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肥市部分幼儿园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现状调查

上传人:pw****6 文档编号:178220469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关于合肥市部分幼儿园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现状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合肥市部分幼儿园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现状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合肥市部分幼儿园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现状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关于合肥市部分幼儿园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现状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合肥市部分幼儿园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现状调查(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于合肥市局部幼儿园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现状调查 摘要:幼儿的告状行为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很常见,教师如何处理这些行为关系着幼儿今后的发展,所以必须慎重对待。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和问卷调查法,结合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说明了大班幼儿告状的频率、具体表现类型及产生原因,并理解了幼儿教师在处理幼儿告状行为时的具体做法。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幼儿教师应如何准确对待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几点建议。关键词:幼儿 告状行为 具体表现 原因 解决对策一、调查目的 告状,是指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时出现的,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而幼儿的告状,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

2、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告状是一种发生次数很频繁的现象,它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幼儿作为一个心智发展极不成熟的个体,他们的告状行为一定有很多不同与成人的地方。那么,幼儿为什么要告状,从中他们要得到哪些满足?幼儿的告状行为有哪些类型?教师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有些什么态度和看法?表达了教师怎样的教育观?对幼儿的发展有何影响?等等。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辅以查阅相关资料,作者设计了关于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教师调查问卷。旨在通过这些调查,以便对大班幼儿告状行为作一次全面、深入的理解,从而为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准确

3、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二、调查概况(一) 调查时间:2009年8月至2009年9月(二)调查对象合肥市宿州路幼儿园、合肥市体育局幼儿园、中国科技大学幼儿园、合肥市西园实验幼儿园、合肥市林旭双语幼儿园、合肥市永红幼教幼儿园、合肥市山湖苑幼儿园、合肥市京狮幼儿园、合肥市文锦新城幼儿园、合肥市森林海幼儿园、合肥市凤巢园幼儿园、合肥市安琪幼儿园、合肥市天使幼儿园、合肥市启明星幼儿园、合肥市小精灵幼儿园、合肥市温馨双语幼儿园等16所公办、民办幼儿园的局部教师。(三)调查方法此次调查采用了分层抽样法以选择有代表性的幼儿园。然后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教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相关看法。(四)问卷发放与回

4、收情况此次调查共发放100份教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2份。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大班幼儿告状的现状大班幼儿告状现状统计表问题1: 您班上幼儿有“告状”行为吗?人数百分比A、经常有3846.3%B、较常有1821.9%C、一般1619.5%D、不常有1010.9%E、没有00%由上图能够看出,在调查的16所幼儿园中,均存有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其中有38位教师反映“经常有”,占有效教师问卷总数的46.3;有18位教师反映“较常有”,占有效教师问卷总数的21.9%;有16位教师反映为“一般”,占有效教师问卷总数的19.5%;有10位教师反映“不常有”,占有效教师问卷总数的10.9%。通过以上数据显

5、示,幼儿告状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是很常见的。因为大班幼儿的认知反应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语言表述水平进一步发展,同伴间的交往合作明显增多,他们的活动水平、自我表现意识逐渐增强,但随之而来的矛盾冲突也在增多。一旦幼儿自己对矛盾冲突解决处理不掉,则会很容易想到教师,所以,所谓的“告状”也就多了起来。(二)幼儿告状类型幼儿告状类型统计表问题2: 您班上幼儿的“告状”属于以下那种类型最多?(可多项选择)类型人数百分比A、寻求协助类3643.9%B、检举他人类7793.9%C、求赏类2834.1%D、维护规则类3745.1%E、保护弱者类3340.2%F、试探类1113.4%G、辩解类2530.4%1、检举他

6、人类即幼儿希望成年人对他的是非判断作出肯定。例如:在玩完玩具后,老师会要求幼儿把自己玩的玩具收好,假如有幼儿没有收好玩具就去干别的事情时,就会有幼儿告状说:“老师,某某没有把自己的玩具收好。”幼儿的告状就是想通过老师,对这种不好的行为实行很好的处理,并希望老师对他的是非判断作出表扬。从表中能够看出,检举他人是发生频率最高的一种告状行为。2、维护规则类即当幼儿发现某个同伴的做法不符合老师提出的要求、规范或与自己所认同的价值规范发生了背离,告状行为也就随之产生。如:“某某把脚搁到了桌上”;“某某在喝自来水”;“某某上厕所不排队”等等,他希望通过老师来制止同伴的不良行为。因这种心理而产生的告状的发生

7、频率也是比较高的,占总数的45.1%。3、寻求协助类任何人一旦遭到危险、难处时,就会想方设法去寻求摆脱困难的途径,而“报告老师”无疑是幼儿免遭伤害的有力的保护伞,所以,出于“寻求协助”的告状的发生频率也是比较高的,占总数的43.9%。4、保护弱者类即当幼儿发现同伴(该同伴往往是比较内向胆小的)受到了某种不公正的待遇时,他会以行侠仗义者自居,以代言人的身份告诉老师,以此来保护同伴的利益不受伤害,并希望被告受到批评和惩罚。如:“某某打某某了”;“某某抢某某的东西了”之类。这种告状行为占总数的40.2%。5、求赏类即追求自我表现,想从成年人那里得到肯定的评价。这是幼儿比较常见的一种心态。再如,收玩具

8、的这个例子,也会有幼儿这样告状:“老师,我的玩具早就收好了,他的还没有收好。” 幼儿想通过告状来表现自己,并希望老师给他以肯定的评价。这种告状行为占总数的34.1%。6、辩解类这种告状行为有两种原因,一是在某一错事中,该幼儿做对了,但害怕老师错怪自己而实行辩解的告状,如:“这水是某某打翻的,不是我”,等等。这种行为比较常见。还有就是幼儿做了错事,想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惩罚而向老师告状,如:甲拿了乙的椅子,乙向甲要回椅子,甲不给,于是俩人争执,老师发现后,甲会向老师告状说:“老师,他抢我的椅子!”这种告状行为占总数的30.4%。7、试探类即某同伴做了什么举动或某些不好的行为,假如老师不予制止,告

9、状的幼儿也会学该同伴的举动。这则告状是孩子用以试探成人对某一行为作出的反应,从而判断这个行为的准确与否或是否能去做。例如:一次吃饭时,老师正忙着给孩子添饭,甲突然说:“老师,乙一边吃饭一边玩玩具。”老师正忙着,也没当一回事,随便说了一声:“哦,我知道了。”继续给别的小朋友添饭。当老师添完饭后,看见甲和乙都在一边吃饭一边玩玩具。这种告状行为占总数的13.4%。(三) 教师的态度及解决方式 表1: 当幼儿向您告状时,您会怎样对待这种行为?人数百分比A、不耐烦,呵斥00%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7490.2%C、予以表扬奖励00%D、其他89.8%表1显示,教师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有74位教师都认为“具

10、体问题具体分析”,占有效教师问卷总数的90.2%。也有8位教师提出详细的看法,占有效教师问卷总数的9.8%。可概括为以下几种:1、积极注重并引导幼儿自行解决。2、理解情况,然后由教师裁决。3、点头示意。4、不予理睬。5、训斥原告。6、不理解情况就批评被告。我们不难发现,透过这6种态度和解决方式,看到的是教师在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时,具体做法各自不同。有的提倡让孩子在教师可控制的范围内自行解决;有的则由教师亲自出马;有的在理解事情后并未采取相对应措施;有的甚至不闻不问;有的则简单训斥批评告状人或被告人。 表2: 幼儿教师在处理幼儿告状时的表现:人数百分比A、不理睬67.3%B、应付了事1619.5

11、%C、一味鼓励00%D、一味斥责22.4%E、引导幼儿共同商讨解决问题3745.1%F、与幼儿讲道理2125.6%表2则显示,教师在处理幼儿告状时,有37位教师能够引导幼儿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占有效教师问卷总数的45.1%;有21位教师通过与幼儿讲道理来解决问题,占有效教师问卷总数的25.6%。同时也有局部教师对幼儿的告状没有采用准确的处理方式。如表2中有16位教师采用“应付了事”的方式,占有效教师问卷总数的19.5%;有6位教师采用“不理睬”的方式,占有效教师问卷总数的7.3%;还有2位教师甚至采用“一味斥责”的方式,占有效教师问卷总数的2.4%。 通过访谈,我们进一步理解,教师之所以采取以上

12、不准确的处理方式,是因为教师没有充分理解到幼儿告状行为产生的原因,认为幼儿告状仅仅无理取闹或“人来疯”,没有分析幼儿告状的心理动机及教师的准确处理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让教师进一步理解掌握幼儿告状的心理动机,以便他们在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采用准确的处理方式。(四)幼儿告状的原因 根据收回的有效问卷,有局部教师对幼儿告状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要如下:1、年龄小,道德概念和道德知识比较贫乏特别是幼儿园的孩子,对于是非、好坏与善恶的理解,带有明显的直观、具体和肤浅的特点。什么是好?和我一块玩,给我小人书看就是好。小皮球借给别人而没有借给我,就是坏孩子就是这样根据个别的现象,具

13、体的小事,直接的利害来对待好坏、判断是非的。不可能像大人那样从本质上去掌握道德的含义。另外,因为年龄小,心理简单,心里有了什么思想情感马上就要表现出来,行动也特别容易外露,不像年龄较大的孩子,心理比较复杂,擅长掩饰自己的思想。所以,往往因为一点具体的小事,就极易引起他们的矛盾、纠纷,甚至动起手来。矛盾多,纠纷多,当然“告状”的也就多了。2、道德评价水平很差,对父母和教师有很大的依赖性这是爱告状的另一个原因。孩子们头脑里的那些幼稚的道德观点,是在家庭、幼儿园集体生活环境中,以及父母和教师身体力行的熏陶中形成的,与他们平时所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禁止”“许可”有密切关系。“好”就是经常得到父母、教师

14、的许可和表扬的事情;“坏”就是那些经常招来斥责、惩罚和不受宠爱的事情。所以,幼儿很在意父母、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态度,不管是赞许还是谴责、肯定还是否认,都成了孩子们判断是非曲直、善恶好坏的最高标准。在他们的眼睛里,老师是最受崇拜的,老师是最可信赖的,老师才是最公正的“法官”。 年龄小的孩子,往往还不能准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他们常常能看到并评判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却不擅长分析自己做的如何,他们心里的镜子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所以双方一旦因某种小事而产生矛盾、纠纷的时候,都是各执己见,谁也不让谁。不过幼儿又想争个明白,只有请老师做一个最后的“裁决”,才能心悦诚服。3、幼儿获得安全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15、理论”认为,人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而安全是第二层次的需要。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是能够给幼儿提供“有力度的支持与协助”的唯一人选。只要教师即时出手,以接受的行为趋向对待幼儿面临的困境,幼儿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4、引起教师的注重普林格尔提出:“儿童具有对赞扬与认可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也认为:“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得到被肯定”。同样,幼儿也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赞同,让人觉得自己是个好孩子。这为幼儿为什么对告状乐此不疲提供了合理有力的解释。5、天生的正义感的流露幼儿充满了童真,没有成人的种种顾虑和想法,与成人世界里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

16、扫自己门前雪,不管别人瓦上霜”是决然不同的。 四、几点建议 幼儿告状,这样的事情在幼儿园经常发生。其实,告状不完全是件坏事,实际上它也是积极的表现,反映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理解、掌握和道德判断、道德评价水平的发展。老师是幼儿的启蒙者,必须慎之又慎对待幼儿告状行为。老师敷衍甚至不管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即时的解决,更会混淆幼儿的是非观,挫伤孩子的正义感。但若一味“支持”、“鼓励”幼儿的告状,幼儿独立处理的水平总是得不到发展,还会影响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幼儿告状看起来事小,但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所以,准确理解和处理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中显得十分重要。 如何准

17、确处理幼儿的告状呢?在通过上述的调查与分析之后,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解决。(一)首先教师应理解幼儿告状的动机和目的,区别对待 1、教师在处理幼儿因纠纷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时,必须先理解纠纷的原因,经过调解加以解决,而对那些持强凌弱的幼儿加以批评,对被欺负者给以安慰和保护。 2、求助类的告状,对于这类问题教师不要插手,可启发幼儿自己去和小朋友协商,想办法解决问题。 3、检举他人类告状,如“某某又在打人了”,这种行为不宜鼓励,更不能当着“告状”孩子的面批评另一个孩子。教师能够这样对告状的幼儿讲:“你知道他打人不对,这很好,那么你看有什么办法协助他呢?” 4、为自己辩解的告状,这时老师就要分清责

18、任,该惩罚的决不姑息。同时要让本以为告了别人的状自己就没事的幼儿理解到:把责任推给别人是不对的。5、在对那些为了打抱不平而发生告状行为的处理时,教师应在问明情况后,对那些敢于制止,揭发别人不良行为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要求其他幼儿向其学习,对那些欺负别人的幼儿实行批评,并向全体幼儿指出欺负别人的行为是错误的。6、在对幼儿为试探教师态度的告状行为的处理时,教师应首先说明自己的态度,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让幼儿有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和行为规则。此外,还要教育幼儿有什么话要敢于说,说话不要“绕弯弯”。(二)在“对症下药”的同时,教师在处理幼儿告状时还应注意:1、教

19、师在平时的活动中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无论是在处理幼儿的告状,还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给每位幼儿的机会应是均等的,教师要作到不偏不倚,每个幼儿在其心目中的地位应是一样的。只有这样,才会从根本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尤其是检举类的告状行为。2、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假如经常批评别人,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模仿了成人的这些言行举止,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习惯,自然比较容易苛求别人。所以,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幼儿的好榜样。总之,在大班幼儿身上,告状行为是普遍存有的,而且其告状的动机也不尽相同。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在充分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幼儿的各种告状行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分别予以解决。

20、参考文献:1、佚名.幼儿期孩子告状行为的产生及措施:/xinyajy/Article/lunwen/qita/200606/20060606104439.html2006-6-6(新芽教育资源网)2、季渊.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及处理:/bbs.eduo/printpage.asp?BoardID=30&ID=221198 2006-6-13 12:29:00(教育在线论坛)3、王明珠.对幼儿告状行为及教师态度的调查研究/free.wjxvtc/ysyry/teachersite/wmz/lunwen%20gaozhuang.htm2004-12-144、未知.幼儿喜欢告状是怎么回事:/cycne

21、t/sunyunxiao/e_edu/e_e_parteac/e_e_parteac05/003.htm 2004-1-14(孙云晓网站)5、未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jsfazx/Article/ktyj/jbqk/200603/165.asp2006-3-26(富安中学网)附:关于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现状的调查问卷敬爱的老师: 您好!我是合肥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因为学习的需要,我正在实行一项调查活动。为此,非常需要您的协助,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点时间支持协助我的学习活动,我对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结果的真实性,请您多费点心,如实填写,此问卷只会用于学习研究,不会公开。

22、另假如您选“其他”这个选项,请您在其后详细说明。1、您班上的幼儿有“告状”行为吗?( )A、经常有 B、较常有 C、一般 D、不常有 E、没有2、您班上幼儿的“告状”属于以下哪种类型最多?( )(可多项选择,按发生频率的高与低实行排序)A、寻求协助类 B、检举他人类 C、求赏类 D、维护规则类 E、保护弱者类 F、试探类 G、辩解类 H、其他-3、当幼儿向您“告状”时,您会怎样对待这种行为?( )A、不耐烦,呵斥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予以表扬奖励 D、其他-4、您所观察到的其他的幼儿教师在处理幼儿“告状”时,一般表现为( )A、不理睬 B、应付了事 C、一味鼓励D、一味斥责 E、引导幼儿共同商讨解决问题 F、与幼儿讲道理 G、其他 -5、您认为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什么?6、您觉得应如何准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