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常见原因ppt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78249521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发热的常见原因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发热的常见原因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发热的常见原因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发热的常见原因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热的常见原因ppt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发发 热热1PPT学习交流发热的概念 当机体在致热源(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 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 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正常体温:正常体温:正常成人清醒状态口腔体温为36.337.2 C,肛温36.537.7C,腋温3637 C。低热低热:体温37.338 C中等度发热中等度发热:38.139C高热高热:39.141C超高热超高热:41C以上急性发热:急性发热:14天天长期发热:长期发热:14天天高热原因未明:高热原因未明:发热超过两周,体温超过38.5 C而未明确致病病因者2PPT学习交流根据发热的发生机制可分为:1致热原性发热 多数患者的发热是

2、由于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1)外源性致热源外源性致热源(exogenous pyrogen):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某些类固醇物质;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2)内源性致热源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 pyrogen):又称白细胞致热源(1eukocytic pyrogen),如白介素 (IL-l)、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3PPT学习交流外源性致热源白细胞内源性致热源体温调定点上移产热 散热激活激活4PPT学习交流 2非致热源性发热非致热源性发热 见于: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

3、、出 血、炎症等;(中枢性发热)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5PPT学习交流1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infective fever)多见,占发热病因的5060,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不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均可出现发热。根据发热的病因可分为:6PPT学习交流2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主要有下列几类原因:(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机械性、物理或化学性损害,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 出血、大血

4、肿、大面积烧伤等;因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心肌、肺、脾等内脏梗 死或肢体坏死;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如癌、白血病、淋巴瘤、溶血反应等(又称为吸收热,一般表现为低热)(又称为吸收热,一般表现为低热)(2)抗原抗原抗体反应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风湿性疾病为临(风湿性疾病为临床考虑的位于第二位的发热原因,肿瘤为第三位)床考虑的位于第二位的发热原因,肿瘤为第三位)7PPT学习交流 (3)(3)内分泌代谢障碍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脱水等。(4)(4)皮肤散热减少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癣以及慢性心力衰竭 而引起的发热,一般为低热。(5)(5)体温调节

5、中枢功能失常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物理性,如中暑;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上述各种原因可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致使其功能失常而引 起发热,高热无汗是这类发热的特点。(6)(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的 体温调节过程,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多为低热,常 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发热性范畴。常见的功能性低热有:8PPT学习交流 原发性低热: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体温调节障碍或 体质异常,低热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热型较规则,体 温波动范围较小,多在0.5以内。感染后低热:由于病毒、细菌、原虫

6、等感染致发热后,低热 不退,而原有感染已愈。此系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的调节功 能仍未恢复正常所致,但必须与因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潜在 的病灶(如结核)活动或其他新感染所致的发热相区别。夏季低热:低热仅发生于夏季,秋凉后自行退热,每年如此 反复出现,连续数年后多可自愈。多见于幼儿,因体温调节 中枢功能不完善,夏季身体虚弱,且多于营养不良或脑发育 不全者发生。生理性低热:如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低热。月经 前及妊娠初期也可有低热现象。9PPT学习交流 发热的病因亦可大致分为传染性及非传染性发热。发热的病因亦可大致分为传染性及非传染性发热。1传染性发热传染性发热 (1)病毒病毒:常见的致病病毒如下

7、:1)呼吸道病毒:如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风 疹病毒、腺病毒等。2)肠道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人类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3)肝炎病毒: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4)疱疹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 胞病毒、EB病毒等。5)虫媒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汉坦病毒、森林脑炎病毒 6)逆转录病毒: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人类嗜T细 胞病毒。7)其他:如狂犬病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10PPT学习交流(2)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分述如下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分述如下:1)支原体:如肺炎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可引起泌尿及生殖系统 感染)。

8、2)衣原体:如肺原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沙眼衣原体。3)立克次体:如恙虫病立克次体、普氏立克次体(流行性斑疹伤 寒的病原体)、莫氏立克次体(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病 原体)等。(3)细菌:常见的致病菌包括以下几种细菌:常见的致病菌包括以下几种:1)球菌:阳性球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链球 菌、肺炎球菌等。阴性球菌有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等 2)肠道杆菌:如埃希菌族的大肠杆菌、痢疾志贺菌,沙门菌族 的伤寒杆菌,克雷伯菌族的肺炎杆菌、产气杆菌 、哈夫尼亚菌,变形杆菌族的普通变形杆菌等。11PPT学习交流 3)弧菌属与弯曲菌属:弧菌:如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 弯曲菌:如空肠弯曲菌、幽门弯曲菌。4)

9、棒状杆菌属:如白喉杆菌。5)分枝杆菌属:如结核杆菌。6)动物源性细菌:如布鲁菌、鼠疫杆菌、炭疽杆菌 7)其他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军团菌,铜绿假单 胞菌等。8)厌氧菌感染与疾病:中枢神经感染:消化链球菌、脆弱类杆菌、韦荣球菌、梭 杆菌。呼吸系统感染:产黑素类杆菌、核梭杆菌、消化链 球菌、消化球菌、脆弱杆菌、韦荣杆菌,双歧杆菌。心内 膜炎:消化链球菌、类杆菌、棱杆菌。泌尿、生殖系统感 染:脆弱杆菌、产黑素类杆菌、消化链球菌。腹膜炎:脆 弱杆菌、消化链球菌、梭杆菌。肝脓肿:产黑素类杆菌、12PPT学习交流 (4)真菌:真菌:常见的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真菌有:1)酵母类真菌;如新型隐球菌。

10、2)酵母样真菌:如念珠菌。3)二相性真菌:如组织胞浆菌。4)霉菌类:如曲霉菌、毛霉菌。5)细菌样真菌:如放线菌、奴卡菌。(5)螺旋体;螺旋体;常见的致病螺旋体有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钩端螺旋体。(6)寄生虫:寄生虫:常见的引起发热的有疟原虫、旋毛虫、溶组 织阿米巴、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日本血吸虫等。梭杆菌。胆道感染:产黑素类杆菌、脆弱杆菌、产气荚膜 梭菌。败血症:脆弱杆菌、产气荚膜梭菌。13PPT学习交流2非传染性发热非传染性发热 (1)结缔组织病: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 炎、风湿热、Still病。(2)肿瘤:肿瘤:如肝癌、肾癌、结肠癌、肺癌。(3)血液系

11、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如淋巴瘤、白血病、急性溶血。(4)无菌性炎症:无菌性炎症:如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急性 心肌梗死。(5)内分泌、代谢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危象、肾上腺皮质危象、嗜 铬细胞瘤危象、急性痛风。(6)变态反应:变态反应:如药物热。(7)中枢神经性高热:中枢神经性高热:如中暑、中风。14PPT学习交流发热病人注意事项1、发热是疾病的一种表现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因此对待发热不能单纯的退热,而应积极的寻找发热原因治疗原发病。WHO建议当体温高于38.5度时,应采取安全解热药治疗,体温低于38.5度时,一般不用退热药体温升高是人体的自然防御反应可使抗体合成增

12、加,吞噬细胞活性增强有时还有助于诊断和预后的判断。如果退热处理不当可能掩盖症状,延误诊断和治疗。当对体温过高或高热持续不退的患者,为避免引起脑细胞的损伤和体温过高而造成的不良影响,还需适当降温,患者可根据自身状况服用一种解热镇痛药,但不可长期服用。儿童,尤其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和高热伴极度烦躁的患儿,及时采取药物降温时必要的。15PPT学习交流2、应当提示,发热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应用解热镇痛药时,应严格掌握用量,避免滥用,老年人应适当减量,并注意两次用药应间隔一定的时间(46小时),同时在解热时,需多饮水和及时补充电解质。3、为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多数解热镇痛药(肠溶制剂除外)宜

13、在餐后服药,不宜空腹服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以及有出血倾向、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病史者应慎用或禁用。对有特异体质者,使用后可能发生皮疹、血管性水肿、哮喘等反应,应当慎用。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应慎用或禁用。16PPT学习交流4、解热镇痛药用于解热一般不超过3日(疗程3日),如症状未缓解应及时向医师咨询,不得长期服用。5、不宜同时应用两种以上的解热镇痛药,以免引起肝、肾、胃肠道的损伤。6、使用解热镇痛药时,不宜饮酒或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7、发热时宜注意控制饮食,多喝水、果汁,补充能量、蛋白质和电解质;发热期间宜多休息,在夏季要注意调节室温,保持充分的睡眠。1

14、7PPT学习交流 8、中暑高热不宜用解热药,可采用冰袋外敷,酒精擦浴,头部冷敷,输液降温,这样比较安全。遇高热病人时,除使用退热药外,应配合物理降温。9、在发热的诊断未明之前,不要随便使用,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导致不良后果10、宜选用退热缓和的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等。剂量宜小,以免出汗过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引起虚脱。尤其是年老体弱病人。11、退热药的退热作用,是通过扩张血管和排汗增多而实现的。因此在服药的同时,要多喝水,以利排汗和退热。12、给药后若出现大汗淋漓,极度虚弱或血压下降等虚脱现象,应按具体情况,采用补液、保温和升压措施。18PPT学习交流结束 谢谢大家19PPT学习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