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赤峰扎兰吐钼矿总结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78482091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4.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1赤峰扎兰吐钼矿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1赤峰扎兰吐钼矿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1赤峰扎兰吐钼矿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2011赤峰扎兰吐钼矿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赤峰扎兰吐钼矿总结(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受赤峰金剑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O八队承担了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扎兰吐铜多金属矿普查工作。图幅号:K50E013018,面积为16.30平方千米。属于已取得探矿权,证书号为:T15220100402040379,证书有效期至2013年4月26日。第一节目的与任务一、目的目的是对普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程揭露和取样,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为进一步普查规划和项目建议提供基础资料。二、任务全面收集和整理普查区内已有地质、物化探资料,采用新理论和新方法对普查区进行总体评价,进而大致查清普查区金多金属矿的资源潜力,探求资源储量。具体任务:1 对工作区

2、进行地质测量、土壤测量和物探测量工作,大致查明矿体矿化分布情况,总结成矿规律,确定找矿模式。2 对发现的重点矿化地段用槽探和浅井工程对土壤测量异常及铜多金属矿化体进行地表揭露和控制,确定矿(化)体规模和产状。3 对除了重点矿化段外的化探异常进行踏勘检查和异常查证,寻找可以进一步地质找矿区段,扩大找矿方向。第二节工作区位置及交通一、位置范围普查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行政区喀喇沁旗小牛群镇管辖距喀喇沁旗政府驻地直距约13km。206省道在测区东通过,交通便利。普查区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如表1-1:表11普查区拐点坐标拐点经度纬度xY111822,004151,304636886.8320613

3、483.27211822,004154,004641515.0120613409.56311825,004154,004641582.3320617558.78411825,004153,004639731.0520617589.35511824,154153,004639713.9920616551.78611824,154151,304636937.0920616597.21面积:16.3km2。普查区涉及1:5万图幅编号为:11-50-80-乙。119118118市7:水丰四4道营戶(X)小牛群IK/tt%四十彖子c王家营子K-f119118c耐乡上瓦店匸普査工作区0大年H扎兰吐工作区交

4、通位置图二、交通状况本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东缘,七老图山的浅山丘陵区。在设计区范围内总的地形趋势是南、北两头高,中间低。海拔1000T410m,相对高差200400m。地貌形态属尖顶状,长梁状中山区,另见有山间谷地,地形切割较剧烈,植被多为灌木丛,背阴坡发育,向阳坡岩石多裸露。本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多季风。据锦山气象站在19591987,28年观测资料,年平均降雨量为427.66mm,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内,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以上。年平均蒸发量为1906.88mm,其中5月份蒸发量最大。潮湿系数为0.22。日降雨量为96mm(1962年7月25日)。最大积雪厚度

5、28cm(1986年11月10日)最大冻土深度1.7m,年平均气温6.2C,最高气温13.1C,最低气温-0.3C,极端最高气温37.4C(1972年7月17日),极端最低气温-30.9C(1971年1月21日)年平均相对湿度49.7%。年平均风速2.8m/s,大于6级风的日数为40天,主要风向频率为南西风占20%以上。晴天日数110天。矿区南1.5km处为坤都伦河。矿区南100m处有一间歇小溪,其流量为干枯2m2/s与田家营子间歇性小溪汇于宫营子,至西桥流入坤都伦河(老哈河支流)。第三节普查工作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区内村落稀疏,属农业区。农作物以谷子、玉米、荞麦为主,种植少量油料作物。由于耕

6、地少,土地瘠薄,气候干旱,所产粮食仅供当地居民食用。牧业以牛、羊为主,数量不多。该区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七个落叶松重点采种县之一,有天然次生林、人工林、用材林、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经济林等,树种有油松、落叶松、樟子松。该区旅游资源主要有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喀喇沁亲王府等。本区地地震裂度为7度区。第四节以往工作评述一、历年地质工作1以往区域工作概况(1)1961年原地质部907航测大队在赤峰西部一带进行了1:20万的航磁航工作,完成面积37386km2,发现了几十个航磁异常,并根据航磁异常解释了西拉沐沦河深断裂带。(2)1979年,辽宁省物探队投入工作,在赤峰附近根据182个异常划分了成矿远景区

7、3处报告未出版(由内蒙地质三队存稿)。(3)1967年,内蒙古地研队编制了航磁异常图、物探研究程度图,比例尺1:100万、1:20万。(4)1980-1983年,内蒙古区调二队,在昭乌达盟编制了航磁异常卡片、1:50万物探工作程度图、断裂构造解释图及报告、编制了地球化学异常图及说明书以及相应的重砂、化探异常卡片。(5)2008-2009年内蒙古地质地质局,在该区进行了航空磁测,圈定124个航磁异常,根据航磁异常划出12条断裂,提出10处找矿预测区,为本次普查工作提出了有力的基础。2以往矿产地质工作(1)1958年河北省第七地质大队在测区外围进行了铁、铜、金地质普查检查,并著有踏查报告。(2)8

8、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局第二区测队在测区及外围进行了铁、铜、金、钼地质检查,发现了一批矿化点及化探异常,并著有检查报告。(3)2006年辽宁省有色地质局勘查总院在测区外围新开坝进行了钼矿地质普查,发现了一些矿体及化探异常,并著有普查报告。(4)2009年9月我单位进行实地踏查,对成矿环境进行了研究,认为本区具有很好的成矿条件。3以往主要地质科研工作(1)80年代至今涉及本区的专题研究及区域性地质总结较多,主要有:内蒙古地质志、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及成矿规律等,这些研究成果均有正规的专著或论文出版,无疑对提高本区基础地质研究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2)1989年内蒙

9、古自治区地质局第二区测队完成了大兴安岭金属成矿带南段物化探资料综合整理与研究报告。(3)九十年代,先后完成内蒙古大兴安岭中段中生代岩浆作用与内生金属矿产关系的研究、大兴安岭及其邻区同多金属矿产的勘查与评价研究等专题。对区内生金属矿产进行了成矿预测和矿床评价。(4)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矿产勘查开发院,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成矿区(带)和成矿系列研究工作。二以往地质工作评述区域上以往的地质工作为我们开展本次地质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在本区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特别是科研工作在区域成矿环境分析上、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式建立上为本区的地质认识提供指导。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地质志等,较为系统地厘定了全区

10、岩石地层单位,对本区中生代地层划分具有指导性作用,是本次工作重要的参考资料。内蒙古大兴安岭中段中生代岩浆作用与内生金属矿产关系的研究、大兴安岭及其邻区铜多金属矿产的勘查与评价研究提高了本区的地学研究水平,对本区矿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往的地质工作多为区域上的基础地质科研及找矿工作,对于地表矿化线索和较容易发现的矿床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评价了一批矿床,一些半隐伏及隐伏的矿床没有被发现,2000年以来开展的矿调工作采用了综合找矿方法,发现了一些矿化信息,但是仅对地表进行了少量的地质工作,投入的工作量很少。尚需大量地质工作才能客观的评价本区的工业意义。第五节本次工作情况一、本次工作概况二OO年六月中

11、旬接受任务,先后有四十多人次参加该工作,包括地质组、物探组、化探组。投入了万分之一比例尺地质测量、两千分之一地质草测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高精度磁法扫面及激电中梯测量、激电测深。二、完成的主要工作量本项目前期野外工作基本完成,但化探结果尚没出来,使得地表槽探工作没有进行,到目前计完成实物工作量如表1:表:1工作区工作内容单位工作量备注两千分之一地质草测Km22.04地质点370点万分之一髙磁测量Km216.3万分之一激电中梯测量Km?2.00激电测深占八、40原生晕样品件295槽探32687.86薄片件20三、主要成果及认识通过1:10000比例尺地质测量,对普查区岩性岩相进行了重新划分认为1、

12、地质扎兰吐铜多金属普查区,为一套中生界陆相喷发中、基性火山岩系,安山岩、安山玢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质火山砾岩、安山质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流纹岩。北北东向的断裂控制着次火山岩的侵位,近东西向的次一级裂隙为萤石矿提供了储矿空间,但所见到的脉体较小,宽1-5cm,延长不过十米,从分析结果看,其它金属的含量也不算好。通过槽探揭露米集的基本分析样品,有一件样品Ag品位为5g/t,说明化探异常为矿化异常2、物探通过高精度磁法测量扎兰吐区,高磁测量显示,最高值在4000纳特左右,以往的乙类航磁异常与髙磁异常吻合较好,是由含磁铁矿的次火山岩引起,测区东边北北东向断裂是次火山岩侵入的通道,其含矿性有待进一

13、步查证。激电中梯获得的D2号异常与化探异常比较吻合,建议通过钻探工程加以验证3、化探本次仅完成1/1万土壤地球化学普查工作,对所获得的综合异常未能现场查证,因此仅根据异常特征作初步解释推断。I号综合异常,位于测区东北角呈近北东向展布,与区域北东向断裂一致。元素组合:Ag、Pb、Zn、Mo,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各元素吻合好,主要分布在白垩系义县组(Kly)凝灰岩中,异常带长约1000米,宽约50一300米,面积约0.5Km?,强度高,其中Ag元素最高峰值5(ppm)。II号综合异常分布在测区的西北角,由三组综合异常组成,面积约1.2Km?。各元素异常强度不高,其中西南侧一组由Mo、As组成的异常,

14、呈北西向展布,异常与区域北西向断裂一致,两元素比较吻合。Ill号综合异常,位于测区西南角,总体呈北西向展布,主要以Ag、Pb为主,元素组合:Ag、Pb、Zn、Mo、Cu。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各元素比较吻合,面积约0.5Km?,其中Ag元素最高峰值1.85(ppm)。第二章区域地质本区区域上位于华北地台与地槽区两种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的接触带附近。本区位于内蒙台隆(12)之喀喇沁断隆(124)。太古代以来,本区经历了多次强烈构造运动和不同的构造发展阶段,因而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构造形变和成矿作用极为复杂。第一节区域地层区内主要出露太古界与中生界地层。空间分布上有明显规律性:上升地块以太古界

15、小塔子沟组地层为主,断陷盆地以中生界为主。1、太古界建平群小塔子沟组(Arjnx)其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片麻岩:变余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矿物成份主要由半自形粒状斜长石(3040%)及角闪石(2030%)和石英(35%)组成。斜长石多被鳞片状绢云母及粒状绿帘石取代。角闪石大部分已次闪石化,亦见被黑云母、绿泥石交代者分布于长石之间,略呈定向排列,并构成岩石之片麻理,少量方解石分布在岩石间隙中,呈粒状集合体沿斜长石边缘进行交代。斜长角闪岩:黑至灰黑色,多呈残留体产出。鳞片花岗变晶结构,少量微具片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由斜长石(4050%)、角闪石(4060%)及少量石英(5%)组成。角闪石多

16、呈半自形它形粒状,粒度在0.20.4毫m,大部分被次闪石交代,常具绿泥石化。斜长石晶体较干净,部分被绢云母、绿帘石所交代。析离出来石英呈它形粒状0.1.2毫m)充填上述矿物颗粒间。混合(岩化)片麻岩:分布在混合花岗岩接触带附近,为混合花岗岩与片麻岩之间过渡类型,其特点依混合程度不同而具差异:浅度混合岩:有少量长英质脉体呈斑点状稀疏分布于基体中,该岩石多在其它混合岩中零星分布。中度混合岩:以条带状为主,长英质顺层注入,条带宽.52m,有时呈条痕状、眼球状出现。长英质主要由微斜长石及石英组成,微斜长石呈它形粒状,交代或包裹斜长石,两者间偶见蠕英结构。微斜长石中含石英包体,角闪石几乎全被绿泥石(黑云

17、母)所取代,可见暗化边现象。混合花岗岩混合花岗岩多呈不规则状或枝状产出,总体上呈北西向展布。岩石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不同部位二者含量变化较大。中粗粒变余花岗变晶结构,偶见蠕英结构及奥长净边结构。并具轻微绿泥石化及绢云母化。因石英拉长显片麻状构造及斑点状、团块状、断续残余条带状构造。2、义县组(Ky)分布于牛家营子至南台子间和锦山至永丰、丰态一带。系一套陆相喷发中,基性火山岩系,与下伏地层均呈不整合接触。厚583.72066米。岩性组合为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为主,局部夹中酸性、酸性和碱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多层沉积岩、底部常有砾岩,含热河动物群化石。与其上的九佛堂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3、孙

18、家湾组(Ks)1下统:仅见于染房地及元宝山一带,以紫红色砾岩,中性凝灰角砾岩为主,夹凝灰砂岩,紫色页岩等。在元宝山一带局部夹不规则的薄煤层。厚7600m,呈角度不整合盖在阜新组及金刚山组地层上。上统:地层不发育多呈孤零的帽状体,北区以酸酸碱熔岩为主称黑依哈达组;南区以中性熔岩为主,暂称火山岩。4、第四系(Q)4成因复杂发育齐全。全新统分布于河谷与低洼地带。更新统分布于较高的山麓与丘陵地带,以及沟谷古水文网分布区。上更新统含较多的动物化石。更新统有冰碛、风积、洪积与湖相积地层。全新统分上下部、上部为现代风成细粉砂;下部为湖沼相、冲湖积相堆积。乌丹剖面、(全新统)赤峰南山剖面(更新统)。见内蒙古自

19、治区喀喇沁旗扎兰吐区域地质图(1:50000)。第二节区域构造本区主要经历了多次的构造运动,最终形成了总体呈北东向展布的翁牛特背斜、喀喇沁旗断隆。北部是内蒙大兴安岭华力西褶皱系。构造体系之间被断裂构造切割,这些断裂构造有:赤峰-东风-喀喇沁旗断裂、小五家-上莫沟断裂等。本区矿化带即受小五家-上莫沟断裂(带)控制。第三节区域岩浆岩区内岩浆侵入活动主要有三大旋回:第一为吕梁加里东旋回,以超基性、基性岩为主,第二为华力西旋回,主要为一套中性岩;第三为燕山旋回。又分为三期,以中期活动最为强烈,从超基性酸性岩均有出露,以酸性为主。喀喇沁岩体(Y2-1)5以岩基状大面积出露,构成了七老图山脉大小山峰。出露

20、面积2500km2,基本上控制在锡伯河与坤都伦河之间,呈北东45方向展布。岩性主要为中细粒花岗岩,呈浅肉红色、灰白色,钾长石含量3540%。酸性斜长石含量2530%,石英含量3540%,黑云母含量小于10%,有时边部增多。岩体与围岩(尤其是建平群)接触界线不清,往往呈渐变过渡关系。本区脉岩发育,以燕山期为主,部分脉岩与多金属矿产有关,规模较大的脉岩都呈东西、北东向展布。岩性有闪长岩、闪长玢岩、花岗细晶岩花岗斑岩等。喀喇沁岩体西部接触带,铜多金属含量明显偏高,在已知取样中,约有15%高于背景值,一般含量0.007-0.01%,其中有10%大于0.01%。铅锌镍铬钼均有高值反映。本期花岗岩侵于与前

21、震旦系。岩体中有很多前震旦系捕虏体,捕掳体附近往往混合岩化强烈,并有硅化现象,对岩体西南部的岩石进行化学分析,含金0.080.11g/1,证明岩体是金的成矿来源之一。鸡冠山岩体(Y2-2)5为喀喇沁岩体之补体,呈岩株状分布于吉旺营子安家营子一带。长轴方向为南东一北西,面积75km2。岩性为斑状花岗岩或斑状花岗二长岩,岩体内部岩性变化无规律,含有大量变粒岩、片麻岩等老变质岩捕虏体。有人认为该岩体应为混合为花岗岩所造成。内蒙古区测二队曾用人工重砂取样鉴定,岩体中心含金780粒/m3,岩体边缘含金3783.4粒/m3,说明该岩体含金丰度高。已在该岩体内发现金矿点(床),最著名的为大水清南大洼金矿床。

22、岩体同位素年龄为130万年。第四节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一、地球物理特征区内出露的小塔子沟组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混合岩化片麻岩具有一定的磁性,它们的磁化率在n.l03X10.4(SI)范围内变化,局部地区可达到中等磁性,该岩组混合岩、条带状混合岩、混合岩化片麻岩显示无磁性或弱磁性。区内的侏罗系火山岩则表现为磁性不均匀。区内的侵入岩一般无磁性-有磁性,一般基性杂岩体表现为强度大、梯度陡的尖锐异常,燕山期深成花岗岩一般无磁性。斑岩类岩石普遍有稳定的磁性,可以形成宽缓平稳的磁异常。磁铁矿、磁铁石英岩具有较强的磁性,应该引起重视。喀喇沁旗区域各岩石磁性参数特征见下表。31喀喇沁旗地区岩石磁

23、参数表岩石名称地层代号磁化率(4nX10-SI)变化区间常见值流纹斑岩K2122-290203晶屑凝灰岩11-5019安山玄武岩J30-1700500凝灰熔岩6-1611安山岩弱安山凝灰岩0-1900800安山质熔岩200-1400600流纹质凝灰1100-21001400片麻岩Arjnx0-6900200斜长片麻岩微-24002000蚀变斜长片弱-37002400花冈岩Y0-62002100花冈岩Y0-17001300花岗闪长岩Y643(1)弱-37002100闪长玢岩0-129002000激发极化特征酸性火山岩的极化率最低,酸性火山岩高,区域闪长玢岩的极化率高达3.9,工作区未发现其他岩石

24、激电异常干扰,且蚀变明显,金属硫化物矿化较多,可见存在岩石物性参数的差异,为开展激发极化测量提供了物性前提。二、地球化学特征元素在不同地质体中的分布规律1、太古代变质深成侵入体该岩系具有显著富集亲铜元素的特点。据水系沉积物资料,相对富集的元素有Au、Ag、Cu、Sn、Pb等,尤其是前三者元素更为明显,元素背景特征表明,该地质体中具有Au、Ag、Sn、Cu多金属成矿的良好基础。具有多年开采历史的大型红花沟金矿与柴火栏子金矿以及近几年新发现的车户沟铜钼矿均产于此层位中。2、早三叠世粗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相对富集的元素有Mo、W、Bi、Sn;次为Zn、Ag等,分布不均匀,地表可见矿化现象;3、

25、早三叠世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水系沉积物相对富集的元素有Mo、Ag、Pb、Zn,次为Sn、W等,分布均匀,多具矿化特征。本区内几个大型钼矿如西碾子沟钼矿、前塔子沟钼矿等均产于此岩体中;晚三叠世细中粒钾长花岗岩:水系沉积物Au、Ag富集程度高,Zn、Sn等偏低,矿化性强。矿调新发现的铜匠沟铜矿点就出露于此层位中。4、早白垩世流纹斑岩及花岗斑岩:水系沉积物没有异常显示。在本区东侧两间房曹家屯一带有一个范围比较大的铜、铅金属量异常。5、早白垩系地层中主要是发育铜、铅、锌、银等金属异常。也见到钼、钴、镍等金属异常。而且,上述金属有伴生的特点。第五节区域遥感特征遥感解译略图由遥感解译略图可以看出,区域

26、构造可分为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1、线性构造线性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断裂构造主要以北东向断裂为主,控制了本区的主要构造格局。同时断裂构造也控制了矿产的分布。本区位于多条线性构造的延长部。2、环形构造区内环形构造较发育,有的环形构造内部仍套有小型环形构造。有研究者认为,环形构造出现部位,很多是深部岩浆及热液活动中心的上部反映。亦是成矿有利部位。区内的环形构造与本区的地质环境、矿化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大西沟区的环形构造出露岩石为喀喇沁花岗岩岩体和义县组的安山岩、玄武岩等大西沟铅矿点、大西沟银矿点即位于大西沟环形构造的边部。这说明区内大西沟环形构造应该是深部岩浆及热液活动中心的上部反映。是本区成矿有利部位

27、。第六节区域矿产从区域矿产分布上分析,普查区处于北东向铜、金、银、钼、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均显示本区具有寻找铜多金属矿床的潜力。在普查区边部分布有大西沟铅矿点、大西沟银矿点。其中大西沟铅矿点产出于义县组地层;而大西沟银矿点产出于喀喇沁岩体的西缘花岗岩内。该区具备了铜多金属的物质来源,有铜多金属的储存空间等控矿地质条件,铜、金、银、钼、铅、锌矿化显著,岩浆活动频繁,矿化蚀变带具有一定的规模,说明本区是一个寻找铜、金、银、钼、铅、锌多金属矿的较为理想地段普查区附近矿化带,黄铁矿化、硅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普遍发育围岩蚀变较强,其中黄铁矿化,铅、锡、铜矿化强烈,若进一步开展地表及深部地质工程,可以探

28、获一定的金属资源量。第三章矿区地质第一节矿区地层本区出露地层主要中生代白垩系义县组(Kiy)等地层。义县组(Kiy)工作区全区主要分布该地层,其岩性组合为:上部:暗灰、灰绿、紫色安山岩、安山玄武岩、玄武岩、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夹中酸性凝灰角砾岩、酸性熔岩和凝灰砂岩薄层。下部:灰、灰绿色安山岩夹安山集块岩。流纹安山岩和少量凝灰粗砂岩、层凝灰岩、砾岩等。含动、植物化石。一般相变不甚剧烈。常具底砾岩为凝灰砾岩或安山质角砾岩,有的逐渐过度为砂砾岩、砂质页岩等。第二节矿区构造该区位于冀北断陷、喀喇沁旗断隆接触带,以赤峰-东风-喀喇沁旗断裂为界,把该区分成两部分,西部为冀北断陷,东部为喀喇沁旗断隆。赤峰-

29、东风-喀喇沁旗断裂走向北东60,倾向南东。本断裂多受第四系覆盖,沿断裂带有较规律的航磁负异常,一般梯度较陡,两侧有北西向的次级断裂。第三节矿区岩浆岩主要有燕山早期花岗岩,工作区在著名的喀喇沁、鸡冠山花岗岩的西部。该区东部、东南部为喀喇沁旗岩体,距离喀喇沁旗花岗岩体仅有1km,属于近接触带,地表花岗斑岩脉产出,推断该区下部有隐伏岩体。喀喇沁岩体西部接触带,铜多金属含量明显偏高,在已知取样中,约有15%高于背景值,一般含量0.007-0.01%,其中有10%大于0.01%。铅锌镍铬钼均有高值反映。第三节围岩蚀变通过对工作区地质填图,到目前区内仍没发现明显的矿化信息。该区较近的喀喇沁旗篓子店乡明安山

30、附近的铜矿表明:该区铜多金属主要在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与围岩的接触带,矿脉沿着裂隙充填,形成中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石英脉型铜多金属矿化,其中以裂隙充填脉状矿化较有意义。铜多金属矿化围岩条件多样,有上寒武统的泥质片岩,也有混合岩化斜长角闪岩、变质粉砂岩、凝灰质页岩等。矿脉主要沿着北东向以及层面裂隙充填。矿石矿物主要是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铁闪锌矿、方铅矿等,次生矿物主要是孔雀石、铜蓝、辉铜矿、褐铁矿。矿石品位Cul-2.5%,最高达到10%以上。金含量个别达到2.15X10-6。围岩蚀变主要是黄铁矿化、硅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等。上述矿点特征表明,该区铜等金属均与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岩浆活动有关

31、,不同岩性的构造裂隙均是的储矿空间。第四节物化探异常特征根据高精度磁测扫面,测区中的北面大部分以负异常为主,场值在0-100nT之间变化,零星的见有局部低缓正异常,估计是气孔状玄武岩、安山质凝灰岩、晶屑凝灰岩的反映。南部以正异常为主,场值在50300nT之间变化,是玄武岩的反映。需要说明的是,在测区中部西侧,见有峰值为4027nT的高值异常(编号为C1)。测区东部有一纵惯整个测区的北东向串珠状、线状高值异常带(编号C2)。以下我们详细说明:Cl号异常:位于测区中西产部,长1000米,宽200300米,走向东西(局部北东)异常强度一般为1000nT,峰值达4027nT,异常四周都为负值,西侧没有

32、封闭。梯度变化南侧变化大,北侧变化缓。为解释该异常的地质原因,进行了部面测量的地质调查,地质调查中发现晶屑状凝灰岩磁化率较高,共进行了21个露头岩性测试,磁化率平均值为27.8X4nX10-3(SI),这样的磁化率明显高于标本测试中的晶屑状凝灰岩,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磁化率,分析认为可能地下深部有岩浆热液活动,因此造成晶屑状凝灰岩的高磁化率特点。为了解异常地质体的产状变化,在该异常上做了剖面测试,剖面长800米,方位0度,点距10米(见插图)。剖面曲线特点和平面异常基本一致,南侧梯度变化大,北侧较缓,根据平面异常特点和曲线剖面特点,认为磁性地质体向北倾,与地磁场方向一致,因为磁性体近于东西向,故

33、A=90,这时I=I,地磁倾角与有效地0磁倾角一致。分析认为磁性地质体倾角为5055,顶板埋深1525米。C2号异常:位于测区东部,1000nT组成的串珠状、线性异常纵惯全测区,长近5000米,走向北东,场值一般在1000nT左右,峰值3600nT。梯度变化北西侧陡,南东侧缓。地质调查中见有安山岩、玄武岩磁化率较高,安山岩磁化率一般在15.926.8X4nX10-3(SI)之间变化,玄武岩磁化率可达83.5X4nX10-3(SI),同时现场用条形磁铁测试,有磁性(见标本照片)。因此引起磁异常的磁性体应是安山岩、玄武岩。从图中可以看到,C2号异常北西侧显示磁力低,南东侧显示磁力高,岩性上磁力高为

34、安山岩及玄武岩。磁力低为气孔状玄武岩及凝灰岩,所以从异常形态上看,该异常为构造接触带。为查清构造接触带产状变化,在该异常上做了900米长的测试剖面,方位125度,点距10米(见剖面曲线图)。根据剖面曲线特点和岩性产状,认为磁性体向北西倾,倾角大于地磁场倾角。在对C2号异常进行地质调查的同时,在X=39616933(39616871)、Y=4640114(460069.5)米处见有一构造蚀变带,倾向320、倾角58。蚀变带围岩为玄武岩见有黄铁矿化。萤石产在蚀变岩中,蚀变为绿泥石化蚀变带中磁化率较低,最大0.25X4nX10-3(SI)、最小0.01X4nX10-3(SI)、平均0.094X4nX

35、10-(SI),平面图中显示弱异常(50-30nT)见标本照片。以上我们对扎兰吐测区的磁异常特点做的解释说明,总体上看Cl号异常为凝灰岩引起;C2号异常为安山岩及玄武岩引起。第四章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第一节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该区进行了1:10000地质测量,地质填图采用国家测绘局出版的1/万地形图复制图和1:10000地形图为底图,采用路线穿越法为主进行填图,地质观察路线垂直主构造线走向布设,对矿(化)带等重要地质体采用追索法进行圈定。地质填图路线间距1:10000最大不超过200m。观测点距除符合精度要求外,图上可以表示为1mm,延长大于3mm地地质体均表示在图上。地质观察点29个/km2。

36、地质观察点采用手持GPS直角坐标定位。通过地质测量,基本查明了矿区内地层、岩石、构造、蚀变(矿化)体等特征。工作质量符合地质规范要求。第二节物化探工作及质量评述一、测地工作1测网、测线的布设本次物探工作采用手持GPS测量仪,参数为:E=120;DX=2;DY=-128;DZ=-30。地测工作用手持GPS布设,1/10000测区测线方位是90;测区网度为100X20米,拐点坐标如下(括号中为80系坐标)1、X=4636800(4636760.5)Y=39613400(39613338.4)2、X=4641500(4641460.5)Y=39613400(39613338.4)3、X=464150

37、0(4641460.5)Y=39617500(39617438.4)4、X=4639500(4639460.5)Y=39617500(39617438.4)5、X=4639500(4639460.5)Y=39616500(39616438.4)6、X=4636800(4646760.5)Y=39616500(39616438.4)测区东西长4100米,南北宽4700米,面积16.3平方千米。二、高精度磁测野外生产使用仪器是加拿大进口GSM-191质子旋进磁力仪,仪器能自动记录野外实测数据,并利用计算机回放野外实测数据。磁测参量为磁场总量AT。野外观测采用2m探头高度。多台仪器探头保持在一个高度

38、和方向上。1野外工作方法技术在投入野外工作之前,首先要认真进行仪器噪声测试、探头一致性测试、仪器一致性测试,按规范附录Al要求执行,结果见下表及图形。内蒙古自治区子喀沁喇旗扎兰吐高精度磁测噪声测试、探头一致性一览表仪器测、器号万法、407-2409-6456-1457-4460-3461-5噪声测试0.380.900.331.540.310.34探头一致性1.7702.020.422.291.77由表及图中可看出仪器噪声测试、探头一致性测试均达到规范要求,仪器一致性测量曲线“圆滑”,变化趋势无脱节现象,仪器性能符合要求。表明探头可使用,仪器曲线圆滑,表明探头、仪器一致性良好。仪器探头高度的试验

39、是和探头试验同时进行的,通过不同高度的试验选择工作地区最佳探头高度,本区探头高度为2米。基点、日变站、校正点的选择。根据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的要求,对测区建立日变站及仪器校正点,日变采样时间的选择为20秒。基点与日变站可选为同一点,基点选择按规范要求在实地确定,并埋钉木桩做为标记。该点既做基点,亦做日变站,并测定该处地球基本磁场T值0(测量结果T=54875nT)及梯度值(-0.025nT),其测定方法按规范附录B30要求测定。仪器校正点用于了解一天或一段工作时间内仪器工作是否正常 观测数据的各项改正。对野外磁测的观测数据值进行日变改正、正常场改正。 工作比例尺与测网的选择。其选择主要应根据

40、地质任务的探测目标物的大小,本区铜及多属矿与斜长角闪片麻岩中的磁铁矿有关,采用1:10000比例尺,测网分别为100X20m。 为配合高精度磁测,岩矿石标本测试采用KT-6仪测定k磁参数,按照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执行。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基测点观测:每天的观测,必须始于校正点,终于校正点。校正点上前后两次读数经日变改正后的差值不允许超过两倍观测均方误差。 质量检查与评价:质量检查采用不同仪器,不同人员,不同时间(但在同一天内),同一点位,相同方法进行质量检查,质量检查点2总工作量的3%以上。设计均方差5nT。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扎吐测区质量监控结果表表6测区工作方法检杳量()均方相对误差()

41、扎兰吐区高精度磁测1/10000要求实际要求实际235.4W5nTM=2.32室内计算及资料处理对测网各点观测值均进行日变、高度等各项改正之后,要对其资料进行处理。因为随着磁测精度的提高,高精度磁测的原始数据曲线一般情况下是不光滑的,这主要是浅层磁性不均匀产生的噪声,强度可达几纳特至十纳特不等,本次工作的专项处理为:磁异常的定性解释,定性解释的目的就是解释各个异常是由什么地质体所引起并指出它们的位置,大致产状等,因此它是磁异常地质解释中最重要的阶段。通过上述工作,预测该区的高精度磁测工作,确定与矿化体有关的磁性地质体、岩体。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区内矿体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圈定成矿远景区,为投入深部

42、找矿工程提供物探依据。3磁参数测定工作方法该区磁参数测定采取标本测定法。共采集原岩标本97块,体积大致10X10X10cm,磁化率参数的测定是用KT-6测试仪测试。4室内资料整理(1)野外施工中,针对磁法工作,在每个工作日结束时,各台班组操作员将当天野外原始资料交给室内资料整理人员,资料员对原始数据进行100%复算后,制AT、平面等值线图、剖面图等相应图件。第五章结论一、从地表采集的五件原生晕样品看,有二件样品有矿化显示,Zn0.04%0.07%、Pb0.01%但达不到边界品位,地表矿化信息较弱。二、化探数据刚刚出来,由于季节的原因没能进行异常检查。化探获得三处异常,测区东部较好的I号异常,分

43、布在北东向构造与北西向构造交汇处,元素组合:Ag、Pb、Zn、Mo,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各元素吻合好,主要分布在白垩系义县组1y)凝灰岩中,异常带长约1000米,宽约50一300米,面积约0.5Km2,强度高,其中Ag元素最高峰值5(ppm)。两件有矿化显示的原生晕样品就是采集于此,建议可以用少量的槽探加以揭露、系统采样,加以控制。适当布置激电中梯扫面及测深工作,以确定II、III号异常的进一步的工作目标。三、本区通过高磁测量成果显示,最高值在4000纳特左右,异常形态明显并且与以往的乙类航磁异常吻合较好,是由含磁铁矿的安山玢岩引起测区东边北北东向断裂是安山玢岩侵入的通道,其磁铁矿及其它有益矿种

44、的品位可以系统采样加以控制。四、通过槽探揭露,该区地表蹦积物覆盖较厚,槽探效果不太理想,难见到岩石的原始产状。其中有一件基本分析样品Ag为5g/1,说明化探异常为矿化异常,并且化探异常与物探的D2号激电异常吻合较好,有必要用钻探验证。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扎兰吐金多金属矿普查工作总结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O八队二o年十月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扎兰吐金多金属矿普查工作总结项目承办单位:赤峰金剑铜业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承担单位: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o八队项目负责人:王英杰施工设计编写人:王英杰单位负责人:张想定总工程师:赵金才编写时间:二o一一年十月目录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目的与任务1第二节工作区位置及交通2第三节普查工作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4第四节以往工作评述4第五节本次工作情况7第二章区域地质9第一节区域地层9第二节区域构造11第三节区域岩浆岩12第四节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13第五节区域遥感特征15第六节区域矿产16第三章矿区地质17第一节矿区地层17第二节矿区构造17第三节矿区岩浆岩18第三节围岩蚀变18第四节物化探异常特征19第四章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22第一节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22第二节物化探工作及质量评述23第五章结论2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