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案例》PPT课件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78326040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4.1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博物馆案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博物馆案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博物馆案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博物馆案例》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物馆案例》PPT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项目名称:绩溪博物馆项目名称:绩溪博物馆建筑师:李兴钢建筑师:李兴钢项目地点:安徽项目地点:安徽 绩溪绩溪项目时间:项目时间:2009年年-2013年年绩溪博物馆位于安徽绩溪县旧城北部,基址曾为县衙,后建为县政府大院,现因古城整体保护修整规划,迁移原有功能,改建为博物馆。包括展示空间、4D影院、观众服务、商铺、行政管理、库藏等功能,是一座中小型地方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建筑设计基于对绩溪的地形环境、名称由来的考察和对徽派建筑和聚落的调查研究。整个建筑覆盖在一个连续的屋面之下,起伏的屋面轮廓和肌理仿佛绩溪周边山形水系,是“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的“绩溪之形”的充分演绎和

2、展现。待周边区域修整“改徽”完成,古城风貌得以恢复后,建筑将与整个城市形态更加自然地融为一体。诗意的内部庭院诗意的内部庭院为尽可能保留用地内的现状树木(特别是用地西北部一株700年树龄的古槐),建筑的整体布局中设置了多个庭院、天井和街巷,既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也是徽派建筑空间布局的重释。建筑群落内沿着街巷设置有东西两条水圳,汇聚于主入口大庭院内的水面。建筑南侧设内向型的前广场“明堂”,符合徽派民居的典型布局特征,同时也符合中国传统的“聚拢风水之气”的理念;主入口正对方位设置一组被抽象化的“假山”。围绕“明堂”、大门、水面有对市民开放的、立体的“观赏流线”,将游客引至建筑东南角的“观

3、景台”,俯瞰建筑的屋面、庭院和秀美的远山。规律性组合布置的三角屋架单元,其坡度源自当地建筑,并适应连续起伏的屋面形态;在适当采用当地传统建筑技术的同时,以灵活的方式使用砖、瓦等当地常见的建筑材料,并尝试使之呈现出当代感。几何与胜景胜景是自然,几何是人工胜景是精神,几何是物质胜景是空间诗兴,几何是空间结构屋面全由瓦覆盖,从形态各异的屋顶这面到曲折的屋脊线,突出变化、风格简洁。西班牙圣地亚哥当代博物馆阿尔瓦罗西扎 项目概况: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建于1988-1993年,地处于 圣迭戈旧城区的一个复杂的三角形历史地段,圣迭戈 是伽利逊省的首府,教堂、钟楼、花岗石墙是这座中世 纪城给人留下的基本印象。该

4、中心主要收藏、陈列当代 美术作品,是地区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1设计理念与西扎从前所惯用的工作方法一样,设计始于对场地的深刻体验,他感到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与城市策略不仅要建立起与修道院的密切关系,而且应当通过建筑的精确介入将这个环境恶化的宗教区统合起来,并恢复其秩序性。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所处的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康波斯特拉只有大西洋略显冰冷的光线。通过对城市街道、广场的主导肌理和建筑的典型比例的深入思考西扎提出了稳重而恰如其分的解决方案。一组比例各异的矩形体量穿插并置于近似三角形的基地中,既界定着街道的界面又嵌入了城市的肌理。坡道、踏步、平台的精心组织既回应着起伏的街道又形成了逐渐升起且不易察觉

5、的空间引导,灰色花岗岩覆面的坚硬体量,反映了场所的形式主题封闭、冰冷。与周围的建筑、街道共同描述了康波斯特拉特有的历史凝重感。2场地布置 基地东面紧邻建于17世纪的圣东多明戈德 波拿瓦修道院,北面是修道院的台地花园,西侧为维 里英克林街所限定。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的主入口 放在基地的南侧,与修道院的阴角人口正好相对。同 时,阿尔瓦罗西扎将修道院入口的阴角关系进行转 换,变成两个相交错的L形体块沿南北纵深方向布 置,以此来控制整体布局的结构关系,其西侧控制线 与维里英克林街平行;东侧的限界则平行于波拿瓦 墓地的西界,与教堂的主立面构成21 o转角。以这种 方式,建筑整合了进入修道院的入口空间以及周

6、边凌 乱的花园,从而也确立了自己的空间定位,并与周边 的建筑及其环境产生对话。从建筑现象学角度看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作为 展览建筑,它摆脱了纯粹的建筑形式,即不复古也不现 代,而是在现代与传统之间跳跃,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 成为伽利逊省的一部分,根植于当地的文化及环境。3平面组合L形的演变生成两个相交错的L型体量在建筑中央产生一个三角形空间,它是主要的交通枢纽。无论内外,一条纯粹的线被强调出来三角形的长边联系着的一条长廊。这条位于中央的廊道是建筑布局的控制要素之一。在底层,廊道的南面与门厅、休息厅、咖啡厅等相连,北面则将临时展厅与演讲厅分为东、西两部分。在二层,中央廊道将永久展厅与办公室、资料室

7、分开,两者都成线性要素排列,控制着建筑的边界。除地上的两层的空间外,在地下室中布置了其余的展览空间和服务设施。而在屋顶平台上,还设置了一个雕塑庭院。4功能流线通过对坡道、踏步、平台的精心组织,形成逐渐升起的“之”字型路线既使场地的地形特征得以表达和延续,又形成了饶有趣味的空间引导。沿街立面上的洞口与坡道将参观者引至高于街面的入El平台,在这里,建筑的南端好像被悬起,留下一个水平缝,透过它,可以看到修道院前的小路、台阶。美术馆的敞向二层高的三角形中庭。中庭的斜上方开有天窗,引进扑朔迷离的光线。门厅的北面通向讲演厅的前厅,讲演厅与前厅之间以坡道联系。由中庭往东经中央廊道,参观者可下到临时展厅。廊道

8、两端的楼梯则将人们带到上层的永久收藏品展厅。参观流线在屋顶雕塑平台达到高潮,在那里,令一个坡道将人们引至高于女儿墙的一个平台上,一副城市的全景图便映入眼帘。5空间至于内部空间,与以往一样,空间的界面似乎总呈被有意无意的倾斜或劈削,自然光从墙体上被撕开的裂缝或洞口袭人室内,窗户的设置总能照顾到与周围环境的视线联系。而固定于地面的大理石或木制家具暗示着空间的二次划分,明亮、宁静的室内空间为艺术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空间氛围。简洁大方,白色的内部,简单的装修,局部的开窗,隐藏着若隐若现的光源及安全形式,使得建筑达到西扎追求的静谧感安静并且沉稳。通过吊顶的使用,使得外部临界在内部得以延续6造型的处理 建筑设

9、计语汇并非拘泥于简单而刻板的几何形式,反而呈现出部分的有机形式。在基本的几何体基础上构成有机形态是非常普遍的处理方法,直线、折线、曲线的精心组织丰富了建筑的表情。在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中,连续水平窗的尺寸及位置都加以精心控制,使室内外空间得到视觉上的联系;而坡道不仅联系不同水平面的媒介,而且成为西扎处理地形、组织流线的重要元素,成为入口的标志。与平面相呼应,体量上也是由L形所组合,并且采用一种化零为整的处理方法:美术中心的外形基本上是两个L形体块组合而成,它们在端部适度又开,以便与场地相契合。建筑的主体长方形体量与周边建筑成角度布置,虽没有任何细部的模仿,却与相邻建筑相协调。第二个矩形体量跨座于

10、坡道、平台构成的建筑基地之上,严格平行于街道的界面。两个矩形体量成角度碰撞之后所遗留下的三角形空间设有通高的天光照明,成为整个建筑内在的广场。这些形体精雕细琢,具有强烈的雕塑感。中心的临街立面被切下一块体量,形成一个大致的水平的深口。它暗示了门的意向。洞口的上沿呈一个古怪的倾角,实际上,它与下部的坡道构成影像关系。建筑的南端墙好像被悬起,留下一个水平缝,可看到修道院门前的小路、台阶等。另外,西扎特别注重细部的处理,顶部的竖立的尖锥与教堂的钟楼形成呼应。西扎的设计一般都运用当地的材质,即经济又方便,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亦如此,它运用当地的传统材质花岗岩。它不同于单调的、柏拉图式的国际式建筑模式。这

11、种材质的运用不但使建筑增添了一份厚重的体量感,而且还有利于使建筑融入这里的纪念性教会特征的城市尺度中。在材质的选择上,注重了颜色的变化,不但表现一个清晰易辨的形象,还与周围老建筑的沧桑感形成呼应。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隈研吾 项目名称:中国美术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 地点:中国 杭州基地面积:11,279 建筑面积:4,970(主体1层,部分2层)设计时间:2009,04-2011,04 建造时间:2013,01-2015.09 结构:钢筋混凝土中国美院民间艺术博物馆坐落于杭州市象山校区,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设计。它以中国传统物质文化、设计思想为收藏、展示和研究对象,致力于中国手工艺文化

12、的承继、活化和再生,在全球语境中,重建东方设计学体系和文化生产系统,以此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传播中国美学价值和文化精神。民艺博物馆集收藏、展示、研究、教学、传习于一体,面向校内外、国内外开展研究、展示传统生活之美,为现代手工艺术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活化提供知识源泉这是由隈研吾建筑都市事务所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位于杭州市。场地曾是山侧上的一片茶园。建筑师设计的出发点是设计一座能感知土地的博物馆,因此将建筑的楼层延伸到上下起伏的坡地上。平面布局被几何划分成平行四边形的单元,来适应地形的细微变化,每一个单元都有独立的小的屋顶,这样外观看起来就像是一片瓦片屋顶的村庄。室外墙壁上覆盖了用不

13、锈钢丝悬挂的瓦片,调整了进入室内的光线。立面和屋顶上的旧瓦片都来自于当地的住宅。瓦片的尺寸不一,帮助建筑更好地融入了土地的自然环境。j建筑的外表皮是通过不锈钢索网架将数万块瓦片镶嵌在一个个网格力,瓦片层与落地玻璃互相叠加,形成一整面有着独特图案纹理、通透的瓦片墙。建筑材料与当地环境相融合。采用了当地传统民居中常用的瓦片为建筑材料,让建筑消失在环境中。菱形的建筑形态为民艺馆的室内创造了流动性的展览空间。整个室内展馆部分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一个整的空间,不同的展厅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上下是通过长长的流线型坡道实现的,自下而上一览无余。民艺馆总占地11279,建筑面积4970,展区1667,两个特殊展厅和5个常规的。同时设有能容纳200人的学术报告厅和大小会议室等。展览和会议空间各自占地和拥有独立的出入口。还有很多中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