共聚物。值得一提的是,后一种方法是功能性高分子开发的一个方向。美国GE公司采用ABS树脂与导电聚合物合金化的方法,生产了两种永久性抗静电型ABS树脂,可在0.10.5s的时间内消散5000V的静电荷。DMS工程塑料公司生产的一种合金,能够消除用炭黑填料、抗静电剂、导电纤维制备的导电材料所存在的污染问题,并兼有ABS树脂的冲击强度和尺寸稳定性。静电衰减率小于2s(一般ABS大于99s),表面电阻率为1011(一般ABS1013

18、)。将环氧乙烷嵌段缩合物与ABS树脂掺混或用其嵌段乙烯基为终端的单体,直接加入ABS中,可得到抗静电型ABS树脂。其消散电荷的机理是因为添加物基团上一般含有极性单元,如聚氨基甲酸酯、环氧氯丙烷、聚酯和聚酰胺酯等。它们增强了嵌段共聚物与ABS的相容性。在ABS与环氧乙烷嵌段缩合物的掺混中添加少量磺酸盐,抗静电效果进一步加强。在电子设备、家电、煤矿等领域广泛应用的ABS树脂中还有一种电磁屏蔽型ABS,与抗静电型ABS不同的是,它一般通过掺混不锈钢纤维达到电磁屏蔽目的。例如,日本钢化学公司在84的ABS树脂中加入16%含有8份不锈钢纤维的PE,制成了一种有优良电磁屏蔽性和机械性能的热塑性ABS树脂,其电场和磁场屏蔽效果分别达到49分贝和22分贝。美国LNP工程塑料公司用同样的方法生产一种牌号为EMIX的电磁屏蔽型ABS树脂,通过改善分散工艺,确保了钢纤维分散的均匀性,并且容易着色,制品变形很小,用于电子设备的外壳,有永久的电磁屏蔽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