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井勘查资料整理汇交及报告撰写标准(doc 6页)

上传人:gfy****yf 文档编号:17877625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热井勘查资料整理汇交及报告撰写标准(doc 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热井勘查资料整理汇交及报告撰写标准(doc 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热井勘查资料整理汇交及报告撰写标准(doc 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地热井勘查资料整理汇交及报告撰写标准(doc 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热井勘查资料整理汇交及报告撰写标准(doc 6页)(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热井勘查资料整理汇交及报告编写要求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二OO六年十月地热井勘查资料整理汇交及报告编写要求 本要求主要针对地热单井勘查提出,对于地区性或专项地热勘查项目应按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89)要求进行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依据和引用标准: 1.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9号 2.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16号 3. 关于地热勘查报告评审备案及资料汇交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国土储2004246号) 4.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89) 5.区域地质图图例(GB95889)6.关于地热井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内容统一要求的通知(京地1

2、999188号) 7.北京市地热井成井质量统一要求(京地热字2000第001号)第一部分 资料收集、整理及汇交要求一、地热井勘查各阶段所需要收集的资料:论证阶段应详细收集勘查区及周边地区的各种地质、水文地质勘查资料,各种物化探、深部钻井地质资料。施工阶段应详细记录工程、钻井液性能测量、岩屑采集描述、地球物理测井、水文地质观测、抽水实验,以及土、岩实验分析等。完井后勘查报告编写时应对上述两类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研究。其中对各类测试资料基本要求为:1在系统采集岩屑样品中,每个层段的岩石地层单位(含岩浆岩,地层以组为单位)应有12个岩矿(岩屑)薄片鉴定,重要层位可做12个岩石化学全分析和微量元素样

3、品测试。在地层有争议时,应有针对性的采集样品进行测试。 2完井抽水试验结束前应做热矿水水质全分析一至二件。3根据地矿主管部门的要求对有重要意义的地热井主要热储层及盖层岩芯或岩屑进行密度、渗透率、孔隙度等测定。各种实验分析样品应送到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分析测试。二、勘查工作结束,勘查单位应及时对地热井勘查过程中形成的地质、物探、地热流体、土、岩实验分析结果和所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审查、校对、分析研究,及时编写地热井勘查报告。评审通过的报告及附图、附件、附表应按统一要求进行装订整饰,连同电子文档一并向市地质资料馆汇交。各类原始资料须按地质原本档案的归档要求分类整理、编目、造册,并向市地质资

4、料馆汇交。三、地热井岩芯或岩屑一般要求见基岩后连续取样,取样间隔为5米,为判别层位需要时,可适当加密为12米。岩芯样品和岩屑样品送实物地质资料馆长期保存,对地质认识有特殊意义或具典型性的地热井,在钻井完成后,应制做地层标准剖面(用岩屑粘贴),作为实物资料汇交到地质资料馆长期保存。第二部分 报告编写一、报告编写要求1地热井勘探工作结束后,无论其是否达到设计和委托方要求,均应认真编写勘查报告,在地热井完成或终孔后两个月内提交。2报告编写要充分利用所获得和收集的各种资料,客观详实地反映地热井的地热地质条件、地热流体特征、井身结谈判开采利用条件等。报告要求内容丰富、资料齐全、论述有据、重点突出,文、图

5、、表一致。报告及图件责任表要列主编、审查人、编制提交单位、提交时间等,并签字、盖章。3、采用计算机技术编制图件和报告。4、报告附图要清晰美观,图示、图例、岩石花纹统一按区域地质图图例(GB95889)编制。二、报告编写提纲报告名称报告名称根据勘查许可证中采用的探矿权名称取名,如北京市朝阳区平房乡姚家园住宅小区地热勘探,则相对应报告名称应为北京市朝阳区平房乡姚家园住宅小区地热井勘查报告。第一章 前言一、地热井勘查目的任务简述任务来源、双方合同约定的井深、出水温度、出水量、工期等具体要求,叙述经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的地质设计及成井工艺要求。二、地热井位置及交通简述地热井所处的地理位置、井口经纬度坐标

6、(X、Y)、标高(Z)、距主要城镇的距离、方位及交通条件。三、以往工作概况简述地热井所在地区的以往地热地质工作程度,对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地热开发利用所取得的成果和认识,以及对本次勘查工作的指导意义。四、本次工作概况简述本次工作的过程(包括前期论证)、起止时间、成井周期、完成的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水温、水量、水位等),现场三方(甲方、勘查施工方、质量监督方)验收日期及验收意见。第二章 地热地质条件和地球物理特征一、区域地质条件简述勘查区在区域构造单元中的位置,地热井所在地区(或热田、构造单元)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分布、控热构造和主要热储层埋藏条件及其变化趋势。二、地热成井地质

7、条件1通过对岩屑录井、岩矿鉴定、钻时录井、物探测井、水文观测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确定分层标志,以组为单位建立本井的地层层序,详细描述各地层单元(包括侵入岩、断层破碎带)的岩性、岩石化学、钻时、物性、水文地质等特征,阐明各地层单元的埋深,钻遇的溶洞、漏水、涌水、涌砂、逸气、塌孔等现象发生的区段及层位,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总结热储及盖层特征。2简要介绍前期论证和钻井施工中所布置的地球物理勘查工作方法,重点通过对前期论证、实钻结果与物探测井资料的认真对比和综合分析,对可行性论证报告及前期物探资料进行再认识,总结批评各种物探勘查手段在当地的有效性,合理解释设计推断结果与实钻结果吻合或产生差异的原因。

8、3利用测井曲线并结合钻井过程中发生的漏失、放空等现象分析研究钻遇的岩溶、裂隙发育带、断层破碎带,确定热储层的富水地段及深度和厚度,计算盖层及热储层的地热增温率。分析导热导水的控制条件。4、分析论述井孔中岩芯、岩屑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同位素等测试结果,研究和其对地层划分的指导意义。第三章 地热井产能测试与可开采量评价一、详述稳定流或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所使用的设备型号,试验方法、过程,稳定延续时间、落程、热水井的静水位、抽水下降水位、热水头恢复最高水位、出水量、出水温度,绘制相应的历时曲线,确定流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计算储层的流动系数,确定产层有效厚度。概略计算储层渗透率和渗透系数、弹性释水系数、

9、压力传导系数等。二、依据产能测试资料计算井的最大出水量、稳定出水量、允许开采量、及可利用的热能,确定井流方程。 三、估算地热井在稳定产水量条件下的影响半径及采矿权申请范围。四、依据地热水水质分析结果,评价地热水用于生活、医疗、矿泉水的适宜性。第四章 地热井钻探施工方法及质量批评一、钻探施工1.叙述采用钻机型号、钻进方式、各井段孔深、口径、冲洗液性能等。2.井管装置及井身结构叙述各井段井深及下入管的钢级、口径、壁厚及管串套长度,上口与下口装置深度,各级套管的重叠长度。叙述裸眼取水井段深度、孔壁结构、有无护壁筛管,以及筛管的规格口径、长度和下入位置。简述各段井斜测量结果,以及纠斜方法。依最终井斜数

10、据绘制井斜图。并对相应地层深度进行修正。3.固井叙述各井段固井方法,水泥标号、用量、水泥返高及水泥封堵止水井段。4.地球物理测井简述测井时间段及采用方法。5.洗井作业简述洗井的过程、方法及次数、所使用的清洗液种类及洗井效果。二、钻进过程中的特殊情况简述1.简述列表反应钻进中出现涌水、涌砂、跳钻、蹩钻、漏失掉钻、放空、逸气、掉块、塌孔、缩径等现象的孔深及层位。2.事故处理及设计变更说明钻井过程中出现事故的井深及原因、设计变更的理由、事故处理的措施及处理结果。三、质量批评简述施工过程中各主要质量指标及最终成井质量评价。附质量监督报告。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简要总结本次勘查取得的主要成果、新的发现和认识、提出地热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建议。附图:1、 工作区地质构造图及连井剖面示意图2、 1:500物探测井曲线3、 地热井综合地质柱状图4、 钻井水文测试图件(如抽水试验、ST、Q曲线、Sq图、水位恢复曲线等)5、 其它必要的图件附件:1、 地热井勘查委托书(或合同/契约)2、 可行性论证报告和地热井勘查设计3、 有效期内的勘查批准证明(包括勘查许可证、准许钻井通知书、)4、 地热井成井质量验收书5、 地热勘探技术质量监督工作报告6、岩屑薄片鉴定、地热流体、岩土化学成分(含同位素)及物理性质分析报告 8 / 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