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

上传人:mar****e6 文档编号:17868326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0.6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概述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从狭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 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 律的科学。 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比较动物 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心理,研究动物种系心理发展的图景与 规律;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 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以及研究人类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个体发 展心理学。 现在的发展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 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 理学、成

2、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 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围,不同于常识所 称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 岁左 右。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从上到下 由近到远 由粗到细 行为模式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 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特质,也包含内隐的心理特征。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对心理发展原因和机制的揭示,不仅有助于我们构建有关心理 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好地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

3、律,也使我们对儿童 心理发展的培养与干预具有了科学的依据。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尽管心理发展遵循相同的模式,必须注意到发展的个体差异是巨大 的:不仅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各不相同,各种心理过程和个 性心理特征也不相同。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遗传的作用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充分体现了,环境则在儿童成长 过程中不断地施加影响。儿童生活的环境各种各样,这些环境因素也 被视为儿童行为的生态圈。在这些生态环境中,儿童接触时间最长、 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区。就家庭而言,父母的养育方式、文化水平与职业状况、父母个性、亲 子关系的质量、家庭类型(完整家庭还是单亲家庭)、家庭的物质生

4、活条件等是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班级凝聚力、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方式 等,对不同的儿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社区环境方面,邻里关系、社区文化娱乐设施、社区社会支持 体系等是较为重要的环境变量。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模式,测量和解释发展的个别差异,揭示儿童心 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其最 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帮助儿童解决发展 中遇到的困难或暂时的障碍。例如,通过对儿童早期依恋现象的探讨,提出有助于儿童形成安全依 恋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学龄初期儿童认知与行为特点的探讨,可以提出培养

5、儿 童注意力集中、行为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从而减少儿童的多动行为三、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第二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1、绝对决定论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Galton, F)为代表。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和 一个我自己可以给予特殊培养的世界。我保证在他们中任意选择一 个,训练成我想要培养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 人,甚至是乞丐、小偷,而不管他的天赋、爱好、能力、倾向性以及 他祖宗的种族和职业。”(1930)2

6、、共同决定论代表认为是“辐合论”的倡导者斯腾(Stern, W.1871 1938)。核心:人类心理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者相辅相成所造就的。这是一 种折中主义的发展观。格赛尔(Gesell, A.18801961)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祖宗未达到准备状态 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这就是成熟学 习原则。格赛尔的理论成熟优势论,主要来自双生子研究。(双 胞胎爬梯实验)3、相互作用论代表认为是皮亚杰。相互作用论的观点是当前普遍承认的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

7、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通常是年龄越 小,遗传的影响越大;低级的心理机能受环境制约少,受遗传影响 大;越是高级的心理机能(如抽象思维,高级情感)受环境的影响越 大。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乳儿期(1个月1岁)(3)婴儿期(1岁3岁)(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 岁)(5)童年中期(6 岁11、12 岁)(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 岁)(7)青年早期(14、15 岁17、18 岁)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

8、生物学基础第一节 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与先天素质第三节 儿童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一、身体的发展 人体的生长发育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呈波浪式的,发展的速度是不等 速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交替着进行。1、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身高和体重。2、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增长水平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身高(厘米)=实龄X5 + 80 (2岁后)体重(公斤)=实龄X2 + 8 (1岁后)儿童身体正常的发展遵循两项原则:头尾原则(从头到尾)和远近原 则(由近及远)。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就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兴奋也特别容 易扩散。第四节 儿童动作的发展一、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上至下 头翻

9、身坐爬站行走。2、由近及远3、由粗到细,或者说由大到小二、动作发展的阶段三、动作发展的训练 影响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生理成熟。第二篇 认知和语言的发展第三章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第一节 婴幼儿感觉的发展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1、反射行为 当的刺激引出相应的反射行为 2、定向反射习惯化和 去习惯化 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一个个体,包括新生儿都会产生定向反射。习惯化:指一种由于重复或不断受到某种能导致个体选择性定向 反应的刺激,而引起个体对该刺激反应减少的现象。去习惯化:指当个体对一个刺激产生习惯化后 ,再加入一个新异刺 激,引起个体重新对该刺激注意的现象.3、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 婴儿的

10、某些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与某种刺激 物的出现相联系,而与别的刺激无关。4、视觉偏爱二、视觉的发展1、视觉集中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 的变化而变化,视觉刺激在2英尺范围内眼睛晶体功能发挥最好。视 刺激理想的焦点在距研究8英寸处。新生儿能用眼睛追随视觉刺激。婴儿要到两个月时才能自己改变焦点,直到四个月时才能灵活改变 晶体的形状2、光的察觉成人对400-700毫微米的亮光比较敏感。新生儿能觉察眼前的亮光,并能区分不同明度的光,但敏感性比成 人低。新生儿能察觉移动的光。吸吮减少3、视敏度视敏度是眼睛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差异的能力。新生儿约成人1/101岁 与成人相当接近4、颜

11、色视觉新生儿看不到彩色,他们的世界由黑、白、灰组成。婴儿从三个月左右能辨别彩色与非彩色。4-8个月的婴儿喜欢波长较长、明亮的颜色。三、听觉的发展1听觉的产生在胚胎二个月时耳朵就开始发育了,在胚胎 13 星期时,在母亲腹 部附近响起铃声就会引起痉挛性胎动,这说明在胎儿期已经产生听觉 了。胚胎5个月时,耳朵已基本发育完全。2。听敏度的发展研究证实:出生第一天的新生儿已有听觉反应,而且还能区分声 音的音高、音响和持续时间。1个月婴儿已能鉴别200Hz与1000Hz纯音之间的差异。3语言及音乐感知婴儿对人说话的声音的反应敏感。有人发现新生儿对一个妇女的声音 要比对铃声做出更多更有力地反应。同时,婴儿很

12、早就能辨别不同人 的声音。有人报告,当母亲从一个婴儿看不见的地方呼唤其名字时, 10-12天的新生儿会转向母亲,而其他妇女呼唤他时则毫无反应,婴儿 对母亲的声音比较敏感和偏爱。还有研究表明婴儿偏好轻柔、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曲 调。4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 婴儿的听觉和视觉出生后迅速发展,而且婴儿早期即表现出视 -听协 同活动。当声音刺激和视觉刺激出现在不同方位时,婴儿则倾向于注视声音刺激来源的方向;而且,只要声、像刺激来源方向一致,婴儿注视的 时间就更长,这一点证明婴儿已经达到能够区分视、听刺激是否协调 一致的水平三) 味觉、嗅觉和触觉的发生发展1、味觉的发生发展味觉在胚胎3个月时开始发育,

13、从4个月开始能受到足够的味 觉刺激, 15周时已初步成熟,出生时味觉已发育得相当完好了,并在 其防御反射机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新生儿已明显“偏爱”甜食,且其对酸、甜、苦和白水的面部 表情已有明显不同。2、嗅觉的发生发展嗅器官早在胚胎30天即在头部发生,称作鼻基板。7周时嗅上皮即 已固定在鼻腔上部,6个月胎儿鼻孔拓通,嗅觉结构在7-8个月形成, 所以新生儿已能对各种气味做出相应的反应。例如:喜爱好闻的气 味,并伴有全身运动。3触觉的发生发展 胎儿在第49天时就已经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2个月时能对细而尖的 刺激产生反应活动。新生儿有一定的口腔触觉辨别能力。手的本能性 触觉反应在刚出生时便可表现

14、出来。4个月以后的婴儿则有成熟的够物 行为。第二节 婴幼儿知觉的发展一、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二、对色形两维的感知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的发生发展 婴儿对外界事物的方位知觉是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定位的。刚刚出生 的新生儿就具有基本的听觉定向能力,并成为婴儿早期空间定向的主 导形式。2. 客体知觉与恒常性研究大小恒常性:3个月前不具备; 5-7个月,近似的大小恒常性10个月后,具备(Day, 1987)颜色恒常性(4个月) 形状恒常性(3个月)目前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婴儿在 3 个月时具有了分辨简单形状的能 力,在8、9个月以前就获得了形状恒常性,而且事实上可能比

15、这还要 早。3. 深度知觉深度知觉在个体出生 6 个月后迅速发展起来,一般认为这是由神 经系统的成熟决定的,但也可能与爬行经验有关四、时间知觉五、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观察力表现的四个方面:(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持续性(3)观察的细致性(4)观察的概括性根据研究,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大致呈以下趋势:(1)从无意性向有意 性发展;(2)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3)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 精细的方向发展;(4)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第四章 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从广义上说,认知就是指人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知觉、记忆、解 释、分类、评价、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象各种可能性,产生策 略和幻想等。

16、狭义地说,认知就是思维或记忆。心理学对人知道探讨主要受了两种理论的影响。一是皮亚杰理论,二 是信息加工理论。皮亚杰理论主要研究儿童的推理和问题解决,对知 觉、记忆、幻想等很少加以注意。信息加工理论则从现代信息加工观 点来探讨认知活动的各个方面,如知觉、加以、推理、评价和规则一、皮亚杰简介 瑞士人,是本世纪最有影响的认知发展理论家。二、思维(认识)的起源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 作用的结果。所以,人们把皮亚杰的发展理论称为“相互作用论”。 刺激和反应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一种刺激能不能产生反 应,产生什么样的反应都要依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当前的主观状

17、态 为转移。三、思维的结构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一种结构,而且这种结构从出生到成熟一直处于不 断编织、演变和递进的过程中。四、思维的机制1、适应和组织 皮亚杰认为,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适应。适应包括两个过程;同化和顺 应。2、同化和顺应 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 顺应。换句话说,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在一个机体的正在形成或 完整形成的结构内。顺应就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 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或“个体在对环境的要求作出反应时发生 变化的倾向,亦即修改观念或改变行动(格式)。第二节 思维发展阶段一、感知运动期(02 岁)1、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2、

18、第二分阶段(14、4.5月)3、第三分阶段(4.59个月)4、第四分阶段(911、12 个月)反射练习期。习惯动作时期。有目的动作逐渐形成时期。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5、第五分阶段(11、12个月1.5岁) 通过尝试错误,第一次有目的地通过调解来解决新问题。6、第六分阶段(1.52岁)开始在头脑里用“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按照皮亚杰的理论,感知动作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主体和 客体的分化和因果联系形成。二、前运算时期(27 岁)1、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 岁) 象征思维阶段又称前概念阶段。儿童往往把最初学到的语言附加到一 些事物上而形成概念。2、直觉思维阶段(47 岁) 儿童思

19、维直接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另一个特点是:自我中心。只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 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三、具体运算阶段(7、811、12 岁)1、获得了守恒性 可逆性的出现是守恒获得的标志,也是具体运算阶段出现的标志。 2、集群结构的形成 集群运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类集群运算,一种是系列化运算。四、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五、对皮亚杰思维理论的简评第五章 儿童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理论第一节 认知单元一、图式图式(schemata)由一个场景中典型的独特的特征或事件的程序所组 成。二、映像映像或表象是一种感觉印象一幅图,一个声音,或一种气味,也 就是心理上

20、的再产生。三、概念或范畴 概念或范畴是第三个认知单元。概念是对一组对象或搜集的符号表征。四、判断 两个或更多的概念被联结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判断。第二节 信息加工过程一、信息加工的阶段1、感觉登录 有时又称为感觉贮存。2、注意3、知觉4、短时记忆5、长时记忆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变化1、复述2、组织 组织是把儿童学过的材料加以序列化、模式化或范畴化的过程。3、元记忆 元记忆就是儿童关于记忆过程的认识。4、信息加工的水平5、提取四、记忆测量测量记忆最好的方法有三种:再认、重组和回忆。 自我监控和自我检查能增加儿童回忆的信息。五、元认知元认知是儿童对自己认知功能的认识和控制力。1、计划2、激活认知

21、规则和策略3、监控学习4、控制分心和焦虑5、评定结果六、简评信息加工的认知研究第六章 人体语言的发展严格地说,语言发展是从儿童在1 岁左右说出第一批真正能被解释的 词开始,因而通常以词的出现为界将整个过程分为语言准备期和语言 发展期两大阶段。本章第一节阐述语言准备期,第二节阐述语言发展 期,第三节阐述语言获得理论。第一节 语言准备期语言准备期也称前语言期,可分产生和理解两个方面的准备。一、语言产生的准备1、反射性发声阶段2、牙亚语阶段二、语言理解的准备1、语音知觉2、词语理解 第二节 语音发展期 一、语音的发展二、词义的发展1、普通名词2、形容词3、时间词4、空间方位词5、指示代词6、人称代词

22、7、量词三、句子的发展1、句子的产生(1)不完整句 单词句。11.5岁。 电报句。1.52岁。(2)完整句2 岁儿童的话语大部分是完整句,3 岁儿童的话语已基本上都是完整 句。句法发展的过程是从无修饰语的简单句到有修饰语的简单句再到 复杂句。儿童话语的发展有如下几个特点:(1)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2)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严谨。(3)自己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2、句子的理解 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句子的理解先于句子的产生。儿童小能说出某种 结构的句子之前,已能理解这种句子的意义。未满1 岁的儿童还不能 说出有意义的单词,却已能听懂成人说出的某些词语,并对之作出恰 当的动

23、作反应。(1)儿童对复杂句子的理解。4、5 岁儿童已能和成人自由交谈,但对 一些结构复杂的句子,则不能很好理解。(2)理解策略。儿童往往采用一定的策略去解释一些尚未掌握的新句 子。 事件可能性策略。 词序策略。(3)非语言策略。 如果参照物是容器,儿童就喜欢把玩具放在它里面。 如果参照物有一个支撑面,儿童就喜欢把玩具放在它上面。 “预期”也是非语言策略的严格方面。儿童在具有了关于周围世界 的知识以后,在理解时就要受到知识的影响,也就是说理解前有个预 期。四、语用技能的发展1、说话的语用技能的发展2、听话的语用技能的发展第三节 语用获得理论一、环境论1、模仿说。机械模仿说,选择性模仿说。2、强化

24、说。二、先天决定论1、先天语言能力说(乔姆斯基)2、自然成熟说三、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1、认知相互作用论2、社会相互作用论第一节 智力的一般理论 一、对智力的一般理解1、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 桑代克说智力表现为学习的速度和效率,又认为智力是一种适当反应 的能力。斯腾说“一般智力就是有具体对于新环境完善适应的能 力。”比纳、推孟等人也都认为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50 年代,韦 克斯勒较全面地定义智力是“一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维和有 效地处理环境的总合的整体能量。”2、智力是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是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二、智力的特质结构理论1、二因素说(斯皮尔曼)智力活动包括两个因

25、素,一个是一般因素(g因素),这是所有智力活 动所普遍共有的因素;另一个是特殊因素(S因素),是某一智力活动 所特有的。2、多因素说塞斯顿的群因素论。3、阜南的层次结构模式三、卡特尔的流体和晶体智力理论 流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 受教育文化的影响,如机械记忆、分类和图形关系等;晶体智力是通 过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和普通常识等以回 忆贮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四、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式 第一维称之为过程(或操作),指智力实现的过程或方式;第二维是 内容,即智力操作的对象;第三维是成果,指智力实现的结果或产 物。第二节 智力测验 一、智力测验

26、编制的基本原则1、测验项目的选择2、标准化 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3、常模的制定4、测验的信度测验的信度指同一组被试用同一测验实施两次后所得分数的一致性, 或者同一组被试经过一次测验,而后用一个等同形式的测验再测一 次,两次得分的一致性。5、测验的效度(准确地测量到它所要测量的东西,谓之有效,或效度 高)一般说来,信度系数不宜低于0.9,效度在0.4 至0.7之间。二、几种常见的智力测验1、比纳西蒙量表2、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简称 SB 量表)3、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主要特点:把智力分成言语和操作两个部分;采用离差智商估计智力 的相对聪明程度。4、婴儿

27、的智力测验第三节 智力的发展、变化一、智力的成长曲线(1)推孟认为资料发展在 10 岁之前呈一条直线,超过这个年龄开始 减慢,到 18 岁停止生长。(2)贝利发现 13 岁以前测验分数呈直线上升,以后逐渐减慢,到 25 岁时达到最高峰,2636岁属于保持水平的高原期,随后有所下降。(3)韦克斯勒与塞斯顿等人分别在1958 年和1965年得出下列结论:(A) 般人的智力发展自3、4岁至12、13岁呈等速趋势,13岁后成 负加速前进,即随年龄增加而渐减;(B)智力发展速度与停止年龄, 虽然有个别差异,但是与人的智力高低有密切的关系,智力低的人发 展速度慢,停止年龄较早;反之,智力高的人,其智力发展

28、速度较 快,而停止的年龄也较晚;(C)智力发展大约在25岁达到顶峰。二、智力的稳定性问题4 岁时测得的智力分数对后期有较可靠的预测性。三、关于智力发展的因素分析1、智力发展的因素分析离不开年龄维度2、如何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智力发展3、因素数量随年龄而变化4、因素比重随年龄变化而变化5、在一定因素结构中,因素内容随年龄变化而变化四、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问题1、智商的稳定性存在较大的个别差异2、智商的分布与智力的分类(1)智力优异(140 以上) 心理与身体特征。记忆力强,识字多,观察细,努力探求各种问题 的答案并且想象力丰富,才智超群。 游戏方面。喜欢与年龄大的儿童玩。 家庭背景、性别、出生次序

29、。老大或独生子女多。 成人对智力优异儿童的态度所产生的影响。(2)智力缺陷 智力程度。 社会适应。第三篇 情绪、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第一节 儿童早期情绪的发展一、情绪的组成成分1、情境2、身体状态3、情绪表现4、情绪体验二、婴幼儿的情绪1、先天的情绪表达能力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指出,新生儿有三种非习得性情绪:爱、怒和 怕。2、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3、婴儿的微笑 婴儿的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第一阶段:自发的微笑(05 周),又称内源性微笑。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 周起)。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 个月起)。4、婴儿的害怕。第二节 儿童情绪的获得一、学习理论二、知觉再认理论三、

30、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是指对人类和恋人事物的知觉、思维和推理。一、害怕的发展1、怯生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通常称为怯生。 影响怯生的因素:父母是否在场;环境的熟悉性;陌生人的特点;抚 养者的多少;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婴儿接受的刺激。2、儿童害怕的年龄特点二、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1、对抗性条件作用 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 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 有些心理学家主张,为了可靠起见,与其采用对抗性条件作用的方 式,不如让儿童简单地去适应害怕的对象为好。2、系统脱敏法 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渐地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

31、渐提 高患者害怕的刺激物强度,让患者逐渐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3、模特塑造法4、认知疗法 通过认识和改变不适当的思想来达到改变行为和情绪的目的,是认知 疗法的基本观点。三、害怕的预防四、儿童期的一些情绪障碍1、沮丧2、社会退缩3、焦虑反应4、青少年抑郁症 两种表现;一是缺乏感情,有一种空虚感;二是以长期、反复体验挫 折为基础的抑郁,很难消除。一、道德感的发展1、直觉的情感体验2、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3、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感体验 儿童的道德感是从外部的、被动的、未被意识到的情绪表现逐渐转化 为内部的、主动的、自觉意识到的道德体验。二、理智感的发展 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

32、的情感体验。 幼儿求知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与动作相联系的“破坏”行为。(玩 具)成功和兴趣是推动儿童理智感发展的重要保证。三、美感的发展 美感是人们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后所得到的一种愉悦的体验。 学龄初期儿童对事物的美的评价有两个特点:一是仍受事物外部特征 所吸引,如色彩鲜艳、新奇性;二是真实感。儿童情绪的发展大致呈现这样的趋势:(1)从情绪表现的形式看,是从外显到内隐,即从明显的、外露的向 不明显的、内含的情绪表现发展。(2)从情绪控制的能力看,是从冲动的到自制的,即从毫无控制地表 现到有一定的能力控制情绪的表现。(3)从情绪引起的动因看,是从直接到间接,具体到抽象。(4)从情绪表达的内容看,

33、是从生理需要到社会性需要。 良好的情绪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个体适应现代复杂的人我 关系的社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良好情绪的特征:(1)正向情绪或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2)情绪体验丰富多样;(3)情绪稳定;(4)能控制情绪冲动;(5)以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悦纳自己,悦纳别人;(6)能及时地宣泄、转移和摆脱不良情绪 的困扰。第九章 儿童个性的发展第一节 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1、人格结构的形成伊底(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伊底可以理解为人格 的生物成分,自我为人格的心理成分,超我理解为人格的社会成分。 一个人的行动实际上是这三种成分互相作用的动

34、力过程。2、人格发展的阶段3、简评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如何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1)弗洛伊德强调本能,埃里克森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2)弗洛伊德把儿童囿于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 埃里克森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3)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埃里克森认为存在向善或恶的可 能性。2、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八个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耻感与怀疑感。 要使儿童获得自主感,首先要允许儿童去干力所能及的事,给予一定 的自由。(3)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基本任务:一是

35、发展良心;二是 获得性别角色。(4)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5)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3、简评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整体,从情绪的、道德的和人与人关系的整体 发展过程来研究人格的发展。(2)有一些辩证法的思想。(3)重视教育的作用。父母的作用、同伴的作用、教师的作用,还有 游戏的作用。(4)未完全摆脱弗洛伊德的本能说。(5)描述了个性发展各个阶段中社会要求与自我的冲突。第二节 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生物学因素,二是社会化因 素,三是个体的自我意识。同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最初的个性或气质 大部分儿童可划归为三种气

36、质类型:一种是“容易(护理)的”儿 童;二是“困难的”儿童,三是“慢慢活跃起来的”儿童。二、体貌与性格的影响 正常儿童的身体体格与个性特征存在着小的但有意义的相关。三、成熟速率的影响成熟晚的男青年比较多地感到自己的不足;早熟者表现出独立、自 信,在人与人相处中能承担成人的角色。但是在要求取得成就和别人 的承认方面没有差别。成熟早的女孩相对于成熟迟的女孩来说,可能存在一些不利的社会条 件。似乎晚熟随女孩更有利些。第三节 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一、父母的管教活动社会化是个体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知识、行为习惯和价值体系的过 程。威权型父母的男女孩子在认知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方面都较好;娇宠 型父母的女

37、孩能力低于平均值,男孩的认知能力特别低;专制型父母 的男女儿童发展水平平平。父母的作用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父母本人的个性特征;(2)儿童自身的特征,如性格、气质、能力;(3)社会环境,家庭 内部的环境。二、家庭结构三、家庭的物理环境(如噪音)四、电视的影响第四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1、有关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实验研究2、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1)依从性和被动性。(2)表面性和局部性。(3)情绪性和不确定性。二、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1、对学龄初期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 总的来说,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的水平还是很低的。2、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研究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生

38、突变的时期。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1)成人感和独立意向的发展。(2)自我的分化。(3)自我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地增加。(4)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第十章 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第一节 儿童性别定型化过程一、性别定型的几个基本概念1、性别2、性别角色3、性别同一和性别角色同一二、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1、性别恒常性的发展2、对性别期待的认识3、性别偏爱 男孩更加喜欢男子气的活动并对这类活动感兴趣,但女孩不一定喜欢 或对所谓女子气的活动感兴趣。女孩往往转向偏爱男子气的活动,接 受男子气的个性特征4、性别角色行为的采择第二节 性别差异产生的因素一、性别差异的表现1、身体和动作方面2、认知方面(1)男女

39、性别差异的年龄倾向和具体表现。学龄前的差异不明显。从 学龄期起智力上明显出现性别差异,女性智力优于男性。但是,这种 优势到了青春发育期就开始有所下降。当男性青春高峰期到来时,男 性的智力开始逐渐优于女性,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这种优势愈益明 显。青春发育期结束才逐渐减弱继续扩大的趋势。男性在智力发展分布上智愚两端都比女性多,而女性的智力发展较为 均匀。(2)男女智力有不同的优势领域 语言。女孩获得语言比男孩早,在语言流畅性方面,以及在读、写和 拼写方面均占优势。但是她们在言语理解、言语推理甚至在词汇方面 就比男孩差。感知。男性的视敏读优于女性,至少从青春期起是这样。女性有较好 的听觉定位和分辨力。

40、记忆。男性的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较强,而女性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 忆较强。以思维类型划分,男性偏于逻辑思维,女性偏于形象思维。3、社交和情绪发展方面 女孩参加社交方面的活动比男孩多,男孩对物体和事情更感兴趣,而 女孩似乎对人更感兴趣。女孩在一起从事合作性的活动多于男孩。 二、性别定型化理论1、认知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1966 年提出,性别类型化是认知发展变化的结果。2、性别图式理论 一旦儿童获得了性别角色图式,就会按照这种图式来解释世界上的事 情,凡背离性别规范的事情,儿童很少注意它或记住它。3、社会学习理论 性别定型化行为是通过于其他形式的行为一样的过程学会的。4、人类心理学理论 米德指出,因性别

41、不同而显现的人格特性或角色扮演并非源自生物学 基础,而是因文化模式而定型的。三、生物学因素的影响1、荷尔蒙的影响2、大脑单侧化功能对认知性差的影响男子胜过女子最突出的方面是几何学。3、染色体遗传特性对智力的影响 染色体数量和结构的畸变都会影响个体的智力。四、父母和教师对儿童性别差异的影响 关于男孩形成男子气特征方面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一般都认为是受了 父亲的影响。如果男孩与父亲的分离是在6 岁或更大一些,他们的行为就与核心家 庭长大的男孩没有什么区别。过度的保护和限制,使他们从小就无法从事男孩的冒险活动。 到了中学,往往男学生的成绩要比女学生好。五、双性化与无性教育 双性化个体比性别类型化个体更

42、健康,更具适应性。双性化人格模式 也许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潜能。第十一章 儿童交往的发展第一节 依恋一、依恋的含义和发展过程1、什么是依恋依恋是儿童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主要是母亲。依恋主要表现为啼哭、笑、吸吮、喊叫、咿呀学语、抓 握、身体接近偎依和跟随等行为。2、依恋发展的过程 第一阶段(出生到3 个月):对人无差别反应的阶段。第二阶段(3 到6 个月):对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第三阶段(6 个月到3岁):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二、依恋的测量和类型1、依恋的测量2、依恋类型A 类型:回避的。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B 类型:安全的。母亲在时玩,不在时苦恼

43、。C 类型:反抗的。逢母亲要离开时,极度反抗。3、形成依恋类型的原因 母亲喂养婴儿的模式对以后婴儿形成的依恋类型有一定的预见性。对 婴儿的食物需要显示高度敏感性的母亲,其婴儿都属于B类型(安全 的)依恋。要使儿童获得安全的依恋,母亲或别的照顾者在抚养婴儿时,有两点 十分重要:(1)对于婴儿发出的各种信息能敏感地及时作出反应,即 所谓的敏感性和同步性;(2)与婴儿相互作用时,尤其在指导儿童 时,充满热情、鼓励和温和。依恋的发展是个双向过程,既有婴儿对父母的依恋,也有父母对婴儿 的依恋。三、依恋的理论1、习得性理论 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贝认为依恋是一套本能反应的结果。2、心理分析理论 婴儿在能够满足

44、其生物学上需要的对象保持接触时投入具有性特征的 能量“里必多”的重要性。心理分析理论十分强调喂食方式、大小便训练的方式和时间对依恋发 展的影响。3、社会学习理论 依恋是一组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无论是心理分析理论,还是社会学习理论,都强调婴儿的依恋行为是 由母亲的喂食引起的。现在,社会学习理论已不再专门强调喂食的重要性,认为照顾者与婴 儿接触时为婴儿提供触觉的、视觉的、听觉的刺激已成为婴儿最重要 的、最可信赖的刺激。与此同时,照顾者便成了依恋的对象。学习理论者与习性论者一样,认为依恋是母子相互作用的双向过程。4、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推测,婴儿的依恋必须具有某些认知能力。到母亲为止,还没有哪一种理论

45、能完满地解释依恋的产生。四、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第二节 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一、同伴的作用1、同伴是强化物2、同伴是范型3、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4、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5、同伴是社会化动因二、同伴关系的发展1、婴幼儿的早期交往 头六个月的婴儿就能互相接触、互相注视。第二年的儿童一对一地放 在一起比把许多儿童放在一个大房间里一起活动更有利于社交。2、学龄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 赛尔曼分为5 个阶段:第一阶段(37岁),同伴就是朋友,一起玩就是友谊。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顺从自己的就是朋友,否则就不 是朋友。第三阶段(6!12 岁),双向帮助阶段。第四阶段(915 岁),亲密的共享阶段。

46、第五阶段(12 岁)开始,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择友严密,建立的 友谊能保持很长时间。三、社会交往技能的学习1、观点(或角色)的采择2、交往技能的训练 三种:(1)可供选择的方法。(2)预料活动结果。(3)理解原因和 结果。认知技能训练有利于儿童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能力的提高,而且对提 高自信、适度表达情绪、抑制极端冲动有用。3、角色扮演 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于利他行为的实践。第三节 游戏与交往技能儿童的活动有三种基本形式:游戏、学习和劳动。一、游戏的理论霍尔(Hall)的“种族复演说”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不同年龄的儿童以不同形式重演祖先的

47、本 能活动。席勒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把游戏看作是儿童借以发泄体内过剩精力 的一种方式。彪勒的“机能快乐说”强调儿童在游戏中可以使肌体不受外界的任何 约束,从中获得快乐。格罗斯的“生活准备说”把游戏看作儿童对未来生活无意识的准备。1、认知动力说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新的复杂的客体和事件的一种方法,是巩 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3、心理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认为,游戏能帮助儿童发展自我力量。3、学习理论 桑代克认为游戏是一种习得行为,游戏遵循“效果律”。二、游戏的种类1、按照游戏进行的目的性分类(1)创造性游戏。(2)建筑性游戏(3)教学游戏(4)活动性游戏2、按

48、智力发展水平分类(1)感官接受新奇的、愉快的刺激引起的游戏(2)简单动作模仿的游戏。(3)象征性游戏(4)创造性游戏。3、按社会化程度分类(1)无所用心的行为。(2)旁观者行为。(3)单独一人的游戏。(4)平行游戏。(5)联合游戏。(6)合作性游戏。三、游戏的作用1、游戏和认知的发展2、游戏和社会能力3、游戏与情绪4、游戏与个性第十二章 儿童道德的发展道德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禁止做社会规定不允许做的 事;二是去做社会规定应该做的事。第一节 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儿童的道德认知主要是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 认识。它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以及道德信念形 成三

49、个方面。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研究方法(1)研究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意识和执行的发展情况。(2)研究儿童有关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道德判断由效果论转向动机论。(3)关于儿童公正观念的研究。2、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1)前道德判断阶段(1.57岁)。集中于自我时期(1.52岁)。(27岁)集中于客体永久性时 期。(2)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10 岁)。(3)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911 岁以后)3、道德判断转化的因素 低年龄儿童的道德不成熟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是认识上的局限, 即自我中心(把别人看成和自己一样)和实在论(把主观经验同

50、客观 实在混同,如把梦境看成是现实存在的事物);二是对权威的服从。 儿童服从成人指示,视规则为神圣不变的东西。儿童要获得道德认识上的发展必须摆脱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理解到别 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想法,从而发展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自我概念。二、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2、柯尔伯格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3、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的推移与道德教育4、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批评第二节 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 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 个体的行动或行为、周围环境以及个体的认知、动机及其他因素。这 三者互相决定、共同起作用。2、替代强化3、观察和模仿二、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三、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如帮助人,与人共享、合作,谦让、利他主义等。第三节 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 一、良心与道德的内化二、移情作用三、羞愧感第四节 儿童的自我控制一、自我控制的测量 方法:注意力集中与分散的测验,图形配对测验,迷津测验、抵制诱 惑和延缓满足测验等。二、自我控制训练1、有意转移注意力 2、自我暗示3、自我监督4 积极鼓励5、榜样 6、对工作难度的准备性三、自我控制度 管得住,放得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