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补气原理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7864329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5.9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二次补气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次补气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次补气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二次补气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次补气原理(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二次空气供给系统是将新鲜的空气直接输入到高温的排气中,促使废 气中的HC和CO在排气系统内氧化为H2O和CO2。目前国内多采用热 反应器与二次空气喷射装置一起使用,通过提供高温和富氧条件,使废气 中的HC和CO再氧化或燃烧,从而改善排放。此装置曾在汽车上应用过, 目前已被淘汰。由于摩托车的排放后处理装置要求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并且摩托车的主要排放污染物是HC和CO,因而该装置在摩托车上尚有一 定的应用价值。1、组成 二次补气装置由缸头、进气管、补气钢管、补气阀、补气软管、空滤器 和负压管组成。补气阀又由单向阀和负压控制阀两部分组成,在原始状态 下,单向阀处于常关状态,负压控制阀处于常开状态。

2、2、装配关系如下图所示,缸头的排气道上新增了一个补气口,补气钢管与缸头补气 口连接,补气阀与补气钢管连接,用补气软管将补气阀与空滤器连接,用 负压管将进气管与补气阀连接。为了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将发动机 曲轴箱通气口串接油气分离器,再接到空滤器上,从而避免了曲轴箱的废 气直接排入大气对环境造成污染。3、工作原理 发动机运转时,缸头排气道中的排气压力随着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变化而 脉动。当排气门打开时,气缸内的高温高压废气迅速进入排气管中,压力 开始升高,在排气管中产生一个高压脉冲,即有正压波产生,这时补气阀 中的单向阀处于关闭状态,避免了高温排气逆流烧坏补气阀及管线。此脉 冲波沿排气管道向前传

3、播,当正压波在管道截面逐渐增加的排气管道内传 播时,气体密度下降,因而就产生一个负压波返回。在排气管内靠近补气 管的位置形成一个负压,这时单向阀的一边是大气压,一边是负压,补气 单向阀在压差的作用下打开,使新鲜空气通过空滤器、补气软管、补气阀 和补气钢管到缸头排气道中,为排气中的有害气体CO、HC氧化提供了较 充分的氧气。当摩托车高速行驶而突然减油时,化油器节气门接近关闭,而摩托车 的行驶惯量较大,驱驶发动机高速运转,这时发动机进气不充分,氧气不 足,燃烧缓慢,在消声器中有后燃趋势,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补气,将 造成在消声器中后燃而产生严重放炮。为避免放炮,补气阀中的负压控制 阀将隔断补气气路

4、。当摩托车高速行驶而突然减油时,进气管中负压较大 并通过负压管传递给负压控制阀的控制腔,在压差的作用下,阀芯随膜片 克服弹簧弹力向关闭方向移动关闭气路,停止补气。与空燃比有关系大概在16:1的时候NOx排量最高,而此时CO与CH 量却接近最底通过二次回气降低NOx的排量我可能与前面的兄弟看法不 同.此时却容易对汽缸进气产生涡流产生影响,也会影响混合气的燃烧速度.就目前的情况看,EGR废气再循环指将前次排气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再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借以减少NOx的排放但是又对本次进气的燃烧速 度产生了副作用,具体是降低了燃烧速度.使油耗略有上升,车的动力性也略 有降低.但是在多气门发动机中,情况要好些.如果是多点点火,基本上不增 加燃油消耗.故现在很多欧 2 排放车(指摩托车)只.,具体每种摩托车燃烧 室怎样具体处理(指燃烧室结构与进气方式),每家或许都有自己的见解.上 述只是理论上的问题,具体问题各家或许都有自己的处理方法.其实,问题很 好解决,那就是电喷.油耗可以降低30%左右,排放也很低,动力性也很好簣卡帥气空n施向I!椽胶管檢胶管/磴制负坛补气钢管排气管橡胶筲 IKi工作脛理示鬣_ h * :豐,鴛鳥釁豐我頼管废气谎向1 n a _组合阀缸头fXh化油器的氧空管七卫in. cn/叮真空膜片一 一 2到空虑弹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