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78180958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8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红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红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红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红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学习交流PPT红细胞膜红细胞膜2学习交流PPT红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 红细胞膜约含脂类42%,蛋白质49.3%,碳水化合物8%.脂质双层结构,蛋白质镶嵌在脂质双层中3学习交流PPT红细胞膜的蛋白质 膜蛋白质大多与脂质或糖结合,形成脂蛋白、糖蛋白 膜骨架系统:胞膜内网状结构,由收缩蛋白、肌动蛋白、锚蛋白等构成,对维持红细胞的 形状、稳定性和变形性起重要作用。转运蛋白:带3蛋白4学习交流PPT红细胞膜脂质 红细胞膜的脂质:磷脂(60)、胆固醇(33)、糖脂。磷脂的结构特点:磷脂构成了膜脂的基本成分,磷脂具有一个极性的头两个非极性的尾巴。在水环境中,这类分子会自发形成双脂层微囊。糖脂:普遍存在于原核

2、和真核细胞的质膜上,含量约占脂总量的5以下,一般是含有低聚糖的脂类。胆固醇:提高双脂层的力学稳定性,调节双脂层流动性,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5学习交流PPT磷脂分子磷脂分子6学习交流PPT细胞膜的糖类 都与蛋白质或脂类结合以糖蛋白或糖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糖链伸向膜外,有细胞天线之称 具有受体反应、抗原性、信息传递等功能7学习交流PPT流动镶嵌模型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由流动的脂双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细胞膜由流动的脂双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生物膜骨架;相组成生物膜骨架;蛋白质或嵌在脂双层表面,或嵌在其内

3、部,蛋白质或嵌在脂双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或横跨整个脂双层;或横跨整个脂双层;膜的膜的流动性流动性和和不对称性不对称性:8学习交流PPT膜的膜的流动性流动性 膜的流动性:指脂质和蛋白质的运动性,膜流动性的生理意义:质膜的流动性是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例如跨膜物质运输、细胞信息传递、细胞识别、细胞免疫、细胞分化以及激素的作用等都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9学习交流PPT膜的膜的不对称性不对称性 脂质双层中内外两侧脂类分布的不均一性 鞘磷脂、胆碱磷脂外 丝氨酸磷脂、乙醇氨磷脂、肌醇磷脂内 脂蛋白在脂质双层内外两侧分布的不对称性 如 糖蛋白、糖链 保证了膜的方向性功能10学习交流PPT红细胞膜的功能

4、1 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及变形性11学习交流PPT红细胞膜的功能2 红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O2、CO2、离子、水、葡萄糖3 红细胞膜的抗原性 血型抗原物质 糖蛋白或糖脂4 免疫功能 清除免疫复合物:C3b的受体(CR1),黏附血浆中的Ag-Ab-补体复合物调控免疫细胞: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激活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SOD清除自由基调节补体活性:CD55(衰变加速因子)下调补体C3转化酶的活性 CD59(反应性溶血的膜抑制剂)C5b-复合物的形成5 受体:激素、递质类、病毒、转铁蛋白12学习交流PPT三三 影响红细胞膜稳定的因素影响红细胞膜稳定的因素 1 红细胞膜蛋白有遗传性缺陷2 化学因素 药

5、物 氧化损伤3 免疫因素 自身抗体4 酶代谢异常,ATP生成不足5 生物因素 毒素直接破坏RBC膜13学习交流PPT 第二节第二节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14学习交流PPT一 血红蛋白的组成 血红素铁原子、原卟啉 珠蛋白肽链 生理性血红蛋白种类:HbA(22)-96%98%HbA2(22)-2%HbF(22)23%15学习交流PPT二 影响血红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因素运输O2、CO2 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缺陷一种或一种以上珠蛋白肽链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HbH(4)Hb Barts(4)某一肽链的某一氨基酸被替换或缺失,影响了Hb的结构的稳定性和功能 酶缺陷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陷高铁血红蛋白 化学药物中毒

6、CO中毒16学习交流PPT第三节 红细胞代谢17学习交流PPT一 红细胞糖代谢 糖酵解:9095 磷酸戊糖途径:510 糖酵解是酶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糖酵解是酶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ATPATP生成的过生成的过程。是一切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程。是一切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途径葡萄糖降解途径。18学习交流PPTOCH2OHOHOHOHOHHHHHMgOCH2OPO3H2OHOHOHOHHHHH己糖磷酸激酶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HOH磷酸己糖异构酶6-磷酸果糖H2O3POHOHOHCH2OHCH2OH2O3POHOHOHCH2OPO3H2CH2OOHHHOHOHCH2OHCH2OHOOH

7、H磷酸果糖激酶己糖激酶ATPADPMgATPADPATPADPMg果糖1,6-二磷酸果糖(1 1)糖酵解第一阶段:葡萄糖)糖酵解第一阶段:葡萄糖 1,6-1,6-二磷酸果二磷酸果糖糖19学习交流PPT(2 2)糖酵解第二阶段:)糖酵解第二阶段:1,6-1,6-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 3-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1,6-二磷酸果糖HOHH2O3POHOHOHCH2OPO3H2CH2OCH2OPO3H2CCH2OHOCH2OPO3H2CHOHCHO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磷酸丙糖异构酶964醛缩酶20学习交流PPT(3 3)糖酵解第三阶段:)糖酵解第三阶段:3-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2-2-磷酸

8、甘油酸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CH2OPO3H2CHOHCHOCH2OPO3H2CHOHCOPO3H2ONAD+NADH +H+1,3-二磷酸甘油酸CH2OPO3H2CHOHCOHOADP ATPMg磷酸甘油酸激酶CH2OHCHOPO3H2COHO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1学习交流PPT(4 4)糖酵解第四阶段:)糖酵解第四阶段:2-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丙酮酸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CH2OHCHOPO3H2COHOCH2C OPO3H2COHO烯醇化酶Mg+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OHOCHOHCH2COOHCCH3OADP ATP2Mg+丙酮酸激酶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22学

9、习交流PPT2,3-DPG 2,3-DPG 支支 路路 葡萄糖葡萄糖1,3-DPG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3-DPG3-磷酸甘磷酸甘 油酸激酶油酸激酶 乳酸乳酸DPG变位酶2,3-DPG磷酸酶概念:在红细胞糖酵解过程中,1,3-DPG 在BPG变位酶和2,3-DPG磷酸酶的催化下经2,3-DPG 3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的过程称为2,3-DPG支路或旁路。意义:A、红细胞内能量贮存形式 B、调节血红蛋白的运氧形式主要功能23学习交流PPT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or pentose phosphate pathw

10、ay or phosphogluconate pqthway)phosphogluconate pqthway),又叫做又叫做PPPPPP,是由是由于该途径中有许多中间物是磷酸戊糖。于该途径中有许多中间物是磷酸戊糖。24学习交流PPT1、产生大量的产生大量的NADP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为细胞的各种合为细胞的各种合成反应提供成反应提供还原剂(力)还原剂(力),比如参与脂肪酸和固醇类物质的合成。,比如参与脂肪酸和固醇类物质的合成。2、在红细胞中保证、在红细胞中保证谷胱甘肽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防止膜脂过氧化;的还原状态。(防止膜脂过氧化;维持血红素维持血

11、红素中的中的Fe2+;)()(6-P-葡萄糖脱氢酶遗传缺陷症葡萄糖脱氢酶遗传缺陷症贫血病)贫血病)25学习交流PPT红细胞内糖代谢的生理意义 ATP:维持红细胞膜上的Na泵(Na-K-ATPase)运转;维持红细胞膜上的钙泵(Ca2-ATPase)运行;维持血红蛋白分子中的铁处于2价形式;NADPH、NADH:还原当量,对抗氧化剂的作用,保护细胞膜蛋白、血红蛋白和酶蛋白的巯基不被氧化,从而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功能;调节Hb对氧的亲和力26学习交流PPT二 红细胞铁代谢铁的功能铁的功能1.合成血红蛋白:亚铁与原卟啉络合形成血红素.2.合成含铁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酶等.3.参与重要代谢

12、:儿茶酚胺代谢,线粒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中酶系的电子传递和DNA的合成.4.合成肌红蛋白27学习交流PPT人体内铁的分布总量 3-5g血红蛋白铁肌红蛋白铁转运铁组织铁储存铁:功能铁28学习交流PPT 2 铁的来源与吸收外源性:食物 通过消化道吸收,主要是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食物中的Fe3+在消化道被还原成 Fe2+才能充分吸收,然后Fe2+又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内被重新氧化为Fe3+,并跟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结合 毛细血管网 肝门静脉系 内源性 红细胞衰亡 单核-吞噬细胞吞噬 铁释放 与转铁蛋白结合再利用29学习交流PPT3.铁的转运及利用 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

13、是一种1球蛋白,在血液中起到运载Fe3+的作用。Tf可将Fe3+运到骨髓用于Hb的合成;或运到网状内皮细胞贮存;或运到各细胞用于含铁酶的合成及其他组织。4.铁的贮存及排泄 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 骨髓可染铁 细胞内铁 细胞外铁 排泄: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皮肤黏膜30学习交流PPT 铁代谢异常 缺铁性贫血 铁利用障碍:铁粒幼细胞贫血 慢性疾病性贫血铁过多铁过多:血色病铁缺乏铁缺乏31学习交流PPT红细胞核苷酸代谢 维生素B12和叶酸的代谢1.维生素B12:来自食物,是参加核苷酸 代谢的重要形式.维生素,B12需与胃底和喷门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结合,在回肠下段吸收.影响吸收因素:胃肠疾病、全胃切除 2.叶酸:来自绿色食品,经肠道吸收入肝,经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变为四氢叶酸,转运“一碳团”,参与嘌呤核苷酸代谢32学习交流PPT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