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178766932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58.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广东韶关乳源大布二期风电场项目工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与控制措施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韶关乳源大布二期风电场项目工程施工总承包项目经理部2017年8月目 录1. 编制依据12. 工程概况12.1工程简介12.2施工范围33. 编制目标及原则73.1质量通病概述73.2质量通病防治基本原则73.3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领导小组84. 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94.1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94.2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14.3电气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51. 编制依据 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5) 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2、-2015) 1.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16) 1.4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及质量管理文件 1.5广东韶关乳源大布二期风电场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6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248-2008) 1.7公司质量、安全健康、环境管理手册 1.8电力建设消除施工质量通病守则(1995版) 1.9中华人民共和国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房屋建筑部分(2013版) 1.10中华人民共和国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电力工程部分(2011版) 1.11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DL-T5210 2012) 1.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验收及评定规

3、程(DL/T5161.117- 2002) 2. 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广东韶关乳源大布二期风电场项目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大布镇梁坑坳、蕉窝顶一带山区,距乳源县城直线距离约33km,地理位置为北纬24292434,东经1130811313。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半年受北方冷空气影响,盛行东北季风,天气较为干冷;夏半年则为季风低压、热带气旋外围环流所影响,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高温多雨。根据大布镇风电场附近的乳源国家气象站历史资料统计,该地年平均气温为20.7,年平均气压为1002.8hPa,年平均水汽压为19.5hPa,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年平均降水总量为1784mm。场内无河流穿过,

4、其水系主要为一些山间溪谷,受季节性影响,水量较小至干枯,风资源丰富,主风向稳定,80m高度平均风速为6.61m/s,风能资源丰富;临近省道S258线,对外交通条件良好。风电场高程范围为 690m1297m,场址范围约25km2。本期工程规划装机容量为120MW,拟安装55台单机容量为2000kW及以上的风力发电机组,工程为等别为II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为满足本风电项目的需要,本期工程在风电场区域内新建1座110kV变电站和全长约55.8km的进场、场内道路。每台风力发电机组经箱式变电站升压至35kV,通过35kV集电线路汇集接至风电场变电站,二次升压至110kV后送出接入电网。风电场变电

5、站本期设置263MVA 110kV有载调压升压变压器,1回110kV架空线路接入220kV坦界变电站。升压变电站站址位于风电场范围的东北部,场地呈矩形,变电站长74.4m,宽70m,升压站围墙内用地面积为5208m2,总建筑面积1823.72m2。进场、场内道路,参照四级公路和风机厂家运输手册设计,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II级,道路最大纵坡14%,路基宽度为5.5m,路面宽5.0m。 2.2施工范围 本标段主要内容为风电场的场内道路、吊装平台(安装场)、风机基础及箱式变压器基础、基础内部接地、埋管、风电场内机电设备安装、塔筒及风力发电机组安装,110kv升压站建筑安装工程等。具体范围如下:1)风电

6、场的进场道路,场内道路、吊装平台及转弯平台、风机基础及箱式变压器基础、风机(箱变)基础内接地、埋管、风电场内机电设备安装。(1)进场道路及场内道路。风电场场内道路为风电场各风机间的运行维护道路,同时兼顾施工期运输机械对道路的具体要求。风电场进场及场内道路全长约55.8km,参照四级公路和风机厂家运输手册设计,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II级。施工路基宽度:道路路基宽度为5.5m,路面宽5.0m,铺厚30cm的块石基层及厚10cm的填隙碎石面层,两边留有0.25m宽的土路肩,靠山侧留有0.4m宽边沟。道路最大纵坡14%。我部负责本工程范围内改造道路及新建道路的建设和竣工验收前的维护工作,及利用原有道路施

7、工过程中的维护及完成后的路面及附属工程复建工作。(2)风机吊装平台及转弯平台临时工程风机吊装平台建于风机基础附近,紧接场内道路。其主要目的为摆放和安装风机机舱、轮毂和叶片、塔架、吊装设备,并进行风机吊装操作。吊装平台和风机基础一般共用一个平台,平台平面尺寸为40m50m左右或类似面积大小的多边形。(3)风机基础永久工程本标段风电场安装55台风力发电机组。风机基础所在场地地基承载力较高风机基础可通过开挖直接坐落于风化岩基上,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天然地基及换填地基风机基础持力层为1强风化岩层、2中等风化岩层。天然地基和换地地基采用圆形扩展基础。圆形扩展基础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底部直径2

8、0.5m,总高度3.2m,由底板、圆台、台柱组成,各部分高度分别为1.0m、1.4m、0.8m,台柱直径10.0m。(4)箱式变压器基础永久工程每台风机配备一台35kV箱式变压器,变压器基础共55个。基础型式为矩形钢筋混凝土底板与上部浆砌砖直立墙组成的结构,直立墙顶部为钢筋混凝土圈梁工作平台,变压器基础埋深1.50m左右,箱变外设围栏4.0m4.0m(以箱变设备尺寸最终招标为准),工作平台面高于地面约0.40m。(5)风机及箱变基础接地工程风机及箱变基础接地系统设计、施工、试验。(6)风机及箱变基础埋管工程风机和箱变基础里电缆和光缆保护管的埋设等。(7)风电场内电气设备安装在风机安装过程中,承

9、包单位应对箱变进行安装、试验和调试请业主核实,并负责与风机的联调,其安装进度要求应满足业主和风机厂家要求。1kV电力电缆敷设施工及试验,包括风机和箱变之间的电力电缆的敷设施工以及电缆接头的制作;风机至箱变间的控制电缆的敷设施工及试验。以上试验都必须出具试验报告。(8)青赔:施工图纸范围内的临时和永久占地赔偿由招标单位承担,图纸外的占地由投标单位承担。(9)其他施工范围:本标段相关的工作配合;本标段范围内施工协调、临时工作面开设及手续;道路及平台附属设施、进场道路改造维护、障碍清理、混凝土路面恢复、弃(10)土外运(含渣场租用)、临建、配合钻芯取样以及本标段施工期间所有水、电、通信设施等。配合3

10、5kV集电线路、分系统、整套启动调试。其他本范围未具体列举,但施工图纸等设计文件和招标文件、合同草案中已约定的工程内容、或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应考虑到的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同样属于本标段内的工程范围。2)风机塔筒及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工程(1)本风机安装项目主要包括55台风机吊装和内部电气设备安装。(2)箱变与风机机舱内电气设备的连接、调试,风机内部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线缆的连接等均由投标单位完成。(3)堆场租赁、风机塔筒的卸车、二次转运、保管和吊装。分别负责55台风力发电机塔筒在设备堆场的卸车、二次倒运至机位(堆场装货、二次倒运板车由投标单位负责)、设备牵引、机位卸车、保管、起吊就位、安装

11、。(4)风机机组设备的卸货、吊装分别负责55台风力发电机机组的机舱、轮毂、叶片的牵引、卸车、二次转运、保管、起吊就位、安装。(5)电缆安装电缆在塔筒内的安装及接线。(6)运输支架的吊装在风机设备到场后,如果运输支架随设备一起卸到现场,则在该部分设备吊装结束后15天内应当将运输支架吊装到运输单位车辆上,方便今后设备的运输。(7)其它机舱电气安装与接线、轮毂电气安装与接线、发电机电气安装与接线、塔筒电气安装与接线、电缆敷设与连接,高强螺栓第三方复检及设计图纸中或监理人要求完成的工作。其他本范围未具体列举,但施工图纸等设计文件和招标文件、合同草案中已约定的工程内容、或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应考虑到的

12、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同样属于本标段内的工程范围。3)110kV升压站建筑安装工程升压站包括综合楼、附属楼、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设备楼、SVG楼、主变压器、避雷针、钢构架、事故油池等。本标段包括升压站土建和安装工程,主要包括进站道路、围墙、大门、升压站综合楼、设备楼、SVG楼、附属用房、室外送电区、电缆沟及电气设备安装、室外水工设施等项目的土建和安装工程等。 3. 编制目标及原则 3.1质量通病概述 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亦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

13、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其实,消除质量通病,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要求,办不到的事。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认真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3.2质量通病防治基本原则 1、 质量通病的治理要以管理和技术措施为主,反对不计成本,以治理为名进行不必要的变更的治理行为。在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完善各项制度,落实质量责任,推广标准化、精细化施工管理;在技术上,要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研发、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完善工

14、艺流程和标准,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 2、 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治理工作注重从小、从细抓起。治理质量通病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要注重抓好工程质量的细小部位,施工管理的细小措施,施工工艺的细小环节。 3、 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加强协作,各负其责。在治理过程中,要通过治理责任这个纽带,建立治理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 4、 质量通病的治理要预先制定专项治理措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做到事半功倍。质量通病是长期形成的痼疾,治理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突出重点、重点突破,带动全面。 5、 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线人

15、员的智慧,要防止质量通病的治理要求、治理措施和一线人员不见面的情况,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治理的措施和施工工艺关键环节,把治理的直接责任落实到一线,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 3.3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为加强工程质量通病治理的管理,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组 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技术负责 成 员:各部室成员 主要职责:编制本工程项目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及管理制度;实施阶段性现场质量工艺及质量通病预防情况的专项检查;公布检查报告;对违反规定的施工单位进行处理。 4. 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4.1

16、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4.1.1土石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4.1.1.1土方开挖主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 场地积水(场地范围内局部积水)产生原因: (1) 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 (2) 测量偏差,使场地标高不一。 防治措施: (1)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2)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错误。 2、挖土边坡塌方(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 产生原因: (1)基坑(槽)开挖较深,未按规定放坡。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 (3)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

17、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防治措施:(1)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情况采用适当的挖方坡度;(2)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采取降水措施;坡顶上弃土、堆载,使远离挖方土边缘35m;(3)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并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4)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处理方法,可将坡脚塌方清除,做临时性支护(如推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措施。 3、超挖(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 产生原因: (1) 采用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2)

18、 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3) 测量放线错误。 防治措施:(1)机械开挖,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2)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 4、基坑(槽)泡水(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 产生原因: (1) 开挖基坑(槽)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 (2) 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 (3) 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 防治措施:(1)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2)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降低地下水位,使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0.51.0m。 5、 基底产生扰动土产生原因: (1) 基槽

19、开挖时排水措施差,尤其是在基底积水或土壤含水量大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土很容易被扰动。 (2) 土方开挖时超挖,后又用虚土回填,该虚土经施工操作后亦改变了原状土的物理性能,变成了扰动土。 防治措施: (1) 认真做好基坑排水和降水工作。降水工作应待基础回填土完成后,方可停止。 (2) 土方开挖应连续进行,尽量缩短施工时间。雨季施工或基槽(坑)开挖后不能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1530cm的土不挖,待下一道工序开工前再挖除。采用机械挖土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留一定厚度的土用人工清除。(3) 冬季施工时,还应注意基底土不要受冻,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应认真检查。禁止受冻土被隐蔽覆盖。为防止

20、基底土冻结,可预留松土层或采用保温材料覆盖措施,待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再清除松土层或去掉保温材料覆盖层。(4) 严格控制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发生超挖,严禁用虚土回填。处理方法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4.1.1.2回填土主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 填方边坡塌方(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 产生原因: (1) 边坡坡度偏陡。 (2) 边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土未清理干净;与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阶梯形搭接,或填方土料采用淤泥质土等不合要求的土料。 (3) 边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回填压(夯)实。 (4) 坡顶坡脚未做好排水设施。由于水的渗入,土内聚力降低,或坡脚被冲刷而导致塌方。 防治措施:(1) 永久性填方的边

21、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工程重要性按设计规定放坡;(2) 按要求清理基底和做阶梯形接槎;(3) 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按填土压实标准进行分层、回填碾压或夯实;(4) 在边坡上下部做好排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2、 填土出现橡皮土 产生原因:在含水量较大的腐殖土、泥炭土、黏土或粉质黏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回填,当对其进行夯击或碾压,表面易形成一层硬壳,使土内水分不易渗透和散发,因而使土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施工后有轮式车辆碾压。防治措施: (1) 夯实填土时,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原状土上进行回填。 (2) 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

22、排走,如有地下水应降低至基底下0.5m。 (3) 施工后严禁轮式车辆碾压。 (4) 可用干土石灰粉等吸水材料均匀掺入土中降低含水量,或将橡皮土翻松、晾干、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压)实。 3、 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产生原因: (1) 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土颗粒过大,含石块等硬质填料;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淤泥质土或杂填土作填料。 (2) 土的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量下的密实度要求。 (3) 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遍数不够;或碾压机械行驶速度过快。 (4) 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影响深度较小,使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防治措施: (1) 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

23、土料过筛;按所选用的压实机械性能,通过试验确定含水量,控制每层铺土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加强现场检验,使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2)如土料不合要求,可采取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措施压实加固;土料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晾晒、风干或掺入干土重新压、夯实;含水量过小时,在回填压实前适当洒水增湿;如碾压机具能量过小,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措施。 4.1.1.3基坑主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 基坑(槽)回填土沉陷(基坑、槽回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沉陷,造成散水坡空鼓下沉) 产生原因: (1) 基坑槽中的积水淤泥杂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础两侧

24、用松土回填,未经分层夯实。 (2) 基槽宽度较窄,采用手工夯填,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3) 回填土料中干土块较多,受水浸泡产生沉陷,或采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淤泥质土、碎块草皮作填料,回填密实度不符合要求。 (4) 回填土采用水沉法沉实,密实度大大降低。 防治措施:回填前排净槽中积水,将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回填土按要求采取严格分层回填、夯实。控制土料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5cm的土块及较多的干土块,严禁用水沉法回填土料。 2、 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产生原因:回填的土料(粉质黏土、粉土)含水量偏小或偏大。碾压工艺或遍数不合理。 防治措施:在回填压实前适当洒水增湿或晾晒,严格碾压施工工艺参数

25、。 4.1.2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4.1.2.1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 已成型的钢筋尺寸和弯曲角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原因:下料不准确;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 防治措施:加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根据钢筋弯制角度和钢筋直径确定好扳距大小。 为保证弯曲角度符合要求,在设备和工具不能自行达到准确角度的情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钉扒钉做标志的措施。 4.1.2.2已成型的钢筋变形 钢筋成型后外形准确,但在堆放或搬运过程中发现弯曲、歪斜、角度偏差。 原因:成型后,往地面摔得过重,或因地面不平,或与别的物体

26、或钢筋碰撞成伤;堆放过高或支垫不当被压弯;搬运频繁,装卸“野蛮”。 防治措施:搬运、堆放要轻抬轻放,放置地点要平整,支垫应合理;尽量按施工需要运至现场并按使用先后堆放,以避免不必要的翻垛。 4.1.2.3过热从焊缝或近缝区断口上可看到粗晶状态。 原因: (1) 预热过分,焊口及其近缝区金属强烈受热。 (2) 预热时接触太轻,间歇时间太短,热量过分集中于焊口。 (3) 沿焊件纵向的加热区域过宽,顶锻留量偏小,顶锻过程不足以使近缝区产生适当的塑性变形,未能将过热金属排除于焊口之外。 (4) 为了顶锻省力,带电顶锻延续较长,或顶锻不得法,致使金属过热。 防治措施: (1) 根据钢筋级别、品种规格等情

27、况确定其预热程度,在施工中严加控制。 (2) 采取低频预热方式,适当控制预热的接触时间、间歇时间以及压紧力。 (3) 严格控制顶锻时的温度及留量。 (4) 严格控制带电顶锻过程。 4.1.2.4脆断在低应力状态下,接头处发生无预兆的突然断裂。脆断可分为淬硬脆段、过热脆断和烧伤脆断几种情况。 原因: (1) 焊接工艺方法不当。 (2) 对焊接性能较差的钢筋,焊后虽然采取了热处理措施,但因温度过低,未能取得有效的效果。 防治措施: (1) 针对钢筋的焊接性,采取相应的焊接工艺。 (2) 正确控制热处理程度。 4.1.2.5烧伤钢筋与电极接触处表面微熔及烧伤。 原因: (1) 钢筋与电极接触处洁净程

28、度不一致,有氧化物,夹紧力不足,局部区域电阻很大,因而产生了不允许的电阻热。 (2) 电极外形不当或严重变形,导电面积不足,致使局部区域电流密度过大。 防治措施: (1) 清除钢筋被夹紧部位的铁锈和油污。 (2) 清除电极内表面的氧化物。 (3) 改进电极槽口形状,增大接触面积。 (4) 夹紧钢筋。 4.1.2.6接头弯折或轴线偏移原因: (1) 钢筋端头歪斜。(2) 电极变形太大或安装不准确。 (3) 焊机夹具晃动太大。 防治措施: (1) 正确调整电极位置。 (2) 修整电极钳口或更换已变形的电极。 (3) 矫直钢筋的弯头。 4.1.2.7钢筋直螺纹连接 (1) 钢筋套丝缺陷: 原因:操作

29、工人未经培训或操作不当。 防治措施:对操作工人进行培训,取得合格证后再上岗。 (2) 接头露丝:拧紧后外露丝扣超过一个完整扣。 原因:接头的拧紧力矩值没有达到标准或漏拧。 防治措施: (1)按规定的力矩值,用力矩扳手拧紧接头。(2)连接完的接头必须立即用油漆做标记,防止漏拧。 4.1.2.8骨架外形尺寸不准、歪;扣筋被踩向下位移 原因: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个别钢筋偏离规定位置。 防治措施:绑扎时将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4.1.2.9受力筋保护层不符规定,露筋 原因: (1) 混凝土保护层垫块间距太大或脱落。 (2) 钢筋绑扎骨架尺寸偏差大,局部接触模板。 (3) 混

30、凝土浇筑时,钢筋受碰撞位移。 防治措施: (1) 混凝土保护层垫块要适量可靠。 (2) 钢筋绑扎时要控制好外形尺寸。 (3) 混凝土浇筑时,应避免钢筋受碰撞位移。混凝土浇筑前、后应设专人检查修整。 4.1.2.10绑扎接头松脱 原因:搭接处没有扎牢,或搬运时碰撞、压弯接头处。防治措施: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牢。扎结部位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3处。搬运已扎好的钢筋骨架应轻抬轻放,尽量在模板内或模板附近绑扎搭接接头。 4.1.2.11弯起钢筋方向错误 原因: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未认真核对图纸。 防治措施:对操作人员专门交底,或在钢筋上挂牌标识。 4.1.2.12钢筋接头位置错误,受力钢筋锚

31、固长度、搭接长度不够,在连接区段内接头数量超规范 原因: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未认真核对图纸。 防治措施:对操作人员专门交底,梁、柱、墙钢筋接头较多时,翻样配料加工时,应根据图纸预先画出施工翻样图,注明各号钢筋搭配顺序,并避开受力钢筋的最大弯矩处。 4.1.2.13浇灌混凝土不搭马道,乱踩钢筋野蛮施工;竖向插筋无扶正措施造成钢筋位移 原因:操作人员成品保护意识不强,技术交底未进行成品保护要求。 防治措施:加强对操作人员成品意识,建立工序交接制度,并在技术交底中进行成品保护措施交底,浇灌混凝土必须搭设马道。 4.1.3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4.1.3.1配合比不良 混凝土拌和物松散,

32、保水性差,易于泌水、离析,难以振捣密实,浇筑后达不到要求的强度。原因: (1) 混凝土配合比未经认真设计和试配,材料用量比例不当,水灰比大,砂浆少,石子多。 (2) 使用原材料不符合施工配合比设计要求,袋装水泥重量不够或受潮结块,活性降低;骨料级配差,含杂质多;水被污染,或砂石含水率未扣除。 (3) 材料未采用称量,用体积比代替重量比,用手推车量度,或虽用磅秤计量,计量工具未经校验,误差很大,材料用量不符合配合比要求。 (4) 外加剂和掺料未严格称量,加料顺序错误,混凝土未搅拌均匀,造成混凝土匀质性很差,性能达不到要求。 (5) 质量管理不善,拌制时,随意增减混凝土组成材料用量,使混凝土配合比

33、不准。防治措施: (1) 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认真设计和试配,使符合设计强度和性能要求,以及施工时和易性的要求,不得随意套用经验配合比。 (2) 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材料应经严格检验,水泥应有质量证明文件,并妥加保管,袋装水泥应抽查其重量,砂石粒径、级配、含泥量应符合要求;堆场应经清理,防止杂草、木屑、石灰、粘土等杂物混入。 (3)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材料均应按重量比称量,计量工具应经常维修、校核,每班应复验12次。 (4) 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试验室通过试验提出,并严格按配合比配料,不得随意加水。外加剂应先试验,严格控制掺用量,并按规程使用。 (5) 混凝土拌制应根据砂、石实际含

34、水量情况调整加水量,使水灰比和坍落度符合要求。混凝土施工和易性和保水性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通过试验调整,不得在已拌好的拌合物中随意添加材料。 (6) 混凝土运输应采用不易使混凝土离析、漏浆或水分散失的运输工具。 4.1.3.2混凝土和易性差 拌合物松散不易粘结,或粘聚力大、成团,不易浇筑;或拌合物中水泥砂浆填不满石子间的孔隙;在运输、浇筑过程中出现分层离析,不易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原因: (1) 水泥强度等级选用不当。当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大于22时,水泥用量过少,混凝土拌合物松散;当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小于10时水泥用量过多,混凝土拌合物粘聚力大、成团,不易浇筑

35、。 (2) 砂、石级配质量差,空隙率大,配合比砂率过小,难以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3) 水灰比和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在运输时砂浆与石子离析,浇筑过程中不易控制其均匀性。 (4) 计量工具未检验,误差较大,计量制度不严或采用了不正确的计量方法,造成配合比执行不准,和易性差。 (5)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没有拌合均匀。 (6) 配合比的设计,不符合施工工艺对和易性的要求。 防治措施:(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和试验方法,应符合有关技术规定。 (2)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泵的种类、泵送距离、输送管径、浇筑方法、气候条件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碎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宜小于或等于1

36、:3;卵石宜小于或等于是1:2.5,通过0.315mm筛孔的砂应不少于15%,砂率宜控制在38%45%。 2) 最小水泥用量宜为300kg/m3。 3) 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100180mm。 4) 混凝土内宜掺加适量的外加剂。 5) 泵送轻骨料混凝土选用原材料及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 (3) 应合理选用水泥强度等级,使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控制在1320之间。客观情况做不到时,可采取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加混合材料(如粉煤等)或减水剂等技术措施,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4) 原材料计量应建立岗位责任制,计量方法力求简便易行、可靠。水的计量,应作标准计量水桶,外加剂应用小台秤

37、计量。 (5) 在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过程中,应按规定检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和用量,每工作班应不少于2次。 (6) 在拌制地点及浇筑地点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或工作度,每一个工作班至少2次。 (7) 在一个工作班内,如混凝土配合比受外界因素影响而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调整。 (8)随时检查混凝土搅拌时间,混凝土延续搅拌最短时间。 4.1.3.3外加剂使用不当 混凝土浇筑后,局部或大部分长时间不凝结硬化,或已浇筑完的混凝土结构物表面起鼓包,或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前坍落度过小,不易浇筑。 原因: (1) 缓凝型减水剂(如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掺入量过多。 (2) 以干粉状掺入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如硫酸钠早强剂)

38、,细度不符合要求,含有大量未碾细的颗粒,遇水膨胀,造成混凝土表面鼓包。 (3) 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合物运输停放时间过长,造成坍落度、稠度损失过大。 防治措施:(1) 施工前应详细了解外加剂的品种和特性,正确合理选用外加剂品种,其掺加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 混凝土中掺用的外加剂应按有关标准签定合格,并经试验符合施工要求才可使用。 (3) 运到现场的不同品种、用途的外加剂应分别存放,妥加保管,防止混淆或变质。 (4) 粉状外加剂要保持干燥状态,防止受潮结块。已经结块的粉状外加剂,应烘干碾细,过0.6mm筛孔后使用。 (5) 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必须搅拌均匀,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6) 尽量缩短

39、掺外加剂混凝土的运输和停放时间,减小坍落度损失。 4.1.3.4混凝土强度不足或强度不均匀,强度离差大 原因:混凝土拌制原材料质量未控制好,计量不严格,未认真执行配合比。防治措施:控制好各种原材料的质量,要认真执行配合比,严格原材料的配料计量。 4.1.3.5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搅拌不匀,颜色不一致 原因:搅拌时间不足。 防治措施:要保证混凝土搅拌时,对拌合物搅拌的足够时间。 4.1.3.6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稳定 原因:用水量掌握不准确,粗细骨料中含水率的变化未及时测定,未及时调整用水量。其次是用水计量不准确,水用量时多时少。 防治措施:混凝土搅拌时严格计量,及时测定粗细骨料中含水率的变化,调

40、整用水量。 4.1.3.7匀质性差,强度达不到要求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0.85或0.9设计强度等级,或同批混凝土中个别试块强度值过高或过低,出现异常。 原因: (1) 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骨料级配不好,空隙率大,含泥量和杂质超过规定,有冻块混入;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袋装水泥欠重,计量器具失灵,施工中随意加水,没有扣除砂、石的含水量,使水灰比和坍落度增大。 (3) 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 冬期低温施工,未采取保温措施,拆模过早,混凝土早期受冻。 (5) 混凝土试块没有代表性,试模保管不善,混凝土试块制

41、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当,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受冻或受外力损伤。 (6) 混凝土拌合物搅拌完至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过长,振捣过度,养护差,使混凝土强度受到损失。 防治措施: (1) 水泥应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并应加强水泥保管工作,要求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水泥质量有疑问时,应进行复查试验,并按试验结果的强度等级使用。 (2) 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 (3)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及时测量砂、石含水率并扣除用水量。 (4) 混凝土应按顺序加料、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 (5) 冻期施工应根据环境大气温度情况,保持一定

42、的浇灌温度,认真做好混凝土结构的保温和测温工作,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在冬期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在遭受冻结前,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30%以上,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应达到40%以上,但C10及C10以下的混凝土不得低于5 MPa。 (6) 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土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4.1.3.8蜂窝 原因: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防治措施:混凝土一次下料厚度及振捣应符合山东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规定

43、。根据钢筋间距确定混凝土骨料规格,做好配合比。模板缝隙处理作为一道工序,要堵严。墙柱混凝土浇筑前先用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无石子砂浆铺浆不少于50 mm厚。 4.1.3.9露筋 原因: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防治措施:钢筋垫块按规定垫好,钢筋绑扎位置要保证不位移。混凝土振捣应防止漏振或过振。 4.1.3.10混凝土麻面、粘结 原因: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防治措施:支模时应保证模板表面清洁干净,并刷好隔离剂。混凝土拆模严格按规定的时间进行。 4.1.3.11孔洞 原因

44、: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防治措施:钢筋较密的部位采用小直径振捣棒,防止混凝土漏振。 4.1.3.12烂根原因:支模前未每边模板下口未找平,模板下口不严密,混凝土漏浆。 防治措施:支模前在每边模板下口抹找平层,保证模板下口严密。墙体混凝土浇筑前,先均匀浇筑5cm厚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要严格控制,防止混凝土离析,底部振捣应认真操作。 4.1.3.13混凝土表面蜂窝、露筋、孔洞、夹渣、烂根、漏浆严重;洞口变形,缺棱掉角。拆模早,不按规定进行养护;表面裂缝 原因:模板内杂物清理不干净,模板加固不牢,接缝不严密,拆模过早;混凝土浇筑时漏振或振捣不密实,欠

45、振。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防治措施: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不漏振、欠振或过振。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混凝土拆模应符合有关规定,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4.1.3.14脱模后,表面酥松脱落 原因: (1) 木模板未浇水湿透或湿润不够,混凝土表层水泥水化的水分被吸去,造成

46、混凝土脱水酥松、脱落。 (2) 炎热刮风天浇筑混凝土,脱模后未适当护盖浇水养护,造成混凝土表层快速脱水,产生酥松。 (3) 冬期低温浇筑的混凝土,浇筑温度低,未采取保温措施,造成混凝土表面受冻、酥松、脱落。 防治措施: (1) 木模板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充分浇水湿透。 (2) 炎热刮风天浇筑混凝土,脱模后应立即适当护盖浇水养护,避免混凝土表层快速脱水,产生酥松。 (3) 冬期低温浇筑的混凝土,应采取措施提高混凝土入模温度,采取保温措施,避免混凝土表面受冻。 4.1.3.15截面尺寸、垂直度、平整度超允许值过大 原因: (1)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 (2) 模板未支承在

47、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支撑松动,土层浸水,致使新浇筑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 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 MPa时就上人,使表面出现凹凸不平或印痕。 防治措施: (1) 混凝土浇筑后严格按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 (2) 模板、支撑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支柱和支撑必须支承在坚实的土层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并防止浸水,以保证结构不发生过量下沉。 (3)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模板和支撑情况,如有松动变形,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加固好。 (4) 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上人操作。 4.2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4

48、.2.1基础环不平整 通病现象:塔筒倾斜过大。 原因分析: 1、 基础环施工方法不当; 2、 基础环安装测量误差大,验收不仔细。 防治措施: 1、 要有专人监督施工,施工时基础环支脚与垫铁焊接牢固。进行基础钢筋敷设时,要进行对称布筋,防止发生推移,致使基础环超差;在进行砼浇筑时,要整圈分层浇筑,禁止只从一侧下料,避免发生基础环推移。 2、 加强基础环安装过程的检测工作,监理加强复检验收,确保安装尺寸准确;基础环支腿调节完成后要及时将调节螺栓锁死;检测时,方法要正确,要用不同仪器进行校准测量。 4.2.2塔筒连接螺栓紧固不牢 通病现象:力矩不平衡塔筒振动大。 原因分析: 1、 吊装单位为赶进度紧

49、固力矩不到位; 2、 监督、验收力度不够。 防治措施: 1、 吊装单位进行螺栓紧固时,要确保液压泵工作正常,压力表指示准确,紧固时进行对称紧固,紧固力矩按要求逐级加大直至最终规范要求。 2、 加强监督、检查验收管理,严格按照执行标准进行验收,对不合格的要立即进行整改。 4.2.3叶片螺栓紧固不牢 通病现象:力矩不平衡造成叶片卡桨。 原因分析: 1、 吊装单位为赶进度力矩紧固不到位; 2、 监督、验收力度不够。 防治措施: 1、 吊装单位进行螺栓紧固时,要确保液压泵工作正常,压力表指示准确,紧固时进行对称紧固,紧固力矩按要求逐级加大直至最终规范要求。 2、 加强监督、检查验收管理,严格按照执行标

50、准进行验收,对不合格的要立即进行整改。 4.2.4塔筒及机舱卫生情况较差 通病现象:塔筒及机舱有包装袋乱丢现象。 原因分析: 1、 吊装单位完工后清理不彻底; 2、 验收时力度执行不够。防治措施: 1、 认真落实文明生产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施工过程中对废弃物进行集中放入垃圾袋中; 2、 施工完毕后,及时对卫生进行清理装车,运至制定垃圾存储场地统一处理。 3、 进行完工验收时,加强文明生产验收工作,对不合格的进行考核,确保完工即达到标准。 4.2.5塔筒平台螺栓紧固不彻底 通病现象:塔筒平台有铁板晃动情况。 原因分析: 1、 塔筒内平台铁板紧固不牢; 2、 平台铁板尺寸误差过大。 防治措施: 1

51、、 加强塔筒制造和到货验收工作,对工艺不合格的,严谨出厂和到货卸车; 2、 塔筒进行安装时要对平台紧固情况进行复检,发现松动现象的要进行紧固。 4.2.6风轮组装完毕不起吊 通病现象:使得风轮地面不平稳,造成设备损坏 原因分析: 天气原因、风大。 防治措施: 如果叶轮组装完毕不起吊时,应用绑绳禁锢在固体物上,绑紧,以免造成设备损坏及人员伤害。 4.2.7吊车履带及汽车吊支腿陷入场地 通病现象:吊车履带及汽车吊支腿陷入场地使得施工造成影响 原因分析: 施工场地地质密度不够 防治措施: 所有施工场地施工前检查地质密度,合格后,需铺垫路基板。4.3电气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4.3.1电缆敷设紊乱 通

52、病现象:电缆敷设紊乱,不易检查,不美观。 原因分析: 1、 无整体敷设计划,或有计划但操作性不强; 2、 设备接线设计优化工作不到位,致使施工中变更过多,影响电缆敷设工艺; 3、 施工中,未严格执行计划,随意摆放,检查管理工作不到位; 4、 敷设时,电缆沟内照明度不够(这一原因往往被忽视),很难发现质量缺陷。 防治措施: 1、 根据电缆清册制定电缆敷设方案,根据电缆通道的布置方式及电缆的走向,编制电缆断面图,从而确定电缆的敷设及摆放顺序。 2、 根据电缆实际到货情况,按无电缆中间头的要求,重新优化、修改电缆数据库,确定每轴电缆应敷设哪几根。 3、 编排电缆敷设整体计划和分段计划。对于不确定的因

53、素,计划中要有备选方案,计划还要满足系统的完整性。 4、 根据电缆敷设计划,安排相应桥架、电缆管等项目的施工。 5、 施工人员要详细了解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对易产生电缆交叉的场所,例如隧道转弯处、交叉路口等地方要安排有经验的施工人员把关,按照既定的敷设方案进行。电缆敷设的技术负责人要在电缆敷设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确保电缆敷设的准确无误。 6、 电缆敷设一批后,为保证电缆敷设的总体外观的协调美观,必须进行统一的整理,经质检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批电缆的敷设。电缆敷设完毕后,需上架进行全面整理并用专用绑线绑扎固定。 4.3.2电缆管埋设不美观 通病现象:在电缆管埋设方面主要是电缆管埋

54、设标准不统一,工艺粗糙。 原因分析: 1、 电缆管尺寸不统一,切割随意; 2、 电缆管口未做倒角处理; 3、 电缆管埋设随意,不安作业要求施工。防治措施: 1、 埋设的电缆管同设备高度统一标准,与地面垂直。 2、 电缆管埋入土中部分防腐处理彻底,不应有漏刷现象。 3、 切割电缆管方法要规范,电缆管口要进行打磨,不应有毛刺,确保其光滑、平整。 4、 部分电缆管对接时要加装对接套管,保证电缆管内部的清洁。 4.3.3电缆桥架支架安装不整齐 通病现象:电缆桥架支架存在变形,不整齐,防腐处理不到位。 原因分析: 1、 安装桥架过程中,不按照工艺施工; 2、 施工中随意切割、开口; 3、 需焊接时,质量

55、差,防腐工作重视不够。 防治措施: 1、 施工中严禁使用电、火焊切割桥架和支架。 2、 进行焊接时,保证焊口质量,焊口的防腐处理要做好除污、除焊渣工作,按照工艺施工。 3、 施工完及时加盖桥架盖板,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加固。 4.3.4盘柜电缆进线及标识不规范 通病现象:电缆进线弧度不一致,标识不规范,不清晰。 原因分析: 1、 电缆进线固定不统一,未按照要求进行施工; 2、 未进行电缆标识、挂牌工作策划,或人员责任心不强,未按照要求挂牌; 3、 二次接线人员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接线,接线较随意。 防治措施: 1、 对于电缆挂牌不统一和电缆绑扎不统一的问题,需要制订统一的标准,电缆牌的书写采用打号

56、机进行,电缆牌内容应按照设计清册写明电缆编号、型号、起、止点、等内容,电缆牌的绑扎统一使用尼龙绑扎带,在电缆起、止点、隧道拐弯处、竖井要进行挂牌。电缆绑扎要使用统一的尼龙绑扎带,绑扎的位置要符合验评标准的规定,施工中要确定专门人员负责电缆绑扎,做到责任到人,确保电缆绑扎整齐、美观。 2、 在电缆进入配电盘、柜的位置,制订统一的预留弧度,施工中严格执行,电缆头的卡箍要使用统一的电缆卡子,卡箍位置一致,做到谁接线谁负责。 3、 选用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进行盘柜二次接线工作,严格贯彻技术措施和质量措施。 4.3.5电缆防火材料封堵不严及表面工艺不美观 通病现象:电缆防火材料封堵不严及表面工艺不美观

57、原因分析: 1、 电缆防火材料封堵不严,不实; 2、 防火堵料封堵不规范,不美观; 3、 防火涂料涂刷不均匀; 4、 防火包绕材料缠绕不紧固。 防治措施: 1、 电缆半层预留电缆孔时预留钢筋头,为接线结束后安装防火阻燃板使用。 2、 将有机防火堵料密嵌于需封堵的孔隙中。 3、 设计要求需在电缆周围包裹一层有机防火堵料时,必须包裹均匀密实。 4、 隔板与有机防火堵料配合封堵时,堵料须略高于隔板,高出部分形状规则,要求采用金属边框定型。 5、 电缆预留孔和电缆保护管两端口应采用有机堵料封堵严实,堵料嵌入管口的深度不应小于50mm。 6、 用无机防火堵料构筑阻火墙时,应达到光洁平滑,无边角、毛刺。

58、7、 阻火墙应设置在电缆支架处,构筑要牢固;并应设电缆预留孔,底部设排水孔洞。 8、 防火包施工安装前对电缆作必要的整理,不得使用破损的阻火包。在电缆周围裹一层有机防火堵料,将防火包平整地嵌入电缆空隙中,防火包应交叉堆砌。 9、 在电缆竖井处使用时,先将竖井孔下端放置一块与洞口大小相同的防火隔板,防火包的码放一定要密实。应按设计敷设防火卡具,保证电缆之间位置符合防火要求。 10、 当用防火包构筑阻火墙时,阻火墙壁底部应用砖砌筑支墩。 4.3.6电缆接头处接触不良 通病现象:电缆接头处接触不良 原因分析: 1、 焊锡质量不合格,造成焊后没有融合好,有溶渣,长期运行后造成电缆接触不良;2、 施工人

59、员质量意识差,不按交底施工,在有电缆接头的施工中,应焊接的,不焊接,只是用线芯绑扎,长期运行肯定会造成接触不良,尤其是控制电缆接头最为严重; 3、 电缆接头材料不合格; 4、 厂家制作的接线端子不合格,弹簧压力不合格。 防治措施: 1、 电力电缆的热塑头制作时,应符合施工验收规范及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喷灯烤制时应使用火焰均匀,热塑管中无气泡。 2、 接线端子与芯线连接时,接线端子规格应与芯线相符,接线端子与线芯表面接触应良好,无裂纹、断线、铜端子表面应光滑,导线和端子压接应牢固,并能抗电机转动时产生松动。 3、 控制电缆头装配应紧固、密实,电缆头绑扎上下两侧用尼龙绳扎紧,塑料带包缠密实紧固。 4

60、、 电缆头制作材料应选用合格厂家合格品,入库后应合理保管,作业场所应有照明和通风,注意防火防潮。电缆头制作材料在有效期内使用。 5、 接线端子和设备之间螺栓应压固,螺栓公差应符合规范要求,后部设弹簧垫,其紧固性应足以防止机械运行振动时造成的松动。 6、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的宣传,制订严格的质量奖惩制度,做到奖优罚劣。 4.3.7盘柜安装工艺粗糙 通病现象:盘底座接地不良,表面油漆破坏,水平度、垂直度超标。 原因分析: 1、 紧固螺栓繁多,易疏忽未紧; 2、 施工过程中磕碰; 3、 施工人员不认真,或方法问题。及量具问题。 防治措施: 1、 使用梅花扳手进行螺栓紧固,质检员逐个检察。 2、

61、 施工人员在搬抬盘柜过程中,将盘柜表面用石棉布包好。 3、 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施工人员技能水平,对量具进行检验。 4、 盘柜施工结束后,采取盖塑料布方法进行保护。4.3.8盘柜内接线工艺差 通病现象:二次接线有接头,进线电缆有交叉,电缆头制作不整齐,电缆绑扎不美观,电缆屏蔽接地不统一,电缆线号模糊、长短不一,端子排接线不整齐。 原因分析: 1、 施工人员预留芯线长度不够,设计变更后芯线改变接线位置; 2、 电缆进盘柜,施工人员未认真整理、摆放,质检放松; 3、 电缆接线人员思想对质量不积极进取,追求速度,技术水平不高; 4、 发现电缆线号不清晰、长短不一的现象,不更改、更换; 5、 施工人员要求自身能力不高,蒙混过关等思想存在,造成不良后果。 防治措施: 1、 严格按照规范和工艺要求进行安装;按照图纸预留好电缆长度。 2、 电缆进盘柜,施工人员认真整理、摆放,质检认真。 3、 电缆接线人员思想对质量积极进取,追求速度,技术水平严谨。 4、 发现电缆线号不清晰、长短不一的现象,要积极更改、更换。 5、 施工人员要加强责任心教育。 4.3.9电气设备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